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的配合饵料

罗氏沼虾的配合饵料

罗氏沼虾成虾养殖中主要以投微配合饵料,但也有时用一般鱼用饵料的,如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贝及蚯蚓、蚕蛹、蝇蛆等,植物性饵料有米糠、麸皮、花生饼、豆类以及浮萍、水草等。据生产实验报道,罗氏沼虾的配合饵料蛋白质含量在38%左右为最好,其生长速度较快。值得注意的是,当罗氏沼虾饵料缺乏时,常以吞食刚蜕壳、活动能力差的虾为食,从而影响虾的产量。目前生产已基本采用配合颗粒饵料来饲养罗氏沼虾,效果理想。下面介绍几种配合饵料的配方:

一、幼虾配合饵料

配方1 原料鱼粉豆饼小麦粉含量50%35%15%

配方2 原料鱼粉麸皮花生饼矿物质维生素含量60%22%15%3%微量

配方3 原料蚕蛹豆饼麦粉骨粉含量30%20%49%1%

配方4  原料鱼粉虾粉大豆饼玉米粉大麦粉碘食盐微量元素含量20.6%20%21%17%20%0.4%1.0%

二、成虾配合饲料

配方1 原料鱼粉或(蚕蛹)豆饼麦粉骨粉含量30%20%49%1%

配方2 原料鱼粉豆饼麦粉麸皮含量10%%40%10%40%

配方3 原料麸皮花生饼鱼粉米糠蚌壳粉含量30%27.5%20%20%2.5%

配方4 原料花生饼鱼粉麸皮维生素促生长素含量30%25%45%少量少量

扩展阅读

罗氏沼虾概述


一、概述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原产东南亚。它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肉质营养成份好,以及养殖周期短等优点。自本世纪6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罗氏沼虾以来,发展迅速,现东南亚国家和其他一些地区养殖此虾比较普遍。我国自1976年引进此虾,现已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苏、上海、浙江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养殖,一般亩产可达70~100公斤,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二、形态特征

(一)外观形态

罗氏沼虾躯体肥壮、短粗。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粗大,腹部自前向后逐渐变小,末端尖细。雄虾个体大于雌虾,雄虾第二步足特别发达,长度超过体长,颜色鲜艳,显得格外壮观。
水域透明度小,体色则深。罗氏沼虾具有鲜艳的体色和随环境条件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有时在池中缓慢游泳。具明显的负趋光性,白天多呈隐蔽状态,活动较少,但在投饵时照样觅食。夜间活动较为频繁,觅食产卵均在夜间进行,因此在夜间捕捞往往比白天好。

罗氏沼虾活动的强弱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关,特别是对水温、水流及水中溶氧量等的变化,反应极为敏感。当水温下降到18℃时,活动减弱;16~17℃时,反应变迟钝,持续一定时间即会冻死。当注入新水时便朝着新水方向集群游泳,甚至游到进水口逆水而上;当水中溶氧低时可造成浮头,并集群攀缘于岸边,反应迟钝,严重时跳于堤岸,不久将会窒息死亡。

四、食性

罗氏沼虾属杂食性动物,随着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要求的食物组成是不同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刚孵出的幼体主要以丰年虫幼体为食,经4、5次蜕皮后个体逐渐长大,可以摄食鱼肉碎片、鱼卵、蛋黄等以及其它细小的动物性饵料,经过淡化处理后的幼虾则转化为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虫幼体、小型甲壳类、水生蠕虫、其它动物尸体以及有机碎屑、幼嫩植物碎片为食。成虾阶段食物更杂,动物性饵料有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蚯蚓、小鱼、小虾以及各种动物尸体;植物饵料有鲜嫩的水生植物、着生藻类、谷物豆类等。在饥饿和放养密度大的情况下,还以同类为食,这对蜕壳虾来说,危害是比较大的。罗氏沼虾的摄食量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水温的变化影响。水温20~30℃,摄食旺盛;水温18℃以下,摄食量减少

五、生长

刚孵出的幼体长1.7~2.0毫米,营浮游生活。经24~35天培育,脱皮11次,变态为稚虾,体长可达7~9毫米,转为淡水栖息生活。体长达3~4厘米的幼虾,经过4~5个月的饲养,雄体长达31厘米以上,体重80克左右;雌体长10厘米以上,体重在40克左右。若将越冬后的幼体(体长5~6厘米)在春天放养,到年底雌虾可达体长13~14厘米,体重60~70克,雄虾可达体长17~18厘米,体重200克。

六、生殖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一冬龄的罗氏沼虾达性成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达到性成熟的最小个体,雌体长7厘米,体重12克左右;雄体长10厘米,体重25克左右。性成熟的雄虾第二步足特别发达,粗而长,呈蔚蓝色。生殖孔开口于第五步足基部,性成熟的雌虾第二步足较小,呈浅蓝色,腹部较发达,侧甲延伸形成抱卵腔,用以附着卵。生殖孔开口在第三步足基部。性腺位于头胸甲的背部,性成熟时,通过透明的头胸甲背面近胃区可以见到橙黄色的卵巢和乳白色的精巢。雌虾在产卵前要脱一次壳,称生殖脱壳。脱壳前活动减弱,对阳光反应迟钝,摄食明显减少。雌虾脱壳后几小时开始交配,此时,雄虾主动接近雌虾,并守护在雌虾旁边,不让其它虾靠近,雌虾行动迟缓,不久就开始产前脱壳,脱壳后,雄虾兴奋地举头竖身,不停地摆动触须,并伸出强有力的大螯,呈抱雌虾状态,并连续跳动,几分钟后,便将雌虾抱住,并把雌虾抱举起反转位置,胸腹部紧紧相贴,游泳足不断地拍击,很快就完成了交配过程。射出的精液成块状附着于雌虾胸腹部的附肢之间,由一层薄的胶状物包住。雌虾在交配后数小时开始产卵,多在夜间进行。产卵时对光线反应迟钝,时而将背部隆起,腹部呈屈伸动作,并在水中上下翻动,忽而卷曲身体,忽而伸直腹部微微向前游动,产卵过程一般持续4~5小时。产出的卵粘在携精块的刚毛上,此时精荚散放出精子,精卵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腹部侧甲延伸形成抱卵腔,用于保护受精卵,未受精卵在1~3天内自行脱落。

罗氏沼虾的卵为中黄卵,充满着卵黄,随着胚胎发育,卵径由0.5~0.6毫米增加到0.6~0.7毫米;卵色由橙黄色依次变为淡黄、淡灰,最后变为瓦灰色。罗氏沼虾属一年产卵多次的一次性产卵类型,两次产卵间隔为30~40天。怀卵量随个体大小、营养水平而异,由几千到数万粒不等。

七、脱皮和变态习性

刚孵出的罗氏沼虾称为蚤状幼体。这是罗氏沼虾整个生命周期中唯一在咸淡水中度过的生活阶段,在此期间,幼体在一定的温度、盐度、溶氧量和饵料等适宜的生活条件下,历时一个月左右,经过11次脱皮后变态成仔虾。变态时间随水温和饵料的条件而异。从稚虾开始转为底栖生活,摄食底栖生物和有机碎屑。

当有90%以上的幼体变为稚虾后,即应把稚虾移出进行淡化处理,使其逐步适应淡水生活。稚虾经过淡化处理后,即可移入培育池进行强化培育,当稚虾平均规格达到2.5厘米左右即为幼虾。幼虾经过暂养达到3~4厘米即可作为虾种用来进行成虾养殖。

罗氏沼虾幼体发育共分为十二期,各期的交递是通过脱皮实现的,每进行一次蜕皮后幼体就出现新的形态构造特征,使幼体发育逐步完善。这个发育期的主要形态特征见表2。

表2罗氏沼虾幼体各期的主要形态特征



八、营养价值

根据对罗氏沼虾的营养成分分析,其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0.5%,脂肪0.48%,水分77.8%,蛋白质含量与对虾(20.6%)相当,而比常见的草鱼(17.9%)、鲤(18.1%)等食用鱼类都高。

罗氏沼虾营养成分与海养对虾相当,而虾壳厚,附肢粗,可食部分比对虾少。但罗氏沼虾适宜在沿海和内陆养殖(而对虾只能在沿海养殖),养殖区域宽,可以就近活体应市,鲜活度高,运销成本低,市场售价相应也低于海养对虾,因而大受欢迎,销量也大。



罗氏沼虾蜕壳


蜕壳,是罗氏沼虾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它与幼体发育、幼虾和成虾生长,以及亲虾产卵繁殖都有直接的关系。

同其他甲壳动物一样,罗氏沼虾的几丁质外壳,质地坚硬,对有机体的防护极为有利。但达到一定的时期,却成了虾体生长的严重阻碍,只有去除障碍,虾体才能长大。因为虾体的生长是在旧壳蜕去之后、硬壳硬化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内进行。幼体发育、变态是通过蜕壳来实现的,每进行一次蜕壳,幼体就进入一个新的发育期。幼虾和成虾每进行蜕壳一次,体长都有显著增加。 雌虾在产卵之前,必须进行一次蜕壳,然后才与雄虾交配产卵。因此,蜕壳是罗氏沼虾生命活动的发展规律,在其一生贯穿始终。

幼体蜕壳,先是头胸部与腹部之间的背面薄膜裂开,随后头胸部及附肢蜕膜而出,最后才是腹部蜕出,整个过程在几分钟内完成。每进行蜕壳一次,幼体不仅体一长增加,而且形态构造上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且臻完善。

幼虾至成虾的蜕壳,完全是为了生一长,当旧壳蜕下之前,新壳已经形成,在新、旧壳之间为一薄层的液体将两者分开。即将蜕壳时,虾体停止运动,接着侧卧于水底,很快发现头胸甲与第一腹甲之间薄膜裂开,接着头胸部先蜕出,然后进行剧烈的屈伸动作,整个虾体从旧壳中一跃而出。整个头胸甲、腹甲、额角、复眼、附肢,以及鳃、胃、后肠、肛门等都完整的蜕出,连成一体,好像从虾体上刚刚蜕下了一套外衣。

据观察,罗氏沼虾蜕壳与季节变化有关。在广西桂南地区池塘养殖条件下,蜕壳的月份为4-11月,又以5-10月为最盛,到了12月以后,水温明显下降,则很少发现蜕壳。在越冬阶段,细果人为给予较高水温(20℃以上),则照常出现蜕壳现象。另外,雌虾在抱孵化期间,不进行蜕壳。

罗氏沼虾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蜕壳所间隔的时间是不同的。在水温26-28℃时,幼体发育阶段.以2-3天进行蜕壳 1次;幼虾以4-6天蜕壳1次;至成虾阶段,则以7-10天蜕壳1次;性成熟以后的亲虾,则相隔20天左右蜕壳1次。

总之,罗氏沼虾蜕壳,促进了它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但由于在蜕壳期间,外壳柔软,活动力弱,特别是正在侧卧水底进行蜕壳之际,往往成为一些肉食性鱼类及其同类残食的极好机会,使蜕壳虾受害,养殖成活率下降。因此,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必须给予一定的保护措施,才能确保罗氏沼虾在各个阶段的养殖中,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罗氏沼虾的生长


罗氏沼虾以其生长快、个体大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池塘中养殖,每亩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幼虾10000尾,经5个月左右饲养,一般成活率达60%-70%体长达8-9厘米,体重达20- 25克。在较大的个体中,雌虾体长达11-12厘米、体重达50-60 克,雄虾体长达14-15厘米、体重达90-100克,同时,有部分个体达到性成熟。现将罗氏沼虾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简介如下:

1.幼体阶段的生长情况罗氏沼虾幼体阶段,经历12个发育时期,据初步测定,在水温26-28℃时,溞状幼体经培育 25-27天,变态成仔虾,其体长增长情况及生长速度(用生长比速表示)。

2.虾苗至成虾阶段的生长仔虾蜕壳变态成虾苗,经淡化后,在虾苗培育池中培育 20-30天,体长达2-3厘米,将其放到池塘中饲养,经5-6 个月的饲养管理,长成成虾,便可捕捞上市。我们在多年的罗氏沼虾池塘养殖试验中,每相隔半个月定期采样检查1次,每次取样50尾以上,测量其体长、体重,取其平均值,比较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现以1979年在广西水产研究所II-7号池塘养殖的罗氏沼虾的生长情况为例,以推断一般。

罗氏沼虾的生长,存在着性别差异。在同龄虾中,在性成熟之助,雌雄虾个体大小相差不大,当雌虾达到性成熟时,它所吸收的营养物质相当大的部分是用于供给卵巢发育的需要,使生长变慢,而雄虾在性腺发育过程中,没有像雌虾那样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仍然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因此,在同龄虾中,出现了不同性别的生长差异。我们在罗氏沼虾池塘养殖试验中发现,在同一池塘放养的一批幼虾,经饲养5个半月后干塘收虾,结果雌虾平均体长达7.91厘米、体重达15.49克,最大个体体长达 10.1厘米、体重达32克;而雄虾平均体长达8.97厘米、体重达25.38克,最大个体体长达15.4厘米、体重达130克。雄虾平均体重为雌虾的1.63倍。

罗氏沼虾食性


罗氏沼虾和所有的动物一样,必须不断地向外界环境摄食各种营养物质,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以保证个体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的需要。罗氏沼虾属于杂食性动物,随着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要求的食物组成是不同的。

刚孵出的搔状幼体至第一次蜕壳之前,是以自身残留的卵黄为营养物质。

经第一次蜕壳之后,自身虽然还残留部分卵黄,但已经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在人工养殖情况下,主要是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 经4-5次蜕壳之后,个体逐渐长大,可摄食煮熟的鱼肉碎片、鱼卵、蛋品等以及其他细小适口的动物性饵料。

经淡化后的虾苗,则变成杂食性。在天然水域中,幼虾阶段,主要是以水生昆虫幼体、小型甲壳类、水生蠕虫、其他动物尸体以及有机碎屑、幼嫩植物碎片等为食物。

到了成虾阶段,食物更杂,动物性饵料包括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蚯蚓、小鱼、小虾以及各种动物尸体等;植物性饵料包括鲜嫩的水生植物、着生藻类、谷物、豆类等。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罗氏沼虾的食物组成主要来源是以人工投喂商品饲料为王、天然饵料为辅。常见的动物性饵料是鱼、虾、贝类及蚕蛹、蝇蛹和蚯蚓等;常见的植物性饵料是豆渣、豆饼、花生麸、麦麸、米糠、酒渣以及浮萍、水草等。在条件较好的地方,特别是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为其最好的食物于。一般是将配合饲料加工成形状、大小适口的颗粒状饲料。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是根据虾体营养需要研制而成,营养全面,饲料营养成分配比合理,优质高效。

总之,罗氏沼虾的食性是很广的,但一般来说,是偏爱动物性饵料。在人工养殖时.同时投喂颗粒饲料和蚯蚓,则先摄取蚯蚓为食;在饥俄的情况下,又常以刚蜕壳活动能力弱的虾为其饵料,出现同类相残现象。但在天然水域中,罗氏沼虾有时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这固然与天然水域动物性食物不丰富有关,更主要的是罗氏沼虾对植物纤维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加上罗氏沼虾本身是一种游泳能力较弱的底栖动物,捕捉能力较差,要捕获更多的动物为食物是有困难的。因此,植物性食物便成为它的主要食物。

罗氏沼虾的摄食强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是受水温变化的影响:在广西桂南地区,一般是在4-11月,池塘水温多为 20 - 30℃,水温适宜,摄食旺盛;到了12月至翌年3月,池塘水温多在18℃以下,水温较低,摄食量减少。这时要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保护其安全越冬。

2020罗氏沼虾养殖饵料投喂技术介绍



饵料投饲方法如下:

1.确定日投饲量。日投饲量是由存塘虾的规格、数量以及摄食情况决定的,一般可由下列公式求出:

日投饵量=存塘虾总重量×日投饵率

式中:存塘虾总重量——根据平时对虾的抽样检查所确定的虾的规格和成活率,并结合具体的长势情况推算而得的;

日投饵率——一般为小虾15%~20%,中虾10%~12%,大虾6%~8%,成虾(即已成熟的虾)4%~5%。

如果确定某天存塘虾总量为每公顷750千克,日投饵率为10%,那么这天的投饵量应为75千克,以此类推。

2.投饵次数。放养初期水中浮游生物比较丰富,所以不投饲料;放养7~10天后,就可以开始投喂饲料,每天3~4次,时间为7:00、12:00、16:00、22:00。养殖中后期,每天投喂2~3次,一种是上午7:00,投喂日料量的1/3,傍晚17:00~18:00投喂2/3;另一种是在晚上22:00增加一次投饲,这样每次各投日料量的1/3。

3.投饲场所。由于罗氏沼虾喜底栖生活,喜潜伏在水底或水草、隐蔽物中,活动能力较弱,所以投饲的场所应根据虾的这些特性确定。总的要求是饲料应均匀地撒播在池塘四周,保证所有虾都能吃到饵料,使虾能均衡地生长。一般养殖初期应在虾池四周水深0.3米处投饲,随着虾的不断生长,投饲地点应逐步向水深处延伸,但最大水深不能超过0.7米。另外,饲料不能投放在集虾沟中,以免污染虾的栖息场所。同时,昼夜投饲地点也有所区别,因为罗氏沼虾有昼夜水平移动的习性,即夜晚光线弱,虾群活跃,会到浅水区索饵;白天光线强,虾群会集中到离岸稍远的较深水层。所以一般夜间投饲应在离池边近的地方(1~2米),白天则应稍远一点(2~3米)。总之,投饲场所应根据池塘的形状、大小、深浅以及坡度情况灵活掌握。


罗氏沼虾简介


罗氏沼虾(Macyobrachiunrosebergii)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长臂虾科、沼虾属。与我国淡水生长的青虾、褐壳虾和海南沼虾同属。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又称马来西亚大虾、淡水大虾、长臂大虾、金钱虾,是世界性大型热带淡水虾之一。我国于1976年引进罗氏沼虾在广东试养,获得成功,现已推广到全国各地养殖。

该虾个体大,雄性体长可达40厘米,体重600克;雌性体长25厘米,体重200克。出肉率51.7%,肉质厚实;含蛋白质20.5%(与对虾近似),脂肪0.48%,属高蛋白、低脂肪、高能量的优质水产品。因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肉味美、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从而成为世界性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

罗氏沼虾属热带、亚热带水域的品种,其适应水温上限为38℃;下限为16℃,适温为24~30℃。罗氏沼虾营底栖生活,喜栖水草丛中,晚上出来觅食,摄食的主要方式是用螫足捕捉小动物和有机碎屑。能作短距离游泳,靠6对附肢和尾节划动。刚孵出的虾苗称溞状幼体,简称幼体,生活在一定盐度的咸淡水中,若放火纯淡水中,则会死亡。幼体变成幼虾后,在淡水中生活,直到成熟产卵。罗氏沼虾人工繁殖除广西、山东等地采用天然海水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采用人工配制海水,出苗率较高,技术已基本成熟,为罗氏沼虾大面积推广养殖打下了基础。

罗氏沼虾属杂食性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刚孵出的幼体主要以丰年虫幼体为食,经4~5次蜕皮后个体长大;可以摄食鱼肉碎片、鱼卵、蛋黄等以及其他细小的生物饵料。经过淡水处理后的幼虾则转化为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虫幼体、小型甲壳类、水生蠕虫以及有机碎屑为食。成虾阶段食物更杂,动物性饵料包括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小鱼、小虾、水蚯蚓等,植物性饵料则包括鲜嫩的水生植物、着生藻类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各种饼、麸类、糟渣类、蚕蛹、打碎的螺蛳、蚌肉等都可投喂,专用的颗粒饲料效果最好。

在池塘中放养,每667平方米池塘可放养虾苗1万-2万尾,规格2-3厘米/尾,饲养4~5个月,平均体长可达9~10厘米,体重20~30克,即每千克40尾左右,便可上市,最大个体可达160克。一般每667平方米池塘成虾产量150-200千克,高的可达400千克以上。

罗氏沼虾病害的防治


一、育苗期病害的防治措施

随着罗氏沼虾人工育苗生产迅速发展,在虾苗培育过程中出现的虾病明显增多,且许多疾病病源难诊、发病速度快损失严重,对此可参考以下防治措施。

1、育苗池消毒:把洗干净的育苗池用刚配好的高锰酸钾(每立方米用100克)溶液喷洒一遍,冲洗干净,再用高浓度的生石灰水浸过池底,池壁用刷子刷洗,2小时后冲洗干净备用。

2、工具消毒:把工具放在配好的高锰酸钾(每立方米水体40—50克)溶液里浸泡2分钟后冲洗干净,各种工具实行各池专用或者用完后消毒好才拿到另一口池中使用。

3、亲虾及虾池消毒:采取“搬池”办法每半个月进行1次消毒。对亲虾全部搬走,放干池水,用高浓度生石灰水全池泼洒,刷洗,半小时后冲洗干净加入新鲜水,把亲虾用、高锰酸钾溶液(每立方米用20克)浸泡十分钟放回池中。

4、育苗用水消毒和培育:把刚抽上来的井水或河水用三氯异氰尿素(强氯精)全池消毒(每立方米0.4克)、冲气、曝气培育5—7天,待水中出现浮游生物,停气沉淀半天,取上层水加入浓缩海水配成比重1.008的半咸水,2天后用筛绢网后使用。

5、药物防治:幼体孵出2天后,用土霉素全池喷洒(每立方米水体1克),每12小时1次,连用3次;隔2天后用病毒灵全池泼洒(用量同上),每天1次,连用2天。幼体长到Ⅴ期后,用红霉素和痢特灵拌鸡蛋投喂(加药量分贝为0.7%克、1%克),每天1次,连喂2天,2天后换水或“搬池”。

二、成虾养殖期间的病害防治

1、幼虾培育池中水蜈蚣、松藻虫的清除:养虾忌用敌百虫、敌杀死等药物。可根据松藻虫和水蜈蚣的趋光性,在池边水面固定一个木框,框内放入煤油,在框上面悬挂一盏电灯,夜晚开灯引诱虫子在灯下聚集接触煤油,使其呼吸孔被煤油堵塞窒息而死。

2、虾池青苔的根除:青苔是鱼池、虾池中常见的丝状绿藻,对虾池水质、虾体的生长有不利影响。草木灰清除法仅局限于未放水的池塘,在放水前施用草木灰于青苔表面,遮住阳光杀死青苔,但对以放水的池塘无效果。对已放入养虾的池塘,当青苔大量繁殖时,可用抓根、施肥和增加水深相结合的办法,能基本根除青苔。根据罗氏沼虾蜕壳多集中在夜间的特点,在晴天的中午,用粗铁丝绑成爪状。再绑在竹竿上,下池去抓遍,捞出池底的青苔,然后根据池水的肥度,每亩施用50—100千克有机肥,水深升即至1米左右,保持4—5天可。

3、纤毛虫病的防治:其病症是虾的附肢、眼和鳃等部位附有累枝虫、聚缩虫、钟行虫灯纤毛虫。治疗方法有:冲注新水和换水,用孔雀石绿或硫酸铜等传统渔药浸洗。孔雀石绿(每立方米水体用0.2克)浸泡30分钟,硫酸铜(每立方米水体用0.4克)浸泡6小时,每疗程连续3—5天;也可用市售商品鱼药(如:纤毛净、甲壳净等)进行治疗,用量要参照各自的使用说明。

4、黑鳃病的防治:其病主要有虾鳃部由红色变为褐色,直至完全变黑,引起虾鳃萎缩,逐渐失去呼吸功能;这主要是由水质污染、镰刀霉菌感染引起的。防治办法有:养殖前应对虾池彻底的清淤消毒;养殖期间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每15—20天1次,每亩20千克。对病虾可用呋喃唑酮(每立方米水体2—3克)浸洗2—4次,每次5—10分钟;也可用亚甲基蓝全池泼洒(每立方米用量10可)。

5、黑点病(黑斑病、甲克病)的防治:其发病初期病灶处有较小的黑斑,逐渐溃烂。最后病灶处甲壳质被腐蚀呈黑斑,通常虾壳边缘或顶部易受侵袭,引起内部损伤。这主要是由于虾池底层水质变坏,一些能分解甲壳质和腐屑的细菌大量繁殖所致;防治办法有:养殖前须彻底清淤消毒以预防;养殖期间定期用生石灰水泼洒(用量同上)。放养的密度要合理控制。发病后用呋喃唑西林(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有一定的疗效。

罗氏沼虾的养殖状况


罗氏沼虾原产于印度洋、太平洋区域热带、亚热带之淡水、咸淡水水域,原是天然野生虾类,经过驯养、人工繁殖,逐步成为人工养殖新对象。20世纪50年代,泰国开始从事罗氏沼虾人工繁殖的研究,但没有获得成功。到了60年代初期,当时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工作的中国学者林绍文博士和他的同事在马来西亚槟榔屿海洋渔业研究所开展罗氏沼虾人工繁殖的研究,并首先获得了成功。这是罗氏沼虾人工养殖史上的重大突破,所以世人称林绍文为罗氏沼虾之父。由于罗氏沼虾人工繁殖的成功,自60 年代以来,该虾先后被移养于亚洲、欧洲、美洲、澳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以泰国、马来西亚、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最为盛行。在泰国,早已全面开展人工育苗,大面积、大范围进行人工养殖,在精养条件下,半年可养成大虾出售,起水时,一般个体重达50-100克,平均亩产达100千克以上;马来西亚早年采用池塘鱼虾混养,在不影响鱼产量的情况下,每亩可增收虾15千克;美国夏威夷气候温和,水温适宜,全年可养殖罗氏沼虾,采取轮捕轮放,亩产达200千克以上;我国台湾省于 1970年自泰国引进罗氏沼虾养殖,并由台湾省水产试验所东港分所主持开展了一系列的全人工养殖技术试验研究,很快在台湾省推广养殖,成为台湾省淡水养殖新对象。我国大陆是1975年首次从泰国引进罗氏沼虾,但未获得成功。1976年又从日本引进,这一次获得成功,1977年在南海水产研究所淡水研究室(现珠江水产研究所)繁殖了第一批虾苗,随后由国内有关单位试养,并先后取得人工繁殖和育苗的成功,很快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特别是在广东、广西、江苏、浙江、上海、福建、海南等省市区进行了大批量的育苗生产,建立起苗种生产基地,并在全国大面积、大范围开展了商品虾养殖生产,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调整和优化淡水养殖品种结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罗氏沼虾养殖已经在国际、国内取得很大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淡水虾类养殖的主要对象。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分布的沼虾属中,大约有70余种之多,但作为理想的养殖对象,首推罗氏沼虾,养殖前景看好。

罗氏沼虾内部构造


罗氏沼虾的内部器官多集中于头胸部,通过内部解剖.可以把它们区别开来。

(一)消化系统

由口、食道、胃、中肠、后肠和肛门构成直形的消化管道,贯穿于头胸部和腹一部。食物由日器切断和撕碎之后,通过食道进人胃内。食道很短〕胃为囊状,较大。胃里具有角质膜和角质突起,能将食物磨细以后送人中肠。中肠为短管状,两侧为肝脏所包围,有一胆管通人肠内,并带进消化液。中肠内有一层生活的上皮细胞,食物在中肠被消化吸收。。剩下的食物残渣经过细长的后肠,由肛门排出体外。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与第六腹节相邻处。

(二)循环系统

由心脏、血管和血窦所组成。血窦是内部组织器官之间的体腔,里面有血液流动。循环系统与体腔相通,故为开放式的循环_系统。血液由血浆和变形虫状的血球所组成,无色,血浆中溶解有含铜的呼吸色素,称为血蓝素。心脏是心肌构成的囊状器官,位于头胸部背面的围心窦内,进行有节奏的搏动,使血液由围心窦通过心孔进人心脏,再通过血管分送到身体各部分。经过身体各部分成静脉血,最后汇人一些血窦内,经人鳃血管流入鳃,进行呼吸作用,氧化的血液,经过出鳃血管流回围心窦,又流人心脏,进行新的循环,周而复始,血液不停地流动。

(三)呼吸系统

鳃是主要的呼吸器官,位于头胸部两侧的鳃腔里,为头胸甲所覆盖,鳃腔里由8枝叶 状薄片构成为鳃。鳃片里充满着由血窦来的血液流动,有人鳃血管和出鳃血管,由于第二小颚的不断摆动,使鳃腔里的水流动不停,有助于提高水中溶氧量,这样,水中的溶氧就与鳃血液里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完成呼吸作用。

(四)生殖系统

罗氏沼虾,为雌雄异体。雄性有一精巢,位于胃 的后方,心脏的前下方,肝脏的上方,乳白色,表面多皱纹,呈长梭形,两侧各引出一条输精管,长而迂曲,最后分别开口于第五步足基部内侧,即为生殖孔。

雌性有一卵巢,所在部位与精巢相同,并占据较大的位置,呈粗梭状,两头较小,中间膨大,前中部合并,后部分成相连的两叶,中部两侧各引出一条短而稍粗的输卵管,分别开口于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即为生殖孔。

(五)神经系统

主要是包括位于头部的脑神经节(简称为脑)、围绕着食道的神经环和纵走于腹面的腹神经索,腹神经索在每个体节中各有一对膨大的神经节。脑及各神经节,都有传人和传出神经,与皮肤、肌肉和感觉器官相通,使罗氏沼虾能够准确地感觉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完成一定的反射动作,从而实现虾体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统一。

(六)肌肉系统

罗氏沼虾肌肉,由横纹肌构成,广泛分布于头胸部和腹部,尤以腹部为最发达。横纹肌依其功能不同,分为伸肌和屈肌,两者配合构成肌肉束。由于肌肉束的伸缩运动,使虾在水中活动自如。特别是腹部下方有发达的腹屈肌,能使虾体急剧向内弯曲,从而使虾体迅速向后作弹跳运动。惟腹部背面腹伸肌欠发达,故腹部伸直动作较缓慢。头胸部肌肉束主要分布于眼部、附肢和胃壁,依靠肌肉束的伸缩,使上述器官进行相应的活动。

罗氏沼虾的苗种繁育


1.亲虾的越冬在我国南方地区,亲虾越冬所需时间为4- 5个月;北方地区亲虾越冬所需时间为6一7个月。罗氏沼虾的亲虾越冬方法很多,我国目前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尼龙薄膜保温法。尼龙薄膜采用的是无毒聚乙烯材料,有的双层,有的为单层。虾池在棚中是背风向阳,面积50m ,水深lm,并配有增氧设备(鼓风机)。在岭南地区可以自然越冬,不需加温,在江浙一带需加温。

(2)封闭式循环混水越冬法。温棚可为砖墙,玻璃瓦做棚顶,全封闭,水可以循环过滤、增温,并配有增氧设备、加热设备、过滤设施和灌、排水设施,这种方法节约能源、保温条件好,适合于北方地区亲虾越冬。

(3)工厂、温泉排水越冬法。利用工厂(热电厂等)和温泉的热源,建造温棚,放亲虾于池中进行越冬。这是对热源的充分利用,投资少,管理方便,适合于周围有这两类条件的地方采用。

2.亲虾的选择与运输为了保证亲虾的质量,可进行初选和复选。初选是在收虾的现场进行。根据要求,选较多亲虾放人暂养池中(室内)暂养。在暂养过程中进行复选。复选标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个体适中,一般体长为10-12,体重 20-30:的个体,产卵量大、孵化率高,而体长8 cm左右的个体产卵量小,种群易退化。雄虾个体选择在30-40g的个体比较合适,若过大,容易造成越冬死亡。②健康无病、附肢完势、 色泽鲜艳、个体肥壮、活动能力强的个体。避免有附肢残缺、虾 壳外有斑点或虾体发黑消瘦的个体做越冬亲虾。③虾苗经4-5 个月养殖,就可达到性成熟,再经过越冬培育,翌年就可用于人 工繁殖。以从当年养成的成虾中挑选为佳。④亲虾性别比例一定 要合理,一般雌雄比为4:1或5:1,在越冬初期可选择3:10 亲虾的运输方法和使用的运输工具与鱼类相似。但虾类对氧 气的要求比鱼类高。常规的运输方法有:尼龙袋充氧密封运输法 和橡皮袋充氧密封运输法。这两种方法操作相似,袋长50-60 cm,放水1/3,可放亲虾15-20尾;帆布袋运输,将帆布袋放 置各种运输车上,每立方米水体装亲虾150~3110尾,配有氧气 以及时充氧效果更好。另外,还有木捅运输和沉法运输等。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罗氏沼虾的配合饵料》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沼渣养牛”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1210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