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龙虾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不然一年的劳动全白忙活了

小龙虾它本来不是我们国家的生物,它是随着水势漂流而来到我国的。一开始人们是不敢吃它的,因为对小龙虾还不是很好的了解,吃了怕有什么不好的现象。但是现在的人们除了吃还是吃,对小龙虾也不在乎那么多了,吃了一次就感觉蛮好吃的。于是人们就开始大量的捕捉小龙虾在市场上去销售,因为我国的吃货太多了,漂流而来的小龙虾差点被人们吃灭种。

于是就有一些种植户开始研究去怎么养殖小龙虾,由于人们没接触过小龙虾养殖起来难免会麻烦些。就是我们在养殖中会经常遇到龙虾发生一些疾病让这些养殖户束手无策的。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在养殖龙虾时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病情及我们以后要怎样去预防。

第一就是烂壳病,发生这种病情时主要就是有太多的细菌感染的。一开始出现这种病情时我们就要去观察小龙虾的颜色。一般在小龙虾的颜色有小斑点的,我们用手按一下就出现凹陷下去的感觉,我们假如不去治疗时间久了小龙虾的背上的斑点就会出现一个小洞洞的,严重了就会造成小龙虾的死亡。

我们在购买虾苗时一定要仔细的去选取,有不好的虾苗我们一律是不要的,还有在我们从外地运输回来时一定要格外的小心的,绝对不能碰撞了。避免小龙虾出现问题,在我们把虾苗放进水里时我们一定要把虾苗和水里面都去消毒一下的。还有在我们平常管理时也不要伤的小龙虾,我们要保持水里面水是新鲜的,干净的。

第二就是我们常见的烂尾病,这个病情也有可能是我们人工在喂养时不小心喷伤的,还是或者龙虾与龙虾之间的打闹造成的伤害,后期我们没有处理,伤口被感染了,然后就是尾部出现了问题,因为龙虾的尾部是长的不完全的。最容易出现腐烂的情况,时间久了就会越来越重的。

我们不去处理就会感染到龙虾身上的,使龙虾的身体也会受到伤害的。严重了就有可能使龙虾的尾部整个坏掉的。这个病情跟烂壳病是差不多的,在我们运输虾苗时千万要注意不能磕碰着。在我们放进食物时我们要把食物分的均匀点,避免造成食物有龙虾去你挣我夺就会出现碰到的画面。有些发病的龙虾我们要去消毒的,也可以用生石灰去给龙虾消毒的,我们还要给受伤的龙虾进行喷药的。

第三就是软病,出现这种病情时,有可能是我们喂养的龙虾却少营养成分,就好比钙缺少的量比较多。而阳光的照射也照不进水里去,这时水里面的光合作用是非常少的,在加上我们不常更换池塘的水,水里面的垃圾太多了,吃剩的食物也一直在水里面时间久了就会有味的,这些因素让龙虾不好好的去吃食物,导致它的食欲下降,生长的过程体重也会跟着下滑的,就会使龙虾缺少钙的。

其四我们在管理龙虾时一定要先把池塘里的卫生给搞好,有垃圾的情况下我们要及时的去清理一下。我们在喂养食物时多加点有钙的食物让虾去吃的。让虾多补充些能量。也不能长时间地喂同一种食物。

以上就是我们在养殖虾时常遇到的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在养殖虾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些龙虾的专业知识,这样我们在后期管理起来是非常方便的,如果稍微不注意这几点,可能你一年的劳动全白忙活了!


相关知识

河蟹池注入新水你应该懂的以下几点



河蟹池加注新鲜水是好事,但也并不简单。
其一,不管你是加注的外河水还是深井水,你必须对水源有所了解必须保证加注的水源没有污染。深井水最好通过充份暴气后注入。
其二,蟹池中藻类暴发时你最好别加注,因为任何藻类都有新陈代谢时,你加注的新水能更加激活藻类的繁殖生长。
其三,每次加注新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2小时左右或注入5~10Cm为宜,过量的加注可能引起虾蟹的应激反映。
我们曾经遇到连续加注2天,第三天开始死蟹,且损伤用任何药物控制不了的案例,而且每年都有这类事故发生。
其四,加注的水泵你最好放在水下60cm左右处,太浅,浮游藻类太多,能引起蟹池有害藻类暴发。水源的有害物基本会在70cm以下处聚集,所以太深能引起虾蟹中毒。
其五,加注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傍晚5点以后为宜。
其六,养殖户习惯加一次水就消一次毒,我认为没这必要,如有条件,可在出水口挂袋消毒,但不适合全池消毒。
加注新水是门科学,只能简单说一下,具体如何做,养殖户心中都比较明白。

在河蟹饲养管理中做到以下几点可以保证水质良好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河蟹等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养蟹先养水。水质管理是河蟹等水产品养殖取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在河蟹饲养管理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调节水位。要把握“春浅、夏满、秋适当”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水位调节。3-5月份水深掌握在0.5-0.6米,6-8月份控制在1.2-1.5米(高温季节可适当加深水位),9-11月稳定在1.0-1.2米。特别要注意河蟹蜕壳期间应保持水位的稳定。换水时先排除池底老水,后灌入外河新鲜水。每次换水量控制在池水的1/5,加水应选择在凌晨或上午进行,不宜在傍晚加水。
2、及时调控水质。水体溶氧应常年保持在4.5毫克/升以上,pH稳定在7.0-8.5之间,分子氮小于0.02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2毫克/升、硫化氢小于0.1毫克/升。如有下列情况,需要换水或采取其它措施:pH日波动幅度大于0.5,pH小于7或pH大于9;池水透明度大于70厘米或过于浑浊而小于20厘米;池水颜色显著变暗,无机悬浮物的数量增加,池塘水面出现稳定的泡沫,有机物多而耗氧量增加;动物浮头,池塘底质发黑。
3、及时保护和控制好水草。按照不同生长期控制水草的覆盖率。春季占20-30%,夏季占50-60%,秋季占30-40%,水草过少时,应适当进行补种或移栽,水草过多时,应及时采取割茬清除、缓慢加深池水、增加池底溶氧等技术措施。水草应控制在水面向下20-30厘米为最佳。水草应注意防枯萎、烂茎、变黄、烂根、粘泥、疯长等,具体情况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及时加以处理。
4、及时改良底质。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质变化情况,如底质恶化,再采取什么措施,水质都难以调节好。在生产中,底质管理往往容易被忽视,必须养成定期

奶牛养殖夜间管理要注意的几点


1.适量加喂夜食:

奶牛是反刍动物,采食量大,消化快,除白天喂给足量的草料之外,夜间10时左右还应喂给适量的草料,但不宜过多,以免造成其消化不良。喂后要让其饮足清水,饮水做到冬暖夏凉。这样,不仅能满足奶牛体能消耗需要,而且能增强奶牛的抗逆能力,使产奶量明显提高。

2.夜间刷拭牛体:

每晚10时左右,在挤奶之前,用刷子将牛体自上而下、从前到后细致地刷拭一次。这样,既能保持牛体皮毛清洁光亮,又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体温,使奶牛舒适过夜,从而提高产奶量。

3.延长光照时间:

可采用白色荧光灯照明,使光照时间由原来的9~10小时延长到13~14小时。这样,可提高奶牛的饲料利用率,产奶量也会随之增加。

4.保持夜间安静:

奶牛喜欢安静的环境,尤其是在夜间害怕惊扰。如果在夜间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吓,会导致其产奶量下降和牛奶酸度增加。

5.注意夜间冷暖:

奶牛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8~21℃。冬季夜间应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6.加强乳房***:

不少奶牛场有在晚上挤一次奶的习惯,如果坚持在挤奶前用温水***奶牛的乳房,则可提高产奶量10%左右。

7.要将睡床垫好:

奶牛在夜间趴卧时间较长,如果让其整夜趴卧在又湿又硬的地面上,则不仅会影响其产奶量,而且容易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因此,每晚在给奶牛挤奶后,应把牛舍的粪便清扫干净,然后在奶牛趴卧的地方垫上一层软草,使其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中舒适睡眠。

8.增加夜间活动:

有条件的养牛户,可在夜间12时左右把奶牛赶到户外场地上活动1小时左右(在恶劣的天气不要出去),这样能提高奶牛的消化能力,增加食欲,提高产奶量。

9.做好夜间观察:

多数奶牛都是在夜间开始发情,饲养人员应抓住下半夜这一关键时刻,认真检查母牛的发情、休息、呼吸、精神状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防止因观察不力而造成奶牛空怀期延长,影响产奶量。

(黑龙江杜毅)

养殖鲤鱼一年能长多大?


鲤鱼,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红鱼。平时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水草丛生的水体底层,以食底栖动物为主。那么,养殖鲤鱼一年能长多大呢?

一、养殖鲤鱼一年能长多大

这个要看鲤鱼苗大小,很小的鲤鱼苗一年长不了多大,如果是3-5龄的鲤鱼苗一年可以长2公斤左右。鲤鱼一年能长多大具体还要看喂得是什么饲料。鲤鱼投喂量视水温、天气变化和鱼的摄食情况而定。大致为鱼体重的2%--10%,以在20-10分钟之内吃完为宜。

二、鲤鱼怎么养才能高产?

1、一般二龄性成熟,有些个体一龄亦可成熟。产卵季节随地区而异,38月均可产卵(以4-6月为盛产期),为分批产卵型。产卵场多在浅水湖湾或河湾水草丛生地带,卵粘性很强,产完后即牢固粘附在水草上,怀卵量因年龄和个体大小而异,15-80万粒不等,卵子产出后,在15-20℃水温下经4-6天即可孵化出苗。

2、选择标准:体型好,活动力强而无伤,体长与体高之比为3:1,具有典型的品种特征。雌鱼至少2冬龄,体重1.5kg,雄鱼2冬龄1kg以上为好,初次性成熟和衰老期的鲤鱼,其怀卵量和卵的品质均较差,故不宜作亲鱼。

3、饲养:亲鱼培育池塘1-2亩,水深1.2米左右,避风向阳,注排水方便,每亩放150-200kg.人工繁殖时,为防止其自行交配产卵应将雌雄分开。放前用生大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4、管理:强化亲鲤培育,可投喂豆饼、蚕蛹、鱼粉等高蛋白饲料。近年来,有些厂家开发有亲鱼饲料,该料富含ve及其它维生素,可促进发育和提高抗应激能力,效果良好。同时,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水质,常加注新鲜水,保持微流水,以刺激性腺发育。

小龙虾的繁殖期为一年几次?


小龙虾一年繁殖几次?

(误区):很多养殖户认为,小龙虾1年繁殖2~3次,可在11月或3月投放亲虾。

研究结果表明:小龙虾1年只繁殖1次,秋冬季繁殖。

(正解)小龙虾为秋冬两季产卵型,一年产卵一次,交配季节一般在5~9月,其中6~8月为高峰期。1尾雄虾可先后与1尾以上的雌虾交配。在自然情况下,亲虾交配后,开始掘穴,雌虾产卵和受精孵化的过程多在地下的洞穴中完成。小龙虾的雌虾产卵量随个体长度的增长而增大。全长10.0~11.9厘米的雌虾,平均抱卵量为237粒。

小龙虾隔年达到性成熟,要是九月离开母体的幼虾到第二年的七八月即可性成熟产卵。从幼体到性成熟,小龙虾要进行11次以上的蜕壳。其中幼体阶段蜕壳2次,幼虾阶段蜕壳9次以上。

小龙虾9-12月龄成熟,交配季节一般在4月下旬-7月,群体交配的高峰期在5月。交配时雌虾仰卧水面,雄虾位其上以龙足钳住雌虾前足,步足抱住雌虾将交接器插入雌体,交配时间10-30分钟。交配后3-10小时,雌虾开始产卵,为一次性产卵,产出的卵粘附在腹足的刚毛上。抱卵量约500-1500粒,随个体大小而异。胚胎发育长短与水温高低密切相关,水温较高孵化时间短,水温较低则孵化时间延长。孵化出的稚虾仍附于亲虾的游泳足上,在母体的保护下生长一段时间。在母体的腹部泳足上都附有生长到不同阶段的龙虾幼虾,最大的龙虾幼体体长达1.0-1.1厘米。从第一年初秋龙虾稚虾孵出后,龙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越冬过程都是附生于母体腹部,到第二年春季才离开母体生活。龙虾这种繁育后代的方式,保证了后代很高的成活率。龙虾属一年多次产卵类型。水温升至20℃以上时,亲虾便开始产卵,产卵季节在粤东地区可持续6个月之久,一年可产卵3-4次。产卵量随个体大小和性腺发育程度而异,一般每次产卵300-1000粒。个体较大的雌虾怀卵量多些。

孵化期与温度有关,水温为7℃,孵化时间为150天,水温为15℃,孵化时间为46天,水温为20~22℃,孵化时间为20~25天,水温为24~26℃,孵化时间为14~15天,水温为24~28℃,孵化时间为12~15天。如果水温太低,受精卵的孵化可能需要数月之久。这就是一些养殖户在第二年的3~5月仍可见到抱卵虾的原因。有些人在5月观察到抱卵虾,就据此认为小龙虾是春季产卵或一年产卵2次,这是错误的。

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发育:雌虾刚产出的卵为暗褐色,在24~26℃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卵孵化14~15天破膜成为幼体,刚孵化出的幼体长约5~6毫米,靠卵黄素供给营养,几天后蜕皮发育成二期幼体,二期幼体约为6~7毫米,附肢发育较好。二期幼体附着在母体腹部,能摄食母体呼吸水流带来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在一期幼体和二期幼体时期,此时惊扰雌虾,造成雌虾和幼体分离较远,幼体不能回到雌虾腹部,幼体将会死亡。二期幼体几天后蜕皮发育成仔虾,全长约9~10毫米。此时仔虾仍附着在母体腹部,形状几乎与成虾完全一致,仔虾对母体也有很大的依赖性并随母体离开洞穴进入开放水体成为幼虾。

龙虾繁殖为什么那么快?龙虾是怎么繁殖的

因为龙虾的成熟比较快,繁殖能力强,且存活率相对较高,详细如下:

1、性成熟:

龙虾在天然环境中6—12个月龄达性成熟,已达性成熟的个体体重一般为30-100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般6个月可达性成熟。

2、繁殖:

龙虾9—12月龄成熟,交配季节一般在4月下旬—7月,群体交配的高峰期在5月。交配时雌虾仰卧水面,雄虾位其上以龙足钳住雌虾前足,步足抱住雌虾将交接器插入雌体,交配时间10-30分钟。交配后3-10小时,雌虾开始产卵,为一次性产卵,产出的卵粘附在腹足的刚毛上。抱卵量约500—1500粒,随个体大小而异。胚胎发育长短与水温高低密切相关,水温较高孵化时间短,水温较低则孵化时间延长。孵化出的稚虾仍附于亲虾的游泳足上,在母体的保护下生长一段时间。在母体的腹部泳足上都附有生长到不同阶段的龙虾幼虾,最大的龙虾幼体体长达1.0—1.1厘米。从第一年初秋龙虾稚虾孵出后,龙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越冬过程都是附生于母体腹部,到第二年春季才离开母体生活。龙虾这种繁育后代的方式,保证了后代很高的成活率。

3、产卵:

龙虾属一年多次产卵类型。水温升至20℃以上时,亲虾便开始产卵,产卵季节在粤东地区可持续6个月之久,一年可产卵3—4次。产卵量随个体大小和性腺发育程度而异,一般每次产卵300—1000粒。

4、幼体发育

刚孵出的龙虾幼体体形构造与成体基本相同,平均体长约9.5毫米,仍继续攀附于雌虾腹肢上1-2周,在此期间幼体也会偶尔离开母体活动。刚孵出幼体依靠卵黄囊营养,直到孵化3周后完全独立生活为止。在适宜的条件下,50-60天后幼体经5-8次蜕壳,体重长至0.5-2克,便可放人池塘进行成虾养殖。

冬棚养殖甲鱼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当前甲鱼养殖户首要工作是如何安全养殖与过冬,为开春分塘养殖打下基础。为此,笔者将温棚甲鱼养殖的宝贵经验介绍如下,供养殖户朋友参考:
首要一点,温度要保持稳定,变化不能大。甲鱼(鳖)作为一种半水生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过高、过低的温度或温度的急剧烈变化都不利于甲鱼生存、生长和繁殖,特别是作为当前养殖主体的稚鳖和幼鳖。
甲鱼最适的生长水温在28-32℃,超出这一范围则会影响甲鱼的摄食与生长。水温的日变化最好控制在1-2℃内,最好不要超过3℃,剧烈的水温变化会使稚鳖难以进行适应性生理调节,身体代谢过程易发生紊乱,更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感冒等。
越冬养殖中,光照容易被忽略。入冬后,日照时间相对较短,冬棚内可以适当补充光照。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补充光照对甲鱼的生长速度有显著提高作用,还可以提高成活率。当前很多养殖户对这点有所忽略,建议不妨试试。
冬季还要适当控制温度和湿度。如果养殖户的温棚严密性较好,则可适当加大通风。南北走向的温棚,建议南边可加大通风流量,北面稍小;而东西走向的温棚,东西面均可加大通风量,较强光线的中午可适当开1-2小时增氧,促使低层水体的二氧化碳排出,有利于稚鳖、幼鳖的生长。湿度在40%以下较为理想,在立春前较为易控,立春后湿度会上升,注意通风与湿度的合理控制。
在冬天,水质的管理要比其他季节严格。冬棚水质指标最易恶化的是氨氮含量,一般控制在0.3ppm以下较为理想,氨氮过高甲鱼易产生肠胃不适,并导致腐皮、烂腿、烂嘴等疾病的发生。
在水色与透明度、酸碱度的控制方面,水色保持黄绿色为最好,如水色过浓,则用适量生石灰微调后,适量投放光合菌和芽孢杆菌,并在中午适当开增氧机来培养水色。这样水体溶解氧会比较理想,更有利于稚鳖、幼鳖的生长。
越冬稚鳖和幼鳖个体小,抵抗力差,除保证良好投喂外,温棚养殖还应适当添加复合多维、微生物制剂、保肝利胆的中草药,保护肠胃肝胆功能,使其成为提高成活率与生长速度的保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5667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