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西兽医结合防治疾病现状

感谢阅读《目前中西兽医结合防治疾病现状》内容,养殖网yz023.com养羊致富频道小编在本频道收罗多篇优质内容供您阅读参考!我们也准备了优质的专题供您参考:土鸡养殖怎么防治疾病

1 中西兽医结合诊断

中西兽医理论体系不同,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物的生理病理现象,因此其诊断疾病的方法也不同:中兽医辨证,西兽医辨病。 辨证,是以阴阳、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等理论为基础,以四诊所收集的材料为依据,对四诊收集的症状加以综合分析而做出诊断的过程,中兽医的证,是疾病过程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斗争等情况的概括,是论治的依据。辨病,是用西兽医的诊断方法,包括用物理、化学、生化等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检查病畜,对疾病做出较准确的定位和定性,并较确切的阐明疾病发生的病理变化、组织细胞损害的程度、组织器官的功能变化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为用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辨证与辨病各有优缺点:中兽医辨证,从整体全局着眼,辩证的看待一切,注重内因,但是,笼统抽象,而对局部的病理实质了解不够;西兽医的辨病,诊断较具体,准确性高,但是往往忽视整体,偏重于疾病的局部和致病的因素,过分强调外因,而对内因注重不够。因此,把辨病与辨证结合起来,既注重整体与局部,又注重内因与外因,使诊断的结果能更全面的认识疾病和揭示疾病的本质。中兽医的证,是对病畜整体机能状态的概括;而西兽医的病,是对局部病变及功能变化的判断。因此,中兽医的一个证,可能包括数个西兽医的病,如慢性前胃弛缓、慢性胃肠卡他、直肠脱、子宫脱、阴道脱等均属中气不足(下陷)证:而西兽医的一个病,也可能有几个证型,如胃肠卡他,就有胃热型、湿热型、寒湿型、气滞型、气虚型等。因而,目前中西兽医结合诊断--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 这是中西兽医结合的常见形式。即在西兽医辨病的前提下,中兽医进行辨证,根据疾病不同阶段临床上的主要表现区分证型。如根据病因和临床症状用西兽医的诊断方法诊断为前胃弛缓,然后再用中兽医的诊断方法进行辨证分型。若耳鼻不温,四肢发凉,口流清涎,鼻汗成片而不成珠,粪便稀软或泄泻如水,口色青白,脉象沉迟等症状者,为虚寒型;若有口腔气味酸臭,口津黏少,口色赤红,舌面黄干,粪便稀黏,气味腥臭,脉象滑数等症状者,为湿热型;若有精神不振,欲食青草,但采食很少,反刍几乎停止,口色灰黄或青黄,脉象弦长等症状者,为肝脾不和型。

1.2 在辨证的基础上辨病 即在中兽医辨证的基础上,进行西兽医辨病,使诊断更准确。如发热,中兽医根据病因可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以里热证的气分热为例,气分热的主证为高热不退,出汗,口渴喜饮,头低耳耷,食欲废绝,粪干燥,尿赤短,口色赤红,苔黄燥,脉洪数。从西兽医角度看,气分热的特点与西兽医的高热稽留很相似。但引起动物高热稽留的疾病很多,如内科病的大叶性肺炎、急性胸膜炎、急性腹膜炎等等;传染病的猪瘟、猪丹毒、牛出败等;寄生病的梨形虫病等等;如果只用中兽医进行辨证,由于对上述疾病病位、病性、局部病理变化及致病因素等认识的局限性,会使诊断不准确而延误病情。若在中兽医辨证的基础上,再用西兽医的诊断方法明确其病位、病性、局部病理变化及致病因素等,则对疾病的认识更深刻,使辨证更准确,遣方用药更有针对性。

1.3 舍病从证 在西兽医对某些疾病不能确诊,临床上又出现诸多症状时,则以中兽医辨证为主,舍病从证。例如,某些疾病西兽医检查的各项指标均正常,诊断不出疾病,这时用中兽医进行辨证论治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

2.1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的方法

2.1.1 中兽医治疗为主,西兽医治疗为辅 对中兽医治疗效果好的疾病,在中兽医辨证的指导下进行论治,适当辅以西兽医治疗。例如,许多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或由于产生耐药菌株而弓1起的慢性腹泻等,用西兽药进行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越治越重。而中兽医从脾气虚弱或肾阳火衰诊治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若病畜伴有脱水或酸中毒的情况,可配合输液,其疗效更佳。

2.1.2 西兽医治疗为主,中兽医治疗为辅 对西兽医治疗效果好的疾病,以西兽医治疗为主,适当辅以中兽医治疗。如牛的梨形虫病,中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西兽药贝尼尔、黄色素等治疗则佳,但治疗后往往有食欲不振的症状,这时可用健脾和胃的方剂进行调理。有些西兽药在治病的同时往往有较大的毒副作用,这时在辨证的前提下可与中药同用,以减轻其毒副作用,促进病畜康复。

2.1.3 中西兽医联合治疗 对中西兽医治疗效果都不理想的疾病,可中西兽药同用,以便取其捷效。临床上经常见到这种情况,某些单用西兽药治疗或单用中药治疗的治愈率均不高,而中西兽药同用时其治愈率明显提高。这是充分发挥了中西兽药优势的结果。如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单用西兽药或单用中药治疗效果都不理想。若采用初、中期应用高免血清、免疫球蛋白、抗生素和输液等对症疗法,防止继发。感染,改善微循环,同时应用清热解毒为主,并随证加减的中药治疗,其治愈率显著提高,且病程缩短。中西兽医结合治疗包括药物和针灸的两个方面。

2.2 中西兽药结合使用的方法

2.2.1 中西兽药结合使用的方法 由于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病畜;中西兽药的联用或合用就成为必然。中西兽药联用,是最常见的中西兽药结合使用方法,即在中西兽医结合诊断的前提下,选用中西兽药分别组方,其给药途径相同或不同。中西兽药合用,即在中西兽医结合诊断的前提下,将中药和西兽药组合在一个处方中,制成中西兽药合方制剂。

2.2.2 中西兽药结合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中西兽药结合使用时,中药与西兽药之间,和通常的药物配伍一样,既可能互相促进而提高疗效,也可能互相制约而降低疗效,有的可能降低疗效,有的可能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中西兽药结合使用时,要充分了解各自的药性药理。以及可能产生的配伍效应,谨慎组方,并进行严密的药效观察。目前,关于中药与西兽药的配伍关系了解的并不多;只是初步了解到,大多数清热解毒中药与某些抗生素合用,可显现出优于任何单独一方的药效。常见的配伍禁忌如下:含有机酸的中药,如乌梅、山茱萸、陈皮、木瓜、青皮、山楂、女贞子、五味子等与碱性西药,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同服,会产生酸碱中和,减少吸收,使疗效降低。上述中药与溶解度较低的磺胺类药同服,会加重尿结晶的形成,损害肾脏功能。  含鞣酸的中药如五倍子、诃子、石榴皮、大黄等与四环素类抗生素、红霉素、灰黄霉素+铁制剂、钙制剂等同服,因能产生鞣酸盐沉淀物,而使药物失去活性含碱性物质的中药及制剂,如槟榔、硼砂、二元胡等不宜与呋喃咀啶、四环素类合用,在碱性环境中可减少这些药物的吸收,使疗效降低。

3 中西兽医结合预防

中西兽医结合预防的研究与应用时间不长,目前常用的结合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中西兽药结合预防 这是目前常用的中西兽药结合预防畜禽疾病的方法。具体做法与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相似,只是目的不同:一个是治疗,一个是预防。其形式是:中药预防为主,西兽药预防为辅;西兽药预防为主,中药预防为辅;中西兽药联合预防。应用的注意事项也相同。本法常用于预防禽大肠杆菌病、禽沙门氏杆菌:病、禽巴氏杆菌病;仔猪白痢、仔猪黄痢、仔猪水肿病、仔猪断乳腹泻综合症,犊白痢、驹白痢、兔的腹泻病、应激综合症等等。

3.2中药与疫(菌)苗结合预防中药与疫(菌)苗结合预防畜禽疫病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中西兽医结合形式。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接种疫(菌)苗的同时,(或提前)应用中药;二是提取中药的某种成分(如蜂胶、黄芪多糖)作为疫(菌)苗的佐剂应用。 与疫(菌)苗结合使用的中药,主要是扶正固本,补中益气类和清热解毒类,如黄芪、人参、党参、甘草、枸,杞子、灵芝、淫羊藿、黄连、金银花、穿心莲等。中药与疫(菌)苗结合使用,能显著提高疫(菌)苗的保护率,且无毒副作用。其机理是:某些中药与方剂(如、小柴胡汤、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等)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并对免疫抑制因素有对抗作用。如增加体液免疫功能,使免疫器官重量和抗体数量增加;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提高T琳巴细胞花环形成率,并可使受HCT抑制的花环形成率逆转,诱导生成干扰素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使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机能明显提高。

3.3 穴位免疫 这也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中西兽医结合形式。其方法是将疫(菌)苗注射入一定穴位内(如后诲穴)。以期获得比常规的免疫接种途径更好的免疫效果。 穴位免疫是对穴位注射疗法(也称水针疗法)的发展。习惯上认为,针灸学与传染病的防治无缘心。而近15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的动物穴位免疫及机理研究,发现采用疫(菌)苗穴位注射不仅较传统的免疫接种途径节约疫苗用量50%以上、提高痰苗保护率20%左右,而且使其免疫坚强时间有所提前。在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传染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猪旋毛虫病、羊衣原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方面应用15万多头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精选阅读

宁县羊产业的现状与思考


羊产业是畜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羊产业是调整优化农业、畜牧业经济结构,增加肉类食品市场供给,提高居民肉食品消费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多年生牧草及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充裕,群众素有养羊的传统和习惯,是大力发展养羊业的适宜区域,加之肉羊价格较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发展养羊业,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羊产业开发的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宁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抢抓历史机遇,在多方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将肉羊养殖确定为一项重点产业开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专业协会为纽带,建基地、抓大户、带农户.以两个30+1为主要推广模式f户养30只母羊+1只种公羊,村养30个农户+1个规模养羊场),加大对肉羊产业的宣传力度,通过不断完善和持续落实贴息贷款、奖励补助、农机具补贴、免费防疫等扶持和配套政策,促使宁县肉羊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2011年宁县人民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甘肃大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在宁县焦村乡西李村。甘肃大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集种羊选育、肉羊新品种培育、胚胎移植、新技术开发与推广为一体的民营企业。该公司在宁县投资1.1亿元,建成了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公司占地8.73 hm2,建成羊舍17栋10 000 m2,干草棚1 800 m2,青贮池6 000 m3,运动场22 000 m2,购置各类机械设备l8台(套)。场区水、电、路、绿化工程已经完成,现饲养种羊l_1万只,成为全国最大的种羊场之一。以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为依托,带动发展良平乡肉羊扩繁场,太昌乡杜泊绵羊培育繁殖中心,新庄镇百合牧业公司,中村乡平定羊场、鸿利种羊繁育基地,和盛镇旺盛波尔山羊繁育中心、兴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米桥乡碧海牧业有限公司、米桥羊场,湘乐镇金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春荣乡正隆羊场等肉羊养殖场22个,养羊专业村82个。

(二)30+1投羊还羔工作初见成效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协会运作、农户参与的原则,着力推行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由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与县养羊联合会签订投母还羔协议.公司按30+1组合投羊给农户饲养,并按保护价回收,实现了公司与农户的双赢,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截止2012年底,发展30+1投羊还羔户2 000户。全县新增养羊20.8万只,饲养量达到52.63万只,出栏肉羊 32.13万只。羊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组织机构健全 县上成立了羊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候昌明任组长,副县长翟晓明任副组长,县发改、财政、农牧、农发、扶贫、经贸、科技、交通、国土、畜牧、劳务、乡企、妇联、团委、招商、工商、国税、农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建设银行等部门为成员单位。成立了县养羊联合会。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羊产业开发领导机构,组建了养羊协会。专门负责羊产业开发工作,为羊产业开发提供了组织保障,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羊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羊产业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羊产业是投资相对较大、资金回笼周期相对较长的产业。一个适度规模的养羊户,大约需要投资 10万元左右。而一个规模养羊场的建设,需要投资在100万元以上。金融部门的贷款,妇联、民政、劳务部门的职工担保贴息贷款不易落实。农村合作银行对农户的信用贷款,贷款数额较小,难以填补农户养羊的资金缺口。宁县未能列入全省羊产业大县,羊产业开发没有大的项目资金支持,规模养羊场(户)、尤其是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举步维艰。

(二)饲草开发利用滞后 畜牧业由于受到人畜争粮矛盾的制约.节粮型草食畜牧业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宁县一些规模养羊场(户),尤其是散养户一直存在着 重养轻草的思想,对饲草的贮备、加工利用不够重视,养羊优质粗饲料贮备不足或缺乏,造成了养羊不应有的损失。一些规模养羊场(户)对养羊或建场未能提前做到统筹规划,引进羊时由于对冬春季饲草储备不足,优质饲草匮乏。导致了羊只营养不良,体质较差,抵抗力下降,产羔率降低,不但影响了自身效益,而且挫伤了农户养羊的积极性。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总计年生产风干秸秆45.02 万t,折合青绿秸秆185万t。如果把这些青绿秸秆的80%通过青贮技术处理后全部用来喂羊,可供205.6万只羊一年的粗饲料;全县有荒山荒坡10.53万hm ,如果全部种植紫花苜蓿,每公顷青干草产量平均按3 750 kg计算,年可产青干草 39.5万t.可供73万只羊一年的粗饲料:全县目前紫花苜蓿留存面积1.73万hm ,每公顷青干草产量平均按4 500 kg计算.年可产青干草7.8万t,可供14.4万只羊一年的粗饲料。以上三项合计可供293万只羊一年的粗饲料。就秸秆青贮一项为例.目前全县年青贮饲草20万t左右,只占到全县可利用青绿秸秆的13.5%。这些秸秆如果被青贮利用,可多养羊 185.1万只。秸秆经青贮后,可以保持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特性.粗蛋白含量可提高到2.5% 以上,粗纤维降解到11%以下,适口性好,营养价值和采食率高,是饲养羊上等的青绿饲草,被誉为羊理想的绿色面包。

(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宁县个别龙头企业缺乏远见卓识,未能通盘考虑企业的长久生存和发展,对提供给养殖场(户)的种羊以次充好,任意抬高价格。目前是市场经济时代,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的合同约束力原本就很脆弱,提供的种羊价高质次,养殖场(户)就会在市场上选购自己比较认同的种羊。这样不但影响了龙头企业的种羊销售及整体效益.而且影响了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本应建立的良好的合同协作关系。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

(四)养羊场(户)的养殖水平不高一些规模养羊场(户)、尤其是养羊户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饲养方式,科技意识淡薄,饲养管理粗放;不重视饲草加工,用秸秆直接喂羊,羊只采食量下降,饲草利用率降低;圈舍卫生条件差,羊只抗病力下降,发病率较高;种羊配种年龄偏小,近亲交配严重,种质退化;不按防疫规程给羊只进行免疫注射,某些疫苗漏防、漏注;忽视羊只内外寄生虫驱治。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一些规模养羊场(户)羊只死亡时有发生,生长发育缓慢,出栏率低,饲养周期长,养羊效益不高。

三、羊产业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㈠强化扶持力度,鼓励规模经营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羊产业建设.努力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羊产业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支持羊产业开发的积极性。县发改、财政、农牧、招商、扶贫、农发办等部门每年要争取羊产业开发资金各达到100万元以上。县畜牧部门要抓好项目争取工作。保证每年争取养羊项目资金达到400万元以上。各乡镇多方筹措资金,年争取养羊项目资金和启动民资分别达到10万元和100万元。养羊资金的投放,要按照谁有积极性,就扶持谁的原则,重点用于扶持发展较快的规模场、重点村、专业户。各金融机构要把羊产业作为扶持重点,简化审批程序,扩大信贷规模,努力为养羊龙头企业和运销大户提供资金保障。

县上对30+1投母还羔工作要予以重点扶持。县妇联、民政、劳务等部门优先把各自分管的贴息贷款用于农户养羊。农户可以通过联户担保、职工工资担保、财产、有价证券或经营权抵押等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农户自筹资金按照 30+1模式饲养,3年内至少上交母羔羊45只以上的,县财政每只基础母羊补贴100元。养羊户购买铡草机、揉丝机时可以享受50%的机具补贴。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肉羊产业开发。开展有偿技术服务,对在肉羊产业开发中积极落实信贷资金的金融部门及成绩突出的乡、村、组干部和技术人员予以奖励。县、乡两级政府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疫病防治工作,采取免费发放疫苗、疫情监测等综合防治措施,确保不发生动物疫情。同时,对规模养羊场(户)在青贮池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属于扶贫整村推进的,还可以享受种公羊投放补贴。

㈡强化饲草开发,务实发展基础饲草是养羊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也是种、养、加、贸一体化产业链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我们要按照以草促畜,以畜促草,草畜同步,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加快饲草生产作为羊产业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要以农作物秸秆青贮为突破口,提高秸秆青贮利用率,重点推广油菜茬、小麦茬粮饲兼用玉米复种青贮。在青贮模式上,继续推行青贮银行、青贮合作社、收贮、代贮、自贮五种模式,通过五种青贮模式的推行,使秸秆青贮利用率达到75% 以上。二要大抓多年生牧草紫花苜蓿种植。以早胜塬的米桥、平子、良平、早胜、中村及焦村、新宁7乡镇为重点,积极引进金皇后、牧歌401、阿尔岗金、三得利、赛特、德宝等牧草新品种,在养殖重点村,采取抓点示范,点面结合,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大力推广千亩以上生产基地、五百亩草带、百亩紫花苜蓿种植,扩大种植规模.提高饲草品质。三要加强对天然草场保护和改良利用,采取围栏轮牧、人工补播、模拟飞播、病虫鼠害防治等综合措施,提高天然草场产草量。四要加强绿鑫公司、运通草业公司、青腴草产业加工厂建设,壮大企业实力,增强服务功能。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达到以加促养、以养促种、以种保加的效果。

(三)强化龙头建设,发挥带动作用 根据宁县目前龙头企业现状和羊产业发展的需要,应重点加强加工、养殖、协会组织等龙头企业建设。一是启动宁县旺市胜牛清真食品加工厂,购置世界先进的肉羊屠宰加工生产线.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实行羊肉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加工规模,增加原料消耗,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养羊业。二是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要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的技术协作,搞好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引进的种羊要符合本品种标准。要做好引进种羊的选种选配工作,大力应用先进适用的养羊新技术,提高种羊养殖水平和产羔率,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三是县乡两级协会要按照各自职能和分工,搞好投羊还羔工作。同时要负责对会员搞好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对外联络、获取市场信息、肉羊外销、指导防疫免疫等全方位服务。实现分散饲养、集团经营。充分发挥各会员的特长和优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四是发展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村能人投资兴办肉羊养殖合作社,吸收养殖大户为成员,由合作社对每个成员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以解除养羊户的后顾之忧。五是由农村能人参与羊产品的营销,与农户结成比较稳定的利益共同体,通过传、帮、带作用,带动农户共同发展肉羊生产。通过建立公司+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公司(协会)为依托,外联国内外市场,内联基地农户,公司(协会)要向农户提供市场信息,搞好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工作,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形成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增强公司(协会)带领农户占领市场的能力,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强度,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

(四)强化科技推广,提高科技含量健全肉羊科学养殖的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参与羊产业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为肉羊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供及时、配套的专业化、全程化技术服务。紧密与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技术推广机构的联系,定期聘请专家、教授负责羊产业各环节高新技术的咨询指导,并做好对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的骨干培训工作; 由县畜牧局技术人员负责羊产业各环节常规技术的咨询指导.并做好对规模养羊场 (户)的普通培训工作。县上每年要选派一部分科技人员外出进行技术培训和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新知识层次,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县畜牧局是羊产业技术服务的主体,要协助规模养羊场(户)做好场地考察、场舍建设模式设计、优种引进、技术指导、疫病防治、技术咨询、信息传递等项服务工作。大力推行四改和七推广技术。四改是改地面饲喂为槽架饲喂,减少饲草料浪费;改单纯放牧为放牧补饲相结合,提高羊的营养水平;改饲草直接饲喂为加工调制后饲喂.提高饲草利用率:改冬季敞圈饲养为塑料暖棚饲养,防止羊只掉膘。七推广是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经济杂交技术,推广羔羊补饲和早期断奶技术,推广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推广塑料暖棚养羊技术,推广舍饲养羊技术,推广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彻底改变规模养羊场(户)粗放的管理方式.促使宁县养羊业在饲养方式上,从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在饲养管理上,从粗放型向科技型转变;在增长方式上,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努力提高科技应用率和肉羊生产水平,提高养羊效益。

(五)强化工作责任,确保产业开发县羊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要承担起领导责任,负责研究和制定促进羊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新措施,全力搞好部门、乡镇、协会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财政部门每年要列支一定的羊产业开发资金,主要用于技术培训、推广和扶持协会发展等方面;工商部门要简化规模养羊场营业执照的办理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国土部门在土地使用上,要优先审批规模养羊场(户)建设用地;国税部门对协会、规模养羊场(户)给予减免税费等优惠;县农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建设银行对协会、规模养羊场 (户)的养殖贷款要优先安排;畜牧部门要配合各有关乡镇、协会做好肉羊养殖的技术指导、咨询、培训和疫病控制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宁县肉羊和优质牧草生产优势,积极编制申报有关项目,争取专项资金,扶持规模养羊场(户)的发展。各乡镇要积极配合养羊协会做好养殖小区及养殖户的确定、技术培训、投母还羔、疫病防治等工作,确保宁县肉羊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要将羊产业开发列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之列。实行单项考核。严格落实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县畜牧局要与乡镇及专业技术人员分别签订责任书,坚持月报表、季检查、半年重点检查、年终考核。县委、县政府要对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和县级部门给予奖励,突出重奖重罚。确保羊产业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广西羊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广西地处中国的南部,地貌形态以山地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丘陵地面积684万公顷,饲草资源丰富。广西历来有养羊习惯,隆林山羊和都安山羊是广西的两个优良地方山羊品种,北海市有饲养奶山羊的习惯,横县饲养有绵羊(小尾寒羊、杜泊羊),桂林市有南江黄羊,全区各地还饲养有波尔山羊、努比亚羊、简阳大耳羊、乐至黑山羊等等。近年来由于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为广西的养羊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羊产业小,投入资金有限,养羊生产水平较低,加上禁牧、封山育林等因素,制约了广西养羊业的发展。笔者就目前广西养羊业的发展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l 广西羊产业现状
1.1 数量及效益

据全区家畜品改报表统计,2011年全区羊饲养量449万只(2010年391万只),年初存栏194 万只,年末存栏148万只(2010年年初存栏208万只,年末存栏193万只),其中能繁母羊年末存栏 81万只(2010年75万只),出栏201万只(2010年 198万只),出栏率104% (2010年95%),实现产值12.1亿元。详见图1。

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羊品种改良步伐的加快和饲养观念的转变,养羊成本虽然有所增加,但是肉羊价格上升速度快,养羊的效益还是越来越好,纯利润从2000年的每只羊150元增加至2012 年的300元,可见养羊收入逐年提高。

1.2 分布与规模

我区养羊主要分布在河池、百色、来宾、南宁、柳州、桂林等6市,河池市2011年饲养量达160多万只,排在6市首位,其次是百色市的80多万只。 2000年全区存栏能繁母羊5O只以上的养殖户有 2 394户,没有龙头企业;2010年增至5 473户,有龙头企业4个;2011年达到17 430户,有龙头企业9 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1.3 主要工作成绩

1.3.1 逐年增加对发展养羊业的投入养羊业是广西的传统产业,自治区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很重视发展草食动物,对养羊业的投入逐年增加。2000 年开始进行小规模的山羊圈养试验工作,2003年进行试点推广,2006年开始在25个县区大规模地实施《农区舍饲圈养山羊示范项目》。2008年开始区财政拨出专款对引进良种公羊和购用山羊专用饲料的农户进行补贴。2012年广西开始实施国家肉羊良种补贴,在能繁母羊存栏2万只以上的都安等17个县,对引进的1 000只良种公羊进行补贴 (一次性补贴800 元/只),至目前为止,财政投入累计超过1 500万元。经过示范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养殖户科学养羊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养殖效益。

1.3.2 广泛开展羊品种改良工作近年大力推广羊杂交改良和羊人工授精技术,全区年杂交改良母羊50多万只以上,但是人工授精母羊只有5 000多只,覆盖率极低。通过推广羊的杂交改良,大家看到杂种羊普遍初生体重大、生长发育快、出栏快,养杂交羊普遍比养本地羊效益好,每只能多增收50 元以上。与此同时,我区还出台引进优良品种的种公羊每只补贴800元~1 000元的政策。2012年广西得到了80万元国家肉羊良种补贴项目资金,加快了我区山羊良种化进程的步伐。

1.3.3 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至2012年期间,在自治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广大养羊科技工作者及相关人员的努力下,完成了《广西山羊杂交改良和应用研究》、《广西山羊杂交改良技术推广》、《羔羊生产配套增产技术》、《广西100万只山羊饲养综合技术开发》、《山羊的圈养技术研究与规模化养殖技术示范》、《隆林山羊的选育及杂交利用》等项目、课题的研究;开展了《奶山羊冷冻精液生产与应用研究》、《广西隆林山羊品种的选育提高》、《山羊本地饲料的开发与利用》、《山羊品种改良及其集约化养殖技术》,《山羊放牧与圈养繁殖对比试验》、《同期发情和胚胎移植试验》等课题研究;实施了《农区舍饲圈养山羊示范项目》、《广西肉羊良种补贴项目》;进行了《都安山羊品种资源调查》、《隆林山羊品种资源调查》、《都安山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完成了《都安山羊》、《隆林山羊》、《山羊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山羊圈养技术规范》、《绿色食品山羊养殖技术规范》等广西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为今后我区羊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1.3.4 开展科学养羊技术培训工作 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十分重视养羊业的发展,经常组织广西大学、区畜牧研究所、区畜禽品种改良站、区草业中心等单位的教授、养羊专家对全区的畜牧站、品改站的技术人员及规模养羊户进行科学养羊技术培训,2005年2012年累计举办各类养羊培训班50 多期,培训学员3 000多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养殖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 广西发展羊产业的优势

2.1 广西肉羊市场前景看好,求大于供。活羊销售价格逐年攀升,2000年活羊价格只有8元/ kg, 2006年升至14元/ kg,2010年24元/ kg,2012年达到32元/kg,连创历史新高。

2.2 羊是草食动物,节粮,符合我区提倡的要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的政策。广西拥有丰富的饲草资源,有草山草坡9 700多万亩,各种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丰富,如木薯渣、甘蔗尾叶、甜玉米秆等,还有人工种植的高产优质牧草,为养羊提供充足的草料资源。

3 广西羊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财力不足,持续投入资金少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发展因素,各级政府都以稳定猪、鸡为主,虽然提出把草当粮种、把羊当猪养的发展理念,但对发展养羊的重视不足,经费投入虽然不断增加,但数量有限,加上养羊技术落后,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不愿留在家务农,尽管市场肉羊价格涨势迅猛,羊肉消费量大幅增加,养羊数量还是徘徊不前。而山西省一个怀仁县的羊产业(该县2012年羊饲养量230万只以上)就达整个广西羊产业的一半。当前我区的羊产业离广西草食动物产业优先发展规划中的 2015年出栏500万只的目标任务还有很大差距。

3.2 良种化程度不高,生产性能低

据调查,我区养羊基本是以本地羊为主,本地羊虽然适应性强、抗病力强,但是个体小、生长速度慢、屠宰率低,养殖效益低,农民要想养羊增收,必须广泛开展羊的杂交改良。当前,广西除了波尔山羊冷冻精液供给充足外(广西区畜禽品种改良站库存8万多支波尔山羊冻精),省级的四个种羊场、一个地市级种羊场,供种能力十分欠缺。广西引种回来的努比亚羊只是高代杂种的羊,各种遗传性能还不够稳定,需要不断的选育提高。另外, 马山黑山羊这个商业品牌的羊和北海奶山羊群也要不断地培育提高,充分发挥它们的品牌效应。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底全区良种公羊存栏 2.6万只(含隆林山羊),良种覆盖率仅47% ,且羊人工授精技术推广普及严重滞后。

3.3 饲养规模小、饲养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

目前广西传统养羊的饲养方式落后:农户小规模放养(50只以下)、管理粗放、养羊条件简陋、环境卫生差,不补料、不免疫,出栏率极低。加上各地因保护生态环境而实施的封山育林政策,更是制约了羊业的发展。

3.4 羊病疫苗少,免疫意识不强

羊用疫苗长期严重供应不足,除五号病和羊痘苗外,三防四联苗、传染性胸膜肺炎苗等常缺货,除少量规模养殖场按计划作预防免疫,散户一般都不进行免疫,病死羊时有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严重损失。

3.5 饲草料无保障

由于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全年草料供给不平衡:饲草资源旺季浪费严重,而冬、春饲草淡季却供应不足,出现一年养羊半年长的现象。

3.6 缺乏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

广西养羊多数是副业,缺乏龙头企业支撑和合作社的带动,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经不起市场风险。由于肉羊的年出栏量少,至今广西未有肉羊加工企业,缺乏精、深加工的拳头产品。

3.7 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有待加强

广西有都安山羊、隆林山羊2个地方优良品种,由于不重视本品种的选育提高,目前存在个体小、生长速度慢、产肉率低、品种特征杂乱等现象。

4 广西羊业今后发展的方向
4.1 加强对产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

要做大做强羊产业,各级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要把养羊业当作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来抓,除了要高度重视发展养羊业,还要加大对养羊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

4.2 转变饲养方式,大力推广舍饲圈养

舍饲圈养山羊,能充分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可以缩短育肥时间,提高出栏率。圈养山羊既解决了林牧生产的矛盾,又容易推广科学养羊先进技术,如羊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技术、羊病防治技术、羔羊育肥技术、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优质牧草人工种植技术等等。因此,各地要大力推广舍饲圈养山羊,养羊模式逐步从放牧半放牧舍饲转变,改变世世代代放牧养羊的习惯。

4.3 发展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链建设

广西没有一家羊肉加工企业,没有自己的羊肉产品品牌,羊肉深加工的高附加值没有得到体现,市场销售还是以鲜肉为主。应鼓励和扶持大的规模养殖场,以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羊产品加工、贮藏、运销龙头企业,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推动羊业产业化进程。

4.4 加快组建专业合作社

加快建设专业养羊合作社,参考外省养羊大县的合作社建设:有专门配送草料的合作社、有专门做育肥羔羊的合作社,有专门饲养能繁母羊的合作社,有专门做畜产品加工的专业合作社等等。他们的合作社已经从统一防疫、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初级管理上升至产品统一供销、生产专业化、标准化,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抵御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实现养羊效益最大化。广西饲养羊多的市、县区,要加快建设专业养羊合作社,力求在饲养量和出栏量上有重大突破,以此带动全区羊产业的快速发展。

4.5 特定区域小规模发展奶山羊、绵羊

4.5.1 羊奶营养丰富,脂肪球小,易消化,接近人奶,最适合小孩、老人、病人饮用。广州、深圳、福州等城市的鲜羊奶每千克售价24元,北海市的鲜羊奶每千克售价12元,浦北14元、横县18元,可见养殖奶山羊的利润很可观,可在发达地区、城市周边小规模示范养殖,同时公奶羊还是羊经济杂交中最好的第一父本之一。

4.5.2 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的绵羊品种,体型高大,繁殖率高,利用杜 白公羊杂交小尾寒羊,生产商品羊,杂交后代初生体重大、生长速度快、产肉率高,适合育肥生产肥羊羔。可在草料充裕、交通便利的地方小规模示范饲养,如横县、北海市等。

4.6 强化羊产业技术支撑

4.6.1 组建广西羊业发展专家委员会,谋划、指导面上羊业生产。
4.6.2 加大培训力度,广泛宣传科学养羊,提升养羊科技含量。
4.6.3 完善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力争在羊病防控上有新突破。

4.6.4 引进优良品种并选育提高,同时加强种源基地建设,提高供种能力。利用良种品种广泛开展羊杂交改良,生产商品肥羊羔,创广西羊肉品牌。同时积极推广普及山羊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

4.6.5 加强广西地方山羊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在保种方面,在地方品种主产区划定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引入外种杂交,同时加强选种选育,提高生产性能,也可以尝试异地活体保种、冷冻精液保种等等。在开发利用方面,除保护区外,大规模引入优良种公羊开展经济杂交,生产肥羊羔,比如可以引人波尔山羊、南江黄羊、莎能奶山羊等优良品种的公羊,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养羊经济效益。

4.6.6 加强草地资源保护,探索草山草坡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广泛推广人工种植优质牧草,推广青贮、氨化技术,推广舍饲圈养山羊。尽快形成农作物秸秆等饲草料的有偿加工、储存、配送体系,确保养羊所需的草料全年均衡供给。

4.6.7 继续实施国家肉羊良种补贴项目,广泛开展养羊科技创新及羊业配套技术的研究,确保广西羊业健康、持续发展。

总之,广西养羊业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专家教授、企业精英等各方面人士在政策、财力、技术、管理等方面支持才能走出困境,发展壮大,形成支柱产业。

农作物秸秆+饲料粮+牛羊农牧结合模式


作为实施该模式的地区,其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具有如下特点:

(1)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水资源一般能满足旱作作物的要求,但作物活动积温期短,农作物种植多为一年一熟制;在种植业的三元结构中,饲料粮玉米一般为主导优势作物,粮食一般为自给性生产,多以春小麦为主;牲畜以牛羊为主,饲料资源主要为玉米及其秸秆,还有部分草山、草坡以及空隙地种植的绿肥牧草和野生绿肥。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农田养分通过农牧业生产过程,部分以商品型的肉、奶及各种农副产品的形式输出进入市场,另一部分主要以厩肥的形势又返还给农田,因农畜产品的输出造成农田养分的亏缺,主要由非耕地土壤中的养分(如上面提到的草山、草坡以及林间空隙地种植的绿肥牧草和野生绿肥),通过生物富集和增施化肥转移到农田,使农田养分得到补充。

(2)地区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薄弱,工业基础差,地方经济以农业收入为主,资金相对不足,缺乏大量社会资源投资农业用于改善环境条件。耕地资源相对宽裕,人均占有耕地较多,但农田基础设施差,生产水平低而不稳,农业经营主要以扩大单位劳动力经营的土地面积来提高生产率,属土地利用型农业。因此立足农业,发展以农业为本的商品农业、加工业,以此为龙头带动农牧业发展是振兴地方经济的优势所在。这些地区一般都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适于农牧业的发展。其次,正是由于这些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商品经济不发达,使得这些地区从事农牧业商品生产方面较发达地区相对来说有更好的比较利益。同时,商品农业也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482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