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温度管理(生长期)

甜瓜对温度的要求,因光照的强弱而不同。晴天,光照强,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制造养分多,但必须在适应的范围内,否则过高的温度会增加呼吸消耗。阴天光照弱,光合作用受到限制,要求的温度也低。若温度过高也会使营养积累减少。

一是定植期的温度管理

大棚甜瓜定植期的确定以10厘米地温稳定到14℃以上为宜。薄皮甜瓜比厚皮甜瓜较耐低温,定植后三天不放风提温保湿促进返苗。定植前三天的高温管理,土壤水分充足温度可以升高到40℃左右。

二是缓苗期温度管理

当棚内温度增高,长出一片新叶时,白天30-33℃,厚皮甜瓜30-36℃,夜温12-13℃。缓苗期温度管理的重点是通过适当控制浇水,促进根系下扎,实现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同步生长。当上午温度上升到30-31℃时,开始通风,风口由小到大温度维持在适宜范围之内。下午温度在26-28℃时开始关闭风口,保持棚内较高的气温,有利于提高地温。

三是伸蔓期温度管理

伸蔓期是茎叶快速生长阶段,白天温度保持25-30℃,厚皮甜瓜28-32℃,夜温9-11℃。温度过高特别是夜温高易徒长,营养生长旺盛会影响到雌花分化,瓜胎少,坐果率低。

四是开花坐果期温度管理

开花坐果期温度要控制在25-28℃低于15℃高于30℃不宜授粉。阴雨天温度低,天气忽冷忽热不稳定,对坐果有很大的影响。

五是膨果期温度管理

授粉后7-10天进入膨果期,甜瓜生长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的时,要适当提高温度促进果实快速膨大。白天薄皮甜瓜30-33℃,厚皮甜瓜30-35℃,夜间最好15-20℃,当外界最低气温16℃以上时可留夜风口,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相关推荐

不同生长期狐狸的饲养管理特点


1.狐狸饲养时期划分

狐的繁殖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为了便于生产管理,根据狐的生理变化规律和不同时期对外界环境的要求,把全年的饲养管理划分为几个饲养时期。

2.狐狸各时期的饲养管理

(1)准备配种期饲养管理

此期主要任务是:供给种狐越冬和冬毛生长成熟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促进种狐生殖器官的发育,调整种狐种用体况,为配种打下良好基础。

1)饲养

准备配种期可分前后两个时期。9月下旬到12月下旬是准备配种前期。这段时间狐需要继续补充繁殖所消耗的营养物质,迅速恢复体况。日喂量以吃饱为原则,日喂2次,上午占40%,下午占60%。饲料中动物性饲料占50%一60%。准备配种后期是从12月下旬到翌年2月中旬,此期冬毛及幼狐生长发育已经成熟,主要是促进生殖器官的迅速发育和生殖细胞成熟/。要调整种狐体况达到中等或中上等水平。日粮中动物性饲料占70%-75%。还可在日粮中补加能刺激狐狸发情的饲料,如大葱、大蒜等。

2)狐狸的管理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要保证光照,除控光饲养外,狐都要在自然光照下饲养,不能把狐放在阴暗的室内或洞穴中,以便狐能有充足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②供足饮水,狐的饮水常常被饲养者忽视,缺水会使狐出现干渴、食欲减退、消化减弱、抗病力下降等现象。因此,每天要保证有充足的清洁饮水,冬季还需饮用温水。

③严格选种,对个别营养不良或患病的种狐在取皮期应进行淘汰处理。

④异性刺激,准备配种后期把公母狐间隔距离靠近,以达到异性刺激,促进性腺发育的目的。

⑤加强运动,采取多种方式,促使种狐运动,增加活动量。

⑥做好配种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配种期狐狸的饲养管理

此期中心任务是:使公狐有旺盛的性欲,有持久的配种能力和优良的精液品质;母狐能正常发情排卵,顺利完成交配受孕任务。

1)饲养

应供给种狐优良、营养丰富、全价、适口性好、易消化的日粮。因为受性欲活动影响,种狐食欲下降,公狐体能消耗很大,体重减轻。为此,中午须对种狐补饲一第二篇毛皮动物养殖回次,尽量补些新鲜的肉、蛋、奶、动物的脑、肝及维生素A、E、B等饲料。日粮中动物性饲料占70%一75%。

2)管理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要保持安静,狐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特别是公狐更易受惊。统计表明,约有20%的公狐由于外界环境干扰而导致配种能力下降。因此,应保持安静,防止惊扰。②保证饮水,配种期狐的运动量加大,要保证饮水。③防止跑狐,由于抓狐频繁,应减少跑狐,以免抓狐、追狐时造成对狐场的惊扰。④做好配种记录。

(3)妊娠母狐饲养管理

此期中心任务是供给妊娠母狐全价营养,促进胎儿在母体内正常生长发育,做好保胎工作。

1)饲养

妊娠期母狐狸要求日粮营养全价新鲜,品质优良,适口性好,其营养水平是全年中最高的。饲料品质不好,不能生喂。妊娠20天胎儿生长发育非常快,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喂量逐渐提高。但要防止母狐过肥。妊娠期动物性饲料占70%一75%。日粮量每只700800g。

2)管理

妊娠母狐一定要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笼箱、地面、食具要清洁卫生。一般不抓狐,以防止狐惊恐不安而造成流产现象。

(4)哺乳期狐狸的饲养管理

此期中心任务是提高母狐泌乳能力和仔狐成活率,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同时,还必须做好产仔保活工作。

1)饲养

34周龄以前仔狐惟一的食物是母狐乳汁,其生长发育供给的营养物质,完全靠母乳供给,母乳供给蛋白质及脂肪的成分越多,仔狐生长就越好,成活率也越高。为此,必须供给母狐充足的营养,否则会引起母狐体况变瘦和泌乳量减少。此外,还需给母狐和仔狐补饲。

2)管理应给母狐创造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每日供应充足清洁饮水。经常观察、检查母狐的哺乳情况,同时做好仔狐的护理工作,防寒、防暑,适时断奶分窝。

(5)育成期狐狸的饲养管理

1)饲养

仔狐一般在8周龄断奶分窝。断乳后前10天的日粮,仍按哺乳期的日粮标准进行饲喂。在24月龄期间,幼狐生长发育迅速,必须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其机体需要。到8周龄,仔狐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可以断奶分窝,进入9月下旬后,育成狐的食欲旺盛,要提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的供给量,以促进毛绒生长和生殖器官发育,应按照配种准备期种狐饲养标准进行饲养。

2)管理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应适时断奶分窝,断乳分窝前,应根据狐群的数量,准备好笼舍、食具、用具、设备,要进行清洗和消毒。正常情况下,仔狐在8周龄时分窝,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提早和推迟分窝时间。②预防接种,狐的疫苗一般在分窝后23周时注射。可注射犬瘟热、狐脑炎、病毒性肠炎等疫苗,也可注射二联或多联疫苗。③认真选种,种狐选种的初选应在分窝时进行。根据母狐的哺乳和仔狐的生长发育情况,初步选留经产母狐和幼种狐。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并做好仔狐成活情况及毛色分离情况记录。

(6)恢复期狐狸的饲养管理

种公狐配种结束后,母狐断乳分窝后到配种准备期,这个期间称为恢复期。空怀母狐也归恢复群饲养。此期的中心任务是保证供给营养物质,恢复体圆毛皮与药用动物养殖大全况,为下年繁殖打好基础。在种公狐配种结束,种母狐断奶后1530天内分别按配种期和泌乳期日粮饲喂,动物性饲料占50%一85%。日饲量每只500700g。以后改为维持期饲养管理。

3.狐狸养殖场的建筑设计

狐场的场址选择、场内布局、棚舍建筑与水貂相同。笼舍规格:8090cm~70cm~70cm,笼底用12号铁丝,网眼为3cm~4cm,笼四周与顶盖用14一16号铁丝,网眼3.5cmX3.5cm,小室规格为45cmX45cmX50cm或45cm~50cm~60cm,木板厚1.82.Ocm。

河蟹生长期的八个养殖管理要点



河蟹是变温甲壳动物,其生长适宜水温为15-25℃,抓好河蟹生长期的养殖管理工作,可以提高河蟹品质和产量,提高养殖户的收益。现浅析河蟹生长期养殖管理要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加强蜕壳管理
河蟹第一次蜕壳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全年养殖产量的高低。第一次蜕壳前可通过降低水位,提高水体温度,提早河蟹摄食时间,恢复其体质。饲料投喂以优质颗粒饲料或小杂鱼为主,同时在饲料中添加蜕壳素和维生素C等,确保第一次蜕壳顺利。蜕壳高峰期应保持池塘环境相对安静,适度减少饲料投喂量。河蟹蜕壳集中期应避免用药和施肥。
2、控制池塘青苔
使用生物肥料,适当肥水,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40cm。青苔萌发初期可在青苔藻体聚集处泼洒生石灰,用量为0.15kg/m2,连续泼洒3次,每次间隔3天,通过改变小范围水体的pH值来杀灭青苔。还可以通过增加水体中有益菌的浓度,抑制青苔的生长。养殖过程中应及时采用换水、生物制剂调水、底改的方法,改良池塘水质和底质,防止因青苔死亡腐烂,对底质造成污染。河蟹蜕壳期应避免使用药物杀灭青苔。
3、适时投放螺蛳
螺蛳既是河蟹优质的动物饲料,又是池塘的“清洁工”,具有净化底层水体水质的作用。螺蛳分两次投放效果比较好,一次过量投放,易造成水体缺氧和因螺蛳大量摄食浮游生物造成水质清瘦,导致青苔大量繁殖而影响河蟹生长。第一次投放时间应在清明前后,投放量为150kg-200kg/667m2,7月中旬第二次投放螺蛳,投放量为150kg-200kg/667m2。
4、科学种植水草
种植水草不仅可以为河蟹生长提供植物性饲料,而且能调节池塘水温,净化水质为河蟹提供栖息和蜕壳环境。
蟹池要多品种套种水草,合理搭配水草种类。水草种植以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沉水植物为主,漂浮植物为辅,河蟹生长期池塘应保持60%左右的水草覆盖率。水草过稀要及时补种或移植,水草疯长,可人工清除。养殖过程中要及时去除不新鲜、草叶发黄、茎秆变软的水草,防止其腐烂而影响池塘水质。
5、合理投饵,均衡营养
饲料投喂按照“前后精、中间青”的投饵原则和“四定”的投喂方法科学投喂,整个养殖过程饲料安排各有侧重,以动物性饲料和颗粒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6-7月份,投喂颗粒饲料,配以煮熟的南瓜等植物性饲料,增加饲料的适口性,防止河蟹早熟,每隔3-5天投喂一次小杂鱼补充河蟹营养。8-9月份,小杂鱼和颗粒饲料搭配投喂,对河蟹育肥。10-11月份,颗粒饲料和小杂鱼结合投喂,并搭配一定量的玉米、南瓜等植物性饲料,保证河蟹正常的营养需求。投饵分上午和傍晚两次投喂,上午投喂1/3,傍晚投喂2/3。投饵量应根据天然饲料、季节、水温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河蟹吃饱吃好。
6、加强水质调控
水位的调节按照“春浅、夏满、秋适当”的原则,3-5月池塘水深控制在0.6m左右;6-9月,保持水位在1.2-1.5m。10-11月,水位稳定在1m。养殖期间注意及时注水和换水,改良池塘水质,河蟹蜕壳前几天可以通过加注新水,刺激河蟹脱壳。春秋季节,每15天换一次水;夏季高温季节,每周换一次水,一般选择在凌晨外源水温低时注水,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1/5。在河蟹脱壳期间,为避免对河蟹造成刺激,影响蜕壳,换水不能过快。
定期泼洒生石灰和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每隔15天全池泼洒生石灰,调节水体pH,同时增加水体中的钙含量,有助于河蟹蜕壳。4月份开始,适时使用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制调节池塘水质,增强池塘自净能力,保持池塘良好的生态环境。
7、做好巡塘管理
加强巡塘工作,坚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巡塘时注意观察河蟹摄食、活动、生长及池塘水质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做好应对。若发现浮草较多,说明饲料投喂不足,河蟹大量摄食水草,要立即增加饲料投喂量。发现蛇、老鼠、黄鳝等敌害生物,及时消灭,减少对河蟹造成危害。巡塘时注意查看防逃设施和池埂有无漏洞,夜晚要加强防盗、防逃巡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8、预防控制病害
河蟹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发现病害,及时诊断,对症下药。可使用EM菌等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降解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净化池塘水质,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施用生物菌的前后半个月内不宜使用杀菌剂等药物,也不宜频繁换水,以保持有益菌的浓度。在纤毛虫高发期,每隔20天可使用纤虫净杀虫一次,杀灭河蟹体表的纤毛虫。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水产多维、免疫多糖等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抗病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温度、湿度对蜈蚣生长发育的影响


蜈蚣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温度低时,蜈蚣的体温也低;环境温度高时,蜈蚣的体温也随着升高。体温低时,蜈蚣体内新陈代谢水平低,吃食量减少,生长缓慢;体温高时,新陈代谢旺盛,食欲强,生长发育就快。所以,蜈蚣的生长发育,严格受温度的限制。

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所有龄期的蜈蚣都蛰伏冬眠,停止生长发育,到-2℃以下时就容易被冻死。当温度上升到10℃以上,离开母体的幼小蜈蚣及成年蜈蚣均开始生长发育。

当环境气温升至25℃时,蜈蚣则进入生长发育高峰。当气温升至40℃以上时,幼小的蜈蚣和老龄蜈蚣不耐热,能被热死。壮年蜈蚣能耐热。但温度达到40℃以上,所有龄期的蜈蚣均停止发育。

湿度,包括空气相对湿度及土壤湿度。湿度的变化,影响蜈蚣体表的情况,也影响体内的水分平衡和各种各样的生理生化反应,给其生长发育带来影响。

雌蜈蚣在怀卵期间,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即要求土壤湿度在10%~15%。低于4%~5%,则影响卵在母体内的发育,并可能导致母蜈蚣的死亡。但湿度高于20%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刚离开母体的幼蜈蚣,适宜的土壤湿度是10%~17%,过高则易发生湿热,影响成活,过低则因体内水分容易散失而影响生长。1~3龄的蜈蚣适宜的土壤湿度为7%~15%。低于5%~6%则发育迟缓,但高于25%则发生疾病,并导致较高的死亡率。但是,蜈蚣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可以在85%~95%。

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 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生长育肥猪是猪的一生中生长、增重速度最快的阶段,也是饲料消耗较多的阶段,这一阶段对猪肉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掌握生长育肥阶段猪的生长规律和特点,以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为育肥猪提供一个优良的养殖环境,利用合理的养殖方法,加强防疫技术,让生长育肥猪健康生长、正常增重,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下面一起来看看: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1、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

生长育肥阶段猪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在体重为20~60kg之间的这一阶段主要为猪的生长期,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各项器官以及功能还处于发育阶段,还不健全,尤其是消化系统,对一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还不完善,因此在饲养时要特别的注意。另外,因猪在这一阶段的生长速度迅速,对营养的需求要求较高,所以在猪体重还没有达到60kg时,所提供的饲料的营养水平要相对的高一些。生长育肥猪在20~30kg时主要生长的是骨骼,所以这段时期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尤其是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补充,要充足且及时,以满足育肥猪骨骼和器官的快速生长。当生长育肥猪达到60~70kg时主要是肌肉的增长,并且可达到最高峰,所以为了满足这一生长规律要注意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生长育肥猪脂肪的生长旺盛期则是在90~100kg,因此,在这一阶段为了提高猪肉产品的质量,将酮体瘦肉率提高,需要进行限饲,特别要控制好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当生长育肥猪生长到一定的阶段时体重的增生速度开始减慢,继续饲喂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因此要做到适时出栏。

2、生长育肥猪的管理要点

根据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强饲养管理,科学饲喂,做好防疫工作,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可充分发挥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从而获得最佳的养殖经济效益。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进行育肥。选择生猪品种时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当地的养殖条件选择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酮体瘦肉率高、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目前最常使用的品种多为杂交品种,经过长期的培育所得的杂交后代具有优良的遗传性状,具有良好的育肥前景。

仔猪的初生重断奶重对生长育肥猪的养殖效果有重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做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其目的是生产和培育出出生重和断奶重均高的仔猪,从而提高生长育肥猪阶段的生产性能。

选择营养充足且搭配合理的饲料。根据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可知猪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如果单纯的使用一种饲料满足不了猪在全部生长过程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因此在饲喂的过程中要根据生长育肥猪所处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饲料。要尽可能让饲料的种类多样,充分发挥不同营养物质间的作用。在饲喂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饲喂时要做到定时、定质、定量,以保持育肥猪旺盛的食欲。在提供饲料时不但要注意生长育肥猪的生长阶段,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变换饲料配方,如在夏季为了保证全天的采食量可多饲喂一些促进食欲的饲料,由于夏季白天较长,可适当增加白天的饲喂次数。冬季则要注意提高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并可在夜晚加喂1次。

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在饲喂时要根据育肥猪各阶段的养殖目标,或者市场上对猪肉产品的需求来制定科学的饲喂计划,如果是为了提高重量,可以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进行饲喂;如果是想提高酮体瘦肉率,饲喂时则要控制好脂肪的沉积,易采取限制饲喂的方式。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要满足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求。另外,在饲喂生长育肥猪最佳的饲喂方式是生喂,因如果将饲料煮熟后会破坏其中营养物质的营养价值,尤其是维生素,所以饲喂时仅需要将饲料原料进行粉碎加工即可,一些青绿多汁饲料可直接剁碎饲喂。

在管理方面,要对生长育肥猪进行合理的分群,根据品种、性别、体重科学分群,在分群后对猪进行调教工作,使其在固定的地点进食、休息和排泄,这样便于管理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另外,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做好夏季防暑,冬季防寒的工作,防止因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而引起猪的日增重下降和饲料利用率降低。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卫生,加强日常的通风换气工作,及时的清理粪便,并进行定期的消毒。在育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育肥猪过度的运动,以免消耗大量的能量,影响增重效果。

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生长育肥猪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以保证猪的质量,否则造成疾病的传播,会导致前期的工作都无效而损失惨重。因此,对于疾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除了要加强日常的卫生清理、定期的消毒外,还要注意加强生长育肥猪自身抗病能力,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保健类药物以增强体质。另外,还要定期接种相关的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合理分群

分群技术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吃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均匀。分群时,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合”的原则。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要随时进行调整分群。
肥育猪一般多采用群饲,其既能充分利用猪舍建筑面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猪成本,又可利用猪群同槽争食,增进食欲,提高增重效果。分群时必须并窝,并窝应根据猪的生活特性,实行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办法。一般在固定圈内饲养,每群以10~20头为宜。在舍内饲养,舍外排粪尿的密集饲养条件下,每群以40~50头为宜。

饲料

肥育猪生长速度较快,必须供给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来满足猪快速生长的要求。
日粮搭配多样化猪只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单一饲粮往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的要求。多种饲料搭配应用可以发挥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研究证明,单一玉米喂猪,蛋白质利用率为51%,单一肉骨粉则为41%,如果把两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猪,蛋白质利用率可提高到61%。
饲料品质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直接沉积于体脂,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在肉猪出栏上市前两个月应该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饲料,防止产生软脂。
掌握日粮的稀稠度日粮调制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饲喂稀料使猪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同时猪排尿增加,消耗体热。因此,日粮调制以稠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1∶2~4。冬季应适当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些。

饲喂定时、定量、定质

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要根据具体饲料确定饲喂次数。精料为主时,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食欲,降低饲料的消化率。要根据猪的食欲情况和生长阶段随时调整喂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欲。饲料的种类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变动太大,变换饲料时,要逐渐进行,使猪有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猪的食欲以及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饲喂方式

饲养方式饲养方式可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有利于日增重,但猪体脂肪量多,胴体品质较差。限制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体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采食快。一般来讲自由采食日增重高,沉积脂肪多.饲料利用率低。限量饲喂饲料利用率高,胴体背膘较薄,但日增重较低。我们可采用前促后控饲养法,即前期(60KG以下)利用猪主要长瘦肉的生长发育阶段,采用自由采食法,供给汉珠牌5612或希望牌5012小猪料予以饲喂,后期(60KG以上)利用猪脂肪生长快的阶段,实行限制饲养。

饲养管理

要想在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饲料换取较快的增重,除了选好仔猪以及配合饲料与添加剂外,还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①生喂生料由于未经加热,营养成分没有遭到破坏,因而用生料喂猪比用熟料喂猪效果好,节省煮熟饲料的燃料,减少饲养设备,节约劳动力,提高增重率,节约饲料。
②干湿喂饲料的喂法有干喂、稀喂和干湿喂几种方法,不同喂法对猪的消化吸收有不一样的效果。干喂的特点是省工,容易掌握喂量,促进唾液分泌,缺点是损失饲料较多。稀喂的优点是利于采食,损失饲料少,缺点是容易使猪形成水饱,影响消化和吸收,饲料的利用率不高,不利于猪的生长。干湿喂法介于干喂和稀喂两者之间,猪进食的饲料比较多,胃液能很好地与饲料发生作用,消化吸收好,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猪生长快。
③定时定量法:喂猪要规定一定的次数,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数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投喂。究竟一天喂几次适宜,根据各户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仔猪一天喂6次,中猪4—5次,肥育后期一天喂3次;使大猪有足够的时间睡眠,以减少活动,特别是夏季,避免中午最热时喂料,对增重有利。一天中各餐的间隔时间应相等。每餐喂量保持适量和均衡,既不要使猪有饥饿感,也不要使猪吃得过饱,一般喂九成饱。早晚7—9点喂食最佳。
④自由采食法采用该法能使猪的日增重快,胴体的膘较厚,沉积脂肪较多,节省喂料时间和劳动力。如果要使每日增重尽量多,最好采用自由采食法;如果要获得瘦肉率高的胴体,采用定时定量饲喂法比较好。在生长育肥前期让猪自由采食,在后期采用定时定量饲喂,这样即可使全期日增重高,又不至使胴体的脂肪太多,同时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省饲料。
⑤先精后青,少放勤添:先喂精料后喂青料,并要少放勤添。

饲喂次数

一般每天饲喂2~3次为宜。在20~90KG肥育期间,每日喂2次和3次的结果比较,喂3次并不能改进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喂3次的给料比较比例是早晨35%,中午25%,傍晚40%为宜。

饮水

要保证猪随时可饮到清洁的水,最好在冬春季给温水,夏季给凉水。喂料时应保持水槽不断水。猪吃进1KG饲料需要水2.5~3.0KG才能保证饲料的正常消化和代谢。另在夏季应加大饮水的供给。
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水是调节体温、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和剩余物排泄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不良会带入许多病原体,因此既要保证水量充足,又要保证水质。实际生产中,切忌以稀料代替饮水,否则造成不必要的饲料浪费。

猪舍环境

猪舍卫生:猪舍卫生与防病有密切的关系,必须做好猪舍的清治卫生工作。猪舍要坚持每天清扫并及时将粪、尿和残留饲料运走;从仔猪开始,即训练定点大小便。猪排粪尿喜欢寻找潮湿的地方,猪进栏时,把别的地方搞干净,而把预定排粪尿的地方放点水,猪就会在放水的地点排泄。如果猪没有在预定的地点排泄,就可以将它位的粪铲放到预定地点,下一次猪排泄时,就能排泄到预定地点。这样引导两三天,就能定点排泄了。猪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即吃食、睡觉和排粪尿固定,这样不仅能够保持猪圈清洁卫生,还有利于垫土积肥,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猪圈应每天打扫,猪体要经常刷拭,这样既有利于减少猪病,又有利于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温度:猪的生长需要适宜温度,育肥猪的适宜温度为15~23℃。当温度过高时,肥育猪就会烦躁不安、气喘、不愿进食。当温度过低时,肥育猪会相互拥挤,采食量增加,不但浪费了饲料,而且猪的体重下降。防寒与防暑温度过低时,猪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温度过高,猪食欲下降,代谢增强,饲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夏季要作好防暑工作,增加饮水量,冬季要喂温食,必要时修建暖圈。
光照:育肥猪舍内光照应暗淡,以使猪能得到充分地休息。
通风:保持通风状况良好和足够的通风量。使空气清新,以降低氨气、硫化氢的浓度,避免浆膜性肺炎等呼吸道病的发生。

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不但能增加初期建筑投资的收益,而且还能避免猪只咬尾症的发生,提高增重率。猪的饲养密度可随着季节的变化加以调整。例如,在寒冷季节冬天,每栏可多放养一至二头猪,在炎热的夏天,可减少一至二头,这样可产生较好成绩。长白猪好斗,密度不宜过大。

驱虫、虱,去势,防疫

肉猪在肥育前对幼猪要普遍进行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虱、驱疥癣,驱除体内寄生虫可使用驱蛔灵,回咪唑等药物,驱体外寄生虫可使用2%敌百虫溶液等药物。去势后,性器官停止发育,性机能停止活动,猪表现安静,食欲增强,同化作用加强,脂肪沉积能力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10%,饲料利用率也提高,而且肉质细嫩、味美、无异味。在催肥期前驱虫一次,驱虫后可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疾病预防工作,注意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病情。

防止育肥猪过度运动和惊恐

生长猪在育肥过程中,应防止过度的运动,特别是激烈地争斗或追赶,过度运动不仅消耗体内能量,更严重的是容易使猪患上一种应激综合症,突然出现痉挛,四肢僵硬,严重时会造成猪只死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5534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黑天鹅的饲养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