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疥癣病的病因 牛疥癣病的防治技术

羊疥癣,主要由疥螨、痒螨和足螨三种寄生虫危害引起。羊疥癣的特征是皮肤炎症、脱毛、奇痒及消瘦。在秋末、冬季和早春多发生,阴暗潮湿、圈舍拥挤和常年的舍饲可增加发病机率和流行时间。疥癣虫寄生于牛皮肤表面或皮肤内引起慢性感染。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牛疥癣病的病因牛疥癣病的防治技术。

1、病因

疥癣虫寄生于牛皮肤表面或皮肤内引起慢性感染,通过感染牛与健康牛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被疥癣及其卵污染的圈舍、用具造成间接接触感染。饲养员、牧工、兽医的衣服等也可造成病原的传播。牛舍阴暗、潮湿、环境不卫生,牛营养不良等均可诱发该病。

2、主症

患牛头、颈、背、躯干和四肢等部位发生剧烈瘙痒,被毛脱落,皮肤干硬、粗糙、增厚,重者出现皮肤龟裂,逐渐消瘦,有的患部呈弥漫性结节、表面粗糙,结节擦破后发生红、肿、热、痛、糜烂、渗出液等,患牛逐渐消瘦,生长发育缓慢。继发感染者可形成脓疮,重症者可波及全身,贫血,病情恶化,严重者造成死亡。刮取患部痂皮,放入盛有10%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内加热溶解,吸取沉淀镜检,即可见疥(螨)虫体。

3、方药

疥癣灵。白藓皮、苦参、川楝子、百部、斑蝥各10g,焙干研细;棉籽油500mL,加热熬至发黑,蘸取少许,滴进水中能成珠。将药油混合装瓶。用时直接涂抹患处,1次/天,连用3次即愈。对痂皮厚者,刮净痂皮再涂药,效果更好。

蛇床子、白藓皮、荆芥、当归、狼毒各30g,地肤子、紫草各25g,百部35g。共研细末,取硫黄100g,冰片30g,研末另包。取棉油或猪脂1kg,将猪脂煎沸去渣,再将上述8味药放入油内炸3min,候温,再将硫黄、冰片投放油内拌匀,涂擦患部。先用温肥皂水擦洗患部,待水干后即可涂药。涂擦时,每次面积不要过大,以免中毒。待疥癣治愈后,对牛舍及场地、墙壁用20%石灰水消毒,更换垫草,保待厩舍干燥。

①水煎剂。百部、苦参、川楝子各120g,龙胆草100g。加水适量,1次煎至3000mL。用时加温至40℃左右为宜,擦洗患部,2次/天。②油煎剂。将以上4味药用香油或菜籽油1kg炸焦,捞出,碾为细末,再放入油中制成油膏,置容器中备用。对全身感染者用水煎剂分前、中、后三段擦洗,洗透后涂药油膏,浸润患部。初期患牛用水煎剂洗透即可。药物的剂量因病情轻重、感染面积大小酌情增减。

碘酊、来苏儿各100mL,硫黄60g,鱼石脂100g,敌百虫2g。混合,充分振荡均匀后备用。先剪去患部及其附近的被毛,清除表面鳞屑、痂皮和泥垢,然后用毛刷将药液涂刷患部,1-2次/天。体温升高者配合抗生素治疗。对波及全身者要分次分区用药,一次涂药不得超过体表的1/4,以免中毒。必须多次重复用药,才能彻底治愈。

愈癞膏。硫黄100g,白矾50g。混合,研细过箩,加棉籽油500mL,搅匀备用。用竹片或钝刀刮去患部的痂块,再将药膏摇匀,涂擦患处,2次/天。

雄黄(研细末)、废机油,按1:10比例混合均匀,涂擦患处,2次/天,1个疗程7天。

生川乌200g,陈醋适量。先将川乌研成极细粉末,过筛再重研1次,然后加入陈醋调成稀糊状,装入消毒过的有色玻璃瓶内,密封备用。第1次用药前,先将患部用温开水冲洗干净,刮去患部痂皮至局部发红微出血为度,然后涂上药糊,2次/天,直至痊愈。用药10次,若症状未减轻者为无效,可改用他法治疗。

吴茱萸、狼毒各30g,百草霜适量。共研极细末,加入清油或凡士林200-240g,置乳钵或碗中研磨均匀,制成膏剂,分装备用。先将患部用刀片或小刀刮去表面的粗糙皮屑后,取软膏适量涂于患处,2次/天。一般用药1-3天即可见效,1个疗程/15天。最短者用药1个疗程,最长者2个疗程。2个疗程后,患牛病情无明显变化者视为无效。YZ023.Com

蓖麻油10份,96%精制敌百虫1份。将油入铁器内加热至沸后离火,待油温降至约50℃加入敌百虫溶化,趁热(以不烫为宜)涂于患部,1次/天。一般涂抹1次脱痂,2-3次痊愈。面积大、病程长者最多用药7次。在口角、唇部涂药后,用绳将牛嘴拴住,1-2h后放开,防止舔食中毒;凡是能舔到的部位,须将僵绳拴高,防止舔食。面积大者应分片循环用药,防止吸收性中毒。用药前,要将油加温至30-40℃,以增强油药在癣痂上的渗透性。

苍术、黄柏各30-50g,棉籽油250mL。将苍术、黄柏焙干、研细,用棉籽油调匀,涂抹患部。

4、预防

牛舍用漂白粉消毒,2次/月;用5%敌百虫喷洒牛舍周围运动场和坑渠、死角,杀灭螨虫及其他有害昆虫,净化环境;对健康牛用1%敌百虫喷洒牛体1次/月;对假定健康牛独栏饲养,用1%敌百虫喷洒牛体,2次/月,确认健康者可混群饲养。粪尿引入发酵池,废料集中烧毁或堆集发酵;注重犊牛群的螨病检查和监控,发现可疑牛应立即隔离。

牛疥癣病的病症及其防治技术
病因
疥癣病是由于疥癣螨虫的寄生引起的皮炎。寄生于牛体的疥癣螨有3种类型,由于螨的生活方式不同,经常发生的部位也不一样。据有关资料报道,引起本病原因最多的是吸吮疥癣虫,其次是食皮疥癣虫,最少的是穿孔疥癣虫。其中食皮疥癣虫曾在我国北方的牛体中见到。
症状
本病无论是哪种类型与其他皮肤病相比,其皴裂发痒的程度都很剧烈。病初出现粟粒大的丘疹,随着病情发展开始出现发痒的症状。由于发痒,病牛不断的在物体上蹭皮肤,而使皮肤增加鳞屑、脱毛,致使皮肤变得又厚又硬。如果不及时治疗,1年内会遍及全身,病牛明显消瘦。下面将3种类型的症状分述如下:
吸吮疥癣虫(痒螨)感染:本型主要寄生在皮肤表面,特别是耳部、臀部、腹部等较严重。其发痒的程度比穿孔疥癣虫型稍差,但当口器刺入皮肤吸取淋巴液时则剧烈发痒,出现界限比较明显的脱毛斑。其中有散在的丘疹,斑的周围有渗出液渗出,脱毛斑上的痂皮呈黄褐色像贝壳似的附着在皮肤上。本型发痒的程度、痂皮的颜色及不隆起可与其他两类型相区别。
食皮疥癣虫(足螨)感染:本型以吃食屑皮及痂皮为生,主要侵害牛的尾根部、肛门、臀部及四肢、有时也发生于背部、胸腹及鼻孔周围,本型是三种类型中发痒最轻的一种。但由于大量寄生螨排泄物的刺激和变态反应,当出现皮炎和湿疹样症状时,则剧烈发痒。其脱毛程度比前者更加明显,具有大面积脱毛的特征。但大部分病牛感染后一生不再发病,一般这类病牛治愈后往往成为感染源。严重时皮肤像变态反应性湿疹那样渗出渗出液,同时伴有充血和出血,治疗后形成像龟裂样的大块痂皮,有时可波及全身。
穿孔疥癣虫(疥螨)感染:本型主要寄生于表皮,并在其中挖掘虫路,吸取营养。最初发生在头、颈部,逐渐蔓延到肩部、背部及全身。这种类型在牛来说极少见,由于螨在皮肤的表皮挖掘了虫路,所以在3种类型中是发痒最剧烈的一种,与人的疥癣相似。
防治技术
首先要改善饲养管理,保持牛舍的通风干燥,坚持每天刷拭,保持牛体卫生,破坏虫体适于生存生长、繁殖的条件;如果发现病牛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隔离治疗;对已有虫体的牛群在暖和的季节里,应采取种种预防性治疗措施杀灭虫体,防止入冬后蔓延开来。
在治疗中首先将毛剪掉,清除尘土污垢及浮着的痂皮,再用温和的来苏儿水,肥皂水及草木灰水等刷洗病部或全身,必要时应湿透后稍待片刻,使痂皮软化再用木刀刮去痂皮,操作时注意尽量勿使出血,刷洗干净后待表面干燥,即可涂药治疗。涂药可用抹布或毛刷来回用力涂擦,使药物深入毛根周围,如果面积过大可分次治疗,通常涂药不能超过体表的1/3面积。杀螨药一般不能杀死它的虫卵,因此,作用不能维持较久的药物(如敌百虫)隔5~7天须再行涂药,以杀死从卵中新孵出的幼虫。涂药后的病牛须隔离饲养,注意护理,特别是在严寒季节要防冻。工作人员的衣服及器械、场所等均须彻底清扫、洗刷及消毒。清除下来的所有东西均可能存有虫体卵,一定要收集起来烧掉,以防散虫造成感染。

相关知识

兔疥癣病的治疗


兔疥癣病是一种外寄生虫病,主要侵害皮肤,有高度的传染性。若治疗不及时,病兔可因逐渐消瘦和虚弱而死亡。疥癣分体疥癣和耳疥癣两种。前者是由疥螨所致;后者则由痒螨引起,故又称兔螨病。
1发病症状。体疥癣多半是从兔的鼻端开始,逐渐蔓延到眼圈、耳根、四肢。最后可遍及全身。疥螨通过皮肤掘开隧道吞食上皮细胞,吸吮淋巴液,引起强烈瘙痒,患部脱毛,出现丘疹或水疱,逐渐形成白黄色的痂皮。耳疥癣在病初接近耳根处发生红肿,继而脱皮,有时流出渗出液,持续数天后结成黄褐色松香样痂皮。痂皮会慢慢增大,塞满耳孔。由于病原体引起兔子患部奇痒,病兔不时摇头,并用脚爪搔痒,随着搔伤常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
2积极防治。疥癣的预防主要在于隔离病兔并进行环境和器具的彻底消毒。新购种兔必须严格检疫,确诊无病后才能进入兔场饲养。一旦出现病兔,应及时隔离,()对病兔笼和用具用5%克辽林(臭药水)或10%~20%生石灰水消毒。病兔要及时治疗。剪去患部及其周围的毛,清除痂皮和污物。用5%温肥皂水或0.1%~0.2%高锰酸钾或2%来苏儿溶液刷洗患部,然后涂上杀灭病原体的药物。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①体疥癣的治疗,可用2%敌百虫溶液搽洗患部,每天3次。伊维菌素肌内注射或口服,效果颇佳。或用烟丝50克。食醋500毫升,浸泡24小时后,取浸液搽洗患部,连续搽洗数天。也可用灭虫丁(又叫虫克星。主要成分为依维菌素)皮下注射,每千克体重0.02~0.04毫克,7天后再重复注射1次,一般情况治疗2次可治愈。
②耳疥癣的治疗,可用碘甘油(碘酊3份,甘油7份)或硫黄油剂(硫黄、松节油和植物油等量混合剂)滴入耳内,每天1次,连滴3天,间隔8天后再重复用药3天为宜。
③土法治疗。用鲜百部100-150克,切碎,加入75%酒精100毫升,浸泡7日,过滤去渣即成,每日涂搽3次;或用硫磺500克,明矾200克,棉籽油500克,三者调成糊状,涂抹患部;或用烟叶1.5克,食醋60毫升,煮沸后涂搽患部,每日1次。连用3~5次。

家兔疥癣病的临床症状 土方治疗家兔疥癣病的具体方法


疥癣病是由疥螨寄生在家兔皮肤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不及时治疗,病兔就会很快消瘦,严重时会造成大批死亡。下面具体介绍:家兔疥癣病的临床症状土方治疗家兔疥癣病的具体方法。

临床症状:病兔患部一般都会发生被毛脱落,皮肤红肿,在皮肤表面形成一种糠麸状的痂皮。患兔常以身体向笼壁摩擦或用爪抓患部,用嘴舔足。有些患兔从口、鼻、眼圈的四周开始,后蔓延到阴部、四肢及全身各处。患部皮肤发红,有丘疹或水泡,破裂后有浆液渗出,不久便结成硬痂并脱毛;病兔随着患部的扩大而感到奇痒难熬导致食欲减退、消瘦,逐渐发展成为贫血,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治疗方法:螨虫生活史为15~20天,用5%石灰水喷洒兔笼、用具、地面等,一星期两次,连喷3个星期。对病兔的治疗措施:治疗前先把病兔患部四周的毛剪掉,用3%~5%硫黄肥皂水清洗患部皮肤,隔3小时再涂药治疗。其治疗药物及用药方法如下:①涂芝麻油,一日两次,连用7天。②苦楝树根皮或积雪草捣汁涂患部,一日一次,连用7天。③适量鲜花椒和大蒜捣汁涂患处,一日一次,连用10天。④等量橘叶和烟叶加水10倍熬煮,煮至一半水量时,取上清液涂患部,一日一次,连用10天。⑤用食醋300克、陈艾叶150克、花椒40粒,煮水浸泡患部。一日一次,连用7天。

兔疥癣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是兔疥螨寄生在家兔的皮肤内而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如果饲养管理不好,容易被忽视,冬春阴雨季节容易暴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前几年用松节油、樟脑油、2%敌百虫等药治疗,虽然有些效果,但要治疗多次才能痊愈,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近年来,笔者通过请教民间老中兽医并反复实践,使用复方硫磺治疗兔疥癣病,效果很好,副作用很少。
临床———有身癣和耳癣
身癣一般从家兔的鼻端开始,逐渐蔓延到眼圈至全身,患兔发痒不安,因搔擦痒处而发生皮肤炎症,红肿,脱毛,从伤口流出黄色或含有血液的渗出物,渐形成糠麸样的痂皮。
耳癣从耳根开始,以后蔓延到整个耳朵,引起耳廓内侧红肿,发痒以及外耳道炎,淹性分泌物结成松香样的加皮,如卷纸样厚嵌与耳道内。严重病例完全堵塞耳道,耳朵变重而下垂,如果除去渗出物和碎屑,皮肤呈现湿润,发红,出血。触诊呈痛苦状,病变如蔓延至脑部,可引起中耳炎,耳聋或癫痫样发作。病兔食欲减退,逐渐消瘦虚弱,甚至引起死亡。
治疗——硫磺为主中药配方
硫磺擦剂配方:硫磺20g,雄黄20g,蛇床子40g,煤酚皂溶液4mL,液状石蜡1000mL。
取硫磺、雄磺、蛇床子研细过筛后,置钵中,加液体石蜡适量,研至混悬状,然后加液状石蜡1000mL,搅匀即可使用。
使用方法:用药前应首先剪去患处周围的兔毛,再用温肥皂水浸软加皮,再行涂药。在涂药前要缓缓振摇药液,然后用大毛笔蘸取药液涂疥癣处,这样可增强药效,减少药物的浪费。
讨论——预防治疗并重
1、第一次用药后7~10天再用药一次,这样才能治愈,这可能与螨虫的发育周期有关,有待探讨。
2、预防此病,兔舍要通风,透光,宽敞,干燥,经常清扫兔舍兔笼,定期消毒。
3、平时要仔细观察兔耳内、脚等部位,有无脱毛搔痒现象,发现病兔立即隔离,笼舍和一切用具不与病兔接触。
4、用药后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避免重复发病。

牛巴士杆菌病的病因、症状 牛巴士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生高热、肺炎和内脏广泛出血为特征。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牛巴士杆菌病的病因、症状牛巴士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1、流行情况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细小、两端钝圆的球状短杆菌,多散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该菌抵抗力弱,干燥和直射阳光很快死亡,高温立即死亡,一般消毒液均能迅速杀死,对磺胺、土霉素类敏感。

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家畜中以牛、猪发病较多,绵羊、家禽、兔也易感。病畜和带菌畜为传染来源,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次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亦有经皮肤伤口或蚊蝇叮咬而感染的。本菌为条件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畜禽的上呼吸道和扁桃体,与宿主呈共栖状态。当牛饲养在不卫生的环境中,由于感受风寒、过度疲劳、饥饿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该菌乘虚侵入体内,经淋巴液入血液引起败血症。该病常年可发生,在气温变化大、阴湿寒冷时更易发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生。

2、症状表现

败血型,有的呈最急性经过,没有看到明显症状突然倒地死亡。大部分病牛初期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沉郁、反应迟钝、肌肉震颤,呼吸、脉搏加快,眼结膜潮红,鼻镜干燥,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腹痛、下痢,粪中混杂有黏液或血液,具有恶臭味。有时鼻孔和尿中有血。腹泻开始后,体温随之下降,迅速死亡。一般病程为12--24h。

浮肿型,除呈现上述全身症状外,咽喉部、颈部及胸前皮下出现炎性水肿,初有热痛,后逐渐变凉,疼痛减轻。病牛高度呼吸困难,流涎,流泪,并出现急性结膜炎,往往窒息而死,病程12~36h。

肺炎型,主要表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病牛呼吸困难,痛苦干咳,有泡沫状鼻汁,后呈脓性。胸部叩诊有浊音区,有疼痛反应。肺部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及水泡音,波及胸膜时有胸膜磨擦音。有的病牛,尤其是犊牛会出现严重腹泻,粪便带有黏液和血块。病程一般为3~7d。本病的病死率可达80%,病愈牛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败血型主要呈内脏器官充血,黏膜、浆膜、肺脏、舌及皮下组织和肌肉有出血点,淋巴结水肿,肝脏、肾脏实质变性,胸腔有大量渗出液。浮肿型可见咽喉部、下颌间、颈部与胸前皮下有黄色胶样浸润,颌下、咽背与纵膈淋巴结肿大,呈急性浆液出血性炎,上呼吸道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肺炎型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肺组织颜色从暗红、炭红到灰白,切面呈大理石样景象。随病变发展,在肝变区内可见到干燥、坚实、易碎的灰黄色坏死灶,个别坏死灶周围还可见到结缔组织形成的包囊。胸腔积聚大量有絮状纤维素的浆液。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可采心血、肝、脾、淋巴结、乳汁、渗出液等涂片染色,还可进行分离培养。

4、防治措施

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增强抵抗力。加强牛场清洁卫生和定期消毒。每年春秋两季定期预防注射牛出败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体重在lOOkg以下的牛,皮下或肌肉注射4mL,lOOkg以上者6mlL,免疫力可维持9个月。发现病牛立即隔离治疗,并进行消毒。

早期应用血清、抗生素或抗菌药治疗效果好。血清和抗生素或抗菌药同时应用效果更佳。血清可用猪、牛出败二价或牛、猪、绵羊三价血清,作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小牛20~40mL,大牛60~lOOmL,必要时重复2~3次,病愈牛全血500mL静注也可。抗生素常用土霉素8~15g,溶解在5%葡萄糖1000~2000ml),静脉注射,每日2次,10%磺胺嘧啶纳注射液200~300mL,40%乌洛托品注射液50ml_,加入10%葡萄糖溶液内静脉注射,每日2次,普鲁卡因青霉素300—600万IU、链霉素300,400万IU,肌肉注射,每日1~2次,环丙沙星每千克体重2mg,加入葡萄糖内静脉注射,每日2次。对症治疗对疾病恢复很重要,强心用lOmL或樟脑磺酸钠注射液20~30mL或安钠咖注射液20mL,每日肌肉注射2次,如喉部狭窄,呼吸高度困难时,应迅速进行气管切开术。

巴士杆菌病的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球状短杆菌,多散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或瑞氏染血片或脏器涂片,呈两极浓染,故又称两极杆菌,两极浓染之染色特性具诊断意义。该菌抵抗力弱,在干燥空气中仅存活2—3天,在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中可生存6-10天,但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1—6月;阳光直射下数分钟死亡,高温立即死亡;一般消毒液均能杀死,对磺胺、土霉素敏感。
流行特点
本菌为条件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畜禽的呼吸道,与宿主呈共栖状态。当牛饲养饲养管理不良时,如寒冷、闷热、潮湿、拥挤、通风不良、疲劳运输、饲料突变、营养缺乏、饥饿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该菌乘虚侵入体内,经淋巴液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发生内源性传染。病畜由其排泄物、分泌物不断排出有毒力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次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家畜,亦有经皮肤伤口或蚊蝇叮咬而感染的。该病常年可发生,在气温变化大、阴湿寒冷时更易发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生。
症状
潜伏期2—5天。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常表现为急性败血型、浮肿型、肺炎型。
急性败血型:病牛初期体温可高达41—42℃,精神沉郁、反应迟钝、肌肉震颤,呼吸、脉搏加快,眼结膜潮红,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病牛表现为腹痛,常回头观腹,粪便初为粥样,后呈液状,并混杂粘液或血液且具恶臭。一般病程为12—36小时。
浮肿型:除表现全身症状外,特征症状是颌下、喉部肿胀,有时水肿蔓延到垂肉、胸腹部、四肢等处。眼红肿、流泪,有急性结膜炎。呼吸困难,皮肤和粘膜发绀、呈紫色至青紫色,常因窒息或下痢虚脱而死。
肺炎型:主要表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病牛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痛苦干咳,有泡沫状鼻汁,后呈脓性。胸部叩诊呈浊音,有疼感。肺部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及水泡性杂音。眼结膜潮红,流泪。有的病牛会出现带有黏液和血块的粪便。本病型最为常见,病程一般为3—7天。
病理变化
败血型牛出败主要呈全身性急性败血症变化,内脏器官出血,在浆膜与粘膜以及肺、舌、皮下组织和肌肉出血。浮肿型主要表现为咽喉部急性炎性水肿,病牛尸检可见咽喉部、下颌间、颈部与胸前皮下发生明显的凹陷性水肿,手按时出现明显压痕;有时舌体肿大并伸出口腔。切开水肿部会流出微混浊的淡黄色液体。上呼吸道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胃肠呈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炎;颌下、咽背与纵隔淋巴结呈急性浆液出血性炎。肺炎型牛出败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索性胸膜炎。肺组织颜色从暗红、炭红到灰白,切面呈大理石样病变。胸腔积聚大量有絮状纤维素的渗出液。此外,还常伴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腹膜炎。
诊断
临床诊断
根据病畜高热、鼻流黏脓分泌物,肺炎等典型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败血型常见多发性出血,浮肿型常见咽喉部水肿,肺炎型主要表现肺两侧前下部有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如需确诊,应做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诊断
病料采取:生前可采取血液、水肿液等;死后可采取心血、肝、脾、淋巴结等。
直接镜检:血液作推片,脏器以剖面作涂片或触片,美蓝或瑞氏染色,镜检,如发现大量的两极染色的短小杆菌,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短小杆菌,即可初诊。
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37℃培养24小时,此菌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在血液琼脂平板可见有淡灰白色、圆形、湿润、不溶血的露珠样小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必要时再进一步做生化试验鉴定。
鉴别诊断:对于急性死亡的病牛,应注意与炭疽、气肿疽、恶性水肿病的鉴别。对于肺部病变还应与牛肺疫等鉴别。巴氏杆菌病因有高热、肺炎、局部肿胀以及死亡快等特点,易与炭疽,气肿疽和恶性水肿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炭疽:炭疽病牛临死前常有天然孔出血,血液呈暗紫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死后尸僵不全,尸体迅速腐败;脾脏可比正常肿大2-3倍,将血液或脾脏做涂片,革兰氏或瑞氏染色,可见菌体为革兰氏阳性、两端平直、呈竹节状、粗大带有荚膜的炭疽杆菌。而巴氏杆菌病则没有上述病理变化,可见菌体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浓染的细小的球杆菌。
恶性水肿:多发生于外伤、分娩和去势之后,伤口周围呈气性、炎性肿胀,病部切面苍白,肌肉呈暗红色,肿胀部触诊有轻度捻发音。以尸体的肝表面做压印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大杆菌。
气肿疽:多发生于4岁以下的牛,肿胀主要出现在肌肉丰满的部位,呈炎性、气性肿胀,手压柔软,有明显的捻发音。切开肿胀部位,切面呈黑色,从切口流出污红色带泡沫的酸臭液体。肿胀部的肌肉内有暗红色的坏死病灶。由于气体的形成,肌纤维的肌膜之间形成裂隙,横切面呈海绵状。实验室检验,气肿疽梭菌菌体为两端钝圆的大杆菌,气肿疽在我国已基本上得到控制。
防治
预防牛出败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各种应激,增强抵抗力,定期接种疫苗。预防注射可使用血清抗体,用法:100千克以下的牛,皮下或肌肉注射4毫升,100千克以上的牛注射6毫升,免疫力可维持9个月。
发病后对病牛立即隔离治疗:可选用敏感抗生素对病牛注射,如氧氟沙星,肌肉注射,3—5mg/㎏体重,连用2—3天;恩诺沙星,肌肉注射,2.5mg/㎏体重,连用2—3天。消毒圈舍,每日2—3次。未发病牛紧急注射牛出败疫苗

牛炭疽病的病因 牛炭疽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理变化的特点是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需氧芽孢杆菌属包括200多种芽孢菌,其中可对人类致病的为炭疽芽孢杆菌和蜡状杆菌,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牛炭疽病的病因和牛炭疽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1、病原

牛炭疽病是由于动物体内携带炭疽杆菌引起的,是一种不运动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也是体型最大的致病菌。在动物体内多呈短链状,但在培养基中能形成数个或数十个的长链。该致病菌繁殖体抵抗力不强,置于培养皿中煮沸3~6min即会死亡。夏季高温腐烂的情况下,24~96h内死亡。但该菌芽胞的抵抗力却非常强,阳光直接照射下可生存4天,干燥环境下可保存10年,在土壤里能存活30年。

2、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牛炭疽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动物。病畜、带菌动物处于菌血症阶段时,其分泌物、排泄物、破溃部位的渗出液等都含有致病菌。病死的动物尸体内也含有大量的炭疽杆菌,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因此,对病死尸体要处理得当,避免污染环境,从源头减少传染源。

病菌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和呼吸道吸入带有炭疽芽孢的空气感染。人类也可感染炭疽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而感染,如接触了被污染的皮毛、病畜产品等。另外被吸血性昆虫叮咬后也可传染;被污染的土壤、水源及牧场会成为长久的疫源地。

3、流行特点

牛炭疽病在炎热的夏季发病率较高,盛夏季节吸血昆虫多、雨水较多、江河泛滥时易发生传播。牛、羊等家畜感染后,呈现出发病急、病程短的发病特点。杂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受感染的几率虽然较小,但也是病菌的主要携带者、传播者。牛炭疽病可呈地方流行,在老疫区一般呈散发。

4、发病症状

牛染病后多为急性型,病程1~2天。病牛体温升高至41~42℃,并伴有精神沉郁、食欲不佳、呼吸困难,可视黏膜有出血点,瘤胃臌气,腹疼,全身战栗等症状,严重时昏迷,1~2天死亡,死前鼻口耳孔等出血。病程较长时可持续2~5天。颈、胸、腹部的皮肤呈浮肿状。解剖死牛可见脾肿大、血液凝固不良、脾髓及血如煤焦油状等病理状态。

5、诊断

因牛染病后多为急性型,给诊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初步诊断法:①细菌检查。将血液、病变组织和淋巴结做成涂片,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炭疽杆菌。②外观症状。细心观察牛体,有无鼻、口腔、肛门等处有凝固状态不良或色如煤焦油状的黑色血液。③体查。检查牛体有无淋巴结炎、败血脾等症状,出现出血的部位是否位于黏膜、浆膜处。经过初步诊断后再通过实验室诊断、镜检、动物接种、串珠实验等进行确诊。

6、防治方法

疫苗免疫。在常发该病的疫区及受威胁的区域,必须要每年进行疫苗免疫1次,无毒炭疽芽胞苗、Ⅱ号炭疽芽胞苗。用量都为1mL,但注意无毒炭疽芽胞苗1岁以下用量减半,Ⅱ号炭疽芽胞苗注射用量则不分年龄。接种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管理方法。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增强牛群自身抗病能力。寒冷的冬季,既要保证舍内温度,更要保证空气质量,避免牛群在空气污浊、卫生不佳的环境里生长。精心饲养,细心观察,一旦发现有初始症状的牛要立即隔离、进行初诊,再通过实验室进行确诊。

防治方法。确诊病情后立即上报相关单位。第一时间封锁现场,加强消毒并紧急预防接种,用10%氢氧化钠消毒疫区。将用具、饲料、垫草、粪便等进行焚烧。养殖人员的服装、鞋帽也要彻底消毒,并控制人员流动。工具、服装可煮沸消毒,或用0.1%升汞液浸泡消毒。严禁将死牛尸体随意堆放或丢弃,不能图一己方便将其抛人江河、田间等处,造成菌体污染水源及环境。必须要将其深埋或焚烧处理,从源头减少疫病的传播流行。对种牛可用抗炭疽血清和磺胺、青霉素治疗。

牛炭疽病症状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急性、烈性传染病。各种动物均可感染,其中以草食动物最易感。病死畜的血液、内脏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菌体,如果处理不当即可污染环境、水源,造成疫病传播。健康动物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皮肤和呼吸道感染。猫、狗、野生动物易感性虽差,但可带菌,从而扩大传播;另外,被污染的骨粉、皮毛也是传染源。炭疽病可呈地方流行,一般为散发。

牛多为急性型,病畜发烧42℃,呼吸困难,可视粘膜蓝紫色、有出血点,瘤胃臌气,腹疼,全身战栗,昏迷,1~2天死亡。死前有天然孔出血。病程较长时(2~5天),可见颈,胸、腹部皮肤浮肿。

诊治方法剖检

羊由于急性死亡多无明显变化。牛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天然孔出血,脾肿大几倍,血不凝固,脾髓及血如煤焦油样(这是由于脾髓极度充血、出血、淋巴组织萎缩和脾小梁平滑肌麻痹所致),切片小有大量炭疽杆菌;内脏浆膜有出血斑点;皮下胶样浸润;肺充血、水肿;心肌松软,心内外膜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水肿等。

诊断

根据症状、病变可疑炭疽时,应慎重剖检。取耳血一滴作涂片,用美蓝和瑞氏染色、镜检,若见多量单个或成对的有荚膜、两端平直的粗大杆菌,可初步诊断。确诊应做细菌分离,接种小白鼠和做炭疽沉淀试验(Ascoli反应)。

防治

确认炭疽后立即上报有关单位;封锁现场,彻底消毒污染的环境、用具(用20%漂白粉),毛皮饲料、垫草、粪便焚烧;人员、牲畜、车辆控制流动,严格消毒;工具、衣服煮沸或干热灭菌(工具也可用0.1%升汞液浸泡)。种畜用抗炭疽血清和磺胺、青霉素治疗。易感群应每年接种炭疽芽胞苗一次。尸体深埋或焚烧。


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 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


众所周知,牛绦虫病主要是以裸头科为主的多种绦虫,会寄生在牛的小肠中进而引起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称之为寄生虫病。在所有寄生的绦虫中,以莫尼茨绦虫最为严重,同时也是最常见的。此种虫主要呈现的是大型带状的一种绦虫,颜色为黄色或者是乳白色,虫的长度大概是在1~6m,宽仅为2mm左右,该虫的头部形状近似球形,可以吸附在牛的肠壁上。而绦虫病不但会对牛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造成牛的大批量的死亡。由于有很多的农村养殖户并不是很重视牛的寄生虫病.因此造成很多地区每年到秋季都会有大量的牛因为感染而死亡。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

1、流行情况

牛绦虫病通常是在夏季和秋季发生的较多,而且任何年龄阶段的牛都很容易被感染。其中以6个月以下的牛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是最高的,与此同时,9月份前后因为感染寄生虫病而死亡的牛最多。根据研究可知,主要原因是因为5、6、7月份气温比较高,也是地螨最猖獗的时候。因此当牛吞了地螨之后,便会在2个月之后开始慢慢的发病最终死亡。

2、临床症状

在牛发病的初期,牛的食欲会大大的下降,进而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就会在牛的粪便中发现一些乳白色的似孕卵的节片。再过一段时间,便会有下痢的出现。此时如果选用一些消炎止泻的药物进行治疗,牛的下泄情况应该会有所好转。但是因为没有对症下药,2天之后会继续出现下痢。这个时候就进入比较严重的时期。会出现一些非常明显的贫血,也会看见眼结膜、乳房或者是口腔中有明显的苍白。进行放牧时,也会发现这些牛是跟不上队伍。接下来会发现牛的腹围会渐渐的增大,食欲也会严重的减退,有一部分牛甚至会出现绝食的现象。后期这些牛遇到一些障碍就会倒地,但是将其扶起之后牛还可以继续进行采食。除此之外,会有部分牛会出现痉挛或者是回旋,最后这些牛都会昏迷而死。死亡之后,对其尸体进行解剖可以发现这些牛的心、肝、肺等器官的颜色都呈现的是淡红色,血液也会稀薄好像水一样。在牛的小肠中能发现大量的虫体。

3、防治

地螨是牛身上绦虫的中间宿主。在温暖与多雨的季节中,地螨通常是在早晨会爬到一些牧草吸收雨露。一旦这些草被牛吞噬之后,就会感染到牛的小肠。所以,进行放牧时,要尽量的避免,可以再露珠渐渐消散之后,再进行放牧。但是由于冬季地螨都会钻人到土壤中的腐败层,所以可以选择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微量的元素和多种的维生素,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牛因为缺乏这些微量的元素而啃泥。在每年的6~lO月份,给牛头喂一些较好的驱虫药物,能够很好的预防绦虫病。

对于牛绦虫病的治疗,一般采用的主要是药物治疗,比较常见的药物很多。例如:吡喹酮,每次饲喂的量为8~12mg/kg,也可以饲喂丙硫咪唑,每次饲喂的量为15~20mg/kg,而硫双二氯酚,每次饲喂的量为80~100mg/kg,氯硝柳胺,每次饲喂的量为75~80mg/kg。每周要进行重复用药,每周用药1次。如果严重的,可以将几种药配合使用。

4、体会

养牛户一般都是在农村进行饲养。农村通常都是拥有肥沃的水土,丰盛的牧草。因此,很多养殖户喜欢通过放牧的方式进行喂养。放牧的喂养方式也能很好的促进牛的生长速度,提升牛的产仔率等等。一般情况下,农村养殖大多数为小规模养殖,数量一般都是在15头左右。而养殖户也通常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因此,对于牛的科学养殖的意识都比较差,而对于疫病的防治更是不重视。很多养殖户为了省钱,当牛感染绦虫病之后,也会用药很随意。最终造成牛绦虫病后期伴有严重的腹泻与贫血的症状等。此时,养殖户就会通过注射或者是灌服一些止泻药或者是抗贫血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这些治疗方法是都不能从根本上除去绦虫病。有部分养殖户虽然也进行驱虫,但是驱虫的药物对绦虫没有任何的效果,又浪费财力。因此,建议养殖户能够多学习一些关于科学养牛的知识,多与兽医的技术人员交流,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养牛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

牛绦虫病的常见疾病
由牛带绦虫(牛肉绦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头节上仅有四个吸盘,成虫较猪带绦虫为长,孕卵节片也较之为长。人是其唯一终宿主,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后,为中间宿主黄牛、水牛等吞食后,在其体内形成囊尾蚴,人们进食不熟的带囊尾蚴的牛肉后受感染。牛带绦虫病的临床症状与猪带绦虫病相似,仅在鉴定患者粪便中节片后才能区分。吡喹酮、氯硝柳胺或槟榔加南瓜子驱虫有效。
如何防治
防治牛带绦虫病应采取以下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改良饮食和卫生习惯,肉类必须煮熟煮透,切生菜和熟菜的刀、砧板要分开,用后应洗刷干净,防止污染。
(2)加强肉类的检验及加工工作。如果食用的肉中没有活的囊尾蚴,人类便不可能感染牛带绦虫。因此,应加强肉类检验及加工工作。
(3)加强屠宰场的工作,严禁出售有牛带绦虫幼虫的牛肉。
(4)加强对牛的饲养管理,为防止牛感染,应将厕所与牛舍分开,以防牛吃人的大便。
(5)及时治疗病人。常用的中药有槟榔、南瓜子、龙芽草,西药有氨硝柳胺(灭绦灵)、毗喹酮等。具体用法如下:
1)槟榔、南瓜子:晨间空腹服60~80克南瓜子(先碾碎),2小时后再服60~80克;槟榔煎剂200毫升(槟榔要先浸泡后煎);半小时后服硫酸镁,全药服完后约3~4小时排出虫体,本药治愈率达90%以上,且副作用小。(以上为成人用量,小儿酌减)
2)龙芽草:叶芽全粉0.7~0.8克/千克体重或叶芽浸膏40毫克/千克体重,空腹一次顿服,1.5小时后再服硫酸镁,48小时内可排出虫体。
3)氯硝柳胺:成人药量为2~3克,分2次服用,间隔l小时,小儿药量酌减。
4)吡喹酮:10毫克/千克体重,总量不超过0.5克,清晨空腹1次顿服,l~2小时后服泻药,服药当天或次日排出零碎虫体与节片,服药后可出现头晕、恶心、腹痛、等麻疹等,个别可出现心电图改变,所以服药时应遵医嘱或住院治疗。
症状体征
潜伏期为从吞食牛囊尾蚴至粪便中出现虫体节片或虫卵,约需3个月。症状轻重程度与体内寄生虫数有关。
轻者可毫无症状,重者症状明显甚至可因并发症而死亡。
粪便中发现白色节片为最常见的症状并常成为患者就诊时主诉。妊娠节片多于大便时伴同粪便排出体外,而且常自动地单个或两三个节片相连从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作短时间蠕动,并滑落到会阴或大腿部,患者感到肛门瘙痒不适。几乎100%患者有此症状。
胃肠道症状中以腹痛最为常见,见于约半数病例。腹痛可在上腹部、脐周或无固定位置,可为钝痛、隐痛、刺痛、咬痛或烧灼感,少数患者可有肠绞痛。此外还可有恶心(15.7%~46%)、呕吐(11%)、腹泻(10%~50%)等。食欲减退或亢进都较常见。头昏、神经过敏、失眠、癫痫样发作与晕厥等神经症状以及过敏性瘙痒症、荨麻疹、结节性痒症也在少数病人中出现

牛腹泻病的病因与防冶方法


近年来,通过对徐州地区养牛户腹泻牛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发现:腹泻病是牛的多发病,发病率达总发病率50%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所致。对此,应不断加强饲养管理,采用综合性防控措施。

腹泻是圈养牛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排粪次数增加和粪便不成型。据资料统计显示:腹泻病的病例数占总发病数50%以上,急性腹泻多见,危害最突出。因此,要切实做好腹泻病的防控。为了有效防治本病,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针对牛腹泻病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具体如下;

1病因

1.1采食不良、饮水不洁

采食不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采食霉败的干草,冷冻腐烂的草根、青草和青贮,或采食受农药或化学物质污染的草料,或采食夹有多量泥土、砂石的饲料等。冬季青草缺乏,需要投喂干草补充,而干草硬,过度使用易引起消化不良,如过度采食苜蓿草(蛋白质含量高)会引起消化不良而导致腹泻。目前大多数农村养牛户,缺乏科学的饮水设备,牛使用石槽和水泥槽盛水让牛自由饮用饮水时常常将头甚至腿伸进水中,黏有大小便的牛蹄污染了水源。

1.2使用药物不当

长期使用一种药,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在用药过程中,由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多数是口服抗生素所致。目前常用药物主要有利福平、氨苄西林、林可霉素、沙星类药物等。

1.3细菌、病毒继发感染

各种常见传染病均易继发感染。近年来,徐州地区养牛户由于防疫工作到位,除偶见条件性致病菌引起的腹泻外,通常不发生恶性传染病。但每当气候骤变、牛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经常出现两种或多种病菌混合感染引起发病,具体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不振、拉水样稀粪、反刍次数减少或停止。该病对牛造成的危害很大,应当引起广大兽医工作者和养牛户的高度重视。

1.4寄生虫性因素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圈养条件下,主要是由于牛采食了含有感染性幼虫、虫卵的饲料而感染,引起牛腹泻的寄生虫种类较多,临床症状上表现为消瘦,贫血,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可能有血液和炎性分泌物,有时还混有寄生虫虫体和虫卵。

1.5其他应激因素

气候骤变、环境变差、长途运输等因素均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导致牛功能性腹泻。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拉稀,粪便没有血液和黏液、呈水样。

2防控措施

2.1预防

在饲养管理中,要坚持预防为主,要切实把好防疫关。坚持定期对圈舍环境、器具等进行消毒,保证圈舍内通风透光、环境整洁卫生,饲料、饮水清洁安全。对于新购买的牛要隔离检疫,确保牛健康方可与其他牛混养。发现牛发病后,要及时隔离治疗,做好圈舍内外环境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并无害化处理,防止交叉感染。要加强牛的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反应,建立健全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定期注射疫苗。

2.2治疗

不同品种牛的腹泻治疗方法是基本相同的,即了解病史、病因,对症与对因治疗相结合。一旦发热、粪便带有黏液或血液,先考虑运用抗生素治疗,用药前做药敏试验,以静脉注射为主,尽量不口服,以避免损伤胃肠道微生物。腹泻严重的病牛,要及时补液。如单纯腹泻,不急于用抗生素,可使用助消化的药物和微生物制剂,以重建肠道有益菌群。

3小结与体会

3.1引起牛腹泻的原因非常复杂

对腹泻情况要综合分析,不滥用抗生素。当前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致使耐药菌株增多,引发继发性肠炎等。所以说,正确使用抗生素是基层兽医面临的首要问题。

3.2诊断和治疗设备不完善

相对于圈养牛而言,散养牛在发病初期往往是难于观察的,再加上乡村兽医诊断设备简陋、缺少快速诊断法,兽医仅凭从医经验作出诊断,然而一些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非常相似,很难进行鉴别诊断,易造成误诊,从而贻误治疗时机,有待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改善,从而提高诊疗水平。

3.3混合感染严重

近年来,一些条件性致病菌和寄生虫引起的腹泻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流行规律有很大的变化,而且往往存在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因此,养牛户应注重混合感染的防治,尤其是散养户。

3.4综合防治为主

疫苗注射是有效预防腹泻病的好办法。目前徐州乃至全国各地还没有大面积实施注射疫苗防治措施,因此应推广免疫措施,坚持综合防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1286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