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龙虾的体色会有所不同?与生长发育有关系!

为什么有些小龙虾是红壳,有些是青壳,还有的是乌黑,为何会出现这样不同的体色差异,对养殖效益有何影响吗?

小龙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色由青变红,通过对青壳虾和红壳虾性腺发育程度和生长速度的测定,发现克氏原螯虾体色变化与个体成熟发育、生长速度存在关联性,即通常克氏原螯虾体色由青转红时,其性腺成熟系数、肝体比指数升高,同时脱壳周期延长,相对生长速度也随之下降,预示着个体发育趋向成熟。同时,温度和光照直接影响克氏原螯虾的成熟发育,使其体色发生相应的变化。

无论是在人工养殖池塘还是自然环境中,小龙虾个体会呈现不同的体色特征,通常有淡青、深青、淡红、深红、乌黑等几种体色表现。

通过对青壳虾和红壳虾性腺发育程度和体格生长速度的测定,发现小龙虾体色变化与个体成熟发育、生长速度存在关联性,即通常小龙虾体色由青转红时,其性腺成熟系数和肝体比指数都呈现升高趋势,同时脱壳周期延长,相对生长速度也随之减慢,预示着个体发育趋向成熟。

研究也表明,温度、光照、苗种品质以及营养等因素直接影响小龙虾的生长发育,从而使其体色发生相应的变化,下面的内容中我们会进一步分析。

不论大、小规格的小龙虾,红壳虾的性腺发育程度总体领先于青壳虾,且红壳虾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青壳虾,说明小龙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体色变化与其机体成熟发育存在内在的关联性,体色变化是性腺成熟发育不同程度的外在表现,这可能与其激素分泌和甲壳色素沉着有关。

研究表明,虾类之所以呈现特有的体色,是因为虾体内存在着特有的色素细胞。在生化上不同的色素颗粒类型会显示各自特有的颜色,如黑色素(黑色)、类胡萝卜素(红或黄色)、喋呤(黄色)、鸟嘌呤(白色)。

虾类体色的生理变化是由于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的移动而造成不同的阴暗和着色情况,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移动受神经与激素的控制调节。虾青素是甲壳动物体表色素中最主要的类胡萝卜素,它与蛋白质一起形成蓝色的虾青素蛋白,使许多甲壳动物呈现出深青蓝体色。

而缺乏虾青素的甲壳动物(特别是虾蟹类)通常体色偏红甚至发黑,在一龄以上的老年虾子和死亡的虾子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

含虾青素的动物不只是虾、蟹,许多甲壳类动物也用虾青素来装扮自己。有些小壳动物,主要含有虫青素,有一些蟹类体内含有蝶红素。这些色素,包括虾青素在内,都和胡萝卜素有类似的结构,它们大量而广泛地分布在自然界中。

化学名称叫酮类胡萝卜素,它们是“虾兵蟹将”这类动物所含色素的主要成分。

活着的甲壳类动物的体色,由于种类不同,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不论活着的“虾兵蟹将”是什么体色,只要把它用甲醛浸泡或者加热,都同样会变成红色。

这是因为生物体内的色素蛋白质,在受热的时候发生变性,原来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色素“逃”了出来,才显露出红色。另外,死后的虾蟹,由于体内的蛋白质变性,色素逃离,也会使外壳变成红色。

引发小龙虾体色变化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温度、光照、苗种品质以及营养条件是影响小龙虾性成熟主要因子,同时,水环境中的pH、溶氧、水温、氨氮、重金属等的异常也可对小龙虾造成胁迫。

在适宜水温(22~30℃)内,水温的升高有利于小龙虾生长发育,但水温超过30℃时,其生长反而受阻,同时会诱导其性腺提前启动成熟发育,这和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积温”效应、物种的繁殖延续规律有关。如果再加上营养缺乏、养殖密度过高,在这些不良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就容易导致小红虾、铁钉虾的出现。

这类异常小龙虾不仅生长停滞,还会浪费大量的饵料。至于光照条件,由于小龙虾有昼伏夜出、生性胆小喜阴暗的天然习性,所以该虾不适宜在光线强的、敞亮的环境下生长,创造安静、多隐蔽物以及食物营养充分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其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维持小龙虾正常体色的养殖建议

综合以上影响小龙虾体色变化的主要因子,我们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以给出以下建议:

1、选择品质优良的苗种和亲本,同时苗种投放前后可使用外泼VC类产品改善虾苗体质;

2、创造良好的水体养殖环境,如加强水草的种植和日常护理、水质和底质的改良、不同时期水位的正确调控等;

3、科学控制日投喂次数和投喂率,最好选择人工全价配合饲料,随着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对小龙虾养殖产量和个体规格大小的需求,全价小龙虾配合饲料在小龙虾养殖技术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其营养更全面均衡,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各种有益营养因子,能满足小龙虾不同生长阶段的各种营养需求,促使其生长快,个体大,体质好,缩短了养殖周期,占据了较好的上市时间,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饲料的浪费,能够最大幅度地提高养殖效益;

4、做好小龙虾的常规疾病预防工作,在改良水体环境和科学投喂的同时,可适当定期开展一些内服保健工作,如VC和肉碱一类的功能性保健产品。

有些体色变化是疾病引起的,若小龙虾身体明显偏瘦,体色发黑,活动缓慢,有时烦躁跳动,可能是感染了寄生虫或水体内含有有害物质;若虾体发黑,肛门红肿突出,可能是患有肠炎;若腹部附肢腐烂,则可能为烂肢病;若体色发黑,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缝,则为蜕皮不遂的原因。只有确定病因,才能对症治疗.并立足早治。

延伸阅读

小龙虾体色变化与其生长发育存在何种关系?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维持健康的体色?


为什么有些小龙虾是红壳,有些是青壳,还有的是乌黑,为何会出现这样不同的体色差异,对养殖效益有何影响吗?无论是在人工养殖池塘还是自然环境中,小龙虾个体会呈现不同的体色特征,通常有淡青、深青、淡红、深红、乌黑等几种体色表现(如图1;图2)。通过对青壳虾和红壳虾性腺发育程度和体格生长速度的测定,发现小龙虾体色变化与个体成熟发育、生长速度存在关联性,即通常小龙虾体色由青转红时,其性腺成熟系数和肝体比指数都呈现升高趋势,同时脱壳周期延长,相对生长速度也随之减慢,预示着个体发育趋向成熟(如图3;图4)。研究也表明,温度、光照、苗种品质以及营养等因素直接影响小龙虾的生长发育,从而使其体色发生相应的变化,下面的内容中我们会进一步分析。

一、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分类上隶属十足目,爬行亚目,蝲蛄科(螯虾科),原螯虾属,国外称之为“红沼泽螯虾”(redswampcrayfish)。它是生长于淡水中的一种甲壳类动物,其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1918年,日本从美国引进小龙虾,小龙虾因此在日本得到大面积的繁衍和扩散。20世纪30年代,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后在南京市以及周边郊县繁衍,经过长时间的繁衍扩展,其种群数量开始大幅上升,生存空间也不断扩大,现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苏、湖北、江西、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各省市。同其它甲壳类水生动物一样,小龙虾幼体的变态、生长发育以及步足的再生总是伴着蜕壳而进行的,只有蜕掉坚硬的外壳,小龙虾才能达到生长的目的。研究已经表明:正常生长发育的小龙虾,一生需进行脱壳11~12次,每完成一次脱壳,其体长可增加17%,体重可增加44%,所以在性成熟之前的青虾阶段是其主要的快速生长期。由于小龙虾生长速度很快,人工养殖5g左右的幼虾,如果可以保障充足的饲料营养和良好的水体环境,经35-40天的人工饲养就能达到30g以上的上市规格。小龙虾的寿命通常在24~30个月,人工养殖条件下,幼体经过5-8个月的正常生长就能达到性成熟阶段,因此,在性成熟之前,尽量提高其生长率和延缓其性成熟时间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二、论证小龙虾体色变化与其生长发育的关系

开展实验的地址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李集街稻虾连作综合示范基地,选择体重相近但体色不同的养殖小龙虾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相关生理解剖来统计它们的性腺发育程度,分析研究小龙虾体色变化与性腺发育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性。此次实验分别采集大规格组(30~32g)的青壳虾与红壳虾各50尾(如图5)、小规格组(20~22g)的青壳虾与红壳虾各50尾(如图6),进行解剖观察(肉眼、显微镜),根据性腺的组织细胞学及形态特征统计其性腺发育程度。小龙虾的生长阶段性可依据其甲壳体色直观地分为青壳虾和红壳虾两个阶段,通常小龙虾进入红壳虾阶段以后,其生长发育趋于成熟,脱壳周期延长,生长速度相对下降,有的则几乎停止生长。

本次实验数据为:80%的大规格(30—32g)青壳虾组卵巢发育尚处于第Ⅰ、Ⅱ期时相,卵巢颜色呈灰白或淡黄,其余20%还尚未启动发育,解剖时甚至肉眼难以观察到,而红壳虾只有30%处于第Ⅰ、Ⅱ期时相阶段,70%已分别进入第Ⅲ、Ⅳ、Ⅴ期发育时相,卵巢颜色加深呈浅棕或褐色;小规格(20—22g)青虾组则大部分(65%)未见卵巢,35%进入Ⅰ期,而红壳虾组只有30%卵巢未发育,70%进入第Ⅰ、Ⅱ期时相。

结果表明:不论大、小规格的小龙虾,红壳虾的性腺发育程度总体领先于青壳虾,且红壳虾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青壳虾,说明小龙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体色变化与其机体成熟发育存在内在的关联性,体色变化是性腺成熟发育不同程度的外在表现,这可能与其激素分泌和甲壳色素沉着有关。研究表明,虾类之所以呈现特有的体色,是因为虾体内存在着特有的色素细胞。在生化上不同的色素颗粒类型会显示各自特有的颜色,如黑色素(黑色)、类胡萝卜素(红或黄色)、喋呤(黄色)、鸟嘌呤(白色)。虾类体色的生理变化是由于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的移动而造成不同的阴暗和着色情况,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移动受神经与激素的控制调节。虾青素是甲壳动物体表色素中最主要的类胡萝卜素,它与蛋白质一起形成蓝色的虾青素蛋白,使许多甲壳动物呈现出深青蓝体色。而缺乏虾青素的甲壳动物(特别是虾蟹类)通常体色偏红甚至发黑,在一龄以上的老年虾子和死亡的虾子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引发小龙虾体色变化的主要因子

研究表明温度、光照、苗种品质以及营养条件是影响小龙虾性成熟主要因子,同时,水环境中的pH、溶氧、水温、氨氮、重金属等的异常也可对小龙虾造成胁迫。在适宜水温(22~30℃)内,水温的升高有利于小龙虾生长发育,但水温超过30℃时,其生长反而受阻,同时会诱导其性腺提前启动成熟发育,这和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积温”效应、物种的繁殖延续规律有关。如果再加上营养缺乏、养殖密度过高,在这些不良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就容易导致小红虾、铁钉虾的出现,这类异常小龙虾不仅生长停滞,还会浪费大量的饵料。至于光照条件,由于小龙虾有昼伏夜出、生性胆小喜阴暗的天然习性,所以该虾不适宜在光线强的、敞亮的环境下生长,创造安静、多隐蔽物以及食物营养充分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其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四、维持小龙虾正常体色的养殖建议

综合以上影响小龙虾体色变化的主要因子,我们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以给出以下建议:

1、选择品质优良的苗种和亲本,同时苗种投放前后可使用外泼VC类产品改善虾苗体质;

2、创造良好的水体养殖环境,如加强水草的种植和日常护理、水质和底质的改良、不同时期水位的正确调控等;

3、科学控制日投喂次数和投喂率,最好选择人工全价配合饲料,随着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对小龙虾养殖产量和个体规格大小的需求,全价小龙虾配合饲料在小龙虾养殖技术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其营养更全面均衡,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各种有益营养因子,能满足小龙虾不同生长阶段的各种营养需求,促使其生长快,个体大,体质好,缩短了养殖周期,占据了较好的上市时间,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饲料的浪费,能够最大幅度地提高养殖效益;

4、做好小龙虾的常规疾病预防工作,在改良水体环境和科学投喂的同时,可适当定期开展一些内服保健工作,如VC和肉碱一类的功能性保健产品。

饲料蛋白的高低对于龙虾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饲料蛋白的高低对于龙虾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成分是蛋白质最重要的生理功能。身体的生长发育可视为蛋白质的不断积累过程。蛋白质对生长期的虾尤为重要。养殖户朋友们一般在虾子达到重量就上市了,而不一定完全成熟,水生动物在发育时对营养需求高,因比需投喂高蛋白更有利于正常生长发育。

有人说虾子不能喂高蛋白的饲料,蛋白喂的高了虾子长的快容易发病,是真的吗?

不对。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更喜欢动物性饵料。优质饲料的动物蛋白来源是优质鱼粉,小龙虾喜摄食。优质饲料才能保证小龙虾的营养充足,生长快,发病少。

目前养虾多数投喂饲料蛋白以26、28为主,用30个以上蛋白的就很少,最低会用用24个的。多数人这样选料,而养虾现状是什么?发病率高,死亡量大现在稻田养虾和精养小龙虾之所以面积增加很快就是单产低,供不应求,价格高。

小龙虾发病离不开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物三个环节,一个环节断开,疾病就不能发生。投喂低蛋白低质低价饲料,必然导致虾营养需求不能满足,体质弱,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但在虾蟹混养池塘我们发现,投喂蛋白在34个以上的饲料时,小龙虾基本可以做到不发病;在水田虾公司的养殖基地,投喂蛋白含量在36个以上的饲料时,小龙虾基本不发病,并且虾长速快,规格以两虾为主。养殖中我们也发现,投喂蛋白比较高的人,养的都比较好,所以,虾子不能投喂高蛋白饲料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小龙虾饲料蛋白含量最低不能小于28%,达到32%以上综合养殖效果会好很多,小龙虾长速快;免疫力和抗病力强,发病少;规格大。

池塘青苔多,对小龙虾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适量的青苔对小龙虾是没有坏处的,但是过量的青苔,对小龙虾的生长发育是不利的。

青苔的本质和产生条件?

1.青苔的本质:青苔本质上是一种水藻,和我们所熟悉的硅藻和小球藻是一样的,只不过相比硅藻和小球藻而言,青苔颗粒比较大,肉眼就可以看到,而其他两种颗粒很小,肉眼一般看不到。而且养殖池塘里的青苔一般属于丝绵状,过量的青苔存在于水面和水下,虾苗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被青苔残绕,最终窒息而亡。

2.青苔产生的条件:青苔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水体透明度要高,二是低温和常温天气下,所以青苔生长爆发的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份和5月份这两个月。高温季节青苔会自然老化死亡。所以如何保证低温和常温天气下,青苔不要大量爆发才是问题的关键。

解决青苔爆发的思路:

1.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改善水体透明度能够大大降低青苔爆发的概率,而降低水体透明度的根本思路是要把水肥起来,所以,根本性的解决办法还是肥水问题。水够肥,透明度自然降低,青苔孢子无法吸收足够的光照也就失去了繁殖优势,但是春季肥水很困难,根本还是要看上一年秋冬季肥水工作是否做好,如果当时肥水工作做的比较充分,开春之后也就不会出现青苔爆塘的现象了。所以秋冬之季肥水是关键。

2.第一点讲的是提前预防青苔爆发的方法,哪么如果如果事先没有做好肥水工作,导致青苔爆塘之后,怎样解决呢?我的答案是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有人工不停反复打捞这种方式。使用肥料肥水是收不到好效果的,只会让青苔进一步繁殖,是青苔疯狂吸收水体里的各种营养源导致了水体过瘦,青苔形成繁殖优势后,所有的肥力全部被青苔吸收。

总结:

所以青苔重在预防,提前做好肥水工作,省时省力,不然只能老老实实人工打捞了。

小龙虾的繁殖与生长食性


小龙虾是偏动物性的杂食性动物,但食性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稍有差异。刚孵出的幼体以其自身存留的卵黄为营养,之后不久便摄食轮虫等小浮游动物,随着个体不断增大,摄食较大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植物碎屑,成虾兼食动植物,主食植物碎屑、动物尸体,也摄食水蚯蚓、摇蚊幼虫、小型甲壳类及一些水生昆虫。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幼体可投喂丰年无节幼体、螺旋藻粉等,成虾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动物、植物碎屑,也可直接投喂豆类、谷类、粮食加工余渣类、蔬菜类、无毒草类、螺肉、蚯蚓、蚌肉、蚬肉、死鱼、动物内脏、蚕蛹等饲料,都是其酷爱的食物。在养殖生产中,种植水草可以大大节约养殖成本。

水草是小龙虾不可缺少的营养源。已知水草的茎叶中往往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等,这些可以补充投喂谷物和劣质配合饲料时多种维生素的不足。此外,水草中还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钙的含量尤其突出。水草中通常含有1%左右的粗纤维,有助于小龙虾对多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在20~25°C,小龙虾摄食眼子菜昼夜可达自身体重的3.2%,摄食竹叶菜可达2.6%、水花生可达1.1%、豆饼可达1.2%、人工配合饲料可达2.8%,摄食鱼肉可达4.9%,而摄食水蚯蚓|高达第二节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小龙虾的摄食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在100勒克斯的弱光条件下,雌、雄小龙虾具有明显的摄食节律,并且不受性别的影响。

小龙虾在18:00~19:00摄食量最高:其次为19:00~20:00和14:00~15:00;小龙虾在其他时段摄食较少。但小龙虾摄食无明显的昼夜节律。小龙虾的摄食种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是摄食强度季节性特征明显。食强度以春、夏季为最高,摄食率均达到100%,食物充塞度在3级(含)以上的胃的比例分别达到了83.4%和76.7%;秋季次之,摄食率为93%,3级(含)以上的胃占62%;冬季最低,摄食率仅为38%,3级(含)以上的胃占10%小龙虾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一般能耐饿3~5天;秋冬季节一.般20~30天不进食也不会饿死。

摄食的最适温度为18~26°C;水温低于15°C活动减弱;水温低于10°C或超过35°C,摄食明显减少:目前很多专家认为水温在8°C以下时,小龙虾进入越冬期,停止摄食,笔者在生产中发现,小龙虾幼虾在冬季仍然摄食生长。2007年10月30日至2008年4月24日,淮安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进行了小龙虾苗种冬季培育试验,共计放养52.8万尾,培育成3厘米以上幼虾32.5万尾,成活率达61.6%。本试验表明:在最寒冷的12月、1月、2月,小龙虾仍能缓慢生长。

一.蜕壳与生长蜕壳是小龙虾生长、发育、增重和繁殖的重要标志。每一次蜕壳,身体的生长就产生一次飞跃。因此,小龙虾的个体增长在外形上并不连续,呈阶梯形,每蜕一次皮,上一个台阶。蜕皮周期可分为蜕皮、蜕皮后、蜕皮间和蜕皮前。国外也有学者将蜕皮后期分为软壳期和薄壳期,将其蜕皮周期分为蜕皮间期、蜕皮前期、蜕皮期、软壳期和薄壳期五个阶段。在自然水体里,幼虾经过3~5个月的生长能达到50克左右,长度可达到5.5~12厘米。幼虾脱离母体后,很快进入第1次蜕皮,换上柔软多皱的新皮,并迅速吸水增长,此乃生长蜕皮,由幼虾到成虾共蜕皮11次。和甲壳类动物不同的是,小龙虾无生殖蜕皮现象。

小龙虾的蜕壳与水温、营养及个体发育密切相关。幼体一般4~6天蜕壳一次,离开母体进入开放水域的幼虾每5~8天蜕壳一次,后期幼虾的蜕壳间隔一般8~20天。水温高,食物充足,发育阶段早,则蜕壳间隔短,反之则长。蜕壳时间大多在夜晚,在人工养殖情况下,有时白天也见其蜕壳。虾要蜕壳时,先是体液浓度增加,接着虾体侧卧,腹肢间歇性地缓缓滑动,随后虾体急剧屈伸,将头胸甲与第一~腹节背面交接处的关节膜裂开,再经几次突然性的连续跳动,新体就从裂缝中爬出,整个蜕壳过程完成。这个阶段持续时间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体格健壮的小龙虾蜕壳时间相对较短,新体壳于12~24小时后硬化。小龙虾雄虾寿命为3~4年,雌虾寿命为4~5年。

二、繁殖习性1.性成熟年龄小龙虾雄虾性成熟年龄为0.7年,雌虾性成熟年龄为0.8年。2.自然性比在自然界,小龙虾的雌雄比例是不同的,根据舒新亚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全长3.0~8.0厘米中,雌性多于雄性,其中雌性占比51.5%,雄性占比48.5%,雌雄比例为1.06:1;在8.1~13.5厘米中,也是雌性多于雄性,其中雌性占比55.9%,雄性占比44.1%,雌雄比例为1.27:1;在其他个体中,则雄性占大多数。3.雌雄鉴别小龙虾雌雄异体,两性在外形上各有自己的特征。

4.性腺发育(1)雄性生殖系统雄虾精巢1对,位于头胸部胃的后方、心脏之前、肝胰脏之上。输精管开口于第五步足基部内侧。在输精管的远端,许多精子在输精管内并不相互分离,而攒集成簇,外包薄膜,形成精荚,呈管状。精荚在雌雄交配时通过交接器输送到雌虾的纳精囊内。小龙虾的精子为无鞭毛精子。(2)精巢的大小和颜色小龙虾精巢的大小和颜色随着繁殖季节的到来而变化:未成熟精巢呈白色细线状,成熟的精巢呈淡黄色的纺锤形,后者体积较前者大数倍到数十倍不等。(3)精巢的组织学分期龚世园、何绪刚(2011)将小龙虾的精巢发育分为五期。

(4)精巢的周年发育变化小龙虾精巢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12月到翌年2月,精巢体积较小,颜色呈白色,靠近胃部的输精管末端的精巢为细条形,输精管也十分细小,管内以精原细胞为主。3~6月,精巢体积逐渐增大,此时的精巢大部分为白色,形状为前粗后细的细棒状,输精管内以次级精母细胞为主,有的管内形成了精子。7~8月,少数精巢的颜色变为成熟精巢特有的浅黄色,此时有-一小部分虾开始抱对。8~9月,精巢的体积最大,此时的精巢颜色变成了淡黄色或灰黄色,形状则变成了非常饱满的圆锥形,输精管变得粗大,里面充满了大量成熟的精子,此时大量的虾开始抱对、交配。

(5)繁殖期精巢发育与体长、体重的关系小龙虾繁殖期精巢发育与体长、体重之间存在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在繁殖季节(7~10月),随机挑选的170尾雄性小龙虾中,精巢发育处于I期的虾的体长分布范围为5.1~9.0厘米,其中体长5.1~6.0厘米和6.1~7.0厘米的虾所占百分比一样多,均为8.57%。该阶段内,体长最短的为5.4厘米,体长最长的为8.2厘米。精巢发育处于II期的虾的体长分布范围较I期有较大的变化,以6.1~7.0厘米范围的虾居多,其次为7.1~8.0厘米,该阶段内,体长最短的为5.4厘米,体长最长的为8.1厘米。

精巢发育处于I期的虾的体长分布范围,以7.1~8.0厘米范围的虾居多,其次为6.1~7.0厘米,该阶段内,体长最短的为5.7厘米,体长最长的为8.5厘米。精巢发育处于IV期的虾群中,体长6.1~7.0厘米和体长8.1~9.0厘米的虾所占的比例一样,均为1.43%,而体长在7.1~8.0厘米范围的虾居多,未见到有体长小于6.0厘米的虾,中体长最短的为7.0厘米,体长最长的为8.2厘米。精巢发育处于V期的虾群中以7.1~8.0厘米范围的虾最多,达到5.71%,其次为8.1~9.0厘米,达到1.43%。

从中可以看出,在繁殖季节(7~10月),随机挑选的170尾雄性小龙虾中,精巢处于IV、V期的虾,其主要集中在体重20.01~30.00克,其次是在30.01~40.00克;在成熟精巢的虾中未见到体重小于20.00克的虾。精巢处于I、II期的虾中,其主要集中在体重10.01~20.00克。综合表1-8和表1-9得出在繁殖季节,体长在7.1~8.0厘米和体重在20.01~30.00克之间的雄性小龙虾精巢发育最好。

淡水小龙虾不同发育阶段的养料特点


淡水小龙虾为杂食性动物,还贪吃,应坚持“荤素搭配、精粗结合”的原则来饲养配料。根据这一生活习性,养殖户可以天然饵料和人工饵料相结合来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实行科学投喂饲料,使得小龙虾营养丰富,促进生长发育,提升规格,才能卖出好价格。具体可以按照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来把握:

1.4-5月:这个时间段开春后放养2-100px幼体虾苗应加强投喂,每天投喂1-2次饲料,由于虾苗个体小,可用鱼糜,绞碎的螺蚌肉、豆浆或者虾类开口饲料,沿着塘边泼洒。还可以每亩稻田中曾投200-400kg的螺蛳等,为虾苗提供优质适口的天然养料。

2.5-6月:由于气温、水温还较低,小苗捕食能力还不太强,以精饲料为主,采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法。主要可以有:小鱼、小虾或小麦、玉米、豆饼等商品饲料。

3.7-9月:这阶段是小龙虾生长发育的旺季,因此也是摄食量的高峰,投喂的以青饲料为主,适量的增加一些动物饲料,前期如果水草丰富的话就可以减少用料,否则要添加南瓜、山芋等青饲料,辅以一些小杂鱼、螺蛳等动物饲料。有利于营养充足,快速生长,达到预期出售的标准。

4.10份以后:小龙虾准备产卵越冬的季节,体内需要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这时候就要以精饲料有宜,保证营养跟上去,为明年的虾苗打好基础。

投喂高蛋白更有利于虾子生长发育,是真是假?


饲料蛋白的高低对于龙虾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成分是蛋白质最重要的生理功能。身体的生长发育可视为蛋白质的不断积累过程。蛋白质对生长期的虾尤为重要。养殖户朋友们一般在虾子达到重量就上市了,而不一定完全成熟,水生动物在发育时对营养需求高,因比需投喂高蛋白更有利于正常生长发育。

有人说虾子不能喂高蛋白的饲料,蛋白喂的高了虾子长的快容易发病,是真的吗?

不对。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更喜欢动物性饵料。优质饲料的动物蛋白来源是优质鱼粉,小龙虾喜摄食。优质饲料才能保证小龙虾的营养充足,生长快,发病少。

目前养虾多数投喂饲料蛋白以26、28为主,用30个以上蛋白的就很少,最低会用用24个的。多数人这样选料,而养虾现状是什么?发病率高,死亡量大现在稻田养虾和精养小龙虾之所以面积增加很快就是单产低,供不应求,价格高。

小龙虾发病离不开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物三个环节,一个环节断开,疾病就不能发生。投喂低蛋白低质低价饲料,必然导致虾营养需求不能满足,体质弱,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但在虾蟹混养池塘我们发现,投喂蛋白在34个以上的饲料时,小龙虾基本可以做到不发病;在我们去到的养殖基地,投喂蛋白含量在36个以上的饲料时,小龙虾基本不发病,并且虾长速快,规格以两虾为主。养殖中我们也发现,投喂蛋白比较高的人,养的都比较好,所以,虾子不能投喂高蛋白饲料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小龙虾饲料蛋白含量最低不能小于28%,达到32%以上综合养殖效果会好很多,小龙虾长速快;免疫力和抗病力强,发病少;规格大。

小龙虾不同生长阶段,应该如何投喂


小龙虾不同生长阶段,投喂上有什么区别吗?这个问题,比较有现实意义,我来说下投喂方面的知识。

一、小龙虾幼苗阶段,小龙虾幼苗在离开母体前,都是靠卵黄提供营养的,偶尔也会离开母体去捕食,但是离开母体的时间不会太久。在这个阶段基本上不用进行投喂,在小龙虾幼苗离开母体后(0.8~1cm),主要以摄食水中浮游生物,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主要以肥水培育浮游生物为主。另外,为了保证小龙虾幼苗全面的营养,我们可以投喂一些豆浆汁、南瓜汁,还有牛奶都是可以的。小龙虾吃不完的汁浆,也是培养浮游生物的良好物质。一般2~3天喂一次,就可以了。

二、小龙虾小虾阶段,这个主要指的是小龙虾2~3cm左右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小龙虾在食物上和成虾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是其在捕食方面不是成虾的对手,所以为了保证小龙虾小虾的正常生长,建议早上投喂一次(占整个饲料的30‰)左右,傍晚投喂一次(占整个饲料的70%)左右。

三、小龙虾成虾阶段,这个主要是指小龙虾5cm以上的成虾,这个时间的虾抵抗力、捕食能力都较强了。特别是稻田养殖的虾,我们应当尽量逼使其去捕食田中的昆虫及杂草,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少喂一点,只傍晚投喂一次就好。

四、按照季节的不同,我们在投喂上也要灵活运用。比如炎热高温的夏天,小龙虾食欲也会较差,应以投喂爽口的青饲料为主。8~10月,小龙虾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多喂麦麸、豆渣等精青饲料搭配适量荤饲料。11~12月小龙虾进洞前,应以投喂荤类饵料为主,供小龙虾供备充分的能量,安全越冬。

五、按天气、水质、疾病的多发季节对饵料投喂进行灵活调整。连续阴雨天水质过浓时,可以少投喂或不投喂。天气晴好时,多投喂。小龙虾大量蜕壳季少投喂,蜕壳后进入快速生长期多投喂。小龙虾疾病多发季节少投喂,生长正常后多投喂。

总之,我们必须灵活的调整饲料投喂方法,我们既要让小龙虾吃好,又要让其吃饱,还要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我们在饵料投喂方面主要以观察小龙虾傍晚这次的吃饵情况为主,以小龙虾投喂二小时后,小龙虾能吃饱,并且略有饵料剩余为佳。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为什么小龙虾的体色会有所不同?与生长发育有关系!》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养殖小龙虾为什么变黑”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5316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