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调控保育猪舍的设计与实践

保育猪舍的设计需特别注重防寒保暖、通风换气,保育猪舍内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的控制至关重要.特别是实现自动化智能控制.是保育猪舍设计的理想目标。

1 环境温湿度自动化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原理和工作流程

采用RFID电子温湿度传感标签,无线RFID读写器,环境监控丁作站。对猪场环境进行实时的温湿度控制管理。通过控制器与系统之间的通信。控制锅炉或电源开关、风机等设备运行或停止,实现猪舍内温湿度的自动调节,使之保持在猪群生长所需的最佳小气候条件下。温湿度标签通过设定的状态.主动向环境监控丁作站发送温度和时间数据,或由环境监控 _丁.作站发送读取指令读取标签数据.并将记录存储到环境监控工作站中。应用服务器采取定时、循环扫描的方式,向每台环境监控丁作站发送数据采集指令。采集存储于环境监控工作站中的温湿度和时间信息.并将数据传送到应用系统或数据库。而当采集的温湿度超标时,环境监控工作站主动发出指令信息,控制锅炉或电源开关、风机等设备运行或停止。实现猪舍内温湿度的自动调节,使之保持在猪群生长所需的最佳气候条件。

2设计原则与参数

2.1 保育猪的最佳温度24~28℃。适宜温度21~30℃。
2.2 保育猪舍内相对湿度50%-70%。
2.3保育猪舍内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质量浓度分别控制在10 mg/L、3 000 mg/L、2 mg/L、2 mg/L、1 000 mg/L以下。
2.4保育猪在寒冷(或最低)条件下的通风率2.5~5.1 m3/h.温和条件下的通风率1725 m3/h、炎热条件下的通风率43-68 m3/h。
2.5保育猪体表的最高风速限值0.2m/s,炎热时的设计风速0.15 m/s。
2.6保育猪舍要求天花板、墙壁的隔热保温和密闭性能要好。

3保育舍设计实践
3.1 猪舍尺寸

全封闭式有窗猪舍:猪舍轴线尺寸44.70 m12.24 nl,檐高3.00 m.窗体1.20 mxl.50 m。小单元轴线尺寸 8.34 mxl2.24 in,单列式,猪栏后漏缝,群养,除粪过道1.20 m宽,舍内排尿水沟0.30 m宽.0.10~0.20 nl深.喂料通道1.20 m宽.除粪过道低于喂料通道0.60m:值班室轴线尺寸3.oo mxl2.24 m,隔成前后两问;猪栏净空尺寸2.40 mx5.55 mxO.65 m.圈内前部3.00 m设地暖.栏位后1.00 m排粪区低于前面躺卧区0.10 m,排粪区隔栏为全栅栏.其余隔栏为砖混,每个单元5个猪栏,共25个;舍外一侧有1 条清干粪通道1.20 m(含一条宽O.30 m深0.10~0.30 m加盖漏缝板的雨水沟).舍外粪水沟0.30 m宽0.10~0.20 m深.另一侧有1条喂料通道1.20 m (含一条宽0.30 m深0.10~0.30 m加盖漏缝板的雨水沟),两侧的通道向外侧倾斜坡度1%。喂料通道高于除粪通道0.60m。

3.2舍内温度控制要求

保育舍内温度每小时内变动幅度不应超过2.1℃。舍内温度28℃以下时第一档风机发挥50%的功率。29~ 29.5℃时第一档风机发挥100%的功率:舍内湿度达到29.5℃时第二档风机同时启动并发挥50%的功率, 30.5℃时第二档风机发挥100%功率;舍内温度达到31℃时第三档风机同时启动并关闭天花板进风口开启侧墙进风口:舍内温度达到32℃时第四档风机同时启动;舍内温度达到33℃时第五档风机启动,舍内温度达到34℃ 时第六档风机启动;第六档风机启动时舍内风速0.52 m/s。

3.3舍内湿度控制要求

猪舍的水汽主要来源于猪体表和呼吸道蒸发的水汽,舍内饲养管理用水、粪尿蒸发的水汽,进人猪舍的外界空气所含的水汽等,在温度适宜的范围内.舍内空气的较高湿度对家畜的影响不太显著。但在低温时.高湿(相对湿度大于80%)会加剧冷应激.猪易患感冒、风湿症、关节炎、肠炎下痢等疾病.同时饲料转化率、生长速度也会下降。常温下,高湿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滋生.使猪易患疥癣、湿疹等皮肤病,易发生饲料中毒。低湿可导致猪舍内灰尘增多,特别是在喂干料的情况下.会使饲料粉末飞扬.在低湿高温的条件下.由于水分的过量蒸发,易使猪皮肤和外露黏膜组织干裂,皮肤落屑。从而降低皮肤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而在低温低湿时,猪易患皮肤病和各种呼吸道疾病。猪舍适宜的湿度应在65%-75%。

3.4舍内有害气体控制要求

在现代规模化养猪过程中.猪被限制在固定的环境中.猪生产产生的水汽和留在猪舍的粪便会产生不同形式的有害物质,包括氨气、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碳、臭气以及粉尘和微生物等,这些气体在猪舍聚集到一定的程度不仅对舍内猪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还对饲养员的健康有害。氨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附在猪只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上,使其黏膜充血、水肿.引起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高浓度氨气通过肺泡进入猪只血液,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中毒性肝炎和心肌损伤等;低浓度的氨气长期作用于猪,可导致猪的抵抗力降低,从而造成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生产力下降。我国国家标准《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 T17824.32008)规定保育猪舍NH,上限定为20 mWm3。硫化氢具有恶臭的气味.易溶附在猪只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上,对其产生强烈刺激.引起呼吸道炎症和眼炎。猪只表现出流泪、咳嗽症状,支气管炎、气管炎发生率很高,严重时可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长期处于低浓度硫化氢环境中的猪,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增重缓慢:硫化氢浓度较高时,猪会出现怕光、丧失食欲、神经质、呕吐、腹泻等症状一二氧化碳虽然无味、无毒.但若其含量过高,氧气含量则相对不足,会使猪只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增重缓慢、体质虚弱等慢性缺氧症状.此时.猪只易感染慢性传染病我围国家标准《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 T17824.32008)规定保育猪舍C0:浓度上限定为1300 mg/kg,长期处于 C02浓度为2 000-9 000m眺g较处于 l 000~3 000 mg/kg环境中的猪,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在寒冷季节,保温与通风换气会产生矛盾.畜舍通风换气的效果既取决于畜舍的保温措施,也取决于舍内的防潮措施和卫生状况二特别是保育猪对温度的要求高,因此既要注重猪舍的保温.还要注重通风换气.

4环境调控猪舍实例设计图

扩展阅读

猪舍建设的场址选择与建筑设计


青冈县位于松嫩平原东部,黑龙江省中部偏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气候差异显著,四季分明。海拔高度130.0~247.7 米,年平均气温在2.4~2.6℃左右,平均年降雨量477 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 601 小时,无霜期130 天,是典型的高寒地区。但受传统习惯、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养殖场户建设的圈舍普遍存在采光通风差、设备简陋、饲养不方便、污染环境和疫病防控难度大等问题,很难满足现代标准化养殖的要求。随着我国畜牧产业的更新升级,对畜禽饲养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设计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圈舍修建模式,并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1 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要根据《畜牧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的区域,既符合区域发展规划,不污染周边环境,又能满足生产防疫要求。地势干燥,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土质坚实,以沙土壤为好。地下水位低于2 米以下,具有缓坡的北高南低平坦地方。供电方便,水源充足、良好,对水要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学检测,微量元素成分与含量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距离饲料生产基地较近。交通便利,距离国道主干道2 千米以上,距离村庄、居民点500 米以上,距离河流200 米以上,500 米半径内没有其他动物养殖场。养殖场应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注意不能太靠近交通要道与工厂、住宅区,以利于防疫和环境卫生。

舍内有害气体来自牛猪呼吸、排泄及生产中有机物分解,有害气体主要有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来自粪便的分解和氨化秸秆的余氨,氨气能刺激黏膜引起黏膜充血,喉头水肿,日均浓度为猪舍25 毫克/ 立方米,牛舍20 毫克/ 立方米。硫化氢来自蛋白质饲料,刺激黏膜,日均浓度为猪舍10 毫克/ 立方米,牛舍8 毫克/ 立方米。二氧化碳来自动物呼吸,日均浓度为1 500 毫克/ 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小于10 微米的所有颗粒物的总质量浓度,日均浓度为猪舍1 毫克/ 立方米,牛舍2 毫克/ 立方米。总悬浮颗粒物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指直径100 微米的颗粒物。日均浓度为猪舍3 毫克/ 立方米,牛舍4 毫克/ 立方米。

养殖场生态环境质量标准风速为成年猪舍1.0米/ 秒,仔猪舍0.4 米/ 秒,牛舍1.0 米/ 秒。相对湿度为牛、猪舍适宜空气湿度55%~85%。温度为成年猪舍11~17℃,仔猪舍27~32℃,牛舍10~15℃。照度为成年猪舍30 勒克斯,仔猪舍50 勒克斯,牛舍50 勒克斯。细菌为猪舍17 000 个/ 立方米,牛舍20 000 个/ 立方米。噪声为猪舍80 分贝,牛舍75 分贝。粪便含水率为猪舍70%~80%,牛舍65%~75%。

2 建筑设计

猪舍采取全封闭建筑模式。冬季舍外温度零下 30℃时,在不采暖的条件下,舍温可保持在10~15℃,保证了冬季母猪正常分娩,仔猪安全过冬,肥猪快长。天棚可用木板、柳条、秸杆、苇子等材料构成。用木板做天棚时,木板要做成裁口。用柳条、秸杆、苇子做天棚,要用绳子或铁丝扎成苗耙,搭成天棚后,在苗耙上抹一层稀羊角泥,将苗耙间的空隙用稀泥堵严,然后铺一层塑料薄膜或油毡纸。在油毡纸上再铺上厚20 厘米的锯屑等物质,将房檐、屋角堵严,防止贼风侵入。天棚距离地面的高度是保温的一项重要措施,最适宜高度为2.0~2.2 米。冬季北方地区北风、西北风居多。为此修盖猪舍应少留北窗,一般南北窗比例以3∶1 为宜。如果不留北窗,冬季舍温虽可增加,但不利于夏季通风换气,也将影响母猪的繁殖与幼猪的增重。

修建猪舍要留南门。入冬前将东、西门封闭,所有人员、推车、猪只出入均走南门,南门最好带门头,防止冷气直接进入猪舍。一般100 米长的母猪舍设三个南门,50 米长的母猪舍中间设一个南门也可以。高密度是指在合理条件下增加单位面积容纳猪的头数。适宜的密度为每头泌乳猪(带仔10 头)占4 平方米,每头妊娠母猪(一圈养10 头)占16 平方米,每头6~8 月龄后备猪与肥猪(一圈养20 头)占 16 平方米,每头断奶仔猪占0.3 平方米。猪舍的高温高湿、低温高湿对母猪的繁殖、仔猪成活、幼猪生长都不利。猪舍应当温暖干燥,因此母猪定时放猪排便,仔猪、肥猪的饲喂、睡觉、排便三分开。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做到地面、猪圈清洁、干燥。过道与圈内一旦弄潮,要用白灰与炉灰1∶3 混合物或锯屑撒在潮湿的地面上,将其迅速弄干。每天中午将气孔打开,排出浊气,降低舍内湿度与污气。

如何设计猪舍


新建猪场,应选在距离村庄 500米以外的水源充足 排水良好的地方。最好是靠近果园或村地且交通便利的地方,而不要建在交通要道两侧。场区内应因地制宜地栽花、种草、植树。

一、猪舍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是背风向阳、冬暖夏凉、通风采光良好;二是结构简单、坚固、台理、经济实用;三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势建圈{房);四是便于饲养管理。

二、猪舍式样

1.敞开式:敞开式有屋顶,三面有墙,前面敞开。见图1

此样式房顶高度在11.3米,猪槽设在前面敞开处 优点是设计简单、造价低廉。缺点足风寒雨雪天气饲喂困难。

2.密闭式:此样式是有屋顶,四面有墙或门窗,形成封闭状态。见图2

这种猪舍为双列式饲养圈,中间为饲喂道。好处是适宜规模养殖,容易管理,温度容易控制,节约土地。缺点是成本较高管理费用高,需要安装电扇、喷淋设备.暖气设备等防暑防寒。

3单列半敞开式:此样式有房顶,东、北、西三面有墙,前面敞开.饲槽在猪舍内人行道一边.人在猪舍内饲喂猪。见图3

此种猪舍的优点是饲喂时不受风寒雨雪天气影响,夏天通风凉爽,冬季用塑料布将敞开部分罩住,保温教果很好,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

4-半封闭双列式猪舍:此样式为坐北朝南双列式猪舍;顶部分为两个,北面一列猪舍房顶为斜坡式,南面一列猪舍为平顶式,中问为饲喂道见:图 4夏季为自然通风.冬季将两敞开的顶部用塑料布封住。

此样式是我总结了以往猪舍的优缺点而设计的,经我地区实践证明,此猪舍造价低廉、经济实用、冬暖夏凉占地面积较小,平时管理费用低,适台我地区规模化饲养场采用。

5半开放双列式猪舍:现在我地农村建猪场.多在自己承包地里建设,而多数承包地又是南北长、东西窄,这样建成坐北朝南的猪舍就受到限制.有时给别人调换地叉不容易.因此要想建造猪场,只能盖成南北长的猪舍:为此.我设计了一种半开放双列式猪舍,见图5 6

此猪舍东西两边有房顶,中间敞开,在东西两边设计饲喂道,中间为出粪排污(下水)道。

这种猪舍,解决了南北走向密闭式猪舍冬冷夏热、猪易得病的许多缺点。夏天自然通风,冬季将中间敞开部用塑料布罩住,出粪道与饲喂道分开,减步了污染,将两列猪舍下水排污道并为一个,减少了投资。

猪舍的设计及建筑


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远离居民生活区及交通主要干道,相对闭塞并且无任何养殖历史的生地 作场址。猪舍附近必须有充足的水源。从环保角度着想,必须有粪便处理场所。

1基本要求

猪舍在有利于猪生产的同时,冬季能防寒保温,夏季能防暑降温。封闭式猪舍的采光面积与舍内地面的面积比为:种猪1:15,生长育肥猪1: 20。简易猪舍冬季要有保温没施,如塑料大棚等。夏季要有足够的遮光面积,防止猪在阳光下曝晒,造成皮肤损伤。舍内相对温度控制在50%~70%。地面既不能过于光滑又不能过于粗糙,防止猪损伤肢蹄或破坏地面,一般地面的混凝土层厚度为15~ 20cm,猪躺卧的床面要进行防水、隔热处理,并应有一定的坡度。

2猪舍的样式

从长远着想猪舍应建成封闭式,这样既结实耐用又有利于防疫灭病,特别是分娩舍和育成舍必须建成封闭式,便于舍内温度控制。其他猪舍可以暂时建成简易的,其样式根据场地情况可建成单列式或双列式的。双列式猪舍其内部布局是:中间是工作道,宽度一般为1~1.2 m。工作道两侧为猪栏,猪栏内宽度为3~4 m,靠近南北墙两侧为粪尿沟,宽度为0.8~1.0 m,明沟深度为10~20 cm。单列式猪舍一侧为工作道,另一侧为粪尿沟,栏的长和宽可因地制宜。现在条件好一点的场家可以搞漏缝地板,这样可增加了一部分使用面积,猪舍床面卫生。暗沟式粪尿沟应用一定数量的活动盖板,便于堵塞时清理。猪栏的高度为1.o~1.4 m。每栏内安装1~2个钦水器。饮水器可直接与自来水连接,没有自来水的场家在舍内设水箱。水箱底部距最高饮水器1.5~2 m。饮水器应安装在靠近粪尿沟一侧。

猪舍内棚顶距地面的高度应为3 m左右,封闭式猪舍其舍顶和南北两侧必须留有自然通风口,简易猪舍冬季应是塑料大棚式的,在建筑之初应预留出固定塑料骨架的装置。

3猪舍的面积

哺乳母猪舍为4~5 m2。若高床饲养,每床4 m2 左右。妊娠母猪舍(6~8头/栏)2 rrl2/头。种公猪舍 5~6 m2/头。育肥猪舍(10--,15头/栏),60 kg以前 0.6~0.8 m2/头;60kg以后1~1.5 m2/头。

4注意问题

严禁人厕与猪舍相连、防止人、猪共患病的发生。
最好不要使用泥土地养殖,泥土地会增加猪感染寄生虫的机会。
旧猪舍重新使用前必须用1%~2%的火碱将地面、圈栏、墙壁、饲槽、用具等进行消毒,6 h后用清水冲洗,通风干燥后方可进猪。

发酵床养猪的猪舍设计、垫料制做与管理


1建筑设计

猪舍一般宽46米,长820米,立柱高1.82.0 米,顶高3米左右。座北朝南,屋顶要做好保温隔热设计,以利于冬季保温及夏季隔热,房顶设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面积的1/3,南北墙可设大窗或使用卷帘,并且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可照射整个猪床的每个角落,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适宜地生长繁殖。

如果用温室大棚模式,养猪大棚跨度一般为4~5 米,长度为2025米,四周围栏高1.01.2米,支撑大棚可用空心砖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在2.7~3.0米。材料可选用钢筋、水泥等,顶部覆盖塑料薄膜、编织布、草帘等。大棚四周不设围墙,夏天等于是凉棚,冬季放下塑料薄膜就可成为1个暖圈,冬暖夏凉,为猪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通常每间圈舍净面积约25平方米,可饲养肉猪 1520头。一般每头猪占地1.2~1.5平方米。向地面以下深挖50-90厘米。每个猪栏都要开窗,一般来说要相对而开,便于空气流通,夏季打开,冬季太冷需要用东西盖起来。一般情况下,还是需要定期打开。屋顶需要设置透明亮瓦,让阳光照进来,这个对发酵床菌种营养搭档伴侣和粪便秸秆发酵剂非常重要,亮瓦的多少以阳光自东向西移动时可照到猪圈全部为最佳,尽量做到阳光普照。屋顶现在饲养户主要用的是水泥瓦。猪栏材料主要是用竹子,是因为考虑到价格比较便宜,家里种植,可就地取材。

2垫料制做

垫料一般选择秸秆、树叶杂草、稻谷壳粉、锯末屑、粪便,发酵床菌种之一粪便秸秆发酵剂等,有条件可加入少量米糠、酒糟等发酵效果更好。垫料配比为锯末屑50%,稻谷壳粉40%(若无,可用锯末屑全部代替),粪便10%,发酵床菌种粪便秸秆发酵剂0.2%,水60%~70%。如添加5% 10%米糠、酒糟等发酵效果更好,可代替等量稻谷壳粉。

将发酵垫料,发酵床菌种之一粪便秸秆发酵剂,水按配比准备待用;先将粪便秸秆发酵剂倒人准备使用的水中稀释搅拌均匀浸泡2~12小时以活化菌种,增强菌种活性,稀释用水最好为井水或河水,若为自来水请放置24小时后再用;搅拌发酵如有搅拌机,可以先将发酵原料混合2分钟后,再倒人菌种稀释液搅拌4分钟;没有搅拌机可在地面上铺上发酵垫料翻倒2次混合均匀,再将粪便秸秆发酵剂稀释液翻倒2次混合均匀。堆成高约0.6米、宽2米的长方形物料堆,并在堆顶打孔通气。最后用长方形塑料布将肥堆覆盖保温、保湿、保肥,塑料布与地面相接,隔1米压1个重物,使膜内既通风又避免被大风鼓起。发酵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翻堆进行通风换气,夏、秋季节的早晚要揭膜通风翻堆1次(1~2小时),天气晴朗时可在前1天傍晚揭膜,次日早上覆盖。堆沤 4~6天后,堆温可升至60~70℃。

3养猪管理

猪舍中的锯屑变少时,应适当补充缺少部分。为利于猪拱翻地面,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90%,平时发现猪粪便堆积得比较多时,向空地撒一撒,便于充分分解。另外,地面不能太干燥,既要保持很松散,但是又不能有灰尘扬起,否则猪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在特别湿的地方加入适量新的锯末屑、稻谷壳粉,锯末屑、稻谷壳粉各50%。用叉子或便携式犁耕机把比较结实的垫料翻松,把表面凹凸不平之处弄平,猪全部出栏后,最好将垫料放置干燥2~3天;将垫料从底部反复翻弄均匀1次,视情况可以适当补充发酵床菌种混合物,重新堆积发酵,问隔24/],n,-t 后即可再次进猪饲养。

发酵床养猪的饲养管理,与传统养猪模式无特殊的地方。与传统养猪一样,首先要做好疫苗免疫,控制疾病的发生;进入发酵舍前必须做好驱虫 作;进入发酵舍猪的大小必须比较均衡而且健康;保持适当的密度,若饲养密度过大,发酵床的发酵效果会降低。

生态发酵床猪舍设计


生态发酵床生猪养殖是利用微生物菌种将一定比例混合的锯末屑、粉碎棉秆(树叶或杂草)、营养添加剂、水所组成的垫料进行发酵,消除粪便的污染.达到环境保护和促进生猪生长的一种规模化生猪养殖技术模式。2009年.农十三师畜牧兽医站依托师科技局生态发酵床生猪养殖技术示范项目示范推广了该技术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结合实际推广情况.将猪舍设计及个人体会总结如下.供参考。

1 生态发酵床猪舍设计要点

一种养殖模式的建立.都必须以满足动物的正常生长为前提,利用生态发酵床养猪也不例外 它有一些独到之处.即它必须在满足猪的正常生长的同时还必须满足发酵垫料养猪专用菌种的生长要求。

1.1 圈舍必须要有良好的通风

猪舍应配置风机或换气扇.一则改善猪舍空气环境.二则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氧气来源。

1.2 猪舍必须有良好的光照

猪舍高度(从地坪到屋檐)应达到3.5 m以上。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面积的1/3.并且从太阳升起至落下,猪床的每个角落应被照射过,这样可利于猪舍内部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利于发酵。

1.3 垫料池的设计

垫料池一般为地下式. 四周砌砖并用水泥硬化,底部不用硬化,保持自然土面。垫料池占栏舍面积的75% ~85%.其余部分为水泥硬床面 水泥床面与过道相连,发酵床深度:保育舍为70 cm:育肥猪及母猪、公猪舍以80~90 cm 为宜 发酵床垫料厚度0.8 m左右 原则是舍外和地下水不能渗漏到垫料池中.防止垫料发霉。

1.4 猪只占用垫料的面积

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种公猪、保育仔猪、生长猪、育肥猪、后备种猪垫料的面积依次为1.5~1.9、 1.92.3、1.5~1.9、0.3~O.5、0.81.0、1.0~1.5、1.5 ~ 1.9 m2/头。此面积不包括采食饮水区域.如果建有运动场则应算入垫料面积。

1.5 食槽与饮水器分开

一般北侧建食槽,南侧建自动饮水器.从而达到猪舍无臭、无蝇要求。

1.6 大规模猪场要考虑挖掘机进入猪舍的通道

垫料运行时每周需翻动2~3次.深度在30 cm 以上,同时还要调匀舍内猪的粪尿。养殖密度越大,翻动频率越高。同时,更换垫料也需要大型机械参与,所以必须预留机械设备进入垫料区的通道。

2 生态发酵床猪舍设计
2.1 保育猪舍和肥猪舍平面示意图(见图1)

保育猪舍和肥猪舍每栏养殖猪只头数与其它养殖模式一样。水泥采食台为猪只采食区,保育舍水泥采食台宽1.2 m:肥猪舍水泥采食台宽1.5 m。垫料区的面积按面积表计算。饮水台为水泥台约0.4 m宽.

2.2 保育猪舍、肥猪舍横切面示意图(见图2)

保育猪舍和肥猪舍的发酵床为地下式,床面高0.8m,宽4.0 m,长9.0m。

2.3 妊娠猪舍平面示意和侧面示意图(见图3、4)

妊娠猪舍产床用高床进行改造.建议后面用可拆式的。为不让母猪因产仔无力而在卧下时挤压小猪,母猪产仔时需要限制活动范围,当产仔10 d后小猪的活动能力增强时,可把产床后面拆开,让母猪和小猪可自由生活在高床或垫料上。垫料区在南面,垫料区猪栏高度约为1 m。南北窗户为大窗户有利于光照。屋顶和天花板要有隔热层。

3 生态发酵床猪舍设计体会

(1)示范场(户)圈舍改造或新建设计要本着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精简节约的原则。从建材、通风、饲喂、饮水、垫料、同栏等配套系统设施上把好质量和成本关;(2)哈密地区冬天寒冷、夏天炎热,温差大。在圈舍改(新)建中,重点应加强通风、保暖降温以及防腐设施的设计和建造;(3)农十j师规模化、专业化猪场少,生猪饲养普遍存在水平低、效益差、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新建猪场时.还应考虑到其适应现代化、规模化养猪业发展所应具有的设施配套性的需求.

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小区)的选址、布局与猪舍设计


为减缓生猪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我国相继出台很多措施和投入大量资金鼓励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小区)建设,并取得明显的效果。为更好指导养殖户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小区)建设,现就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小区)建设的选址与设计介绍如下。

1 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是发展生猪养殖成败的关键环节,往往被养殖户所忽略,最终导致所建成的养猪场无法使用或者经营失败。建设用地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场址选择不得位于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猪标准化规模场(小区)必须远离村、镇居住点、集贸市场以及其他畜禽场、屠宰场、主要交通干道1 000 米以上,防疫隔离条件较好,无污染、地势高燥、平坦、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空气流通、水源充足,供电和交通方便,且位于居民区主风向下游或偏风向的地方建场。

2 场区布局

场区分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各区要相对独立,并在出入口设有消毒池。生活区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设置在生产区上风向或者偏风向。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办公室、饲料加工车间、饲料贮存库等,距离生产区不宜太远。在地势上,管理区应高于生产区,并在其上风向或者偏风向。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猪舍应坐北朝南,猪舍之间相距10~12 米,有利于猪舍的通风换气和一定的隔离作用。猪舍按生产工艺流程排列顺序依次为配种猪舍、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保育猪舍和生长育肥猪舍。场区清洁道和污染道分离,互不交叉。隔离区包括兽医室、隔离猪舍、尸体解剖检室、病死猪处理间、粪污贮存和处理设施。隔离区应设在整个猪场的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兽医室可靠近生产区,病猪隔离间等其他设施要远离生产区。

3 猪舍设计

完整的猪舍,主要由墙壁、屋顶、地面、门窗、粪尿沟、隔栏等部分构成。猪舍类型有单列式和双列式两种,按屋顶形式分单坡式,双坡式等,建筑形式可选用半开放式(有窗式)或开放式两种。一般长度以 45~75 米为宜,跨度以9~12 米为宜,舍内净高以 2.4~2.6 米为宜。猪舍地面要坚实、平整、不光滑、不渗漏、耐消毒液浸泡和水冲洗。地面自猪床向排水沟要有1~2 度的坡度。猪舍大小可按猪的饲养密度而定,各类猪群参数为,空怀、妊娠母猪1.8~2.5 平方米/ 头,哺乳母猪3.5~4.0 平方米/ 头,种公猪5.5~7.5 平方米/ 头,保育仔猪0.3~0.5 平方米/ 头,育肥猪 0.7~1.0 平方米/ 头。

生物发酵床猪舍的结构及设计


发酵床养猪是一种全新的养猪观念,与之相适应的养猪技术与现代养猪技术相比有很大区别。在发酵床养猪技术中,将原来重点对猪的饲养管理转移到对发酵床内的微生物菌群进行良好的调控,只有创造出适应微生物菌群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使微生物菌群充分发挥作用,快速分解粪便,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猪舍环境,节省人力物力,达到饲养优质猪、健康猪的目的。

发酵床的微生态环境是指微生物菌群所处的环境因素。由于发酵床内微生物菌群需要特定的温、湿度环境,一般情况下,发酵床内有机垫料的水分含量要求常年保持在55%~65% ,菌种在分解粪便有机物时产生大量的热量,这虽然是微生物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但是,这样的高温、高湿的环境对猪的生长发育是不利的,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只有加强通风换气,及时排除猪舍空气中的潮湿气体,降低猪舍湿度,为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猪舍的通风设计是发酵床养猪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发酵床养猪猪舍结构由发酵床、外围护结构、猪舍内部设施等三部分构成。

一、发酵床
1.发酵床的位置

按垫料位置划分,发酵床可分为地上式、地下式和半地下式三种。地上式发酵床的垫料层位于地平面以上,适用于我国南方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优点是猪栏高出地面,雨水不容易溅到垫料上,地面水不易流到垫料内,通风效果好。缺点是由于床面高于地面,过道有一定的坡度,运送饲料不方便。

地下式发酵床的垫料层位于地平面以下,床面与地面持平,适用于我国北方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优点是猪舍高度较低,造价相对低,各猪舍的间距相对较小,猪场土地利用率较高。由于床面与地面持平,猪转群以及运送饲料方便。由于发酵池位于地下,有利于发酵床的冬季保暖。缺点是土方量较大。

半地下式发酵床适用于地下水位线适中的大部分地区,此种方法可将地下部分取出的土作为猪舍走廊、过道、平台等需要填满垫起的地上部分用土,因而减少了运土的劳动,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由于发酵床面的提高,使得通风窗的底部也随之提高,避免了夏季雨水溅入发酵床的可能,同时也降低了进入猪舍过道的坡度,便于运送饲料。

2.发酵池的深度

发酵池的深度决定有机垫料的量,与猪的粪便产生量及饲养密度有关,根据猪饲养阶段的不同而异。一般来说,保育猪发酵池的深度约60~80 cm,中大猪发酵池的深度约80~100 cm。在发酵池内部四周用砖砌起,砖墙上用水泥抹面,发酵池底部为自然土地面。

二、猪舍的外围护结构
1.猪舍高度与宽度

由于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特殊性,因此要求猪舍有一定的跨度和有一定的举架高度,以便创造出较大的空间环境,有利于猪舍内气体充分的交换,避免潮湿环境对猪的不利影响。猪舍的跨度一般不低于8 m,通常设计成9~1 2 m。猪舍的举架高度以发酵池面计不低于2.5 m。猪舍长度因地制宜。一般来说,猪舍建筑面积不低于 200 m 。

2.屋顶

猪舍的屋顶采用半钟楼式屋顶设计,即在猪舍的顶端南向设计一排立式通风窗。由于阳光的照射以及发酵床的温度,使得猪舍内部空气受热膨胀,比重变小,上升,从屋顶部立式通风窗流出,猪舍底部南北两侧低开的通风口吹进凉爽的风上移。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舍内良好的空气对流现象,舍内空气得以有效交换。良好的通风使得发酵床内的水分不断蒸发,圈底则保持疏松柔软状态。发酵床面的上升气流带走了猪床表面的水分,使得与猪体接触的床面湿度降低,给猪创造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在冬季,虽然舍外的低温和寒风使得北墙底部的通风窗不能打开,但是,由于采取了屋顶通风立窗的设计和对发酵床湿度、菌种活性的有效调控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舍内湿度以及排除污浊气体,必要时可以打开北墙中层的通风窗,以确保通风换气质量。

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屋顶的材料应选择导热系数低的材料。目前一般选择10 cm厚的聚苯乙烯彩钢板为好。无论采用哪一种屋顶设计,一定要在屋顶顶部设计安装一定数量的通风口,以便达到有效的通风除湿效果。如果没有通风口或者通风口面积过小,夏季虽然由于南、北对开的窗户形成的扫地风也能达到舍内空气的有效交换,但是,如果遇到闷热无风天气,尤其是冬季舍外气温过低,气流过大,北侧通风窗不能开启,只开启南侧窗户的通风效果欠佳。开启时间过长,造成舍内温度急剧下降,冷风直吹猪体表面,不利于猪体健康;如果开启时间过短,潮湿的空气滞留在猪舍的项部,舍内空气不能得到有效地交换,势必造成湿度过大,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猪舍应有充足的阳光照射。由于阳光的照射,使得舍内的温度提高,空气受热后比重变小而上升,由顶部立式通风窗流出,有利于猪舍的通风换气:冬季由于太阳高度角小,阳光可以照射到绝大部分猪床,有利于猪舍的保温。一定的光线还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可以将半钟楼式屋顶设计改为塑料大棚式设计。即将南侧屋顶和南墙改为塑料大棚,无滴塑料膜与防寒帘可随时根据环境调节温度、光照以及通风换气,猪舍内空间开阔,采光充足,通风良好。但在炎热的夏季,由于阳光照射强烈,南侧无滴塑料膜部分要进行遮光处理。塑料大棚模式的猪舍应设计成七分阴三分阳的采光格局。

3.墙与窗

在北方地区,猪舍的南侧、北侧以及东西山墙墙厚应达到24~37 cm。北墙设计成低开与中开两层通风窗。低开通风窗的下檐距过道地面的高度与食槽的高度一致,每栏2个,呈低而宽的矩形。中开窗为每栏一个,呈窄而高的矩形。这种品字形北窗设计可以较好地解决北方地区猪舍通风与保温的问题。下面的低开窗在夏季可以表现出良好的通风效果,在冬季则封闭之以利保温。冬季必要时可打开中开窗进行通风换气,以避免冷风的大量涌入。

猪舍南侧墙上的窗户尽量设计成大窗户,以便通风和采光。窗户下檐高于发酵池面20 cm 左右,以发挥良好的通风作用。上檐尽量高举,以增大透光角度,利于采光。如果南侧设计成塑料大棚式,将下部的塑料膜卷起,则通风换气的效果更好。塑料大棚模式更加有利于猪舍的采光,适合于我国北方地区猪舍建设。

三、猪舍的内部设施
1.猪栏

可以设计成单列式猪栏。每间猪栏东西宽度约4 m,南北两侧去除约2 m 宽的过道后,猪栏南北长约6~8 m,每间猪栏面积约为24~32 m ,每栏饲养猪16-20头。猪栏高度在80cm左右。位于发酵池中间的南北向隔栏应深入床下一定深度,防止猪拱洞钻过,造成混圈。这种单列式猪栏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发酵床养猪的特点,从福利养猪的理念出发,给猪设计出一定的运动空间,让猪在自由自在地运动中,满足嬉戏、玩耍、躺卧、采食、饮水、排泄等生理需要。

2.食槽、饮水器

将水槽和食槽分设于猪栏的南、北两端,采食与饮水分开,利用环境设计营造出让猪在采食和饮水过程中不断往返于食槽与饮水器之间的环境条件,强化猪的运动,降低脂肪的沉积,既提高了猪的健康和猪肉的品质,又使得猪在不断运动过程中,将粪尿踩踏入发酵床内,利于猪粪的充分发酵。

猪栏北侧沿着栏杆下面建成东西走向的食槽供猪只采食,保证每头猪有一定的食槽长度。栏杆建在食槽上方偏向外侧,使得少部分食槽在猪栏外侧便于投料,大部分食槽建在猪栏内侧便于采食。下部横栏高度以方便饲料的投放以及猪只的采食为标准。

在南侧猪栏两栏接合部安装自动饮水器。每栏设2个,距床面高30~40cm,下设集水槽,将水向外引出,流入东西走向的水沟内,水沟应有一定的坡度,由东西两侧流向猪舍中间,此处有通向猪舍外部的排水管,使水排向舍外的渗水井。

严格防止猪饮水时漏下的水流进发酵池,引起发酵池腐烂,导致发酵失败。

3.过道及硬床面

猪舍北侧设计成通长的过道,宽约 12 m:过道内侧与发酵池之间留出12 m 左右的水泥硬床面,为猪创造一个在夏季炎热季节里可以躺卧散热的休息环境。发酵池南侧与南墙或塑料大棚之间留出0.5 m 左右过道,以方便排水沟的设计,同时还可避免夏季雨水由窗户或卷起的通风口直接流入发酵床。

总之,发酵床养猪的猪舍设计与建造,应当紧密结合发酵床生物养猪特点,从猪的生物学特点、生理习性出发,在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密度等环境因素方面,积极创造出既满足猪的生长发育需要,又能增强猪的健康和抵抗力的环境条件,达到养猪增效之目的。

冬季规模化猪场猪舍的小环境控制


本文从小处入手,讨论猪只小环境的控制,特别是冬季的环境控制。在既需要保温、又需要通风的条件下,如何处理一系列问题、平衡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是猪场管理和猪场建设中的重要课题。猪一生都生存在区域的大环境和相对的小环境中,除了冬天的小环境控制,还需要我们投入精力去研究合适的区域发展规划、合理的栏舍结构和各种状态下的猪舍环境的控制,任重道远。猪舍环境对养猪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猪的健康、生长、繁殖、饲料报酬及猪肉品质都受到猪舍空气环境的制约,良好的环境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冬季的到来,猪群将面临两个不利的环境因素:第一,猪舍有效温度低于猪的临界温度,猪的能量消耗将显著增加;第二,猪舍的换气量大大降低,病原微生物及有害气体浓度大大增加,猪的抗病、抗应激能力明显降低,导致猪的冬季呼吸道疾病发生率大大提高,死淘猪造成的损失巨大。本文就冬季规模化猪场猪舍的小环境控制做一些探讨。

1 冬季猪舍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冬季猪只发病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猪只抵抗力低;二是环境中存在病原。寒冷的温度对猪只造成的应激,极易使其抵抗力下降。同时,冬季猪舍封闭保温,导致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增高,当空气中飘浮大量灰尘时,微生物可以附着在其上得以生存繁殖。因此,冬季猪舍环境对猪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仔猪腹泻与猪群的呼吸道疾病这两方面。

1.1猪舍环境对仔猪腹泻的影响

冬季是养殖业最困难的季节,其昼夜温差大,易形成寒冷应激,对猪的健康产生直接危害。低温对仔猪的影响尤为严重,是仔猪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的主要诱因。一方面,仔猪因体热调节机能不健全、皮下脂肪薄、保温能力差、个体又小、单位体重散热面积大,从而对外界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极差;另一方面,仔猪一旦受到连续或间断的寒冷刺激,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就会下降,易发生疾病。对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而言,寒冷也可导致仔猪腹泻、生长发育缓慢、疫病增多和低成活率。图1 是哺乳仔猪在保温箱中扎堆,并有腹泻症状;图2是断奶仔猪在电热保温板中集聚扎堆,腹泻消瘦。

1.2猪舍环境对猪群呼吸道疾病的影响

在秋末、冬季和春初,当气温低于20℃时需要给仔猪保温,所以将产仔舍和保育舍修建成封闭式。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封闭式建设难免会增加基建投资,而简单的封闭又很难达到预期的保温效果。国家文件((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规定保育猪舍的适宜温度是20~25度。低温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与湿度有关:在低温、高湿环境中,猪易患感冒性疾病,消化道疾病也会发生。当空气湿度为60%~80%时,病原微生物不易繁殖;当相对湿度高于80%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加快,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增加。

影响猪群呼吸道健康更为重要的因素是空气质量。猪舍冬季封闭保温,通风换气不良、供氧不足、有害气体增加,对猪的呼吸器官影响严重,猪群呈现严重的亚健康状态,抵抗力下降。封闭式猪舍病原微生物种类多、密度大,猪群被感染机率很大。粪便暴露在猪舍中能产生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当猪舍氨气浓度超过76mg/m3时,会刺激猪的气管黏膜发生充血和水肿,猪群肺部的气体交换能力下降,猪群饲料消耗量和日增重均会降低;当氨气浓度为38~57mg/m3时,猪群清除肺部细菌的能力下降。《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将保育猪舍和哺乳猪舍的氨气浓度上限定为20mg/m3,其他阶段猪舍定为25mg/m3。二氧化碳经常作为研究空气质量和通风量的指标,长期处于二氧化碳浓度为 2,000~9,000mg/m3环境中的猪较处于1,000~3,000mg/m3的更易发生呼吸道疾病。《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将保育猪舍和哺乳猪舍的二氧化碳浓度上限定为l,300mg/m3,其他阶段猪舍定为1,500mg/m3。

2如何控制猪舍小环境

季节轮换和昼夜温差是不可改变的,但猪舍小环境是可以改变和控制的,因而可以通过改变猪舍小环境来提高养猪生产成绩,进而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冬季猪舍小环境的控制主要包括舍内供暖保温、污染气体的减排、通风、光照和饲养密度等几个方面。

2.1温度的控制

温度在环境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猪对环境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而秋冬季节的昼夜温差可达10度以上,因此在这期间应加强猪舍门窗的管理,防止孔洞缝隙形成贼风,缩小昼夜的温差。控制猪舍内白天温差不超过3℃,夜晚温差不超过5℃,每小时温差不超过2度,同时给猪群的饮用水需加热至室温,减少猪群冷应激。若想降低养猪成本,分娩舍温度最好保持在18。C左右;仔猪栏采用局部供暖设备,使保温箱温度维持在31℃左右;保育舍集中供暖,高床饲养方式可用电热保温板控制仔猪躺卧区温度,平栏饲养方式则用局部地热采暖控制温度(如图3所示)。肥育猪、母猪和公猪的适宜温度范围相比仔猪较低,一般不需要单独局部采暖。南方冬季温度不会特别低,猪舍一般是敞篷式或半封闭式,可采用塑料大棚外加草帘子;北方冬季气温低于零度的时间长,猪舍一般是封闭式,可采用暖气、地暖等采暖保温措施。

2.2湿度的控制

冬天天气寒冷,若猪舍地面潮湿,热量散发得更快;同时,猪舍湿度过高会降低猪群的抵抗力,使传染病发病率增高,猪只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和风湿症等。分娩舍湿度大可致母猪产仔数减少、仔猪断奶重降低,育肥舍湿度大则饲料转化率下降、日增重变小。生产中允许的湿度范围如表1所示,当猪舍内湿度超过80%则需加强通风换气,也可喷洒无害干燥剂或者在地面撒些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同时,管理好猪群的饮水,避免饮水器溢水或漏水;此外,猪舍的粪、尿要及时清理,最好3次/d,以减少粪便在舍内分解的机会,降低舍内不必要的水汽蒸发。

2.3舍内空气污染物的减排

猪舍有害气体包括氨气、硫化氢和甲烷等,主要是饲料和粪便中厌氧菌的发酵产物和猪呼吸产物。猪舍的空气污染物还有尘埃和少量微生物,尘埃对猪有刺激性,病原微生物也可通过灰尘或飞沫传播,进而加剧对猪群的危害。因此,要减少空气污染物,就需创造不利于粪便中厌氧菌和空气中微生物活动的条件,如猪舍通风换气、降低舍内湿度,增加清粪频率、并训练猪定点排粪和排尿,加强垫料管理、调整饲喂方案以及定期喷雾消毒等。降低猪日粮中粗蛋白含量、向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或以酸式盐替代饲料中的碳酸钙等均可降低有害气体(氨气)的排放;在喂给粉料时,应先发料再任其采食,最好改喂湿拌饲料或颗粒饲料,减少猪舍空气中微粒的含量。

2.4猪舍的通风控制

规模化猪场猪舍常年都需要通风换气,把经过过滤器的舍外空气送入猪舍内,保证舍内空气保持清洁状态。一般冬季猪所需的最小换气率为 0.14~0.28m3/min每100kg体重,但冬季猪舍的供暖与通风相联系,因此,虽然冬季猪舍通风换气是必须的,但务必防止通风过量造成资源浪费;当保温与通风发生矛盾时,可定时向猪舍内喷撒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其释放出的氧能氧化空气中的硫化氢和氨,起到杀菌、除臭、除尘和净化空气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必须结合本地区温度和本场实用数据来控制最适通风量。可用温湿度计、氨气测定仪、风速计、氧气测定仪和硫化氢测定仪等来实时监控猪舍内各项指标,以便更好地管理猪舍小环境。

2.5光照

适当的光照可促进猪群的新陈代谢,加速其骨骼肌肉的生长,同时对猪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有助于提高猪的免疫力及预防佝偻病。繁殖母猪的光照增至60~1001x,可使繁殖率提高4.5%~8.5%,新生仔猪窝重增加0.7~1.6kg,仔猪的育成率提高7.7%~12.1%;乳仔猪和育肥猪的光照度提高到 60~701X,可使仔猪的发病率下降9.3%;哺乳母猪区每天维持16h 光照,可诱使母猪早发情。母猪、仔猪和后备猪猪舍的光照度一般应保持在50~1001x,每天维持 14~18h。公猪和育肥猪每天应保持光照8~10h,但夏季要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到猪舍内。

2.6饲养密度

生猪饲养密度影响猪舍空气、卫生状况,对猪的采食、饮水、睡眠等都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猪只的健康和生产力。适宜的饲养密度对猪的生长有利,如群饲猪比单饲猪采食量多、增重快,但如果密度过大,会减少猪的活动空间、咬斗频繁,影响增重、饲料利用率和健康。不同猪群适宜的饲养密度推荐值见表2。

3结论

近年来,我国规模化养猪快速发展,猪群数量多、饲养密度高、运动范围小、环境应激因素多等养殖特点都对外界环境条件作出了更高的要求。猪场经营者应加强对猪舍小环境控制的重视,综合考虑,为猪群创造适宜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减少和预防各种应激对生产造成的负面影。

我国各地生物发酵床猪舍的不同设计要求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近几年从13本、韩国引入的新型养猪技术。该技术以锯末、谷壳等有机物为垫料,加入内含高活性菌群和微量元素的多功能核心料,平铺在猪舍里,猪的排泄物直接排放在垫料里。由于猪的运动、翻拱和嚼食,猪的粪便与垫料充分混合,在有益菌群的作用下,猪粪便及时全部发酵、分解。其中,猪舍的建设是发酵床养猪技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发酵床猪舍设计并不相同,在发酵床猪舍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减少疾病的发生。

1华东及华北地区
冬季气候严寒、干燥,猪舍设计时,应注意猪舍保暖的同时,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1.1发酵床猪舍后窗设计

为了提高猪舍内的环境温度,猪舍后墙一般为二四式或三七式猪舍建筑。一般易忽略的地方为猪舍后窗的大小及隔热保暖问题。猪舍后窗通常为玻璃窗,并在窗上覆盖草帘或塑料布。冬季猪在发酵床上挤在一起,表明环境温度过低。此时应采取措施减少后窗的面积或增加后窗玻璃、草帘、塑料布隔热层的厚度,如使用双层塑料薄膜或覆盖棉被,以提高猪舍内的环境温度。

1.2安装风机

发酵床垫料含有50%左右的水分,并且底层温度保持在40~50℃。由于发酵床面与猪舍空气间的湿度差异大,发酵床垫料水分易蒸发,导致猪舍内相对湿度过高,有时相对湿度可达到100%。垫料水分蒸发,垫料表面干燥,垫料粉末进入猪呼吸道,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生。同时,因猪舍湿度过高,猪易得皮肤病,并且空气中病菌数量增加。因此,冬季保温时应适当增加猪舍的通风,降低猪舍的相对湿度,还可减少舍内空气中病菌数量。猪舍内安装无动力风机或轴流风机,可降低湿度。垫料表面干燥时,可喷洒水或500倍稀释的发酵床菌种溶液,减少灰尘产生,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应防止热应激及减少霉菌中毒病的发生。我国南方地区推广发酵床技术,夏季高温高湿环境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另外,在梅雨季节发酵床垫料易被霉菌污染,霉菌中毒病应时刻提防。合理设计发酵床猪舍,减缓热应激的不良影响。

2.1屋顶

屋顶设计时,注意材料的选择以及屋顶的高度。因隔热性能受材料类型、密度、空隙特征、材料粒度等影响,所以材料的选择很重要。一般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常用的建筑材料有石棉瓦、水泥板、塑料泡沫板等。石棉瓦的导热系数为0.12,水泥板为 1.5l,铸铁40,聚氨酯泡沫塑料为0.013,软木为 0.058,粘土砖1.58。目前屋顶常选择彩钢瓦一塑料泡沫板一PVC板结构、石棉瓦塑料泡沫板结构或瓦芦苇泥结构,不建议单独使用塑料布或石棉瓦。

2.2修建水泥饲喂台

水泥饲喂台要利于猪采食,并便于猪趴卧,减缓热应激不利影响。因夏季温度高低不同及高温期持续期长短不同,修建水泥饲喂台的宽度也不同。南方地区可调整水泥饲喂台宽度,使水泥台的宽度在1.5 米以上。另外,也可利用饲喂通道,让猪在饲喂通道上淋浴或躺卧,增加炎热季节时猪在水泥台上的活动区域面积。

2.3安装人工辅助降温设备

热的散失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蒸发4种方式。当环境温度达到28℃时,4种散热方式占总散热的8%、23%、32%和37%。当环境温度达到38cI=时,猪主要进行蒸发散热,蒸发散热占总散热量的9o%。当环境温度超过32℃时,应采取人工辅助降温。猪舍建筑时,应安装湿帘、风扇、喷雾装置或淋浴装置。安装淋浴装置时,建议将滴水或淋浴装置安装在水泥饲喂台或饲喂通道上方。不要安装在垫料区上方,如将淋浴装置安装在垫料上方,淋浴时易导致垫料泥泞化。当环境温度低于32度时,可利用穿堂风,进行自然降温,此时猪舍的后背部的高度。

猪舍建筑设计关键技术


猪舍是养猪必不可少的生产条件。好的猪舍能够为生猪提供舒适愉快的生活环境,保障猪的身心健康,免受痛苦,不受伤害,有利于防疫和饲养管理工作,经济美观实用,并能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工作量,提高生产能力、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笔者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规律、当今畜牧业生产发展需要,结合现代猪舍建筑宝贵经验、人居环境建设成功范例,经多年实践归纳出猪舍建筑设计关键技术供业界人士参考。

l圈舍设施建筑设计.
1.1屋顶

屋顶可采用彩钢瓦(内衬保温隔热泡沫板)、水泥预制板、水泥瓦、机制瓦、青瓦(应安装顶棚)、 PVC塑钢瓦等材料。修建形式为坡式(冬季应安装顶棚)、微坡式和平顶式3种。图l为坡式猪舍剖面。

I.2墙体和窗户

墙体厚度。非承重墙为12。18厘米,承重墙为 1824厘米。前后墙体净高2.4。3.0米,1米以下用水泥砂浆抹光,墙体砖柱建于舍外。窗户面积1.5。 2.5米2,即宽1.5。1.6米、高1.0。1.6米,窗户离地面 1.0一1.4米,并采取保温防虫措施,做到冬暖夏凉、防蚊防蝇。详见图1、图2。

1.3出粪口和饮水器

出粪口宽50厘米、高40厘米、离地6厘米,或宽40厘米、高50厘米、离地50厘米,或根据实际需要出粪口亦可宽25.30厘米、高10。20厘米、离地 O~6厘米,并安装防护栏。根据实际需要可将防护栏安装在舍内或舍外,做到冬季保暖、夏季透风、防蚊、防猪逃跑、方便出粪、防止二次污染、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工作量。饮水器离地10。65厘米,产仔舍和生长肥育舍应各安装2个:产仔舍一个离地10厘米,另一个离地60~65厘米;生长肥育猪舍一个离地25。 35厘米,另一个离地55。65厘米;其它舍安装1个,离地60~65厘米,详见图2。

1.4地面和消毒池

地面做到坚实平整防滑、不渗漏、不积水。舍内地面高出舍外地面20.30厘米,最高不超过90厘米。地面坡度沿圈舍横向方向为l%。2%,纵向方向为2%~3%。在地面最低处安装地漏,地漏下面埋设PvC排污管道,坡度3%-5%。在旧圈改造中,为了方便施工,地漏可设在舍外地面上,PvC管紧接地漏,埋于地面下,但要采取措施防止雨水进入地漏。消毒池建于舍内门口,如建在舍外门口,应采取防雨防晒措施,确保防疫有效,减少消毒药物浪费。消毒池深度为能将手推车轮胎淹没(一般深度为6-10 厘米)即可,宽度与门宽一致,长度为车轮周长的 1.25.1.5倍或70。100厘米。消毒池进出U应建成斜面,方便进出,有条件的可增建紫外线杀菌问。详见图3、图4。

1.5隔栏

隔栏用立砖砌成,两面用水泥砂浆抹光,厚8厘米(即立砖厚6厘米,两面水泥砂浆各1厘米,但水泥标号要高,砖用水浸足),隔栏与隔栏相交处和隔离栏与圈门相交处应加厚加固6~12厘米,或采取相应稳固措施,也呵不加厚。在与墙体相交处隔栏应嵌入墙体,增强其稳定性。也可采用金属隔栏。详见图3、图4。

(1)生长肥育猪舍隔栏:长(即开间下同)为3.0,4.5米、宽(即进深下同)为3.0-3.2米。

(2)产仔舍隔栏:长2.2.2.4米、宽2.2.2.4米或 3.0米。保温补饲栏设在产仔舍内或两产仔舍之间,供1头或2头母猪所产仔猪保温补饲需要。并预留相应设施安装保温隔热板和加热设备。保温补饲栏长 1.1-1.2米或1.6~1.8米、宽0.8-1.0米。仔猪进出口宽 20厘米、高30厘米,呈拱形。在保温补饲栏内最低处预留清洁孔,保温补饲栏也可建成活动栏。此法设计虽比现代猪舍建筑面积每头母猪增加1.2.5米z,但可大大降低固定投入,符合哺乳期间母猪要囚、仔猪要游的生活习性,有利于强化母仔情感交流。

(3)配种舍及娠妊舍隔栏:公猪栏长2.3,3.0米、宽3.0米,待配舍、妊娠舍栏长34米、宽3米。此种妊娠栏设计方法每头母猪所占圈舍建筑面积虽比妊娠限位栏所占建筑面积多1.3.2.6米:,但可降低固定投入,符合人性化管理,增强体质和繁育能力,提高利用年限。

1.6运动场

公猪、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应设运动场,运动场栏高1.2-1.4米,长度与圈舍隔栏长度一致,宽为隔栏宽度的23倍,并设有出粪口。运动场与圈舍共用雨水沟,也可另建雨水沟,运动场地面设计与舍内地面设计一致。圈舍与运动场之间应设圈门,宽 60厘米、高90厘米,并采用弱弹力自动关闭门或透明塑料软帘,做到方便进出、保温防虫透风。在下雨之初,运动场污水应通过地漏进入排污道,待运动场干净后,应封闭地漏,让雨水进入雨水沟。此种设计可增加种猪运动量,增强体质和繁殖性能,尤其是外种猪和外元杂种猪。另可在仔猪舍、公猪舍、空怀舍、运动场增设吊环、球类等用具或投掷青饲料分散其注意力、促其运动、增强体质、提高生产繁育能力。

1.7过道

单列式过道应设在靠墙一边,宽1.2米;双列式过道,应设在两排猪栏之间,宽1.5米。

1.8 圈门

圈门可设在过道上,也可设在前后墙体上,宽 60厘米、高90厘米。如设在过道上,产仔舍饲槽应为活动饲槽,方便母猪进出。生长肥育舍可在圈门下面增设饲槽,以提高圈舍饲槽长度、存栏量和圈舍利用率;如设在前后墙体上,可取消出粪口,圈门既是进出口,又是出粪口,人喂料时从与过道连接的门进入,不走圈门,有利于粪道、净道彻底分离,方便出粪,防止粪便二次粪污,但防盗防偷能力较差。详见图3、图4。

1.9饲槽

饲槽底宽10-20厘米、上宽12-25厘米、深10-20厘米,呈梯形;进料口宽12.18厘米、高50.60厘米,饲槽隔栏离地40~50厘米,饲槽和落料板用水泥砂浆抹光。可在饲槽口面安装间隔15。30厘米的金属栅栏,以防猪进入饲槽,污染饲料饲槽;也可采用金属隔栏饲槽或自动落料饲槽,金属隔栏应离地 10。20厘米。除哺乳母猪饲槽外,其它猪饲槽应预留 1个清洁孔(见图1)。

1.10环境绿化

圈舍周围种花种草,栽植树木(阔叶落叶树为佳,如法国梧桐树),做到夏季防暑、冬季透光、除臭杀菌、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2饮水系统和排污系统设计路径
2.1饮水系统设计路径

饮水管应安装于舍内,1米以下为金属水管,防止猪咬。舍外饮水管埋于地下。也可在舍内安装(修建)一附有水位标示的饮水桶(设施),有利添加一些水溶性添加剂,促进生长,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2.2排污系统设计路径

(1)固体污物经出粪口直接(或再经舍外地面)撮入手推车内运抵发酵池(窖)集中处理,综合利用。固体污物发酵处理后用于种植业,也可生产蝇蛆、河蚌、菌菇、蚯蚓,亦可经脱水干燥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或经脱水干燥处理后再通过高压制成固体燃料用柴。

(2)液体污物经地漏过滤后进入PvC排污支管沉淀池(定期清理,一般夏天每天1次,春秋每2。3 天1次,冬天每3~5天1次)一排污主管(间隔一定距离留一检查孔)一沉淀池(定期清理)一沼气池(化粪池)一沼液贮存池,用于水产业、水生植物和种植业等自然生态净化方式,达到污物零排放的目标或经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后达标排放。

(3)粪污处理设施容量设计,固体污物发酵池按存栏生猪每头0.5~0.75米,修建,沉淀池按存栏生猪每头0.01米,修建,沼气池(化粪池)按存栏生猪每头 0.2-0.3米,修建,沼液贮存池按生猪常年存栏量每头 1-1.5米3修建。

3其它

各地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不可强求一致,应作相应调整,使之更科学、更实用、更经济。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550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猪口蹄疫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