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两个引进牛优良品种

养什么肉牛品种最好?牛肉是我国的主要肉食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牛肉的需求与日俱增,消费市场上更是呈现出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但受到国内牛品种个体小、数量少、养殖周期长的局限,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引进国外的肉牛品种,是满足国内牛肉市场的有效方法。下面介绍两个引进牛优良品种,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

一、蒙贝利亚牛
原产地及分布:蒙贝利亚牛原产地为法国东部的道布斯县。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大额牛——印度野牛,由中欧的胭脂红花斑牛衍生而来。早在18世纪就开始了选育工作,由伯尔温澳伯兰人从瑞士带着牛群到蒙贝利亚定居,通过对这些牛的长期选育,形成蒙贝利亚牛品种。
蒙贝利亚牛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力,耐粗饲,适宜于山区放牧,具有良好的产奶性能。在法国,它被列为主要的乳用品种牛之一,其产奶量仅次于黑白花牛;它有较长的利用年限,最长为16年,产奶高峰期为4~6年。
外貌特征:蒙贝利亚牛头为白色,体躯主要为红色,有些白斑。体格大,乳房好,产奶量高。体重,公牛为900~1100公斤,母牛为650~750公斤。体高,公牛为148厘米,母牛为136厘米。初生重,公犊为46公斤,母犊为42公斤。我国引进的蒙贝利亚牛为中等体型。体尺范围:体高127~131厘米,体长152~161厘米,胸围189~195厘米,管围20~21厘米。
生产性能:据记录,一个泌乳期头均产奶量为5067公斤,乳脂率为3.69%,乳蛋白率约为3.28%,排乳速率快。该牛生长快,12月龄体重公牛为335公斤,母牛为256公斤;18月龄体重,公牛为485公斤,母牛为340公斤;24月龄体重,公牛为531公斤,母牛为416公斤。以玉米青储为主的日粮,日增重可达1.2~1-35公斤,14~15月龄出栏。
主要特点
蒙贝利亚牛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力,耐粗饲,适宜于山区放牧,具有良好的产奶性能,较高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以及较为突出的肉用性能。已出口到40多个国家。
外貌特征
被毛多为黄白花或淡红白花,头、胸、腹下、四肢及尾帚为白色,皮肤、鼻镜、眼睑为粉红色。具兼用体型,乳房发达,乳静脉明显。成年公牛体重为1100—1200千克,母牛为700~800千克,第一胎泌乳牛(41319头)平均体高142厘米,胸宽44厘米,胸深72厘米,尻宽51厘米。
生产性能
法国1994年蒙贝利亚牛平均产奶量为6770千克,乳脂率3.85%,乳蛋白率3.38%;新疆呼图壁种牛场引入蒙贝利亚牛平均产奶量为6668千克,乳脂率3.74%。18月龄公牛胴体重达365千克。
1987年中国从法国引进蒙贝利亚牛169头,其中怀孕母牛158头,青年公牛3头。分别饲养在新疆呼图壁种牛场(47头)、内蒙古高林屯种畜场(55头)、四川阳坪种牛场(29头)、吉林查干花种畜场(18头)和北京延庆奶牛场(9头)。经过多年的育种工作,蒙贝利亚牛已适应中国的生态环境,并在数量及生产性能上均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二、辛地红牛
辛地红牛原产于巴基斯坦辛地省靠近沙漠的地带及卡拉奇和海德巴德地区,我国1956、1960和1965年先后从巴基斯坦分三批引入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并引入江西、贵州、云南、广西等省、自治区进行纯种繁殖和改良当地黄牛。
体型外貌:额宽突,耳大下垂,角小、向上弯曲,体躯深,肋骨开张,腰角较窄,臀部倾斜,十字部高。颈垂和腹垂发达。尾长。母牛乳房发育良好,公牛肩峰凸起,瘤峰高可达20厘米左右。毛色以褐红色为主,眼围、鼻镜、尾梢和肢端多为黑色;此外,毛色尚有黄色、棕黑色和前额、腹部零星白斑个体。体高,公牛平均140.6厘米,母牛平均122.0厘米;胸围,公牛平均193.2厘米,母牛平均162.3厘米;管围,公牛平均21.3厘米,母牛平均17.3厘米;体重,公牛平均523公斤,母牛平均323公斤。
生产性能:成年母牛泌乳期平均为270天,平均产乳量1179公斤。
繁殖性能:母牛妊娠期284天,繁殖率71.8%,产后发情期40天以上。发情周期21天,发情持续期两天左右,一般3年两胎。有些公牛性欲不强,包皮过长,不易采精。
适应性能:适应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抗热、抗蝉,可半舍饲或放牧不补饲。采食时游走性大、集群性强,性野、机警、怕冷。
辛地红牛的生产性能随着饲养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我国饲养的辛地红牛,在终年游牧的条件下,300天产奶期平均产奶1000升,最高1500升,饲养好的可达1800--2495升最高为3100升,乳脂率一般在4.8%左右。辛地红牛耐粗饲,耐热,对焦虫病有较好的抵抗力。但胆小怕惊,离群后不易控制,且繁殖力较低。

相关知识

介绍两个优良地方鹅种


鹅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鹅肉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两个优良地方鹅种。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永康灰鹅

永康灰鹅,主产于浙江省永康市。鹅躯体呈长方形,背部羽毛呈深灰色,腹部为白色,主要分布于永康江及支流水系两岸,是唯一冠以“永康”并入选《中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名录》的优良地方鹅品种。

永康灰鹅早期生长快,60日龄体重为3.5~4.5公斤;饲料成本低,用青菜叶、稻谷即能育肥;投资少、生产设施相对简易;繁殖率高,年产蛋40~60枚;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营养价值高,鹅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2.3%。

永康灰鹅肉脂肪含量低,鹅综合利用价值高,除了鹅体、鹅绒毛有很大开发价值外,近年鹅肝市场前景向好,灰鹅经填肥每只可产肥肝487克,最大个体产肥肝高达1137克,是优良的产鹅肝品种。鹅肝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5%~68%,卵磷脂含量为其他动物肝的4倍,营养丰富,能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口味鲜美,质地细嫩,香味独特。

永康灰鹅产地
种群分布
永康灰鹅,产于浙江省永康、武义、缙云等地,毗邻的各县市也有分布,是我国灰色羽鹅中的一种小型品种。
外貌特征
永康灰鹅前胸突出而向上抬起,后躯较大,腹部略下垂,颈细长,肉瘤突起。羽毛背面呈深灰色,自头部至颈部上侧直至背部的羽毛颜色较深,主翼羽深灰色。颈部两侧及下侧直至胸部均为灰白色,腹部白色。喙和肉瘤黑色。跖、蹼橘红色。虹彩褐色。皮肤淡黄色。
生产性能产蛋性能
年产蛋量40―50枚,平均蛋重140克,蛋壳白色。
生长速度
成年公鹅3800―4200克,成年母鹅3500―4200克,2月龄重2500克左右。全净膛率62%左右,半净膛率82%。
繁殖性能
母鹅开产期5月龄左右。就巢性较强,每年3―4次。
饲养管理
1.每只每天供应300克组合饲料,青料(萝卜菜)不限量,每天4—5次,定时拌喂。组合饲料中玉米60%,配合饲料占40%,而配合饲料的配方是:玉米40%,豆饼14%,莱饼3%,蚕蛹4%,血粉2%,鱼粉2%,骨粉1%,贝壳粉l%,食监0.1%。配合饲料中含粗蛋白20.12%,含总能3973千卡/公斤。
2.保证供应清洁饮水,终日不断。
3.每天放出游泳2次,每次1小时。
4.保持栏舍环境安静,通风良好,干燥清洁。

二、浙东白鹅

浙东白鹅原产于浙江省东部。目前主要分布于宁波的象山、余姚、宁海、奉化、慈溪、江北,舟山的定海、岱山,绍兴的上虞、杭州的萧山等地。浙江外的江苏、上海、山东、海南等十几个省市都有饲养。

主要特性:中等体型,结构紧凑,体躯长方形和长尖形两类,全身羽毛白色,额部有肉瘤,颈细长腿粗壮。喙、蹼幼时橘黄色,成年后橘红色,爪白色。初生重为105克;成年公鹅为5044克,母鹅为3986克。屠宰测定,70日龄半净膛率为81%,全净膛率为72%。150日龄开产,年产蛋40枚左右,平均蛋重为149克,壳白色。公母配种比例1∶10,种蛋受精率90%以上。

浙东白鹅品种介绍
古人对浙东白鹅有“飘若浮云,骄若游龙”的赞誉。“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初唐文学家骆宾王8岁时所作的《咏鹅》,字里行间体现古人对白鹅的“爱意”。晋代书圣王羲之的爱鹅情结也为天下人所知,他以字换鹅等故事被广为传诵。据考证,他们所涉的白鹅就是浙东白鹅品种。
由浙江省农业厅1980年出版的《浙江省畜禽品种志》中记载了浙东白鹅的产区分布图,杭州萧山区也是产区之一。
产地和分布
浙江东部的绍兴、宁波、舟山、萧山等地,尤以象山、定海两县(区)为最多。
品种特征
浙东白鹅成年鹅体型中等
大小,体躯长方形,颈细长,无咽袋。额上肉瘤高突,呈半球形覆盖于头顶,随年龄增长而突起明显(公鹅比母鹅更突出)。喙、蹠、蹼幼年时橘黄色,成年后橘红色,爪白色,眼睑金黄色,虹彩灰蓝色。全身羽毛白色,仅有少数个体在头颈部或背腰处夹杂少数黑色斑块。全身羽毛洁白,约有15%左右的个体在头部和背侧夹杂少量斑点状灰褐色羽毛。额上方肉瘤高突成半球形,随年龄增长突起明显。颌下无咽袋。颈细长。喙、胫、蹼幼年时橘黄色,成年后变橘红色,爪玉白色;肉瘤颜色较喙色略浅;眼睑金黄色,虹彩灰蓝色。成年公鹅高大雄伟,肉瘤高突,耸立头顶,昂首挺胸,鸣声宏亮,好斗逐人;成年母鹅肉瘤较低,性情温驯,鸣声低沉,腹部宽大下垂。
品种性能
浙东白鹅成年公鹅体重、体斜长、胸宽、胸深、胫长分别为:5.04±0.04公斤,30.50±0.11厘米,8.70±0.11厘米,9.40±0.09厘米,9.10±0.07厘米,成年母鹅分别为:3.99±0.02公斤,28.20±0.05厘米,8.20±0.05厘米,8.50±0.04厘米,8.30±0.03厘米。一般每年有四个产蛋期,每期产蛋量为8~13个,一年可产蛋40个左右,平均蛋重为149.1克,蛋壳白色。浙东白鹅是肉质较优的白色中型鹅种,但未经有计划选育,个体间良莠不齐,遗传潜力尚未充分发挥。浙东白鹅适应性和繁殖力强,耐粗饲,以食草为主,生长快,从雏鹅到成年大鹅只需三个月左右。在其性成熟之前就可宰杀食用,故无须阉割等手续。一年可养四期,按季节分为冬至鹅、清明鹅、菜花鹅、夏至鹅(夏篮摊)。
浙东白鹅繁育技术新进展
人工醒抱
人工药物醒抱,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阻断引发抱窝的神经递质的传递,进而阻断催乳素的分泌,从而阻止抱窝,缩短抱窝期和恢复期,增加产蛋期,达到增产的目的。
纯繁和杂交育种
浙东白鹅在Ⅰ世代至Ⅱ世代选育过程,产蛋性能取得进展明显。浙东白鹅Ⅱ世代受精率为84.96%,受精蛋孵化率为84.07%。Ⅱ世代母鹅每只提供苗鹅数为30.97只。
本品种选育和杂交育种
浙东白鹅4个品系产蛋曲线虽存在差异,但大体趋势是一致的,即9月份开始产蛋,持续到来年的5月份休产。10月份产蛋量突然下降,可能与气候变化相关。

推荐两个优良肉鸡新品种


参皇鸡是广西三黄鸡种鸡选育大王唐传志先生在优质地方三黄鸡的基础上,与有关专家采用现代生物制剂技术提取人参、天麻等二十多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调配到饲料中喂养而成的新一代药物保健鸡。黎村黄鸡是广西容县祝氏农牧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精心培育而成的三黄鸡肉用型配套系鸡种,具有土鸡的体型和清秀的外貌,肉质细嫩、肌肉滑软脂肪适中,皮薄,鸡味浓郁,体重适中。其养殖生产、繁殖性能好,产肉率高,饲养周期比原来提早10天,56周龄产蛋量增加14个。抗病能力和适应性强,是规模养殖和林下养殖的理想品种之一。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两个优良肉鸡新品种

一、参皇鸡1号
选育特点:该配套系为三系配套,201系为终端父本,是经过系统选育的体重稍大,羽毛纯黄,胸肌丰满、早熟性好的广西三黄鸡品系;317系为第一父本,是经过系统选育毛色纯黄、颈部略有芝麻样黑点、性成熟好、含性连锁矮小基因的体型矮小的节粮型品系;202系为祖代母本,是经过系统选育的传统的广西三黄鸡品系。
生产性能:配套系父母代开产日龄142日龄;22周龄配套公鸡体重1945克,配套母鸡体重1220克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182枚,合格种蛋数167枚;0~22周龄成活率98%;受精率为95%,入孵种蛋孵化率88%,受精蛋孵化率92.5%。商品代公鸡15周龄体重1615克,饲料转化比3.33∶1,成活率96.5%;母鸡15周龄体重1530克,饲料转化比3.57∶1,成活率97%。
推广应用前景:该配套系父母代种鸡属于矮小型品系,耗料少,比正常型节粮約15%,繁殖能力强;商品代肉鸡属于正常型,均匀度好,体型体重适中,肉质鲜美,符合广西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养殖效益较高。从2014年1月起至2016年8月止,参皇鸡1号配套系中试推广父母代种鸡158万套,商品代肉鸡2亿羽。

二、黎村黄鸡
选育特点:该配套系是以广西三黄鸡和霞烟鸡为育种素材,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而成的优质黄羽肉鸡配套系。配套系采用两系配套模式,父本是B系,母本是C系。
生产性能:黎村黄鸡羽色纯、光泽亮丽、体质均匀、体型体重中等,适合市场需求,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胸肌腿肌丰满,肉质风味好。商品肉鸡(母)上市日龄为105~110天,上市体重为1500~1600克;出栏成活率为96%,肉鸡上市率为95%,饲料转化比为(3.6~3.7)∶1。
推广应用前景:黎村黄鸡配套系2013年在广西地区中试推广,截至2015年,共销售父母代种鸡170余万套,商品代鸡苗近2亿羽。
1.选育经过
该配套系品种利用经自然筛选的抗马立克氏病能力强的霞烟鸡与广西三黄鸡进行杂交,经封闭繁殖、世代家系选育、平衡育种等技术而形成黎村黄S1、S2和X三个专门化品系。按三系配套模式再进行系统选育,中试转化生产父母代、商品代鸡苗,2006年3月通过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品种审定,获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号(桂09)新品种证书第10号。
2.特征特性
2.1种蛋
来自开产后5周~52周龄母鸡所产的蛋且公母鸡健康状况良好,外观清洁,蛋壳颜色褐色或浅褐色,完整无损,蛋重39g±3g,蛋型指数为1.33∶1,蛋比重1.079±0.07,蛋壳厚度0.21mm~0.30mm,卵圆形。2.2雏鸡整批雏鸡出壳时间在20胚龄~21胚龄范围内,绒毛、喙呈淡黄色,体重在24g~30g之间,脐部愈合良好,活泼好动,眼大有神,挣扎有力,反应机敏,倒提时能弯颈向上,叫声清脆,无畸形。
2.3成年鸡
2.3.1公鸡
头部及颈部羽毛金黄色,背羽酱红色,腹羽深黄色,主尾羽黑色。喙、胫、皮肤黄色。单冠直立,冠齿6个~8个,颜色鲜红,较大,肉垂鲜红,虹彩红色。耳叶红色。胸宽背平,体躯结实,体型紧凑。
2.3.2母鸡
头部和颈部羽毛黄色,背腹羽淡黄色、紧贴,3片至5片尾羽带黑边、黑斑或黑色。喙、胫、皮肤黄色,单冠直立,冠齿5个~7个,颜色鲜红,肉垂鲜红。虹彩桔红色。耳叶红色。背平,胸角较宽,体型中等。种鸡需具备2.3.1~2.3.2所描述的特征,同时健康父母代父系羽毛颜色为金黄色、深黄色,胫、喙、皮肤、耳叶均为黄色,体型中等,胸宽,胫长、胫围适中;母系羽毛颜色为浅(淡)黄色,胫、喙、皮肤、耳叶均为黄色,脚矮,体型适中。
2.4种鸡生产性能
2.4.1父母代繁殖性能
母鸡21周龄~22周龄开产,66周龄产蛋量150个~155个,蛋重39g±3g,蛋型指数为1.33∶1,种蛋合格率(97.1±1.1)%,0~24周成活率(96.6±0.8)%,产蛋期成活率(92.1±1.2)%。笼养种鸡受精率(94±2)%,受精蛋孵化率达(95.7±1.8)%,健雏率(99.0±0.5)%。
2.4.2父母代生长发育
成年鸡(300d)体尺。父母代父系公鸡成年鸡体重2560g,体斜长(20.1±0.49)cm,胸宽(9.5±0.61)cm,胸深(11.3±0.77)cm,龙骨长(11.1±0.51)cm,胫长(8.7±0.32)cm,胫围(4.6±0.20)cm,胸角(83±2.11);父母代母系母鸡体重1750g,体斜长(17.2±0.53)cm,胸宽(8.05±0.29)cm,胸深(9.9±0.55)cm,龙骨长(9.51±0.31)cm,胫长(6.62±0.39)cm,胫围(3.6±0.15)cm,胸角(82±1.93)°。阶段体重:父本公鸡初生重34.7g,6周龄体重612.0g,20周龄体重1649.1g,44周龄体重2455.4g,66周龄体重2673.1g;母本母鸡初生重26.5g,6周龄体重452.7g,20周龄体重1305.1g,44周龄体重1665.5g,66周龄体重1794.9g。
2.5商品代生产性能
2.5.1生长发育
公、母鸡初生体重29g、27.5g,2周龄体重52g、50g,4周龄体重260g、260g,6周龄体重520g、450g,8周龄体重850g、730g,10周龄体重1252g、1030g,12周龄体重1500g、1190g,14周龄体重1705g、1280g,16周龄体重1905g、1435g。按各阶段标准营养水平饲养,商品代公鸡90d龄体重1394g±110g,耗料增重比3.15∶1;母鸡120d龄体重1438g±100g,耗料增重比3.29∶1;阉鸡130d龄体重2603g±150g,耗料增重比为3.3~3.7∶1,存活率97.5%。

2.5.2产肉性能
黎村黄鸡商品代90d公鸡屠宰成绩:屠宰率(91.63±2.9)%,全净膛率(62.36±2.65)%,胸肌率(16.72±2.16)%,腿肌率(22.97±1.98)%,腹脂率(1.51±1.21)%。黎村黄鸡商品代120d母鸡屠宰成绩:屠宰率(89.33±1.4)%,全净膛率(66.52±1.85)%,胸肌率(20.04±1.67)%,腿肌率(22.78±1.52)%,腹脂率(5.42±6.08)%。
2.6商品肉鸡品质
2.6.1活体
按该品种日粮标准饲养,项鸡饲养时间115d~120d,销售体重(1.5±0.14)kg;阉鸡饲养时间170d~200d,销售体重(2.3±0.28)kg。外貌符合2.2~2.3要求,健康,饲养期内未使用违禁药物,停药期内不使用任何药物。
2.6.2屠体
屠宰放血去羽毛后的躯干浑圆肥大,丰满,前躯较后躯小,双胸(胸两侧的肌肉隆起而饱满),后躯皮下脂肪比前驱丰足,背平且光滑,骼骨与趾骨部位以及肛门附近肌肉饱满,皮下脂肪适度,皮肤油亮而有光泽,毛孔排列整齐、细小而紧密。
2.6.3肉质风味
保持霞烟鸡皮薄骨细肉嫩味香,皮脂适中,鸡味浓郁。
2.6.4鸡肉质量
肌肉物质:公鸡(90d龄)胸肌水分含量73.2%,干物质含量26.8%,灰分含量1.03%,蛋白质含量24.7%,脂肪含量1.04%,氨基酸总量21.92%,肌苷酸376mg/100g;母鸡(120d龄)胸肌水分含量73.4%,干物质含量26.6%,灰分含量0.84%,蛋白质24.9%,脂肪0.98%,氨基酸总量22.06%,肌苷酸358mg/100g。肌肉氨基酸含量公鸡(90d龄)、母鸡(120d龄)胸肌Asp(门冬氨酸)含量2.16、2.20,Thr(苏氨酸)1.04、1.06,Ser(丝氨酸)0.86、0.89,Glu(谷氨酸)3.43、3.43,Pro(脯氨酸)0.77、0.76,Gly(甘氨酸)1.02、1.01,Ala(丙氨酸)1.34、1.35,Cys(胱氨酸)0.15、0.10,Val(缬氨酸)1.14、1.12,Met(蛋氨酸)0.63、0.66,Ile(异亮氨酸)1.08、1.08,Leu(亮氨酸)1.88、1.91,Tyr(酪氨酸)0.81、0.80,Phe(苯丙氨酸)1.19、1.21,Lys(赖氨酸)2.00、2.02,NH3(氨)0.39、0.40,His(组氨酸)0.96、0.99,Arg(精氨酸)1.46、1.47。
2.7抗病力及适应性
该品种抗病能力和适应性强,种鸡群进行了禽白血病、鸡白痢净化,对新城疫、禽流感等主要疫病有严格预防和监测,抗马立克氏病能力明显强于亲本。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的优势。采用放牧饲养肉质风味更佳,出栏率在97.2%以上。该鸡种适合全国和东南亚各地饲养。
3.饲养管理技术
3.1饲养阶段的划分
项鸡:0周龄~5周龄为雏鸡阶段,6周龄~11周龄为中鸡阶段,12周龄以上为育肥阶段;阉鸡:0周龄~5周龄为雏鸡阶段,6周龄~11周龄为中鸡阶段,12周龄~17周龄为大鸡阶段。
3.2饲粮营养水平
种鸡各阶段饲粮营养水平:小鸡料代谢能≥12.12MJ/kg,粗蛋白≥19.5%,赖氨酸≥1.10%,蛋氨酸≥0.45%,钙1.1%,总磷0.60%;中鸡料代谢能≥12.33MJ/kg,粗蛋白≥18%,赖氨酸≥0.85%,蛋氨酸≥0.40%,钙1.0%,总磷0.55%。商品肉鸡各阶段营养水平:0周龄~4周龄料代谢能≥12.12MJ/kg,粗蛋白≥20%,赖氨酸≥1.12%,蛋+胱氨酸≥0.85%,钙1.1%,总磷0.60%;5周龄~10周龄料代谢能≥12.33MJ/kg,粗蛋白≥18%,赖氨酸≥0.85%,蛋+胱氨酸≥0.70%,钙1.0%,总磷0.55%;11周~上市料代谢能≥12.54MJ/kg,粗蛋白≥16.5%,赖氨酸≥0.60%,蛋+胱氨酸≥0.52%,钙1.0%,总磷0.50%。
3.3雏鸡的饲养管理
3.3.1育雏环境控制
育雏鸡温度控制标准:鸡龄1d~3d,温度32℃~37℃;鸡龄3d~4d,温度31℃~36℃;鸡龄5d~7d,温度30℃~35℃;鸡龄8d~14d,温度28℃~34℃;鸡龄15d~21d,温度26℃~32℃;鸡龄22d~28d,温度24℃~30℃;鸡龄29d~35d,温度21℃~27℃;鸡龄>35d,温度18℃~24℃。相对湿度:前2周65%~70%,2周后40%~60%之间。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光照:第一周实行24h不间断光照,采用20lux强度光照。第二周每天18h光照,光照强度为5lux~10lux,第三到第六周采用强度为5lux~10lux的光照,光照时间为12h~16h并逐渐过度到自然光照。
3.3.2育雏方式与育雏舍准备
采用地面厚垫料散养的饲养方式,垫料用吸湿性好的谷壳、刨花等,料厚度要求2cm~4cm。育雏舍要求环境安静、保温性能良好并严格按下列程序对鸡舍进行处理:一是清理,把鸡舍内所有能够移得出外面的工具用具如料槽、饮水器、栖架等搬出鸡舍外后,扫除包括鸡舍地面、四周墙壁及天花板上的灰尘杂物。二是
清洗,对鸡舍用高压水枪进行彻底的清洗,把撤出的料糟、栖架等彻底擦洗消毒后,置于阳光下曝晒2d~3d,塑料饮水器可用消毒水浸泡消毒。三是消毒,鸡舍经过清理、清洗后进行喷洒消毒,消毒后打开鸡舍门窗通风干燥1d~2d。四是闲置,消毒后,鸡舍闲置1周~2周后才能进栏饲养雏鸡。
3.3.3工具用具准备
喂料设备,直径50cm的开食盘,150只鸡1个。饮水设备,容量2500mL的饮水器120只鸡1个。保温设备,直径50cm、高140cm的煤炉600只~800只鸡1个;100只~150只鸡/250W红外线灯1个。照明设备,25W电灯泡,悬挂高度为1.5m~1.7m,每10m2鸡舍1个。通风设备,每间分隔开的鸡舍配排风扇1台。降温除燥设备,每个饲养员配备喷雾器1个。
3.3.4饲料、药物与疫苗
饲料:采用黎村黄鸡或霞烟鸡专用饲料,准备好3d~5d的饲料。药物与疫苗:准备好消毒药、葡萄糖、多种维生素和疫苗,疫苗按厂家保存要求进行保存。

3.3.5育雏管理
饮水,进入育雏室,经适当休息后,即可开饮,饮水中可加入电解质、多种维生素,水温在20℃左右。自由饮水,每天添水次数2次~3次,饮水器分布均匀且离热源1m~2m。(1)喂料。开食时将碎粒料撒在开食盘上让鸡自由采食。料盘要放置均匀距热源1m~2m,每天添料3次~5次。(2)分群。在35d~40d时分栏饲养,在70d~80d和100d~110d时把公与母、大与小、强与弱的个体分开饲养。(3)清洁卫生。每天清理消毒鸡舍及周围环境,每次加料前清洗料盘、饮水器。(4)疫苗接种。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工作。(5)密度管理。适宜密度饲养密度:第1周,每平方米鸡数80只~100只;第2周75只~80只;第3周50只~60只;第4周45只~50只;第5周,每平方米鸡数45只~50只;第6周35只~40只。(6)垫料管理。垫料潮湿和结块时要立即更换,以保证垫料干燥,湿度维持在40%~60%。(7)日常观察。重点观察鸡群有无呆立一旁、翅膀下垂,喷嚏、异常呼吸声和异常粪便,有无啄肛门、啄毛等恶癖的发生,每天的采食量和饮水量有无突然减少和增加。
3.4中鸡、大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3.4.1鸡场建立与环境控制
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采光充足、通风良好、交通方便、水电充足、排水良好、隔离条件好的地方。场区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鸡舍之间距离10m以上,净道和污道分开。鸡舍保温性能良好,并便于通风降温。畜禽场空气环境质量和舍区生态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88—1999要求,光照采用自然光照。
3.4.2准备工作
由雏鸡转向中鸡的鸡舍要求环境安静、保温性能良好并严格按清理、清洗、消毒、闲置程序对鸡舍进行处理。在地面垫吸湿性好的谷壳、刨花料2cm~4cm厚垫料散养的饲养方式。使用黎村黄鸡或霞烟鸡中鸡料和大鸡料。容量7.5kg的料桶按50只~60只鸡配置1个,或每只鸡占有1cm~2cm的料糟位置。容量7500mL的饮水器按100只鸡配置1个。
3.4.3饲养管理
脱温与转舍。育雏结束转入育成舍饲养。换料。用7d~10d作为换料过程,新旧料的比例,按3∶7→5∶5→7∶3→全新料。采食与饲喂。6周龄~11周龄喂黎村黄鸡中鸡料,12周龄以上的肉项鸡或12周龄~20周龄的肉公鸡喂大鸡料,自由采食自由饮水,不限饲。放牧饲养。肉鸡采用轮牧放养,放于山林果园等植被野草充足的地方,每1000只鸡的自由活动场地不少于2亩。要注意防止场地的老化,及时补
充植被,每批鸡出栏完毕后,场地最少间隔1个月~2个月才能养另一批鸡,间隔时间的长短依植被恢复情况而定。密度控制。根据个体大小进行分群,每群肉鸡500只~1000只,进入育肥期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只~10只。饲养观察。早上注意观察粪便是否正常,喂鸡时注意观察鸡的吃料饮水是否正常,平时注意观察鸡的活动情况。
3.5育肥鸡饲养管理要点
采用轮牧放养的饲养方式,使用育肥料,换料过程同中、大鸡的方法。每批饲料7d内用完。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天加料分早上、中午、傍晚3次,天气炎热时,早上、傍晚多喂,中午少喂,晚上有照明条件的,可加喂夜餐。及时出栏,鸡群一旦符合上市要求,应立即出售,否则影响养殖效益。

3.6疾病预防与用药
控制小鸡转中鸡饲养和育肥前进行驱虫,选用有效驱虫药连续投喂3d,每天喂1次,平时注意及时对病鸡进行治疗处理。育肥阶段,对疾病的控制主要以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消毒为主,尽量少用或不用药物,严禁使用违禁药物,需用药时注意停药期。
4.结语
黎村黄鸡配套系选育利用了霞烟鸡和广西三黄鸡的优良基因,选育过程中通过合理分配各性状的选择权重,既保留著名品种的羽色、肉质、适应性、抗逆性和地方品种的肉质风味,又提高了群体均匀度和繁殖性能,适合各地饲养,在同类型品种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养殖效益较显著。自2007年投入生产至2012年累计供应市场鸡苗2.58亿只,肉鸡0.95亿只,其中2012年销售黎村黄鸡苗7000万只、肉鸡2100万只,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介绍两个水牛良种


中国水牛原为中国南方水稻区的重要役畜,绝大多数分布于东南和西南两区,以在淮河以南的水稻产区最多,占全国水牛总数的97.7%。中国水牛均属于沼泽型,体格粗壮,被毛稀疏,多为灰黑色。角粗大而扁,向后方弯曲。皮厚,汗腺极不发达,热时需浸水散热,故名。腿短蹄大,适于水田耕作。下面具体介绍两个水牛良种,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

槟榔江水牛

特征特性:槟榔江水牛体躯深厚,中等大小,结构匀称,体质坚实,动作敏捷、灵活,角多呈小圆形和螺旋形,角扁;被毛稀短、黑色,无杂色斑块,皮薄油亮,乳房发育良好,结构均匀紧凑,具有典型的河流型水牛体型外貌特征;具有采食能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
产量表现:平均泌乳天数269.5±22.9天,平均产奶量2452.2±553.82公斤,乳蛋白质含量5.25%,乳脂肪含量6.73%,乳糖含量4.88%。
养殖要点:槟榔江水牛适宜放牧和圈养,适宜高原气候环境,在气温高于20℃时喜泡水或戏水,以青绿饲料、秸秆或其他农业副产品作为日常饲料,对于挤奶和育肥的水牛应适当加喂混合精饲料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适宜区域:适宜在云南、广西、广东、贵州、湖北等地区养殖。

2.摩拉水牛
特征特性:摩拉水牛四肢粗壮,体型呈楔形,尻扁斜,皮薄而软,富光泽,被毛稀疏,皮肤被毛黝黑,少数为棕色或褐灰色,尾帚白色或黑色,头较小,前额稍微突出,角如绵羊角,呈螺旋形,耳薄下垂,胸深宽发育良好,蹄质坚实。母牛乳房发育良好,乳静脉弯曲明显,乳头粗长。成年牛平均体高132.8厘米,成年公牛体重450~800公斤、母牛体重350~750公斤。具有耐粗饲,耐热,抗病能力强,繁殖率高,遗传性能稳定等优点,但集群性强,性较敏感,下奶稍难。
生产性能:摩拉水牛是较好的乳用水牛品种,年平均产奶量2200~3000公斤,乳脂率7.6%。它与我国本地水牛杂交的杂种较本地水牛体型大,生产发育快,役力强,产奶量高。
杂交利用:用摩拉水牛与本地水牛进行杂交,可大幅度提高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我国本地水牛泌乳期产奶量一般为500~700公斤,摩杂一代水牛泌乳期产奶量1300~1500公斤,三品杂或二代杂可达1900公斤,乳脂率达7.5%。杂种公水牛两岁达400~500公斤,经育肥的青年公牛屠宰率为52%,净肉率为43%,产肉量是本地同龄水牛的两倍。
养殖要点:摩拉水牛及其杂交水牛均适宜放牧和圈养,在气温高于20℃时喜到河流或鱼塘泡水或戏水,饲养管理和本地水牛一样,以青绿饲料、秸秆或其他农副产品作为日常饲料,对于挤奶或育肥的水牛应适当加喂混合精饲料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适宜区域:适宜我国南方各地饲养。


鲫的优良品种


由于鲫的地理分布极广,在长期的地区分隔和生态适应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变异的地方种群。

(1)淇河鲫产于河南省北部淇河流域,肉味特别细嫩鲜美, 生长较快,1龄鱼可达100 g以上,3龄可达350 g,曾是封建王朝 的地方贡品之一。1982年河南开始试养。

(2)肉红鲫产于江西南昌、萍乡一带,体色艳丽,全身鳞片几 乎透明,不仅生长快,当年可达150 g,而且有治咳、增乳的作用, 当地曾有人养殖。

(3)彭泽鲫产于江西彭泽一带,肉味鲜美,抗病力强,体型好,生长快,当年可长至100-150 g,人工养殖时,当年鱼苗可长至250-300g 1987年选育成功后已开始推广。

(4)海拉尔银鲫产于内蒙古海拉尔地区,背宽肉厚、起捕率高,当年鱼苗可长至150 g,最大个体可达300 g以上。

(5)方正银鲫原产于黑龙江流域,具有背高头小,肥满系数高,生长快等特点。由于其具有雌核发育(雌核二倍体)的特点,繁殖力特强。精子只引起激活卵子作用,不参与实际受精,其卵经异精激活而繁殖的后代已成为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

介绍三个优良蜜蜂品种


蜜蜂被称为资源昆虫。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人工驯养用来酿蜜的意大利蜜蜂和东方蜜蜂。下面具体来:介绍三个优良蜜蜂品种,一起来了解一下:

1.晋蜂3号配套系
晋蜂3号配套系是山西省晋中种蜂场根据本省养蜂生产的需要育成的蜂蜜高产型西方蜜蜂配套系。晋蜂3号蜂群的血统构成:蜂王是单交种(I×A),工蜂是三交种(I·A×K)。其中近交系I为意大利蜂,近交系A为安纳托利亚蜂,近交系K为卡尼鄂拉蜂。晋蜂3号的蜂王为花色,第二腹节背板的黄区较大,最明显,其后各腹节背板的黄区逐渐变小,黑区逐渐增大,第四腹节背板虽有黄区,但黄区较小,其后缘的黑环较宽,第五腹节背板全部为黑色,腹部腹板大部分为黄色,腹板两侧有少许黑斑。雄蜂有黄色和黑色两种,具有灰色或黑灰色绒毛。工蜂有花色和黑色两种,体表具白色或灰色绒毛。晋蜂3号产卵力强,春季繁殖较快,能维持强群,采集力强,不仅能很好地采集大宗蜜源,也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抗病能力强,越冬性能好,性情温驯,定向能力强,盗性弱,蜜、浆生产能力优良,清巢能力强。适合于我国华北地区饲养。
特征特性
该蜂种性情温顺,利于蜂群日常生产和管理;蜂王产卵能力强,春繁早、平稳,易于维持大群;采集能力强,对大型主导蜜源有良好采集能力,且特别善于利于零星蜜粉源;抗病能力强,(主要是对白垩病)比本地意蜂减少26.5%;越冬性能好,比本地意蜂越冬损失减少6.3%;定向能力强,盗蜂弱,产浆能力和清巢能力十分优良。
产量表现
在区域试验中,晋蜂3号蜂蜜平均单产比本地意蜂提高27.8%。小范围推广生产试验统计,每群蜂新增各种纯收入2007年为150元,2008年为130元。
养殖要点
晋蜂3号春季繁殖早、产卵力强、周年产卵曲线平缓,维持16~18脾大群时间长。所以在养殖生产中要采用以下一些办法:①周年饲料充足,特别是零星蜜粉源短缺地区,要加强人工补充蜜蜂饲料。②生产期:在没有连续大蜜源的地区,大蜜源开花前10天扣王或把蜂王控制在小区域,减少蜂群卵虫量,提高出勤率。花期中期,放王产卵,提高采集积极性。也可以采用开花前10天大群介绍王台,原蜂王组织双王繁殖的办法。③秋季繁殖越冬蜂,采用扣王后连续饲喂的方法保障越冬饲料,尽量保存年青越冬蜂。④一年必须早春、晚秋治尽蜂螨,生产期不危害蜜蜂。

2.白山5号蜜蜂配套系
白山5号蜜蜂配套系是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在长白山区育出的以生产蜂蜜为主、王浆为辅的蜜浆高产型西方蜜蜂配套系。白山5号蜜蜂血统构成:蜂王是单交种(A×B),工蜂是三交种(A·B×C)。其中,近交系A为卡尼鄂拉蜂;近交系B为喀尔巴阡蜂;近交系C为美国意大利蜂。白山5号蜂王个体较大,腹部较长,多为黑色,少数蜂王3~5腹节背板有棕黄色环带,背部为灰色绒毛;雄蜂体成黑色,体躯粗壮;工蜂头胸部为灰色,多数工蜂2~4腹节背板有黄色环带,少数工蜂为黑色。白山5号蜜蜂采集力较强,蜂产品产量高,饲养成本低。适合我国南北方各地饲养。
形态特征
近交系A(卡尼鄂拉蜂):蜂王体呈黑色,腹部背板有深棕色环带,体长16~18mm,初生重160~250mg。雄蜂体呈黑色,个体粗大,尾部钝圆,体长14~16mm,初生重206~230mg。工蜂体呈黑色,腹部背板有棕黄色环带,腹部细长,覆毛短,绒毛带宽而密,体长11~13mm。
近交系B(喀尔巴阡蜂):蜂王体躯细长,体呈黑色,腹节背板有棕色斑或棕黄色环带,体长16~18mm,初生重150~230mg。雄蜂体呈黑色,体躯粗壮,体长13~15mm,初生重200~210mg。工蜂体呈黑色,少数工蜂2~3腹节背板有棕黄色斑或棕黄色环带,腹部细长,覆毛短,绒毛带宽而密,体长12~14mm。近交系C(美国意大利蜂):蜂王体呈黄色,尾部有明显的黑色环节,体长16~18mm,初生重175~290mg。雄蜂体呈黄色,3~5腹节背板有黑色环带,体躯粗大,尾部钝圆,体长14~16mm,初生重210~230mg。工蜂体呈黄色,腹部背板有明显的黑色环节,尾尖为黑色,体长12~14mm。

3.喀(阡)黑环系蜜蜂品系
喀(阡)黑环系蜜蜂品系是我国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以喀尔巴阡蜂为育种素材,在长白山区生态条件下,用纯种选育的方法育成的西方蜜蜂新品系,因其腹部背板有棕黑色环带,故定名为喀(阡)黑环系蜜蜂。这种蜜蜂的繁殖力较强,子脾密实度高,对外界条件变化敏感,善于保存群体实力,对大宗蜜源采集力强,也善于采集零星蜜源。节省饲料,抗逆性、抗螨、抗白垩病能力强。定向力强,不易迷巢。盗性弱,耐寒,较不耐热。杂交配合力强,与意蜂、高加索蜂杂交后代有良好的杂种优势。此种蜜蜂适应范围广,杂种后代适应性更广,不仅适合东北寒冷地区,也适合南方各地饲养;既适合采集大宗蜜源,也可用于采集零星蜜源;既适合专业生产,也适合在山区、林区、平原和城市业余饲养。
形态特征
蜂王黑色并有棕褐色环带,工蜂、雄蜂均为黑色。个体比欧洲黑蜂略小,腹部细长。吻长6.25~6.60mm,平均6.45mm;肘脉指数2.19~3.23,平均2.61;第四背板突间距4.34~4.64mm,平均4.50mm,跗节指数53.49~61.3%,平均57.33%,前翅长9.07~9.44mm,平均9.29mm,前翅宽3.17~3.37mm,平均3.26mm。工蜂体长12~14mm,蜂王体长16~18mm,雄蜂体长14~16mm。
生物学特性
黑环系蜜蜂适应性较强,消耗低于国内任何蜂种,纯度高达94%,既能利用大宗蜜源,又善于采集零星蜜源,适合南北方各地饲养。抗病力强,对白垩病抵抗能力尤为突出。越冬性能优良,节省饲料。
生产性能
同等条件下,喀(阡)黑环系蜂群产蜜量比本地意蜂增加20.3%,在一个椴树花期,强群可产成熟蜜70~80kg,丰年产量可达100kg以上。王浆产量比意蜂低,蜜源丰富时群框可达35~50g;蜂胶生产能力一般。越冬群势削弱率比意蜂低18.6%,越冬饲料消耗量降低13.7%。黑环系杂交种繁殖力比本地意蜂提高13.3%,产蜜量增加46.8%,产王浆量增加32.2%,越冬群势削弱率降低15.5%,越冬饲料消耗量降低32.9%。更多养蜂技术和蜂产品知识请关注湖北天马养蜂场官方微信公众号:honeymarket,或者加QQ号2969169050,欢迎投稿和交流讨论蜜蜂文化。
利用与评价
经多年推广、试验观察喀(阡)黑环系蜜蜂纯度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抗白垩病能力突出,采集能力强,与其它品种杂交后能产生极强的杂种优势。该品种越冬死亡率低,节约饲料,是当前养蜂生产中应用的优良蜂种之一。但维持群势能力不如意蜂,流蜜初期较凶。

白羽肉鸭优良品种:草原鸭


草原鸭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同时引进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集多项国内、国际尖端肉鸭育种技术于一身,经过6个世代的精心选育培育出的优质瘦肉型鸭新品种。下面我们具体来认识一下:白羽肉鸭优良品种:草原鸭.

该新品种鸭通过对其祖代种鸭、父母代种鸭和商品鸭多批次、大规模、长时间的小试、中试和群体实验和选育测定,结果表明,草原鸭父母代种鸭的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目前国内外其他肉鸭品种。养殖草原鸭可给广大养殖户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草原鸭父母代种鸭的生产性能:25周龄种鸭体重,公鸭为4.28公斤,母鸭为3.22公斤;产蛋周期为50周(26~75周龄)或更长;每只鸭可产蛋302枚以上,蛋重85~92克,受精率95%以上;產蛋利用率为96%,入孵出雏率达到85%。草原鸭抗逆性强,适应在我国各地饲养。

养殖草原鸭,要取得最好的生产性能,需要采用高标准的管理和精心饲养,使得鸭群处在最佳的生产状态。在饲养种鸭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维持适当的体重,控制光照时间和维持公母鸭的比例;所有父母代种鸭的生产性能水平不仅仅受饲养管理和技术水平的影响,还会显著地受到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介绍几个国外引进的优良绵羊


引进国外优秀的肉羊品种作父本,与当地母绵羊杂交生产杂种羊进行育肥,是行之有效的发展肉羊生产的途径。下面具体来介绍几个国外引进的优良绵羊,具体来了解一下:

1.澳洲美利奴羊
细毛羊品种,产于澳大利亚。外貌特征:公羊角呈螺旋形,母羊无角;公羊颈部有两个发达完整的横皱褶,母羊有发达的纵皱褶;头部被毛着生至两眼连线,呈毛丛结构,四肢羊毛覆盖良好;羊毛密度大,细度均匀。生产性能:该品种根据羊的体重、羊毛长度和细度分为强毛、中毛、细毛和超细毛4个类型。剪毛量、净毛率及羊毛长度等性状,以强毛型为最佳。强毛型:成年公羊体重80~115公斤,母羊体重50~73公斤;公羊剪毛量10~15公斤,母羊剪毛量5~8公斤。中毛型:成年公羊体重68~91公斤,母羊体重40~64公斤;公羊剪毛量8~12公斤,母羊剪毛量5~6公斤。澳洲美利奴羊是世界上著名的细毛羊品种。
2.考力代羊
半细毛羊品种,产肉与产毛性能均好。产于新西兰。外貌特征:头宽而大,颈短而粗,背腰宽平,肌肉丰满,后躯发育良好;公、母羊均无角;被毛为白色同质毛,腹毛覆盖良好,头、耳、四肢带黑斑,嘴唇及蹄为黑色。生产性能:成年公羊体重100~105公斤,母羊45~65公斤,4月龄羔羊35~40公斤;公羊剪毛量10~12公斤,母羊剪毛量5~6公斤;羊毛长度为12~14厘米,细度为50~56支,匀度良好,强度大,弯曲明显,油汗适中,净毛率为60%~65%。产羔率110%~130%。
3.夏洛莱羊
肉用羊品种,产于法国。外貌特征:额宽、耳大;公、母羊均无角;头部无毛,脸部呈粉红色或灰色,被毛同质,白色。生产性能:成年公羊体重110~140公斤,母羊体重80~100公斤;周岁公羊体重70~90公斤,母羊体重50~70公斤;4月龄育肥羔羊体重35~45公斤。屠宰率55%以上,产羔率180%以上。
4.特克赛尔羊
肉用羊品种,产于荷兰。外貌特征:耳短,公、母羊均无角;全身被毛白色,头、面部和四肢下端无羊毛,仅有白色的发毛;体格高大,体质健壮,体躯较长,呈圆筒状。生产性能:公羊体重110~140公斤,母羊体重70~90公斤;羔羊生长快,4~5月龄体重40~50公斤。产羔率150%~160%。
5.德国美利奴羊
肉用羊品种,产于德国。外貌特征:公、母羊均无角,颈部及体躯皆无皱褶;被毛品质好,白而密、长,弯曲明显;体格大,胸深宽,背腰平直,肌肉丰满,后躯发育良好。生产性能:成年公羊体重90~100公斤,母羊体重60~65公斤,该品种羊早熟,羔羊生长发育快,日增重300~350克,130日龄可屠宰,活重38~45公斤。屠宰率47%~49%。

一、德国肉用美利奴羊
1.产地与特征。原产于德国,被毛白色,密而长,弯曲明显。公母均无角,体格大,胸宽深,背腰平直,肌肉丰满,后躯发育良好。
2.生产性能。成年公羊体重100~140千克,母羊70~80千克,羔羊日增重300~350克;130天,胴体重达18~22千克,屠宰率47%~49%。周岁内可配种,产羔率为150%-250%,母羊泌乳力强,羔羊成活率高。
3.利用情况。经与蒙古羊、西藏羊、小尾寒羊和同羊杂交,后代被毛品质明显改善,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良好。
二、无角陶赛特羊
1.产地与特征。原产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全身被毛白色。公母羊均无角。颈粗短,胸宽深,背腰平直,躯体呈圆桶状,后躯丰满,四肢粗短。
2.生产性能。成年公羊体重90~100千克,母羊55~65千克;胴体品质和产肉性能好。产羔率在130%左右,能全年发情配种。
3.利用情况,我国在80年代末开始引入,用无角陶赛特公羊与小尾寒羊母羊杂交,6月龄公羔胴体重为24.20千克,屠宰率达54.50%,净肉率达43.10%,后腿肉和腰肉重占胴体重的46.07%。
三、夏洛来羊
1.产地与特征。原产于法国。头部无毛,脸部呈粉红色或灰色,额宽,耳大;体躯长,胸深宽,背腰平直,肌肉丰满,后躯宽大;两后肢间距大,肌肉发达,四肢较短。
2.生产性能。成年公羊体重110~140千克,母羊80~100千克;周岁羊公、母分别为70~90千克和50~70千克。育肥后的4月龄羔羊体重达35-45千克,胴体重20~23千克,且胴体瘦肉多、脂肪少。产羔率在180%以上。
3.利用情况。我国80年代初内蒙、山东、河南等省区引进,用夏洛来公羊与当地母羊杂交,公、母羊断奶体重分别比当地绵羊提高27.39%和26.85%;再用无角陶赛特公羊与夏洛来杂交一代母羊杂交,公、母羊断奶重分别提高40.86%和38.47%。
四、萨福克羊
1.产地与特征。原产于英国。被毛杂以有色毛,头、耳及四肢均为黑色。公、母羊均无角,颈粗短,胸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发育丰满,四肢粗壮结实。
2.生产性能。成年公羊体重100~110千克,母羊60~70千克;剪毛量3~4千克,毛长7~8厘米。3月龄育肥羔羊胴体重达17千克,肉嫩脂少。产羔率为130%~140%。
3.利用情况。我国在1989年由澳大利亚引种100多只,用于地方粗毛羊杂交生产肉羔。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1290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