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塘口小龙虾生长过慢、迟缓、不长个的原因

前些天听到很多养殖户问:自家塘口的小龙虾总是长不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相信,还有很多养殖朋友都有此疑问,于是,小编自己找了几个熟识的养虾老师傅谈论下这个问题,经过老师傅们的口述,我总结了一下问题的原因,下面给大家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种质

很多塘口都是喜欢选择一家塘口的虾苗,并且很多买苗的养殖朋友从来不到购买方塘口看,或者图方便直接从贩子手上买,这是犯了致命的错误!!!(放苗死亡率大的原因之一),说个通俗易懂的问题大家就明白这个问题了:种质问题就像人类的近亲繁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代的生长问题!

第二:水质

水质问题是我们一直强调的问题!小龙虾绝对不是在臭水沟里面生活的动物!它喜欢的是干净,安全,安静的环境!一个良好的水质可以让其过得很舒适,在同等环境下,脱壳速度与频率都会增加!

第三:溶氧

溶氧是一个池塘的灵魂!缺氧,谈任何问题都是白谈!长期缺氧,经常上岸,不吃食,无法蜕壳,更无法生长等!

第四:密度

这个问题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问题!密度大了,虾子长得就会偏慢,其实所有的动物基本上都一样,密度就会影响生长速度,一个池塘的容量只有那么大,你挨着我,我挤着它,在这样的环境下,虾子肯定会长得偏慢!

第五:温度

温度是决定小龙虾生长的重要因素!举个例子,湖北、江苏、四川等地,你看到过冬天在室外饲养小龙虾的吗?原因就在于温度!水温度低于15度,或者高于32度的情况下,小龙虾的生长会受到抑制甚至是不长!当然,同时摄食量也会明显下降甚至不吃食!

第六:疾病

疾病会影响小龙虾的生长!举个例子,人类在生病的时候,你的身体一定是生长的很慢的!同样的道理,小龙虾也一样!例如,小龙虾身体出现了纤毛虫,它摄食都是一个问题,也会导致它到处活动,好不容易摄食的食物也会被它消耗完!

第七:营养

这个问题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个人建议,饵料主要应该是配合饲料,而不是大家说的哪家每天喂死鸡,豆渣等,这样投喂得人的比例占了多少呢?是不是生长速度也是很快呢?为什么有的塘口里面的虾子能够在一个月出虾,而野生环境下却不能呢?想清楚这些问题,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本文旨在分析小龙虾长不大和长得慢的原因,并没有说明解决的办法,有兴趣的朋友欢迎一起探讨,交流!也希望本文没有总结到位的地方,请各位养殖朋友在留言区留言,未来的小龙虾行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共同的交流与学习!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了,你现在知道塘口小龙虾长不大的原因了吗?

相关推荐

河蟹塘水草生长过旺或较差的解决方法



一、蟹塘水草生长过旺
1、主要原因
以伊乐藻为主的蟹塘,由于种植伊乐藻过多,池塘环境较好,生长旺盛,在5~6月,部分水草已露出水面,水草覆盖率超过70%以上。
2、解决方法
对伊乐藻生长过旺的蟹塘,要分期分块用拖刀将伊乐藻头部割掉30厘米,每次割掉一块占蟹塘总面积的20%左右,并及时将割掉的水草捞出,每次割掉的水草面积不能过大,每次割草间隔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间隔时间应掌握在5天左右,这样蟹塘环境在割草期间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水草和河蟹在养殖期间能够正常生长。
二、蟹塘水草长势较差
1、主要原因
①蟹塘缺肥或水质过肥。蟹塘缺肥一般发生在河蟹养殖前期,水温较低,加之蟹塘投放了大量的螺蛳,水质清瘦,特别是新开蟹塘与清淤后的蟹塘,熟土层浅、有机质少,水草难以生根生长;水质过肥,降低了池水透明度,影响水草光合作用,造成水草难以生长。
②清塘药物过重或药物使用不当。蟹塘一般用生石灰清塘,由于用量过大,药性没有完全消失;另外由于连续大量使用硫酸铜,对水草造成伤害。
③水草茎叶有附着物。由于水质较差,水草茎叶会附着大量的污染物,水草附着物为各种藻类、纤毛虫和有机物,直接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导致水草萎缩甚至死亡。
2、解决方法
①新开蟹塘与清淤后的蟹塘,要对蟹塘底部进行浅耕10-15厘米,通过10-15天的曝晒、曝冻,形成熟土层,再施经发酵的有机肥100-150千克/亩,然后上水种草。
水质清瘦的蟹塘,可施经发酵的有机肥50-100千克/亩,将有机肥分成若干堆均匀分布在蟹塘四周的浅水区,经常翻动,让肥水慢慢地扩散到整个池塘;可直接施入尿素5-8千克/亩,也可将复合肥5-10千克/亩化水后均匀施入,增加池水的肥度,促进水草的生长。
对于水质过肥的蟹塘,一方面可采用换水或增加活螺蛳投放量的办法解决,也可以使用水质改良剂(沸石粉、硫代硫酸钠、复合底改等),待水色好转后再使用微生物菌彻底改善水质,增加池水的透明度,促进水草的光合作用。
②生石灰清塘的池塘需在药性消失后种植水草,大量使用硫酸铜的池塘需及时换水,以降低池水中铜离子的浓度,减轻对水草的毒性。
③水草茎叶有大量藻类及有机物,可用EM菌每米水深1千克/亩活化后加水泼洒在水草上,效果比较好;水草茎叶有纤毛虫、藻类、有机物的,可用1克/立方米硫酸锌+0.2克/立方米硫酸铜+0.1-0.2克/立方米强氯精全池泼洒,3天后用以光合细菌为主导的复合细菌泼洒,有非常好的效果。

河蟹的生长过程都需要“补钙”



钙是动物骨骼、甲壳、鳞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转化、细胞的通透性、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均有重要影响。螃蟹等甲壳类动物的生长要通过不断的蜕壳和硬壳来完成,因此需要从水体和饲料中吸收大量的钙来满足生长需要,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又常使水体中矿物质盐的含量严重不足。而钙、磷吸收不足又会导致螃蟹的甲壳不能正常硬化,形成软壳病或者脱壳不遂,生长速度减慢,严重影响螃蟹的正常生长。
养殖高密度,水质高污染,钙元素匮乏,养殖对象蜕壳不遂,硬壳难的症状日益严重!而蜕壳不遂硬壳难又极易使病原菌侵入蟹体,导致病害发生。因此,补钙固壳,可以增强抗应激能力,是加固防御病毒入体影响健康养殖的“防火墙”!
河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能力强。河蟹蜕皮前夕要求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同时河蟹体中的磷总量是壳中含磷的52.2倍。
警惕蜕壳后遗症: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河蟹养殖出现的颤抖病、水肿病、软壳、蜕壳不遂、甲壳溃疡等病症,经研究发现均与河蟹蜕壳有密切的关系,有些病因就是蜕壳后遗症。
河蟹蜕壳需消耗比平时大几倍的溶氧,需消耗比平时多几倍的能量来增强活力,促进安全快速蜕壳。与此同时还应及时补充高活性好吸收的钙镁磷促进硬壳。但养殖高密度,水质高污染,溶氧偏低,能量不足,钙元素匮乏,钙质低下,在此情况下,河蟹开始蜕壳时,补充溶氧、钙、磷、能量非常必要(请注意!在补充溶氧时,千万不要使用化学制氧,如:过碳酸钠、过硼酸钠、过氧化钙、双氧水或其它液态氧,以免刺激伤蟹,造成死蟹,河蟹蜕壳时,不能使用消毒剂),可泼洒“绿水解毒安”、“增氧解毒安”解毒增氧,泼洒“低聚糖863”、“VC”增强河蟹活力,泼洒“钙加加”、“生物活性钙补”、”VC”补充钙、镁、磷。河蟹蜕壳时少量投料甚至停料。恢复投料后,可在饲料中添加“产酶益生素”、“速调速补”等投喂。采用上述方法可有效防控蜕壳后遗症,有效控制颤抖病、水肿病以及其它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发生。

小龙虾晒塘会不会死?


小龙虾晒塘不会死。而且通过晒塘这个过程可以增加塘底淤泥氧化能力,降低有机质含量从而降低在以后养殖过程中对氧气的消耗,同时还可以杀灭淤泥中大量的细菌、病菌等。

小龙虾养殖怎么晒塘?

1.将池水降低,或者是龙虾已经捕捉殆尽了的可以直接排干水晒塘。晒塘时间基本至少要有10-15天时间。标准就是池塘淤泥晒干并且裂开2-3公分缝隙,深度至少10公分,人站在上面不下陷。

2.晒塘时间应当尽早的进行。因为排水晒塘的时候水位降得较低,水位降低会迫使小龙虾在低水位打洞,而交配过后的雌虾会进入洞穴准备产卵,所以,通过降低水位晒塘是能够迫使小龙虾打洞交配的。

3.一般晒塘时间安排在8-9中旬以前完成,这个时候也正是小龙虾的交配产卵高峰期。降低水位让小龙虾在低水位打洞产卵,等它们产卵孵虾后在越冬时或者开春后可以通过提升水位来逼迫它们出洞,这样可以让幼虾更早的生长发育。

受孕的小龙虾可以换塘吗? 虾塘要怎么换?


受孕的小龙虾可以换塘吗?会不会有影响?

关于受孕的小龙虾换塘这个问题,其实小心一点就行了,也不是那么容易掉的,但是千万要注意不要把小龙虾肚子上的蛋给弄掉了。换塘这件事还是趁早吧,如果刚开始受孕的时候不换,你想等到之后再换反而是更困难了。之后小龙虾已经抱子,换塘会变的更加危险,再往后了,那就是苗了,这种情况下就更弄不起来了。这样下去再想换塘就得等到来年。

养好小龙虾,挖塘就是关键,小编在这里还是建议大家既然决定养了,就把虾塘建好一点,不要养了一段时间又来换新塘,给自己增加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龙虾养殖是第一步就是挖虾塘,虾塘还要沟大,挖大沟才能养大虾。在挖塘之前,请务必确认水源充足,灌溉以及排水都方便,土壤也是有要求的,保肥能力和保水能力都是能重要的,不容忽视。再来,请留意周围有没有被污染的稻田啊,池塘什么的,如果有,请远离!

前期工作准备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开挖虾沟了。这时候要着重留意四周距离田埂的距离,因为是环形开挖的,所以以“田”、“目”、“井”为主要开挖沟型。养虾先养草已经是小龙虾养殖中人人知道的事情,栽种水草最好是放在虾种放养之前就进行,也可以根据自己种养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随时补栽也是没有问题的。虾塘种植的水草一般以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为主,以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为辅。养殖中比较常用到的是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草不败、麦黄草等,水草覆盖的面积尽量不要超过虾沟面积的二分之一。

深度剖析高温期河蟹塘管理技术要点



背景回顾
1、高温缺氧
苏北地区从7月14日正式进入35℃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水体表面温度达到33℃以上。养户为了让螃蟹躲过高温期,即便将水位打到最高,环沟底部水体温度也在30℃以上。
高温期走访大量塘口发现,绝大多数池塘底部溶氧最高不超过2mg/mL,最低时甚至降到1mg/mL以下。严重的缺氧导致大量螃蟹晚上爬到草头,摄食量急剧下降,甚至有的螃蟹几乎绝食。如此严酷的高温环境,螃蟹出现了翻倍率减小,甚至跳壳的现象。在此期间不少塘口出现大量死蟹暴塘事件,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缺氧。
高温缺氧导致的螃蟹大量死亡
为何高温期容易缺氧呢?
腐烂的伊乐藻
伊乐藻属于低温水草,不耐高温,水温高于30℃已经开始进入休眠期,生长活力及净化水质能力降低。同时高温缺氧又会导致伊乐藻根部无氧呼吸腐烂,进一步导致水环境的恶化。
水韭菜叶片烫的发黄
坂田上的水韭菜虽然耐高温,但坂田水位不高,表层35℃的高温水将水韭菜煮的叶片发黄。水草活力降低,克藻作用降低,蓝藻容易趁机爆发。
3、蓝藻爆发因素
蓝藻爆发的条件有多种,如高温高pH、氮磷比失衡等,但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较为笼统的表象说法。蟹塘上与蓝藻直接爆发有三个重要的因素:
①是投喂水平。投喂水平高,能够精准把握螃蟹摄食量,残饵少则水体不易富营养化,蓝藻不易爆发。
②水草状态。水草活力好,克藻作用明显,爆发蓝藻的概率比较低。如水韭菜茂密的坂田上,蓝藻数量相对较少。而高温期伊乐草大面积腐烂,这个时候最易爆发蓝藻。
③菌藻平衡状态。对高温期严峻的环境,蓝藻的耐受能力远远高于其他藻类,
菌藻不平衡会导致其他有益藻类在高温期倒藻,留出空白空间,蓝藻一家独大极易爆发。
应对措施
1、有效增氧
溶氧是蟹塘高温期的命根子,缺氧导致螃蟹死亡的主要因素,进入高温期一切工作的重心都应当围绕增氧来进行。
比较有效的增氧措施有:
①微流水或过水增氧。特别是10亩左右的小塘口,进排水效率高,过水增氧效果明显。如兴化大邹镇施广林,塘口面积10亩,采用6-8寸的大泵早上打水2小时,小排水口放水8-10h的方式让塘口水体一直处于微流水状态,不仅增加水体溶氧,还能及时排除池塘代谢废物,水体一直保持流动,其塘口多年未曾爆发蓝藻。小塘口在高温期进排水效率高,能有效防控缺氧和蓝藻等问题,这是小塘口的明显优势。
不间断排水及水位标尺墙
②安装增氧设备。进排水不方便的大塘口或者水源不好的塘口,可采用涌浪式增氧机和水车增氧机搭配使用,提高增氧效率。水草密集的塘口建议安装底增氧设备,提高养殖成功率。此外,还有不少养户采用水泵增氧。即在蟹塘四个边角安装大口径水泵,出水管朝池塘中央斜向上45°仰角。开动水泵增氧,不仅可以降低底部缺氧状况、减缓底热,还能形成水流,净化水草。
③使用有效的增氧片。增氧片一般是在阴雨闷热天气或者螃蟹已经上岸的时候救急使用,能够快速放氧补充水体急需的氧气,是以救急为核心目的的。目前有些厂家吹嘘自己增氧片放氧时间达到48h甚至72h,缓释型增氧片被炒的很热,这完全是背离了科学依据的市场引导和炒作。
增氧片在设计的时候,放氧时间与增氧效率是需要两个平衡掌控的关键点。放氧时间太长就注定增氧速率太慢,弥补不了高温期底部大量耗氧的速度,根本起不到救急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养户用了缓释型增氧片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结果第二天还是出现了缺氧暴塘事件。一般情况下,增氧片的放氧时间在6-8h即可(如海联科粒粒氧),放氧速度太慢对增氧无济于事;释放速度太快不能被水体有效吸收。
2、用氧化型改底
氧化性改底产品本身氧化性强不需要氧气就能直接将底泥中腐殖质等耗氧物氧化掉,而分解型底改产品往往富含分解型的菌类或表面活性剂,腐殖质被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会加剧底部耗氧情况。
优质的氧化型改底产品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①能使底泥由黑变黄。
②氧化掉底部耗氧物质,间接提升底部溶氧,促进螃蟹摄食。
③有效减少底部有害菌数量。
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水色变清。
3、水环境调控
高温期水质易败坏,发黑发红,底部及腐烂的水草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使用菌类调节水体是必不可少的。高温期调水少用或者尽量不用耗氧严重的芽孢杆菌,建议使用以乳酸菌为主的发酵液调水。乳酸菌在高温期调水的优势在于:
使用乳酸菌的优势
①乳酸菌不耗氧,不会像芽孢杆菌那样容易引起缺氧现象。
②乳酸菌分解有机物比芽孢缓慢,不易造成水质过肥。
③高温期底部水层缺氧,厌氧型的乳酸菌能够在底层分解有机质。
④乳酸菌分泌乳酸,可辅助藻类解毒,提高藻类活力,促进藻类的多样性,间接抑制了蓝藻的爆发。
有些水平较低的学者和养户担心高温期用菌类会导致藻类过浓的问题。其实是对蟹塘水环境没有完全搞透,对蟹塘生态系统认知不清晰的原因。这里面涉及物质能量流动方向的问题:
苏南小精高模式(井水+底增氧)
反观苏南小精高模式高温期的表现:①水位一直控制在70cm。②底增氧+井水:不排水,仅靠小水泵往池塘内部添加水,避免了不可控的外源河水导致的水草腐烂。水草保有率较高,底部氧气足,很少出现缺氧导致的暴塘现象。
苏南小精高模式特点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河蟹平安度过高温期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水草的遮阴效果;二是需要底部溶氧充足。水位的高低对螃蟹高温期的存活率的影响是次要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小龙虾个小长不大呢?这几点因素最重要!


经常会有养殖户抱怨说自家养的小龙虾个儿小,明明饲养周期比别的同行还长,饲料也没少投喂,那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下面这些因素造成的,一起来看看~

一、水体环境差、溶氧不足。小龙虾具有加速度生长的特性,而小龙虾食量大新陈代谢旺盛导致水质过肥、水体缺氧。当水中严重缺氧时,小龙虾会产生一种应激反应,导致小龙虾体色变红,较长时间不蜕壳。其次是虾池中缺少适宜的水草隐蔽物,使小龙虾不能顺利蜕壳。

二、使用含蛋白质过高的龙虾饵料,造成营养过剩,产生早熟。小龙虾为杂食性动物,而小龙虾人工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追求养殖效益,投喂了含蛋白质过高的饲料,造成营养过剩,使小龙虾形成性早熟现象,不肯蜕壳,生长缓慢,个体变小。

三、病害阻碍小龙虾蜕壳,影响蜕壳次数。小龙虾一生要经过多次蜕壳,在养殖生产中,由于纤毛虫、黑鳃、烂鳃等病害,困扰着小龙虾不能顺利蜕壳,影响小龙虾的蜕壳次数和个体生长,致使不龙虾规格变小而长不大。

四、小龙虾品种退化,个体长不大是目前龙虾养殖生产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不注重品种的选育、选优,均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捕大留小,将个体比较小、体弱体差、有病态的虾留塘作亲虾,用来繁育龙虾种苗,并且近亲繁殖较为严重,造成品种退化,商品龙虾个体小,这是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螃蟹塘口还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备落后
目前大部分塘口都缺乏增氧机,或者增氧机单一,保持充足的溶氧对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分解和对螃蟹吃食、蟹翻倍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塘口适当配备微孔增氧和水车式增氧特别重要。另外部分塘口进出水口比较少导致换水不便。
2、使用菊酯类清塘
许多养殖户清塘大量使用菊酯类,导致养殖前期螃蟹脱壳期大量延迟,部分塘口到脱壳期大量伤亡。菊酯类清塘药效强杀虫、鱼、虾蟹效果好,但残留时间长,不利于养殖生态系统的建设。因此塘口清塘因适当清淤,使用漂白粉、生石灰等残留低的药物清塘。
3、对于苗种不重视
选择外地苗或者随意买苗,苗种的好坏与养殖的产量和规格有着重要关系,因此选苗时以本地苗原塘苗为佳,选择肥度较好的苗,苗种规格相差不大,残肢断爪少的苗种。母本太大苗种价格太高,母本小养出的螃蟹规格较小,因此选择苗种时尽量选择亲母本适中的苗。最好是自己繁育苗自己用。
优质苗种翻倍率高
4、塘口水草覆盖率太大
水草覆盖率太高的塘口对螃蟹的规格有着一定的影响,水草过多pH值高螃蟹易出现不吃食现象或者软壳伤亡、青苔泛滥、螃蟹围边等。因此螃蟹塘口水草覆盖率大的及时减少水草覆盖率。
5、螃蟹出现持续伤亡去处理
由于许多综合因素导致螃蟹伤亡量大,且连续伤亡,盲目的使用药物处理,导致伤亡不仅不减而且浪费大量养殖成本。因此出现螃蟹伤亡严重适当卖出六月黄特别重要。
6、消毒、解毒观念落后
消毒可以减少病原物传播,目前许多塘口都不能达到一个月两次消毒,因此消毒防病观念比较落后。解毒可以减少毒素危害减少应激反应,正常低温10天左右解毒一次、高温3~5天一次,平时一个星期一次。解毒可以交替使用,如维生素解毒、中草药解毒、有机酸解毒、活性炭、腐植酸、絮凝剂等。
7、杀虫、杀青苔、毒鱼观念落后
部分塘口担心杀虫、杀青苔、毒鱼会影响螃蟹,而忽视其影响,虫多水浑、青苔多影响水草、鱼多影响螃蟹和水草。因此塘口出现虫、青苔、鱼及时杀灭。建议使用毒性低、药效慢的处理如中草药。使用常规杀类药物,不要盲目的追求效果。
被捕捞起来的螺蛳
8、大量使用地下水、放螺蛳
塘口大量使用地下水不仅造成资源大量浪费,而且地下水碱度较大藻类较少,因此养殖前期建议使用外河水,养殖后期在外河水良好的时候使用外河水,井水大量使用水温低易出现部分应激反应,因此合理使用井水特别重要。大量投放螺蛳不仅浪费养殖成本而且破坏了外界的生态系统导致水源变差,因此塘口适当放螺蛳,可以选择水葫芦替代螺蛳。

河蟹塘新开塘口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特种水产也渐渐走进了大众的餐桌,尤其是很火爆的河蟹。在常州河蟹套青虾最高亩效益可达两万多,在兴化河蟹精养亩效益最高可达一万左右。同时办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河蟹效益的提高,河蟹价格持续上涨。许多朋友也发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途径——开塘养螃蟹,那么新开塘口要注意什么呢?
1、塘口的土质的选择
河蟹是底栖生活,运动方式是爬行动物,所以土壤的土质非常重要,一般选择沙壤土。黏土保肥能力好不易漏水,但透气性差,土壤与水体之间营养物质交换慢,如果后期底质不好,河蟹底板会变黑且细菌细菌易滋生。沙土底质不易滋生细菌,但保肥能力差水中颗粒物少,水体元素与元素之间相互交换慢。壤土适中,是比较良好的土质。
2、塘口池坡的设计
池塘池泼比约1:2~3,池塘面积在20xx,苏州蟹农张云荣养殖大闸蟹已经8年了,一共承包了78亩的养殖水域,因为高温天持续,大闸蟹的生长受阻。“最高温的时候,35度水温肯定有的,螃蟹就烫死了啊。”原本受天气影响,张云荣会有不小的损失,但今年苏州推出大闸蟹高温指数保险,保险费用由蟹农出资30%、政府出资70%。张云荣花8000元投保了70亩养殖水域,根据保险合同,获得了7.7万多元的理赔金。创新保险扶贫参与形式,从而增强养蟹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让保险助力养蟹户走上致富路。

河蟹(苗种)池浑浊水形成原因与改良方法的剖析



图片由汪心昌提供
基本情况:本塘为河蟹苗种暂养池,种殖的水草种类为伊乐藻。池塘面积20亩,水深0.5米。放苗时间为3月初,4月初施用过复合肥(50kg)、尿素(20kg)等培草,5月初泼洒过阿维菌素溶液,至5月15日尚未转入成蟹养殖池。本塘水色如图所示为浑浊水质,且沿岸边已形成藻类水华带,暴雨后水色变为更浑浊。水质检测结果:氨氮、亚硝酸氮正常范围内,pH值9.4,藻类水华非蓝藻形成而是由小型绿藻形成,肉眼观察岸边与显微镜观察水质未见大量浮游动物。
形成原因分析:①按混浊水形成原因与水质分析结果分析可知,本池塘浑浊水不可能是因为大型浮游动物过多引起的混浊水,也不可能是不良藻类(如锥囊藻等)引起的浑浊水;通过其养殖期间天气变化与养殖活动分析,引起水色浑浊的原因是:其一、投放苗种数量过多与苗种规格不断增大及河蟹因水温上升引起的活动量加大而引发;其二、暴雨引起沿岸泥沙流入池塘引发水色更浑浊。②绿藻水华形成原因:从养殖塘沿岸边藻类形成水华与施肥情况看,这是因为养殖塘水温上升、且养殖水体中氮源物质丰富而引起。
改良方法:第一天在藻类聚集区用高浓度“水立爽”化水后泼洒;第二天全池泼洒“净水宝”;第三天全池泼洒“活力六六+磷肥”。当然必须建议养殖者加大投饵量与及时转入成蟹养殖池与连续情天用药是最基本的措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5668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