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症和治疗方式

猪支原体肺炎,又称猪气喘病、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猪霉形体肺炎。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症和治疗方式,

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变的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

一、疾病概述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我国俗称猪气喘病,主要临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剖检变化为肺的尖叶、心叶和膈叶(主叶)的对称性实变。病多呈慢性经过,常有其他病菌继发感染。

据我国部分省市规模化养猪场血清学检验,阳性率30%~50%。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许多地区的猪场都有发生。由于带菌病猪的存在和分布面较广,除直接发生死亡外,病猪生长发育缓慢,生长率降低15%左右,饲料利用率降低20%,造成饲料和人力的浪费。有的成为僵猪或继发感染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

二、病原学

猪肺炎支原体对外界自然环境及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不强,病原体随病猪咳嗽、喘气排出体外,污染猪舍墙壁、地面、用具,其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6h;日光、干燥及常用的消毒药液,都可在较短时间杀灭病原。病肺组织中的病原体在-15℃可保存45天,在1~4℃存活7天。在甘油中O℃可保存8个月,在-30℃可保存20个月仍有感染力。冻干的培养物在4℃可存活4年。一般常用的化学消毒药剂均能达到消毒目的。对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不敏感。在人工感染时,用金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林肯霉素、泰乐菌素等广谱抗生素,可阻止肺炎病变发展。

猪肺炎支原体可用猪肺埋块、猪肾和猪睾丸细胞进行继代培养。将该菌人工接种乳兔连续传代至600代后,可使其毒力减弱,回归猪体对猪的致病力减弱,并仍能保持使猪体产生较好的免疫原性。

三、流行病学

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存在于病猪的呼吸器官内,随咳嗽、气喘和喷嚏排出,形成飞沫浮游于空气中被健康猪吸人,经呼吸道传染。

本病的自然病例仅见于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其他家畜和动物未见发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发生较多,新发病猪群常为暴发,取急性经过;老疫区多为慢性经过。在自然感染情况下,继发感染是引起病势加剧和病猪死亡的

重要原因之一,最常见的继发性病原体有巴氏杆菌、肺炎球菌、沙门氏杆菌、嗜血杆菌、各种化脓性细菌等。

本病只能使猪患病,其他种家畜、动物和人都不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品种和用途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易感性高,患病后症状明显,死亡率高。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次之,肥猪发病较少。我国地方土种猪较杂种猪和纯种猪发病多。

病原体存在于病猪呼吸器官内,存在于病猪肺的细支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和纤毛,随病猪咳嗽、气喘和喷嚏的飞沫排出体外。病猪与健康猪同圈、同运动场或同地放牧直接接触时,经呼吸道感染发病。因此,在通风不良和比较拥挤或密集饲养的猪舍中,容易互相传染,成为集约化饲养的常见呼吸道病。给健康猪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或用胃管投入病原体均不能使猪发病。但经喷雾、滴鼻和气管内注入等方法,可以引起感染发病。

病猪和隐性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特别是隐|生带菌病猪是最大的祸根,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猪场由于购买种猪或互相买卖,将隐性病猪引入后,造成本病的流行。隐l生病猪无明显临诊症状,外表与健康猪无异,不易识别。更主要的是一些人,思想麻痹,对有咳嗽病猪根本不当成病,其危害更大。病母猪常使吃奶小猪受到传染,母子传递可长期存在;在产仔季节,几窝小猪互相串群,或断奶后混群育肥相互传染,使本病在猪群中绵延不断。加之病猪在很长的时间内,甚至在病状消失后半年或1年以上,体内仍带有本病,还可排出病原体。因此,一个猪场一旦传人本病后,如不狠下决心,采取严格的综合防治措施,很难净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一般在气候多变、阴湿、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病严重,症状明显。这是影响本病发生和加剧病情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病以慢性经过为主,在新发病的养猪场或农户的猪群,常呈急性暴发,病势强烈,发病和死亡较多,随后渐渐缓和,在老疫区呈隐性经过,发病猪数少,大多是仔猪发病,如此绵延不断地传染下去。由于传染源仍然存在,一旦调入新的健康猪只和大量新生仔猪出生时,病势再度转剧,以后又渐缓和,如此规律地流行不止,危害甚大。

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是影响本病发生和加重病情的另一主要因素,如饲料质量差或不足,缺乏维生素或突然更换饲料,圈舍阴暗潮湿、寒冷,拥挤和通风不良,长途运输,寄生虫病等,都可促进病情加重,且为继发细菌(巴氏杆菌、肺炎球菌、猪鼻支原体等)感染创造条件,促使病情复杂化,甚至引起死亡。

四、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1~16天左右,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

本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咳嗽和气喘,根据病的经过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三种类型。

1.急性型

常见于新发本病的猪群,尤以怀孕母猪、仔猪多见。病猪体温正常(伴有继发感染时可升至40℃以上),精神不振,很少走动。呼吸增数,张口喘气,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一般咳嗽次数少而低沉。

2.慢性型

常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早、晚吃食后或运动时发生咳嗽,严重的连续痉挛性咳嗽。咳嗽时,站立不动,背拱起,颈伸直,头下垂,直至咳出分泌物咽下为止。随着病程的发展,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表现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体温一般仍属正常,体态消瘦,发育迟缓。

3.隐性型

偶见咳嗽和气喘,生长发育几乎正常,但X线检查或剖检时,可见肺炎病灶。

本病的潜伏期依受感染时气候、饲养管理和猪只个体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平均在4~10天,有的更长,可达1个月以上。

本病大多呈慢性经过,主要的临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体温、食欲和精神都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其主要症状表现明显和严重,因此,作者认为不宜将本病在临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病型,这些病型常可随各种条件因素的影响而互相转变,加重或减轻,很难截然划分。

病的早期,病猪特别是小猪,主要症状就是咳嗽,在吃食、剧烈跑动、早晨出圈、夜间和天气骤变时,发生最多,大多为单声干咳。病猪体温、精神、食欲都无明显变化,此时常常被人们忽视。

病的中期,出现喘气症状,腹部随呼吸动作而有节奏的扇动,呈明显的腹式呼吸,特别是在站立不动或静卧时明显,呼吸次数每分钟为40~70次,甚至达到100次左右,小猪为多。一般情况下,病猪的精神、食欲和体温也无多大变化。

病的后期,呼吸急促,呼吸次数增多。重病猪呈犬坐姿势,张口呼吸或将嘴支于地面而喘息,表情十分痛苦,咳嗽次数少而沉弱,似有分泌物堵塞,难以咳出。听诊肺部有干性或湿性啰音,呼吸音似拉风箱样。这时病猪精神委顿,食欲废绝,体温可能超过40.5℃,被毛粗乱,结膜发绀,怕冷,行走无力,最后可因衰竭窒息而死亡。

有其他继发病时,病猪体温升高、不食、腹泻,全身情况恶化,并有继发病的相应症状。

在初发病猪群,常病情急剧,1~2周左右死亡,但大多数是慢性经过,病程延续很长,2~3个月或半年,甚至1~2年以上。所以,在一个猪场中,病母猪、公猪和肥猪,除了不明显的咳嗽和气喘症状外,呼吸、体温、食欲和精神等全身状况都无明显的变化。公猪照常配种,母猪仍然正常发情、受孕和产仔,肥猪仍可肥育增重,只不过生长速度略受影响,我们曾见到病状已消失的肥猪,在屠宰时肺部仍有典型气喘病病变。

当饲养管理不良、气候突变或饲料骤然更换时,病猪可出现咳嗽加重、呼吸增数、气喘明显、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增高、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如能及时改进饲养管理,或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其他对症治疗,可使病猪临诊症状暂时消退,似已恢复健康。仔猪则有所不同,一般是发病急、病情加重、死亡率高,特别是断奶前后,15kg以内的小猪。病期较长的小猪,被毛粗乱,消瘦而衰弱,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常成为侏儒猪(俗称小老头猪)。在改善饲养管理条件下,病仔猪体重如能超过20kg以上,常可逐渐健康成长而育肥。

五、预防

1.注射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科喘宁武汉科前)发7日龄以上的健康仔猪,空怀母猪(包括哺乳母猪和后备猪)和种公猪注射1头份,两周后以相同剂量和方式进行二免,种猪每半年再加强免疫一次。

2.发病猪使用咳喘顽症治疗。

精选阅读

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表现咳嗽、气喘和生长迟缓,感染率高、死亡率低。感染猪的呼吸道纤毛屏障被破坏,使其它疾病(如猪蓝耳病、圆环病毒、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混合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肺脏病变加重,呼吸功能和饲料转化率下降,经济损失巨大。该病是一种原发性呼吸道疾病,也是呼吸道病复合体(PRDC)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多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使临床表现和剖检症状变得复杂。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1、病原介绍

猪肺炎支原体是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成员。猪肺炎支原体又称猪肺炎霉形体,因无细胞壁,故呈多种形态,有环状、球状、点状、新月状、杆状和两极状;革兰氏染色阴性,但着色不佳;吉姆萨染色或瑞氏染色效果良好。

猪肺炎支原体能在无细胞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生长条件要求较严格。液体培养基由含有水解乳蛋白的组织缓冲液、酵母浸液和猪血清组成。在液体培养基生长时,首先观察到的是pH值改变,但产酸的速度与接种量、培养基新鲜度及不同菌株有关,而产酸程度又与菌体毒力和数量有关。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接种后经7~10d肉眼可见针尖或露珠状菌落,低倍显微镜下菌落呈煎荷包蛋状。

猪肺炎支原体对自然环境抵抗力不强,圈舍、用具上的支原体,一般在2~3d即可失活,病料悬液中的支原体在15~20℃放置36h即丧失致病力。对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和磺胺类药物不敏感,对放线菌素D、丝裂菌素C最敏感,对大观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螺旋霉素敏感。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2、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1~16天,最短的潜伏期为3~5天,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根据发病经过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

急性常见于新疫区和新感染猪群,尤以妊娠后期至临产前的母猪及断奶仔猪多见。发病初期精神不振,头下垂,站立一隅或趴伏在地,呼吸次数剧增,每分钟达60~120次。病猪呼吸困难,严重者张口喘气,发出啸鸣声,似拉风箱,呈明显腹式呼吸。咳嗽次数少而低沉,有时也会发生痉挛性阵咳。体温一般正常,如有继发感染则可升至40℃以上,鼻流浆液性液体,食欲大减甚至废绝,饮水量减少。由于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的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差异很大,病程一般为1~2周,病死率较高。

慢性型多由急性转变而来,也有部分病猪开始时就取慢性经过,常见于老疫区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主要症状为咳嗽,清晨和傍晚气温低时或赶猪喂食和剧烈运动时,咳嗽最明显。咳嗽时四肢叉开、站立不动、拱背、颈伸直、头下垂,用力咳嗽多次,声音粗厉、深沉、洪亮,严重时呈连续的痉挛性咳嗽。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上述症状时而明显、时而缓和。食欲变化不大,但病势严重时食欲减少或废绝。病程较长的仔猪,身体消瘦而衰弱,生长发育停滞。病程可拖延2~3个月,甚至长达半年以上。病程和预后视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的好坏而相差很大。条件好则病程较短、症状较轻、病死率低;条件差则抵抗力弱、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死率升高。

隐性型可由急性或慢性转变而来。有的猪只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其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炎病灶,这些隐性患猪外表不见明显变化,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加强饲养管理,则肺炎病理变化可逐步吸收消化而康复。反之,饲养管理恶劣,则病情恶化而出现急性或慢性临床症状,甚至引起死亡。

3、防治措施

疫苗的免疫保护力有限,预防、消灭此病主要在于坚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多因子病,除支原体外,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伪狂犬病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萎缩性鼻炎败血波氏杆菌、猪流感病毒、猪链球菌、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圆环病毒等都可能参与。因此,应全面考虑疫苗预防、生物安全与药物控制等综合措施。

做好全进全出,加强管理与卫生消毒工作,提高生物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妊娠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的药物控制,加强仔猪特别是初产母猪的仔猪的早期免疫,及时检疫,立即隔离发病猪,根据猪群具体情采取定期用药,预防用药策略等措施是控制场内疾病危害的关键。

1、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目前,商品猪场几乎100%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带菌散毒猪群普遍存在。仔猪出生后两周内,一般不会自然感染猪支原体肺炎。随着日龄增加,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随之提升。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潜伏期为3周左右,所以咳嗽症状多出现在7周龄之后,10周龄为发病和抗体转阳高峰,被称之谓“十周龄墙”。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首先黏附在猪呼吸道纤毛顶端,进而繁殖并释放代谢中间产物,使纤毛脱落、黏膜受损,呼吸道屏障系统被破坏。吸入空气中的异物、黏膜分泌物和脱落的纤毛,沉降到肺泡中,导致连续干咳和气喘的发生,并逐渐形成肺脏肉变或胰样变。肺脏功能遭到破坏,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下降;同时呼吸道纤毛脱落,失去过滤异物、清除病原的能力,增加了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可能。猪肺炎支原体能长期定居于猪呼吸系统,且具有免疫逃避的特性,难以通过药物或免疫清除,经常反复发病。而纤毛脱落和肺部实变,均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终生受其影响,严重的可变成僵猪。
2、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咳嗽指数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猪群,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发病初期多表现连续性的干咳,后期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猪呈腹式呼吸),部分严重的极度消瘦。若继发感染其它细菌和病毒,则体温升高,死亡率增加。临床上为了与其他因素引起的咳嗽症状进行区分,
现将不同因素引发的疾病与咳嗽类型和所对应的临床表现总结如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表现为咳嗽、体温高且口鼻流有泡沫或带血黏液、可视粘膜发绀等;猪肺疫表现为连续咳嗽、时有喘鸣声、咽喉部肿胀导致呼吸困难呈犬坐、体温升高等;副猪嗜血杆菌病表现为短促咳嗽、流脓鼻液、发热、腕、跗关节肿大等;猪萎缩性鼻炎表现为咳嗽、打喷嚏、鼻歪、有黑色泪斑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高热、精神沉郁等;猪链球菌病表现为咳嗽、高热、关节肿胀等;猪丝虫病表现为阵发性咳嗽、脓粘性鼻涕;猪流感表现为阵发性咳嗽、体温升高、眼鼻有粘性分泌物;异物性咳嗽表现为突发的连续性、剧烈、痛苦的咳嗽,异物咳出后,咳嗽平息。在育肥猪群中以典型的连续性干咳为统计目标,测定咳嗽指数对评价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和发病程度有一定意义,方法如下。对每个育肥舍的猪进行随机选择,通过喊叫、拍手和惊吓三分钟后的一段时间观察,咳嗽十秒后不再咳嗽,计下咳嗽数。对同一批猪,重复一次,并以同样的方式对另一批猪进行测试。平均咳嗽指数=咳嗽猪的数量/总检测的猪数×监测总时间。所建立的定量评估育肥猪干性咳嗽评估体系配合猪肺炎支原体血清血检测,更具有衡量群体免疫水平价值。
3、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变特征与病变指数病初期剖,检肉眼可见心叶有点状、小片状肺部硬化,周围组织下陷低于周围正常肺组织,肺门淋巴结肿大。后期剖检可见肺脏呈对称状肉变、实变、虾样变。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肺部有紫红色肝变、肺炎区坏死、硬化、粘连;猪肺疫肺紫色肝样变且常有坏死;副猪嗜血杆菌病肺脏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蓝耳病肺前叶有肺炎实变灶;猪链球菌病呈化脓性肺炎状;猪丝虫病肺膈叶后边缘有楔形气肿灶,内部有灰红色实变;猪流感肺脏前下部紫红色实变、气肿、出血。根据江苏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邵国青等制定的猪支原体肺炎肺脏病变评判标准(见下表)对剖杀猪的肺部病变进行判定。猪肺脏由7个肺叶(左右心、尖、膈叶,副叶)构成,各肺叶得分相加即为肺病变得分,最大得分为28分。肺叶典型猪支原体肺炎肉变面积(%)得分001-25126-50251-75375
4、通过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可作为初步的临床诊断,而且咳嗽指数和病变指数评价体系证明,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损伤与气喘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在复杂的混合感染状况下,疾病确诊和损失评价仍需要借助于实验室检测手段
4猪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
4.1猪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目前多采用ELISA方法检测,前腔静脉采血,血样需冷藏保存并于两天内送达实验室,分离到的血清-20℃保存、备用。由于无法区别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在对猪群免疫之前,先对猪群随机抽血采样,作为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率评价指标之一。对没有血清抗体的猪群进行疫苗免疫,二十天后抽血检测,作为猪群免疫后的评价指标。临床上评价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程度和损失大小,仍需结合其它指标。试验证明,猪群自然感染MPS病引发气喘病时,血清阳性率≥0.5时,一般咳嗽指数≥2.5%。如果血清阳性率≥0.5,而咳嗽指数2.5%,说明猪群感染了猪肺炎支原体,但临床防控效果较好。如果血清阳性率0.5,而咳嗽指数≥2.5%,说明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严重。
4.2猪肺炎支原体病原学检测取感染的肺组织直接分离猪肺炎支原体来诊断猪气喘病最为可靠,但直接分离要求较高、且费时费力,临床上这项“金标准”很难实现。因此,选用其他方式来诊断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十分必要。目前,应用最广、操作最方便的是PCR(普通PCR方法、套式PCR方法、多重PCR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LAMP、芯片检测等)。普通PCR是猪肺炎支原体检测常规方法,具有简洁、方便、快速节约成本的优点。多重PCR方法,可同时检测其他病原,节约了时间;荧光定量PCR,可以达到准确定量的目的;芯片检测是一种更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但费用过高。病、死猪尸体采样,猪剖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肺脏,剪切正常与病变交界处的样本即可,是目前最常用的采样方式。活体采样不必剖杀猪只,可选猪的鼻腔拭子、咽、气管拭子或肺泡灌洗液等方法,灌洗液检出率与感染情况最为符合,其它依次为咽、气管拭子、鼻试子。采集空气样本中的气溶胶,需专用气泵抽取猪场内空气,注入到无菌PBS,后高速离心,收集沉淀进行检测。此方法评价病原的气溶胶传播情况,对猪场的猪肺炎支原体临床净化、监测提供便利。
5猪肺炎支原体的防控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飞沫在环境中传播,其传播距离可达9.2km,健康猪接触病猪或吸入空气中带有猪肺炎支原体的气溶胶而发生感染,一旦发现感染猪应立即隔离、治疗。传统的呼吸道药物虽不能治疗猪支原体肺炎,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和缓解。对呼吸困难(尤其是颈部肿胀)的猪不建议颈部肌肉注射,通常将对猪肺炎支原体敏感的药物(如土霉素、卡那霉素、林肯霉素、泰乐菌素等)加到饮水或食物中,对于重病猪可后肢注射尼可刹米缓解呼吸困难,同时针对某些特定的症状对症治疗及预防其他病原菌的继发感染。饲养管理中添加黄芪多糖、淫羊藿皂苷、维生素等进行猪群保健提高机体抵御外界野毒的感染能力。
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只有一个血清型,疫苗免疫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仔猪出生后两周内,一般不会自然感染,但随着日龄增加、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随之提升。小猪在7-14日龄,肺内免疫高效的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活疫苗168株,直达靶部位,占据呼吸系统纤毛受体位点,形成优先占位效应;同时,弱毒疫苗株的快速繁殖诱导机体产生局部粘膜免疫和细胞免疫;即使环境中再有猪肺炎支原体野毒存在而进入呼吸道,也会因缺乏受体位点而难以附着、生长、繁殖,最终被黏膜抗体捕获、吞噬、清除。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具有免疫逃避特性,且猪呼吸系统粘膜纤毛的特殊结构,造成体液免疫抗体水平不足以有效地清除猪肺炎支原体野毒和形成有限的免疫保护力。
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对一些消毒剂及恶劣环境具有抵抗力,一旦感染本病很难彻底净化。目前,国外通过疫苗和药物,采用全进全出管理制度及单独通风和清粪系统,在不完全减群的情况下初步净化了育肥群中的猪肺炎支原体;国内,邵国青等建立了以免疫、消毒、隔离、淘汰为主要技术措施的猪支原体肺炎控制和净化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猪支原体肺炎多发生于通风不良、饲养环境改变、猪群运输、转群、混群应激、湿度过高、气温骤变等因素下。为有效地防控猪支原体肺炎在养猪生产中带来的危害,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好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猪圈清洁度等);
二、提供全面的营养;
三、减少应激因素;
四、全进全出,空圈并进行严格消毒;
五、三点式繁育体系,将产房、保育和育肥分开饲养;
六、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猪,要做好严格的检疫和隔离措施;
七、适时的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活疫苗免疫。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猪支原体肺炎,又称猪喘气病、地方流行性肺炎。由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原菌主要粘附于呼吸系统,如肺、肺门淋巴结及纵膈淋巴结等部位。猪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原发病之一,由于其能够导致猪群的免疫抑制,降低饲料转化率(ADR)和日采食量、增加药物成本以及引起继发感染等,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1、流行病学

发病机理。猪感染初期,病原体主要先是在支气管及其上皮细胞上附着,接着会导致细支气管和肺泡发生感染。病原体先会促使纤毛上皮细胞发生破坏,导致纤毛有所变短,使纤毛失去功能,摆动速度明显减慢,无法将肺泡内的各种病原体以及其他废物正常排出,导致肺部发生感染,同时有利于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另外,猪感染支原体后,就会在气管和肺泡内聚集较多的中性粒细胞,随着病程的进展,淋巴细胞也开始逐渐增多,接着淋巴组织开始增生,肺泡间存在较大空隙,支气管无法良好扩张,严重影响气体交换,促使机体呼吸频率进一步增大,严重时就会引起气喘。

流行特点。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即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在温度较低的冬春季节相对比较容易发生。在新疫区,该病初次发生通常呈暴发流行,通常呈急性经过,病情较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老疫区,通常呈慢性经过,病猪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且具有较低的死亡率。在气候突变,环境潮湿阴冷,饲养管理不当及卫生条件较差时,会导致病情加重,提高死亡率。如果出现混合感染或者继发感染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易感性。自然感染情况下,只有猪和野猪具有易感性,其他家畜不会发病。任何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通常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最容易感染,母猪妊娠后期及哺乳期也比较容易感染,而成年猪和公猪通常发生隐性或者慢性感染。

传染源。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新疫区一般是由于引进隐性感染猪而暴发该病。母猪患病后容易导致哺乳仔猪感染,且病猪即使康复,在之后的6-12个月依旧能够排菌而使其他组织感染。猪场只要发生该病,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基本无法根除。

2、临床症状

急性型,病猪主要表现出体温正常,精神沉郁,呈腹式呼吸,张口喘气,呼吸急促,部分甚至呈犬坐姿势,但较少咳嗽,容易发生死亡。慢性型,病猪开始时能够正常采食,但采食后会出现咳嗽,严重时甚至出现持续性咳嗽,且咳嗽时会拱背、呆立不动,后期减少采食,有时会发生死亡。隐性型,猪感染病菌但没有发病,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外观症状,采食量基本正常,有时会出现咳嗽。

3、实验室诊断

血清学检测。多种血清学试验都能够用于诊断猪支原体肺炎,常用的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试验以及补体结合试验等,都具有较好的效果。间接血凝试验,是指在红细胞表面包被抗原或者抗体,构成致敏载体,能够结合相应的抗体或者抗原,从而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但由于在制备红细胞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溶血,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该试验在临床中的应用。补体结合试验,主要指微量修正补体结合试验和微管补体结合试验,但在试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假阳性。

抗原检测,主要为免疫酶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等。免疫荧光技术是指用荧光物标记抗体,从而定位抗原。病猪呈急性感染时适宜采取该法,但如果病猪呈慢性感染或者已经使用药物治疗,就会导致机体含有较少的支原体,不容易检出,从而呈现假阴性。免疫酶技术适用于慢性感染猪,解决免疫荧光技术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样品需要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不能够长时间保存等,只需要对病猪肺脏使用甲醛固定,再包埋在石蜡中就能够进行检测。

4、防治措施

免疫接种。预防该病可使用多种疫苗,主要包括灭活苗、无细胞弱毒冻干苗和兔化弱毒苗。仔猪使用弱毒苗时,一般在15日龄进行首免,到达3月龄确定作为种用后要进行二免。仔猪使用灭活苗时,一般在7日龄进行首免,在21日龄进行二免,到达3月龄确定作为种用后还要进行三免。需要注意的是,母猪进行免疫后,后代仔猪获得母源抗体也不能够被有效保护,因此必须在出生后及时进行免疫。

药物防治。猪群及时接种疫苗,还需要定期使用2-3种敏感药物进行预防,推荐在每吨饲料中添加100g支原净、150g多西氧环素混饲,1个疗程连续使用5-7天,每月进行1个疗程。对于没有发生过该病的猪场,母猪可分别在产前、产后都用药1个疗程,仔猪分别在断奶和转群时都用药1个疗程,架子猪体重小于60kg时每月用药3-5天,能够有效预防发病。对于已经表现出症状的病猪,要立即给全群用药治疗,即在每吨饲料中添加200-220g支原净、300-350g多西氧环素,1个疗程连续使用5-7天,如有需要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如果病猪症状严重,还要采取对症治疗,如输液、平喘等。

1、病原学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hyopneumoniae,Mhp)属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成员。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基因组只有典型细菌的20%~40%,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进化速率快的最小的原核生物。结构简单只有细胞核、细胞质和核糖体。由于其没有细胞壁结构,所以呈多形性,常见的有球状、杆状及点状等,直径在0.2~0.5μm。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但效果不佳,实验室常用吉姆萨和瑞特氏染色来鉴别。本菌对外界环境及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日光、干燥及常用消毒剂(烧碱、碘溶液等)均可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病猪经呼吸道排除的病原菌在空气中存活不会超过36h,在1~4℃存活7天,在0℃的甘油、-15℃肺组织、-30℃的条件下可分别保存8个月、45天、20个月,且其在冻干的培养物中4℃保存可存活4年仍有致病性。Mhp的生长条件苛刻,普通肉汤培养基生长极其缓慢,需要添加血清等可提供生长的胆固醇及脂肪酸等。在琼脂培养基上一般不呈现支原体特有的“煎蛋状”菌落;细胞膜在电镜下呈现为“暗--亮--暗”3层结构,其中70%约为蛋白质(Protein)组成,脂类(Lipid)占约30%。体表的膜蛋白、脂多糖是其主要抗原。
2、流行病学
本病没有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通常冬春寒冷季节多发。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主要传染源,自然感染病例仅见于猪,不同生长阶段、性别、品种和土猪及野猪等都可感染,其他经济动物未见病例报道。病原菌主要存在于猪的呼吸道内,如气管、支气管、肺组织等。Mhp随着病猪的咳嗽、喷嚏和喘气等方式排出体外,由此形成的“飞沫”浮游于空气中,其它猪只通过接触和呼吸带菌飞沫而感染致病。DeeS等(2009)研究认为Mph可通过“空气溶胶”形式传播可达4.6km,而随后OtakeS(2010)的最新研究表明传播距离可远至9.2km,这些研究更加说明了猪肺炎支原体的难以控制。此外,通过肌肉、静脉及皮下注射或胃管投入支原体病原等方式均不能使猪发病,因此“呼吸道”是猪唯一的感染致病途径。
由肺炎支原体单一病原致病引起的猪的死亡率并不高,但是通常伴随着继发感染是引起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继发感染细菌性病原体有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parasuis,Hps)、巴氏杆菌(Swinepasteurellosis)、链球菌(Swinestreptococcsus,SS)、胸膜肺炎放线杆菌(Porcineinfectiouspleuropneumonia,App)以及各种化脓性细菌病,猪瘟(Theclassicalswinefever,CSF)、圆环(porcinecircovirustypeII,PCV-2)、蓝耳(PRRSV)、伪狂犬(Pseudorabiesvirus,PRV)等病毒病的侵袭更加重了对猪群的损害。本病根据不同猪场的饲养管理、营养水平、饲养密度、通风条件、环境温湿度等的不同,临床表现较大的差异。按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通常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急性型,新疫区多发呈暴发流行性经过,常见于怀孕母猪和2-3周龄仔猪多见,发病急、病程短,多在2周内死亡;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归而来,老疫区或是已经发生过的猪群多见,疾病呈慢性经过,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潜伏期长,主要侵害3~6月龄的架子猪与育肥猪群。隐性型,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精神状态与采食与非感染猪无异,但是通过X射线检测或剖检可见肺炎病灶。
3、病理变化
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病变主要集中在肺部组织,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等部位。剖检可见到肺的尖叶、心叶、隔叶及中间叶,呈现左右对称性病变,多表现为灰红色或淡红色,半透明状,病变区与正常组织界限明显,似鲜嫩肌肉样病变,俗称“肉变”(图1)。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及病情的加深,病变组织颜色逐渐由淡红色呈深红色演变,外观不透明,坚韧度随之增加,俗称“虾肉样变”(图2)。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显著肿大,颜色呈紫红色,继发感染(如副嗜猪、传胸等)还可以见到心包炎和胸膜炎,肺部严重充血和肝样变。如无病原菌继发感染,通常其他内脏器官没有明显的病变。
4、致病机制
呼吸道是猪感染肺炎支原体的主要通道,病原菌随空气经由气体交换进入肺部组织后,聚集并粘连在支气管、细支气管以及气管上皮细胞中。附着于肺部组织的纤毛上皮细胞,引起受感染的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导致纤毛摆动能力下降或脱落,呼吸道纤毛机械屏障作用消失,以致于无法排除肺泡分泌液、空气源性的微细粉尘和各种致病原;紧接着破坏粘膜层,导致其通透性增加,其它病原菌易于侵入机体,为继发感染大开方便之门。
其次,受感染的肺泡巨噬细胞分泌大量致炎因子,加剧肺脏炎症的反应。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在腔体、气管周围以及肺泡中;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淋巴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分布于气管、支气管及微支气管等,经由一定的病程(大约20d)累积在气管周围会出现所谓的“套袖”现象。肺炎面积逐渐扩大,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炎性渗出物不断增多,肺活量降低,严重影响肺部的正常功能。进而引起呼吸和血液循环障碍,系统机能障碍,呼吸次数及频率增加,喘气、心跳加快,当缺氧严重时,易引起心力衰竭和室息而死亡。
此外,猪肺炎支原体除引起肺部组织病变外,还引起免疫抑制现象。Mhp能够抑制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使其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有研究表明,病原体能与蓝耳病病毒(PRRSV)在临床上存在协同效应,增强彼此的致病力,共同引发猪只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实际上,猪群一旦遭受Mhp的侵袭,继发感染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各种病原菌与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免疫抑制反应相互作用,从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
5、诊断方法
5.1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等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从流行病学来看,自然感染状态下仅见于猪,任何年龄阶段的猪(怀孕母猪、保育猪、育肥猪及种猪等)均易感。新疫区通常呈急性经过,老疫区散发或呈慢性发病。本病对6~16周龄的保育猪及架子猪危害最大,伴随继发感染时死亡率大大提高。临床症状主要以咳嗽、喘气为特征,体温正常,精神状态及食欲等与健康猪无太大差异,潜伏期呈半个月甚至更久,随着外界应激因素及继发感染症状加剧。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肺的尖叶、心叶及隔叶的对称性“肉变”,肺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无激发感染,内脏其他器官多无明显的病理变化。
5.2实验室检查
(1)病原分离
采集病猪肺部病变区组织作为原料,进行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是鉴别细菌种类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猪肺炎支原体生长需求条件极为苛刻,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上生长极其缓慢;而且临床用药的病猪组织很难分离培养出Mhp病原体,加上常用的革兰氏染色较为困难,为细菌的分离鉴定增加了难度。因此,一般不采用细菌分离鉴别的方式。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方法常用来检测被感染猪血清中的MHP抗体,由于其能够进行定量分析、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常用的实验室检测Mhp的方法之一。猪在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后两周即可检测到相应抗体。
(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PCR技术用于检测Mhp抗体克服了其难以培养的缺点。无菌采集患病猪肺部病变组织,经组织均浆,吸取上清液作为扩增模板,利用设计好的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Mhp特定的片段,这为猪肺炎支原体病原菌的确诊提供准确的基因组信息,同时该方法还能够区分强、弱毒株,用于野毒感染分析,是实验室常用的研究手段。

6、防治方法
6.1加强饲养管理
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搞好环境卫生,提供新鲜全价的饲料,清洁的饮水,合理的饲养密度,夏天做好通风降温,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可有效降低支原体病的发病几率。
6.2生物安全防控
规模化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尽量避免引入外来种猪;中小规模猪场外购种猪时,一定要做好检疫工作,淘汰阳性猪;避免疫区人员流动,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坚持全进全出制,隔离发病猪只,及时淘汰无饲养价值的阳性猪。
6.3预防和病猪治疗
对于易感猪群及已经发病的猪群,要及时采取药物保健,病情严重猪只隔离饲养治疗。药敏试验表明,肺炎支原体对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泰妙菌素及恩诺沙星等药物敏感。使用武汉华扬动物保健集团最新研制的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双呼组合”,市场反应效果非常好。
具体使用方法:
药物保健:乎畅(10%氟苯尼考)500g+呼必太(20%替米考星)500g/t拌料,连用7天,治疗量加倍;病情严重猪只隔离治疗,使用呼泰(30%氟苯尼考注射液)肌肉注射,15mg/kg体重,两天一次;或呼诺佳(5%恩诺沙星),0.1ml/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两次,连用3天,治疗效果显著。
6.4疫苗免疫
对于疫情较严重的猪群,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的重要有效手段,目前市场上有灭活苗和弱毒疫苗两种。猪场可以根据本场的发病情况及流行毒株选择使用哪种疫苗防控。
7、总结
猪支原体肺炎是世界公认的三大细菌性呼吸道病(猪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萎缩性鼻炎)之一,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原发病原,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养猪业规模化、工厂化生产不断扩大,饲养密度只增不减,加上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株的产生,各种细菌病、病毒病的混合感染,给本病的预防控制、鉴别诊断、疾病净化等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当前,我国猪肺炎支原体防控策略主要是依靠药物保健、疫苗免疫等措施,防治继发感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发病的几率、减小了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疾病净化仍然是摆在养猪业面前的最终途径。当前对于我国养猪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中小猪场应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尽量避免从Mhp阳性场引进种猪;规模化猪场应在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基础之上,加强疫病监测,查明猪群的带菌状态,淘汰阳性猪只,依靠药物保健、疫苗免疫,并配合科学的养殖技术及饲养管理,三管齐下逐步净化猪群。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 猪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诊断法


猪支原体性肺炎又称猪喘病或地方性流行性肺炎,是猪特有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由呼吸道的飞沫传染,多为慢性经过,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而体温和食欲一般没有明显的变化。虽然该病的死亡率不高,但由于流行的广泛性、长期性和消耗性,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又是巨大的,对集体养猪和机械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威胁较大,所以对该病进行及时的诊断很有必要。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猪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诊断法。

1、猪肺炎支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形态特征:用病猪肺炎病灶直接触片或用培养物涂片检查,如发现以环状为主的多态形微生物即可初步认为是该病的病原体。

培养特性:将病肺接种于无细胞培养基中,连续传代几次后,可见pH值改变并有轻微混浊。经涂片染色镜检,见有猪肺炎支原体特异形状的菌体时即可作出阳性判定。

致病性测定:将无细胞培养物接种健康仔猪,如出现典型喘病者,即为猪支原体肺炎。

代谢抑制试验:有人进行了初步试验,将猪肺炎支原体注射于家兔进行高度免疫后,取其血清加入培养物中能抑制pH值的变化,这是一种简便的特异诊断法。

生长抑制试验:据报道,有人犄制好的抗猪支原体肺炎血清的干燥圆纸片,放在接种菌体的平皿内培养1-2周后,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抑制情况,如抑制圈大于1mm者即为猪支原体肺炎。

2、血清学诊断法

近年来对该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诸如补体结合试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琼脂明胶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生长沉淀试验、凝集试验及荧光抗体技术等虽已有试验报告,但还没达到实用程度,现介绍两种简单方法,供诊断时参考。

微粒凝集试验:据报道,将病猪血清与猪肺炎支原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恒温箱中培养24-48h,取出染色镜检,发现有菌体凝集者即为阳性。这种方法经过初步试验,认为既可作为猪场传染病的普查,又可以鉴定支原体种属。用作普查时,则较X线诊断简单易行。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据报道,应用本法检查81头人工感染猪,其中76头血清抗体价达1:20(++)以上的占93.8%;检查来自健康猪群的150头,血清抗体价均<5,与X光胸透或解剖结果相符。后来又对自然发病猪场中的27头猪进行检查,也获得相似的结果,因此认为本法反应敏感,特异性明显,可重复性良好。另据报道,还有人也做了同样的试验,检查健康猪81头,均为阴性,对X线透视为(+)的52头阳性检出率为82.7%;X线透视为(++和+++)的32头,阳性率则为100%,故认为本法对诊断猪喘病是特异性的,检出率高,比X线透视较为优越。从这些试验结果来看,如果有标化抗原和致敏红细胞的供应,无疑对猪喘病的普查有着十分实用的价值。

近年来,在该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方面,还进行了不少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人用对流免疫电泳试验检测猪肺炎支原体抗体,认为是一种快速而经济的检验方法,但其反应的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的纯度与效价,本试验应用超声波处理的浓缩抗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与微粒凝集反应的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P0.05)。还有人用微量全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该病,对病猪的检出率可达97.8%,阴性符合率为98.5%,是一种简便、敏感、经济、实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应用微量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诊断该病,认为其检出率高于对流免疫电泳及X线透视法,由于操作简便,特异性高,适用于大批猪的检疫诊断,但这些方法尚待进一步试验和标化,才能推广应用。

3、人工感染试验

取待检的肺炎病灶制成10倍组织悬浮液,加入适量青霉素及链霉素后,对2头健康仔猪各滴鼻5mL,猪出现典型气喘病时即可确诊。

4、鉴别诊断

猪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流行病,突然暴发,传染迅速,数天之内即蔓延全群。临床症状明显,体温升高,精神和食欲高度不振,病情虽重,但病期短,死亡率低;病原为猪流行流感病毒和猪流感嗜血杆菌。而猪喘病则流行过程持续顽固,病期长,经历慢,除气喘咳嗽外,体温、精神和食欲的变化一般都不明显。

猪肺疫: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临床上有明显的败血症症状,如体温升高,食欲废绝,急性病例可在1-2天内死亡。剖检见败血症变化和纤维素性肺炎。发病早期应用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有相当的效果,但是此病常与咳喘病合并发生,因此诊断时应认真观察和分析。

肺丝虫病及蛔虫病:均能引起猪咳嗽,并在剖检时也偶见有支气管炎,但仔细检查可发现肺丝虫及蛔虫幼虫,且炎症变化多位于膈叶后端,粪便检查可发现虫卵或肺丝虫幼虫。但有时会合并感染,因此深入了解猪群有无喘病及肺丝虫病的病史十分必要的,诊断和治疗时应加以注意。

1、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
目前,商品猪场几乎100%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带菌散毒猪群普遍存在。仔猪出生后两周内,一般不会自然感染猪支原体肺炎。随着日龄增加,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随之提升。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潜伏期为3周左右,所以咳嗽症状多出现在7周龄之后,10周龄为发病和抗体转阳高峰,被称之谓“十周龄墙”。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首先黏附在猪呼吸道纤毛顶端,进而繁殖并释放代谢中间产物,使纤毛脱落、黏膜受损,呼吸道屏障系统被破坏。吸入空气中的异物、黏膜分泌物和脱落的纤毛,沉降到肺泡中,导致连续干咳和气喘的发生,并逐渐形成肺脏肉变或胰样变。肺脏功能遭到破坏,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下降;同时呼吸道纤毛脱落,失去过滤异物、清除病原的能力,增加了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可能。
猪肺炎支原体能长期定居于猪呼吸系统,且具有免疫逃避的特性,难以通过药物或免疫清除,经常反复发病。而纤毛脱落和肺部实变,均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终生受其影响,严重的可变成僵猪。
2、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咳嗽指数
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猪群,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发病初期多表现连续性的干咳,后期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猪呈腹式呼吸),部分严重的极度消瘦。若继发感染其它细菌和病毒,则体温升高,死亡率增加。临床上为了与其他因素引起的咳嗽症状进行区分,
现将不同因素引发的疾病与咳嗽类型和所对应的临床表现总结如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表现为咳嗽、体温高且口鼻流有泡沫或带血黏液、可视粘膜发绀等;猪肺疫表现为连续咳嗽、时有喘鸣声、咽喉部肿胀导致呼吸困难呈犬坐、体温升高等;副猪嗜血杆菌病表现为短促咳嗽、流脓鼻液、发热、腕、跗关节肿大等;猪萎缩性鼻炎表现为咳嗽、打喷嚏、鼻歪、有黑色泪斑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高热、精神沉郁等;猪链球菌病表现为咳嗽、高热、关节肿胀等;猪丝虫病表现为阵发性咳嗽、脓粘性鼻涕;猪流感表现为阵发性咳嗽、体温升高、眼鼻有粘性分泌物;异物性咳嗽表现为突发的连续性、剧烈、痛苦的咳嗽,异物咳出后,咳嗽平息。
在育肥猪群中以典型的连续性干咳为统计目标,测定咳嗽指数对评价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和发病程度有一定意义,方法如下。
对每个育肥舍的猪进行随机选择,通过喊叫、拍手和惊吓三分钟后的一段时间观察,咳嗽十秒后不再咳嗽,计下咳嗽数。对同一批猪,重复一次,并以同样的方式对另一批猪进行测试。平均咳嗽指数=咳嗽猪的数量/总检测的猪数×监测总时间。所建立的定量评估育肥猪干性咳嗽评估体系配合猪肺炎支原体血清血检测,更具有衡量群体免疫水平价值。
3、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变特征与病变指数

病初期剖,检肉眼可见心叶有点状、小片状肺部硬化,周围组织下陷低于周围正常肺组织,肺门淋巴结肿大。后期剖检可见肺脏呈对称状肉变、实变、虾样变。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肺部有紫红色肝变、肺炎区坏死、硬化、粘连;猪肺疫肺紫色肝样变且常有坏死;副猪嗜血杆菌病肺脏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蓝耳病肺前叶有肺炎实变灶;猪链球菌病呈化脓性肺炎状;猪丝虫病肺膈叶后边缘有楔形气肿灶,内部有灰红色实变;猪流感肺脏前下部紫红色实变、气肿、出血。
根据江苏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邵国青等制定的猪支原体肺炎肺脏病变评判标准(见下表)对剖杀猪的肺部病变进行判定。猪肺脏由7个肺叶(左右心、尖、膈叶,副叶)构成,各肺叶得分相加即为肺病变得分,最大得分为28分。

通过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可作为初步的临床诊断,而且咳嗽指数和病变指数评价体系证明,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损伤与气喘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在复杂的混合感染状况下,疾病确诊和损失评价仍需要借助于实验室检测手段。
4、猪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
4.1猪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目前多采用ELISA方法检测,前腔静脉采血,血样需冷藏保存并于两天内送达实验室,分离到的血清-20℃保存、备用。由于无法区别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在对猪群免疫之前,先对猪群随机抽血采样,作为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率评价指标之一。对没有血清抗体的猪群进行疫苗免疫,二十天后抽血检测,作为猪群免疫后的评价指标。临床上评价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程度和损失大小,仍需结合其它指标。试验证明,猪群自然感染MPS病引发气喘病时,血清阳性率≥0.5时,一般咳嗽指数≥2.5%。如果血清阳性率≥0.5,而咳嗽指数2.5%,说明猪群感染了猪肺炎支原体,但临床防控效果较好。如果血清阳性率0.5,而咳嗽指数≥2.5%,说明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严重。
4.2猪肺炎支原体病原学检测取感染的肺组织直接分离猪肺炎支原体来诊断猪气喘病最为可靠,但直接分离要求较高、且费时费力,临床上这项“金标准”很难实现。因此,选用其他方式来诊断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十分必要。
目前,应用最广、操作最方便的是PCR(普通PCR方法、套式PCR方法、多重PCR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LAMP、芯片检测等)。普通PCR是猪肺炎支原体检测常规方法,具有简洁、方便、快速节约成本的优点。多重PCR方法,可同时检测其他病原,节约了时间;荧光定量PCR,可以达到准确定量的目的;芯片检测是一种更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但费用过高。
病、死猪尸体采样,猪剖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肺脏,剪切正常与病变交界处的样本即可,是目前最常用的采样方式。活体采样不必剖杀猪只,可选猪的鼻腔拭子、咽、气管拭子或肺泡灌洗液等方法,灌洗液检出率与感染情况最为符合,其它依次为咽、气管拭子、鼻试子。采集空气样本中的气溶胶,需专用气泵抽取猪场内空气,注入到无菌PBS,后高速离心,收集沉淀进行检测。此方法评价病原的气溶胶传播情况,对猪场的猪肺炎支原体临床净化、监测提供便利。
5、猪肺炎支原体的防控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飞沫在环境中传播,其传播距离可达9.2km,健康猪接触病猪或吸入空气中带有猪肺炎支原体的气溶胶而发生感染,一旦发现感染猪应立即隔离、治疗。传统的呼吸道药物虽不能治疗猪支原体肺炎,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和缓解。对呼吸困难(尤其是颈部肿胀)的猪不建议颈部肌肉注射,通常将对猪肺炎支原体敏感的药物(如土霉素、卡那霉素、林肯霉素、泰乐菌素等)加到饮水或食物中,对于重病猪可后肢注射尼可刹米缓解呼吸困难,同时针对某些特定的症状对症治疗及预防其他病原菌的继发感染。饲养管理中添加黄芪多糖、淫羊藿皂苷、维生素等进行猪群保健提高机体抵御外界野毒的感染能力。
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只有一个血清型,疫苗免疫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仔猪出生后两周内,一般不会自然感染,但随着日龄增加、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随之提升。小猪在7-14日龄,肺内免疫高效的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活疫苗168株,直达靶部位,占据呼吸系统纤毛受体位点,形成优先占位效应;同时,弱毒疫苗株的快速繁殖诱导机体产生局部粘膜免疫和细胞免疫;即使环境中再有猪肺炎支原体野毒存在而进入呼吸道,也会因缺乏受体位点而难以附着、生长、繁殖,最终被黏膜抗体捕获、吞噬、清除。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具有免疫逃避特性,且猪呼吸系统粘膜纤毛的特殊结构,造成体液免疫抗体水平不足以有效地清除猪肺炎支原体野毒和形成有限的免疫保护力。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对一些消毒剂及恶劣环境具有抵抗力,一旦感染本病很难彻底净化。目前,国外通过疫苗和药物,采用全进全出管理制度及单独通风和清粪系统,在不完全减群的情况下初步净化了育肥群中的猪肺炎支原体;国内,邵国青等建立了以免疫、消毒、隔离、淘汰为主要技术措施的猪支原体肺炎控制和净化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猪支原体肺炎多发生于通风不良、饲养环境改变、猪群运输、转群、混群应激、湿度过高、气温骤变等因素下。为有效地防控猪支原体肺炎在养猪生产中带来的危害,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好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猪圈清洁度等);
二、提供全面的营养;
三、减少应激因素;
四、全进全出,空圈并进行严格消毒;
五、三点式繁育体系,将产房、保育和育肥分开饲养;
六、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猪,要做好严格的检疫和隔离措施;
七、适时的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活疫苗免疫。

猪肺炎支原体感染防冶方法


支原体(MH)为支原体科,柔膜体纲,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可自我复制的病原体,与其他菌属不同的是它没有细胞壁。支原体可以在体外人工培养,但培养和鉴定难度很大,所需时间很长,且生长速度很慢。支原体感染是猪场最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尽管世界各国的动物学家在控制策略上不断提高和完善,但支原体感染依然是导致猪场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易感染猪的支原体有:猪肺炎支原体、猪鼻支原体和猪滑液支原体三种。猪肺炎支原体是猪地方性肺炎的病原,也是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最为重要的原发性病原之一;猪鼻支原体是上呼吸道中正常寄生的常在菌,在特定条件下会引起仔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滑液支原体可引起育肥猪的多发性关节炎。

猪肺炎支原体是地方性肺炎的病原,也是呼吸道综合征的原发性病原之一。

1.1流行病学

猪肺炎支原体不易在环境中长期存活,但在适当气候条件下,可以在空气悬浮微粒中长期存活。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直接接触和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带菌母猪所产仔猪在出生后即可感染病原,从而加大了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控制难度,这也是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所有猪场广泛流行的原因。

1.2发病因素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因细菌数量多少和毒力强弱而不同。但在实际生产中,环境条件的优劣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则成为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免疫程序不佳、人员流动频繁、种猪买卖频繁、健康水平低、猪舍布局设计不合理等。另外,栏舍间距、饲养密度、有害气体、空气悬浮微粒等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1.3致病机制

该病的致病机制是支原体黏附到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上皮纤毛的顶端、纤毛之间或微绒毛上。猪肺炎支原体所产生的毒素导致纤毛的活力下降,造成纤毛和上皮细胞脱落,使黏性分泌物在气管和支气管中聚积。支原体细胞膜上的有丝分裂原蛋白可导致血管和气管及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增生,最后会造成气管腔堵塞及周围肺泡的凹陷。

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可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抑制主要是与淋巴细胞的抗体分泌功能降低有关;细胞免疫的抑制与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降低有关,尤其是在与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混合感染的情况下更加严重。另外,猪肺炎支原体与PRRSV的混合感染会加重肺脏的损伤,提高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当与猪流感病毒或猪圆环病毒Ⅱ型(PCV~Ⅱ)混合感染时,亦会更加严重。加重PCV~Ⅱ引起的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症状。

1.4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出现于母源抗体消失后,最典型的症状是干咳、无痰。继发感染其他细菌(如巴氏杆菌等)后,病情将变得更为严重,表现为咳嗽、多痰、高热、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和死亡率增加。

1.5病理变化

肺脏的尖叶、心叶和膈叶均可出现卡他性炎症,支气管和纵膈淋巴结肿大,肺脏出现从紫红色到灰色不等的实变。

1.6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无痰、干咳等)和病理变化(尖叶、心叶等病变)可以做出初步诊断。有条件的可进行PCR方法诊断。

猪鼻支原体感染和猪滑液支原体感染防冶方法


猪鼻支原体是鼻腔和扁桃体中的常在菌,一般不致病。然而猪鼻支原体很容易沉降至肺脏,因此被认为是肺炎的病原之一。猪鼻支原体可导致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

1临床症状

多发性浆膜炎多发生于3~10周龄的仔猪。在感染3~10天后开始出现明显症状,如低烧、跛行、关节肿大、呼吸困难等。急性感染期可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胸膜炎和腹膜炎。

2诊断

3~10周龄猪只出现多发性浆膜炎,极有可能是猪鼻支原体感染。但应该注意与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猪Ⅱ型链球菌感染、猪滑液支原体感染等区别,因为这三种细菌感染亦能引起类似病变。如实践中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可进行实验室检验。

3猪滑液支原体感染

猪滑液支原体是感染猪关节组织的一种病原体,可造成高感染率、高发病率,给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但此类型支原体感染较其他支原体感染稍晚出现。

1临床症状

该病一般突然发生,表现为站立困难,关节肿胀、疼痛感较强。肉眼可见关节肿胀处有大量黄色液体。

2诊断

临床诊断需进行细菌分离,并与其他疾病鉴别,如关节炎型链球菌感染等。根据PCR诊断以及泰妙菌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可辅助做出判断。

小结

猪肺:炎支原体、猪鼻支原体和猪滑液支原体是猪病常见的三种病原体,其中猪肺炎支原体单独感染时,并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但与其他病原如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Ⅱ型等混合感染时,则严重影响猪只健康。

发生支原体感染时可使用疫苗和药物进行控制。目前,疫苗尚不能很好地解决支原体感染的问题,只能减少发病率和减轻临床症状,因此,药物的使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可选择的药物有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3577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