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别克木拉提·毛吾肯

(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动物防疫监督站阔克尕什乡分站836401)

1流行病学M.Yz023.COm

牛焦虫病一般在4月份开始发生,10月以后基本消失。牛焦虫病的发生需要借助传播媒介,一般来说,璃眼蜱属的各种蜱是牛环形泰勒焦虫的传播媒介,微小牛蜱是双芽巴贝斯焦虫的传播媒介,全沟硬蜱和蓖子硬蜱是牛巴贝斯焦虫的传播媒介。附有牛焦虫的蜱类对牛进行叮咬后,就会使其感染焦虫病。

2.临床表现

患有焦虫病的牛只开始时出现便秘,之后则变成腹泻,或者两者交替出现,排出的粪便中含有血丝或黏液。病牛初期心跳频率加快,血液稀薄,不容易凝固,频繁排尿,且尿液呈淡黄色或深黄,但不会出现血尿。病牛后期有扁豆大小深红色出血斑出现在眼睑、尾根等薄嫩皮肤处。同时,病牛体况明显消瘦,往往在发病后1~2星期出现死亡。如果不对病牛采取治疗,病程通常持续10天左右,个别病牛在发病后2~3天则会发生死亡。该病一般在夏秋季节发生较多,且1~7月龄的犊牛更容易发生,大于8月龄的犊牛则较少发病。

3病理变化

病牛死后,可见尸僵明显,尸体明显消瘦,血清稀薄,血凝不良或凝固不全,皮下组织充血、水肿、黄染,可视黏膜贫血,发生黄疸;脾脏出现2~3倍的肿大,脾髓发生软化,质地较软,呈暗红色,有呈颗粒状的小突起出现在面部,并有少量出血点在可视黏膜上;心脏质地较软,有出血斑点出现在心室以及心房内外膜上;肝脏呈黄棕色,明显肿大,有时被膜上会出现少量的出血点;肺脏出现淤血,并明显水肿,通常呈现为肉样病变;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小肠黏膜和真胃有出血点,且发生水肿;膀胱黏膜有出血点,里面有大量积尿,尿液一般为淡红色,有时尿液中带有血,此时则呈红色;肌间结缔组织和浆膜水肿、黄染。

4实验室检验

焦虫检验:在病牛体表淋巴结发生肿大的前期,用淋巴穿刺液进行涂片染色,并置于显微镜下检查,能够看到“石榴体”。在病牛耳静脉处采血进行涂片,经果姬姆萨染色后放于显微镜下进行检查,能够见到呈杆形、梨籽形、逗点、圆环等多形态虫体存在于红细胞内。其中大约40%~50%虫体为梨籽形,红细胞达到20%~30%的染虫率,甚至能够高达80%~90%;染虫强度是每个红细胞内含有0~5个虫体。

细菌检验:采集病牛的心血、肝、脾进行涂片,通过革兰氏染色检菌呈阴性。但是使用血液琼脂、普通琼脂进行培养时,没有生长菌落。

5防治

预防措施:牛只按时进行疫苗注射,由于疫苗注射后经过3星期才能产生免疫力,因此必须在发病季节到来前的21天注射牛焦虫病疫苗,也就是选择在3月份进行疫苗注射,这样在5~8月流行季节发生牛焦虫病的几率明显降低。及时消灭蜱类,将传播途径切断,即在发病季节之前和发病季节内,通过发动群众进行群防群控,认真彻底的杀灭牧地、圈舍及牛体表的蜱,彻底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发生牛焦虫病。对圈舍、牛体表进行灭蜱时,可喷洒适量的1%敌百虫溶液和浓度为每升70mg的溴氰菊酯,同时牛舍每天都要进行清扫、消毒,及时将存在于饲养环境中和牛体表的蜱杀灭。另外可采取注射预防,每只牛按照每千克体重肌内注射0.2mg伊维菌素针或者按照每70千克体重皮下注射1mL全虫灭针剂,从而对蜱、脑包虫、绦虫等牛的体内外寄生虫起到预防、杀灭作用。

药物防治:西医治疗一般是以杀虫为主,同时配合对症辅助治疗,如消炎、强心、补液及健脾胃等。治疗使用的杀虫药主要是贝尼尔、青蒿素系列等,通常配合使用清热解毒、消炎等药物,如长效土霉素、柴胡、青霉素等。病牛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强饲养管理,饲喂优质的饲草、精料,从而使其抵抗力增强,同时要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放牧或者受到风吹雨淋,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应激反应。病牛按照每千克体重在臀部深层肌肉注射3.5~7.Omg贝尼尔配制成5%~7%的溶液,每天注射1次,1个疗程为5天。如果牛只未发病,也可连续使用3天,用于预防。病牛按照每千克体重静脉注射3~4mg黄色素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配制成0.5%~1.O%溶液,注意注射前注射器需要经过30min的煮沸消毒,且48h后再注射1次。临床治疗时,还可交叉使用贝尼尔和黄色素,并配合口服高锰酸钾溶液,即在2~3L温水中添加5~8g高锰酸钾。

相关阅读

水牛焦虫病的防治方法 水牛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奶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此病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5—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水牛焦虫病的防治方法水牛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
(1)水牛焦虫病的主要病原体为牛双芽巴贝斯焦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犊牛发病率较高,成年牛发病率较低。但是发病后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容易造成患牛死亡。
(2)该病不会通过接触传染,必须通过中间宿主蜱的传播才能将病原散布开来。蜱的种类和分布有地区性,活动有季节性,夏秋时节为发病高峰期。
(3)该病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饥饿、产后体虚、使役过度、管理不善和长途运输等,在水牛抵抗力降低时,中间宿主蜱将病牛血液中的焦虫传播给健康牛体,牛受到侵袭而发病。
2、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7~15天。病牛通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2℃,高热不退,精神不振,心跳和呼吸速度加快,肌肉震颤,拱背收腹,行走摇摆。反刍迟缓或停止,食欲废绝。初期便秘,后转腹泻。一般在发病后3~4天出现血红蛋白尿,尿色由浅红色至深红色,尿中蛋白质含量增高。贫血逐渐加重,黄疸,水肿,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粪便含有黏液及血液。可视黏膜苍白、黄染,体表淋巴结肿大。
3、病理变化
对病死水牛进行剖检,可见血液量少、色淡、稀薄不凝固,肺水肿;肠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严重时有溃疡面;前胸和腹部皮下呈胶冻样水肿,局限性黄染,特别是两前肢腋下较重;脾脏肿大,心脏外膜出血;瘤胃和重瓣胃黏膜局部脱落,瘤胃底呈黄色。
4、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具体确诊应进行实验室检测。无菌采集患牛耳缘静脉血送往福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检测,经抹片和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内有环形、杆状形的虫体。

5、防治措施
(1)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贝尼尔,用蒸馏水配制成5%的浓度,按每公斤体重7.5毫克剂量分点肌肉深部注射,辅以安钠咖和安乃近治疗,通常一次见效,必要时可于24小时后重复注射一次。或皮下注射阿卡普林,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毫克,辅以安钠咖和安乃近。治疗过程中为减轻阿卡普林的副作用(注射数分钟后部分病牛会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出汗及呼吸困难等反应),建议分两次注射,同时注射少量阿托品。中草药治疗时应以青蒿为主,辅以白术、车前、黄芪、生地、当归、栀子和知母等,根据水牛症状轻重和体重确定剂量,水煎候温灌服。每天一剂,连服3天,治疗效果显著。方解:青蒿具有清透虚热、截疟之功效;白术用于治疗倦怠乏力、泄泻;车前具有清热利尿、渗湿止泻之功效;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之功效;生地、知母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当归具有补血和血、润燥滑肠之功效;栀子主治湿热黄疸、血痢尿血。采取以上措施治疗一周后,发病水牛基本恢复正常。
(2)预防措施。焦虫病主要通过蜱传播,当蜱吸食患有焦虫病牛的血液时,寄生在红细胞的焦虫裂殖子随之进入蜱体内,以配子生殖方式繁殖,发育成熟变为孢子。当蜱再吸食健康牛血液时,孢子被转移到牛体内,发育繁殖引起焦虫病。水牛焦虫病一般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但若诊断和治疗不及时,也会导致病牛死亡和疫情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应引起兽医防疫部门及养殖户的重视。预防该病应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经常灭蜱。可对牛体、牛栏地面和墙壁喷洒1%~2%敌百虫溶液,能有效除蜱。同时,不要到有蜱的牧场放牧,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的牛群,可在该病的易发季节定期采用药物预防,使用三氮脒注射液深部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毫克。加强检疫,严禁引入病牛和带蜱牛,外引的水牛必须经过隔离观察和严格检查,确认健康无病后才可混群饲养。同时,對已发病的地区和养殖场要定期进行检疫,一旦发现病牛,要及时隔离治疗。对健康带虫水牛应定期进行药物防治,加强对传染源的杀灭。

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 牛焦虫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牛焦虫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1、病原特点和流行病学

牛焦虫病是由多形性虫体引起的,常表现为圆形、梨形、环形、月牙形、点状、杆形等。生活期可见单个或多个虫体,以不同方式排列在血细胞内,通常寄生于红细胞内,以弯曲或滑行而运动,依靠体表渗透吸收营养。

牛焦虫病的发病特点是在放牧季节特别是夏秋多发,有时呈地方流行。犊牛的发病率高,症状轻微,死亡率低;成年牛发病率低,但症状严重,死亡率高;良种牛和新引进的牛比较敏感,病情也严重。

2、临床症状

患牛临床表现为发病急促,体温升高(40℃以上),有的呈稽留热,也有的呈间歇热,食欲减退或废绝,心跳加快,呼吸促迫,贫血、黄疸,有的可视黏膜呈苍白色,有的结膜黄染并有出血斑,有的出现血红蛋白尿,有的体表淋巴结肿大。病牛到了后期,血液稀薄如水,如不及时治疗,多因衰竭而死。死后剖检可见黏膜黄色或苍白,皮下组织发黄水肿,血凝不全,膀胱内有血尿,有的肝、脾和胆囊肿大,真胃黏膜出血,瓣胃充满干固碎草。

3、病理剖检

对病死牛进行剖检。可见全身性出血,淋巴结肿大3-5倍,切面有暗红色病灶和灰白色结节;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肝脏肿大,呈现棕黄色或棕红色,有灰白色结节和暗红色病灶;脾肿大,被膜有出血点,髓质软化;肾肿大,有粟粒大暗红色病灶;真胃和十二指肠有出血点和大小不等的溃疡灶。

4、实验室检查

病牛耳尖血涂片,经姬姆萨氏染色、镜检,可在红细胞内发现有折光性强的蓝色焦虫虫体,有月牙形、环形、卵圆形、尖端以钝角相联的双梨籽形等不同形状。

5、鉴别与诊断

牛的焦虫病,开始很容易误诊为流感。要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特别注意血尿、体表淋巴结肿大和可视黏膜黄染等症状。血液涂片发现虫体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在体温升高的第1-2天,从耳尖采血,第一滴血的检出率最高。用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如果发现石榴体存在,可以确诊为牛的泰勒氏焦虫病。

6、治疗方法

贝尼尔注射疗法。贝尼尔,又叫三氮脒,是一种注射用的黄色粉末,病牛按体重3.5-7mgjkg计算,用注射用水配成5%-7%的溶液,在50℃水浴10min以上,臀部深层肌肉注射。轻症可一次见效,重症隔48h后再注射第2次,一般不超过3次。注射后,动物有排粪,排尿、起卧等反应,经2-3h自行消失。

黄色素注射疗法。黄色素,又叫锥黄素或吖啶黄,是浅黄色结晶性粉末。用生理盐水配成0.5%-1.0%溶液做静脉注射。病牛按体重每次注射3-4mgjkg,最多注射2次,之间相隔24-48h,疗效很好。注射时速度要慢,并且不可漏于皮下。

台盼蓝注射疗法,台盼蓝是注射用的暗蓝色有光泽的粉末或片块。用o.4%盐水配成1%的溶液供静脉注射。用量为按体重每次5mgjkg,注射要慢,严重或衰弱的病牛,要将1次用量分为2次注射,两次之间相隔24-48h。

高锰酸钾内服疗法。300kg以上的成年牛用5g高锰酸钾(按体重15-17mgjkg)加水2000-3000mL,要充分溶解后,才能给牛罐服。每日2次,体温下降后再服1次。一般2-4次就能治愈。

对症疗法。贫血体弱的病牛要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维生素C、维生素B.。心脏衰弱的可注射强心剂,食欲不振的病牛投服健胃剂,条件许可还可输血。

笔者运用以下方法治疗该病,效果良好,无药残、不影响牛奶发酵。上午深部肌肉注射“血虫绝杀”注射液,按体重0.05mLjkg,其主要成分为咪唑苯脲。下午口服“焦虫附红灵”,按体重o.3mLjkg,其主要成分为穿心莲、拳参、苦参。同时配以维生素C,连续用药3天,病牛即能痊愈。

7、预防措施

牛焦虫病要抓两个环节,即消灭牛蜱和药物预防。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轮牧、计划放牧。①消灭牛蜱。蜱是焦虫病的传播者,夏、秋季节用1%敌百虫水溶液喷洒牛体。在蜱大量活动期间每7天处理1次。还可用泥墙缝、烧牛粪、堆粪发酵、敌百虫喷圈、清除灌木丛和蒿草等方法,处理蜱的滋生环境。②药物预防。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的牛群,于发病季节,每半月用贝尼尔预防注射1次,用药量为每千克体重每次2mg,做深层肌肉注射。用牛泰勒焦虫裂殖体胶胨细胞苗,对预防牛泰勒焦虫病安全有效,用这种疫苗对易感牛预防接种,每头牛肌肉注射2mL,可保护牛安全度过发病季节。

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
引起牛焦虫病的焦虫可分为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两种。
(一)牛巴贝西焦虫病该病潜伏期为9—15天,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呈稽留热。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停止,呼吸和心跳增快,可视黏膜黄染,有点状出血,初期拉稀,后期便秘,尿呈红色乃至酱油色。红细胞减少,血红素指数下降,急性病例可在2—6天内死亡。轻症病畜几天后体温下降,恢复较慢。
(二)牛泰勒焦虫病该病潜伏期14—20天,病初体表淋巴结肿痛,体温升高到40.5—41.7℃,呈稽留热,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精神萎顿,结膜潮红。中期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为正常的2—5倍。反刍停止,先便秘后腹泻,粪中带血丝。可视黏膜有出血斑点。步态蹒跚,起立困难。后期结膜苍白,黄染,在眼睑和尾部皮肤较薄的部位出现粟粒至扁豆大的深红色出血斑点,病牛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患病牛要及早治疗,扑灭体表的蜱。良好的饲养管理和护理对愈后有良好的效果。
防治方法如下
治疗
(1)贝尼尔,每公斤体重用3.5-3.8毫克,配成5%—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轻症1次即可,必要时每天1次,连注2—3次。水牛对此药较敏感,一般用药1次较安全,连续使用,易出现毒性反应,甚至死亡;黄牛偶尔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等副作用,可很快消失。
(2)黄色素,每公斤体重3—4毫克,配成0.5%—1%溶液静脉注射,症状未减轻时,24小时后再注射1次。病牛在治疗后的数日内须避免烈日照射。注射时,切忌将药液漏到血管外。
(3)阿卡普林,每公斤体重用0.6—1毫克,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有时注射后数分钟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出汗、呼吸困难等副作用(孕牛可能流产),一般于1—4小时后自行消失。若不消失,可皮下注射阿托品,每公斤体重10毫克,能迅速解除副作用。
(4)咪唑苯脲,每公斤体重2毫克,配成10%溶液,分2次肌肉注射。
(5)在选用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该采用对症疗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用维生素B12治疗贫血,中等个体的牛1次皮下注射1—1.5毫升(80—120毫克),有条件的,可应用输血疗法,效果更好。
预防
(1)有蜱的地区应定期灭蜱,牛舍内1米以下的墙壁,要用杀虫药涂抹,杀灭残留蜱。
(2)对牛体表的蜱要定期喷药或药浴,以便杀灭之。
(3)不要到有蜱的牧场放牧,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的牛群,于发病季节前,定期药物预防,以防发病。

肉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牛焦虫也叫做血孢子虫病,是由于牛淋巴球、红血球等处寄生有多种无色素血孢子虫而引起,这类虫体体型非常小,需要借助蜱虫传播,因此也叫做蜱热。病牛的典型症状是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停止反当,往往卧地不起,且后期体温急剧升高,体质逐渐消瘦,呈现高热稽留,最终发生死亡,应加以防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肉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肉牛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1、病原体

肉牛焦虫病主要是由于感染牛双芽巴贝斯焦虫和牛巴贝斯焦虫导致,这两种虫体相比较,牛双芽巴贝斯焦虫具有更大的体型,且其呈现多种形态,如环形、有犁形、椭圆形等,且两个梨形虫体往往以尖端相连形成锐角,这也是虫体典型形态,通常处于红细胞的中部,且虫体直径要明显比红细胞半径大;牛巴贝斯焦虫也呈现多种形态,通常处于红细胞边缘,且两个虫体呈尖端或者锐角相连,个别处于红细胞中央。该病可通过多种蜱虫进行传播。焦虫通常寄生在牛、羊的红细胞内,有些猪、犬以及马属动物也能够感染焦虫,但主要是对牛、羊造成较大危害。红细胞内寄生的焦虫,能够经由血液循环侵入到牛体各处,并大量繁殖。在病牛体内,以虫卵的形式在唾液细胞中发育,并具有感染性。

2、临床症状

该病一般具有8~15天的潜伏期。成年肉牛通常呈急性经过,发病初期体温明显升高,达到40~42℃,呈现稽留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反刍减少或者彻底停止,呼吸加速,鼻镜过于干燥且发生出血,肌肉震颤。经过3~4天,病牛开始排出血红蛋白尿,尿液颜色从浅色逐渐变成深红色,且尿液中所含的蛋白质水平不断提高,这也是该病的典型性临床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牛逐渐表现出更加严重的贫血,可视黏膜呈苍白色或者白色,呼吸急促,甚至出现喘息。体质衰弱、消瘦,起卧和行走都比较困难,或者只能够卧地不起,并伴有黄疸、水肿,且先便秘后腹泻或者二者交替出现,往往排出混杂黏液及血液的粪便,部分甚至会排出覆盖有黑褐色黏液膜的粪便,并散发恶臭味,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病牛最终往往由于严重缺氧、缺乏营养或者肝脏功能障碍而发生死亡,妊娠母牛患病后通常会发生流产。

3、实验室检查

无菌条件下在病牛耳缘静脉处采血,制作血抹片,经过染色后进行镜检,能够发现红细胞大小不同,且细胞内存在呈逗点状、环状、杆状的虫体,一般同一个细胞中存在1~4个虫体,染虫率一般能够达到70%左右。

在诊断过程中,还要对虫体形态进行细致鉴别,并仔细观察虫体大小、数目、位置以及排列状态,尤其要注意查找典型虫体所具有的特异性构造,从而准确判断是由何种虫体引起发病。牛瑟氏泰勒焦虫,虫体呈竹芽状或者杆状,长度要比红细胞的半径小;牛双芽巴贝斯焦虫,虫体呈双梨子状,且其尖端相连形成锐角,长度要比红细胞的半径大,具有团块状的染色质;牛巴贝斯焦虫,虫体呈双梨子状,虫体尖端相连形成钝角,长度要比红细胞的半径小,往往处于红细胞的边缘,有时处于偏中部。另外,如果焦虫正处在感染高峰期,在镜检时也能够发现红细胞外存在少数的虫体,此时就需要对逐个视野、逐个细胞进行检查,并注意对其他虫体、杂质、边虫、附红体细胞等进行鉴别,禁止随意做出结论,防止发生漏诊、误诊。边虫,虫体呈圆形,边缘整齐,体型较小,通常处于红细胞的边缘,一个红细胞内能够同时附着有1~16个虫体,进入繁殖阶段,虫体则具有多种形状,如三角形或者圆形等,成虫通常呈圆形。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症状较轻或者发病初期,可按体重使用3.5~7mg/kg三氮脒,配制成5%~7%的注射液,并将其置于50℃温水中进行至少10min的水浴,待温度适宜后在臀部进行肌肉注射,通常用药1次就能够见效。如果病牛症状严重,也只能够采取少于3次用药治疗,且每次需要间隔48h,治疗效果较好。病牛也可使用锥黄素进行治疗,每次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配制成0.5%~1%的注射剂,按体重注射3~4mL/kg,通常用药1~2次就能够见效,每次具有24~48h间隔时间,治疗效果也较好。但要注意的是,注射锥黄素时,注射速度不能过快。病牛也可使用锥蓝素进行治疗,添加适量的0.4%的生理盐水配制成1%的注射剂,按体重肌肉注射5mL/kg,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要确保缓慢注射。对于症状严重的病牛,可将1次用量分成2次注射,每次具有24~48h的间隔。在使用以上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还要根据临床病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如发生贫血等体弱症状时,可静脉注射由葡萄糖生理盐水、维生素B12、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如果心脏衰弱,可注射适量的强心剂;如果食欲减退,可投服适量的健胃剂。

灭蜱。牛体可使用按1∶(200~250)倍稀释的2.5%敌杀死油乳剂进行喷雾,每半个月进行1次。圈舍墙面、缝隙等要定期喷洒灭蜱药物。同时,可配合采取人工种草、深翻土地或者改良土壤改良等方式来破坏蜱虫的生存条件。另外,还可对肉牛配合注射大环内醋类抗生素,如伊维菌素、阿维菌素以及多拉菌素等用于控制或者消灭蜱虫。

牛焦虫病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简介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奶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此病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有病区当地牛发病率较低,死亡率约为40%;由无病区运进有病区的牛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60%—92%。
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
引起牛焦虫病的焦虫可分为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两种。
(一)牛巴贝西焦虫病该病潜伏期为9—15天,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呈稽留热。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停止,呼吸和心跳增快,可视黏膜黄染,有点状出血,初期拉稀,后期便秘,尿呈红色乃至酱油色。红细胞减少,血红素指数下降,急性病例可在2—6天内死亡。轻症病畜几天后体温下降,恢复较慢。
(二)牛泰勒焦虫病该病潜伏期14—20天,病初体表淋巴结肿痛,体温升高到40.5—41.7℃,呈稽留热,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精神萎顿,结膜潮红。中期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为正常的2—5倍。反刍停止,先便秘后腹泻,粪中带血丝。可视黏膜有出血斑点。步态蹒跚,起立困难。后期结膜苍白,黄染,在眼睑和尾部皮肤较薄的部位出现粟粒至扁豆大的深红色出血斑点,病牛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患病牛要及早治疗,扑灭体表的蜱。良好的饲养管理和护理对愈后有良好的效果。

防治方法如下
治疗
(1)贝尼尔,每公斤体重用3.5-3.8毫克,配成5%—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轻症1次即可,必要时每天1次,连注2—3次。水牛对此药较敏感,一般用药1次较安全,连续使用,易出现毒性反应,甚至死亡;黄牛偶尔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等副作用,可很快消失。
(2)黄色素,每公斤体重3—4毫克,配成0.5%—1%溶液静脉注射,症状未减轻时,24小时后再注射1次。病牛在治疗后的数日内须避免烈日照射。注射时,切忌将药液漏到血管外。
(3)阿卡普林,每公斤体重用0.6—1毫克,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有时注射后数分钟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出汗、呼吸困难等副作用(孕牛可能流产),一般于1—4小时后自行消失。若不消失,可皮下注射阿托品,每公斤体重10毫克,能迅速解除副作用。
(4)咪唑苯脲,每公斤体重2毫克,配成10%溶液,分2次肌肉注射。
(5)在选用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该采用对症疗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用维生素B12治疗贫血,中等个体的牛1次皮下注射1—1.5毫升(80—120毫克),有条件的,可应用输血疗法,效果更好。
预防
(1)有蜱的地区应定期灭蜱,牛舍内1米以下的墙壁,要用杀虫药涂抹,杀灭残留蜱。
(2)对牛体表的蜱要定期喷药或药浴,以便杀灭之。
(3)不要到有蜱的牧场放牧,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的牛群,于发病季节前,定期药物预防,以防发病。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的临床症状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是一种牛的寄生虫病,也称牛双芽焦虫病,多寄生在牛的血液中,由蜱作为中间寄主感染.该病在热带、亚热带普遍存在,是一种急性发作的季节性疾病,因感染双芽巴贝斯焦虫而发病。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各省,黄牛、水牛及瘤牛等都能感染。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的临床症状和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1、病原体生活史

双芽巴贝斯焦虫在牛红细胞内以成对出芽生殖法繁殖。虫体进入蜱体后以何种方式繁殖还未得出结论,但已证实其在蜱体内经卵传递。我国由微小牛蜱传播。红细胞的同形配子体在吸饱血的雌蜱肠管内配合,形成能动的棒状动合子,通过肠壁到达子宫的卵子内,经过孢子生殖过程形成许多子孢子进入幼蜱的唾液腺内。幼蜱吸动物血时,子孢子进入红细胞,开始成对出芽的无性生殖。

2、流行病学

微小牛蜱主要寄生于牛,每年繁殖4-5代,每代需时2个月左右。一般情况下2岁以下的犊牛发病率高,但症状轻,易自愈。成年牛发病率低,症状重,死亡率高。当地牛感染性低,种牛和外地牛感受性高,死亡多。

3、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8-15天。①急性:体温40-41℃,呈稽留热,可持续1周或更长,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反刍停止,粪呈棕黄色,贫血明显,有75%红细胞受到破坏,出现血红蛋白尿,也有时没有。病牛瘦弱,晚期有明显黄疸。常在4-8天死亡,如不治疗,死亡率可达50%-90%。初期发热反应中,外周血液出现虫体,红细胞染病率一般10%-15%,个别可达65%,轻的低于2%-3%。②慢性:体温不高,常无血红蛋白尿,但有下痢或便秘。

4、病理变化

病畜死亡后尸体消瘦,尸僵明显,可视黏膜苍白、黄疸,血液稀薄,凝固不全,皮下组织充血、黄染、水肿。脾肿大2~3倍,软化,脾髓暗红色,被膜上有少数出血点。肝肿大,呈黄红色,被膜上有少数出血点,剖面呈黏土色。胆囊扩大,胆汁浓稠、色暗。皱胃、小肠黏膜水肿,有出血斑。膀胱黏膜充血,有时有点状溢血,尿液常为红色。浆膜和肌间结缔组织水肿、黄染。

5、类症鉴别

牛巴贝斯焦虫病。类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1℃),呈稽留热,食欲、反刍减退,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体表有蜱。不同处:在血红蛋白尿出现后体温下降,尿变清,病情逐渐好转,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

肝炎。类似处:体温高(39-40℃或以上),眼结膜黄疸,食欲、反刍减少或废绝,有前胃弛缓症状,粪便干稀不正常。不同处:眼结膜充血、黄染(不苍白),肝区叩诊疼痛,肝肿大时牛在右侧最后肋骨向里可摸到。无传染性,血液不稀,无血红蛋白尿。

前胃弛缓。类似处:瘤胃蠕动弱,吃草、反刍减少或废绝。不同处:无传染性,结膜不黄染,血不稀,无血红蛋白尿,红细胞内无焦虫。

6、防治措施

不在有蜱滋生的山区或丘陵地带放牧,畜舍和家畜活动场所也需灭蜱。如从有该病流行地区引进牛时,应彻底检查畜体并灭蜱(用灭蜱药喷洒或药浴),以免在牛群中传播。由无蜱地区引进的牛,应用药物预防,以免暴发急性焦虫病。发现病畜要早治,因病程中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病畜体质极易衰竭,多继发前胃弛缓和瓣胃阻塞,所以在治疗时要补糖、补液、强心、健胃和疏通胃肠,以加速病畜的康复。

方案一:用黄色素(锥黄素)1%溶液100-200mL、10%葡萄糖500mL静脉注射。病重时可在48h后再注1次。

方案二:用台酚蓝按体重o.005gjkg(牛、马一般用量为1-1.5gjkg)以蒸馏水配成1%溶液静脉注射。如病畜体弱可将1次剂量分2次静脉注射(间隔12-24h,通常1次有效)。如用药后体温仍未下降,第二天可再注1次。注射时勿漏于皮下,以免发生坏死。在出现不安、跺脚、摇头、频频排粪、全身出汗等症状及体躯摇晃时,可暂停用药,待稳定后再继续用药。

方案三:用贝尼尔(血虫净、三氮咪),水牛按体重计算7mgjkg、黄牛5-7mgjkg,用蒸馏水配成1%溶液臀部深部肌肉注射。轻症病牛1次即可,必要时每天1次,连用2-3次。

方案四:用硫酸喹啉脲按体重计1mgjkg,以蒸馏水或生理盐水配成1%-2%溶液皮下注射于吸收较为缓慢的垂皮或尾根皱襞。若为5%溶液6mL装的安瓿,按每lOOkg注射2mL,必要时2-3天后再注射1次。有时注射后数分钟即产生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卧地,痉挛性腹痛,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一般1-2h自行消失。若反应较重,用硫酸阿托品1000.1mgjkg皮注,能很快解除这种反应。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的临床症状
病牛表现为发热,体温高达40~41.8℃,呈稽留热型;食欲下降,反刍停止,粪便呈黄棕色或黑红色。早期病牛表现为呼吸困难,张口呼吸,个别病牛将舌体伸出口外不能收回,并伴有流涎的症状。发病中后期,病牛明显消瘦,可视粘漠黄染,有75%左右的病牛出现血红蛋白尿。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患牛脾肿大,肝肿大、易碎、呈黄棕色,颌下淋巴结轻微水肿,尿液红色,血液稀薄、凝固不全,全身实质器官广泛性出血。
实验诊断
采集30头发病牛的耳尖静脉血制成血片,经甲醇固定5分钟,用巩姬姆萨染色30分钟,冲洗,干燥,采用400~1000倍显微镜镜检。可见红细胞内有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呈香蕉状、指环状、卵圆形、逗点状惮个或成对)和不定形虫体。在1000倍光镜下可见大量粘附在红细胞内外的原生质小体,少则1~3个,多则达10个;受害红细胞边缘不整,呈齿轮状、星芒状或不规则的多边形,大部分红细胞有破裂现象。确诊为双芽巴贝斯焦虫病。
药敏试验
用12头病牛进行药敏试验,共分3组,每组4头号。分别采用0.9%锥虫净,每30kg体重3ml;磺胺嘧啶钠,每次用量为30~50ml;三氮脒(强力血虫挣),用量为1g/300kg体重。缓慢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3天后采血制片镜检,结果:采用锥虫净治疗的病牛,死亡4头;采用磺胺嘧啶钠治疗组,病牛症状有所缓解,但镜检仍见虫体和异物;采用三氮脒治疗的病牛症状消失,镜检未见红细胞内的虫体和异物。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治疗未发病牛全群采用三氮脒预防,用量为3mg/kg体重;发病牛用1g/300kg体重治疗。均用生理盐水配成7%的溶液,静脉缓慢推注,每日1次,连用3日。同时,采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2000ml、25%葡萄糖500ml、Vc40~60ml静脉输液,每日1次,连用3日。全群治疗后,采集12头牛的耳静脉血制片,再次染色镜检,未见红细胞内的虫体和异物,病牛全部治愈。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讨论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是对牛危害较大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该病在我省普遍存在,因此,预防和治疗该病是广大基层兽医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在该病的预防上,关键是灭蜱,应用杀蜱药物(喷洒或药浴)消灭牛体上所有的蜱,做到一头不漏。作好环境保洁,消灭蜱的滋生环境,要作为制度坚持进行。
在治疗上,首选药为三氮脒,其治愈率达100%,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对病牛进行能量补充,可采用葡萄糖和Vc进行补液,以更好的促进病牛康复,提高疗效。

肉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焦虫病的实验室检验和防治方法


焦虫病是由焦虫引起的有季节性的寄生虫病。有的把焦虫叫梨形虫或血孢子虫。脾是本病的传播媒介,脾吸血时可将焦虫接种到牛的血液中。焦虫的种类较多,牌的种类也较多,而且随着地区的温度不同,出没时间也不同,因此发病也不一致。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肉牛焦虫病的实验室检验和防治方法。

1、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8-15天的潜伏期,一般分成两种类型,即轻型和重型。轻型,病牛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主要是体温升高达到39.8-41℃,呈稽留热,但经过3-5天就能够恢复正常。眼结膜充血,体表淋巴结发生轻微肿胀,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往往伴有便秘现象,但通常转归良好。重型,病牛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0.6-41.8℃,大部分呈稽留热。初期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经过2-5天症状加重,反刍缓慢或者完全停止,食欲废绝,泌乳量急剧降低,肩部淋巴结往往呈鸡蛋大小肿大,初期触感较硬,按压存在疼感,之后逐渐变软。贫血不断加重,交替发生便秘和腹泻,尿液呈黄色,但不会发生血尿。可视黏膜初期潮红,之后变得苍白。症状严重时,机体快速消瘦,缩腹弓腰,往往卧地不起,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另外,妊娠母牛患病后通常会发生流产。

2、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牛,发现尸体消瘦,血液稀薄如水,凝固不良,皮下、肌肉内存在如胶状水肿的黄色脂肪和结缔组织。胸腔积液和腹水呈淡黄色,小肠浆膜发生黄染,并含有大量血液,有时局部会存在淤血斑块;真胃和皱胃等部位存在不同大小的溃疡斑点。内脏被膜发生黄染。心包积液,心肌呈红色和黄色.质地柔软;心脏外膜存在出血斑点,并散布有出血斑;心脏冠状沟也散布有出血斑。肝脏呈黄棕色,胆囊发生扩张,含有大量浓稠的胆汁。脾脏明显肿大呈圆形,一般能够达到正常大小的3-4倍,脾髓为红色。肺脏发生充血、水肿。支气管含有大量淡红色的泡沫。

3、实验室检验

直接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牛耳静脉血制成抹片,经过姬姆萨染色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大小不均匀的红细胞,红血球内存在杆状形、逗点形、环形的虫体,一般一个红血球内含有1-4个虫体,染虫率超过70%。这是诊断该病最准确、最主要的方法。需要注意,诊断时必须鉴别病原体的形态,要注意虫体所处的位置、大小、排列,虫体中染色团块的数目和存在位置,以及不同形态虫体的数量比,尤其要注意某种虫体所特有的特殊性构造,也就是典型虫体,是诊断某种焦虫不可缺少的一个特征性依据。例如,牛瑟氏泰勒焦虫的特点是虫体呈竹芽状、杆状,且长度要比红细胞半径小。

血清学诊断。主要是采取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反应等诊断该病,其中可供常规使用的方法是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主要对染虫率较低的带虫牛进行检疫,以及对疫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补体结合反应主要用于环形泰勒焦虫病的诊断,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主要用于瑟氏泰勒焦虫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特异性、高敏感性,适宜在口岸检疫、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首先要使用1%马拉硫磷溶液来杀灭蜱虫,防止疫情蔓延。接着进行抗血液原虫,可选择使用市场有售的血虫净(主要成分是三氮眯),按体重使用5-7mgjkg,添加适量生理盐水配制成10%溶液后进行肌肉深部注射,间隔24小时1次,连续使用2-3次,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感染该病的妊娠母牛,还要配合使用黄体酮,每次注射100mg,可有效进行安胎,避免发生流产。另外,还可进行强心补液,可静脉注射由2000mL25%葡萄糖溶液、200mL维生素C注射液、20-30mL10%安钠咖注射液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1次,连用3-5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输血疗法。如果病牛症状严重,且条件允许时可进行输血治疗。输血前要先采取生物试验,即取100mL供体牛血,经过10-15min后将血液给病牛进行静脉注射,观察其反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牛反应比较迟钝,要进行2次静脉注射。如果病牛输血后没有出现异常反应,则可取1500-2000mL供体牛血液,注意分成多次采集,每次适宜采集大约450mL血液,放在添加有10%氯化钙抗凝剂的贮血瓶中储存,且在采集过程中不断轻轻摇晃瓶体,防止发生凝血。采集血液结束后,就可给病牛进行输血。

及时灭蜱。加强灭蜱,一般可分成2次进行,第一次在每年12月份到第二年1月份进行,此时牛体上的若虫处于越冬时期;第二次在5-7月份进行。牛体灭蜱可选择使用1:400倍稀释的敌百虫溶液或者螨净水进行喷浴,连续进行2次,每次间隔15天,但要注意在夏季降雨后进行补喷,直到度过感染季。圈舍灭蜱一般选择在4-5月份和8-9月份进行,主要是用水泥或者泥土堵塞墙缝,以将雌蜱幼虫堵塞闷死,同时还要喷洒药物消灭幼虫。另外,也可按体重使用3mgjkg贝尼尔,配制成7%的溶液用于深部肌肉注射,每间隔20天用药1次,能够有效预防该病。

牛焦虫病防治措施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奶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
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此病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5—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本病多发生于1~3岁牛只,成年牛发病较少,有病区当地牛发病率较低,死亡率约为40%;由无病区运进有病区的牛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60%—92%。根据湖南天华实业有限公司三个牛场的经验,国外纯种安格斯牛比安本杂交牛发病率高60%以上,安本杂交牛比本地牛发病率高17%以上。感染过焦虫的牛可对同种虫体产生带虫免疫,但不同焦虫之间没有交叉免疫现象。
引起牛焦虫病的焦虫可分为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两种。
1、牛巴贝西焦虫病
该病潜伏期为9—15天,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呈稽留热。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停止,呼吸和心跳增快,可视黏膜黄染,有点状出血,初期拉稀,后期便秘,尿呈红色乃至酱油色。红细胞减少,血红素指数下降,急性病例可在2—6天内死亡。轻症病畜几天后体温下降,恢复较慢。
2、牛泰勒焦虫病
该病潜伏期14—20天,病初体表淋巴结肿痛,体温升高到40.5—41.7℃,呈稽留热,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精神萎顿,结膜潮红。中期体表淋巴结显着肿大,为正常的2—5倍。反刍停止,先便秘后腹泻,粪中带血丝。可视黏膜有出血斑点。步态蹒跚,起立困难。后期结膜苍白,黄染,在眼睑和尾部皮肤较薄的部位出现粟粒至扁豆大的深红色出血斑点,病牛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
焦虫病的诊断
1、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
首先要作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当地气候环境、自然条件、饲养方式等;然后调查蜱的种类,通过蜱的种类调查可以推断出可能存在的病原。根据患畜的表现进行临床诊断,虽准确性不高,但在基层有其实用意义。必要时可用抗焦虫药物(如贝尼尔等)进行治疗性试验,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要进行血涂片检查。
2、血液涂片检查
无菌采患牛耳缘静脉血抹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内有环形、逗点形、杆状形虫体,一个红细胞内有虫体1~4个,染虫率达70%以上,这是最主要且较准确的诊断方法。诊断时,病原体的形态鉴别非常重要,要仔细观察虫体的大小、所处位置、排列、染色团块在虫体中的位置和数目以及各种形态的虫体数量比,特别应注意某种虫体所具有特异性构造(典型虫体),这一特征是诊断某种焦虫必不可少的依据。如牛瑟氏泰勒焦虫特点:虫体呈杆状、竹芽状,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特点: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染色质有团块状、双梨子型虫体以其尖端相连呈锐角;牛巴贝斯焦虫特点: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多位于红细胞边缘或偏中部,双梨子型虫体以其尖端相连呈钝角;边虫镜检的特点:虫体80%以上位于红细胞边缘,圆形,边缘整齐。一个红细胞可以附着1~16个虫体,甚至更多,个体较小。当它在繁殖阶段时,虫体呈多样性,有圆形、三角形等,但在带虫阶段一般呈圆形;附红体镜检的特点:镜检可见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呈菜花状或星状,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紫红色虫体,折光性很强,除寄生在红细胞表面还可寄生在血浆中,且姬氏染色中环行体较多见。
如果焦虫处于感染的旺盛期,在细胞外也可能镜检到少量的虫体,应注意与边虫、附红体感染相区别。镜检时应逐个视野、逐个细胞地进行,如细胞染虫率不高,通常一个视野中只有很少几个染虫的细胞,还要正确的区分虫体和杂质,切不可操之过急,草率做出结论,以免漏诊或误诊。
患病牛要及早治疗,扑灭体表的蜱。良好的饲养管理和护理对愈后有良好的效果。防治方法如下:
1、治疗:
(1)咪唑苯脲,每公斤体重4毫克,配成10%溶液,分2次肌肉注射。可有效保护3--4个月。
(2)贝尼尔,每公斤体重用3.5-3.8毫克,配成5%—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轻症1次即可,必要时每天1次,连注2—3次。水牛对此药较敏感,一般用药1次较安全,连续使用,易出现毒性反应,甚至死亡;黄牛偶尔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等副作用,可很快消失。
(3)黄色素,每公斤体重3—4毫克,配成0.5%—1%溶液静脉注射,症状未减轻时,24小时后再注射1次。病牛在治疗后的数日内须避免烈日照射。注射时,切忌将药液漏到血管外。
(4)阿卡普林,每公斤体重用0.6—1毫克,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有时注射后数分钟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出汗、呼吸困难等副作用(孕牛可能流产),一般于1—4小时后自行消失。若不消失,可皮下注射阿托品,每公斤体重10毫克,能迅速解除副作用。
(5)在选用以上药物(一种或两种药物配合)治疗的同时,还应该采用对症疗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用维生素B12治疗贫血,中等个体的牛1次皮下注射1—1.5毫升(80—120毫克),有条件的,可应用输血疗法,效果更好。
2、预防:
(1)有蜱的地区应定期灭蜱,牛舍内1米以下的墙壁,要用杀虫药涂抹,杀灭残留蜱。
(2)对牛体表的蜱要定期喷药或药浴,以便杀灭之。
(3)不要到有蜱的牧场放牧,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的牛群,于发病季节前,定期药物预防,以防发病。

牛巴士杆菌病的病因、症状 牛巴士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生高热、肺炎和内脏广泛出血为特征。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牛巴士杆菌病的病因、症状牛巴士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1、流行情况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细小、两端钝圆的球状短杆菌,多散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该菌抵抗力弱,干燥和直射阳光很快死亡,高温立即死亡,一般消毒液均能迅速杀死,对磺胺、土霉素类敏感。

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家畜中以牛、猪发病较多,绵羊、家禽、兔也易感。病畜和带菌畜为传染来源,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次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亦有经皮肤伤口或蚊蝇叮咬而感染的。本菌为条件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畜禽的上呼吸道和扁桃体,与宿主呈共栖状态。当牛饲养在不卫生的环境中,由于感受风寒、过度疲劳、饥饿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该菌乘虚侵入体内,经淋巴液入血液引起败血症。该病常年可发生,在气温变化大、阴湿寒冷时更易发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生。

2、症状表现

败血型,有的呈最急性经过,没有看到明显症状突然倒地死亡。大部分病牛初期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沉郁、反应迟钝、肌肉震颤,呼吸、脉搏加快,眼结膜潮红,鼻镜干燥,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腹痛、下痢,粪中混杂有黏液或血液,具有恶臭味。有时鼻孔和尿中有血。腹泻开始后,体温随之下降,迅速死亡。一般病程为12--24h。

浮肿型,除呈现上述全身症状外,咽喉部、颈部及胸前皮下出现炎性水肿,初有热痛,后逐渐变凉,疼痛减轻。病牛高度呼吸困难,流涎,流泪,并出现急性结膜炎,往往窒息而死,病程12~36h。

肺炎型,主要表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病牛呼吸困难,痛苦干咳,有泡沫状鼻汁,后呈脓性。胸部叩诊有浊音区,有疼痛反应。肺部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及水泡音,波及胸膜时有胸膜磨擦音。有的病牛,尤其是犊牛会出现严重腹泻,粪便带有黏液和血块。病程一般为3~7d。本病的病死率可达80%,病愈牛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败血型主要呈内脏器官充血,黏膜、浆膜、肺脏、舌及皮下组织和肌肉有出血点,淋巴结水肿,肝脏、肾脏实质变性,胸腔有大量渗出液。浮肿型可见咽喉部、下颌间、颈部与胸前皮下有黄色胶样浸润,颌下、咽背与纵膈淋巴结肿大,呈急性浆液出血性炎,上呼吸道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肺炎型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肺组织颜色从暗红、炭红到灰白,切面呈大理石样景象。随病变发展,在肝变区内可见到干燥、坚实、易碎的灰黄色坏死灶,个别坏死灶周围还可见到结缔组织形成的包囊。胸腔积聚大量有絮状纤维素的浆液。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可采心血、肝、脾、淋巴结、乳汁、渗出液等涂片染色,还可进行分离培养。

4、防治措施

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增强抵抗力。加强牛场清洁卫生和定期消毒。每年春秋两季定期预防注射牛出败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体重在lOOkg以下的牛,皮下或肌肉注射4mL,lOOkg以上者6mlL,免疫力可维持9个月。发现病牛立即隔离治疗,并进行消毒。

早期应用血清、抗生素或抗菌药治疗效果好。血清和抗生素或抗菌药同时应用效果更佳。血清可用猪、牛出败二价或牛、猪、绵羊三价血清,作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小牛20~40mL,大牛60~lOOmL,必要时重复2~3次,病愈牛全血500mL静注也可。抗生素常用土霉素8~15g,溶解在5%葡萄糖1000~2000ml),静脉注射,每日2次,10%磺胺嘧啶纳注射液200~300mL,40%乌洛托品注射液50ml_,加入10%葡萄糖溶液内静脉注射,每日2次,普鲁卡因青霉素300—600万IU、链霉素300,400万IU,肌肉注射,每日1~2次,环丙沙星每千克体重2mg,加入葡萄糖内静脉注射,每日2次。对症治疗对疾病恢复很重要,强心用lOmL或樟脑磺酸钠注射液20~30mL或安钠咖注射液20mL,每日肌肉注射2次,如喉部狭窄,呼吸高度困难时,应迅速进行气管切开术。

巴士杆菌病的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球状短杆菌,多散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或瑞氏染血片或脏器涂片,呈两极浓染,故又称两极杆菌,两极浓染之染色特性具诊断意义。该菌抵抗力弱,在干燥空气中仅存活2—3天,在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中可生存6-10天,但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1—6月;阳光直射下数分钟死亡,高温立即死亡;一般消毒液均能杀死,对磺胺、土霉素敏感。
流行特点
本菌为条件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畜禽的呼吸道,与宿主呈共栖状态。当牛饲养饲养管理不良时,如寒冷、闷热、潮湿、拥挤、通风不良、疲劳运输、饲料突变、营养缺乏、饥饿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该菌乘虚侵入体内,经淋巴液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发生内源性传染。病畜由其排泄物、分泌物不断排出有毒力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次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家畜,亦有经皮肤伤口或蚊蝇叮咬而感染的。该病常年可发生,在气温变化大、阴湿寒冷时更易发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生。
症状
潜伏期2—5天。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常表现为急性败血型、浮肿型、肺炎型。
急性败血型:病牛初期体温可高达41—42℃,精神沉郁、反应迟钝、肌肉震颤,呼吸、脉搏加快,眼结膜潮红,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病牛表现为腹痛,常回头观腹,粪便初为粥样,后呈液状,并混杂粘液或血液且具恶臭。一般病程为12—36小时。
浮肿型:除表现全身症状外,特征症状是颌下、喉部肿胀,有时水肿蔓延到垂肉、胸腹部、四肢等处。眼红肿、流泪,有急性结膜炎。呼吸困难,皮肤和粘膜发绀、呈紫色至青紫色,常因窒息或下痢虚脱而死。
肺炎型:主要表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病牛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痛苦干咳,有泡沫状鼻汁,后呈脓性。胸部叩诊呈浊音,有疼感。肺部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及水泡性杂音。眼结膜潮红,流泪。有的病牛会出现带有黏液和血块的粪便。本病型最为常见,病程一般为3—7天。
病理变化
败血型牛出败主要呈全身性急性败血症变化,内脏器官出血,在浆膜与粘膜以及肺、舌、皮下组织和肌肉出血。浮肿型主要表现为咽喉部急性炎性水肿,病牛尸检可见咽喉部、下颌间、颈部与胸前皮下发生明显的凹陷性水肿,手按时出现明显压痕;有时舌体肿大并伸出口腔。切开水肿部会流出微混浊的淡黄色液体。上呼吸道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胃肠呈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炎;颌下、咽背与纵隔淋巴结呈急性浆液出血性炎。肺炎型牛出败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索性胸膜炎。肺组织颜色从暗红、炭红到灰白,切面呈大理石样病变。胸腔积聚大量有絮状纤维素的渗出液。此外,还常伴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腹膜炎。
诊断
临床诊断
根据病畜高热、鼻流黏脓分泌物,肺炎等典型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败血型常见多发性出血,浮肿型常见咽喉部水肿,肺炎型主要表现肺两侧前下部有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如需确诊,应做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诊断
病料采取:生前可采取血液、水肿液等;死后可采取心血、肝、脾、淋巴结等。
直接镜检:血液作推片,脏器以剖面作涂片或触片,美蓝或瑞氏染色,镜检,如发现大量的两极染色的短小杆菌,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短小杆菌,即可初诊。
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37℃培养24小时,此菌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在血液琼脂平板可见有淡灰白色、圆形、湿润、不溶血的露珠样小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必要时再进一步做生化试验鉴定。
鉴别诊断:对于急性死亡的病牛,应注意与炭疽、气肿疽、恶性水肿病的鉴别。对于肺部病变还应与牛肺疫等鉴别。巴氏杆菌病因有高热、肺炎、局部肿胀以及死亡快等特点,易与炭疽,气肿疽和恶性水肿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炭疽:炭疽病牛临死前常有天然孔出血,血液呈暗紫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死后尸僵不全,尸体迅速腐败;脾脏可比正常肿大2-3倍,将血液或脾脏做涂片,革兰氏或瑞氏染色,可见菌体为革兰氏阳性、两端平直、呈竹节状、粗大带有荚膜的炭疽杆菌。而巴氏杆菌病则没有上述病理变化,可见菌体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浓染的细小的球杆菌。
恶性水肿:多发生于外伤、分娩和去势之后,伤口周围呈气性、炎性肿胀,病部切面苍白,肌肉呈暗红色,肿胀部触诊有轻度捻发音。以尸体的肝表面做压印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大杆菌。
气肿疽:多发生于4岁以下的牛,肿胀主要出现在肌肉丰满的部位,呈炎性、气性肿胀,手压柔软,有明显的捻发音。切开肿胀部位,切面呈黑色,从切口流出污红色带泡沫的酸臭液体。肿胀部的肌肉内有暗红色的坏死病灶。由于气体的形成,肌纤维的肌膜之间形成裂隙,横切面呈海绵状。实验室检验,气肿疽梭菌菌体为两端钝圆的大杆菌,气肿疽在我国已基本上得到控制。
防治
预防牛出败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各种应激,增强抵抗力,定期接种疫苗。预防注射可使用血清抗体,用法:100千克以下的牛,皮下或肌肉注射4毫升,100千克以上的牛注射6毫升,免疫力可维持9个月。
发病后对病牛立即隔离治疗:可选用敏感抗生素对病牛注射,如氧氟沙星,肌肉注射,3—5mg/㎏体重,连用2—3天;恩诺沙星,肌肉注射,2.5mg/㎏体重,连用2—3天。消毒圈舍,每日2—3次。未发病牛紧急注射牛出败疫苗

普安银鲫指环虫病的症状、诊断与防治方法


普安银鲫(C.auratus),属鲤形目、鲤科、鳃亚科、鲫鱼属,俗称鲫鱼,是在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一带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个鲫鱼地方种,1991年经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鉴定为天然雌核发育鲫鱼,有A、B、C3个不同类型,它们在主要形态特征、生长速度上各不相同(A型比B型快44.8%~146.6%,较C型快558.6%;B型比C型快241.4%)。用营天然雌核发育的普安银鲫A型为母本、鲤鱼为父本繁育的子一代,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生长快,杂食性,生活力强,群体产量高,制种简便,适宜于池塘、稻田、山塘、水库等水体中养殖。近年来,各地均在进行普安银鲫的池塘养殖,且有了较快发展,同时频频发生指环虫病,给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普安银鲫指环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指环虫(D.extensus)病是由指环虫寄生引起的疾病,危害多种淡水鱼类,尤其在鱼苗、鱼种阶段因患此病引起大批死亡,20~25℃是指环虫多数种类的最适繁殖温度,也是普安银鲫指环虫病高发的温度范围,指环虫病一旦暴发,普安银鲫鱼苗、鱼种死亡率可达70%~80%,最高达100%,鱼类的规格越小受害程度越严重。在生产实际中,由于指环虫病没有特殊症状,并认为普安银鲫的生命力强、适应性广,其病害防治工作往往被忽视,未注意到指环虫病的最大危害是其虫体寄生于鱼类的鳃上,致使鱼类的鳃组织受损后更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由此引起鱼类烂鳃病的暴发,如不及早防治,往往给养鱼户带来惨重的损失。

一、普安银鲫指环虫病发病原因

指环虫几乎在所有的养殖水体中均有分布,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各种规格的普安银鲫均可感染,但对于在多年末清整的池塘进行高密度养殖更容易造成指环虫对鱼类的感染,同时池塘水体的水温变化、水体溶氧量低、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高以及继发感染等成为指环虫感染的重要诱因。

1.物理损伤因素完整的鳃组织和皮肤是鱼类保护自身免受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天然屏障,而损伤的鳃组织和皮肤则因天然屏障保护功能部分丧失而使鱼类易遭受感染。在生产实践中观察到,与体表完整性良好的健康普安银鲫相比,体表有损伤的普安银鲫更易受到指环虫感染。

2.温度因素当环境变化和水温上升至病原寄生虫的最适生长温度时,普安银鲫的鳃组织和皮肤有大量的指环虫感染;据ProstM.1963年的观察,指环虫卵的发育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在水温22~26℃时,3天孵出,20℃时4.5天,18~19℃时需要5~6天,16~17℃时需要8~9天,3℃时不发育:从卵发育到第一次产卵,水温24~25℃时需9天,17~19℃时需18天。

3.环境因素某些环境因素如拥挤、某些不当操作、低溶氧量、高水温及水体富营养化等很容易导致指环虫病的发生。

4.继发感染因素当普安银鲫被指环虫感染时,鱼类处于疾病状态,因其自身抵抗力下降而大大提高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几率。例如普安银鲫的鳃组织寄生大量的指环虫,其鳃组织的完整性必然受到损伤,进而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烂鳃病暴发,引起鱼类大批死亡。

二、分布与运动特性

1.种属与分布指环虫属单殖吸虫,在世界范围内的淡水水体中均有分布,其种类很多,我国日前已有300多种。

2.形态与运动特性指环虫的虫体扁平,体长为0.2~0.6毫米;前端有2对头器;4个黑色眼点,呈方形排列;口在眼点附近,下接食道、肌肉质的咽和二分支肠,肠末端相连;虫体后端为一后固着器。后固着器上有1对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和1~2根连接片,如有2根连接片,则形状和大小都不相同;活体时每个大钩、小钩都会动,用以钩住鱼的鳃、皮肤、鳍,也可像蚂蟥般爬动。

三、流行病学

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主要以卵及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适宜水温为20~25℃。各种规格的普安银鲫均可发生指环虫病,大量寄生的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指环虫病流行3~5天后并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暴发性烂鳃病,尤其在养殖环境恶化、高水温、低溶氧、高氨氮等条件下,指环虫病极易发生,在调查中发现,普安银鲫等鱼类发生烂鳃病时,有80%~90%鱼类的鳃组织都寄生有指环虫。

四、指环虫病病理症状

指环虫主要寄生在鳃上,有些种类也同时可寄生在皮肤上。疾病早期、指环虫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但疾病严重、指环虫大量寄生在鱼鳃上时,由于指环虫的大钩和边缘小钩钩在鱼的鳃上,用前固着器粘附在鳃上,且在鳃上不断爬动,因此鳃组织严重受损,可引起鳃丝肿胀、贫血,呈花鳃状,鳃上有大量黏液,病鱼极度不安,跳跃,狂游,有时上下窜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当鱼苗、鱼种严重感染时,由于鳃丝肿胀,可引起鳃盖张开。

五、银鲫指环虫病诊断技术

1.显微镜诊断方法因指环虫病没有特殊症状,指环虫寄生在鳃上时,一般用肉眼不易看到,所以必须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剪取少量鳃丝或刮取体表黏液置于载玻片上并放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进行诊断,当发现有大量指环虫寄生时(如每片鳃上有40~50个指环虫),可确诊为患指环虫病。

2.肉眼诊断方法将病鱼的鳃剪下,放入盛有少量干净水的白瓷盘内,用竹签将鳃上的黏液刮入水中,然后将鳃片取出盘外,用竹片将水中的黏液打散,静止片刻,待沉淀后,盘内的水就没有血色了,然后将水和沉淀物混匀分别倒入几个白瓷盘内(每盘中倒入薄薄一层),布光线明亮处仔细观察,如能看到有大量似蚂蟥般爬动的小虫,可诊断为患单殖吸虫病,属哪一种单殖吸虫无法鉴别,但治疗方法基本相同。

六、银鲫指环虫病防治方法

1.强化饲养管理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措施防治指环虫病,强化饲养管理。一是坚持每年彻底清整池塘1次。池塘是普安银鲫等养殖鱼类生活栖息的场所,也是指环虫等病原体滋生和指环虫卵贮藏的场所,为此,每年冬季在并塘或收捕后,排干池水晒池,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及池边杂草。并于次年投放普安银鲫鱼种前,用生石灰带水清塘,用量为每100立方米水体施生石灰20~30千克,既可杀灭池塘中的指环虫及虫卵等病原微生物,又有改良土壤、水质,增加钙及调节pH的作用。二是搞好水质管理。池塘养殖的水质应保持肥、活、嫩、爽,给鱼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应定期于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以增加水体溶氧,降低有机质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三是科学投喂,投饲应坚持四定,以利于观察池鱼是否发生鱼病和鱼类集群抢食及清除残饵等。

2.做好药物防治银鲫指环虫病

(1)外部消毒鱼类用药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禁使用未取得许可证及不具有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防治步骤:一是用高锰酸钾(用于受感染鱼外部消毒的高效低毒药物)鱼种消毒,水温10~25℃时,用药液浓度为20毫克/升浸洗15~30分钟,或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30~60分钟,以杀死鱼种上寄生的寄生虫。二是用敌百虫(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外用杀虫药/)杀虫,在水温20~30℃时,用90%晶体敌百虫、0.5~0.7克/立方米的浓度全池遍洒。三是用漂白粉(对细菌、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孢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杀菌,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全池遍洒,用药剂量为1.0克/立方米,并连续2~3天用药,以维持池水的药物浓度。

(2)内服药物在使用敌百虫杀虫的同时,用恩诺沙星配制药饵投喂,将药物添加在饲料中,药物的标准用药量按池鱼总重计算,按每100千克色用2~5克药物的量,全部添加到当天的投饲量中,连喂3~5天,取得较好疗效。

(3)用药注意事项一是必须了解普安银鲫发病与死亡情况、过去的用药情况、鱼类的休质状况。二是必须注意养殖环境如水温情况、池塘的水体深度、水质状态(氨氮、溶解氧、pH值、透明度、肥瘦、浮游生物情况)、季节状况。三是必须了解药品的性质,如菊酯类药品,低温毒性大,高温毒性小;重金属类药品,低温毒性小,高温毒性大;按池鱼重量计算投喂药量为标准用药量。四是药物稀释方法:用量少,稀释倍数大;用量大,稀释倍数可略小;药品毒性大,稀释倍数大,反之则可略小。五是了解药品对普安银鲫等养殖品种的特殊毒性等。

3.搞好生态预防目前普遍存在养殖池塘使用时间长、淤泥过多、高密度养殖、过量投饲和过度用药的问题,生态防病一般是通过清除淤泥,改良底质、水质,轮换养殖对象进行的。其具体措施:一是经常加水和在中午开增氧机2~3小时曝气;开动增氧机使溶氧量饱和的表层水倒流到底层,而底层水滚动到表层,使整个池塘水溶解氧处于均匀饱和,有利于防止鱼类浮头泛塘。二是合理搭配养殖品种。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提高饵料利用率。如果是村边肥水塘或配套禽畜场的鱼塘,水质过肥,可以适当搭配滤食性鱼类(鲢、鳙鱼),防止蓝绿藻过量,引起水质败坏;如果池塘的水质清新,青饲料又比较丰富,则以主养草鱼为主,但也要合理搭配滤食性鱼类,以防水质过肥。三是在肥水塘每亩用竹竿围成一个40~50平方米框架,在水面种植水浮莲或水仙花等水生植物,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塘中的养分进而调节水质。

七、银鲫指环虫病讨论

银鲫指环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性疾病,因多数种类的指环虫能不断产卵和孵化,具有危害多种淡水鱼类,同时因其没有特殊症状而导致发现难、诊断难,并引起暴发性烂鳃病而造成惨重经济损失等特点,因此,在普安银鲫等鲤科鱼类的养殖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理念,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应坚持每年彻底清整池塘1次,清除池底过多於泥,投放鱼种前,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并定期用生石灰凋节水质,减少指环虫及其虫卵等病原体滋生和贮藏场所。

在银鲫养殖生产实践中发现,许多养殖户把指环虫病引发的普安银鲫等鲤科鱼类暴发的烂鳃病,按常规的细菌性烂鳃病防治,未取得预期的疗效。为此,建议在生产中采用先杀虫后杀菌并内服抗生素药物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即先用敌百虫杀灭池塘内和鱼体身上的指环虫,更换全池3/4的池水,后在用漂白粉杀菌的同时,用盐酸恩诺沙星等抗生素药物拌饵投喂,可取得较显著的疗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43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