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场的卫生处理

一、消毒

1、消毒剂的选择

消毒剂应选择对人、畜和环境比较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和在牛体内不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可选用的消毒剂有:次氯酸盐、有机氯、有机碘、过氧乙酸、生石灰、氢氧化钠、高猛酸钾、硫酸铜、新洁尔灭、酒清等。

2、消毒方法

①喷雾消毒。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过氧乙酸、有机碘混合物、新洁尔灭等。用喷雾装置进行喷雾消毒,主要用于牛舍清洗完毕后的喷洒消毒、带牛环境消毒、牛场道路和周围及进入场区的车辆。

②浸润消毒。用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的混合物的水溶液,进行洗手、洗工作服或胶靴。

③紫外线消毒。对人员入口处常设紫外线灯照射,以起到杀菌效果。④喷撒消毒。在牛舍周围、入口、产床和牛床下面撒生石灰或火碱杀死细菌和病毒。

3、消毒制度

①环境消毒。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每周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一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设消毒池,使用2%的火碱溶液。

②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更衣和紫外线消毒3-5分钟,工作服不应穿出场外。

③牛舍消毒。牛舍在每班牛只下槽后应彻底清扫干净,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并进行喷雾消毒和熏蒸消毒。

④用具消毒。定期对饲喂用具、料槽和饲料车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的过氧乙酸消毒,日常用具如兽医用具、助产用具、配种用具等在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

⑤带牛环境消毒。定期进行带牛环境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带牛环境消毒的药物有:0.1%的新洁尔灭,0.3%的过氧乙配,0.1%次氯酸钠,以减少传染病和蹄病的发生。带牛环境消毒应避免消毒剂污染到饲料中。

⑥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对肉牛进行接触操作时前,应先将牛有关部位如乳房、阴道口和后躯等进行消毒擦拭,以保证牛体健康。

二、免疫和检疫

牛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每年至少需接种炭疽疫苗2次,口蹄疫疫苗2次。

三、疾病控制和扑灭

牛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时采取如下措施:驻场兽医应及时进行诊断,并尽快向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报告疫情。确诊发生口蹄疫、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时,牛场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牛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发生蓝耳病、牛出血病、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疫病时,应对牛群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扑杀阳性牛。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牛的尸体按《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按《畜禽产品消毒规范》(GB/T16569)进行。

四、病死牛及产品处理?

对于非传染病或机械创伤引起的病牛只,应及时进行治疗,死牛应及时定点进行无害化处理,牛场内发生传染病后,应及时隔离病牛,病死牛应作无害化处理,应符合GB16548的规定。

五、废弃物处理?

场区内应于生产区的下风处设贮粪池,粪便及其他污物应有序管理,。每天应及时除去牛舍内及运动场子褥草、污物和粪便,并将粪便及污物运送到贮粪池。场内应设牛粪尿、褥草和污物等处理设施,废弃物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原则。

相关阅读

牛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及防疫要求 牛场环境效果如何控制


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牛场的迅速发展,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和有机废水已成为一些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郊区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环境保护问题日渐突出。建立奶牛养殖场环境保护、粪便处理和资源利用系统工程,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措施。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牛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及防疫要求牛场环境效果如何控制。

1、环境卫生的管理

1.1场区卫生

饲牛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卫生管理标准,同时还要制定合理的卫生检查计划,其中应该包括检查的时间及项目,一旦确实之后就应该严格的执行并且要求有相应的工作记录,便于日后查验和自我工作总结。临近及场内的道路、庭院也都应该保持清洁卫生。保证场内的地面状况良好,排水沟也要始终保持通畅状态,避免出现淤泥蓄积的情况,此外还要妥善的将场内的废弃物处理掉。每周对粪尿池进行1次清理工作,避免环境被污染。每周都应该对牛舍周围的环境,包括运动场在内进行消毒处理,通常可以采用火碱或者是生石灰,对于牛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可以每个月都用漂白粉进行消毒,牛场的大门口和牛舍人口消毒池每天用消毒液进行消毒,通常可以采用火碱或煤酚溶液并且每天都要进行更换。

1.2粪便处理

牛粪在实际生产中属于植物生产的良好肥料,因为牛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有机物,临床中只要对牛群粪便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之后就能成为非常不错的有机肥料。生产中对于粪便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高温堆肥法,营造的环境属于好气发酵的,适宜于大量的微生物进行繁殖,然后将有机物进行分解、转化成为植物所能吸收的无机物和腐殖质。在进行堆肥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50~70℃的高温,能够杀死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卵,从而就能够达到无害化处理,得到优质的肥料。

牛粪还能够生产沼气,因为牛粪便中的粗纤维含量比较多,在收集粪便的过程中还会适当的混入垫料、牛毛、饲料残渣和沙砾等物质,主要是因为生产管理水平还是处于比较有限的水平,可能粪便中也会混入麻绳头、塑料布等大量杂物,所以为了避免影响原料分解率和产气率的提高,就必须采取适当的处理之后再放入粪便发酵池,这样也能够避免管路发生堵塞。采取厌氧发酵的方式更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杀灭效果,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供燃料和发电照明使用,不仅能够节约能源而且清洁无污染。产气后的渣汁含有较高的磷、硫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同样也是鱼塘饵料和猪饲料的良好提供,生产中应该注意加以利用。

1.3尿液及污水处理

牛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尿液和生产污水,如果不加以合理的处理就会对牛场的周围环境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实际生产中应该强化牛场的饲养管理措施,对于用水冲洗牛粪要加以限制,并且应该适当的建立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这样能够减少污水的产生量。还可以通过污水多级沉淀和固液分离的方法以减少污水中含有的有机物,此外,还应该针对牛场排放的污水采取必要合理的处理操作。

牛场污水的处理通常可以分为两级或者三级处理两种方式。其中两级处理包括预处理(一级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二级处理)。如果是排人卫生要求较高的水体要进行处理的时候,就必须要采取三级处理的方式。

2、防疫要求

2..1牛场卫生的总体要求

牛群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受到牛场的环境卫生及病原体污染程度的影响,所以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将场内的杂草、污水、粪便等杂物及时的清除干净,还要采取定期的消毒措施,以确保牛场的卫生状况良好,更加适宜牛群生活。牛体的刷拭也同样不容忽视,加强牛体的卫生清洁,但是牛场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状况也同样要受到重视,比如在饲养员上下班时必须更换工作服和鞋。还要控制牛场内的土质和水源,确保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维持牛群的机体健康。

2..2防疫制度

牛场一旦根据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本场的相关卫生防疫规程,就一定要在生产中严格的按照要求执行。保证牛健康并且提高产量的意义重大,所以牛场应该一直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卫生防疫原则,规模化养牛场应该更加重视卫生防疫原则,牛场中一旦出现某种疫病的流行,如果采取的防治措施不得当,必将带来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牛场的工作人员应该了解一些常见传染病的基本情况,并且掌握相应的传染病流行规律,加强控制预防的主动性,这样能够减少传染病在牛场中的流行,减少损失。

牛场制定的一般的防疫消毒应该不断的完善。牛场采取消毒措施,其目的主要是消灭牛体表面、设备器具及场内的病原微生物,将其传播途径予以切断,同时对于疫病的发生或蔓延给予阻断,此外主要目的是保证奶牛的健康并且维持正常的生产状况。

牛场环境效果如何控制
奶牛业的生产效益不仅取决于奶牛科学的饲养管理,还取决于奶牛的饲养环境。本文所说的环境是针对集约化养牛场的封闭式牛舍内环境,是指牛周围的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及空气质量等。牛舍的环境控制是在建设或改建及牛舍使用时要充分考虑的各种措施,用这些措施消除和减缓自然因素对牛饲养中的不利影响,保证牛只的健康,预防疾病,降低饲养成本,从而达到最佳的生产性能,提高生产效益等。
1牛场的建设
1.1场址选择
1.1.1规划依据牛场的建设要依据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和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向导等来规划场址。
1.1.2卫生防疫牛场的卫生防疫要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并得到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等部门审查同意。要与交通要道、工厂及住宅区保持500~1000m以上的距离,并在居民区的下风向,以防牛场有害气体和污水等对居民的侵害,以利防疫及环境卫生。
1.1.3地势地形牛场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切不可建在低凹处、风口处,要求开阔整齐,方形最为理想。
1.1.4水电条件牛场用水量很大,要有清洁而充足的水源,以保证生活、生产用水。现在牛场清粪等都需要电,因此,牛场要建在水电供应方便的地方。
1.1.5交通通讯牛场每天都有大量的粪便和饲料的进出。因此,牛场的位置应选择在距离农田和放牧地较近以及交通便利的地方。较大的牛场要有专用道路与主公路相连接,供电及通讯电缆也需同时考虑。
1.2牛场的配套设施牛场的配套设施有运动场和凉棚、乳品处理间、饲料库、干草棚及草库、青贮窖或青贮池、人工受精室、防疫设施、兽医室和病牛舍、粪场及贮尿污水池、牛场绿化等。
2牛场环境的控制

对牛场的环境进行调控其目的就是为牛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以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力和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牛的利用价值,来满足人民生活和轻工业原料上日益增长的需要。
2.1湿度
2.1.1牛舍的水气来源牛舍的水气来源一是由大气带入的水分,占舍内空气总水气量的5%~10%;二是牛体排出的水分,约占55%;三是地面、粪尿、污湿的垫料等蒸发的水分,占10%~35%。2.1.2对奶牛的影响一般温度条件下,空气湿度对奶牛的热调节没有影响;高温、高湿的环境,奶牛的散热更困难,机体会感觉更热;低温、高湿的环境,散热量明显增加,机体会感觉更冷。2.1.3适宜湿度对于奶牛的生产性能来说,50%~70%的相对湿度是比较适宜的,规定的最高限度是成年牛舍、育成牛舍为85%,犊牛舍、分娩室、公牛舍为75%。
2.1.4调控方法牛舍的湿度主要由通风和洒水来调节,可以在牛舍安装通风设备、喷雾设备等来调节舍内的湿度。
2.2温度
2.2.1牛舍温度来源封闭式牛舍具有特殊的舍内环境。舍内空气的热量小部分由舍外空气和阳光辐射带来,大部分来自牛体的散热。
2.2.2适宜的温度牛舍最理想的舍温应该是在动物的等热区和临界温度之间,这时牛的生产力、饲料利用率和抗病能力都较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可达到最佳状态,成年奶牛舍内的适宜温度是5~21℃,最佳温度是10~15℃;犊牛舍内的适宜温度是10~24℃,最佳温度是17℃。
2.2.3调控方法牛舍设计中常用的增温措施包括加大采光面积、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式太阳能供暖系统的采用、采光天棚的设置、牛舍墙与天棚的保温隔热设计等。

养过程中,可采用暖风机、热风炉、地火龙等设施,条件好的牛场也可采用空调机。此外,还可采用挡风、日粮调整、加热饮用水、铺设褥草等措施。牛舍降温一般采用强力通风设备、洒水设备、空调设备等。在饲养过程中,一般采用强力通风、洒水和遮阳等措施来降低温度。此外,还可采用湿帘、饮冷水、日粮调整等措施来降低舍内温度。
2.3光照牛舍适宜的光照能够促进奶牛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对奶牛的生理机能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牛舍的采光方法分为两种:一是自然采光,二是人工采光。
2.3.1自然采光法牛舍的自然采光是温度调节的重要手段。牛舍的采光系数应在1:10~1:12之间。
2.3.2人工采光法人工照明不仅适用于无窗牛舍,自然采光牛舍为补充光照和夜间照明也需安装人工照明设备。人工照明的光源主要有白炽灯和荧光灯两种。牛舍内应保持16~18h/d的光照时间,并且要保证足够的光照强度,白炽灯为30lx,荧光灯为75lx。
2.4通风的调节牛舍通风的主要作用是排除过多的水气、热量、有害气体、尘埃和细菌等。通风量的确定可根据舍内外的温度差、湿度差、换气量及牛只数量来计算。可以在舍内安装通风设备等来调节通风。
2.5有害气体及灰尘
2.5.1来源及种类在封闭式牛舍,由于牛的呼吸、排泄及污物的腐败分解会产生一些对人、畜有害的气体,常见和危害较大的是氨、硫化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由采食、活动及空气流通产生的尘埃。
2.5.2危害这些气体对牛的危害是很大的,可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降低,诱发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可造成牛只死亡。
2.5.3有害气体的清除在牛舍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通风及排水系统、清粪方式及设备、粪尿和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综合考虑;也可通过日粮的合理配置,使用适当的添加剂,及时清除粪尿,保持舍内干燥,合理组织通风换气,使用垫料和吸附剂来改善。
2.6其他牛舍的环境控制还包括排水及粪尿的清除,垫草的使用,牛舍的消毒及防虫、灭鼠等措施。这些措施也可改善牛舍的卫生环境,提高牛的生产力,预防疾病,从而提高牛的饲养效益。

3牛场生产废弃物的处理
牛场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牛粪尿、污水、尸体及相关组织、垫料、过期兽药、残余疫苗、一次性使用的畜牧兽医器械及其包装物等。对其处理的基本原则是:所有的废弃物不能随意弃置,使恶臭远逸,蚊蝇漫飞;也不可弃置于土壤、河道而污染周围环境,酿成公害,必须加以适当的处理,合理利用,化害为利,并尽可能在场内解决。
3.1牛场粪便的处理途径
3.1.1粪便还田,农牧结合牛粪便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施入土壤后可形成稳定的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肥力。粪便还田是牛粪便处理最主要的方法,其还田主要有三种方式:(1)粪尿直接还田;(2)粪便耗氧堆肥后还田;(3)制作生物有机肥。
3.1.2生产沼气,开发能源沼气生产是通过生物技术方法,利用厌氧细菌(主要是甲烷菌)对奶牛粪便等有机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一种以甲烷为主的混合气体。利用奶牛粪便生产沼气,粪便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减少了粪便排放造成的污染,同时,沼气取代原煤,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3.1.3用作饲料资源奶牛粪便中含有许多营养元素和大量的有机质、维生素K、维生素B2等。因此奶牛粪便经过一定的处理加工,可以作为畜禽日粮的组成加以利用。利用方法主要有青贮法和干燥法等。
3.1.4用作培养基料还可以利用奶牛粪便作培养基料,如培养食用菌(蘑菇等)单细胞生物、蚯蚓、蝇蛆等。
3.2牛场的污水处理与利用规模化牛场废水主要来源于牛每天产生的大量尿液和各类牛舍的清洗废水。污水处理一般采用物理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
3.2.1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固液分离、沉淀、过滤等将污水中残粪渣、杂草等固体物质分离出来,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的浓度。
3.2.2生物处理生物处理主要是牛场废水由管道排入污水池或氧化塘,经厌氧发酵处理后,罐车喷灌农田或回用冲洗牛舍。
4奶牛养殖环境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4.1提高环保意识,强化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规模化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管理规定,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现象。
4.2依据减量化原则,采用最佳粪污处理技术规模化牛场应积极推行干清粪工艺,使用固液分离技术,并加大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固体粪便易采用好氧发酵处理方法,减少厌氧产生的恶臭。污水处理优先采用自然生物处理法,投资较少,运行费用低。
4.3技术开发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国家政府对环保企业应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积极开发利用畜禽粪便资源,变废为宝,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商品有机肥、饲料加工等循环经济项目,提高奶牛粪尿的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
4.4加强牛场基地建设,进一步发展规模化牛场规模化牛场、养牛小区有利于先进的粪尿处理设备和技术的推广采用。集中数量、集中区域养殖,实现人畜分离,不仅可提供优质安全食品,改善饲养环境,还能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加大规模化牛场和养牛小区的建设是养殖的必然趋势。综上所述,规模化养殖要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走兼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之路。
5小结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不具备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经济和技术,环境投入有限,治理技术也比较落后。因此我们决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必须在经济发展中抓好环境保护,将畜牧业的发展纳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要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杜绝临渴挖井,要既注重发展养殖业,壮大企业经济,又要珍惜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使经济建设、环境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同步发展。

规模化牛场合理的结构要求 牛场的卫生防疫要求


随着畜牧业的逐年发展,养殖业俨然已经成为支柱产业,而其中的养牛产业也随之呈现出不断壮大的趋势,各地纷纷建造牛场以发展养牛业,但是由于建造水平和防疫措施落实的情况不同,所以每个规模化牛场牛的健康状况和牛场的经济情况也都不同。因为牛场的建造和防疫情况的落实对于牛场至关重要,所以生产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规模化牛场合理的结构要求牛场的卫生防疫要求。

1、牛场合理的结构要求

1.1建造要求

牛场在建设之前应该综合考虑风向、水流、居民区等因素,除此之外还要将新农村的建设考虑到场区的规划之内,选址要争取避开土质好的耕地,将农牧结合作为出发点而支持种植业发展。牛场的规模应该根据经济、文化与管理水平的具体高低而适宜选择,牛场的管理和技术的提高应该通过加强人员的培训得以实现,所以必须确定适宜的养殖规模。如果扩大牛场的饲养规模可以更好的实施先进的技术,不仅能够相应的提高效率,并且可以节约一定的资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质量且增加经济收益。牛场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充足的养殖知识和饲养经验,否则加上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经济收益,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1.2牛群组成

一般规模奶牛场的合理结构:成母牛占55%-60%,在成母牛群中1-2胎母牛占母牛群总数的40%,3-5胎母牛占牛群总数的40%.6胎以上占20%,牛群中的老弱病残牛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予以尽早的淘汰处理,这样可以确保牛群持续高产、稳产。青年牛指18-28月龄的牛,约占整个牛群的13%。大育成牛指12-18月龄的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小育成牛指6-12月龄的牛,应占整个牛群9%。犊牛指出生1-6月龄的牛,选留母犊牛应该根据其父母代的生产性能和本身体型外貌进行考虑,然后留作后备母牛,而其他没有被选择的犊牛就应该尽快销售掉,留作后备母牛的犊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

1.3牛群改良

牛场应该不断的对牛群质量加以改良,生产中应该选择良种公牛的冻精进行配种操作,一定不能忽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首先应该查看公牛的系谱,以避免出现近交的情况。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实施了良种荷斯坦能繁母牛的良种补贴项目,进一步对优质奶牛冻精展开大范围的推广,这么多年已经有不少的规模牛场和园区获得了经济补贴。牛场应该做好牛的繁殖记录,从而更加合理的对冻精加以选择,选择品种优良但是并非价格昂贵的冻精。还要查看所挑选公牛是否有后裔测定记录,以确定种公牛的质量,通过后裔测定的公牛的冻精在牛场广泛使用,这样才能够保证后代牛具有较高的产奶水平。生产中应该不断改进牛群的遗传品质,不能盲目的只是追求奶牛的高产奶量。要求选购公牛冻精的遗传水平应该高于母牛群的遗传水平;购买公牛冻精的遗传品质还应该高于规模奶牛场之前采用的公牛冻精的品质,这样能够保证持续对牛群的遗传水平加以改进,临床生产中进行数次改良之后就能将奶牛的产奶量逐渐的提高。此外还要求奶牛场具备过硬技术、强责任心的专业的配种操作工作人员,不可随便聘用无经验、技术差的员工。

1.4繁殖管理

繁殖工作对于牛场来说非常重要,实际工作中要不断的淘汰一些质量差的成年母牛,然后将出生的犊牛转为育成牛或者是商品牛以出售的方式处理。而育成牛又转为生产牛或育肥牛,最终以屠宰出售以及购入售出的模式处理,这样能够保证牛群结构的不断变化,更加有利于牛群的繁殖管理,但是一定要按照计划进行周转。规模化奶牛场还必须不断的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措施,经常观察发情的牛,以确保在合适的时间进行配种措施,尽量将奶牛产后空怀的天数缩短,从而更进一步的将产犊的间隔缩短。在临床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掌握好青年母牛的转群头数,此外还应该降低成年母牛的更新频率,对成母牛的更新胎次加以调整。根据多年的了解可以知道,许多规模奶牛场都是比较重视繁殖产犊,但是却很少采取场内的主动淘汰机制,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观念。管理者应该树立重质量、轻数量的正确认识,对于牛场中长期屡配不孕和患有慢性繁殖疾病的奶牛应该采取淘汰处理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牛场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于空腹超过140天的母牛必须查明具体原因,如果经过检查确定不具有繁殖能力,则应该尽早并且尽快地采取淘汰的处理方式,以提高规模化牛场的经济收益。

1.5饲喂技术

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牛场已经全面实施了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此技术能够针对牛群的不同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给予牛需要的营养,配方都是由专家进行的设计,日粮搅拌是采用特制的搅拌机,进行切割混合和饲喂,所以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属于当前比较先进的饲养工艺,但是也已经被大多的牧场接受并且采用。采取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能够确保饲料营养的均衡性,对于牛场的管理和生产水平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还可以节约牛场的饲料量,并且能够降低饲料成本,对于牛群的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2、牛场的卫生防疫要求

2..1场区的卫生管理

牛场应该由专业人员按照自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卫生管理规则,这样就能够形成日常的卫生管理和评审的标准,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场区卫生检查计划,规定具体的检查时间及需要检查的项目,以确保严格的执行,并且要形成作相关记录的工作习惯,以备日后查验所用。牛场周围以及牛场中的道路及庭院要求随时保持清洁状态。及时清扫牛的排泄废物,并且采取无害化的处理。牛场的粪尿池每周都要进行清理,否则会对牛场及其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在粪尿池上建立沼气池就能够充分的利用牛排泄的粪便。对于牛舍周围的环境要按时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2..2粪尿的处理

牛排泄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因为粪便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有机物,如果牛场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措施,自然可以将粪便作为非常好的有机肥料。另外,牛排泄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在对粪便进行收集的时候自然会有垫料、牛毛,饲料残渣和沙砾等混入其中。因此必须对这些粪便进行有效的预处理之后方可再放入沼气池。粪便进行厌氧发酵的时候能够将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都杀灭,在这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还能够作为燃料和发电照明使用,节约能源的同时还能够保持清洁,不会造成任何的污染。粪便经过处理产气之后的渣汁中会有很多磷、硫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能够成为鱼塘中非常好的饵料和动物饲料,这样既可减少污染、节约能源,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牛场日常生产过程中自然会有很多牛排泄的尿液和生产污水产生,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会对牛场周围环境的水体造成污染,影响周围的生物安全,所以要求牛场必须加强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要求尽量不要用水对牛粪进行清洗,有条件的场区也可以建立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污水产生量。除此之外,采用污水多级沉淀和固液分离操作,能够有效的将污水中含有的有机物降低,针对牛场平时排放的污水也应该采取必要的有效处理手段。

2..3防疫要求

总体要求:临床生产中牛群的健康直接受到规模化牛场的卫生条件及牛场中存在病原体污染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必须经常将牛场内存在的杂草、污水、粪便及垃圾等进行彻底的清除,然后根据牛场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有效的消毒,保证牛场的卫生良好。此外还要注意牛自身的卫生情况,经常对牛体进行刷拭,平时应该注意保持清洁。牛场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忽视个人卫生情况,上下班都要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之后才能进场或者出场。还要保证牛场内供给的土质和水源都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按计划进行免疫注射:有计划的给健康牛群进行免疫接种,可以有效的抵抗相应传染病的侵害。为使免疫接种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明确本地区传染病的种类及其发生季节、流行规律、了解牛群的生产、饲养、管理和流动等情况,以便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防疫计划,适时的进行免疫接种。此外,在引入或输出牛群、实行外科手术之前,或在发生复杂的创伤之后,应进行临时性免疫注射。对疫区内尚未发病的动物,必要时可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但注意观察,及时发现病牛,及时治疗。

完善消毒设施:消毒的主要目的在于消灭牛体的表面、设备器具及场内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的发生或蔓延,保证奶牛健康和正常的生产。牛场一般防疫消毒的设施有消毒池、消毒室、隔离舍、高压蒸汽灭菌器。

制定卫生防疫制度并且严格的执行:现代的规模化牛场始终坚持防重于治的卫生防疫理念,实现保障牛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并且对于提高产量的意义非凡。如今的规模化养牛场则应该更加重视牛场的卫生防疫,因为牛场中只要出现疫病流行就会对经济方面造成不容忽视的损失。所以首先必须从专业角度强化对于牛传染病的了解,并且掌握常见易发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从而主动的对于疫病展开控制和预防,以期降低牛场的经济损失。

鹅场的卫生防疫


雏鹅因其发病时传播迅速,流行范围广,多种疾病继发、并发、混合感染普遍存在,且发病后的治疗效果不佳,故应该针对雏鹅发病的病因,预先做好防制工作。分析雏鹅发病的主要原因,一是由忽视了对种鹅的免疫,如种鹅在产蛋前l个月注射小鹅瘟疫苗和蛋子瘟疫苗,对雏鹅预防小鹅瘟和大肠杆菌病有特效。二是对产蛋种鹅滥用抗生素,如长期对产蛋种鹅使用磺胺类药物,导致种鹅产生耐药性,体质下降,且这些负面影响将直接传递到雏鹅。三是水域卫生状况恶化,如对工业污水或畜禽粪便缺乏科学处理,误人养鹅场水域后会造成水质恶化,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加,大肠杆菌指数严重超标,促进了疫病的产生和传播。四是饲养管理不当,如育雏期内使用霉变饲料或垫料,易导致雏鹅曲霉菌病发生,尤其未建立正常的卫生消毒制度,甚至猪、鸭、鹅混养,导致寄生虫病如鹅绛虫病的发生。五是未能及时监控养鹅场周围的疫情,周边地区发生传染病时未能对鹅场进行隔离、封闭、消毒,从而发生交叉感染。

可见,在雏鹅生产中,加强饲养管理,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加强环境消毒工作及水域卫生工作尤为重要。因此,饲养员每天要清洗料摘和饮水盆,饲养用具每隔3~5天用5%鲜石灰水消毒1 次,鹅舍和活动场地每隔7~10天用l%漂白粉、2%草碱水,交叉消毒1次。同时要勤换垫草,注意饲料新鲜,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家添加剂。如在饲料中加人土霉素、报呱酸或喹乙醇等进行预防性投药,对防治雏鹅疾病有明显效果。还要做好小鹅的防疫工作,刚出壳的雏猜。及时用抗血清接种,每只肌注0.02ml能有效地预防鹅疲病;养到30日龄左右时,每只肌注禽霍乱菌苗1.5ml 此外,还要防止鼠,猫、狗的危害.尤其幼雏没有自卫能力,容易受蛇、鼠和野兽的侵害,必须加强防护工作。

养鸭场的卫生防疫措施


近年来,霍邱县洪集镇养鸭场不断增多,但很多养鸭场在养鸭过程中卫生防疫工作不到位,常引起大批鸭子发病,甚至死亡。笔者将养鸭场的卫生防疫措施进行了总结。

1 基础免疫

1.1 免疫程序 为了预防鸭场传染病的发生,养殖场必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以保护鸭群健康。一个地区预防鸭群传染病的疫苗(菌苗)的性质不尽相同,在鸭体内所产生的抗体能足够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期限(免疫期)也不同。因此,一定的鸭群在使用多种疫苗(菌苗)来预防不同疾病,也需要根据各种疫苗(菌苗)的免疫特性制定预防接种的次数和时间,这就形成了在实践中使用的免疫程序。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能很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并尽量减少因为疫苗免疫给鸭群造成的应激反应。因此,种鸭免疫应避开产蛋高峰,雏鸭免疫应考虑母源抗体的存在。给鸭群的预防针既要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又要提高免疫质量,关键要看免疫效果。鸭场可根据本地区和本场疾病发生情况,适时、适度地引入疫苗进行免疫,如在鸭肝炎的高发区疫区或受肝炎威胁的地区就必须进行鸭传染性肝炎的免疫。

1.2 减小应激 疫苗免疫,对鸭群本身是一种应激,为了减小这种应激,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不同季节,免疫接种要注意必要的细节问题。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时,先要将疫苗恢复至室温,否则注射到皮下的疫苗形成疫苗团而不易吸收;夏季气候炎热,疫苗接种时,首先要保证充足的饮水,并且尽量将免疫时间安排在清晨凉爽的时候。免疫中应不断摇匀疫苗,使每只鸭都能获得等量有效的抗原免疫。接种组织弱毒苗时,免疫全程时间最好控制在1.5 h内,以防疫苗在温度过高的鸭舍中长时间暴露而影响病毒的免疫活性。

2 环境消毒

2.1 确保消毒效果 目前用于养殖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醛类(甲醛和戊二醛)、碱类(火碱和生石灰)、卤素类(氯制剂有漂白粉、消毒王、灭毒威等,碘制剂有碘三氧)、过氧化物类 (过氧乙酸)、季铵盐类(百毒杀)。消毒前先进行物理性的清扫冲洗,以防有机物(如粪、尿、脓血、体液等)的存在,然后再进行喷洒药液消毒。对消毒前后无差别的消毒药经提高浓度后仍无效的应予以淘汰,在检测得到有效的消毒浓度后,还应考虑消毒药的成本,经过比较计算最终获得适合的几种消毒药,以期轮换用药。这样既起到了消毒效果,又降低了消毒成本,且延长了一种消毒药的使用时间。

2.2 消毒 顺序鸭场消毒时要遵循先净道(运送饲料等的道路),后污道(清粪车行驶的道路);先后备鸭场区,后蛋鸭场区;先种后商。鸭舍内的消毒桶严禁借用或混用。

2.3 消毒 频率一般情况下,每周全场和带鸭消毒不少于2次;发病时期,坚持每天带鸭消毒。

3 建立疾病预防体系

3.1 把好入口关 养鸭场门口严格标识防疫重地,谢绝参观等标志,设专人把守,严禁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场;进人生产区时必须洗手消毒并经消毒方可进入场内。

3.2 防止交叉感染 各舍饲养员禁止窜场和窜岗,以防交叉感染。场区环境应保持干净无污染,不轻视野鸟对传染病的传播,严防其粪便污染饲料和运动场;坚持定期的全场和带鸭消毒,发病期间每日消毒;做好灭鼠和灭蚊蝇工作。病死鸭和解剖病料必须做无害化处理,不任其污染环境,从而造成人为的传播疾病。

3.3 疾病防治 对病死鸭进行解剖,病料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防治。初期投药后,应跟踪治疗,直至病愈。兽医根据药敏试验、临床用药情况、发病El 龄和季节,结合生产实践,获得本场的预防用药程序。选药时避免使用假冒伪劣兽药而延误病情,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3.4 疫病监测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测方案,肉鸭饲养场常规监测的疫病至少应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等疾病。除上述疫病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他一些必要的疫病进行监测。

4 其他 在购买鸭苗时,一定要做好考察,购进饲养管理正规、质量有保证、证照齐全场家的鸭苗。选苗时,应挑选健康活泼,大小均匀,体重55~60 g,卵黄吸收良好,无大肚脐,无明显病症的雏鸭。饲料的污染主要是鱼粉、肉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啮齿类及鸟类粪便,饲料在加工及运输过程中被污染等。因此,鸭料要多用植物性蛋白饲料,根据肉鸭不同日龄和生长发育需要合理配制不同标准的饲料。要加强饲料的质量监管,不能使用发霉变质、虫蛀、有毒有害、劣质及不洁的饲料。购买原料或全价料时,要看饲料颜色、均匀度、包装商标、生产日期,以及闻饲料气味。舍内要备足清洁的饮水,以满足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需要,增强抗病能力。饲养管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饲养密度等。一般适宜的饲养密度:地面圈养的1周龄内,l5~20只/in ,2周龄内10~15 只/m ,3周龄内8~10只/m ,以后按6~8只/m 饲养。若采用网上饲养,密度可适当增加。育雏室温度,1周龄内28 ~ 30度,2周龄内为25~28度,3周龄内为21~24度,4周龄内为20~21度,以后为15~20度。光照按每10 m 鸭舍安装1盏40 w 的普通照明灯泡即可满足光照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海霞,迟瑞宾,臧力铭.集约化养鸭场的卫生防疫措施[J].水禽世界,2006(2):1920.

太湖鹅场的卫生防疫措施


1场址选择和布局

鹅场应按相关法规、标准选址建场,要求地势高燥、平坦或缓坡,南向或东南向,水质良好,排水通畅。场内建筑物布局,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粪便污水处理区应按地势高低、风向上下布局,严格分开,彼此间应设置防疫隔离带。

2消毒和隔离工作

2.1 鹅舍消毒鹅舍墙壁可用消毒液喷洒,或定期用石灰乳粉刷。运动场及鹅舍地面,每周用2%- 3%氢氧化钠或其他消毒液喷洒23次。鹅场 (舍)门口应设消毒盆或消毒垫,饲养人员进人鹅舍时必须严格消毒。

2.2育雏室消毒育雏室除一般清洗和消毒之外,室内空间应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2.3隔离措施发现病鹅应立即隔离,新引进鹅群应隔离饲养1521d后才能混群,以免带入疫病。

3预防接种工作

为有效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鹅场必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根据免疫程序定期对雏鹅、仔鹅和成鹅进行小鹅瘟、鹅副粘病毒、禽流感、禽霍乱、鹅鸭瘟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药物防治:1-3日龄雏鹅或梅雨季节易发生肠道疾病,可在饲料中加入0.003%痢特灵或0.03%土霉素等药物,预防肠道疾病。平时可不定期使用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预防或治疗肠道疾病。

4综合管理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料营养成分平衡,特殊情况下注意及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避免随意混群、惊吓。注意适宜的饲养密度、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度,避免或减少噪音干扰。

鹅场卫生消毒工作应注意的要点


鹅病的发生与传布有着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因素,内在因素是鹅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免疫力),外在因素是致病因子(病原体)的侵袭和环境条件的诱发力(应激)。当鹅体的抗病力小于致病因子的侵袭力和环境因素的诱发力时.疾病就会发生和传布。反之鹅就不会发病。因此,为解决引发鹅病的外在因素 消除病原体,加强鹅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就势在必行。引发鹅病的病原体种类有很多,如病毒、病菌、真菌、霉菌以及寄生虫等。消毒的目的就是消灭被传染源散布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其传布和蔓延的途径。笔者总结了鹅场消毒的几种基本方法,推荐了2种符合鹅场消毒要求的消毒剂。最后提出了鹅场消毒应遵从的原则,以期为鹅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 消毒方法

1.1 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就是指日常清洁卫生工作,通过清扫和清洗,对鹅群排泄的粪便及污染物等清除掉,使场地能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使鹅舍保持干燥通风.创造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该方法虽然不能直接消灭病原体,但能减少病原对环境的污染,是其他消毒方法的基础。

1.2 生物消毒法将从鹅场打扫出来的粪便和被污染的垫料运到远离鹅场处堆积成堆肥.利用在堆积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发酵热(可达75度以上),经过1个月时间,大量病原体均可被杀灭,该方法既达到了消毒的目的,又可保持良好的肥效,还不形成公害,是养鹅场行之有效的消毒方法。

1.3 化学消毒法 即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因此,在养鹅场应用最为广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养鹅场还在使用一些落后的、低效的、有腐蚀性的、对人畜有害的化学消毒剂;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品质良莠不齐的消毒剂,使消费者在选择时无所适从;此外,还有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以低价欺骗养殖户,养鹅场在使用这些消毒剂后却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2 化学消毒剂的选择

好的消毒剂应该具有有效和安全的特征。有效是指具有广效、速效、长效的特征,不但渗透力超强,能够深入到裂缝和各种有机物内,低浓度瞬间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并且消毒后能覆盖于物体表面,维持持久的消毒作用。消毒剂一般要用水稀释后喷洒到地面和物体表面。甚至在空中进行消毒,这就要求消毒剂不能受硬水、酸碱度、光热和有机物的影响。而且有完全持久的消毒效果,同时又不会产生抗 (耐)药性。消毒剂还必须具有无刺激性、无腐蚀性、无蓄积毒性的特性,这样在使用过程中既能保证对人畜的安全有效。同时又不会造成药物残留。以下推荐2种符合上述要求并适合鹅场使用的化学消毒剂.

2.1 百毒杀百毒杀是当前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优秀消毒剂之一,其主要成分为双链季铵盐,是由2条石蜡长链取代 2个CH 原子团,使其杀灭力倍增,再结合Br原子,使分子中的亲水性和亲脂基因比一般季铵盐类强几倍.可以在低于一般消毒剂浓度的情况下.产生最大的杀灭力.从而大大降低使用成本。百毒杀具有安全有效的特性.是一种速效、长效的}肖毒剂,能有效地杀灭鹅场中的病原微生物:而且还可以进行带鹅喷雾消毒和饮水消毒。但由于百毒杀知名度很高,因此,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假冒伪劣产品,所以在采购时必须多加防范。

2.2 菌毒灭杀消毒液机 菌毒灭杀消毒液机是中国畜牧业协会下属的公司制造的一种专门生产次氯酸钠消毒液的机械。次氯酸钠能有效地灭杀病毒、病菌等病原微生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环保型产品,适宜于养鹅场、屠宰场、运输车辆、工具的消毒,以及对病源污染区的大面积消毒。该消毒液机的最大特点就是成本低廉,只要在机器中加入260 g 食盐和注入8 L水,通电后经2 h既可电解成次氯酸钠消毒液,每生产1kg消毒液的生产成本仅为0.08元,使用时应用水稀释25倍。该消毒液机经农业部畜牧兽医器械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认证合格,性能安全可靠,售价便宜,其生产出的次氯酸钠消毒液经中国兽药监察所等单位测定,消毒效果稳定,值得在养鹅场等养殖场推荐使用。

3 鹅场消毒原则

3.1 经常性的消毒 在养鹅场的入口处应设立消毒池。内贮消毒液,人员和车辆进出时必须通过消毒池对鞋底和车轮进行消毒;人员要在更衣室更换工作服、帽子和胶靴,用消毒水清洗和消毒双手,人体应在紫外灯照射下消毒10 min。鹅舍、用具和运动场必须每天打扫并清洗,把鹅粪和被污染的填料运出鹅场做堆肥。每周在清扫结束后用百毒杀或次氯酸钠消毒液对整个鹅场至少消毒1次。消毒液的浓度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规定配制。此外,在孵化车间和屠宰车间也应按制度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

3.2 突击性消毒当有疫情发生时,除了要做好封锁、隔离和死鹅的无害化处理工做外,还要及时组织全场进行彻底的大扫除和消毒,尽可能地消灭病原微生物。百毒杀和次氯酸钠消毒剂在使用时对人和动物都很安全,可以用喷雾的方法带鹅消毒,一般可每天消毒1次,甚至连饮水都应进行消毒。

3.3 贯彻执行全进全出制 鹅场绝对不能把雏鹅、仔鹅和种鹅或其他禽类混养在一起,也就是说育雏室专门育雏,仔鹅培育室只养仔鹅,种鹅场专门养种鹅。预饲场和填饲场要各自分开,各司其职。这样在每批鹅饲养结束后,就能对养鹅场进行彻底的大扫除和消毒,并在鹅场无鹅只存在的情况下冷棚3周,重新严格消毒后,再饲养下一批鹅。这种全进全出的制度能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切断病原体的传染途径,有效地保证鹅群的健康成长。

狐狸养殖场防疫和卫生措施


养狐场制定有效的卫生与防疫措施,减少或杜绝狐狸发病,对于提高狐皮品质和养狐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因此,在日常的狐狸养殖管理中,必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

一、狐狸养殖场场内卫生措施

1.饲料卫生:

(1)绝对禁止从疫区采购饲料。有不少传染病是家畜和狐狸共患的疫病,如果狐狸吃了患病家畜的肉类饲料,则会引起疫病发生,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2)控制饲料的霉变。不新鲜、变质的饲料不能用来饲喂。实践证明,狐狸吃了腐烂变质的饲料,轻者厌食、拒食、感染疾病,重者造成死亡。所以防止饲料变质,是保证狐狸健康的关键。

(3)清除饲料中的有害物质,鱼、肉类饲料在加工前要清除杂质,如泥沙、变质的脂防等,然后用清水充分冲洗,才能进一步加工使用。

2.饮水水源要严格加强管理,饮水时也要注意,水要清洁无污染,不要流入污水和有害物质。水具要经常冲洗、消毒,防止霉菌滋生。

3.狐狸养殖场的笼舍卫生:

(1)笼舍下面的粪便每天要及时清除,并对地面进行冲洗,保证养殖场的卫生清洁。

(2)狐狸产仔期,要经常更换箱内的垫草。垫草用于防寒保温,必须柔软干燥、无污染、无霉烂。

4.饲养用具的卫生:

狐狸养殖加工饲料用的绞肉机、搅拌机和食槽等用具,要坚持每次使用后彻底清洗并每周消毒。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即1克高锰酸钾,加水1000毫升,现配现用)洗刷料桶、水盆及加工用具和食盘等。小件用具也可使用煮沸消毒法,即放在锅里煮或笼里蒸,蒸煮20~30分钟即可。饲料加工室的卫生防疫非常重要,加工室地面和墙壁最好用水泥抹制,以便经常消毒洗刷。

二、狐狸养殖场防疫措施

1.切断一切传染途径:

(1)在引进种狐时要请兽医部门检疫。为防止带入传染病源,对新引进的种狐,到场后必须单独隔离饲养半个月左右,进行观察,确认无病后再进场饲养。

(2)严禁其他动物如狗、猫等进入饲养场。其他动物也不能和狐狸混养在一个场内,以防相互传染。

2.定期接种预防:定期接种疫苗,增强狐狸特异性免疫力,是防止疫病的有效措施。每年要进行2次疫苗接种(12月份留种时,7月份仔狐分窝断奶2周后),如犬瘟热疫苗、病毒性肠炎疫苗接种。接种剂量为成年狐每只4毫升,幼狐每只3毫升。接种后2周产生抗体。

3.药物预防:饲料中加入一些药物能有效地预防某些疫病的发生。如在饲料中按每周每只狐喂给土霉素1粒,不但能防止饲料酸败,还可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同时还要严格执行驱虫计划(/)。狐的多发寄生虫为蛔虫、钩虫和鞭虫,还有体外寄生虫,如疥螨和跳蚤等。用丙硫苯咪唑和伊维菌素按规定剂量和方法进行驱虫,可以有效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4.紧急接种:当发生高致病性的传染病(如病毒性肠炎、犬瘟热等)时,为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应对所划定疫区采取封锁措施,以保证疫区以外受威胁地区的狐不被侵袭。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的未发病狐狸群要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5.定期消毒:消毒是预防或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饲养过程中每隔半月就要用百毒杀或过氧乙酸对全场进行喷洒预防消毒,以控制疫病的发生。

养鸭场、养鹅场如何建立全面的卫生防疫体系


(1)场址的选择场址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向阳于燥、便于通风排水、水源洁净充足的地方。场址应远离集市、村庄、上矿企业和交通于道。周围没有其他动物养殖场.也没有野禽野兽出没。应将生产区、行政管理区和生活区分开,饲料仓库和育雏室应建在常年主流季风的上风口.兽医室和粪便处理池应设在下风口。各禽舍之间一般应有30米以上的距离。场内设施的布局应合理,便于进行防疫。

(2)防疫设施和防疫制度应陡全养殖场周围应有与外界隔离的防疫沟.沟宽1.5米以上。应设立兽医工作室、药品疫苗储存室、清洁消毒室、化尸池、化粪池等。对养殖场工人定期进行防疫知识培训.达到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管理。

(3)做到科学饲养管理。提高鸭、鹅对疾病的抵抗力科学配合饲料。合理加下调制。严防饲料霉败变质和污染,保证饲喂全价和卫生的饲料。种禽场应有运动场、游泳池等设施。以增强鸭、鹅的体质。根据鸭、鹅各阶段的生长特点.控制温度、通风和饲养密度。供应清洁的饮水,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

(4)强化卫生制度,搞好环境卫生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育雏室、及运动场地定期清扫,定期消毒。尽量采用全进全出制,保持垫料干燥不霉变,食摘、饮水器等用具每天清洗消毒,粪便堆积发醉。清除蚊、生地。

(5)做好日常观察工作,随时掌握禽群健康状况应每天观察井记录禽群的采食、饮水、粪便、神态、活动等基本情况。

(6)严格检疫、隔离措施对外来种禽、种蛋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观察.以防外来疾病侵入;禁止将不同日龄的鸭或鹅混养;对病禽、可疑感染禽和假定健康禽应进行隔离饲养,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

(7)发现疫病。立即采取措施 禽群一旦发生疫病,应及时诊断。并采取隔离和封锁措施。防止疫病蔓延。对一些危害较大的烈性传染病.应迅速淘汰病禽,对病禽、死禽、排泄物、分泌物等应焚毁或深埋.讨禽舍、场地、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牛场疫病的防控措施


黑龙江省依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在养殖产业方面发展的较为突出,其中养牛是养殖户的主要选择,并且养牛产业也早已成为养殖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如今的养牛业也面临着几大难题,主要是融资难、养殖场用地难、粪便处理问题以及疫病问题,本文主要是探究牛场存在的疫病,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希望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规模化养牛场的快速兴起,无论是养牛的标准化与产业化水平还是养牛生产的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虽然养牛的数量和规模都快速增长,但是随着养牛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牛场疫病的控制问题,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牛场的疫病问题,寻求有效的防控措施,早已成为养殖户的重点关注问题。

一、牛场主要存在的疫病

黑龙江省的牛场规模较大,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像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牛场的防疫制度不健全以及牛本身的身体素质较差等,都有可能导致牛场疫病的发生。牛场中存在的主要疫病可以分为传染性疫病、产科病、寄生虫感染以及通疾病四种。

1.传染性疫病

如今,牛场中主要的传染性疫病主要有口蹄疫、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和巴氏杆菌病等,这几种传染性疾病对于养牛业来说危害是最大的,其中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损失的是口蹄疫和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和巴氏杆菌病造成的损失相对而言会比较小。

黑龙江由于其独特的养殖条件,发生牛口蹄疫的几率不大,但是因为牛口蹄疫发病快、传播广,所以只要牛场内出现牛口蹄疫病例,就有可能导致牛场的大部分牛感染上这种病,并且该病的死亡率较高,因此饲养人员尤其要注意牛口蹄疫病的防控措施。另外,由于近几年黑龙江的牛养殖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导致牛结核病的阳性率高于往年,并且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2.产科病

如今,黑龙江地区的牛的人工配种技术使用的越来越广泛,加上现在牛的冷冻精液保存也越来越方便,黑龙江的大部分养殖户都选择人工进行配种。但是由于很多农村的饲养者的人工配种水平并没有达到专业水平,并且消毒的也不够彻底,很容易造成牛的生殖道细菌感染疾病,此外,饲养者的用药意识薄弱,对药品也不够了解,当发现牛生病时只是盲目用药,这就加大了牛的产科疾病的发病率

3.寄生虫感染疾病

黑龙江的养殖场大部分规模都比较大,牛的相对密度也比较大,这就增加了牛患上寄生虫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对养牛业来说,寄生虫病是会造成较大危害的疾病之一,其中比较严重的寄生虫病主要有吸虫病、缘虫病和线虫病等11种。产生寄生虫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驱虫程序的不合理和驱虫药物选择错误,这两个问题不仅会影响到防治效果,还会降低牛的生长速度,这容易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4.通疾病

黑龙江的天气变化较快,冬季漫长且寒冷,这就会对牛的饲养有很大的影响。牛群会由于天气突变、饥饿寒冷等情况容易出现感冒、肺炎以及胃肠炎等。而且会降低牛的抵抗力,这就容易引发传染性疾病,最后造成养牛业的损失。

二、牛场疫病的防控措施

1.对养牛场地进行消毒

在一般情况下,对养牛场地的预防消毒主要采取的措施时,先进行清扫,清扫过后,定期使用一些消毒药进行消毒,通常使用的消毒药有百毒杀、菌毒敌和生石灰乳等。有些养殖场的地面是水泥场地,消毒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对于水泥场地应该用清水进行冲洗,再用消毒药水彻底消毒。

2.坚持牛舍的消毒

要防止牛场疫病的产生,就需要对牛舍进行彻底的消毒,防止病菌的存在。消毒可以分为三种。首先是预防性的消毒,黑龙江的气候比较特殊,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而春秋干燥凉爽,所以消毒方法、消毒的次数和药物剂量需要根据季节的不同,牛的生理、生长阶段和饲养环境来进行选择,在一般情况下是10~15天进行消毒一次。

其次是养殖场内发生疫病之后需要进行消毒,如果养殖场内发生疫病,场地会被细菌芽胞所污染,要想彻底杀死细菌,需要先用1%的漂白粉溶液或者其他有杀菌作用的消毒药液进行喷洒式消毒,再将养殖场地挖一层土,在上面撒上一层干的漂白粉,让土与漂白粉混合起来,最后将土埋起来就行了。

最后是紧急消毒,是指当养殖场发生传染性疾病时,需要先喷洒有效的消毒药物,再进行清扫,要将养殖场清扫干净(包括垫草垃圾、粪便等),最后用消毒药物进行彻底的消毒。

3.对牛场进行定期驱虫

在春秋季节黑龙江的天气比较干燥,在这个时候养殖场需要进行全体牛的驱虫工作,通常使用的驱虫药有丙硫咪、别丁和吡喹酮,其中丙硫咪主要是针对牛新蛔虫、胃肠线虫和肺线虫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而吡喹酮是对血吸虫具有杀灭作用。为了获得更好的杀虫效果,需要对养殖场定期进行驱虫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杀灭病菌。

4.做好日常检疫工作

日常检疫工作对于牛场疫病的防控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日常检疫工作主要是要对牛进行定期的疫苗注射,时刻注意牛的身体状况等一些日常工作。要做好牛场的日常的检疫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对养殖场内的牛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只要发现饲养的牛存在不正常的地方,就立即进行处理。养殖场内日常检疫的病主要包括炭疽、破伤风以及口蹄疫等多种疾病。

常见的日常检疫的疾病,以炭疽为例进行叙述。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造成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疾病对于牛来说杀伤力非常大、发病快且死亡率高。由于该病对人类和牛的威胁都比较大,所以工作人员需要注意这个问题,要对养殖场内的牛进行定期的预防,主要的预防方式是每年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份为牛注射炭疽芽孢2号疫苗,以皮下注射进行注射,注射14天后牛就能产生免疫力,一般能持续一年。

三、总结

黑龙江的养牛业早已是养殖户们的重要经济来源,很多养殖户依靠饲养牛群生存,然而养牛在带来较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较大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牛的疫病问题,所以牛疫的防控早已成为养殖户的重点关注问题,本文主要讲述的就是牛疫的防控措施,希望能对养牛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养牛场牛粪处理方法


目前养牛场内因牛粪积压严重,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那么下面来教教你怎么处理牛粪。

一、人工清粪。即人工利用铁锨、铲板、扫帚等将粪便收集成堆,人力装车运至堆粪场或直接施入农田,是小规模牛场普遍采用的清粪方式。饲养员定期对舍内水泥地面上的牛粪进行人工清理,无需设备投资、简单灵活,但工人工作强度大、环境差,工作效率低。

二、半机械清粪。半机械清粪将铲车、拖拉机改装成清粪铲车,或者购买专用清粪车辆、小型装载机进行清粪。目前,铲车清粪工艺运用较多,是从全人工清粪到机械清粪的过渡方式。清粪铲车由小型装载机改装而成,推粪部分利用了废旧轮胎制成一个刮粪斗,更换方便,小巧灵活。饲养员开车把清粪通道中的粪刮到牛舍一边后集中运走。

三、刮粪板清粪。新建的规模牛场主要使用刮粪板清粪,该系统主要由刮粪板和动力装置组成。清粪时,动力装置通过链条带动刮粪板沿着牛床地面前行,刮粪板将地面牛粪推至集粪沟中或牛舍一边。这种设备投资不高,当牛舍长度在100米至120米和200米至240米时,设备的利用效率最高,设备的耗电量不超过18度/天,仅需对转角轮进行润滑维护(间隔2周至3周)。此清粪方式能随时清粪,机械操作简便,工作安全可靠,刮板高度及运行速度适中,基本没有噪音,对牛群的行走、饲喂、休息不造成任何影响。刮粪板不需要专门的安装基础,无论是新建的还是旧牛舍,设备的安装都非常方便,可称为最适合牛场的低碳污粪处理系统。

四、堆肥发酵。清理的牛粪送至堆粪场经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后,即成为有机肥料,堆肥过程中形成高温,能杀死各种病菌和虫卵,粪污中的多种成分能转变成植物生长需要的有效养分,可直接施于设施农业栽培或农作物种植。堆肥处理具有运行费用低、处理量大、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具体作法是在堆粪场铺一层厚10厘米至15厘米的细草,以吸收下渗液体,然后将牛粪堆积成条垛状,表面用稀泥封好,1个月后翻堆一次,重新堆好,再用泥土封严,达到完全腐熟夏季约需2个月,冬季则需3至4个月。通过堆肥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将养殖粪便变废为宝,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为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发挥显著作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5529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