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上草症,防治措施是什么呢?


淡水小龙虾为夜行性甲壳动物,白天躲藏,夜晚出来摄食和活动。生产操作及观察基本都在晚上进行,如果白天能看到大量的虾或晚上有大量的虾在水面上,这都是小龙虾患病或生态环境不良而引起的现象。

什么是上草症?

上草症、上岸症是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症状,一是上草不下水,二是上岸不下水。上草不下水是指小龙虾爬上池中栽种的水草顶部而不入水中;上岸不下水是指小龙虾爬上池塘岸边而不下水。

病因

该病多因天气突变、水质不良尤其是底质不良如水草大量腐烂、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如亚硝酸氮等含量过高、养殖水体缺氧及药物残毒等引起,有时因长途运输入池后的小龙虾也因应激而发生。

本症状多发生在5-7月,多数情况下水体中溶氧不足尤其是底部的溶氧不足相关。

主要症状

当养殖环境恶化多表现为小龙虾的上草不下水,即养殖的小龙虾爬在水草上不下水;但如养殖环境恶化严重则多表现为上岸不下水,即小龙虾爬上池堤边而不下水。病情较轻时小龙虾多匍伏于水岸交接处,病情严重时小龙虾多爬上池堤。

防治措施

高温养殖期防止水草腐烂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是预防的核心,应定期使用过氧化物消毒剂或微生态态制剂改良水质;同时也要做好预防有毒有害物质积累的工作。

扩展阅读

小龙虾为什么上草?小龙虾高温缺氧上草的管理措施


小龙虾上草,多是由于缺氧造成的,一般都是侧身趴伏于水草根茎上,多出现在每日清晨以及傍晚时分。有些养殖户表示小龙虾前几天看到上草,后面又看不到了,这是因为什么原因?还有小龙虾上草的话要如何管理?下面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小龙虾上草原因

高温季节,养殖池塘维护不当,很容易发生缺氧情况。尤其在高温季节气候突变的时候,此时环境气压低,水体流动小,会造成水体溶氧急剧减少,导致水体出现缺氧。因此才会出现小龙虾上草现象。

小龙虾上草管理措施

如果高温季节小龙虾出现几天缺氧上草,后面看不到的情况,表明环境变化消失,后面不再出现气候突变、沉闷的状况。对于已经发生过小龙虾缺氧上草的养殖塘口还是需要做好必要的管理维护工作。

1.及时清理养殖池多余水草

虽然养殖好虾离不开丰富的水草,但过多的水草会容易造成水体流动能力减弱;高温季节水草也容易死亡腐败,造成水体变质等;水草在白天不需要消耗水体氧气,但夜晚没有光合作用时是需要消耗水体大量溶解氧。

因此要控制养殖池水草覆盖率最多不超过总面积的50%,尤其对于纯伊乐藻为主的塘口,需要控制水草密度与高度,杜绝水草露出水面。

2.合理控制水体肥度及透明度

一般养殖要求水体透明度在30--40厘米左右,透明度过低表明水体过肥,水体中浮游动植物过多,过多的水体生物会加剧水体溶解氧的消耗。因此对于过肥的养殖池塘需要定期换水,合理控制水体肥度。

3.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及定期清杂

高温季节来临前,尽量将达到销售规格的虾出售掉,控制养殖池密度;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清杂,杀灭水体中野生杂鱼等。

4.开启增氧模式

预防养殖池小龙虾缺氧,必须从日常管理做起。对于已经出现缺氧的小龙虾塘口,有增氧设备的开启增氧设备,没有的可以泼洒增氧剂,稳定水体溶氧,确保小龙虾安全。

5.栽种挺水植物

小龙虾如果缺氧的话,会到地面上活动,为了避免小龙虾四处逃窜,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养殖塘口可以栽种一些挺水植物,供小龙虾缺氧攀附。

以上就是关于小龙虾上草的原因及管理方法介绍了,小龙虾上草一般都是缺氧所致,因此对小龙虾上草最重要的还是做好缺氧管理措施,以免小龙虾再次上草造成小龙虾死亡等问题。

小龙虾养殖池塘梗上适合种植什么呢?


龙虾养殖池塘梗上适合种植桃树,香樟树,嫁接葡萄树。

在养殖水域设置虾栖息场所,如安设瓦砾、砖头、石块、网片[1]、旧轮胎、草龙等作虾巢,供虾隐蔽栖息和防御敌害。

在池内四周种植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茭白等水生植物,其覆盖面一般为池塘水面的1/3,以利龙虾蔽荫和滋生龙虾爱吃的浮游生物。

一般新建龙虾池可用生石灰水带水清塘,每亩用100公斤,若利用旧池塘或湖泊养龙虾,要清淤、修整、曝晒,放养虾苗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干池消毒。同时彻底消除池塘中的鲶、鳅、黑鱼和蛇、鼠等掠食性野生敌害。

虾苗放养前10-15天,一般每亩水面施猪粪等充分腐熟粪肥100-20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及提供适量的有机碎屑作虾饲料。

池塘进水前要安装好水隔网最好是60-80目防止水中敌害进入。池水深度保持在50-80厘米,透明度在30-40厘米之间。

养殖龙虾的池塘种什么水草植物好

1、主要水草品种在小龙虾养殖池塘中栽植的水草主要有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三类,一般以栽植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以挺水植物为辅。沉水植物的主要品种有:伊乐藻、苦草、菹草、马莱眼子菜、金鱼藻等;浮水植物的主要品种有: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浮萍等;挺水植物的主要品种有:芦苇、茭白、慈姑、香蒲等。

2、种植要求小龙虾养殖池塘种植水草应坚持“分布均匀、品种搭配、密度适当”的原则,以满足小龙虾栖息、摄食、生长、繁殖的需求。在池塘中央呈井字型栽植,在池塘四周沿池边水位线1米呈口字型栽植,水草栽植点位不能过密,以保证龙虾正常生活、游动通道畅通;在池塘中央以栽植轮叶黑藻和水花生为宜,在池塘四周以种植伊乐藻、苦草为佳;水草覆盖密度控制在虾池总面积的60%左右,过多时要人工捞除,不足时应及时补充。

夏季小龙虾出现上草现象,这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到了夏季,在很多餐馆都可以吃到小龙虾,而且很多地方摆着可口美味的小龙虾在门口,看得人直流口水。正因为小龙虾市场需求大,很多人开始大量养殖小龙虾,但会发现在夏天出现上草的现象,这是那些原因造成的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各位分析下吧!

夏季小龙虾上草原因:

1、征兆问题

(1)一旦发现白天有大量的虾或晚上有大量的虾在水面上活动,这些其实都是小龙虾自身患病或其生存环境出现问题的征兆。

(2)许多养殖户反映,最近的“小龙虾频繁上草”问题最令他们头疼,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小龙虾上草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针对性的解决大家困惑的问题。

2、虾蟹习性

(1)到了夏季,虽然是水产养殖的旺盛时期,但同时也是水产养殖问题多发的时期,特别是虾蟹养殖。

(2)其中淡水小龙虾是典型的夜行性甲壳动物,白天躲藏,只有夜晚才会出来摄食和活动。生产操作及观察也都需要在晚上才能进行。

3、中毒原因

池塘毒素会直接刺激小龙虾新陈代谢紊乱。小龙虾在水里无法正常生存,只能不断寻找新环境,通常上岸较多。

4、误用药物

(1)水产养殖难免杀虫杀菌,市场药品质量也参差不齐,按规定用量或减少用量无法杀灭虫菌,所以很多养殖户就形成了加倍用药的习惯。

(2)如果池塘毒素一直增加,到一定临界点后,小龙虾就会出现上坡上草的现象。

5、池塘毒素

(1)由于稻茬、青苔的腐烂会向水体中释放有毒物质,加之藻类更替死亡后产生的藻毒素会持续刺激小龙虾。

(2)阳光较足时,会加速稻茬的腐烂,池塘毒素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对于抵抗力较低的小龙虾开始上草上坡,甚至开始死亡。

6、底质恶化

底质可以说整个虾塘最重要的一部分,小龙虾游泳能力极差,长时间栖息在池塘底部,底质是好是差会直接影响小龙虾的健康。同时也会间接影响水体溶氧、ph、有害菌、氨氮亚盐等一系列问题,继而影响小龙虾本身。

7、底质误区

有人认为新虾塘完全不需要改底的错误认识,是引起小龙虾死亡、上坡上草的一个重要原因。新虾塘中农作物种植有较多的农药残留。如不分批次及时解除土壤中毒素,那就会引起继发性中毒,致使小龙虾上坡上草。

8、水体代谢

整个养殖过程中小龙虾的排泄物、死亡藻类的藻毒素,及稻茬分泌有害物质等将慢慢沉积在底部。要是底部维护不好,那么一样会出现中毒现象,引起上草上坡!

9、害菌繁殖

底部光合作用是最差的,也是有害细菌繁衍最厉害的位置。底质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分解有机质不彻底。中间产生各种氨氮、亚硝酸盐、低级胺类、无机酸、硫化氢等,致使小龙虾发病缺氧,而不得已上坡上草!

看完全文,大家是不是对养殖的小龙虾在夏季上草的现象也有一定了解了,大多来说就是上面的九大原因造成的。当发现养殖的小龙虾出现频繁上草的现象,一定不能一开始出现就用增氧剂。而是需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哈!

小龙虾频繁上草可能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近年来,小龙虾作为网红产品,养殖面积在华中、华东地区呈爆发式增长。小龙虾虽好吃,却非常难养。尤其到了五月份,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问题百出,最近咨询“小龙虾频繁上草”问题的养殖户较多,我们今天就来找出小龙虾上草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一、缺氧

克氏原螯虾在溶氧≧4mg/L时利于生长,缺氧时会爬上岸来借助水中的漂浮植物将身体侧卧于水面,利用身体一侧的鳃进行呼吸维持生存,所以小龙虾一旦缺氧便会采取上草上坡等形式增加氧气来源。

1、水质过瘦

藻类是池塘中氧气的主要来源,如果水中藻类过少,水体中光合作用能力太低会直接导致水体溶氧下降。虽然空气中有一部分氧气溶解于水体中,但量太少,而且主要停留在水体表层,小龙虾不得不通过上坡上草的形式,到水体表层进行呼吸!

2、小龙虾密度过高

我们一般推荐小龙虾养殖密度最高不超过10000尾/亩,新养殖户放养密度最高不超过8000尾/亩。实际走访发现,越是新塘,养殖户放养密度越高,放养1-2钱/尾超高密度或许没有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小龙虾平均规格翻了4-5倍,意味着单亩养殖密度也提升了4-5倍,如果不及时出售部分小龙虾,一定也会因为密度过高导致缺氧。

3、天气不佳

受阴雨或闷热天气影响,气压偏低,空气中的氧气无法渗透进水体中,水体本身的溶氧很容易溢出,导致水体溶氧无法保存,自然会缺氧。

4、耗氧物质增加

如果池塘有大量稻梗、青苔开始腐烂,这个过程会消耗大量氧气;浮游动物大量爆发耗肥耗氧;水草过多,虽白天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可以提升溶氧,但晚上水草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和小龙虾争夺水体溶氧!

解决方案

缺氧导致小龙虾上草是最常见的,需要自己判断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缺氧?才能根源性解决问题。

水瘦:用药品迅速肥水;

密度过高:小龙虾达到中青及时卖一部分缓解池塘压力,能卖就卖,不要惜价;

天气问题:增加水体溶氧,降低水体毒素缓解应激;

耗氧问题:抑制青苔、水草爆发;消除部分池塘枝角类(比如用阿维菌素沿边杀灭)。

二、中毒

池塘毒素会直接刺激小龙虾新陈代谢紊乱。小龙虾在水体中无法正常生存,只能不断寻找新环境,一般上岸较多。

1、误用药物

水产养殖难免杀虫杀菌,市场药品质量也参差不齐,按规定用量或减少用量无法杀灭虫菌,所以很多养殖户就形成了加倍用药的习惯,加大池塘毒素,如果到一定临界点,小龙虾就开始上坡上草。

2、池塘持续分泌毒素

由于稻茬、青苔的腐烂会向水体中释放有毒物质,加之藻类更替死亡后产生的藻毒素会持续刺激小龙虾。阳光较足时,会加速稻茬的腐烂,池塘毒素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对于抵抗力较低的小龙虾开始上草上坡,甚至开始死亡。

解决方案

小龙虾由于中毒而上草上坡是比较严重的,随时可能引发小龙虾的大量死亡。解决应该谨慎迅速,有条件的池塘要大量换水,之后及时用有机酸对池塘进行充分的解毒。如果池塘小龙虾上草上坡不严重,但水色开始发红发黑,说明池塘已经开始产生大量毒素了,应该提前对池塘解毒、改底。消除大部分毒素,有条件及时换水!

三、底质恶化

底质可以说整个虾塘最重要的一部分,小龙虾游泳能力极差,长时间栖息在池塘底部,底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小龙虾的健康,同时也会间接影响水体溶氧、ph、有害菌、氨氮亚盐等一系列问题,继而影响小龙虾本身。

1、误区

有人认为新虾塘完全不需要改底的错误认识,是引起小龙虾死亡、上坡上草的一个重要原因。新虾塘中农作物种植有较多的农药残留,如不分批次及时解除土壤中毒素,那就会引起继发性中毒,致使小龙虾上坡上草。

2、水体新陈代谢

整个养殖过程中小龙虾的排泄物、死亡藻类的藻毒素,及稻茬分泌有害物质等将慢慢沉积在底部。如底部维护不好,那么一样会出现中毒现象,继而上草上坡!

3、有害菌繁殖

底部光合作用是最差的,也是有害细菌繁衍最厉害的位置。底质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分解有机质不彻底,中间产生各种氨氮、亚硝酸盐、低级胺类、无机酸、硫化氢等,致使小龙虾发病缺氧,而不得已上坡上草!

解决方案

底部相当于小龙虾的住所,如果本区域内环境舒适,任何生物不愿意轻易“远离家乡”。因此,构建优良底质环境对小龙虾至关重要。建议在养殖期间一定做到至少7-10天改一次底!预防在先,自然不会问题百出!

总结

“一日缺氧、三天不长”对于小龙虾依旧适用,如果小龙虾长期处于缺氧或者亚缺氧的状态下,饵料系数会特别高、发病率也会增高、生长速度会变慢。现阶段小龙虾频频上草,我们应该好好分析下自己塘口小龙虾上草的根本原因,针对其原因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不应该小龙虾一上草就用增氧剂,那不仅治标不治本,有些增氧产品用多了对小龙虾本身就有伤害

氨氮是作为虾塘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到底什么是氨氮?它有什么作用?


氨氮介绍

氨氮作为虾塘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调节虾塘水质在对虾安全的氨氮值范围内,是对虾获得高产稳产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今天就和大家细说一下氨氮是是什么,如何预防处理。

氨氮是什么?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自然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中主要以硝酸盐氮(NO3)为主,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虾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

养殖水体氨的来源

1、养殖对虾的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骸等分解后产生的氮大部分以氨的形式存在。

2、水体缺氧时,含氮有机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氨。

3、虾的鳃和水体浮游生物在生活中存在旺盛的泌氨作用,是水中氨的另一来源。养殖密度增加,泌氨作用也大幅提高。

氨氮偏高怎么办?

氨氮偏高,须分清分子态还是离子态。

一般氨氮偏高,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常使用的方案就是使用降解氨氮的药物(普遍为氧化剂或者底改类产品),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实际上,氨氮在水体检测的时候,我们用普通的试剂盒检测的为总氨量,也就是说,是离子态氨氮和分子态氨的总量。藻类繁殖首先吸收的就是离子态氨氮,也就是说,高剂量的氨氮,有可能就是藻类繁殖最丰盛的营养源。

氨氮的危害关键取决于水体pH变化,当水体偏碱的时候,几乎全部为分子态氨氮,是有毒性的,小龙虾会产生爬边爬草,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中毒症状;当水体偏酸的时候,几乎全部是没有毒性的离子态氨氮,所以,不是所有的氨氮都都对于小龙虾种苗有害,也并不是只要氨氮高就一定是危险的水质。

水质分析盒检测得出水体氨氮偏高,说明了水体的营养物质丰盛,也就是水体本不缺乏氮肥。但是,很多虾塘表现出来的就是底肥很好,但是,表层肥不起来,也就是藻类并不是很好。

猪粪塘、鸭粪塘,测出来的氨氮明显偏高,但是水质却偏瘦,主要问题的关键是,藻类繁殖不仅需要氮肥,还需要磷肥与钾肥,达到一定的比例,才可以被吸收利用,否则,只能逐渐沉积。其危害表现为氨氮偏高,一旦水体碱性偏高,就会导致有毒性的分子氨氮对于小龙虾造成危害,这就是其中的利害关系。

所以,我们近阶段依旧提出降碱不降氨的说法。当水质检测氨氮偏高时候,首先检测水体酸碱度,如果水体偏酸,可以用磷酸二氢钾(不要使用磷酸钙,容易板结塘底)加EM菌加芽孢菌先后泼洒,几天后可以很快将氨氮吸收降解。

如果检测水体偏碱,首先使用有机酸解毒剂,全池解毒,降低酸碱度,之后用磷酸二氢钾加EM菌加芽孢菌先后泼洒,几天后同样可以很快将氨氮吸收降解。

在氨氮偏高的时候,很多人喜欢使用各种氧化剂,实际上这种方案只适用于平时预防,避免各种有机质沉积,有很大的帮助。当前水体环境往往是超负荷的,整个水体环境基本上是还原性的,也就是说,投入再多的氧化剂,也无法改变强大的还原体系,只能缓解水体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确保小龙虾活动正常。

氨氮偏高水体危害严重需更加高度重视

水产养殖水质优劣程度的衡量只能以离子态铵(NH﹢4--N)和非离子态氨(NH3--N)两种形态来判定。例如在酸性水体,离子态铵(NH﹢4--N)受高温高压的影响转化成亚硝酸氮(NO2¯-N),这会降低水生动物血液的输氧功能,使水生动物机体代谢功能下降。

另外不带电非离子态氨(NH3--N)与水产动物机体组织亲和力特别强,可破坏上皮组织结构,使机体肿胀,细胞坏死,血淋巴流失,氨还会刺激胃肠整个消化系统的粘液细胞,使之分泌大量的粘液,造成消化不良,容易引起厌氧菌感染而患痢疾肠炎病,(这时饲料大量添加黄连素原粉2g/Kg饲料)。

离子态铵(NH4--N)会抑制体内钠离子的运输,阻止排泄物(NH3)的排泄,引起机体渗透压失调,降低血液输氧功能而逃死。总之,只要养殖池塘存在氨氮偏高水体必然存在对水生动物毒性很大氮化合物,它们不仅能影响水产动物免疫系统,还会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求氨氮总量不超0.3mg/L。

虽然氨氮能作为浮游植物氮能量源,它擅长促进大型藻类(蓝藻)及水草生长,但是水体有益浮游植物繁殖生长习性讲究的是氮(N)、磷(P)、钾(K)、钙(Ca)比例协调,否则氨氮偏高水体会造成有益浮游植物伤肥而倒藻死亡,引起水体离子氧吧不足而缺氧。或者还会进一步促进水体单一性蓝藻的大量生长引起赤潮。

目前水产药品市场上大多数微生物制剂含量太低,不擅长降低氨氮偏高水体(这只能代表我个人意见),只有作为协作作用。唯一高效方法是加强水体有益浮游藻类繁殖,从而促进光合作用。

对虾出现“蓝鳃”、“蓝肝”现象,这是什么引起的呢



近两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鳃部、肝脏甚至整个虾的体色发蓝的现象非常常见,养殖业者习惯上称为“蓝鳃”、“蓝肝”或“绿肝”,大家经常问的问题就是我的虾为什么“蓝鳃”、“蓝肝”(或“绿肝”)了?是什么病引起的?笔者结合在养殖池塘遇到的情况,把对虾“蓝鳃”、“蓝肝”的现象做一下简单分析。

对虾的体色是由位于真皮层的色素细胞决定的,虾类的色素细胞分单色色素细胞、双色色素细胞、多色色素细胞,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色素细胞里面有一种、两种或多种色素,在平时镜检对虾时稍微留意就能观察到(见图1、图2、图3)。色素细胞数量变化、色素细胞内的色素颗粒集中和扩散使色素细胞(虾体)呈现颜色变化。比如,色素颗粒扩散,细胞就显示明显的颜色,聚集就不显示明显的颜色。
图1红色素细胞
图2蓝色素细胞
图3多色素细胞

正常对虾的体色由遗传决定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对虾种类色素细胞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在身体的分布是受遗传控制的,如南美白对虾天生体色呈白色,日本对虾呈黄褐色,斑节对虾呈蓝灰色。对虾的不同生长阶段(如小虾、大虾、繁殖期)、环境因素、饲料(含着色物质多少)等因素也影响对虾的体色。我们最熟悉的水环境对体色的影响是藻类少的浑浊水中对虾体色发白、透明,而藻类多的、很浓的水中对虾体色发黑。透明度很高的水,藻类少,虾身也会颜色较深,虾中不喜欢。

另一个影响对虾体色的重要因素就是疾病,对虾在轻微疾病或亚健康状态下黑色素增多,体表黑色素颗粒多,体色发黑,常俗称“老身”,明白人一看就知道虾状况不好;发病的虾,多数体色都发红,不同的疾病体红的状态也不一样,也会出现蓝色的虾、黄色的虾。如白斑症病毒病是均匀的微微发红,淡红色;桃拉病毒病是大色素颗粒引起的红,甲壳似乎透明;细菌病是较大颗粒的深红,红须红尾多见;缺氧时那种均匀的深红,轻微、慢性的气泡病是微红为主,之后会严重红须红尾。对虾在疾病状态下的体色发红与鱼发病时出血或充血而显现的红色不同,后者体色发红是血液的颜色,而对虾的血细胞里是血蓝蛋白,血液呈青色,对虾出血也不能明显的看出来,虾的“红体”不是血液的颜色,是色素细胞的颜色。

近两年,常见的南美白对虾“蓝鳃”、“蓝肝”(或“绿肝”)现象,通过大量养殖现场观察,也是因为对虾发生疾病、亚健康状态下或疾病后对虾才出现的异常现象,与对虾的各种“红体”症状相似,都是对虾不健康的表现。对虾的体色变化受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支配,但无脊椎动物的色素细胞调节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从对虾养殖现场观察的情况看,各种疾病和发病后“恢复”的虾都能发生“蓝鳃”、“蓝肝”或“蓝体”现象。正在发生白斑症病毒病(见图4)的对虾头胸甲内缘肌肉出现大量蓝色素细胞;发生弧菌病(见图5)的小虾头胸甲和腹部也出现大量蓝色素细胞;水泥池塘排污故障水质发臭引起大量死亡,改善环境后不再死亡的虾体色70%左右发蓝(见图6),不吃不长不死;标粗过程出现问题(具体问题不清)的对虾也是不吃、不长、不死,几乎100%的对虾出现“蓝鳃”、“蓝肝”或“蓝体”现象(见图7);转肝期过后正常“转肝”的虾吃食好、肠道粗、体色透明,生长速度非常快,而“转肝”不好的虾,不吃不长,很多虾出现“蓝鳃”、“蓝体”(见图8);有些正常养殖池塘中,也有少量对虾体色发蓝,看肠道这样的虾不吃料,肠道中有大量的黑色泥状物,但体质非常“强壮”,就是个体明显比其他正常虾小很多,说明生长速度非常慢。从以上观察的结果看对虾蓝色素细胞增多而使对虾呈现的“蓝鳃”、“蓝肝”、“蓝体”现象,本身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是对虾疾病、亚健康状态、疾病过后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当然也不会有一个完全一致处理方法。
图4白斑症病毒病对虾
图5细菌感染引起蓝体
图6臭底后分塘蓝色虾
图7标粗发病后不长、蓝鳃、蓝身
图8转肝期后不吃、不长、不死的虾出现蓝体、蓝鳃
图9正常对虾中出现个体小的蓝体虾

造成小龙虾个头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对于很多新手刚挖好的塘就开始养殖小龙虾,等养殖快要上市的时候发现很多小龙虾都还没长大,这时候往往很多新手就会觉得是新挖的塘才造成,其实这是不对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小龙虾个头小的原因?

影响小龙虾生长的主要因素还是养殖池塘水环境、水草、饵料、苗种投放密度及日常管理等。新但新开挖的池塘可能会对影响小龙虾生长的主要因素产生一定影响,最终间接导致小龙虾出现个头小现象。

新开挖池塘会由于表面土层被推掉,导致土壤表层营养质流失,底部硬质土层可能会造成水草栽种成活困难甚至死亡现象。最终导致养殖池塘没有或只有少量水草,造成小龙虾脱壳困难等,影响小龙虾生长。

新开挖池塘由于缺乏有机质等,造成养殖池水中浮游动植物及微生物缺乏或生长缓慢,导致水体透明度高,小龙虾缺乏自然饵料,最终影响虾生长。

新塘养殖出来的小龙虾个头小怎么办?

虽然新开挖虾池会存在一定问题,但都是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方式进行调节与优化。

如在新池塘开挖好后在池底泼洒有机肥等,慢慢培育土壤,让栽种后的水草可以更好的扎根与成活。

当发现新开挖养殖池塘水体清瘦时,可以使用生物有机肥、水产肥水制剂、藻源等对水体进行肥水与水质调节,保证水体满足养殖条件。

注意点

最终影响小龙虾长不大的原因还是养殖池塘水环境恶化,缺乏水草以及饵料投喂不到位等,造成小龙虾生长环境差,影响小龙虾生长脱壳,最终导致养殖池塘虾规格偏小。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会影响小龙虾生长,也极易被养殖户忽视,虾苗密度投放过大。很多新养殖户认为虾投放越多最终出产量就会越多,这是一个很错误的认识,虾苗投放密度过大极易造成小龙虾出现大面积小规格虾。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到底什么是上草症,防治措施是什么呢?》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养牛萨是什么”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9672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