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期的操作管理技术都有哪些

孵化期的操作管理技术都有哪些呢,大家知道吗,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一)码盘与入孵将种蛋码在孵化盘上称码盘。国内多采用手工码盘,国外可以用特殊真空移蛋器进行码盘。将码好的种蛋盘装入孵化架车,直接推入入孵器里孵化。可采用整批孵化,也可分批入孵。分批入孵要新、老胚蛋交错插放,并做好标志,以防混杂。巷道式入孵器采用分批(整车)前进式入孵法,每台入孵器每次入孵2~4车。入孵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4~5点钟。

(二)种蛋消毒入孵前种蛋消毒可在孵化场种蛋消毒室中消毒,也可在入孵器中消毒。消毒方法详见本章第三节内容。

(三)孵化器的管理现在孵化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可根据孵化器生产厂家说明书进行操作管理。每半小时观察温、湿度和机器运转情况,每1h记录一次温、湿度。遇到机械故障、控制失灵情况,要及时排除。非自动控湿的孵化器,要定时往水盘加温水。注意控湿温度计外纱布的清洁,及时清洗或更换,水盂中注入蒸馏水。

(四)转蛋与照蛋每1~2h自动转蛋1次,转蛋角度为45。照蛋要稳、准、快,尽量缩短时间。遇到小头向上的胚蛋应倒过来。抽、放盘时,进行对角线倒盘,并可调换孵化车位置,以利胚胎整齐发育。最后统计无精蛋、死精蛋、破蛋,并记录入表。照蛋时间及操作,详见本章第六节内容。

(五)晾蛋除非临时为调整出雏时间而采用晾蛋外,一般不需晾蛋。

(六)移盘(移蛋或落盘)第19胚龄(或第16~17胚龄)采用手工或移盘器(扣盘法),将胚蛋从入孵器的孵化盘移至出雏器的出雏盘中。最上层出雏盘应加铁丝网罩,以防雏鸡窜出。

相关知识

怎样抓好种蛋孵化期的通风管理?


你知道怎样抓好种蛋孵化期的通风管理吗?对于养殖户而言,种蛋孵化率的好坏决定着其养鸡效益的高低,而在养鸡场种蛋孵化期,良好的通风环境十分关键,科学的管理也是重点,抓好养鸡场种蛋孵化期的通风管理是科学养鸡技术的要点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怎样抓好种蛋孵化期的通风管理?

通风换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孵化效果。我们都知道孵化过程其实也是雏鸡胚胎代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是有生命存在的,有生命存在就需要氧气,胚胎发育同样需要充足的氧气,在吸收氧气的同时也要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若通风换气不良,二氧化碳过多,容易导致胚胎畸形及胎位不正等异常现象,严重者会导致胚胎死亡,降低孵化率和雏鸡质量。

有人做过试验,1个鸡蛋孵化成雏鸡,胚胎共需要氧气4000~4500立方厘米,排出二氧化碳为3000~5000立方厘米。可见,孵化期间不仅要通风换气,还要注意通风换气的数量和质量。通风量大小根据胚胎发育阶段而定。孵化初期,胚胎需要的氧气不多,利用卵黄中的氧气就能满足,通风量可以少些,此时机器通气孔少打开点即可。孵化第一个星期,每天换气2次,每次3小时,基本可以保证需求。孵化中后期,胚胎逐渐长大,代谢旺盛,需要氧气和排出的二氧化碳增多,通风量应加大。从第二个星期开始,应打开进出气孔不停地通风换气,尤其当机内有破壳出雏的情况下,更应持续换气,否则,易使雏鸡闷死。孵化室内也要注意经常通风。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抓好养鸡场种鸡蛋孵化期的通风管理的相关内容,这也是科学养鸡技术的重点,养殖户一定要做好养鸡场种鸡蛋孵化期的通风管理工作,以保障养鸡效益的顺利实现。

土鸡放养管理要点都有哪些呢.


土鸡放养管理要点都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选址布局与鸡舍建设

1.1选址布局

放养场区应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卫生、排水和供电方便的地方,且有适宜放养的林带、果园、草场、荒山荒坡或其他经济林地,满足卫生防疫要求。场区距离干线公路、村镇居民点、生活饮用水源地500m以上,与其他畜禽养殖场及屠宰场距离1km以上,周围3km内无污染源。

1.2鸡舍建设

放养鸡舍有固定式鸡舍和移动式鸡舍两种。

1.2.1固定式鸡舍固定式鸡舍要求防暑保温,背风向阳,光照充足,面积按每平方米养12只鸡修建,内设栖息架,舍内及周围放置足够的喂料和饮水设备。使用料槽和水槽时,每只鸡的料位为10cm,水位为5cm;也可以每30只鸡配置1个直径30cm的料桶,每50只鸡配置1个直径20cm的饮水器。

1.2.2移动式鸡舍移动式鸡舍能挡风、不漏雨、不积水即可,材料、形式和规格因地制宜,不拘一格。面积按每平方米养12只鸡搭建,每个鸡舍的大小以容纳成年鸡100~150只为宜,内设栖息架。鸡舍周围放置足够的喂料和饮水设备,其配置情况与固定式鸡舍相同。

2雏鸡饲养管理

2.1品种选择

推荐选择活泼好动、耐粗饲、抗病力强的岩鹰鸡、竹斑鸡、芦花鸡和本地土杂鸡品种进行放养。

2.2育雏准备

提前做好各种育雏设施、器具及药品准备,确保育雏舍干净卫生、设施完整配套。进雏前一周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进行舍内熏蒸消毒,调试供暖与保暖设备,进雏前24h将舍内温度升至33~35℃。供温可采用红外灯、保温伞、地下烟道、暖气管、热水管等方式。

2.3育雏期

育雏期为1日龄至40日龄或60日龄,育雏时间长短根据气温而定。

2.4育雏方式

育雏方式可采用地面平养、网上平养、笼养。

2.5饮水

雏鸡出壳后24h内应及时给予饮水(可采用5%葡萄糖和电解多维温水),饲养期间不能中断供水。

2.6饲喂

雏鸡饮水1~2h后开始喂料,开食料选用破碎料或湿拌料,3日龄后改喂全价饲料,自由采食。

3放养管理要点

3.1放养准备工作

3.1.1对放养地点进行检查,查看围栏是否有漏洞,如有漏洞应及时修补,以减少鼠、蛇等天敌侵袭而造成鸡的损失。在放养地搭建固定式鸡舍或安置移动式鸡舍,以便鸡群在雨天和夜晚歇息。在放养前灭一次鼠,但应注意药物别毒死鸡。

3.1.2对拟放养的鸡群进行筛选,淘汰病弱个体,同时准备饲槽、饲料和饮水器。

3.1.3放养开始时强化调教训练,在放养初期,饲养员边吹哨或敲盆边抛撒饲料,让鸡跟随采食;傍晚,再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归巢训练,使鸡产生条件反射形成习惯性行为。通过适应性训练,可以尽早让鸡群适应环境,放养时间根据鸡对放养环境的适应情况逐渐延长。

3.2放养时间

雏鸡脱温后,一般要4周龄之后白天气温不低于15℃时开始放养,气温低的季节,40日龄~50日龄开始放养。建议在3月份至11月份放养,其他月份采用舍内养殖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

3.3放养密度

放养应坚持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不同放养场地养殖密度分别为:

3.3.1阔叶林承载能力为134只/亩(1亩约合667平方米,下同),每年饲养2批,密度为每批不超过67只/亩。

3.3.2针叶林承载能力为60只/亩,每年饲养2批,密度为每批不超过30只/亩。

3.3.3竹林承载能力为130只/亩,每年饲养2批,密度为每批不超过65只/亩。

3.3.4果园承载能力为88只/亩,每年饲养2批,密度为每批不超过44只/亩。

3.3.5草地承载能力为50只/亩,每年饲养2批,密度为每批不超过25只/亩。

3.3.6山坡、灌木丛承载能力为80只/亩,每年饲养2批,密度为每批不超过40只/亩。

4饲养技术要点

4.1初次放养

雏鸡出生后1个月左右、体重达0.25~0.3kg、天气温暖时将其分批移至山坡草地上放养。放牧地点要由近到远,放牧时间逐渐延长。放牧最初几天,可在补饲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以防应激。

4.2补饲和饮水

注意观察鸡群,根据不同季节鸡的觅食情况确定补饲次数,一般每天补饲1~2次,饮水2~3次。

4.3继续做好保温工作

鸡在春季3~5月间放养,因此时气候多变,易受冷空气的影响,故夜间鸡棚要采取保温措施。

4.4放养注意事项

4.4.1注意防范老鹰、野兽、猫、狗等天敌的侵袭。每天放养不能过早,过早天气寒冷,雏鸡抵抗力差,易引起发病。放养地禁止施用农药,防止中毒。白天鸡在室外活动,傍晚将鸡赶回鸡舍。天气不好时不要放养,以防发生意外。放养场地不准外人和畜禽进入,以防带入传染病。

4.4.2防止突然改变饲料。鸡开始补饲时最好使用与育雏期同样配方的饲料,随鸡的成长逐渐改变饲料配方。

4.5发现疫病及时诊治

放养鸡的常见疾病有鸡球虫病、鸡白痢、鸡大肠杆菌病等。鸡群发病时,要对症下药,及时治疗,以减少损失。

4.6保证棚内空气新鲜

鸡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机能旺盛,排出的二氧化碳及粪便中分解出的氨气和硫化氢等会导致鸡棚内空气污浊,影响鸡的健康生长。可采取通风或在鸡棚地面喷洒EM菌液等来解决。

5防疫保健

5.1卫生防疫

5.1.1鸡场生产区入口必须设置消毒池,外来物品和运输工具必须消毒后才能进入场内。

5.1.2当日未销售完的鸡不能再拿回场内,场内不能从外购入任何家禽宰食。病死鸡应及时作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传播。鸡舍、放养场地和饲养工具必须定期消毒。

5.1.3饲养实行全进全出制,即同一放养地点和鸡舍只能放养同一批相同日龄的鸡。必须按免疫程序的时间要求,认真搞好免疫工作。

5.2日常防疫管理

5.2.1鸡场门口设立禁止进入标识,严禁雏禽销售、成鸡收购、禽类加工及其他养殖场等无关人员进入鸡场。活禽及鲜禽产品不得带入鸡场内,鸡场内严禁混养其他家畜、家禽。做好饲料保管,防止变质。

5.2.2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巡查鸡群一次,重点观察鸡只的动态、静态、食态,对异常个体详细观察,对发病鸡及时隔离并报告。每天对鸡群的栖息区进行一次清扫,必要时进行冲洗,将粪便、垫草、饲料残渣等清除干净。

笼养雏鸡的饲养管理的办法都有哪些


笼养雏鸡,一般指的是042日龄的雏鸡,在鸡笼内饲养,也叫笼内育雏,简称笼育。目前多采用四层重叠式笼育。由于上层比下层温度高,初生雏先置于上两层笼内养,随着雏鸡长大,需要疏散密度和按强弱分群,逐渐往下两层笼疏散,把强雏放在下两层,弱雏放在上两层。

初生雏上笼后头天,饲养员要经常敲槽帮,引导它们认食和饮水,并注意调节笼门,避免雏鸡钻出笼外。笼育雏鸡,饲料中应加1%砂砾。多层笼育密度很大,每平方米可养1月龄左右的雏鸡3040只,要特别注意鸡舍通风换气,在保证育雏温度的同时,搞好鸡舍内空气卫生。要经常注意笼内温度,雏鸡上笼时笼内温度应达3234℃,以后随雏鸡长大,每周下降12℃,最后降至20℃不再下降。夜间要比白天高2℃。为了避免密度大引起雏鸡互啄现象,避免雏鸡挑食浪费饲料,雏鸡在14日龄时,可进行第一次断嘴,同时将鸡群分群,放置34层笼。(在7090日龄时,再进行第二次断嘴)。每次断嘴后的几天内,饲料必须添厚些,以免影响采食。每天要清除一次粪便,清粪时,注意观察鸡粪变化。育雏阶段,每天光照不超过13小时,育雏期间应依据小鸡生长情况适时疏散密度,切勿使雏群过于拥挤。当雏鸡长到4050日龄时,要做好雏鸡转群的准备工作,以便转入育成鸡阶段。雏鸡转群下地时,地面要厚铺垫草,避免受凉,同时训练上栖架,特别要注意新鸡舍的温度与原来育雏鸡舍的温度不能有太大差异。

孵化期间该如何控制环境


l孵化嚣的环境控制:巷道式孵化器内的温度实际存在由低到高然后由高到低的变化,所以在控制温度时应贯彻中间为主、入端为辅的原则,入端控温在37.9℃-38.1℃,中间不能超过383℃,中间为从入端开始第三车的孵化温度。

(1)孵化室内的通风要求。孵化室内最好为负压通风,这样有利于室内废气的排出,外界对孵化室内环境的影响较小。资料证明,通风量的大小不会影响胚胎的发育,20台巷道式孵化器的孵化室内用一台370W的风机就能够保证排出孵化器内的废气,所以孵化室内应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进行通风。

(2)孵化过程中温度的调节。孵化中一般不要轻易改变温度.要以平稳为主,大范围的调温应根据不同季节、受精率变化、种蛋日龄的变化进行调整,每次调整范隔最大不应超过O.1℃。在落完盘后,温度设定必须上调,上调幅度以上次落盘温度为准,以便孵化器内的温度迅速恢复到所要求的标准温度。每次上调幅度不应超过0.3℃。

2出雏器的环境控制:虽然胚胎在出雏器内只有3天时间,但这是保证雏鸡是否健康的关键,所以胚胎在出雏器的3天不能忽视。

(1)出雏期间的通风管理。出雏室的通风应铭记前期有保障,后期要适当的原则。第一天通风应以保证温湿度为主,在此期间胚胎处于打嘴时期,所以保证出雏器内的湿度尤为重要,最宜相对湿度在65%~70%。第二天为雏鸡的破壳时期,湿度在此处于最高阶段,因此可以适当加大通风量,有利于废气的排出。从第二天后半发开始,应加大通风量有利于雏鸡的通风换气。

(2)预温及落盘管理。落盘的前一天应对出雏器进行熏蒸消毒:剂量为甲醛42mL/m3、高锰酸钾21g/m3。值班人员应在落盘前3-5小时开始对出雏器进行预温,计且检查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工作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落盘前应提前做好落盘计划,不同日龄的种蛋应落入不同位置的出雏器内,以符合不同日龄胚胎的孵化特点。落完盘后应在出雏器内放入兑水的甲醛进行自然挥发,甲:水=1:l,最后检盘一下左右两车位置是否齐平,然后关门开启风机。

山地鸡养殖技术都有哪些呢


山地鸡是山地散养土鸡的俗称。一般为本地品种或本地杂交品种,利用山场、林地、果园、茶园、草场等作为饲养场地,采用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自由寻食昆虫、野草,饲喂五谷杂粮,饮山泉露水,让鸡生长在良好的饲养环境,并严格限制化学药品、激素、饲料添加剂等使用,以提高鸡肉的风味和品质为目的,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一项生产技术。

1场址选择

养殖场不得位于《畜牧法》明令禁止的区域,应避开喀斯特地貌区域,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村庄)和主要交通干线1km以上、畜禽养殖场及畜禽屠宰加工、交易场所2km以上,地势较高、干燥、背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卫生、排水和供电方便,周围3km内无工业污染源的林带、果园、草场、荒山荒坡等地方,其中放养场地内还应有可供散养鸡自由采食的野生饲料资源如野草、昆虫、腐殖质等。

鸡场周围环境卫生质量应符合GB/T18407.3-2001和NY/T388-1999的规定,大气质量应符合GB3095-2012的规定,饮用水应符合NY5027-2008的规定。

2鸡场布局

鸡场应设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无害化处理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无害化处理区应有明显的界限分离且有明确标识。

鸡场设施应配套设置脱温舍,在生产区独立建设;育雏舍,单独建设或在鸡舍内临时搭建,按育雏饲养密度:20~30羽/m2设计;成鸡舍,应建造在地势较高处,能防雨、遮阳、避风、保暖。饲养密度10~15羽/m2;分隔围栏,放养区应用围栏分隔为成区域,分区散养;饲喂设施,按30~50羽设置1个喂料桶、1个饮水器;其它设施,喷雾器、兽医用具、手推车、电动高压冲洗机等按需配备。

3精选土鸡品种

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觅食能力强、抗逆性强、耐粗饲、肉质好、适宜放养的本地品种或本地杂交品种。如思普麻鸡、茶化鸡、乌骨鸡、大毛脚鸡等均可饲养。同一鸡舍(群/栏)的放养山地鸡应来自于非疫区的同一种鸡场或育雏场相同批次的山地鸡雏鸡。

4饲养技术

4.1饲养密度

雏鸡:育雏期为1~50日龄,其饲养密度2周龄地面平养25~30羽/m2,网上平养35~40羽/m2;3周龄地面平养20~25羽/m2,网上平养30~35羽/m2;4~6周龄地面平养15~20羽/m2,网上平养20~30羽/m2。

成鸡:放养密度为666.7m(2即1亩)50~80只,每群规模约500只为宜。

放养日龄:肉用土鸡不低于100d(100~130d),蛋鸡不低于360d。生长日龄:不低于150d(150~180d)。

4.2保温和脱温

保温:育雏舍在进雏鸡前要提前加热升温,刚出壳的雏鸡1~2日龄温度要求在31~35℃,3~15日龄时30~33℃,16~30日龄时26~30℃,31~45日龄时温度最后降至23~26℃。在保温的同时,还需要通风换气,常用的保温方法有纸箱、热炕、育雏笼等。

脱温:脱温时间受雏鸡的日龄、健康状态、体质和季节等因素影响,一般冬春季6~7周龄,秋季5周龄,夏季4周龄。逐步减少白天加温时间,过渡到白天不加温,再过渡到全天不加温,实现脱温。

4.3育雏舍湿度

雏鸡从高湿度的出雏器转到育雏舍,湿度要求有一个过渡期。第一周要求为70%~75%,第二周为65%~70%,以后保持在55%~60%即可。育雏前期高湿度有助于剩余卵黄的吸收,维持正常的羽毛生长和脱换。干燥的环境中尘土飞扬,可诱发呼吸道疾病。由于环境干燥易造成雏鸡脱水,饮水量增加而引起消化不良。生产中,应考虑雏前期的增湿和后期的防潮措施。

4.4通风

通风的目的是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换进新鲜空气。也可有效降低舍内湿度。自然通风主要靠开闭窗户来完成,机械通风要利用风机来完成。生产中,要特别注意冬季舍内的通风换气。

4.5光照

育雏期前1~2日龄,采用24h连续光照制度,光线强度为50lx(相当于1m215~20W白炽灯光线),便于雏鸡熟悉环境,找到采食,饮水位置,也有利于保温;3~8日龄,1h黑暗,23h光照;9~14日龄,每天光照20h;15~21日龄,每天光照16h;以后采用自然光照,光线强度也要逐渐减弱。研究发现,红光、绿光均能有效地防止啄癖发生,但采用弱光更为简便有效。

4.6断啄

为防止啄癖发生,减少死亡率,最好在10日龄左右断啄。如不能在此期间进行也可在2~3周龄断啄,(断啄也可不做,由用户自行选择,商品土公鸡不做为好)。断啄的方法:左手抓住鸡的腿部,右手拿鸡,将右手拇指放在鸡头顶上,食指放在咽下,稍微用力使鸡舌后缩,在断啄器上垂直切断上啄的1/2,下啄的1/3,然后烧灼2s,以防止流血。断啄的前后各一天应在料、水中加入VK(3料中加入2mg/kg或在水中加入lmg/kg),以减少出血。

4.7分群

20日龄左右进行大小分群;30日龄左右进行公母分群;强弱分群可视鸡群状态而定。

4.8饲喂方式

雏鸡出壳后宜在24h内进行初饮,初饮应配置温度在18~20℃的5%葡萄糖水或电解多维,水量控制在2h饮完为宜,并确保所有雏鸡都饮到水。雏鸡在初饮2~3h后或待80%以上雏鸡有强烈采食欲时进行开食。开食可用无毒并经消毒的油纸、塑料布或浅料盘放料,开食点要多,少量多次,以保证所有雏鸡能同时吃到雏鸡料。雏鸡喂养饲料应选择符合雏鸡生长发育所需的雏鸡料。

雏鸡育成后转入放养区,采用自由采食与人工补饲相结合的方式饲养。白天让鸡充分自由采食青草、树叶、种子、昆虫等自然食料,不足部分用玉米、谷物、小麦、米糠等直接饲喂或用几种原粮混合饲喂。放养初期的小鸡,每天补饲4次,中大鸡每天补饲2~3次,吃净喂饱为止。全天候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雏鸡的第一次饮水称为初饮。初饮最好在出壳后24h左右,饮水中最好加入1%~2%的葡萄糖,适量加入电解多维和抗菌药物(如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氟苯尼考等)以防止雏鸡白痢,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疾病的发生。应在给料前3h左右提供饮水,水温应在18℃以上,要用新鲜水,第一周最好用凉开水,且开水后不能再断水。有的雏鸡不会饮水,可把鸡嘴按入水中,帮助雏鸡学会喝水。

4.9放养方式

根据放养区规模和植被状况,实行分批轮流放养,每区放养土鸡的数量不宜超过1000只;公、母鸡应分开放养,每亩不超过80只。

4.10调教训练

开始放养时,就进行调教训练,通过吹口哨、敲料桶等方式,训练鸡听到指定信号就能聚集采食或回鸡舍。

5阉鸡

阉鸡日龄为14~90d(14~25d进行最适宜)。其生长日龄不低于150d(150~180d为宜)。阉鸡手术前2d和后3d,在饮水中添加VK3、VC和广谱抗生素。并做好环境卫生消毒,防止伤口感染。阉鸡要单独分群饲养。

6土鸡疫病的防治

6.1土鸡免疫程序

1日龄:马立克疫苗颈部皮下注射。

3~4日龄:①新城疫(克隆30)+传支(H120)(或肾型)二联弱毒苗滴鼻、点眼;②新城疫+禽流感(H9+H5亚型)灭活疫苗皮下注射。

12~14日龄法氏囊弱毒疫苗(IBD)饮水。

17~20日龄:①新城疫(克隆30)+传支(H120)二联弱毒苗滴鼻、点眼;②新城疫+禽流感(H9+H5亚型)灭活疫苗皮下注射。

22-25日龄:法氏囊弱毒疫苗饮水。

30日龄:鸡痘弱毒苗(FP)刺种。

35日龄:传染性鼻炎灭活苗(HPG)肌肉注射。

40~45日龄: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ILT)点眼。

50~60日龄:①新城疫+传支(H52)二联弱毒苗点眼鼻;②新城疫+禽流感(H9+H5亚型)灭活疫苗皮下注射。

70日龄:传染性鼻炎灭活苗肌肉注射。

80日龄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点眼。

90~95日龄:鸡痘弱毒苗(FP)刺种。

120日龄:新城疫-传支-减蛋综合征三联灭活苗皮下注射。以后每隔40~45d用4系苗3~4倍量饮水1次。发过喉气管炎的鸡群适用。

6.2土鸡常见疫病防治

6.2.1鸡新城疫(Newcastledisease,ND)

又名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多病型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经呼吸道、消化道和可视黏膜感染,秋冬季是主要流行季节,各种日龄均可发病,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症状为:嗦囊积液、严重下痢、呼吸困难、冠冉发绀、咳嗽、喘气、共济失调、偏头、扭颈、甚至瘫痪死亡,母鸡常发生产蛋停止或下降。疫病防治按推荐免疫程序进行。

6.2.2禽流感(Avianinfluehza,AL)

又名欧洲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季见多,死亡率可达60%~100%,发病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症状为:高度沉郁、昏睡、张口喘气、流泪流涕、冠冉发钳、出血、头颈部肿大、呼吸急促、咳嗽、打喷嚏、鼻窦肿胀、下痢、产蛋率大幅下降,病鸡急性死亡。疫病防治按推荐免疫程序进行免疫,该病发生时应封锁疫区、上报疫情、作无害化处理。

6.2.3大肠杆菌病

由某些特定血清型的病源性大肠埃希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11%~30%。症状为:体温升高、剧烈腹泻、粪便灰白色有时混有血液,表现为关节骨膜炎、翅下垂、不能站立等。治疗采用卡那霉素饮水(雏鸡2000~3000单位/只,成鸡0.5万~1万单位/只),硫酸庆大霉素饮水(每千克水4.8万单位),环丙沙星饮水(0.01%~0.02%)或拌料(0.02%~0.04%)。

6.2.4鸡败血感染

又称慢性呼吸道病,病状为咳嗽、流鼻液、呼吸啰音和张口呼吸。对该病可采取诺氟沙星饮水(100kg水加纯品5g,连饮3~5d),红霉素饮水(100kg水加纯品10g,连饮3~5d)、泰乐菌素饮水(100kg水加纯品5~10g,饮4d)进行治疗。

6.2.5鸡球虫病

多发于温暖多雨、潮湿季节,症状为下痢、排血便。治疗用磺胺二甲基嘧啶饮水(0.1%~0.05%比例,连饮2~4d),磺胺喹哑啉拌料(0.05%~0.1%比例喂2~3d),磺胺二甲氧嘧啶饮水(0.1%比例,连饮6d)。

6.3疫病处理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及时做好鸡场的隔离、消毒等工作,服从所在地区管理部门依法采取的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封锁及其他限制性措施。病害鸡死尸按GB165482006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7土鸡适时销售

合适的饲养期是提高肉质的重要环节。饲养期太短鸡肉中水分含量多,营养成分积累不够,鲜味素及芳香物质含量少,肉质不佳,味道不鲜,达不到优质土鸡的标准;饲养期过长,肌纤维过老,饲养成本太大,不合算。根据土鸡的生长生理和营养成分的积累特点,当土鸡饲养到160~180日龄,使其体内沉积丰富营养物质,达到肌肉结实,保持原始风味和独特口感即可出栏。此时上市土鸡的体重,鸡肉中营养成分、鲜味素、芳香物质的积累基本达到成鸡的含量标准,肉质又较嫩,是体重、质量、成本三者的较佳结合点。每批山地土鸡均应按国家相关要求进行检验检疫,并取得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栏。

产蛋期的山鸡怎么管理?山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山鸡进入产蛋期之后是其潜在生产力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期间养猪人需要尽可能降低影响山鸡产蛋的因素,保障山鸡在产蛋阶段的营养需要。可以根据山鸡产蛋时间分为初产期的饲养、高产期的饲养及终产期的饲养。

初产期的饲养(150日龄-223日龄)

此阶段是蛋鸡饲养的关键时期,由于大部分蛋鸡由非产蛋状态突然转入产蛋状态,体内激素不稳定,抵抗力下降常出现产畸形蛋、带血蛋等,并且如果饲养管理不当,还会经常突然死亡。另外,由于产蛋率的直线上升,相应的饲料营养包括蛋白水平和钙磷平衡,要及时调整将到高营养要求,因此要每隔10-15日使用多卵多拌料五天或活力源或卵复舒、强效阿莫西林饮水三天即可。

高产期的饲养(224-363)

此阶段是饲养蛋鸡效益最高的时期,此阶段饲养的关键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促高产、延长产蛋期、降低死淘率。在饲养上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调整饲料:根据品种要求,把饲料的蛋白水平调到比要求水平高出5%,并且夏季要再增加5%。

2、注意钙的补充及钙磷平衡,产蛋期钙的需要比生长期高3-4被,高产期钙磷的平衡比例为6:1.

3、注意维生素的含量,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易被氧化,更易缺乏,夏季应在饮水中另加雪莲VC,料中拌入多卵多,每隔15-20日长期使用。

4、减少各种应激:饲料要稳定,尽量不要打针驱虫、断料、断水、停电、听光、温度太低、室内有害气体超标。

终产期的饲养(364-505日龄)

此阶段,产蛋率下降到80%以下,可在饲料中添加多卵多,从而延长产蛋期。另外由于蛋鸡产蛋性能降低,蛋白的需要相应降低,饲料中多余的能量变成脂肪,蛋鸡易过肥,所以鸡产蛋率下降1周后降低蛋白及能量的水平。发生脂肪肝严重时,用麸皮拌料5-7天;另外由于终产期部分蛋鸡产蛋率下降或停产,因此一定要做好淘汰上作,要想获得的经济效益,必须及时淘汰且使终产期平均产蛋率保持在80%左右。

蛋鸡的日常管理

1、注意观察鸡群

每天早晚各一次,到鸡舍内查看鸡群采食、排粪情况,鸡体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将鸡隔离,观察治疗。早晨喂鸡前,健康鸡表现出饥饿,盼料入槽的强食欲行为,鸡冠鲜红,有光泽,若有病态时,则冠髯暗淡或苍白,呆立一角,行走缓慢,嗉囊膨胀或行走时腹部摇晃,表现出精神沉郁不欢的状态或者嗉囊炎、腹内积水和输卵管炎症等病,粪便检查,正常鸡粪为软、硬适中,成团带白色和稀水,属于蛋白质代谢后的尿酸,有时排黄褐色的粪便为盲肠炎。病鸡粪便常出现灰白色,下痢腥臭属于鸡白痢,如拉黄绿色稀粪为霍乱、鸡新城疫、伤寒等病。

2、保证好稳定的环境气候

创造适宜的小气候,要求鸡舍的环境气候相对稳定。温度、湿度、光照等符合鸡的生理要求。温度保持在10-20度为宜,冬季防止舍温低于5度,否则增加饲料消耗,产蛋率明显下降,所以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在产蛋高峰期,每天保持光照16-17小时,人工补充光照要相对稳定。鸡舍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使鸡常年感到舒适。保证合适的密度和完善的设备,平养鸡在产蛋季节要有足够的产蛋箱、产蛋箱垫料要经常更换。维持固定的工作制度,饲养人员固定,饲养员进入鸡舍要轻手轻脚,严禁外人进入鸡舍。每天关灯、喂料、清粪、打扫卫生的时间要固定,日粮改变要有一周的过渡时间。

3、光照控制

从第16周开始增加光照,每周在自然光照基础上增加30分钟,直至达到16小时,产蛋高风过后根据具体情况,渐增光照到16-17小时,最长17小时到产蛋结束。

蛋鸡的光照

适宜的光照体系对鸡的活动、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光照的总原则是育雏前期光照要求时间长,光照强度强,育成期绝对不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产蛋期绝对不能减少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产蛋鸡光照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7小时,光照强度不能超过4瓦/平方米。

开放式鸡舍整个饲养过程光照控制原则:

1、在开始7天内23小时光照。在2-4周龄内,把光照逐渐减少到每天20小时。

2、从5周龄以后:(1)对4月1日9月15日出雏小鸡,5至20周龄内都用自然光照,不用人工光照。(2)9月16日-3月31日出雏小鸡,计算着当达到20周时当地的自然光照,然后在5周龄到20周龄这段时间内,逐渐把光照从19小时减少到20周龄时的自然光照时间。

常见问题的分析

(一)预防鸡啄癖的技术措施

1、饲养密度要适宜,饲养密度大,活动空间小,易发生啄癖。

2、防止产蛋鸡有外伤,鸡特别喜欢红色,若鸡只发生外伤出血后,其它鸡就会追啄,从而造成鸡只的死亡。

3、光照的强度不要太大。

4、饲料营养物质要平衡。

5、鸡舍内环境条件要适宜,加大通风量,保持空气新鲜。

6、避免鸡体内外有寄生虫。

(二)引起产蛋量突然下降的原因

1、疾病方面:鸡感染病毒病,如:传支、新城疫、禽流感、减蛋综合症、传喉、鸡痘、患细菌病、传鼻、霍乱、支原体或磺胺类药物中毒。

2、营养方面:突然改变饲养配方,钙磷比例不当,微量元素添加剂质量伪劣。

3、环境方面:高温或高湿,通风严重不足,使采食量普遍下降。

4、管理方面:喂水不足,异常的声响,忽冷忽热等应激因素。

5、蛋鸡休产日期化:休产鸡在某一天突然增多,就会出现产蛋率突然下降现象。

产蛋期疾病防治重点

预防新开产母鸡疾病、输卵管炎、卵巢炎、非典型新城疫。

1、新开产母鸡病:多卵多或胃必治连用5-7天。

2、输卵管炎:速效杆菌清+卵复舒或强效阿莫西林连用5-7天。

3、卵巢炎:多卵多+卵复舒连用5-7天。

4、非典型新城疫:开产最好达到高峰后定期进行新城疫的免疫工作。同时用温毒速治或喘毒康散定期拌料预防。

雏鸡的饲养都有哪些办法呢


雏鸡一般指的是刚出生不到50d的鸡。雏鸡身体幼小、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全、神经系统敏感、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度高、肠道发育不完全,而且抵抗力差,但是雏鸡又有着代谢旺盛、生长快速的特点[1]。雏鸡生活的环境、饲料的配备等客观因素,都对雏鸡的生长发育起着极大的影响。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饲养员应该针对雏鸡的特点,采取恰当的饲养管理技术,为雏鸡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1雏鸡养殖场地的选择

雏鸡的生长发育,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养殖场地的选取就显得至关重要。雏鸡是否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养殖场地的优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养殖场地应该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保证雏鸡能够晒到太阳,起到为雏鸡身体消毒的作用。另一方面,养殖场地不应选择在风力过强的地方,否则,雏鸡很容易患病。养殖场地同时应该具备安静舒适、清洁卫生的要求。除此以外,在雏鸡的笼舍中,应该设有活动室,保证雏鸡能正常活动,有足够的运动空间。

2雏鸡的选种

在进行雏鸡养殖之前,通过合适的手段选择健康的雏鸡无疑是提高雏鸡育成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般来说,身体健康的雏鸡羽毛丰厚、柔软,双眼有神,四肢强壮。在雏鸡的选择过程中,饲养员应该首先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看其是否活泼好动;另一方面,饲养员还可以通过雏鸡的体温判断雏鸡的身体状况:健康的雏鸡体温正常,腹部柔软,肉质富有弹性;而不健康的雏鸡往往精神状态较差,神情呆滞,身体疲软。饲养员应该针对以上特点选择健康的雏鸡进行养育[3]。

3饲养环境的温度控制

由于雏鸡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完善,往往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饲养员应该严格控制鸡舍的温度,为雏鸡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随着雏鸡的长大,饲养环境的温度应该逐渐下降。出生1~3d的雏鸡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应在38℃左右,出生4~5d的雏鸡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应在34℃左右,出生6~8d的雏鸡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应在32℃左右,出生9~12d的雏鸡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应在31℃左右,出生13~20d的雏鸡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应在29℃左右,此后,可以常温作为雏鸡生活的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雏鸡的状态也可以判断温度是否合适,如果雏鸡活泼,表现正常,说明此时温度适宜;如果雏鸡饮水量增加、焦躁不安、食欲减退,则说明此时环境的温度过高,应该降低鸡舍的环境温度;如果雏鸡瑟瑟发抖、挤在一起说明此时环境的温度过低,应该提高鸡舍的环境温度[4]。

4雏鸡的饲喂

刚出壳的雏鸡其自身体内有着足够的卵黄供其营养,因此,不必过早对雏鸡开食,一般在雏鸡进行充分饮水3h之后,对雏鸡开食。开食时间的正确选择,对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提高雏鸡的身体防御机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过晚开食,会增加雏鸡的能量消耗,过早开食,则会增加雏鸡的肠胃负担。另外,在雏鸡的饲料准备过程中,应该采取现用现做的方式,并且可以在雏鸡的饲料中增加少许蒜汁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5总结

在雏鸡的饲养过程中,不仅要注意雏鸡生长环境的卫生安全,更要为雏鸡提供良好的发育环境,提高雏鸡育成率,才能为鸡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肉用种鸡育成期的管理要支有哪些


(1)实施限饲方案肉用种鸡一般从4周龄开始限饲,根据饲养方案和体重增长情况进行给料。
(2)定期称重从4周龄开始每周称重一次,每次称重最好在停料日进行,称重的鸡数应占全群的5%-10%。
(3)及时调群在限饲期间随时按体重大小调整鸡群,但调出的鸡数应与调人数相同,每周调群一次,也可根据鸡群情况灵活掌握。
(4)公鸡单独饲养公鸡6周龄前不限饲,自由采食,促进生长和性发育,使其在22周龄有配种能力。
(5)限饲与限光相结合体成熟与性成熟能否同步进行对后备鸡极为重要。一般要求肉用种鸡24周龄体重达2.7千克,并性成熟开始产蛋,如果限饲与限光结合较好,就能通过光照时间调整开产时间。
(6)在限饲前断喙一般在7-10日龄断喙。
(7)及时转群经过初选的种雏,转入育成舍后按品系、杂交组合、体重及性别分群饲养。
(8)控制光照时间光照时间只能缩短不能延长,但最短不能少于6小时,一般以8小时为宜。光照度应暗些,普通鸡舍以3~4瓦/米为宜。
(9)预防疫病育成期饲养密度大,要注意及时清除粪便,保持环境卫生,加强防疫,做好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一般在育成鸡130-140日龄进行驱虫灭虱,使种鸡开产后免遭一些疾病困扰。

做好记录在育雏和育成阶段都要做好记录,这也是鸡群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认真全面记录可使管理者随时了解鸡群状况,为将要采取的决策提供依据。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5788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