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低血糖症

仔猪低血糖症往往发生在1-4日龄仔猪。临床上以阵发性神经症状为特征。死亡率为30%-70%,有的窝猪可达100%。

1.症状
主要呈现神经和心脏的一系列症状。病初步态不稳,平衡失调,四肢绵软无力或头向后仰、发抖、四肢作游泳抽动等阵发性神经症状。严重者,体温下降,体表皮肤发凉且感觉迟纯,针刺时无痛感反应。心律不齐、心跳频繁,每分钟达200次。病后期,全身瘫软,昏迷,心跳变弱而慢。每分钟只达80次左右。若不及时治疗,可于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
血液检验:健康仔猪血糖为140-170毫克%,低血糖症时,仔猪血糖为20-40毫克%。
2.防治措施

(1)预防:加强怀孕后期母猪的饲养管理,给予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全价饲料,不但可使所产仔猪健康,且又能保证母猪产后有多量的奶水,可防止仔猪低血糖症的发生。
冬末夏初季节,注意母猪产仔及授乳期间的保温,兔遭寒冷母袭,可减少本病发生。

发病机理
铁在机体内主要是与蛋自质结合成正铁血红素化合物(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的铁约占全身含铁量的60%,肌红蛋白的铁大约仅占总铁量的3%。正铁血红素是功能基,铁的作用是氧的载体或电子白勺转运体,在口乎吸过程中,通过其氧化还原活动及运输电子的能力实现其功能。初生仔猪血红蛋白平均为8-11克/100毫升,在8至10日龄日寸,贝。要出现生理I ft血红蛋白下降,可降至4-5克/100毫升。同日寸,出生仔猪的铁贮量较低,每个仔猪约有45-50毫克;生后早期的仔猪生长率又高,仔猪在三周龄体重达到初生体重的4-5倍,8周龄达到8倍,铁的日需要量为15,而每天仅能从母乳中摄入铁I毫克。因而引起仔猪缺铁性贫血。

症状
本病主要发生在3周龄左右的仔猪,10周龄后很少发生。患病仔猪食欲减退,被毛粗乱,白猪则被毛发黄,大多腹N,生长率降低。稍有运动后心跳及呼吸显著加快,可视粘膜苍白。血液检验,主要特征是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可降到每立方毫米1. 32-3. 12百万个血红蛋白含量降到25%以下,血色指数低于I .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甚至出现异形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多,发现多染性红细胞和其他有核红细胞白细胞也中等增加。在白细胞中,淋巴球显著增多,嗜酸性细胞减少,不见嗜碱性细胞。

防治措施
(1)预防:设置小块放牧地或土地运动场,使产后母猪和仔猪每天适当的运动和放牧。
舍饲仔猪必须补充铁质直至断奶补喂铁的化合物,可补硫酸亚铁、乳酸亚铁,也可用红粘土(含氧化亚铁代替)。可用硫酸亚铁2. 5克,氯化钻2.5克,硫酸铜1克,酵母粉10克,常水1000毫升的混合液,每头每天5毫升。也可用硫酸亚铁溶液(450克硫酸亚铁,75克硫酸铜,450克糖,2升水)每日涂擦母猪乳头。还可在猪栏内放红壤5干克,内加硫酸亚铁5克,硫酸铜和氯化钻各1克,在仔猪开始采食时即应补充。
此外,仔猪出生后头12小时内口服铁葡聚糖或麦芽糖铁200毫克;3日龄仔猪口服1次酒石酸铁(150毫克铁),可在3周龄内维持足够的血红蛋白水平。

扩展阅读

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又叫猪梭菌性肠炎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等,是初生仔猪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排出红色粪便,肠坏死,病程短,致死率高。常常造成初生仔猪整窝死亡,损失很大。
I.病原
仔猪红痢的病原为c型魏氏梭菌(又叫c型产气荚膜梭菌)。此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是长的大杆菌,长4-8微米,宽1-1.5微米。本菌能形成芽饱。芽抱大于菌体的宽度,位于菌体中央,呈椭圆形,似梭状,故名梭菌。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英膜,是本菌特点之一。本菌为厌氧菌,在马丁氏血液琼脂平皿上,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隆起,周围有明显的透明的溶血坏。在厌气肉肝汤中生长较快,如在37度条件下培养2-3小时即开始生长,肉汤呈均匀混浊,并产生大量气体。在厌气肉肝汤中生长,可产生强烈的外毒素,根据毒素种类不同,用以鉴定不同的菌型。

本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常存在于土壤、词料、污水、粪便及人畜肠道中。梭菌繁殖体的抵抗力并不强,一旦形成芽胞后,对热力、干燥和消毒药的抵抗力就显著增强。

2.流行特点
在发病猪群中,c型魏氏梭菌常存在一于一部分母猪的肠道中,随粪便排到体外,污染周围环境。所以,猪舍的地面、垫草、饲料管理用具和运动场,以及周围的土壤,都存在此菌。初生仔猪生后很快接触被污染的母猪体表和乳头、泥土和垫草,将本菌芽抱吞入消化道内而感染发病。芽抱在猪体小肠中发芽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引起肠粘膜发炎,出血或上皮坏死。毒素通过肠壁吸收而引起毒血症,致使仔猪发病和死亡。本病不进入血液,但可侵入肠道浆膜下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引起炎症,并产生气体。
本病主要发生在生后3天以内的仔猪(1周龄以上的很少发病),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极高。发病率最高可达100%,死亡率50% - 90%或以上。品种和季节对发病无明显影响。本菌的芽抱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一旦侵入猪群后,常可在产仔季节引起发病和死亡。

3.症状
仔猪红痢常在仔猪出生后数小时至1-2天发病,发病后数小时至两天可死亡。在最急性病例中,病状很不明显,生后吃奶及精神还好,常突然不吃母奶,精神沉郁,病仔猪不见拉稀即死亡。在虚脱或昏迷、抽搐状态下死亡。病程稍长的病例,可见病仔猪不吃奶,精神沉郁,离群独处,怕冷,四肢无力,行走摇摆,腹泻,排出灰黄或灰绿色稀粪,后变为红色糊状,故称红痢。粪便很臭,常混有坏死组织碎片及多量小气泡。体温不高,很少升到41度以上。大多数病仔猪死亡,甚至整窝仔猪全部死亡,极少部分仔猪耐过后可恢复健康。

4.病理变化
典型的病理变化在小肠。剖开腹腔后,清楚地看到某一小肠段(多数在空肠)呈深红至黑紫红色,病变和正常肠段两端界限明显,剪开肠管可见NV内充有红黄色或暗红色内容物,其内混杂多量气泡,肠粘膜潮红伸胀、出血,甚至出现灰黄色麸皮样坏死。有些病例在肠浆膜下及肠系膜内积有数量不等的小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出血。腹腔内有多量红黄色积液。有的病例可见到胸水及心包液增多,心外膜出血。肝淤血或出血,色泽深浅不均,质较脆。脾脏边缘和肾皮质部有小点出血。

诊断
仔猪红痢的流行特点,症状和病理变化都很典型,不难做出诊断。
本病主要发生在生后3天内的仔猪,出血性下痢,发病急剧,病程短促,死亡率极高。剖检可见空肠段有出血性炎症及坏死,肠浆膜下有小气泡,肠腔内容物呈红色并混杂小气泡,这些都是本病的诊断特征。细菌学及毒素的检查,是实验室诊断的正确依据,一般可进行下列工作:

(1)病料显微镜检查:用病变明显的肠内容物涂片,以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常见到大量的形态一致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单个,两连或短链,菌端整齐,其中一部分呈芽胞形态出现。
(2)肠内容物毒素检查:取刚死亡的病猪空肠内容物,酌加1-2倍生理盐水稀释,混合均匀后,以每分钟3 000转离心30-60分钟,用灭菌滤器过滤后,用其滤液0. 2-0. 5毫升,静脉注射体重为18-32克小鼠。大部分小鼠可于5-10分钟内迅速死亡,这证明肠内容物中有毒素存在。如果在0.2-0. 5毫升肠内容物的滤液中,加入C型和D型魏氏梭菌抗毒素血清。1毫升作中和试验,这种毒素即被C型魏氏梭菌抗毒素中和,再静注小鼠,则不引起死亡。如不能被D型魏氏梭菌抗毒素中和,证明死亡仔猪肠内容物中的有毒物质是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这种毒素不能被D型魏氏梭菌抗毒素中和。
(3)细菌的分离与鉴定:主要从小肠内容物中分离细菌,内脏器官则不一定能分出细菌。少数病例能由肝、脾、心脏、血液、肠淋巴结、胸腹水及心包液等分离出细菌。
将细菌培养于厌气肉肝汤中也可测定培养液中的毒素,方法与肠内容物毒素检查相同。

6.防治措施
①在发病猪群中,对怀孕母猪于产前一个月及产前半个月各肌肉注射仔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剂量为5-10毫升。以后于产前半个月注射3-5毫升。据实际应用表明,对母猪是安全的,能使母猪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初生仔猪可从免疫母猪的初乳中获得抗体,对仔猪的保护力几乎可达100%。为提高预防效果,应做好配种记录,以便于产前及时注射菌苗,使仔猪吃到乳中免疫抗体,免受感染发病。
②产房要清扫干净,并用消毒药进行消毒临产前做好接产准备工作,母猪奶头要用清水擦干净,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③对仔猪红痢病污染严重的猪场,亦可将临产母猪转移到新的产房或猪舍,产后一个星期再转间原猪场,以避过易感日龄即不再发生红痢。这种办法只起到减少感染头数的作用,因为某些健康母猪粪中就带菌,可排到外界污染环境,使小猪感染。
④在常发病猪场,可在仔猪出生后.用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土霉素或吠喃唑酮(痢特灵)进行预防性Ll服,对病仔猪可用青霉素口服治疗。据观察有一定效果。如用过一段时间后效果不够明显时,需另换药物。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5日龄内仔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以拉黄色稀粪和急性死亡为特征。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病在我国较多的猪场都有发生,是危害仔猪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1.病原

不同地区和猪群引起发病的大肠杆菌株不尽相同,主要常见菌株的血清型是:08, 045, 06(、0115, 0138、0101、0139, 0141、0149等,这些菌株大多数具有不耐热的表面抗原KBg (L),并能形成两种与内毒素性质不同的肠毒素,如用以喂给初生乳猪,可引起发病和死亡。本菌的存在、抵抗力、形态及培养特性等,与前述大肠杆菌基本相似,不再重复。

2.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在生后数小时至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以1-3日龄最为多见,一周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育成猪、肥猪、母猪及公猪都未见发病。在产仔猪季节常常可使很多窝仔猪发病,一般是光由一头开始,再传染其它仔猪,每窝仔猪发病最高可达100%。死亡率也高,有时可使全窝仔猪死亡,不死者生长发育也缓慢。从实际观察到,黄痢严重程度与母猪胎次有一定关系,即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带菌母猪是主要传染来源。从外场引进种猪将本病带入,所产仔猪留种繁殖,致使疫情扩大。或由外地引进断乳仔猪将病带入。本菌主要通过带菌母猪粪便排出体外,污
染地面、饲槽等处。仔猪出生后通过污染母猪乳头和皮肤将病菌吃进胃肠道,引起发病。如有不良应激存在(产仔季节、仔猪密度大、环境卫生不良等)时,发病和死亡率则更高。

症状
仔猪出生时尚还健康,快者数小时后突然发病和死亡。病猪主要症状是拉黄痢,粪大多呈黄色水样,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癣下,其周围大多不留粪迹,易被忽视。

病理剖检
主要变化是小肠急性卡他性炎症,表现为肠粘膜肿胀、充血或出血。肠壁变薄、松弛。胃粘膜有红肿。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汁。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

诊断
(1)初步诊断:本病主要是1-3日龄仔猪发病和死亡;初产母猪所生仔猪发病多,死亡快;临诊症状主要是拉黄色粪水;死后剖检主要是胃肠卡他性炎症。根据这些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验:取病死仔猪小肠内容物,接种于麦康盖琼脂培养基上做细菌分离,挑选红色菌落作溶血试验和生化反应等鉴定工作。并将分离的菌株进行血清型测定,感染初生仔猪,发生黄痢即可确诊。
(3)与仔猪红痢区别:仔猪红痢也大多发生于1-3日龄,病程短,死亡率高,与黄痢有些相似。但仔猪红痢以排出红色粘性稀粪为特征。剖检时,腹腔内有多量淡色液体,小肠内容物大多为红色,并混杂有小气泡,肠系膜内也有小气泡,肠粘膜出血和坏死。取肠内容物加倍量灭菌盐水稀释、离心,取上清液0.1-0.3毫升,给20克重小白鼠静脉注射,可使小白鼠迅速发生死亡,并可由尸体分离出C型魏氏梭菌。

防治措施
(1)预防:不从有病猪场引进繁殖母猪。平时做好圈舍周围的环境卫生工作。改善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和健壮。母猪临产前,要将圈舍打扫干净,清除粪便,最好消毒后再垫上褥草。母猪乳头及乳房要擦洗干净,把每个乳头的奶挤掉少许,再固定喂奶。尽早哺喂初乳,使初乳抗体迅速进入小肠和吸收,增强初生仔猪对本病的特异抵抗力。为了提高初乳中的抗体水平,国内有人用致病菌株制成菌苗,对产前母猪注射或口服,使母猪得到免疫,通过初乳,保护仔猪不发病。国内还有用本场淘汰母猪的全血或血清,给初生仔猪口服或注射,进行预防,据称有一定预防效果。

(2)治疗:仔猪发病后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在治疗病猪前,最好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做纸片药敏试验,以选出抑菌作用最强的治疗物品。可用消毒棉棒,从病猪肛门内取病料,直接涂抹在培养基上,放上含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纸片,然后置温箱中培养,10小时后可得出药敏初步结果,以最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效果确实可靠。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粗糙,但现场应用较快速适用。


应当注意的是,细菌对这些药物容易产生抗药性,在经连续用药之后,如果疗效降低或完全无效时,必须更换其它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是最好的选择方法。
在有本病发生的猪群,待仔猪产出后尚未吃奶前,全窝仔猪头头内服抗菌药物,连续3天,以作预防。也有给母猪用药间接进行预防的,但药物必须经过母猪吸收后,再通过乳汁供给仔猪,因此,到达仔猪肠道内和吸收于血液的药物较少,效果较差。一般在临产时开始应用,连续用到产后2-3天,可使仔猪免受感染。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123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