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表现咳嗽、气喘和生长迟缓,感染率高、死亡率低。感染猪的呼吸道纤毛屏障被破坏,使其它疾病(如猪蓝耳病、圆环病毒、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混合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肺脏病变加重,呼吸功能和饲料转化率下降,经济损失巨大。该病是一种原发性呼吸道疾病,也是呼吸道病复合体(PRDC)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多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使临床表现和剖检症状变得复杂。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1、病原介绍

猪肺炎支原体是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成员。猪肺炎支原体又称猪肺炎霉形体,因无细胞壁,故呈多种形态,有环状、球状、点状、新月状、杆状和两极状;革兰氏染色阴性,但着色不佳;吉姆萨染色或瑞氏染色效果良好。

猪肺炎支原体能在无细胞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生长条件要求较严格。液体培养基由含有水解乳蛋白的组织缓冲液、酵母浸液和猪血清组成。在液体培养基生长时,首先观察到的是pH值改变,但产酸的速度与接种量、培养基新鲜度及不同菌株有关,而产酸程度又与菌体毒力和数量有关。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接种后经7~10d肉眼可见针尖或露珠状菌落,低倍显微镜下菌落呈煎荷包蛋状。

猪肺炎支原体对自然环境抵抗力不强,圈舍、用具上的支原体,一般在2~3d即可失活,病料悬液中的支原体在15~20℃放置36h即丧失致病力。对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和磺胺类药物不敏感,对放线菌素D、丝裂菌素C最敏感,对大观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螺旋霉素敏感。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2、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1~16天,最短的潜伏期为3~5天,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根据发病经过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

急性常见于新疫区和新感染猪群,尤以妊娠后期至临产前的母猪及断奶仔猪多见。发病初期精神不振,头下垂,站立一隅或趴伏在地,呼吸次数剧增,每分钟达60~120次。病猪呼吸困难,严重者张口喘气,发出啸鸣声,似拉风箱,呈明显腹式呼吸。咳嗽次数少而低沉,有时也会发生痉挛性阵咳。体温一般正常,如有继发感染则可升至40℃以上,鼻流浆液性液体,食欲大减甚至废绝,饮水量减少。由于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的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差异很大,病程一般为1~2周,病死率较高。

慢性型多由急性转变而来,也有部分病猪开始时就取慢性经过,常见于老疫区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主要症状为咳嗽,清晨和傍晚气温低时或赶猪喂食和剧烈运动时,咳嗽最明显。咳嗽时四肢叉开、站立不动、拱背、颈伸直、头下垂,用力咳嗽多次,声音粗厉、深沉、洪亮,严重时呈连续的痉挛性咳嗽。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上述症状时而明显、时而缓和。食欲变化不大,但病势严重时食欲减少或废绝。病程较长的仔猪,身体消瘦而衰弱,生长发育停滞。病程可拖延2~3个月,甚至长达半年以上。病程和预后视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的好坏而相差很大。条件好则病程较短、症状较轻、病死率低;条件差则抵抗力弱、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死率升高。

隐性型可由急性或慢性转变而来。有的猪只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其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炎病灶,这些隐性患猪外表不见明显变化,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加强饲养管理,则肺炎病理变化可逐步吸收消化而康复。反之,饲养管理恶劣,则病情恶化而出现急性或慢性临床症状,甚至引起死亡。

3、防治措施

疫苗的免疫保护力有限,预防、消灭此病主要在于坚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多因子病,除支原体外,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伪狂犬病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萎缩性鼻炎败血波氏杆菌、猪流感病毒、猪链球菌、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圆环病毒等都可能参与。因此,应全面考虑疫苗预防、生物安全与药物控制等综合措施。

做好全进全出,加强管理与卫生消毒工作,提高生物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妊娠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的药物控制,加强仔猪特别是初产母猪的仔猪的早期免疫,及时检疫,立即隔离发病猪,根据猪群具体情采取定期用药,预防用药策略等措施是控制场内疾病危害的关键。

1、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目前,商品猪场几乎100%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带菌散毒猪群普遍存在。仔猪出生后两周内,一般不会自然感染猪支原体肺炎。随着日龄增加,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随之提升。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潜伏期为3周左右,所以咳嗽症状多出现在7周龄之后,10周龄为发病和抗体转阳高峰,被称之谓“十周龄墙”。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首先黏附在猪呼吸道纤毛顶端,进而繁殖并释放代谢中间产物,使纤毛脱落、黏膜受损,呼吸道屏障系统被破坏。吸入空气中的异物、黏膜分泌物和脱落的纤毛,沉降到肺泡中,导致连续干咳和气喘的发生,并逐渐形成肺脏肉变或胰样变。肺脏功能遭到破坏,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下降;同时呼吸道纤毛脱落,失去过滤异物、清除病原的能力,增加了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可能。猪肺炎支原体能长期定居于猪呼吸系统,且具有免疫逃避的特性,难以通过药物或免疫清除,经常反复发病。而纤毛脱落和肺部实变,均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终生受其影响,严重的可变成僵猪。
2、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咳嗽指数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猪群,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发病初期多表现连续性的干咳,后期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猪呈腹式呼吸),部分严重的极度消瘦。若继发感染其它细菌和病毒,则体温升高,死亡率增加。临床上为了与其他因素引起的咳嗽症状进行区分,
现将不同因素引发的疾病与咳嗽类型和所对应的临床表现总结如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表现为咳嗽、体温高且口鼻流有泡沫或带血黏液、可视粘膜发绀等;猪肺疫表现为连续咳嗽、时有喘鸣声、咽喉部肿胀导致呼吸困难呈犬坐、体温升高等;副猪嗜血杆菌病表现为短促咳嗽、流脓鼻液、发热、腕、跗关节肿大等;猪萎缩性鼻炎表现为咳嗽、打喷嚏、鼻歪、有黑色泪斑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高热、精神沉郁等;猪链球菌病表现为咳嗽、高热、关节肿胀等;猪丝虫病表现为阵发性咳嗽、脓粘性鼻涕;猪流感表现为阵发性咳嗽、体温升高、眼鼻有粘性分泌物;异物性咳嗽表现为突发的连续性、剧烈、痛苦的咳嗽,异物咳出后,咳嗽平息。在育肥猪群中以典型的连续性干咳为统计目标,测定咳嗽指数对评价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和发病程度有一定意义,方法如下。对每个育肥舍的猪进行随机选择,通过喊叫、拍手和惊吓三分钟后的一段时间观察,咳嗽十秒后不再咳嗽,计下咳嗽数。对同一批猪,重复一次,并以同样的方式对另一批猪进行测试。平均咳嗽指数=咳嗽猪的数量/总检测的猪数×监测总时间。所建立的定量评估育肥猪干性咳嗽评估体系配合猪肺炎支原体血清血检测,更具有衡量群体免疫水平价值。
3、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变特征与病变指数病初期剖,检肉眼可见心叶有点状、小片状肺部硬化,周围组织下陷低于周围正常肺组织,肺门淋巴结肿大。后期剖检可见肺脏呈对称状肉变、实变、虾样变。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肺部有紫红色肝变、肺炎区坏死、硬化、粘连;猪肺疫肺紫色肝样变且常有坏死;副猪嗜血杆菌病肺脏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蓝耳病肺前叶有肺炎实变灶;猪链球菌病呈化脓性肺炎状;猪丝虫病肺膈叶后边缘有楔形气肿灶,内部有灰红色实变;猪流感肺脏前下部紫红色实变、气肿、出血。根据江苏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邵国青等制定的猪支原体肺炎肺脏病变评判标准(见下表)对剖杀猪的肺部病变进行判定。猪肺脏由7个肺叶(左右心、尖、膈叶,副叶)构成,各肺叶得分相加即为肺病变得分,最大得分为28分。肺叶典型猪支原体肺炎肉变面积(%)得分001-25126-50251-75375
4、通过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可作为初步的临床诊断,而且咳嗽指数和病变指数评价体系证明,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损伤与气喘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在复杂的混合感染状况下,疾病确诊和损失评价仍需要借助于实验室检测手段
4猪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
4.1猪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目前多采用ELISA方法检测,前腔静脉采血,血样需冷藏保存并于两天内送达实验室,分离到的血清-20℃保存、备用。由于无法区别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在对猪群免疫之前,先对猪群随机抽血采样,作为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率评价指标之一。对没有血清抗体的猪群进行疫苗免疫,二十天后抽血检测,作为猪群免疫后的评价指标。临床上评价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程度和损失大小,仍需结合其它指标。试验证明,猪群自然感染MPS病引发气喘病时,血清阳性率≥0.5时,一般咳嗽指数≥2.5%。如果血清阳性率≥0.5,而咳嗽指数2.5%,说明猪群感染了猪肺炎支原体,但临床防控效果较好。如果血清阳性率0.5,而咳嗽指数≥2.5%,说明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严重。
4.2猪肺炎支原体病原学检测取感染的肺组织直接分离猪肺炎支原体来诊断猪气喘病最为可靠,但直接分离要求较高、且费时费力,临床上这项“金标准”很难实现。因此,选用其他方式来诊断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十分必要。目前,应用最广、操作最方便的是PCR(普通PCR方法、套式PCR方法、多重PCR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LAMP、芯片检测等)。普通PCR是猪肺炎支原体检测常规方法,具有简洁、方便、快速节约成本的优点。多重PCR方法,可同时检测其他病原,节约了时间;荧光定量PCR,可以达到准确定量的目的;芯片检测是一种更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但费用过高。病、死猪尸体采样,猪剖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肺脏,剪切正常与病变交界处的样本即可,是目前最常用的采样方式。活体采样不必剖杀猪只,可选猪的鼻腔拭子、咽、气管拭子或肺泡灌洗液等方法,灌洗液检出率与感染情况最为符合,其它依次为咽、气管拭子、鼻试子。采集空气样本中的气溶胶,需专用气泵抽取猪场内空气,注入到无菌PBS,后高速离心,收集沉淀进行检测。此方法评价病原的气溶胶传播情况,对猪场的猪肺炎支原体临床净化、监测提供便利。
5猪肺炎支原体的防控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飞沫在环境中传播,其传播距离可达9.2km,健康猪接触病猪或吸入空气中带有猪肺炎支原体的气溶胶而发生感染,一旦发现感染猪应立即隔离、治疗。传统的呼吸道药物虽不能治疗猪支原体肺炎,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和缓解。对呼吸困难(尤其是颈部肿胀)的猪不建议颈部肌肉注射,通常将对猪肺炎支原体敏感的药物(如土霉素、卡那霉素、林肯霉素、泰乐菌素等)加到饮水或食物中,对于重病猪可后肢注射尼可刹米缓解呼吸困难,同时针对某些特定的症状对症治疗及预防其他病原菌的继发感染。饲养管理中添加黄芪多糖、淫羊藿皂苷、维生素等进行猪群保健提高机体抵御外界野毒的感染能力。
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只有一个血清型,疫苗免疫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仔猪出生后两周内,一般不会自然感染,但随着日龄增加、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随之提升。小猪在7-14日龄,肺内免疫高效的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活疫苗168株,直达靶部位,占据呼吸系统纤毛受体位点,形成优先占位效应;同时,弱毒疫苗株的快速繁殖诱导机体产生局部粘膜免疫和细胞免疫;即使环境中再有猪肺炎支原体野毒存在而进入呼吸道,也会因缺乏受体位点而难以附着、生长、繁殖,最终被黏膜抗体捕获、吞噬、清除。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具有免疫逃避特性,且猪呼吸系统粘膜纤毛的特殊结构,造成体液免疫抗体水平不足以有效地清除猪肺炎支原体野毒和形成有限的免疫保护力。
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对一些消毒剂及恶劣环境具有抵抗力,一旦感染本病很难彻底净化。目前,国外通过疫苗和药物,采用全进全出管理制度及单独通风和清粪系统,在不完全减群的情况下初步净化了育肥群中的猪肺炎支原体;国内,邵国青等建立了以免疫、消毒、隔离、淘汰为主要技术措施的猪支原体肺炎控制和净化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猪支原体肺炎多发生于通风不良、饲养环境改变、猪群运输、转群、混群应激、湿度过高、气温骤变等因素下。为有效地防控猪支原体肺炎在养猪生产中带来的危害,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好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猪圈清洁度等);
二、提供全面的营养;
三、减少应激因素;
四、全进全出,空圈并进行严格消毒;
五、三点式繁育体系,将产房、保育和育肥分开饲养;
六、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猪,要做好严格的检疫和隔离措施;
七、适时的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活疫苗免疫。

延伸阅读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 猪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诊断法


猪支原体性肺炎又称猪喘病或地方性流行性肺炎,是猪特有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由呼吸道的飞沫传染,多为慢性经过,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而体温和食欲一般没有明显的变化。虽然该病的死亡率不高,但由于流行的广泛性、长期性和消耗性,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又是巨大的,对集体养猪和机械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威胁较大,所以对该病进行及时的诊断很有必要。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猪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诊断法。

1、猪肺炎支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形态特征:用病猪肺炎病灶直接触片或用培养物涂片检查,如发现以环状为主的多态形微生物即可初步认为是该病的病原体。

培养特性:将病肺接种于无细胞培养基中,连续传代几次后,可见pH值改变并有轻微混浊。经涂片染色镜检,见有猪肺炎支原体特异形状的菌体时即可作出阳性判定。

致病性测定:将无细胞培养物接种健康仔猪,如出现典型喘病者,即为猪支原体肺炎。

代谢抑制试验:有人进行了初步试验,将猪肺炎支原体注射于家兔进行高度免疫后,取其血清加入培养物中能抑制pH值的变化,这是一种简便的特异诊断法。

生长抑制试验:据报道,有人犄制好的抗猪支原体肺炎血清的干燥圆纸片,放在接种菌体的平皿内培养1-2周后,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抑制情况,如抑制圈大于1mm者即为猪支原体肺炎。

2、血清学诊断法

近年来对该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诸如补体结合试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琼脂明胶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生长沉淀试验、凝集试验及荧光抗体技术等虽已有试验报告,但还没达到实用程度,现介绍两种简单方法,供诊断时参考。

微粒凝集试验:据报道,将病猪血清与猪肺炎支原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恒温箱中培养24-48h,取出染色镜检,发现有菌体凝集者即为阳性。这种方法经过初步试验,认为既可作为猪场传染病的普查,又可以鉴定支原体种属。用作普查时,则较X线诊断简单易行。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据报道,应用本法检查81头人工感染猪,其中76头血清抗体价达1:20(++)以上的占93.8%;检查来自健康猪群的150头,血清抗体价均<5,与X光胸透或解剖结果相符。后来又对自然发病猪场中的27头猪进行检查,也获得相似的结果,因此认为本法反应敏感,特异性明显,可重复性良好。另据报道,还有人也做了同样的试验,检查健康猪81头,均为阴性,对X线透视为(+)的52头阳性检出率为82.7%;X线透视为(++和+++)的32头,阳性率则为100%,故认为本法对诊断猪喘病是特异性的,检出率高,比X线透视较为优越。从这些试验结果来看,如果有标化抗原和致敏红细胞的供应,无疑对猪喘病的普查有着十分实用的价值。

近年来,在该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方面,还进行了不少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人用对流免疫电泳试验检测猪肺炎支原体抗体,认为是一种快速而经济的检验方法,但其反应的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的纯度与效价,本试验应用超声波处理的浓缩抗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与微粒凝集反应的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P0.05)。还有人用微量全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该病,对病猪的检出率可达97.8%,阴性符合率为98.5%,是一种简便、敏感、经济、实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应用微量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诊断该病,认为其检出率高于对流免疫电泳及X线透视法,由于操作简便,特异性高,适用于大批猪的检疫诊断,但这些方法尚待进一步试验和标化,才能推广应用。

3、人工感染试验

取待检的肺炎病灶制成10倍组织悬浮液,加入适量青霉素及链霉素后,对2头健康仔猪各滴鼻5mL,猪出现典型气喘病时即可确诊。

4、鉴别诊断

猪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流行病,突然暴发,传染迅速,数天之内即蔓延全群。临床症状明显,体温升高,精神和食欲高度不振,病情虽重,但病期短,死亡率低;病原为猪流行流感病毒和猪流感嗜血杆菌。而猪喘病则流行过程持续顽固,病期长,经历慢,除气喘咳嗽外,体温、精神和食欲的变化一般都不明显。

猪肺疫: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临床上有明显的败血症症状,如体温升高,食欲废绝,急性病例可在1-2天内死亡。剖检见败血症变化和纤维素性肺炎。发病早期应用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有相当的效果,但是此病常与咳喘病合并发生,因此诊断时应认真观察和分析。

肺丝虫病及蛔虫病:均能引起猪咳嗽,并在剖检时也偶见有支气管炎,但仔细检查可发现肺丝虫及蛔虫幼虫,且炎症变化多位于膈叶后端,粪便检查可发现虫卵或肺丝虫幼虫。但有时会合并感染,因此深入了解猪群有无喘病及肺丝虫病的病史十分必要的,诊断和治疗时应加以注意。

1、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
目前,商品猪场几乎100%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带菌散毒猪群普遍存在。仔猪出生后两周内,一般不会自然感染猪支原体肺炎。随着日龄增加,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随之提升。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潜伏期为3周左右,所以咳嗽症状多出现在7周龄之后,10周龄为发病和抗体转阳高峰,被称之谓“十周龄墙”。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首先黏附在猪呼吸道纤毛顶端,进而繁殖并释放代谢中间产物,使纤毛脱落、黏膜受损,呼吸道屏障系统被破坏。吸入空气中的异物、黏膜分泌物和脱落的纤毛,沉降到肺泡中,导致连续干咳和气喘的发生,并逐渐形成肺脏肉变或胰样变。肺脏功能遭到破坏,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下降;同时呼吸道纤毛脱落,失去过滤异物、清除病原的能力,增加了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可能。
猪肺炎支原体能长期定居于猪呼吸系统,且具有免疫逃避的特性,难以通过药物或免疫清除,经常反复发病。而纤毛脱落和肺部实变,均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终生受其影响,严重的可变成僵猪。
2、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咳嗽指数
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猪群,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发病初期多表现连续性的干咳,后期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猪呈腹式呼吸),部分严重的极度消瘦。若继发感染其它细菌和病毒,则体温升高,死亡率增加。临床上为了与其他因素引起的咳嗽症状进行区分,
现将不同因素引发的疾病与咳嗽类型和所对应的临床表现总结如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表现为咳嗽、体温高且口鼻流有泡沫或带血黏液、可视粘膜发绀等;猪肺疫表现为连续咳嗽、时有喘鸣声、咽喉部肿胀导致呼吸困难呈犬坐、体温升高等;副猪嗜血杆菌病表现为短促咳嗽、流脓鼻液、发热、腕、跗关节肿大等;猪萎缩性鼻炎表现为咳嗽、打喷嚏、鼻歪、有黑色泪斑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高热、精神沉郁等;猪链球菌病表现为咳嗽、高热、关节肿胀等;猪丝虫病表现为阵发性咳嗽、脓粘性鼻涕;猪流感表现为阵发性咳嗽、体温升高、眼鼻有粘性分泌物;异物性咳嗽表现为突发的连续性、剧烈、痛苦的咳嗽,异物咳出后,咳嗽平息。
在育肥猪群中以典型的连续性干咳为统计目标,测定咳嗽指数对评价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和发病程度有一定意义,方法如下。
对每个育肥舍的猪进行随机选择,通过喊叫、拍手和惊吓三分钟后的一段时间观察,咳嗽十秒后不再咳嗽,计下咳嗽数。对同一批猪,重复一次,并以同样的方式对另一批猪进行测试。平均咳嗽指数=咳嗽猪的数量/总检测的猪数×监测总时间。所建立的定量评估育肥猪干性咳嗽评估体系配合猪肺炎支原体血清血检测,更具有衡量群体免疫水平价值。
3、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变特征与病变指数

病初期剖,检肉眼可见心叶有点状、小片状肺部硬化,周围组织下陷低于周围正常肺组织,肺门淋巴结肿大。后期剖检可见肺脏呈对称状肉变、实变、虾样变。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肺部有紫红色肝变、肺炎区坏死、硬化、粘连;猪肺疫肺紫色肝样变且常有坏死;副猪嗜血杆菌病肺脏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蓝耳病肺前叶有肺炎实变灶;猪链球菌病呈化脓性肺炎状;猪丝虫病肺膈叶后边缘有楔形气肿灶,内部有灰红色实变;猪流感肺脏前下部紫红色实变、气肿、出血。
根据江苏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邵国青等制定的猪支原体肺炎肺脏病变评判标准(见下表)对剖杀猪的肺部病变进行判定。猪肺脏由7个肺叶(左右心、尖、膈叶,副叶)构成,各肺叶得分相加即为肺病变得分,最大得分为28分。

通过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可作为初步的临床诊断,而且咳嗽指数和病变指数评价体系证明,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损伤与气喘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在复杂的混合感染状况下,疾病确诊和损失评价仍需要借助于实验室检测手段。
4、猪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
4.1猪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目前多采用ELISA方法检测,前腔静脉采血,血样需冷藏保存并于两天内送达实验室,分离到的血清-20℃保存、备用。由于无法区别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在对猪群免疫之前,先对猪群随机抽血采样,作为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率评价指标之一。对没有血清抗体的猪群进行疫苗免疫,二十天后抽血检测,作为猪群免疫后的评价指标。临床上评价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程度和损失大小,仍需结合其它指标。试验证明,猪群自然感染MPS病引发气喘病时,血清阳性率≥0.5时,一般咳嗽指数≥2.5%。如果血清阳性率≥0.5,而咳嗽指数2.5%,说明猪群感染了猪肺炎支原体,但临床防控效果较好。如果血清阳性率0.5,而咳嗽指数≥2.5%,说明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严重。
4.2猪肺炎支原体病原学检测取感染的肺组织直接分离猪肺炎支原体来诊断猪气喘病最为可靠,但直接分离要求较高、且费时费力,临床上这项“金标准”很难实现。因此,选用其他方式来诊断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十分必要。
目前,应用最广、操作最方便的是PCR(普通PCR方法、套式PCR方法、多重PCR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LAMP、芯片检测等)。普通PCR是猪肺炎支原体检测常规方法,具有简洁、方便、快速节约成本的优点。多重PCR方法,可同时检测其他病原,节约了时间;荧光定量PCR,可以达到准确定量的目的;芯片检测是一种更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但费用过高。
病、死猪尸体采样,猪剖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肺脏,剪切正常与病变交界处的样本即可,是目前最常用的采样方式。活体采样不必剖杀猪只,可选猪的鼻腔拭子、咽、气管拭子或肺泡灌洗液等方法,灌洗液检出率与感染情况最为符合,其它依次为咽、气管拭子、鼻试子。采集空气样本中的气溶胶,需专用气泵抽取猪场内空气,注入到无菌PBS,后高速离心,收集沉淀进行检测。此方法评价病原的气溶胶传播情况,对猪场的猪肺炎支原体临床净化、监测提供便利。
5、猪肺炎支原体的防控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飞沫在环境中传播,其传播距离可达9.2km,健康猪接触病猪或吸入空气中带有猪肺炎支原体的气溶胶而发生感染,一旦发现感染猪应立即隔离、治疗。传统的呼吸道药物虽不能治疗猪支原体肺炎,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和缓解。对呼吸困难(尤其是颈部肿胀)的猪不建议颈部肌肉注射,通常将对猪肺炎支原体敏感的药物(如土霉素、卡那霉素、林肯霉素、泰乐菌素等)加到饮水或食物中,对于重病猪可后肢注射尼可刹米缓解呼吸困难,同时针对某些特定的症状对症治疗及预防其他病原菌的继发感染。饲养管理中添加黄芪多糖、淫羊藿皂苷、维生素等进行猪群保健提高机体抵御外界野毒的感染能力。
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只有一个血清型,疫苗免疫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仔猪出生后两周内,一般不会自然感染,但随着日龄增加、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随之提升。小猪在7-14日龄,肺内免疫高效的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活疫苗168株,直达靶部位,占据呼吸系统纤毛受体位点,形成优先占位效应;同时,弱毒疫苗株的快速繁殖诱导机体产生局部粘膜免疫和细胞免疫;即使环境中再有猪肺炎支原体野毒存在而进入呼吸道,也会因缺乏受体位点而难以附着、生长、繁殖,最终被黏膜抗体捕获、吞噬、清除。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具有免疫逃避特性,且猪呼吸系统粘膜纤毛的特殊结构,造成体液免疫抗体水平不足以有效地清除猪肺炎支原体野毒和形成有限的免疫保护力。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对一些消毒剂及恶劣环境具有抵抗力,一旦感染本病很难彻底净化。目前,国外通过疫苗和药物,采用全进全出管理制度及单独通风和清粪系统,在不完全减群的情况下初步净化了育肥群中的猪肺炎支原体;国内,邵国青等建立了以免疫、消毒、隔离、淘汰为主要技术措施的猪支原体肺炎控制和净化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猪支原体肺炎多发生于通风不良、饲养环境改变、猪群运输、转群、混群应激、湿度过高、气温骤变等因素下。为有效地防控猪支原体肺炎在养猪生产中带来的危害,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好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猪圈清洁度等);
二、提供全面的营养;
三、减少应激因素;
四、全进全出,空圈并进行严格消毒;
五、三点式繁育体系,将产房、保育和育肥分开饲养;
六、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猪,要做好严格的检疫和隔离措施;
七、适时的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活疫苗免疫。

猪支原体肺炎的症状 猪支原体肺炎的中西医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其病原最早由Mare、Switzer(1965)和Goodwin等(1965)从患肺炎猪的肺组织中分离出,并试验复制出本病,由于仔猪商贩到处购进仔猪,购进的仔猪常患有该病。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支原体肺炎的症状猪支原体肺炎的中西医治疗。

1、症状

人工病例与自然病例有差别,X射线检查与症状表现也不相同。据报道,以病肺混悬液喷雾、滴鼻等途径人工感染病例的潜伏期,按X射线检查发现肺炎病灶为标准,大多数急性感染出现在5-7天之间,一般平均在12天左右,也有长到20天以上的。病灶出现则用时较长,病猪、健康猪混养感染,短的在接触后11天,长的在14-16天之内肺部有炎症变化。由此推测,自然病例的潜伏期应在11-16天之间或者更长一些。

在人工感染中,用病肺混悬液接种的猪比猪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物接种的猪的潜伏期较短,是否由于菌体数量的差异或者因培养物易于变异所致尚不清楚。从各地的资料来看,以致病性支原体的液体培养物接种猪的潜伏期,除少数为7天外,多数在14天以上,甚至更长,尤其是经过各种方法诱变后的菌株,其潜伏期更长。

2、病理变化

病变只见于肺、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其他器官和组织无特殊病变。肺脏在炎症处于发展期间,有明显的膨大和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但在恢复期的病例,由于炎症逐渐消散,肺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硬化而表面下陷,其周围肺组织膨胀不全。

病猪肺的病变主要见于心叶、尖叶、中间叶及膈叶的前缘部分,常呈现间质性肺炎的病变,根据X射线检查和早期扑杀病例病变发展过程的观察,大多先自两侧肺的心叶开始发生,其次为尖叶,然后逐渐波及到中间叶和膈叶。病变最初为粟粒大至豆大呈均匀散布,逐渐扩展而融合成大叶性的病变。这些病变区在左右两侧肺的分布上,大致上是对称的,颜色也一致,但有些早期病例常见右肺的心叶首先受到侵害。

肺的病变部位界限明显,呈实变的外观,淡灰红似胰脏色,呈胶样浸润半透明状态,实变区的切面湿润、平滑而纤密、肺泡境界不清,像鲜嫩的肌肉一样,所以也称肉变。随着病程的延长或病情的加重,病变部位的颜色转为浅红色、灰白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状态的程度减轻,坚韧度增加,这些变化和胰腺组织很相似,因而也称作胰变。

病理组织学变化:该病的主要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早期以间质性肺炎为主,以后则演变为支气管性肺炎,但其形态表现则随着病性的不同而有差异。早期扑杀或病变转轻的病例,其肺组织的最早变化是支气管周围炎,显微镜检查可见支气管周围及小血管周围有多量淋巴样细胞浸润及滤泡样增生。此变化往往比肉眼病变出现得更早,这时气管黏膜上皮一般尚完整,腔内渗出物也少见。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变呈现典型的支气管肺炎。镜检小支气管周围的肺泡扩大,泡腔内充满大量的炎性渗出物,并见多数小病灶融合成的大片实质区,在比较早期和较急性的病例中充满于扩张的泡腔内的渗出物是浆液性的,其中混杂着淋巴细胞和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肺泡壁上的毛细管呈轻度充血,病灶周围的肺泡常呈气肿,小支气管周围淋巴样细胞大量积聚,甚至迫使支气管腔变窄或是内壁突起。气管黏膜上皮增殖而变厚,并有轻度剥落现象,管腔内充满数量不等的渗出物,小叶间的间质稍有增宽,有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

慢性病例的肺泡腔内的炎性渗出物中液体成分减少,大部分为细胞成分,主要是淋巴细胞,在增厚的肺泡壁中也有同样的细胞浸润。

在发病末期的肺炎病变区可见吸收现象,即炎性渗出物大部分自肺泡及支气管排出,可在肺泡腔及肺泡壁中见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肺泡壁显著增宽,肺泡腔因而被闭塞及压缩。3治疗方法

兽用卡那霉素是我国近年来对猪喘病治疗成功的一种有效药物,其疗效高,收效快,对控制该病的发生起了良好的作用。据报道,有人用硫酸卡那霉素母液治疗猪喘病187头,按体重2万-4万IU/kg,每天1次,3-5天为1个疗程,疗效达90.94%。随后又有人用兽用卡那霉素,按上述同样剂量治疗患有该病的病猪142头,用药6天后,经X线透视,疗效达87.3%。

在中药治疗方面,有人曾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该病,也取得了相当的疗效。制法为,取新鲜鱼腥草按中草药注射液常规制法,最后使其含生药4g/mL。使用时根据猪的大小,每次皮下注射5-10mL,间隔2天,注射1次,共5次。人工发病和经治疗后,经过X光透视的病情和体重进行分组和判断效果,综合三次试验结果:鱼腥草治疗23头猪平均有效率达100%,土霉素碱油剂对照组19头,有效率达100%,而未治疗对照组23头自行好转率也有56.5%,由此可见鱼腥草注射液是有一定疗效的。

猪支原体肺炎的肺炎病原
猪肺炎支原体为本病病原,猪肺炎支原体生长需求极为苛刻,分离相当困难,其在基本肉汤培养物中生长缓慢,经3~30天,培养物才产生轻微的混浊,并产酸使颜色发生变化。Ross和Whittlestone(1983)综述了分离猪肺炎支原体的各种培养基和方法,以及猪肺炎支原体有关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性及特定的鉴别方法。
支原体的一个与潜在的致病性和控制有关的很重要的特征是其具有明显改变表面抗原的倾向,Artiushin和Minion(1996)提供了一些猪肺炎支原体分离物中存在异源性抗原的证据。
发病特点
本病我国地方猪种明显较引入品种易感,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是经气雾或与病猪的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接触传播的,其经母猪传给仔猪使本病在猪群中持久存在,其严重程度常因管理水平、季节、通风条件、猪的密度以及其它环境因素改变而有很大差异。
最早可能发生于2~3周龄(地方品种有9日龄的)的仔猪,但一般传播缓慢,在6~10周龄感染较普遍,许多猪直到3~6月龄时才出现明显症状。
易感猪与带菌猪接触后,发病的潜伏期大的为十天或更长时间,并且所有自然发生的病例均为混合感染,包括支原体、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
猪流感继发猪支原体肺炎,病猪初期主要症状为咳嗽,体温升高到40℃~42.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趴窝不愿站立,眼鼻有粘性液体流出,眼结膜充血,个别病猪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呈腹式呼吸、有犬坐姿势,夜里可听到病猪哮喘声。仔猪可因窒息而死亡,做好防治工作特别重要。
猪呼吸道复合征(PRDC)便是猪肺炎支原体与环境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结果,这里的病原微生物可以有猪瘟(HC),猪流感(SI)、伪狂犬病(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克雷伯氏杆菌、副嗜血杆菌(HPS)、猪圆环病毒(PCV)、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T)、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其也可以和萎缩性鼻炎(AR)、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等互作,从而使猪只6~10周龄、12~15周龄、18~22周龄问题发生率明显上升。
近两年,由于PCV引起的PMWS和间质性坏死性肺炎(PNDS)以及PRRS与MPS的互作使猪只免疫功能受损,易导致猪瘟免疫失败,链球菌、弓形体病等感染率升高,多种因素的互作已对当前的养猪业提出了严重挑战。
发病机理
3.1肺炎支原体感染
感染初期,支原体聚集并粘连在支气管、细支气管以及气管上皮细胞上;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表面寄生。在深处的细小微支气管和肺泡处,几乎找不到支原体。肺炎支原体首先附着在纤毛上皮细胞上,然后逐渐引起感染细胞发生病变、死亡,导致部分纤毛功能受损或脱落;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纤毛变短变少,纤毛正常的摆动功能显著的下降,以致无法排除肺泡分泌液、空气源性的微细粉尘和各种致病原,为继发性感染大开方便之门。
3.2感染肺部组织病理变化
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通常会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在腔体、气管周围以及肺泡中;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淋巴细胞的数量也在增加,它们分布在血管周围、支气管周边以及微支气管周边的组织上,并侵占气管的粘膜固有层。大约经过二十天后,在气管附近会出现套袖现象,白细胞聚集;同时也出现支气管附近淋巴组织增生,从而使肺泡之间的间隙增厚;这种增生的淋巴小结常常会压迫支气管,引起支气管扩张困难,每次呼吸时,有效的气体交换就减少,从而迫使猪增加呼吸频率,病情严重的猪就会出现喘气现象。即使当肺部病变缓解后,仍能看到失去功能的肺泡和大量增生的淋巴小结。对不是非常严重,但非常典型的肺部病变的组织学研究表明:喘气病的主要病变是肺部出现实变性病变,主要集中在肺尖叶和心叶,且病灶与非病变区有明显的界限,颜色通常为紫红到黄褐色。感染后10~12周,若无继发感染,肺部病变组织会逐渐自我康复,但仍会留下永久性的组织伤痕,也可看到明显的肺泡萎缩。继发其他细菌感染时,常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素性、化脓性病变,甚至出现明显的环死灶。
3.3免疫抑制和继发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有资料表明:猪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会导致支气管淋巴结和血液淋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反应;有学者把这种现象看作是支原体的致病机制之一。另外还证实从被支原体感染的猪身上取出的淋巴细胞对非相关抗原产生抗体的能力显著下降;再者猪的细胞免疫能力下降,比如巨噬细胞的活动受到抑制,而T抑制细胞的活动增强。事实上,一旦发生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则继发感染几乎不能避免;继发性感染会和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抑制反应共同作用,从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4猪肺炎支原体毒性致病因素
对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理及引起的症状病变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对其分泌的毒素尚未做深入的研究。目前已证实附着粘连是猪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的必要条件和致病关键。支原体会首先附着在纤毛的上端,然后往深部侵入;使细胞发生病变和死亡,并导致纤毛萎缩,通过摆动清除异物的功能受损;接着支原体还会进一步破坏粘膜层,导致其他病原菌易于侵入而引起继发感染。目前还不了解猪肺炎支原体表面粘连结构的实质,体外模型试验表明支原体表面会散发出丝状体,这些丝状体(本质上可能是蛋白质)具有粘连附着功能。多种迹象表明猪肺炎支原体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多面性的感染和复杂的感染过程。

防御机制
4.1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
免疫按性质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被动免疫是指仔猪从母乳中获得针对性的抗体。如母猪曾接种过疫苗或自然感染过,则它的初乳中就含有特定抗体,仔猪只需吃奶就能获得母源抗体;但母源抗体的保护是短暂的,并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稳定性,同时也不能保证新生仔猪免受感染。指望依靠母猪源抗体来给仔猪提供全面保护是危险的。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接种疫苗来刺激机体产生主动免疫。当然猪自然感染肺炎支原体也能够产生免疫,但由于支原体的免疫原性较差,要想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通过感染获得免疫的办法,经常见效太慢,来不及保护肥育猪免受MPS的侵害;不过,自然感染后可有效减少母猪排毒,降低感染压力,反复进行天然攻毒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研究还发现:猪群中初产母猪比例越高,发生喘气病的机会就越大。由于经多次诱发的自然免疫,或许能保护较长一段时间;大概是这个原因,经常暴露在猪肺炎支原体下的猪,哪怕是长期感染的猪群,也不会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感染过的母猪,即使是生过二至四胎后仍可能携带猪肺炎支原体,但只有初产母猪才是喘气病的主要传染源。
4.2免疫预防接种控制猪气喘病
为了保护猪群不受喘气病的侵害,需要及早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在仔猪感染支原体前就要进行免疫,这时诱发的免疫保护效果会很好,而且保护时间会很长。由于无法预测仔猪在何时会受到感染,所以仔猪一出生,就应尽早进行预防接种。另外早期免疫接种要考虑到母源抗体会不会对疫苗产生不良影响。当然选择高质量的疫苗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如江苏省农科院研发的支原体活疫苗根据支原体致病机理采用胸腔注射达到占位效应从而抗感染)由于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常易继发其他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因此,预防接种不仅可以保护猪免受肺炎支原体的侵害,同时还可以防止其它继发病原体的感染,为猪提供更广泛的保护。
防治措施
5.1加强饲养管理
尽可能自繁自养,自育及全进全出;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加强通风减少尘埃,人工清除干粪降低舍内氨气浓度;断奶后10~15天内仔猪环境温度应为28~30℃,保育阶段温度应在20℃以上,最少不低于16℃。保育、产房还要注意减少温差,同时注意防止猪群过度拥挤,使用良好的地板隔离,对猪群进行定期驱虫;尽量减少迁移,降低混群应激;避免饲料突然更换,定期消毒,彻底消毒空舍等。
5.2药物控制
脉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缓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常用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类、泰乐菌素、林肯霉素、氯甲砜霉素、泰妙灵、螺旋霉素、奎诺酮类(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但总的来说,使用抗生素不会阻止感染发生,且一旦停止用药,疾病很快就会复发。另外在生产实践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也会出现瓶颈现象,由于是防御性措施,通常使用的抗生素浓度较低,这易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以后再用类似药物效果就不好。发生喘气病后,再想彻底杀灭病原体,是十分困难的,对呼吸道感染而言尤为如此,因为抗生素很难渗入到肺部粘膜表面而发挥作用;同时抗生素治疗也无法修复已造成的病变损伤。如果停止治疗,病原又会逸出、种种症状又会重新出现。除此之外,使用抗生素疗法可能带来的弊病还包括肉质会发生改变(由于持续用药会有药物残留),而且人工费和成本费也随之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猪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Ⅱ,磺胺二甲氧嘧啶,红霉素,竹桃霉素和多粘菌素都有抗菌性。
5.3综合防治措施
因此应针对该病应考虑使用综合防治措施:许多国家曾大力推进根除猪肺炎支原体的计划,丹麦、英国和美国都有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SPF猪群;但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很难彼此隔离阻断;所以猪肺炎支原体通常是这类SPF猪群最先感染的病原;对于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猪群来说,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可能性很大,如距离感染猪群较近、猪群过大、当地生物饲养密度过大、离生猪贩运的主干道太近,这些都极易导致支原体传播与感染。采取根除MPS措施时,会发现要启动并维护无支原体感染状态的花费很大,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因为还必须对进入猪场的猪进行限制,控制它们携带的病原)。由于猪肺炎支原体是靠空气传播的,这也给保护未感染猪群带来难度。在猪密度过高的地区,问题犹为棘手,未感染猪群很可能会出现持续反复的感染。以上几种措施,无论是加强饲养环境管理、使用抗生素、还是采取根除措施,都不是防治喘气病的理想方案,它们都无法给猪整个生长周期的提供全程保护,使猪免受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
5.3.1有条件的猪场应尽可能实施多点隔离式生产(SEW)技术,也可考虑利用康复母猪基本不带菌,不排菌的原理,使用各种抗生素治疗使病猪康复,然后将康复母猪单个隔离饲养、人工授精,使用药物培育健康群。
5.3.2使用药物和疫苗培育健康群
怀孕母猪分娩前14~20天以支原净、利高霉素或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氟甲砜霉素等投药7天。
仔猪1日龄口服0.5ml庆大霉素,5~7日龄、21日龄2次免疫喘气病灭活苗。
仔猪15日龄、25日龄注射恩诺沙星一次,有腹泻或PRDC严重的猪场断奶前后定期用药,可选用支原净、利高霉素、泰乐菌素、土霉素、氟甲砜霉复方。
保育猪、育肥猪、怀孕母猪脉冲用药,可选用1000kg/kg土霉素,110mg/kg克林霉素。
另外根据猪群背景要求加强对HC、AR、PR、链球菌、弓形体的免疫与控制。
总之,在搞好全进全出,加强管理与卫生消毒工作,提高生物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加对怀孕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的药物控制,加强仔猪特别是初产母猪的仔猪的早期免疫,及时检疫,立即隔离发病猪,根据猪群具体情总采取定期用药,预防用药策略等措施是控制场内MPS危害的关键。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36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