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规模化猪场猪舍的小环境控制

本文从小处入手,讨论猪只小环境的控制,特别是冬季的环境控制。在既需要保温、又需要通风的条件下,如何处理一系列问题、平衡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是猪场管理和猪场建设中的重要课题。猪一生都生存在区域的大环境和相对的小环境中,除了冬天的小环境控制,还需要我们投入精力去研究合适的区域发展规划、合理的栏舍结构和各种状态下的猪舍环境的控制,任重道远。猪舍环境对养猪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猪的健康、生长、繁殖、饲料报酬及猪肉品质都受到猪舍空气环境的制约,良好的环境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冬季的到来,猪群将面临两个不利的环境因素:第一,猪舍有效温度低于猪的临界温度,猪的能量消耗将显著增加;第二,猪舍的换气量大大降低,病原微生物及有害气体浓度大大增加,猪的抗病、抗应激能力明显降低,导致猪的冬季呼吸道疾病发生率大大提高,死淘猪造成的损失巨大。本文就冬季规模化猪场猪舍的小环境控制做一些探讨。

1 冬季猪舍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冬季猪只发病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猪只抵抗力低;二是环境中存在病原。寒冷的温度对猪只造成的应激,极易使其抵抗力下降。同时,冬季猪舍封闭保温,导致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增高,当空气中飘浮大量灰尘时,微生物可以附着在其上得以生存繁殖。因此,冬季猪舍环境对猪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仔猪腹泻与猪群的呼吸道疾病这两方面。

1.1猪舍环境对仔猪腹泻的影响

冬季是养殖业最困难的季节,其昼夜温差大,易形成寒冷应激,对猪的健康产生直接危害。低温对仔猪的影响尤为严重,是仔猪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的主要诱因。一方面,仔猪因体热调节机能不健全、皮下脂肪薄、保温能力差、个体又小、单位体重散热面积大,从而对外界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极差;另一方面,仔猪一旦受到连续或间断的寒冷刺激,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就会下降,易发生疾病。对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而言,寒冷也可导致仔猪腹泻、生长发育缓慢、疫病增多和低成活率。图1 是哺乳仔猪在保温箱中扎堆,并有腹泻症状;图2是断奶仔猪在电热保温板中集聚扎堆,腹泻消瘦。

1.2猪舍环境对猪群呼吸道疾病的影响

在秋末、冬季和春初,当气温低于20℃时需要给仔猪保温,所以将产仔舍和保育舍修建成封闭式。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封闭式建设难免会增加基建投资,而简单的封闭又很难达到预期的保温效果。国家文件((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规定保育猪舍的适宜温度是20~25度。低温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与湿度有关:在低温、高湿环境中,猪易患感冒性疾病,消化道疾病也会发生。当空气湿度为60%~80%时,病原微生物不易繁殖;当相对湿度高于80%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加快,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增加。

影响猪群呼吸道健康更为重要的因素是空气质量。猪舍冬季封闭保温,通风换气不良、供氧不足、有害气体增加,对猪的呼吸器官影响严重,猪群呈现严重的亚健康状态,抵抗力下降。封闭式猪舍病原微生物种类多、密度大,猪群被感染机率很大。粪便暴露在猪舍中能产生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当猪舍氨气浓度超过76mg/m3时,会刺激猪的气管黏膜发生充血和水肿,猪群肺部的气体交换能力下降,猪群饲料消耗量和日增重均会降低;当氨气浓度为38~57mg/m3时,猪群清除肺部细菌的能力下降。《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将保育猪舍和哺乳猪舍的氨气浓度上限定为20mg/m3,其他阶段猪舍定为25mg/m3。二氧化碳经常作为研究空气质量和通风量的指标,长期处于二氧化碳浓度为 2,000~9,000mg/m3环境中的猪较处于1,000~3,000mg/m3的更易发生呼吸道疾病。《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将保育猪舍和哺乳猪舍的二氧化碳浓度上限定为l,300mg/m3,其他阶段猪舍定为1,500mg/m3。

2如何控制猪舍小环境

季节轮换和昼夜温差是不可改变的,但猪舍小环境是可以改变和控制的,因而可以通过改变猪舍小环境来提高养猪生产成绩,进而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冬季猪舍小环境的控制主要包括舍内供暖保温、污染气体的减排、通风、光照和饲养密度等几个方面。

2.1温度的控制

温度在环境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猪对环境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而秋冬季节的昼夜温差可达10度以上,因此在这期间应加强猪舍门窗的管理,防止孔洞缝隙形成贼风,缩小昼夜的温差。控制猪舍内白天温差不超过3℃,夜晚温差不超过5℃,每小时温差不超过2度,同时给猪群的饮用水需加热至室温,减少猪群冷应激。若想降低养猪成本,分娩舍温度最好保持在18。C左右;仔猪栏采用局部供暖设备,使保温箱温度维持在31℃左右;保育舍集中供暖,高床饲养方式可用电热保温板控制仔猪躺卧区温度,平栏饲养方式则用局部地热采暖控制温度(如图3所示)。肥育猪、母猪和公猪的适宜温度范围相比仔猪较低,一般不需要单独局部采暖。南方冬季温度不会特别低,猪舍一般是敞篷式或半封闭式,可采用塑料大棚外加草帘子;北方冬季气温低于零度的时间长,猪舍一般是封闭式,可采用暖气、地暖等采暖保温措施。

2.2湿度的控制

冬天天气寒冷,若猪舍地面潮湿,热量散发得更快;同时,猪舍湿度过高会降低猪群的抵抗力,使传染病发病率增高,猪只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和风湿症等。分娩舍湿度大可致母猪产仔数减少、仔猪断奶重降低,育肥舍湿度大则饲料转化率下降、日增重变小。生产中允许的湿度范围如表1所示,当猪舍内湿度超过80%则需加强通风换气,也可喷洒无害干燥剂或者在地面撒些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同时,管理好猪群的饮水,避免饮水器溢水或漏水;此外,猪舍的粪、尿要及时清理,最好3次/d,以减少粪便在舍内分解的机会,降低舍内不必要的水汽蒸发。

2.3舍内空气污染物的减排

猪舍有害气体包括氨气、硫化氢和甲烷等,主要是饲料和粪便中厌氧菌的发酵产物和猪呼吸产物。猪舍的空气污染物还有尘埃和少量微生物,尘埃对猪有刺激性,病原微生物也可通过灰尘或飞沫传播,进而加剧对猪群的危害。因此,要减少空气污染物,就需创造不利于粪便中厌氧菌和空气中微生物活动的条件,如猪舍通风换气、降低舍内湿度,增加清粪频率、并训练猪定点排粪和排尿,加强垫料管理、调整饲喂方案以及定期喷雾消毒等。降低猪日粮中粗蛋白含量、向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或以酸式盐替代饲料中的碳酸钙等均可降低有害气体(氨气)的排放;在喂给粉料时,应先发料再任其采食,最好改喂湿拌饲料或颗粒饲料,减少猪舍空气中微粒的含量。

2.4猪舍的通风控制

规模化猪场猪舍常年都需要通风换气,把经过过滤器的舍外空气送入猪舍内,保证舍内空气保持清洁状态。一般冬季猪所需的最小换气率为 0.14~0.28m3/min每100kg体重,但冬季猪舍的供暖与通风相联系,因此,虽然冬季猪舍通风换气是必须的,但务必防止通风过量造成资源浪费;当保温与通风发生矛盾时,可定时向猪舍内喷撒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其释放出的氧能氧化空气中的硫化氢和氨,起到杀菌、除臭、除尘和净化空气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必须结合本地区温度和本场实用数据来控制最适通风量。可用温湿度计、氨气测定仪、风速计、氧气测定仪和硫化氢测定仪等来实时监控猪舍内各项指标,以便更好地管理猪舍小环境。

2.5光照

适当的光照可促进猪群的新陈代谢,加速其骨骼肌肉的生长,同时对猪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有助于提高猪的免疫力及预防佝偻病。繁殖母猪的光照增至60~1001x,可使繁殖率提高4.5%~8.5%,新生仔猪窝重增加0.7~1.6kg,仔猪的育成率提高7.7%~12.1%;乳仔猪和育肥猪的光照度提高到 60~701X,可使仔猪的发病率下降9.3%;哺乳母猪区每天维持16h 光照,可诱使母猪早发情。母猪、仔猪和后备猪猪舍的光照度一般应保持在50~1001x,每天维持 14~18h。公猪和育肥猪每天应保持光照8~10h,但夏季要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到猪舍内。

2.6饲养密度

生猪饲养密度影响猪舍空气、卫生状况,对猪的采食、饮水、睡眠等都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猪只的健康和生产力。适宜的饲养密度对猪的生长有利,如群饲猪比单饲猪采食量多、增重快,但如果密度过大,会减少猪的活动空间、咬斗频繁,影响增重、饲料利用率和健康。不同猪群适宜的饲养密度推荐值见表2。

3结论

近年来,我国规模化养猪快速发展,猪群数量多、饲养密度高、运动范围小、环境应激因素多等养殖特点都对外界环境条件作出了更高的要求。猪场经营者应加强对猪舍小环境控制的重视,综合考虑,为猪群创造适宜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减少和预防各种应激对生产造成的负面影。

扩展阅读

中小规模猪场繁殖母猪舍的消毒技术


中小规模猪场由于缺乏较好的分娩舍,母猪分娩与哺乳时环境卫生条件差,直接影响仔猪的健康。在卫生条件不好的环境下生长的仔猪,在度过哺乳期时,会发生生长缓慢、下痢等多种疾病,最后长成育肥猪也不健康。因此, 必须做好每个繁殖阶段的圈舍与猪体等卫生消毒工作,才能保证猪的健康生长。

1 母猪产房的消毒
1.1清扫和消毒猪舍

由于中小规模猪场尚未设置单独的产房, 即分娩母猪舍, 因此要先把猪舍清扫、水洗和消毒等工作在分娩前2周进行完毕。选择晴天,先将舍内的陈旧垫料、垃圾及污物等清出,经消毒后废弃。然后将床面彻底用水洗干净,待干燥后在第2d进行药物消毒。可采用100L水中加入50%百毒杀 30mL(3,000倍)或用每IOL水中加入3mL的博灭特(1:3,000),做喷雾,冲洗、洗涤,可使仔猪出生后腹泻明显减少。

1.2 用动力喷雾机或喷雾消毒器消毒

可用动力喷雾机或喷雾消毒器,按顶棚、墙壁、隔栏、床面、尿沟的顺序喷洒消毒液,可用0.1%~0.3%过氧乙酸100~ 150mL/m2,或用强力消毒王每10L水加入 5~ 10g(1,000~2,000倍)做喷洒、洗刷消毒。顶棚的灰尘和蜘蛛巢是落地菌的附着物,须全面进行清除。消毒干燥后产房的侧壁、隔板及床面,要再用石灰乳涂刷1次,除有消毒作用外,还可预防由于水泥床面滑而导致仔猪擦伤和预防真、杆菌病的发生。

1.3分娩母猪用具的消毒

中小规模猪场所使用的饲槽、饮水器及其用具等,也要很好地进行水洗和消毒。先用水刷洗干净, 然后用无毒性、无异味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如用 0.15% ~1.0%新洁尔灭溶液、博灭特30mL加入100L水(1:3,000 倍)、每10L水加入50%百毒杀 3mL(1:3,000倍)做喷雾、冲洗消毒,0.04% -0.2%过氧乙酸可用于饲养用具、器具的消毒。

2 妊娠母猪体的消毒
2.1妊娠母猪产前的消毒

妊娠母猪在进入产房前,要进行猪体的消毒,以免污染产房、影响分娩卫生和仔猪健康。先要驱除体表的疥螨,如猪虱等体外寄生虫,可用0.3%/kg多维菌素肌肉注射。也可用2.5% 双甲脒乳油剂(特敌克),用水250~500 倍稀释,喷洒或涂擦。

2.2猪体消毒前要做好刷洗

对于分娩前的母猪,必要时可用肥皂水将污垢、泥土、草末等身上的脏物洗刷掉,达到清洁、卫生的效果。然后用博灭特1:3,000 倍液、10%百毒杀1:600倍液、强力消毒王l:1,000倍液、过氧乙酸1:2,000倍液,其中1、 2种药物交替使用,做猪体的喷雾消毒。

2.3母猪乳头的消毒

对于母猪的乳头, 先用水洗干净,擦干后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可用0.1% 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擦拭。如果乳头有外伤,用双氧水(过氧化氢)进行消毒后,在创口处涂上磺胺软膏。

3 母猪分娩后的消毒
3.1防止分娩后的疾病

母猪在分娩后, 常常发生产褥热、子宫内膜炎、产后不食、乳房炎等疾病,这是由于生活在污染环境中,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分娩,可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因此,要从母猪进入产房开始,每天要清除粪便2次, 可用10L水中加入50%百毒杀3mL(1:3,000倍),也可用0.15% ~ 1% 新洁尔灭溶液,做猪体喷雾消毒1次,坚持如此,可取得良好效果。即使是安全产仔,为了预防感染疾病,也要对母猪进行喷雾消毒。

3.2预防仔猪疾病

仔猪的体力与抵抗力都很弱,容易感染疾病,特别是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仔猪白痢、水肿病)。在进入育肥期所发生的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气喘病等,大多是在仔猪时期就已经发生感染。因此,仔猪在哺乳期就应当做好消毒,这是养猪卫生管理上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3.3防止对猪舍的污染

为了预防细菌或病毒污染产房,要限制无关人员进入产房,禁止外来人员进行参观或办事,要设脚踏消毒槽和喷雾消毒器,对于准许进入的外来人员,实行脚踏消毒与衣物消毒,或者进行紫外线照射,之后方可进入产房。

4 仔猪体的消毒
4.1防控感染性疾病

为了防控感染性疾病, 可增加产房内的湿度,有些猪场的工作人员不了解仔猪的生理需要,强调仔猪在饲养过程中要保持产房干燥。其实,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如果猪床床面与产房的空气都很干燥,这种情况对仔猪的生活、生长均不适宜,而且有害。因为过于干燥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可成为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及其他呼吸道病发生的原因,尤其是对呼吸道黏膜抵抗力弱的仔猪更为有害。所以,要采取加湿措施,适当调整产房内的湿度。防止干燥,一般相对湿度保持在85% ~95% 为宜。

4.2保持一定的湿度

哺乳仔猪需要适宜的湿度,因为仔猪在生理上还不成熟,在 JI~JD时期由羊水包裹着,分娩后突然接触外界干燥的新环境,不能调节体内水分。所以,在分娩之后需要的相对湿度为95%, 出生后1周后需要的相对湿度为 80% ~ 85%。

4.3仔猪需要加湿

保持仔猪的湿度,要在仔猪保温箱内进行加湿,可用毛巾浸蘸博灭特3,000~5,000倍液、 10% 百毒杀600~1,000倍液、新洁尔灭1,000~2,000倍液,吊在箱内,并用小喷雾器往箱内喷雾,以提高箱内湿度。用这种方法增加湿度,还可起到消毒和防病的效果,使得仔猪断奶时腹泻率下降,而且较不增湿饲养的仔猪增加0.5~0.8kg体重,育成率提高5%。

4.4防止增湿的副作用

增湿时应注意的是,防止副作用的发生,即毛巾的浸渍与箱内喷雾,不要用未添加消毒剂的水和杀菌、杀病毒力弱的消毒剂。因为细菌和病毒可借箱内的温度与湿度进行繁殖,成为呼吸道病与其他疫病发生的原因。因此,用于箱内增湿的药物,须具有较强的杀菌、杀病毒的能力,而且对仔猪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通常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为宜。

如可用0.01% ~0.05% 新洁尔灭、每IOL水加入50% 博灭特 3mL(1:3,000倍)、每1OOL水加入50% 百毒杀30mL(1:3,000 倍),使用这些消毒药具有较强的杀菌、杀病毒的能力,对于仔猪又有安全性好的特点。

4.5仔猪体的喷雾消毒

仔猪体的喷雾消毒,从仔猪出生后就可进行,用消毒药直接向猪体表喷雾,一般是每2~ 3d喷雾1次。可使用刺激性低、安全性好的消毒剂,如新洁尔灭1,000 倍液、博灭特3,000倍液、50%百毒杀3,000倍液、强力消毒王1,000 倍液或过氧乙酸2,000倍液。喷雾量以达到猪体潮湿为度,使用自动化喷雾装置或其他喷雾器械,喷洒消毒液60~ 100mL/m 。猪体喷雾消毒能净化猪体,也能净化圈舍,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仔猪实行猪体喷雾消毒,可大大提高育成率。

总之,控制猪病最根本的措施是,通过圈舍消毒和猪体消毒,使猪的生活环境及猪自身达到无害化。消毒的目的是,在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尚未侵害猪体之前,在猪体外将之消灭。因此,做好猪圈舍和猪体消毒,才能有效地防控猪病发生和流行。在平时应每天清扫圈舍1次,保持清洁、卫生、干燥。每周消毒1~2次,发生传染病时,应当每天消毒1次。通常采用带猪消毒方法,一般不必把猪赶出圈舍,带猪进行清扫、消毒,必要时进行冲洗。发生传染病的猪舍,猪出栏后的圈舍与待分娩的圈舍等,都要彻底的清扫、水洗、喷洒消毒药液。

猪养殖产业化和规模化养殖饲料配制技术


最近几年,我国的猪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化的养殖技术也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得到应用,切实提高了养猪户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猪场常用的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青粗饲料、各种添加剂的采购及配比方法和几个重要饲养阶段饲料中主要物质含量参数,来阐述现代化猪场的饲料配制技术,可在饲料原料采购及配制时进行参考。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养殖产业化和规模化养殖饲料配制技术。

1、猪常用的饲料种类

1.1能量饲料

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低于20%的饲料。主要包括禾谷类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块根茎和瓜类及其加工副产品以及动植物油脂等。黑龙江省能量饲料主要为玉米,不同等级的玉米所含能量不同。小麦、高梁、大麦也是品质较好的能量饲料。

1.2蛋白质饲料

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饲料。主要包括植物性(如豆类和油料作物籽实及其饼粕,某些禾谷类加工副产品,如玉米蛋白粉等),动物性(如肉类,鱼类和蛋白加工副产品及其他动物产品),单细胞类蛋白质饲料等。

1.3青饲料

青饲料种类繁多,包括各种天然牧草、种植牧草、青饲作物茎叶、水生植物、蔬菜类等。青饲料含有猪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且消化率高,其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但青饲料含水量高,一般为60%-90%,水生饲料可高达90%-95%,因此单独使用青饲料喂猪无法满足猪的营养需要。是否饲喂青饲料,喂量多少,取决于青饲料的来源、成本、饲用便利性等。

1.4粗饲料

凡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达18%以上的均属粗饲料。粗饲料的粗纤维含量高,可消化养分含量低,对猪的营养价值极低,如用木质化程度高的粗饲料喂猪,不仅对猪没有益处,而且还会起负作用。粗饲料的体积大,可使猪有饱腹感。例如可在猪的配合饲料中添加小麦麸、优质苜蓿草粉等。

1.5矿物质饲料

矿物质饲料是指能补充矿物质营养需要的饲料。由于一般天然饲料中的矿物质含量不足,或某些抑制矿物质吸收利用的因素存在,在猪饲料中必须补充矿物质。养猪生产中,矿物质的补充分两种方式,食盐、钙、磷常量矿物元素直接添加在配合饲料中,而铁、铜、锌、锰、硒等微量元素则以添加剂形式补充。

1.6饲料添加剂

在配合饲料中,为某种特殊目的而加入的各种微量成分,分为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前者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必需氨基酸等添加剂,主要起到补充、平衡饲粮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利用价值的作用。后者包括生长促进剂、抗氧化剂、防霉剂、调味剂、着色剂、黏合剂、分散剂、益生素、酶制剂等,主要作用是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保障饲养动物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

2、饲料原料、预混料、添加剂的购置

应购买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过饲料产品认证的企业生产的预混料、添加剂。应验证并留存所购饲料原料、预混料、添加剂的采购合同、凭证(例如发票等),以备查验。应保证饲料贮存过程中不变质、不被污染。应采取预防措施来控制啮齿类动物和虫害。

3、饲粮的配制

养殖户可从饲料企业购买配合饲料直接用于饲喂。自制配合饲料应按猪生长或生产阶段配制相应的日粮,满足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提高饲料效率。不同猪饲粮养分含量标准见表1-表4。要科学合理地使用饲料原料,既要保证饲粮营养全面、平衡,满足猪的营养需要,又要力求降低饲粮成本。严禁使用违禁药物或超量使用允许使用的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

现代化猪场饲养管理技术

一、猪仔的饲养和管理
1、体重
当前,我国猪仔生长发育过程中日平均增重量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除了猪自身的遗传基因决定之外,饲养管理的水平也造成一定的影响。猪在正常的生产情况下,猪仔出生之后越重、活力越强、体质越健壮,其生长速度也就越快,断奶之后体重降低率也就越小,在后期的生长过程中才能有明显增重。通过不断的研究分析显示,在进行饲养管理过程中,猪仔育肥时,仔猪最佳的体重大小应该为20~25公斤,当猪仔生长到六个月之后,达到最佳出栏时间时,其重量应该在100公斤左右。最近几年,随着猪产业养殖逐渐科学化和规模化,注重在养殖过程中对原窝猪的饲养,这样的饲养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猪在育肥过程中的应激反应。而在对猪仔进行育肥过程中,如果猪群从一开始饲养到出栏之前都是较为均匀的个体,这样能够切实提高育肥猪的出栏率和猪肉的品质,养殖场的圈舍利用率将大大得到提高。在猪仔饲养过程中,要注意确定合理的额饲养密度,并根据养殖的具体环境的和合理性对养殖的数量进行综合的配比,以便于进行科学化的养殖管理,如果养殖的密度过大,就会影响到育肥猪的整体出栏重量。
2、去势
对于要想育肥的公猪和母猪,在饲养过程中如果做不到去势的话会影响到育肥的效果。实际的饲养经验证明了对公猪和母猪进行去势之后,其性情、食欲都会改变和提高,增重的速度会明显加快,猪肉的品质较高。在传统的猪仔育肥过程中,通常都是公猪去势,而母猪不去势,最近几年随着养殖方式的改变,需要我们及时的改进传统的饲养方式。一般情况下,仔猪去势可以在出生一个月之内进行,而对于瘦肉型的猪提倡在出生后一周之后去势。这个时间猪个体小,窗口较小,恢复较快。
3、预防接种
要及时的接种预防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传染性疾病的疫苗。猪场要严格执行自繁自养原则,对于购进的猪仔应该隔离饲养一个月并紧急接种之后,才能混群饲养。在接种疫苗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使用的量进行接种,同时做好疫苗保存和废弃疫苗的处理工作。
4、驱虫
猪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存在很多中寄生虫,主要对3~6月的猪仔产生危害。感染寄生虫之后,猪多数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会逐渐消瘦,生长发育变慢,严重会导致猪死亡,预防的方法有很多中,常用的药物有虫克星,可以肌肉注射也可以饲料拌喂。具体的使用方法应该按照说明书进行。
二、育肥猪的饲养和管理
1、育肥猪的饲料管理
饲料配置是否合理,是严重影响猪生长繁育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合理的饲料既能满足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又能充分的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降低养殖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采用合理的饲喂管理技术,以获取最佳的饲养效果。针对养猪的实际情况,兼顾猪的日平均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以及猪肥瘦程度,饲料的营养浓度应该控制在每千克11.9~13.3兆焦比较合适,前期取最高限度,后期取最低标准。同时为了获得瘦肉较多的猪,可以适当的提高蛋白质的含量,但是应该考虑提高瘦肉率与增加蛋白质之间的经济成本。同时还需要注意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添加和使用。满足不同时期育肥猪的营养需求,同时还应该保证饲料搭配合理,营养元素不单一。
2、分段投喂饲料
育肥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生长到20~35公斤的生长期,这个时期的育肥猪被称为小猪,这时期猪的生长发育还不是很完善,因此主要投喂小猪适合的饲料,方便猪消化吸收。第二个阶段是生长到60公斤左右的猪,这个时期被称为中猪,这个阶段主要投喂育肥饲料。当猪生长到90公斤以上之后,可以作为育肥猪出栏时,被称为大猪,这个阶段应该投喂适合大猪的饲料。每隔阶段在更换饲料过程中都应该有大概一周的过度期,减少猪的应激反应。在现代养猪过程中,有条件的猪场多数会采用颗粒作为猪的饲料,实践证明,采用颗粒饲料能够切实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现象,但是成本比较高。
3、饲喂方法
目前,在猪在育肥过程中多数会采用限量投喂和不限量饲喂两种方式。不限量的投喂主要是靠猪自己采食,这种饲喂方式比较适合小猪和中猪两个阶段。大猪阶段应该采用限量饲喂的方式,控制猪积累更多的脂肪,从而提高瘦肉的含量。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猪场通常会采用饲槽或者硬地播撒饲喂,这就需要及时的清除饲槽中剩余的饲料,保证饲料的安全和整洁。
4、供应充足的饮用水
对于猪育肥来说,水的供应是十分重要的,育肥猪的饮水量随着体重、环境、温度以及饲料类型和采食量的变化而出现变化。冬季猪饮水较少,夏季饮水较多,特别是食用了大颗粒的饲料或者干粉类的饲料之后,对水的需求量十分大。在饲养过程中如果猪缺水,会导致猪的采食量降低,饲料利用率降低,日平均增重量也会减小,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该提供充足的、干净的饮用水,满足猪对饮水的需求。
三、结语
现代化的猪场饲养管理技术切实提高了养殖的效率和猪的品质,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在开展猪养殖过程中需要我们对饲养技术的各个环节充分重视,解决好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猪的产量和品质。

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小区)的选址、布局与猪舍设计


为减缓生猪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我国相继出台很多措施和投入大量资金鼓励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小区)建设,并取得明显的效果。为更好指导养殖户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小区)建设,现就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小区)建设的选址与设计介绍如下。

1 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是发展生猪养殖成败的关键环节,往往被养殖户所忽略,最终导致所建成的养猪场无法使用或者经营失败。建设用地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场址选择不得位于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猪标准化规模场(小区)必须远离村、镇居住点、集贸市场以及其他畜禽场、屠宰场、主要交通干道1 000 米以上,防疫隔离条件较好,无污染、地势高燥、平坦、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空气流通、水源充足,供电和交通方便,且位于居民区主风向下游或偏风向的地方建场。

2 场区布局

场区分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各区要相对独立,并在出入口设有消毒池。生活区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设置在生产区上风向或者偏风向。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办公室、饲料加工车间、饲料贮存库等,距离生产区不宜太远。在地势上,管理区应高于生产区,并在其上风向或者偏风向。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猪舍应坐北朝南,猪舍之间相距10~12 米,有利于猪舍的通风换气和一定的隔离作用。猪舍按生产工艺流程排列顺序依次为配种猪舍、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保育猪舍和生长育肥猪舍。场区清洁道和污染道分离,互不交叉。隔离区包括兽医室、隔离猪舍、尸体解剖检室、病死猪处理间、粪污贮存和处理设施。隔离区应设在整个猪场的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兽医室可靠近生产区,病猪隔离间等其他设施要远离生产区。

3 猪舍设计

完整的猪舍,主要由墙壁、屋顶、地面、门窗、粪尿沟、隔栏等部分构成。猪舍类型有单列式和双列式两种,按屋顶形式分单坡式,双坡式等,建筑形式可选用半开放式(有窗式)或开放式两种。一般长度以 45~75 米为宜,跨度以9~12 米为宜,舍内净高以 2.4~2.6 米为宜。猪舍地面要坚实、平整、不光滑、不渗漏、耐消毒液浸泡和水冲洗。地面自猪床向排水沟要有1~2 度的坡度。猪舍大小可按猪的饲养密度而定,各类猪群参数为,空怀、妊娠母猪1.8~2.5 平方米/ 头,哺乳母猪3.5~4.0 平方米/ 头,种公猪5.5~7.5 平方米/ 头,保育仔猪0.3~0.5 平方米/ 头,育肥猪 0.7~1.0 平方米/ 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272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内江猪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