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

败血症型:成年猪较多见。最急性突然死亡。或停食1~2顿,体温41.5~42度以上,震颤、废食、便秘。咳嗽,呼吸困难,结膜发绀,突然倒地,从口鼻流出粉红色泡沫样液体。有的跛行或不能站立;有的在耳尖、腹下、四肢下端呈紫红色或出血性红斑。哺乳母猪仅见泌乳力低,缺奶;孕猪流产。病程2~4天。

脑膜脑炎型: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乳后小猪。腹下和腹股沟皮肤有暗紫色出血斑或出血点。拉稀或粪干,血尿。鼻吻、耳、四肢末端、背腹部皮肤发绀。除体温升高,不食,流鼻液,有严重的肺炎症状;很快表现出神经症状,四肢共济失调、颤抖、转圈、空嚼、磨牙、仰卧、后肢麻痹、爬行,甚至昏迷不醒。部分病猪出现关节肿大、热痛、曲屈困难、跛行。病程1~2天。

关节炎型:由前两型转来,或发病即表现为关节炎症状,一肢或几肢关节肿胀,疼痛, 行,重者不能站立。精神和食欲时好时坏,衰竭死亡或逐渐恢复。病程2~3周。


(1)青霉素80万~160万单位,链霉素1克混合肌注,每日两次,连续3~5天。

(2)氟苯尼考注射液5~10毫克/千克,肌肉注射。用其注射.用其粉剂拌料可预防。

(3)复方磺胺 0.1克/千克,静脉注射,1天两次,连续3天。

(4)青霉素80万~400万单位,地塞米松5~10毫克,肌肉注丁,每日两次,连用多日。

延伸阅读

猪链球菌病的传播途径 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养猪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在猪的疾病中,猪链球菌病具有传染快、病程短、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有效防治措施,提高农户养猪的安全性。本文就猪链球菌病传染源、传染方式、临床症状等进行概述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以有效控制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猪养殖过程的安全性。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链球菌病的传播途径和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方法。

1、发病规律

猪链球菌病多发生在每年6~8月的高温夏季。一般感染发病几率与品种及猪龄有关,品种不同染病率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成年猪的发病率稍低些,母猪在哺乳期易被感染。该病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

2、传播途径

猪链球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携带链球菌的猪与感染后的猪,携带病菌的母猪可在分娩时通过脐带传染给仔猪。病原菌还可在寄主的呼吸系统与呼吸道内壁;表皮上的伤口也是易感部位;致病菌具耐酸性较强,猪饲料泔水中也会存在,猪进食带菌饲料泔水后经食道感染该病。其次是羊、马、鹿、鸟、家禽(如鸭、鸡)等也是传染源。另外,苍蝇和老鼠也是链球菌的携带主要传播者。正常情况下,猪体内猪链球菌的带菌率约为20%~40%,一般不会引起疾病。但如细菌产生毒力变异,则会引起发病。病死猪将携带病菌再传染给人,引起人发病。在猪与猪之间通过呼吸道和密切接触可传播疾病,但目前尚未有证据提示通过猪呼吸道传播人。

3、发病症状

猪链球菌病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为4小时至7天,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败血症型、心内膜炎型、脑膜炎型三种类型。

急性败血症型。此类型在架子猪、育肥猪和怀孕母猪发病率较高,是该病中危害最大、损失最严重的类型。此类型多是大规模传播的较多。发病急、传播快,症状不易察觉。病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量下降。体温突然升高达41~43℃,眼部潮红且流泪,鼻腔有浆液性鼻液流出。呼吸急促加快,震颤,步履不稳。耳朵与脖颈、下腹部等处出现紫斑,即败血症型病理发生的开始。此时若得不到救治,会造成较高的死亡率。

心内膜炎型。此类型多发在仔猪,发病前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发病急,突然死亡或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或体表发绀。瘫软卧地不能行走,很快死亡。常与脑膜炎型并发。

脑膜炎型。脑膜炎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发病初期,发热、畏寒,食欲不振,或拒食,伴有便秘,磨牙,空嚼,转圈,头向上仰。病猪有黏液状鼻液,仰卧甚至倒地麻痹,有的有关节炎症状,最后昏迷死亡。

4、诊断

根据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加以诊断。首先对病死猪进行急性败血病剖检分析。其次对急性病例中病猪的血液、头部与体表皮肤的病变特征进行验证。最简单直观判断标准是观察血液是否为凝固不良的暗红色形态、头部和脖颈与背部的颌下淋巴结、颈背淋巴结是否肿胀,如这些部位呈现出脓肿、鼻纵膈充血、出血,胸、腹及四肢有紫斑状出血等现象,即可诊断。

5、防治方法

加强日常管理,规范检验检疫制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保持栏舍卫生,及时清扫垃圾及排泄物。对栏舍、用器具、活动场地要定期彻底消毒。适时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饲料养分要全面,满足其生长需求,提高自身抗病力。发现猪立即封锁、隔离、治疗,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病猪污染过的栏舍、用具、场地等可用10%生石灰乳、2%~4%烧碱,或3%来苏儿液等药进行彻底消毒杀菌处理,清除传染源。对病死猪应焚烧后深埋处理。每年定期注射血清药物口蹄一针灵可有效预防猪链球菌病,每头肌注2~3头份,4周后加强1次。也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加以预防。100kg饲料加12.5g四环素或阿莫西林粉,连喂3天,预防效果较好。对败血型及脑膜炎型的病猪,初期应大剂量使用环丙沙星、安定痛、地塞咪松、青霉素混合肌注,每天2次;治疗期间,不能采食的病猪应滴注维生素C、抗生素、退烧液。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猪传染性疾病,可以人畜共患,如果早发现并及时治疗的话,可以治愈但会留有后遗症;而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病猪的死亡率则会极高

一、流行病学

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5~11月份多发。

二、临床症状

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可以分为4个类型:

(一)败血性

也叫败血症,意思是病菌进入循环系统了,全身感染了,全身发紫或者发红,死亡比较快。急性链球菌病就是败血症没有其他症状。

(二)脑膜炎型

患猪表现磨牙、转圈走路摇晃、敏感等症状。

(三)关节炎型

多数患猪表现:后肢关节肿大、疼痛、无法站立。

脑膜炎和关节炎多数是一起发生的。

(四)淋巴型

患猪症状表现为:咽部淋巴结肿胀坚硬,严重时会破、流脓。

脑膜炎和关节炎多数是一起发生的也是常见的类型。

三、预防措施

1、免疫预防:给健康猪注射猪链球菌病蜂胶灭活疫苗(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猪链球2型)。注射方法:颈部肌注。

免疫时间:1-2月龄健康仔猪,每只注射2ml。

免疫期为6个月,用法和时间参考说明书,因为厂家不同。

四、治疗方法

1、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分针注射。

2、另外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对关节炎型也有疗效。

3、对于脑膜炎引起的走路打晃、敏感症状,一定扎磺胺类药物。

注意:猪感染链球菌可长期带菌,后肢关节越来越肿,影响生长,严重的躺着,会不起来,传染率高,不可忽视的疾病。


猪链球菌的防治


(一)综述

猪链球菌是由几种主要链球菌(C、D、E及L群)引起的猪的多种传染病的总称。

特征为急性型常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型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化脓和组织化脓等。人畜共患。

仅猪有易感性,无季节性,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以新生仔猪和哺rǔ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次为中猪和怀孕母猪,成年猪发病较少。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呼吸道感染。

(二)猪链球菌的临床症状

败血型:突然发病,高热稽留,嗜睡,精神沉郁,呼吸急促;浆液、粘液性鼻液,便秘或腹泻,粪便带血,尿黄或发生血尿;眼结膜潮红、充血,流泪,离心端皮肤发紫;共济失调,磨牙、空嚼。

脑膜炎型:多见于rǔ哺仔猪,体温高,便秘;共济失调、转圈,角弓反张,抽搐,卧地不起,四肢划动,口吐白沫;最后衰竭或麻痹死亡,死亡率较高。

淋巴结脓肿型:多见于颌下、咽部、耳下及颈部淋巴结发炎、肿胀,单侧或双侧,发炎淋巴结可成熟化脓,破溃流出脓汁,以后全身症状好转,形成疤痕愈合。

关节炎型:主要是四肢关节肿胀,跛行,或恶化或好转。

(三)猪链球菌的病理

出血性浆膜、粘膜炎;鼻、气管、肺充血,肝、脾肿大出血。

全身淋巴结肿胀或坏死;关节胶冻或纤维素炎;脑炎、脑实质出血。

(四)猪链球菌的防治

青霉素类为首选,肌注2次/日,3天;其次,20%磺胺嘧啶钠,0.1克/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局部关节炎可行手术。

免疫:断奶或成猪一律1ml(按瓶签)肌注或皮下注射,或仔猪在20~30日龄首免,50~60日龄二免;母猪产前3周接种(按说明)。

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 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是由于猪感染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类以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感染易感动物,也可感染人类,可以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多使用多种抗生素进行综合性的治疗,病死率较高。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1、临床症状

急性型。开始时,部分猪会突然出现发病,且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发生死亡。大部分病猪表现出精神沉郁,停止采食,排出干燥粪便或者发生便秘;体温明显升高或者呈现稽留热,可达到42℃;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往往形成浆液性鼻漏。有些病猪会出现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空嚼、磨牙,陷入昏睡,甚至出现角弓反张,小日龄比较常见;背部、颈部、腹部下出现紫斑。如果病猪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经过1-3天发生死亡,死亡率能够达到80%-90%。

慢性型。大部分病猪还会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导致明显跛行,或者后肢麻痹,或者只能够卧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划动或者陷入昏迷,机体渐进性消瘦,经过1-2周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2、剖检变化

病死猪尸体营养中等,血液稀薄,呈淡红,且凝固不良;胃黏膜存在片状出血;脾脏呈暗红色,明显肿大,质地较脆;肺心叶、膈叶发生大面积出血,有时肺脏和胸壁发生黏连,并沉着有纤维素;心包有所增厚,里面含有积液;肾脏发生肿大,皮质部存在出血斑点;膀胱黏膜存在出血斑;淋巴结发生弥漫性出血,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明显充血、水肿,切面多汁,有时周边发生出血;肝脏呈褐色或者红黄色,明显肿大,存在出血斑。慢性病猪的关节发生充血、肿胀,且滑液变得混浊,严重时有关节发生化脓。对于脑膜炎型病猪,脑膜会发生充血、出血。

3、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心血、淋巴结、肝脏以及脾脏等组织进行涂片,经过美蓝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后使用显微镜检查,能够发现少量革兰氏阳性球菌,呈单个存在或者2-3个并列。

细菌分离培养。取以上病料分别在普通琼脂平板、血液琼脂平板上接种,放置在36℃温度下培养,经过24h,发现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不良,而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会长出露珠状的透明圆形小菌落,且周围有无色透明的溶血环,宽度为2-3mm,界线清晰。挑取单个菌落进行涂片,然后经过染色镜检,可发现典型的败血性链球菌,菌体单个存在或者2-5个排列。挑取纯培物在血清肉汤中接种,放在36℃温度下培养,经过24h发现肉汤稍有混浊,缓慢摇动会有黏稠沉淀在管底形成,经过48h管体上部澄清,无法形成菌膜,之后制成涂片进行染色镜检,能够看到7-10个链状的球菌。

4、防控措施

疫苗接种。猪群可使用猪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C群)来预防发病,任何猪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5mL,经过21天就会形成免疫力,并能够持续4-6个月进行保护。另外,也可使用猪链球菌Ft117(或者ST171)活菌苗(C群)进行免疫,使用按照说明规定的头份添加20%生理盐水或者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每头口服4mL或者皮下注射1mL,经过7天机体就可形成免疫力,并能够持续半年进行保护。此外,猪群也可选择使用猪链球菌明矾结晶紫灭活苗,每只肌肉注射2mL。需要注意的是,猪群首免后要根据疫苗具体的免疫期进行二次免疫。对于发病猪和亚健康猪禁止接种疫苗,防止引起更大面积的疾病流行。如果选择使用活疫苗,要注意饮水和饲料中不允许添加抗菌素,不同地区最好根据当地流行的菌株进行血清学调查,并据此使用相应菌群的疫苗,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

应急处理。发病猪场要立即进行封锁,病猪及时隔离,病死猪采取无害化处理,之后要对圈舍清扫,排泄物、污物清除后要使用按1:200倍稀释的复合酚进行消毒,每天2次,连续进行3天,之后改成使用按1:300倍稀释的复合酚进行消毒,每天1次,连续进行3天。需要注意的是,健康猪群和假定健康猪群要每天同时进行消毒,并使用猪链球菌弱毒冻干苗进行紧急接种。

药物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病猪,同时给没有发病的猪用药进行预防。病猪可按体重肌肉注射1-2mg/kg庆大霉素,每天2次;也每头肌肉注射10-15mL“清开灵”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4天;也可按体重肌肉注射20mgjkg30%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天1次,连用4天。病猪还可肌肉注射青霉素200万-400万IU、维生素C4g,连续使用4天;按体重肌肉注射头孢氨苄15-25mg/kg,每天2次,连续使用4天,并配合按体重使用35mg/kg新霉素,添加在饲料中分成2次混饲。另外,也可在饲料中添加0.2%的氧氟沙星,连续饲喂5-7天,然后变为添加O.l%的复方新诺明,连续饲喂5天,一般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该病通常呈急性或者最急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尽早用药,药量充足,如果延误时间或者用药量过小就会导致治疗效果较差或者变成亚急性或者慢性。

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的病原
链球菌的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数为非致病菌,致病性链球菌由于其种类不同而引起人畜不同的疾病。链球菌单个呈圆形球状细菌,单个、成对或数个呈短链或数十个乃至上百个呈串珠状的长链。本菌不形成芽孢,无运动性,有的菌株具有荚膜,革兰氏染色一般呈阳性。按Lancefield血清学分群方法,链球菌分为20个菌群,与其有关的血清群是A、B、C、D、E(P、U、V)、Q、G、L、N、M、P、R(D)、S(D)13个菌群,目前A、B、C、D、E、L等6个是引起发病的主要菌群。其中与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有关的是C群链球菌。链球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致病性链球菌对营养要求高,在加有葡萄糖、血清或血液营养基上才能生长良好,形成透明、发亮、光滑圆形、边缘整齐细小菌落。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相当强,可耐干旱数周,冰冻条件下保持6个月活力,而毒力不变,70℃保持50min,煮沸1~3min灭活。对一般消毒药较敏感,如20%石灰乳、0.1%新洁尔灭、5%来苏儿、2%碘酊等3~5min灭活。
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猪易感,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均有易感性,其中以架子猪、仔猪和怀孕母猪的发病率高。病猪和病愈后带菌猪为自然流行的主要传染源,病猪的鼻液、唾液、尿、血液、脓肿的脓汁等,未经严格处理的尸体、内脏、肉类及废弃物,是散布本病的主要原因。本病是经呼吸道或伤口及经口、咽喉等途径感染发病,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新病区多呈急性暴发,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季节性不明显,但以夏秋季节多发,有的延至初冬。
临床症状
在流行初期常有最急性的病例,往往当晚未见任何症状,翌晨已死亡或突然减食或不食,体温41.5~42.0℃,精神萎顿,腹下有紫红斑,死亡率高,易与败血性猪丹毒混淆。急性的病程2~4d,体温40.5~41.5℃,有时达到42℃,呈稽留热,精神沉郁,低头、喜卧。个别病例一肢或四肢疼痛,站立时悬蹄,跛行或后肢不全麻痹,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尤以15kg左右小猪多见,颈部强直,偏头或呈一个方向打转划是跳跃。病猪减食或不食,眼结膜充血,流泪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有浆液性鼻汁,呼吸浅快,一般大小便正常。个别有血尿或腹泻、便秘现象。病猪迅速消瘦、贫血,表现极度衰竭。濒死期出现角弓反张,嘶叫,全身颤抖或四肢作划泳挣扎。少数在病后期于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呈紫色或出血紫红斑。
病理变化
最急性的肉尸外表多正常,气管和支气管充血,腔内充满白色或淡红色泡沫,肺门淋巴结水肿,其余没有特异变化。急性型胸、腹及四肢下端呈紫红色或有斑点状出血,有的背臀部成片出血,血液凝固不良,会厌软骨点状出血,胃底黏膜有片状出血,大小肠各部多见充血、出血。胆囊壁水肿,脾肿大。心耳、心冠多有出血斑。淋巴结肿大充血或出血。
实验室检验
镜检采病猪的肝、脾、肺、血液、淋巴结、关节液、胸腹腔积液等,均可作涂片、染色,见到革兰氏阳性,单个或成对,短链或行链状,就可以确认为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分离培养取上述少许病料接种于琼脂夹板上进行分离培养同37℃培养24~48h,形成大头针帽大小、湿润、粘稠、隆起、半透明的露珠磁菌落,菌落周围有完全透明的B溶血环,少数菌落呈现草绿色溶血环,可进一步涂片镜检。
试验动物接种用前述病料制成1:10匀浆悬液分别接种于健康猪仔、家兔和成年小鼠,腹腔注射,每头(只)剂量分别为10.0、2.0、0.5mL,结果接种的猪仔、兔子和小鼠均死亡。分别将死亡仔猪、兔子、小鼠的肝脏抹片染色镜检,发现大量与原组织中相同的病原菌。生化反应能发酵葡萄糖、蔗糖、乳糖、七叶苷、水杨苷、山梨醇。不分解菊糖、阿拉伯糖。血清学鉴定必要时可以进行血清群及血清型的鉴定。荧光抗体技术用制备的A、C、D、G等荧光抗体血清,快速检测样本中是否有链球菌敏感性高,通常在20h内出结果。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4h可以确诊。此外,葡萄球菌蛋白A(SPA)协同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也可以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样本中的链球菌抗原。
诊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特征一般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剖检变化比较复杂,容易与败血性猪丹毒、急性猪瘟等一些败血性疾病混淆,最好进行实验室检查进一步确认。败血性猪丹毒采取脾、肝、淋巴结、肾、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菌体平直或稍弯的,成对或小丛状的纤细小杆菌。针对性猪瘟皮肤和肾有密集的小出血点,有脓性结膜炎,病程较长,各种治疗无效。
实验室诊断
将病猪采取病料送贵州大学动物医学院检验。
分离培养:取心、肝、脾、肾、颌下淋巴结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划线,37℃,24小时培养。结果从淋巴结、肝脏分离出细菌菌落形态为光滑,湿润,乳白色,隆起,粟粒大小,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阳性呈1-7个链状排列的球菌。

药敏试验:取上述分离到的细菌纯培养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高敏药物有利福平,中敏药物有红霉素、万古霉素,不敏感的药物有庆大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
综合防治
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干净,建立定期卫生消毒制度,交叉使用消毒剂,防止产生耐药性。尽量做到自繁自养,不从有病的猪群引猪。切实搞好收购、宰前宰后检疫工作,同时搞好市场猪苗交易管理和防疫消毒。注意断尾、剪牙、阉割、注射和手术的消毒,防止感染。
应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对预防和控制本病有重要意义:中国已研制出用于预防猪链球菌的灭活菌和弱毒疫苗。如猪链球菌病二价灭活菌疫苗,免疫广谱,可同时预防发病率高的猪链球菌C群和猪链球菌2型;猪败血性链球菌苗,是用于健康猪群的免疫接种,弱猪及初生仔猪不应使用。
药物预防:应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可几种药物交替使用,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可饲料中加入四环素125g/t或金霉素400g/t和恩诺沙星200g/t,或加入多效氟苯黄芪500g/t,连续饲喂1周左右。本病具有来势猛,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在本病暴发期间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立即把病猪和可疑病猪隔离,同时停止放牧,固定圈舍饲养员。用具、运动场、地面、圈舍要进行彻底消毒,一般常用3%臭药水或来苏水、0.3%过氧乙酸、5%~10%石灰乳、1%~2%火碱和0.1%新洁尔等消毒;粪便污物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死猪,深埋或焚烧。每天要多次检查猪群,病猪用抗菌素治疗,采取对症治疗,抗菌消炎。常用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头孢氨苄等。应用药物时要坚持3个原则,一是大剂量原则,氨苄青霉素由原来0.03g/kg体重增加至0.06g/kg体重;二是增加用药次数,用药由原来的1~2次/d增加至2~3次/d;三是坚持连续3d用药,由原来的1~2d增加至2~3d。同时,也可口服电解质、多维。还可利用中药治疗,如地丁、蒲公英、金银花、麦冬、连翘、大黄、甘草等煎服。疫区和流行猪场应对未发病的猪群进行紧急免疫。
体会
猪链球菌呈世界分布,荷兰和英国最早报道猪链球菌感染猪。此后,猪链球菌病在养猪业发达的国家都有发生。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常存在于健康的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在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和外部环境变化的诱导下会诱发动物和人发病。一些诱因如气候的变化、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多雨和潮湿、长途运输等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在规模化猪场,猪链球菌病已成为一种常见和多发病,成为一些病毒性疾病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等的继发病。而且常与一些疾病如附红细胞体病、巴氏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混合感染。败血性的发病率一般为30%,死亡率可达80%。因此,在现代集约型条件下养猪应高度重视。
一些规模化猪场已接种了链球菌疫苗,但导致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链球菌有多种血清型,使用链球菌多价苗效果较好,否则血清型不对时,就无效果。由于有些猪场经常滥用抗生素,导致猪链球菌对常用抗生素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建议治疗早期可采用2~3种药物试验性治疗,最好在药敏试验的基础合理用药。
猪链球菌病虽然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但对该病已有比较有效的防治技术,可通过免疫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同时对疑似发病的动物用抗菌素类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只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养殖场(户)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搞好环境卫生,猪链球菌病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临床特征 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猪链球菌是存在于猪体内的细菌之一,其主要在猪咽部、鼻腔中分布,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感染出現,但高温天气或其他原因导致猪免疫状态发生改变时,则猪链球菌感染的危险性就会增加,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猪链球菌2型感染主要是因为猪链球菌导致的。其属于流行疾病,可在动物中广泛传播,若不立即进行有效控制和对症治疗,人体也会受到传染,基于此,必须对该病进行严格防控,以防止病情大肆传播,危害人体健康,增加养殖场经济损失。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临床特征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1、流行特点

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流行没有显著性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该疾病会在每年5~11月份发生,并且多以南方地区为主。这种病毒的分布范围较广泛,其主要以共栖菌以及致病菌存在于健康猪身上。该病菌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侵袭整个猪群,如温差大、猪舍通风不良、缺氧、氨气味重等,从而严重影响了畜牧养殖者的切身利益,同时,该病菌还会对人体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针对该疾病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从而以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或者防治对策对该病进行控制,进而保障畜牧养殖者的切身利益。

2、临床症状

由于生猪的个体存在着差异,以至于其感染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也不同。一般情况下,病猪会出现食欲不振、关节肿胀、精神沉郁、全身发抖、闭眼等,同时呼吸衰竭、急促是该类病猪的主要临床病症,并且还伴发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致使生猪的死亡率偏高。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治疗,则会出现成批量死亡的情况,从而严重损害畜牧养殖者的切身利益。

3、病理变化

通过解剖死猪检查观察了解得知,急性型的猪链球菌2型感染病死猪,其体内脏器多以充血或出血为主,主要出血位置为脑部,从病猪脑室内可以主观的看到纤维蛋白以及炎性细胞。另外,在病死猪的关节部位也发现了血管充血的情况,并且关节囊内还有大量炎性细胞的存在。此外,病死猪的心脏损害情况也较严重,出现心包纤维素性化脓性炎症,并且心包内含有大量的浆液。通过对病死猪的肺部进行解剖观察了解得知,其内部出现充血与淤血。随着时间的推移,肺泡毛细管出现较多红细胞与纤维蛋白原等,致使病猪全身器官出现充血与淤血的现象。

4、防治方法

猪链球菌2型感染一般存在于生猪呼吸道与鼻腔中,当饲养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则猪群的整体机体免疫力遭到下降,以至于诱发该病菌的发生而使猪发病,给畜牧养殖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针对猪链球菌2型感染疾病做好相关防控处理工作,从而保障畜牧养殖者的切身利益。首先,加强生猪饲养管理工作,对猪舍的环境卫生进行不断地优化与控制,如对猪舍的湿度、温度以及通风情况进行合理的处理;其次,适量的给予生猪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以提高生猪的抗病能力与抵抗能力,从而有效降低生猪感染猪链球菌2型的几率,进而提高生猪的成活率;第三,畜牧养殖者需要勤观察猪群的生命体征,做到及时发现疫情与控制疫情的工作,从而保障自身切身利益。

5、结语

本文将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流动特点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且将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进行了分析与介绍,最后,本文将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有效防治方法以及策略进行了综合阐述,从而有效预防猪链球菌2型感染疾病的发生,进而大大减低生猪的感染率,提高生猪的成活率,为广大市场动物类食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另外,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畜牧养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畜牧养殖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控制能力。

猪链球菌2型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毒性大。侵袭性强等显著性特点,虽然其主要发生在动物之中,但人群也潜在感染的危险。夏季高温季节是猪链球菌2型的高发期,其对猪身体健康影响较大,如不及时进行治疗,病猪极有可能发生不可逆的休克或脏器功能衰竭,甚至直接死亡。因此,对猪链球菌2型的临床特征加强观察,以此为依据提出针对性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1、对猪链球菌2型的流行特点进行分析
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有关猪链球菌2型的相关研究报告,但当时的病例呈现出分散状,尚未出现流行性感染迹象,直到90年代,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很多国家都出现了猪链球菌2型感染引起病猪死亡的案例。根据有关调查研究结果可知,接触传播是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主要感染途径,此外,呼吸道、消化道等也是传播的主要渠道。一般情况下,猪链球菌2型感染并没有确切的感染流行时间,5-11月份发病率较高,且南方区域多于北方区域;猪链球菌2型感染具有非常广的分布范围,主要通过致病菌、共栖菌等形式寄存在猪身上,待出现通风不良、温差大、缺氧、氨气味重等条件后,其会侵袭整个猪群,从而使畜牧养殖场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同时,猪链球菌2型感染还会威胁到人类健康,因此,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分析猪链球菌2型感染,以确定最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对此病的发生、传播等进行有效控制。
2、对猪链球菌2型的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2.1一般临床特征与表现
病猪感染猪链球菌2型感染后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并不完全一致,且感染程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致使中毒症状各有不同,一般临床症状为食欲不佳、咳嗽、精神萎靡不振、体温高、嗜睡等,一些病猪还会出现腹泻、呕吐、关节疼痛等症状。
2.2关节炎型感染的具体临床特征与表现
关节炎型猪链球菌2型感染基本上是由急性败血感染、脑膜炎型感染引起的,又或者病猪之前就具有关节炎疾病。病猪主要表现出肢体疼痛、肿胀、跛行等,病情严重者站立行走会受到限制,一般这种感染的病程会持续2-3个星期左右。
2.3急性败血症型感染的具体临床特征与表现
该病发病危急,感染传播速度非常之快,发病突然,病猪体温会快速升高至41-43℃左右,呼吸加快,流鼻水和眼泪,眼结膜潮红,精神异常萎靡,部分病猪在死亡之前亦未表现出特异性症状,感染后次日即可死亡。有些病猪感染后,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其身体皮肤部位会表现出广泛充血的情况,并逐渐向四肢、背部、腹部扩展。
2.4脑膜炎型感染的具体临床特征与表现
相比较而言,脑膜炎是性质较严重的一种感染,小猪特别是2-3个月大的发生率较高,发病初期病猪体温会始终在40-42.5℃左右,食欲下降的同时出现便秘症状,随后出现昏睡、前肢爬行、转圈等神经系统症状,更有甚者会出现呼吸不畅的现象。脑膜炎感染型猪链球菌2型感染需要即可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才能避免病猪发生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2.5化脓性淋巴结炎型感染的具体临床特征与表现
通常情况下这种感染会在病猪颌下淋巴结部位最先出现,然后逐渐向颈部、咽部淋巴结转移。病猪的淋巴结坚硬无比,且发热疼痛症状明显,还可能导致肿胀,其会严重影响猪群正常生活,进食时会出出现咀嚼、吞咽困难等现象。当发生破溃流脓后,病猪的病情会逐渐恢复直至痊愈,周期在3-5周范围内。
3、评价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关研究证实,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总有效率在75%以上,其中化脓性淋巴结炎型感染治疗难度最小,治疗效果最理想。在实际的治疗工作中,需要事先测试病猪药物过敏情况,采用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对猪链球菌2型感染敏感度较高的药物。不同感染类型,选择的治疗方法也应具有针对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型感染科在脓肿成熟后,及时排除脓汁,并采用高锰酸钾对化脓部位进行清洗,并将碘酊涂抹在上面。急性败血症型感染和脑炎型感染可选择磺胺类药物加以治疗,并且要做到早诊断和早治疗。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相关防治对策,定期清扫猪舍,保持猪舍通风,从源头上控制感染发生,做好猪舍的杀菌消毒和疫苗接种工作,及时隔离感染了猪链球菌2型的猪群,以免病情发生扩散。
4、小结
综合上述分析,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临床

猪关节炎型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与防控


近两年来,猪链球菌病的流行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仔猪关节炎型链球菌病主要呈地方性流行。该病在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尤其是温度较高的夏季和秋初比较常见。病猪饲料转化率下降,生长发育缓慢,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死亡,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关节炎型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猪关节炎型链球菌病的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猪关节炎型链球菌病的发病机理是猪通过呼吸道或者消化道感染病原菌,进入体内后经由血液循环传播,主要在四肢关节定居,从而导致关节肿胀、发炎,影响正常机能,且伴有全身症状。任何品种、年龄的猪感染链球菌后都可能发生慢性或者急性关节炎,其中仔猪最容易,通常认为是由于脐部感染而引起。猪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链球菌,如呼吸道分泌物、阴道分泌物以及母乳中都普遍存在病菌,甚至健康仔猪的扁桃体内也能够分离得到该菌。猪能够经由肚脐以及扁桃体、蹄部、皮肤损伤感染病菌,尤其是哺乳仔猪或者保育仔猪饲养在粗糙地面且没有铺垫垫料时容易使腿部皮肤发生损伤.从而就容易通过伤口感染链球菌而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猪通常是后肢出现跛行,关节发生肿胀,往往呈躺卧状,人为驱赶会由于疼痛而大声尖叫。如果关节严重肿胀,将肿胀部切开会有少量混杂血液的黄白色脓汁流出。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猪多个关节周围肌肉会发生肿胀,伴有疼痛,呈现跛行,且肌肉逐渐发生萎缩,走动严重困难或者发生瘫痪而无法站起。另外,体温一般升高达到39-40.5℃。部分病猪的一侧前肢或者后肢上部发生明显肿大,用手触摸具有坚硬感,且伴有疼痛反应,但之后不断变软,肿胀处发生溃烂,并长时间有白色脓汁流出;食欲不振,尿液呈淡赤色,粪便稍干,被毛粗乱,日渐消瘦,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病程一般持续3-5周。

3、病理变化

病猪主要病变是四肢关节发生肿大,且关节囊内存在大量呈胶样状的淡黄色液体,个别会存在纤维素化脓性物质;鼻、喉黏膜发生充血、肿胀、出血,且表面附着黏液;全身淋巴结都发生程度不同的充血、肿大以及出血,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比较严重;肝脏呈暗红色,发生肿大,肝叶下缘覆盖有纤维素;心肌色泽变暗,心包积液,且其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纤维素絮片;肺脏存在淤血,发生肿胀、水肿,气管内含有大量呈泡沫状的灰白色液体;脾脏呈黑紫色,明显肿大,质地变脆且柔软;肾脏色泽暗淡,发生轻度肿大,质地较脆,被膜以及表面存在不同大小的出血点;胃肠黏膜明显充血、出血。

4、实验室检验

镜检。在病猪关节腔内先后使用灭菌注射器抽取6份关节液用于检测,取少量病料制成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少量革兰氏阳性球菌,呈卵圆形或者圆形。

分离培养。取6份病料以划线的方式分别接种于5%~10%的绵羊鲜血琼脂平板,置于37℃条件下进行24-48h的分离培养,发现都能够长出细菌,且48h后都会长出直径为o.5-0.8mm的圆形、灰白色小菌落,明显隆起,且菌落周围由于发生不完全性溶血而呈草绿色。挑取病菌先后在营养琼脂和麦康凯琼脂上接种,都没有长出细菌。取病菌在马丁肉汤(添加10%血清)中,细菌能够生长,经过24h上面变得澄清,且管底存在颗粒状沉淀。另外,该菌接种血琼脂后置于10℃下也能够生长,说明其具有适应较低温度的能力。先后挑取马丁肉汤中的细菌和血平板上的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都可见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单个、成对排列,或者3-5个呈链状。

生化反应。取分离菌的纯培养物在生化反应培养基上接种,结果表明该菌能够使乳糖、蔗糖、水杨酸、山梨醇发酵,而不能够使甘露醇、果糖、菊糖、棉子糖发酵,且淀粉水解呈阳性结果。

5、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对于容易发生、流行该病的地区,可选择使用猪链球菌弱毒菌苗进行免疫接种。妊娠母猪可在产前5周接种,每头注射3-4头份链球菌菌苗,从而使其所产后代仔猪在吮食初乳时得到免疫抗体。对于新生仔猪,要在1周龄内进行首免,每头肌肉注射1头份菌苗,并在断奶后再注射1头份菌苗。如果猪场条件允许,最好给猪群免疫接种自家疫苗,即从本场分离得到的链球菌来制成灭活苗。

药物治疗。关节炎型链球菌病常使用头孢噻呋、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病猪可按体重使用3万-4万IUjkg氨苄青霉素或者4万-5万IUjkg青霉素,并与适量的安乃近或者复方氨基比林混合均匀后用于肌肉注射,每天2次,同时配合按体重肌肉注射o.015-o.02gjkg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或者复方磺胺嘧啶钠,注意首次用量加倍,每12h用药1次,连续使用2-3天。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一个或多个关节周围肌肉肿胀,疼痛,跛行,难以站立,有的后肢瘫痪,卧地不起,触诊关节局部有波动感,少数变硬,皮肤增厚。患猪体温升高,被毛粗乱,食欲不佳,逐渐消瘦。
解剖病变:剖检患病关节可见浆液纤维素性炎症,关节囊膜面充血、粗糙滑液混浊,并含有黄白色奶酪样块状物。有的关节周围皮下有胶样水肿,重者关节软骨坏死,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坏死。
实验室检查:无菌采取病猪肿胀关节的关节囊液,制成涂片,用革兰氏染色液染色,显微镜检查,见到大量单个、成对、短链或呈长链排列的圆形紫色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
诊断: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解剖病变和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关节炎。
治疗:及时隔离病猪,对病猪、可疑病猪进行治疗。根据细菌的敏感性和感染类型,选择抗猪链球菌感染最有效的抗菌药物:强效阿莫西林(恒丰强动物药业生产)15-20mg/kg.w+地塞米松10mg/kg.w+30%的安乃近0.05g/kg.w,混合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4天。用药四天后,病猪的关节肿胀现象消失,行走基本正常,食欲也恢复。
讨论:链球菌是引发猪病的重要致病性细菌,能引起猪的多种疾病:急性常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以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化脓及组织化脓等为特征。随着气温升高,阴雨潮湿等系列环境诱因,尤其易引发关节炎,如不进行及时防治,很快就会波及全群,严重的也会引起死亡。
对链球菌敏感的药物有很多:青链霉素、头孢噻呋、头孢拉定、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磺胺类等,但由于链球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治疗时治疗剂量要足,疗程要完整,可考虑轮换用药和联合用药,从此次治疗结果看,目前阿莫西林治疗链球菌引起的猪关节炎效果还可以。
此外,对猪舍加强消毒工作,用5%石炭酸、2%福尔马林均能在10分钟内杀死链球菌,改善饲养环境,降低密度,加强通风,减少应激,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抗病力,减少猪感染细菌发病的机会。
猪链球菌病是由一种致病性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只均能感染,但以中小猪多发,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随之降低。过去,猪链球菌病症状以形成局部脓肿的较多,败血型仅为个别散发;但近年来,不少地方出现了来势猛、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的败血型链球菌病,对养猪业的发展威胁很大。
【病原】链球菌呈球形或卵圆形,单个、成双或形成不同长度的链条,革兰氏染色为阳性。链球菌存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扁桃体和鼻腔内。当引入带菌的种猪、仔猪时,加之饲养密度大、通风不好、猪群混杂等应激条件,即可引起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其次是皮肤创口感染。链球菌能被各种消毒剂杀死。
【主症】猪的链球菌感染有三种类型,分别由不同的菌型引起。不同类型的主症、剖检变化都不尽相同,比较复杂,不易确诊。
链球菌性淋巴结脓肿主要由E群链球菌引起。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咽部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发生化脓性炎症,并有全身症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血源扩散,引起其他部位脓肿。
链球菌性败血症由C群兽疫链球菌引起。表现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42℃,全身衰弱,精神委顿,腹下有紫红斑,死亡率高。最急性病例,往往头晚未见任何症状,次晨就死亡。有的便秘或腹泻,尿含血液,皮肤有出血点或紫红斑;有些病猪呈现肺炎症状,呼吸浅快,有浆液性鼻漏;有的跛行,甚至卧地不起。一般经-12-18小时死亡,有的转为亚急性或慢性。
链球菌性脑膜脑炎由C群链球菌引起,多发于8周龄仔猪。病初体温可升高到40.5-42.5℃,有的中后期的体温可降至正常。有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转圈,空嚼、磨牙,伏卧,继而后肢麻痹,前肢爬行,四肢作游泳状运动,甚至昏迷不醒,经30-36小时死亡。
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如病初体温一般升高,但也有不升高的;有的不呈现症状时,体温升高到40-41.5℃,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其体温可降至正常。所以在诊断时应一一鉴别,以免误诊。
剖检变化可见胸、腹及四肢下端呈紫红色,胸腔或腹腔内常有黄色水液,会厌软骨点状出血,气管内常有暗红色泡沫,肺部瘀血水肿,呈暗红色,肝、脾有时肿大,血液凝固不良,淋巴结瘀血水肿。脑炎型的可见脑膜和脑实质充血、出血。
【防治】每年定期进行链球菌苗预防注射,一般在断乳后进行免疫1次,免疫期为半年,如是种猪应隔6个月后再免疫1次。对发病的猪群应及早诊断,进行隔离治疗,猪舍、场地、用具可用10%石灰乳或2%烧碱消毒。同时采用药物预防,每吨饲料中加入四环素125g,饲喂4-6周,也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治疗以西药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为主,辅用中药治疗。
1.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万-3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最好配合使用链霉素0.5-lg肌肉注射,其效果更佳。
2.复方磺胺嘧啶钠按每千克体重0.1g肌肉注射,首次倍量,每天2次,连用4-5天。
3.对淋巴结脓肿型的按外科常规治疗,先切开排脓,而后抗菌消炎。
4.对脑炎型的病猪应采用林可霉素(洁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林可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天;红霉素按每千克体重6mg缓慢静注或分点肌注,每日2次,连用3-5天。
5-野菊花60g忍冬藤60g紫花地丁30g白毛夏枯草60g七叶一枝花15g,煎汁,拌料喂服。
6.蒲公英30g地丁草30g,煎汁,拌料喂服,每日2次,连服3天。
7.钩吻藤(亦称胡蔓藤、大茶药)用于败血性链球菌病的预防、治疗:以去皮干藤计算,大猪20-30g,中猪10-20g,小猪5-10g,加水煎1-2小时,灌服,每日2次,连服3天。此药有毒性,宜慎用。


猪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和链球菌混合感染的冶疗方法


猪三病混合感染系指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和链球菌混合感染。

夏秋季节高温闷热、多雨潮湿,是各种吸血昆虫活动的高峰期,猪的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是典型的虫媒传染病;而链球菌又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对猪有极高的易感性,且在温暖季节很活跃,此时如果饲管不善,消毒不严,猪舍通风欠佳,环境闷热潮湿,使猪的抗病力下降,这些病原微生物就会趁虚而入,导致混合感染。

发病后,要立即隔离病猪,并对圈舍及周围环境彻底消毒;对健康猪群紧急注射猪链球菌苗;同时用附环康+混感刹手拌料饲喂进行预防。用量为每千克分别拌料500千克,连用5~7天。

1.治疗原则在治疗上以抗菌消炎、清热退烧、抑杀血虫、补血强体为原则,根据不同症候和病情,对症施治。

2.治疗方案

方案一:主要用于以高热不退,先期皮肤发红、后期皮肤苍白,贫血消瘦,黄疸,下痢为主要症状的仔猪和部分保育猪的治疗。①上午分别肌注红弓嗜链肽+长效土霉素,连用3天;前者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后者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②下午静注血虫急救针,每千克体重0.2~0.3毫克,轻症1次,重症隔1~2天再注1次。③对贫血消瘦的仔猪,同时肌注牲血素和复合维生素B作辅助治疗;前者每头仔猪每次100~200毫克,首日1次,以后隔5天再注1次,注意深部注射,避免过量使用;后者每千克体重0.2毫升,每天1次,连用2~3次。④食欲恢复后用附环康+混感刹手拌料饲喂5~7天,用量均为每千克拌料500千克。

方案二:主要用于以高热、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血尿、便秘、猪体全身有淤血斑为主要症状病猪的治疗。①强效弓链康肌注,每千克体重0.1毫升,重症猪每天1次,一般2天1次,连用2~3次即可。②混感芪抗混饮,100克对水800千克,连用3~5天。咳喘严重者可在下午肌注氟本尼考注射液。

方案三:主要用于以发热、关节肿胀、疼痛,以及有脑膜炎、败血型症状的育肥猪和母猪的治疗。①热毒排疫肽+青霉素混合肌注,每天2次,连用3~5天;前者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重症首量加倍;后者每千克体重20万单位。②高热不退者,可肌注高免热毒血清,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每天1次,连用2~3天。③热毒混感康拌料饲喂,用量为100克拌料200千克,连用5~7天。

猪伪狂犬的症状和脑炎型链球菌的危害


很多养猪户都遇到过这种现象,猪出现四肢乱划,伴有神经症状,但是却分不清是猪伪狂犬,还是脑炎型链球菌。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猪伪狂犬的症状和脑炎型链球菌的危害。

1、发病日龄

伪狂犬:常发于哺乳期至断奶前后,稍大的猪如果出现伪狂犬,很少出现神经症状。

脑型链球菌:不分日龄段,不管多大的猪都有可能发病。

2、易发季节

伪狂犬:寒冷季节易发,因为很多病毒在高温季节,抵不过阳光中的紫外线,所以不易流行;

脑型链球菌:高温季节易发,因为高温季节细菌繁殖更活跃。

3、发病率

脑炎型链球菌:一般都是单一出现,突然发病没有征兆;

伪狂犬病:一般群发,要么不发,一发病就会不止一个,即使一头有神经症状的,其他猪也会有腹泻、呕吐等现象。

4、临床症状表现

脑炎型链球菌:猪出现四肢划水运动(不间断);猪眼球不停向两侧转来转去;发病猪不会出现呕吐、拉稀。青霉素、磺胺对它有明显效果。

猪伪狂犬:发病猪出现划水动作(停顿);猪侧卧时,将它翻身后立马翻转原来一侧;病猪会有呕吐、拉稀现象。磺胺对它一点效果都没有。

5、治疗方案

虽然青霉素和磺胺类不能联合用药,但是青霉素一天三次,磺胺一天两次对链球菌却有治疗意义,伪狂犬却只能在迟发神经症状后有恢复的希望,治疗意义不大;

6、预防方案

链球菌免疫效果不理想,伪狂犬母猪配种前和产前两次免疫后对仔猪有确切的保护作用,断奶后仔猪只免疫一次即可,青年猪以后症状轻,良好猪群死亡率很少;

现在多数大小猪场注重药防,导致发病后难以治疗,也因为药防,也导致猪一发病就可能是混合感染,增加治疗难度和降低了治疗价值。

通过上述的方法,可以有效判断是脑炎链球菌还是伪狂犬,这样养猪朋友们可以及时的采取治疗,对症用药了。如果大家还有更好的办法,也可以及时分享出来哦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551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