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的常规免疫及种公鸡的选育都有哪些

在生产过程中,养殖户普遍重视种鸡的常规免疫及种公鸡的选育,却往往忽略在授精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故而出现各项化验指标合格而种鸡受精率低的情况。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种鸡的常规免疫及种公鸡的选育都有哪些

某种鸡场向化验室反映该场有五栋鸡舍连续几个月出现受精率低的情况。

1临床症状

每栋鸡舍母鸡约2000只,公鸡约100只,公母鸡约40周龄、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免疫程序合理、产蛋率正常。

2化验室诊断

2.1血清学诊断

在受精率低的五栋鸡舍中,每栋采集16份血样,五栋共80份血样。

2.1.1利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ND、H5、H9等抗体。经检测其抗体水平均在7log2以上(5log2为合格)。

2.1.2利用平板凝集试验:检测沙门氏菌。经检测无发现沙门氏菌的异常情况,全为阴性。

根据上述诊断结果,鸡群的抗体水平较高且沙门氏菌全为阴性,无发现母鸡可疑情况。

2.2精液检测

从每栋鸡舍的100只公鸡中随机采集10只公鸡的精液五栋共采集50份精液。

2.2.1外观品质检测。

2.2.1.1射精量:用带刻度的采精杯测量收集精液,经过选择的种公鸡平均应为0.60.8ml。

2.2.1.2精液颜色:正常新鲜的公鸡精液为乳白色。精液密度越高,乳白色越浓,精液密度低的,则颜色变浅。混有血液的呈粉红色;混有粪便的呈黄褐色;混有尿酸盐的呈白色棉絮状;混有透明液的呈清水状;有病无精子的呈现黄水状。总之,凡有颜色异常者不宜用于输精。

2.2.1.3检查结果:

(1)射精量:50只公鸡的射精量均正常。

(2)精液颜色:44份正常,6份颜色较浅,无其他异常情况。

2.2.2显微镜检查

2.2.2.1精液的密度:把显微镜放在专用保温箱内,在41-42摄氏度的温度下放大400倍左右进行检查。

2.2.2.2密度估测法:首先要混匀精液,取一干净的载玻片在其一端用无菌吸管滴上一滴精液,然后再加上盖玻片(要求无气泡),置于400倍的显微镜下检查(注意显微镜的载物台须放平)。将显微镜调至暗视野进行观察,根据视野中精子密度的大小粗略分为密中稀三个等级。

密:指显微镜下,整个视野完全被精子占满,几乎看不到精子间的空隙和单个精子活动。活力好的精液如翻腾滚动的云雾状。此时精子的密度每毫升为40亿以上。

中指视野中精子之间有相当于一个精子长度的明显空隙,可见到单个精子的活动,此时精子密度每毫升为20-40亿。

稀指视野内精子之间的空隙很大,能容纳两个或两个以上精子,精液密度每毫升为20亿以下,这样的精液尽量不用。

2.2.2.3精子活力

精子的活动有三种类型: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原地摆动。评价精子的活力是根据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比例来确定的。精子活力常用十级制来评定,即10个精子有一个直线运动的为一级;二个直线运动的为二级;依此类推至十级;只有直线运动的精子才具有受精能力,直线运动的越多,活力越好。一般精子活力与精液密度同时检查。检查时,精子运动呈波浪式或翻腾滚动如云雾状,这是浓度高的精液。圆周运动,可能是小头肿大引起;原地打转,左右弯曲现象是精子太弱的表现;精子不运动是死精;精子凝集是由于粪便污染精液所致。

检查精子活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大量观察后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2)制作镜检样品时,精液不要太多,以布满盖玻片而不溢出为宜,并不能有气泡。

3)检查时最好在暗视野下观察。

4)在4042℃的温度下进行。

5)采精后应立即检查。

6)要晃动精液试管,待混匀后,再取一滴精液升温检查。

3治疗

针对上表每栋鸡舍的情况,须采取不同的措施:

3.1如:59号舍,精子密度、活力都较好,而受精率却很低,初步怀疑为授精过程中的问题。经过调查发现,授精人员技术不太熟练,一次输精持续的时间太长,且没有注意精液的保温。

建议:采精时,不要用生理盐水稀释。输精时,取一分装管(10ml)加入一半原精,然后加一半稀释液,混合后马上输精。每只母鸡给予0.05ml,30分钟内输完,在整个过程中,手应握紧分装管,以保证精液的温度。原精与稀释后的精液受精效果差异不显著,但是稀释后精液的保存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而原精可保存60分钟。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公鸡的精液具有射精量少、浓度高、精子体外代谢旺盛、存活时间短等缺点,但稀释后的精液可以克服这些缺点,达到生产所需的四点要求:

1)扩大精液容量,保证精液中精子均匀,提高公鸡利用率。

2)冲淡透明液减少其对精子活力的不良影响到。

3)补充营养,减少精子本身的能量消耗,延长精子的存活时间。

4)有利于精子的保存,故提倡精液稀释。

3.2针对其它鸡舍种鸡精液稀的现象,采取隔离饲养的方法。如:52号舍,测10只,有2只精液较稀,但精子活力好。此时把精液稀的鸡挑出隔离,在日粮中补加酶制剂、VC、VE、鸡蛋等营养物质,加强营养。但这时该鸡的精液不能用于授精,需要根据外观品质检测观察一段时间。精液逐渐恢复正常的继续留作种用,仍不能好转的给予淘汰。

4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8、9月份该五栋鸡舍的受精率对比如下(以百分比表示):

由上表可见,采取措施后,种鸡受精率大幅度提高,治疗效果明显。

5预防对策

5.1种公鸡正式使用前要逐只进行精子活力、密度、色泽、采精量的检查,不合格予以淘汰,以后每半月检查一次。

5.2一般稀释后精液的保存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以50vl/只为宜,注意给精液保温。

5.3人工授精人员要动作熟练,避免在授精时对公母鸡的强力刺激。为减少输卵管感染,被粪便污染的精液要弃去。为此,有必要在精液中加入青链霉素,每毫升精液中各加2000单位。同时还要定期地投喂预防垂直感染疾病的药物,但严禁使用影响受精率的药物如:喹乙醇、呋喃类等。

5.4输精间隔时间最好为5天一个周期,一般输完精后48小时可达到受精高峰,第5天还可达到90%以上。在生产过程中46天一个周期是可行的,要严格掌握输精时间,一般在下午46点进行为好。

5.5人工授精器材必须每天消毒一次,干燥备用。使用前,需用生理盐水冲洗,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另外人工授精人员要相对固定,可把受精率指标与经济指标挂钩,以调动其积极性。

5.6加强对种鸡的饲养管理

5.6.1加强种鸡的疾病净化工作

鸡白痢病的净化,采用全血凝集反应试验法。一般在1718周龄进行普检,阳性或疑似阳性的要坚决淘汰。进入产蛋期要预防性投药,每周1次。鸡支原体病的净化:采取检疫、疫苗防疫与药物预防三结合的方式进行。

5.6.2搞好种鸡群的预防接种

加强对温和性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预防。种鸡进入产蛋期后,应根据化验室的监测结果进行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除在育雏育成期用活苗或灭活苗免疫之外,在种鸡40周龄左右,还要用灭活苗免疫注射一次,使后期种蛋仍有较高的母源抗体。5.6.3应根据种鸡的日龄、产蛋率等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以降低种鸡的应激反应。同时应在日粮或饮水中补加VC,、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

5.6.4每天早晚带鸡消毒2次,并做好种蛋的舍内消毒、贮存及蛋库的清洁卫生工作。

6小结

种母鸡的产蛋高峰期过后,随着日龄的逐渐增大,产蛋率逐渐降低,这让不少饲养农户误认为种鸡的老化是导致受精率低的根本原因,故而忽视治疗。但生产实践证明,即使产蛋高峰期过后,种鸡的受精率一样可以保持较高的水平。若出现上述受精率低的情况,各工作在一线的技术人员应及时从其它方面查找原因,积极治疗。

种公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受精率的高低及后代的生产性能,故要认真做好种公鸡的选择工作及其以后的饲养管理。

相关知识

种公鸡的特殊饲养管理


种公鸡的管理与母鸡的管理有所不同。种公鸡要求有健壮的体质、较大的体形,精力旺盛,羽毛丰满,直而壮的脚部和趾部,宽长而直的背,广而深的体躯和胸围,龙骨直而长,健壮的头。管理上要注意下面几点:

首先是满足公鸡的运动需要。在育雏与育成期间是公鸡长体格的阶段。这时公雏最好设有运动场,而且饲养密度要适当减少,育雏阶段每平方米15只以内,育成阶段每平方米3. 5只,以便有
运动的余地。运动有利于公鸡体格的生长、骨骼的坚实和肌肉的发达,精力旺盛。

其次是注意保护公鸡的脚。公鸡的体形较大,脚部的负担重,易得脚部疾病。公鸡脚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利用价值。脚部有毛病,就无法配种。在育雏、育成和配种期,如果饲养在地面的话,一定要保持有良好的垫草。另外,公鸡不适宜在铁丝网上饲养,因为铁丝网易生锈,而公鸡好动好斗,生锈的铁丝网很容易损伤脚趾。

再次是必须截冠和断趾。种公鸡的冠较发达,成年时,常因公鸡间的争斗,使冠损伤流血亦会因冠大影响公鸡的采食和饮水,鉴此,种用小公鸡最好在1日龄截去冠。此外,种公鸡体形大、体重
大,在成年配种时常出现内侧趾爪抓伤母鸡,使母鸡害怕配种,影响受精率。因此,对种用的小公鸡宜在1日龄时断趾。断趾是将两个内侧的趾(第一趾和第一趾)在第一个趾关节处切断。公鸡长大以后,它的距便长出来,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长。距和第一二脚趾一样对母鸡都有影响,常在配种前18周左右进行切距工作。

此外,如果育雏与育成是公母分开饲养的话,在18周龄便要按1:8的公母比例,将公鸡与母鸡合群饲养,以便能有时间互相熟识,减少争斗.

蛋用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的质量是由种用母鸡和公鸡共同决定的。尽管公鸡的数量不多,但它在遗传上却担负了一半的作用。特别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即使一只公鸡不良,也会影响一定比例的母鸡产蛋的种用价值。因此,对种用公鸡的饲养管理决不可忽视。

1. 种公鸡的选择和培育第一次选择:6~8周龄时选留个体发育好、冠髯大而鲜红者;淘汰外貌有缺陷,如胸骨、腿部和喙弯曲,嗉囊大而下垂,胸部有囊肿者。对特别瘦小和雌雄鉴别错误的鸡亦应淘汰。第二次选择:17~18周龄进行。选留发育良好,体重符合品系标准,腹部柔软,按摩时有性反应,如翻肛、交配器勃起和排精。这类公鸡可望以后有较好的生存力和繁殖力。第三次选择:一般在20周龄进行,主要根据精液品质和体重选留。通常,新公鸡经7天左右按摩,采精便可形成条件反射。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淘汰排精量很少和不排精的公鸡。若全年实行人工授精的种鸡场,应留有15%~20%的后备公鸡和补充新公鸡。2. 公母鸡比例繁殖种鸡群中公鸡过多或过少都会降低受精率。公母鸡适当的比例取决于种鸡类型和饲养方式。表1给出了不同饲养方式下每100只母鸡需配公鸡数。但开始饲养时公鸡所占比例要多于表1中的数据,因为在育成过程中一些公鸡将被淘汰。3. 种公鸡的营养目前对种公鸡营养的研究还很不清楚,仍无统一的饲养标准,一般都使用母鸡的饲料。因为在平养条件下,公母鸡混群,难以分别实施公鸡和母鸡的单独饲喂。在笼养条件下也是以母鸡的饲料为基础,在种用期间适当提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这样就能得到满意的受精率。(1)小公鸡的营养需要代谢能11.3~12.1兆焦尔/千克,蛋白质在育雏期为10%~18%,育成期为12%~14%,可以基本满足生长期的需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参考母鸡的标准。(2)配种期种公鸡的营养水平繁殖配种期种公鸡的营养需要量低于母鸡。采用代谢能10.88~12.1兆焦尔/千克和蛋白质为11%~12%的饲粮,对其繁殖能力无不良影响。虽然低蛋白质饲粮使体重有些降低,这不但无害,反而有利于维持公鸡的正常体况。在实践中,如果种用期间采精频率高,建议采用12%~14%的蛋白质饲粮,氨基酸平衡的无需再加任何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据研究,繁殖期种公鸡钙的用量在1.0%~3.7%,磷的用量在0.65%~0.8%均未见对繁殖性能有不良影响。在实践中建议钙的用量为1.5%。由于各育种公司提出的维生素需要量均高于NRC标准,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各公司的标准适当调整种公鸡的维生素用量。据报道,种公鸡的饲料中采用下列维生素水平能获得良好的繁殖品质:维生素A为2000万国际单位/吨饲料;维生素E为30克/吨饲料;维生素B1为34 克/吨饲料;维生素B2为8 克/吨饲料;维生素C为150克/吨饲料。4. 种公鸡的光照和温度管理育成期种公鸡的光照时间可维持每日8小时的恒定光照,至育成后期(17周龄以后),每周增加0.5小时直至12~14小时。繁殖配种期光照少于9小时,则精液品质明显下降。光照强度在10 勒克斯以上可使公鸡维持正常的繁殖机能。成年公鸡在20~25℃环境下,可产生理想的精液。温度高于30℃以上,精子的产生受到抑制,而温度低于5℃时,公鸡的性活动降低。温度过高39℃以上,精液质量将明显下降。因此,夏季高温天气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5. 公鸡的断喙、剪冠和断趾公鸡的断喙应与母鸡的断喙同时进行,一般在6~9日龄进行。断喙有助于减少啄癖,并减少育雏、育成期的伤亡。自然交配时公鸡应断趾,即断内趾和后趾第一关节,以免配种时抓伤母鸡。为防止鸡冠冻伤或笼养时被鸡笼挂伤或用作标记,公鸡可在1日龄进行剪冠,但炎热地区不宜剪冠,因鸡冠是良好的散热器。6. 提高种蛋受精率的一些措施除前面所述种鸡的合理营养和适宜的公母比例外,提高种蛋的受精率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配种期种公鸡的淘汰在配种期间,要密切观察公鸡,任何劣等公鸡都应及时淘汰。因为一只失去配种能力的公鸡只有被淘汰后,原来与其配种的母鸡才会接受其他公鸡配种。(2)防止公鸡的损伤尽量避免食槽、饮水设备等可能给公鸡带来的损伤,因此,食槽和饮水器的安放应便于公鸡可由下钻过或绕过,以免公鸡跳跃时挂伤鸡腿。捉鸡时应小心地捉握鸡两腿或两腿一翅,避免捉一只腿时造成公鸡的永久性伤害。垫料和条板上不应有尖锐物等。(3)圈内公鸡的更换当某些圈内公鸡淘汰率高时,会因公鸡数过少而不能保持理想的受精率。这时必须从公鸡有余的圈内匀一部分公鸡给公鸡不足的圈。这将会发生大斗架。为避免斗架,加入的公鸡应在天黑前1小时放入圈内。(4)促使公鸡多运动应当促使公鸡运动以防止腿部软弱。平养时应用公鸡食槽可使公鸡大量运动,因为它必须跳起来才能从食槽中吃到饲料。下午把粒料撤在垫料上以诱使公鸡扒食,这也是一种有益的运动。(5)诱使公鸡配种当种鸡养在条板一垫料或金属网一垫料地面鸡舍时,有些种公鸡往往爱停留在条板或金属网上栖息,而多数母鸡则喜欢在垫料上配种。为防止母鸡因公鸡不离开条板而得不到交配,可于下午时在垫料上撒些整粒谷物,这样就可使公鸡离开条板进行觅食,随之就会在垫料上进行交配。熟练掌握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种蛋受精率。7. 公鸡不易强制换羽如果种母鸡因故实行人工强制换羽,公鸡要隔离开,不要实施换羽。否则对以后受精能力有影响。

淘汰不良肉种公鸡、调换公鸡


:在饲养肉种公鸡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体弱或者日龄较大的肉种鸡,这类种公鸡不能用于交配,在发现时必须淘汰或者调换,否则回影响种母鸡的受精率。

1、淘汰不良公鸡

如果种公鸡数量较多,可及时淘汰掉不能使用的公鸡,笼养种鸡时可通过显微镜下检测,将无精子或精子活力较低的公鸡挑出去淘汰,平养种鸡时可将公鸡分成A、B、C三个群体,A群体中的公鸡羽毛光亮,体重偏大,好争斗,在鸡群中处于优势地位,它保护着母鸡但并不会与母鸡交配,而其它的公鸡也不敢碰它的母鸡;B群体中的公鸡体重适中,鸡冠红润而直立,两眼明亮有神,羽毛光亮,行动敏捷,腿长有力,腹部无多余脂肪,不好争斗。它们的体重一般比母鸡重30%左右,体型上与母鸡相配,并与母鸡互相倾慕,所以受精率较高;C群体总的公鸡羽毛脏乱不齐,体重偏小,鸡冠萎缩,腿脚肿胀等,它虽然占有母鸡但不能交配。由此可见,为了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及时淘汰A、C群体公鸡,而选留优良的B群体公鸡。

2、调换公鸡

在实践生产中,肉种鸡产蛋后期往往供给数量不太充足,这样就需要用新公鸡来替换或补充,对要调换的公鸡除满足上述B群体公鸡所具备的条件外,还应达到同品种健康无病,周龄最好在30-35周的要求。调换的的方法是:当天下午先将上述A、C群体的不良公鸡挑出淘汰,一般占原公鸡的40-50%,当天晚上待鸡群安静后,将要调换的公鸡均匀,分散在整栋鸡舍内,一般调换的公鸡也占原公鸡的40-50%,以保证调换后的公鸡仍占母鸡数的8-11%,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公鸡争斗,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种蛋受精率更换公鸡后还应及时观察鸡群,挑出好斗的公鸡。同时更换公鸡易带入新的细菌、病毒,所以在替换之前要对新公鸡进行严格检疫和隔离观察,确保健康后方可转人。

此外,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的富余公鸡,也可采用栋和栋之间对半调换,使公鸡冲动,也能提高受精率。进行调换的两栋鸡舍应是同品种健康无病的鸡群,周龄也应最好相差不大。

【小编总结】上文小编为您介绍了肉种公鸡的淘汰与调换,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种公鸡的矿物质需要


种公鸡对钙的需要量比产蛋鸡低得多,但喂给与蛋鸡含相同钙的日粮对繁殖性能并无不良影响. Norris等(1972)用单冠白来航公鸡进行的钙平衡试验结果表明,每天需要量为7.98mg/kg体重。
Kappleman等(1982)认为,每天钙的摄人量为0. 5-7 g/R,繁殖性能没有明显差异。对磷的需要}Bootwalla等(1989)发现,维持繁殖性能和骨骼完整的磷需要量不高于110 mg/(只天)。NRC
(1994)推荐肉用种公鸡20-60周龄每日钙需要量为200 mg/只,非植酸磷为110mg/只。种公鸡日粮含钙1%-1. 2%,有效磷为0.45%,其微量元素需要可参考蛋用型后备母鸡需要量。

肉用种公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种公鸡与种母鸡最好分开饲养,其管理方法与母鸡大致相同

种雏回场之后,即将公母雏分开育雏,先饮水1-2h然后给鱼料。育雏期让公鸡自由采食到4周龄末,使其获得健壮的骨架和体格,这对以后获得较高的受精率很重要如果育雏末体重达不到标准,可推迟换育成料育雏期间会有一些生长太大、外表健壮的小公鸡,突然死亡这是心肌血管系统的发育跟不上机体、肌肉的生长发育,它们被自然淘汰掉就可以减少商品代肉鸡腹水症、碎死症的发生率。

种公鸡和第一次选留

6周末时对公鸡进行15%的抽样称重;②先淘汰次劣鸡;③决定留汰的第一标准是体重;④达平均重上限的公鸡,要逐只选择;⑤6周末,选取下来的公鸡平均体重应比母鸡平均体重高出40%-50%;⑥留下相当于母鸡数15%的公鸡,多的淘汰。

种鸡为什么会掉毛?种鸡的原因及预防


在种鸡的日常生产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蛋鸡群常有个别鸡出现掉毛的情况,一般来说掉毛的部位多为颈部和背部更有甚者毛掉了产蛋量也减少,有的掉毛不减少产蛋产量。这就是有问题了,那么种鸡为什么会掉毛?种鸡的原因及预防。

种鸡掉毛的原因主要有皮炎(包括毛囊炎)、羽毛的结构与质地异常或变脆、羽毛更换以及啄羽等,而引起这些异常的诱因则是复杂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掉毛有关的营养问题。

羽毛的生长和正常结构的维持需要合适的营养供给,凡是与羽毛结构有关的营养成分缺乏都可能导致羽毛变脆而容易折断;在饲料中营养成分含量不足,常常引起皮炎和毛囊炎,从而诱发种鸡的啄羽现象。目前对种鸡的营养需要研究,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方面已逐渐成熟,只要是大的维持需要合适的营养供给,凡是与羽毛结构有关的营养成分缺乏都可能导致羽毛变脆而容易折断;在饲料中营养成分含量不足,常常引起皮炎和毛囊炎,从而诱发种鸡的啄羽现象。目前对种鸡的营养需要研究,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方面已经很成熟,只要是大型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预混料)都能完全满足种鸡高产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营养需要。对营养因素引起的种鸡脱毛原因,主要表现在大料配制时的能量水平、蛋白水平和鸡的采食量相对较小,导致的种鸡脱毛。

1、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偏低,导致鸡的能量摄入量不足,从而引起种鸡的羽毛脱落。

在福建的福清市场了解到,不管使用哪个厂家的预混料都有鸡群出现蛋鸡掉毛的现象,通过对用户使用饲料的了解,饲料配方中存在低能量高蛋白的问题,是导致脱毛的主要原因。

2、蛋白质水平低,特别是含硫氨基酸缺乏时,可直接影响作为羽毛的主要成分角蛋白的合成致使家禽特别是成年家禽出现羽毛大量脱落,有的甚至全身掉毛后,迟迟不能生长。病禽尾、颈背部羽毛脱落,常被其他同伴啄食,引起皮肤感染,甚至出现同类相残,相互攻击的啄癖。

3、食盐

饲料中食盐含量高会引起鸡群的食盐中毒。慢性中毒者,羽毛易脱落。福建福清出现的蛋鸡脱毛问题可能与普遍使用咸鱼干有很大关系。咸鱼干含有很高的食盐,导致鸡群出现慢性的食盐中毒,引起羽毛脱落。同样是在福建,其他地方不使用咸鱼干没有出现有脱毛现象。

二、与掉毛有关的环境问题。

1、温度

在高温季节,鸡为了散发体内的热量,会出现少量掉毛的现象,但在新开产的母鸡群内表现不明显。

2、光照

频繁地出现停电或忘记关灯、改变开关灯时间都会导致产蛋率下降并引发脱毛现象。季节交替(特别是春夏之交)光照突然增强,造成鸡的不适合应激,容易导致鸡的啄毛而发生脱毛。

三、与掉毛有关的笼具问题。

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鸡笼主要是三层阶梯式笼,鸡笼的前网立丝的间距较小,当鸡在采食和饮水时头颈部伸出笼外的过程中颈部的羽毛常常与前网立丝摩擦,时间长了会导致母鸡颈部羽毛折断或脱落。相反使用竹笼的鸡群羽毛较好。

雏鸡的饲养都有哪些办法呢


雏鸡一般指的是刚出生不到50d的鸡。雏鸡身体幼小、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全、神经系统敏感、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度高、肠道发育不完全,而且抵抗力差,但是雏鸡又有着代谢旺盛、生长快速的特点[1]。雏鸡生活的环境、饲料的配备等客观因素,都对雏鸡的生长发育起着极大的影响。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饲养员应该针对雏鸡的特点,采取恰当的饲养管理技术,为雏鸡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1雏鸡养殖场地的选择

雏鸡的生长发育,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养殖场地的选取就显得至关重要。雏鸡是否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养殖场地的优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养殖场地应该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保证雏鸡能够晒到太阳,起到为雏鸡身体消毒的作用。另一方面,养殖场地不应选择在风力过强的地方,否则,雏鸡很容易患病。养殖场地同时应该具备安静舒适、清洁卫生的要求。除此以外,在雏鸡的笼舍中,应该设有活动室,保证雏鸡能正常活动,有足够的运动空间。

2雏鸡的选种

在进行雏鸡养殖之前,通过合适的手段选择健康的雏鸡无疑是提高雏鸡育成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般来说,身体健康的雏鸡羽毛丰厚、柔软,双眼有神,四肢强壮。在雏鸡的选择过程中,饲养员应该首先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看其是否活泼好动;另一方面,饲养员还可以通过雏鸡的体温判断雏鸡的身体状况:健康的雏鸡体温正常,腹部柔软,肉质富有弹性;而不健康的雏鸡往往精神状态较差,神情呆滞,身体疲软。饲养员应该针对以上特点选择健康的雏鸡进行养育[3]。

3饲养环境的温度控制

由于雏鸡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完善,往往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饲养员应该严格控制鸡舍的温度,为雏鸡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随着雏鸡的长大,饲养环境的温度应该逐渐下降。出生1~3d的雏鸡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应在38℃左右,出生4~5d的雏鸡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应在34℃左右,出生6~8d的雏鸡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应在32℃左右,出生9~12d的雏鸡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应在31℃左右,出生13~20d的雏鸡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应在29℃左右,此后,可以常温作为雏鸡生活的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雏鸡的状态也可以判断温度是否合适,如果雏鸡活泼,表现正常,说明此时温度适宜;如果雏鸡饮水量增加、焦躁不安、食欲减退,则说明此时环境的温度过高,应该降低鸡舍的环境温度;如果雏鸡瑟瑟发抖、挤在一起说明此时环境的温度过低,应该提高鸡舍的环境温度[4]。

4雏鸡的饲喂

刚出壳的雏鸡其自身体内有着足够的卵黄供其营养,因此,不必过早对雏鸡开食,一般在雏鸡进行充分饮水3h之后,对雏鸡开食。开食时间的正确选择,对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提高雏鸡的身体防御机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过晚开食,会增加雏鸡的能量消耗,过早开食,则会增加雏鸡的肠胃负担。另外,在雏鸡的饲料准备过程中,应该采取现用现做的方式,并且可以在雏鸡的饲料中增加少许蒜汁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5总结

在雏鸡的饲养过程中,不仅要注意雏鸡生长环境的卫生安全,更要为雏鸡提供良好的发育环境,提高雏鸡育成率,才能为鸡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笼养雏鸡的饲养管理的办法都有哪些


笼养雏鸡,一般指的是042日龄的雏鸡,在鸡笼内饲养,也叫笼内育雏,简称笼育。目前多采用四层重叠式笼育。由于上层比下层温度高,初生雏先置于上两层笼内养,随着雏鸡长大,需要疏散密度和按强弱分群,逐渐往下两层笼疏散,把强雏放在下两层,弱雏放在上两层。

初生雏上笼后头天,饲养员要经常敲槽帮,引导它们认食和饮水,并注意调节笼门,避免雏鸡钻出笼外。笼育雏鸡,饲料中应加1%砂砾。多层笼育密度很大,每平方米可养1月龄左右的雏鸡3040只,要特别注意鸡舍通风换气,在保证育雏温度的同时,搞好鸡舍内空气卫生。要经常注意笼内温度,雏鸡上笼时笼内温度应达3234℃,以后随雏鸡长大,每周下降12℃,最后降至20℃不再下降。夜间要比白天高2℃。为了避免密度大引起雏鸡互啄现象,避免雏鸡挑食浪费饲料,雏鸡在14日龄时,可进行第一次断嘴,同时将鸡群分群,放置34层笼。(在7090日龄时,再进行第二次断嘴)。每次断嘴后的几天内,饲料必须添厚些,以免影响采食。每天要清除一次粪便,清粪时,注意观察鸡粪变化。育雏阶段,每天光照不超过13小时,育雏期间应依据小鸡生长情况适时疏散密度,切勿使雏群过于拥挤。当雏鸡长到4050日龄时,要做好雏鸡转群的准备工作,以便转入育成鸡阶段。雏鸡转群下地时,地面要厚铺垫草,避免受凉,同时训练上栖架,特别要注意新鸡舍的温度与原来育雏鸡舍的温度不能有太大差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5401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