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皮肤真菌病

临诊病况

不论病原为何种真菌都相当一致。主要在眼眶、口角、颜面部、颈部、肩部形成手掌大小的癣斑,有的背部、腹部和四肢也可能受到损害。只有中度的 痒,几乎不脱毛。病初患部中度潮红,嵌有小水泡,几天后结痂,在痂块之间产生灰棕色至微黑色连成一片的皮屑覆盖物,经4~8周的病期后可自行痊愈。通常都是一种浅表毛癣,其特征是真菌几乎全只局限于角质层中,只有轻度的细胞防御反应,病猪的年龄和品种显然对于病程没有影响。


本病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还未阐明,传染源又很多(活的和死的媒介物如土地),因此几乎没有可能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也没有免疫预防的方法。所以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和猪体皮肤卫生,补饲维生素 关重要。

发现病猪应全群检查,隔离治疗,猪舍可用3%~5%苛性钠或0.5%过氧乙酸消毒。对猪患部应先剪毛,再用肥皂水洗清 皮后进行以下治疗,同时饲养员及兽医应注意保护,以免传染。

(1)10 水杨酸乙醇或油膏,或5%~10%硫酸铜溶液等,每天或隔天涂敷,直至痊愈。

(2)水杨酸50克、鱼石脂50克、硫磺400克、凡士林600克混合制成软膏,每隔3天涂药1次,一般4次

(3)硫酸铜粉25克、凡士林75克混合制成软膏,外用,隔5天1次,两次即可收效。

编辑推荐

猪群常见的皮肤病有哪些?注意以下五种


猪养殖是如今最为吃香的养殖项目之一,在我国各省市地区均有广泛的养殖场,可为广大养猪户们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而在猪的养殖过程中,如若养猪场卫生做得不够好,就会滋生很多细菌以及病毒,猪群也就会染上各种皮肤病,严重的危害到猪群的养殖效益。那么,猪群中常见的皮肤病有哪些呢?接下去跟着小编与其来看看吧。

猪群常见的皮肤病有哪些?

1、渗出性皮炎

这时一种容易发生在仔猪身上的油皮病,发病率较好,很多的猪只要出现了粘性的皮肤病,建议养殖户首先清洗一下,因为不管是什么病原,都能清洗掉一部分。再进行药物治疗,效果会很好,渗出性皮炎可以打地米加青霉素,配温水冲洗效果较好。

2、面部坏死

这个疾病主要是因为咬伤和磨伤引起的,可以先清洗一下,再在患处撒上青霉素,如果伤口化脓或者脓肿了,硬的就打消炎针,如果是软的要将浓放出来,冲洗后干净后再涂抹药物或者打针即可。

3、链球菌

链球菌一般表现为败血症,猪丹毒是疹块型的,可以使用地米青霉素治疗,效果比较明显,需要注意的是,猪如果还发着高烧的话,就要引起重视了,必要时可以就医治疗。

4、胸膜肺炎、猪肺疫

这类疾病往往会引起猪的皮肤变色,猪的耳朵如果变色,主要原因可能是猪的心肺坏,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头孢和氟苯尼考治疗,而猪肺疫还会集中在脖子的上边,要注意观察。

5、水肿病

水肿病常见的有大肠杆菌和放线菌,一般会在在眼睛或者头部会发生水肿现象。一般要注意降低颅内压,同时到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肚子下边如果出现绿色或者肚子下边变色是,大多是有魏氏梭菌或者其他的个别的细菌引起的,要注意预防。

以上就是有关猪的知识介绍。渗出性皮炎、面部坏死、链球菌以及胸膜肺炎、猪肺疫和水肿病等都是在猪群的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皮肤病,广大的养猪户们可以根据自身养殖的猪群实际发病症状,来进行合理的防治,这样才可以让猪群更好的生长,否则会影响到猪群的养殖效益,广大养猪户们要注意。

猪水疱病的诊断 以及预防猪水疱病的方法


猪水疱病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的主要特征是猪的蹄部、鼻端、口腔粘膜、甚至乳房皮肤发生水疱。由于本病传染速度快、发病率高,对养猪业的发展是一严重威胁,必须十分重视本病的预防工作。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水疱病的诊断以及预防猪水疱病的方法。

1、病因

猪水疱病毒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无类脂囊膜。猪水疱病毒对环境和消毒药物的抵抗力很强,在粪便和腌肉中能存活较长时间,在50℃经30min仍不失感染力。1%过氧乙酸60min可杀死该病毒。消毒药中以5%氨水、0.5%菌毒杀、复合酚类及0.5%~1%次氯酸钠消毒效果良好。常用的消毒剂如70%酒精、3%~5%来苏儿和10%生石灰都不能杀死该病毒。

2、流行情况

该病只感染猪,其他家畜不发病,但对人类也有一定的易感性。猪水疱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流行最多。该病传播速度很快,不同条件的养猪场发病率由10%—100%不等。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粪尿、鼻液、口腔分泌物、水疱皮、水疱液都含有大量病毒,并可向外界传播病毒。猪感染该病,首先是由于病猪、带毒猪及其肉制品调入引起;其次,是由于饲喂未煮沸消毒的泔水和屠宰的下脚料;再次,是经污染的车船、用具和饲养人员传播。病毒可经损伤的皮肤、消化道等途径感染健康猪。

3、临床症状

典型水疱病。其特征性的水疱,常见于主趾和附趾的蹄冠上。部分猪体温升高至40.5~42℃,在蹄冠和蹄踵的角质与皮肤结合部苍白肿胀,不久出现一个或多个黄豆至蚕豆大的水疱,继而水疱融合扩大,充满水疱液,1~2天后水疱破裂形成溃疡,露出鲜红的溃疡面,常围绕蹄冠皮肤和蹄壳之间裂开,疼痛加剧,出现跛行,多卧地不起,食欲减退或废绝。部分猪由于继发细菌感染而局部化脓,造成蹄壳脱落,病猪卧地不起,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水疱有时也见于鼻盘、舌、唇和母猪乳头上,但出现的水疱较蹄部晚,仔猪发生该病多数是在鼻盘上发生水疱。一般情况下,若不并发其他疾病不会引起死亡,10天左右可以自愈,但初生仔猪可以造成死亡,有2%的病猪偶见出现神经系统紊乱症状,表现为前冲、转圈、用牙齿咬用具,个别猪出现强直性痉挛。

温和型水疱病。只有少数猪发病,仅在蹄部发生一两个水疱,全身症状轻微,传播缓慢并且恢复快,一般不易察觉。

隐性型水疱病。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但血清学检查,有滴度相当高的中和抗体,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这种猪可能排出病毒,对易感猪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

4、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主要在蹄部。约有10%的病猪鼻端、口腔有水疱病变,口部的水疱通常比蹄部出现晚。病死猪剖检时,除个别病例心肌上有条状出血斑,其他脏器无可见病变。

5诊断要点

根据病猪蹄部、口唇和鼻盘有特征性水疱,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该病在临床上与猪口蹄疫、猪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疹等病相似,从水疱上难以鉴别,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具体做法是采取早期病猪水疱液装入青霉素小瓶内,制成1:5混悬液,每毫升加入青霉素1000万IU、链霉素1mg,放室温下2~4h,取上清液0.1mL分别接种1~2日龄乳小鼠和7~9日龄乳小鼠各5只,接种后如两组小鼠都死亡为口蹄疫;仅1~2日龄小鼠死亡,而7~9日龄小鼠不死为猪水疱病。6预防措施

“三个加强”。首先,要加强进出境检疫,禁止从有该病的国家输入活畜或动物产品,杜绝境外疫源传人我国境内;其次,要加强流通领域里的检疫,要以检疫诊断为中心,在收购、调运猪时逐头进行检疫,要做到“两看”(即看食欲、看跛行)和“三查”(即查蹄部、查口腔、查体温),若发现问题,应就地处理,不准外调。最根本的是要加强猪群的科学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

“三个不要”。首先,不要从有该病的疫区购人种猪及猪肉产品,防止引进传染源;其次,不要生喂屠宰猪的下脚料和泔水。需要喂时,必须经煮沸消毒后再饲喂;再次,不要收购、运输、屠宰无免疫耳标的动物,要堵住外来的传染源。

“三个消毒”。首先,要搞好带猪消毒,切断感染途径。平时养猪舍内的带猪消毒,要做到每周消毒1~2次,可选用百毒杀消毒剂,浓度为1:1000,喷雾带猪消毒,每平方米表面积用消毒药300~400mL。其次,要搞好舍外环境消毒,净化环境,减少发病率,要做到每半个月消毒1次,可选用菌毒敌,浓度为1/100,进行喷洒消毒,每平方米表面积用消毒药400~500mL或用5%氨水消毒。再次,要搞好运输猪的车、船等交通工具的消毒,可选用5%氨水彻底消毒,或选用3%~5%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彻底消灭病原体。

猪水疱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诊断要点
1、发病特点在各种家畜中,只有猪可感染发病,其它动物不发病,人类有一定的感受性;各种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可感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同条件的养猪场发病率由10%-100%不等;猪群高度集中、调运频繁、猪仓库、屠宰场、铁路沿线等处传播快,发病率高;分散饲养的农村和家户,少见发生和流行。
2、临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主要症状是在蹄冠、蹄叉、蹄踵或副蹄出现水疱和溃烂,病猪跛行,喜卧;重者继发感染,蹄壳脱落;部分病猪(5%-10%)在鼻端、口腔粘膜出现水疱和溃烂;部分哺乳母猪(约8%)乳房上也出现水疱,多因疼痛不愿哺乳,致使仔猪无奶而死。
3、鉴别诊断本病在临诊上与口蹄疫、水疱性口炎及水疱疹极为相似,尤其是单纯口蹄疫还能引起牛、羊、骆驼等偶蹄动物发病;水疱性口炎除传染牛、羊、猪外,尚能传染马;水疱疹及水疱病只传染猪,不传染其它家畜。因此,该病的确诊,还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有:
(1)动物接种将病料分别接种1-2日龄小鼠和7-9日龄小鼠,如果两组小鼠均发病死亡,可诊断为口蹄疫;如果1-2日龄小鼠死亡,而7-9日龄小鼠不死,则可诊断为猪水疱病。病料在pH3-5缓冲液处理30min后,接种1-2日龄小鼠,小鼠死亡者为猪水疱病。反之则为口蹄疫。
(2)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
(3)血清学诊断常用的有补体结合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免疫荧光试验。
防治方法
参照口蹄疫一节中的办法。在威胁区和疫区可用乳鼠化弱毒疫苗预防注射。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549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