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鳞副泥鳅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之苗种培育


夏花培育刚孵化出的鳅苗附在草把和池壁、缸壁上,依靠卯黄营养,不需要投喂。鳅苗不
再附在附着物上时开始投喂。开食后的鳅苗培育应采取肥水与投喂相结合的方式,即将培育池的
水体培育成绿色、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时。将鳅苗放入培育池中,用煮熟的蛋黄投喂。鳅苗体
长1厘米时,投喂轮虫、水蚤等浮游生物,辅以鱼糜等自制饲料。上午投喂2次,下午投喂3次,
夜间投喂3次,每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鳅苗吃完为宜。10~15天以后,鳅苗体长1.5厘米左右时
及时分池,培育密度控制在每亩8万~10万尾。
鱼种培育夏花分池前10天,消毒鱼种池。鱼种放养密度为每亩2万~3万尾,条件好的鱼种
池可多放养一些。在鱼种放养前,每亩施经过发酵的家畜粪肥60~100公斤肥水,使池水呈黄绿
色。水体透明度低于16厘米时用生石灰调节,每亩用量为5公斤。饲料投喂量以鱼种2小时内
吃完为宜,投喂方式为上午10时投喂每天投喂量的1/3,下午6时左右投喂每天投喂量的2/3。
鱼种体长5厘米以后,投喂量为在池鱼体重的8%~10%。鱼种体长10厘米以后进入成鱼养殖阶
段。日常管理中。一是要加强巡塘,防止水质变化;二是防鼠害、敌害;三是勤注水,水深保持
在1.2~1.3米。


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1月/3日/第006版
泗洪县科创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张刚王守军孙修云刘殿如刘军

相关知识

大鳞副泥鳅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之亲鱼培育



大鳞副泥鳅体形酷似泥鳅,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大鳞
副泥鳅与泥鳅主要区别:(1)泥鳅身体细长,尾柄皮褶棱不太发达;大鳞副泥鳅体较粗短,尾柄
皮褶棱特别发达。(2)泥鳅口须较短,末端后伸仅达或稍超过眼后缘;大鳞副泥鳅口须较长,接
近或超过前鳃盖骨后缘。(3)泥鳅鳞片小,侧线鳞多于130枚;大鳞副泥鳅鳞片较大,侧线鳞少
于110枚。
池塘选择: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电力设施配套,面积2000平方米左
右。
网箱设置:设置聚乙烯网箱养殖。网箱均匀地分布在池塘中。
池塘消毒:亲鱼放养前1个月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带水消毒。
肥水:将猪粪经过堆置发酵后,于亲鱼放养前5天按每亩300公斤的用量投入池塘肥水。
亲鱼选择:选用2冬龄以上的大鳞副泥鳅做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黏液多,
体色鲜艳。雌性亲鱼体长10厘米左右,体重15~25克,腹部膨大、松软富有弹性,卵巢轮廓较
为明显;雄性亲鱼体长8厘米左右,体重10克以上,游动灵活,轻轻挤压腹部生殖孔有精液流
出。
亲鱼消毒:放入网箱前,将亲鱼放入一个大木桶中,用15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消毒鱼体5~
8分钟。
亲鱼放养:将消毒后的泥鳅放入网箱中,每平方米放8公斤左右。
水质管理:亲鱼入箱后,要加强池塘水质管理,这是提高亲鱼培育成活率的关键。正常水色
为黄绿色或褐绿色,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0厘米左右。发现水质变清,及时加大饲料投喂量,同
时向池塘内投入经过发酵的粪肥,每隔3~5天施1次粪肥,每次每亩施80公斤。
饲料投喂:亲鱼入箱后第二天开始投喂饲料。水体透明度在16~25厘米时,投饲率为3%;
水体透明度大于25厘米时,投饲率为5%~8%。饲料投喂方法为全箱遍撒,上午8时投喂每天饲
喂量的1/3,下午7时投喂每天饲喂量的2/3。
日常管理:坚持肥水;坚持早中晚巡塘,防止泥鳅浮头;将游动缓慢、死亡的亲鱼及时捕捞
上来;密切关注亲鱼性腺发育情况;勤观察亲鱼摄食、活动、水温及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
时采取措施。

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12月/23日/第006版
泗洪县科创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张刚王守军孙修云刘殿如刘军

无土泥鳅养殖技术之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



泥鳅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近年由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苗种常出现供给不足,现将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1、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应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应清新、无污染,以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为宜,要求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

2、池塘建造
(1)苗种池规格。泥鳅苗种池与商品泥鳅养殖池水采用同一规格。面积50~100平方米,池塘四周应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30~50厘米。
(2)防逃设施。养殖池周围用网片、钙塑板或水泥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生物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要用120目密眼网布包裹做成栏网,以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3)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应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调节PVC管高度以任意调节水位。
(4)鱼溜(集泥坑)。为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35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砌成。

3、放养前的准备
(1)清整池塘。放养前10天,应清整池塘,查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排水至水深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水面用1千克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2)蓄水施肥。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鸡粪3千克或猪、牛、人粪5千克,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4、苗种投放
待水色变绿色,透明度保持在15cm,可放入泥鳅苗进行培育,放苗密度每平方米1500~2000尾。当泥鳅长至3厘米时,要及时筛选分塘,密度为每平方米60~80尾。在苗种投放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温差小于2℃,如泥鳅苗种是通过尼龙袋充氧运输的,则应在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等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缓缓放出。

5、饲养管理
(1)前期培育。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前,根据水色情况,应适量追肥。水温低时,每立方米水每次施速效硝酸铵2克;水温较高时,每立方米水施尿素2.5克。一般隔天施一次,连续施2~3次,以后则根据水质肥度调节施肥浓度与间隔时间,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苗种用1千克黄豆磨成15千克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饲养3~5天后可改喂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经过10天左右的培育,鳅苗长到1cm左右时,已经能摄食水中的昆虫幼虫、枝角类及有机碎屑等,可投喂打碎的动物内脏、血粉和豆饼等。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开始时每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5%,以后随着生长日投喂量可增加到占体重的8%~10%。
(2)后期培育。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另外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食欲随水温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6、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每周换水1~2次;勤施肥,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为佳。
(2)巡塘检查。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预防病害。及时清洗饲料台、定期做好饲料台及工具等的消毒工作,定期投喂药物预防。
(4)防害防逃。注意防止敌害生物入侵及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7、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注重于治,内外用药相结合的方法。泥鳅苗种阶段常见的病害有:
(1)气泡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多引起。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公斤溶解后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症状为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黏液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用0.7毫升/公斤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
(3)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有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防治方法:用1毫克/公斤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8、小结
培育泥鳅苗种土池比水泥池更好,因土池能更好地培育浮游生物,可为泥鳅苗种提供更适口的开口饵料,土池水质比水泥池更加稳定。



泥鳅养殖八百问之怎样培育泥鳅苗种



刚孵出的泥鳅苗不能自由活动,靠卵黄囊来维持生活。三天后,卵黄囊基本消失,才开始摄食。这时可将其放入培育池。

放养密度应根据半流水或静水池而定。一般半流水池为每平方米2000尾左右,静水池每平方米不超过1000尾。

培育池以土池为宜。如用水泥池,应在池底铺土。泥鳅苗下池前半个月左右,先对培育池进行消毒和施肥。具体做法是:先排干池水,曝晒4~5天,每0.07公顷用30~50千克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水深20厘米左右,并施入少量粪肥。等到水色变绿,药性消失后,再放入泥鳅苗。培育池水要求溶氧量充足,水温20~30℃,水温过高会引起泥鳅苗大量死亡。在孵化池中培育泥鳅苗,当水深30厘米时,每平方米可放2000~3000尾。

泥鳅苗入池后要勤施肥,培肥水质,池水以绿色为好。同时,还应勤投饲料,开始可投喂煮熟的鸡蛋黄、豆浆及人工培育的水溞等。待泥鳅苗稍大后,可投喂麦麸、豆饼、鱼粉、蚕蛹等配合而成粉末饲料,还可用煮熟的米糠、麦麸、菜叶等植物性饲料,并以鱼粉、鱼肉浆以及剁碎的动物内脏等进行投喂。


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


1.苗种投放。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每平方米1500。2000尾。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为每平方米60~80尾。在苗种投放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再把苗种缓缓放出。
2.饲养管理。①前期培育阶段(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用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取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苗种用1千克黄豆磨成15千克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投喂。
②后期培育阶段。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以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3.日常管理。①调节水质。加注新水,每周换水12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以黄绿色为佳。
②巡塘。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③定期预防病害。勤打扫、清洗饲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④防害防逃。注意防止敌害入侵及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4.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注重于治,内外用药相结合的原则。泥鳅苗种阶段常见的病害有:
①气泡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多引起。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千克溶解后全池泼洒。
②车轮虫病。症状为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黏液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用0.7毫升/千克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③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有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防治方法:用1毫克/公斤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当泥鳅长至体长5厘米时,完成泥鳅苗种培育阶段。进入成鳅养殖期。

泥鳅的苗种培育技术介绍



刚孵出的泥鳅苗无活动能力,用头部的吸附器附着在鱼巢上,以吸收腹部的卵黄囊为营养。3~4天后,卵黄吸收完毕,泥鳅苗开始活动、摄食,才能将鱼苗从孵化池或孵化器中移入种苗池中饲养。

(一)泥鳅苗饲养

饲养泥鳅苗种用水泥池和土池都可以,但一定要水源充足无污染,光照良好,池塘保水力强,无渗漏,能彻底排干池水。每个苗种池的面积一般为40~60平方米,池深70~80厘米。池中央或排水处设1个集鱼坑。鱼苗下池前15天,先将池水排干,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12千克清塘消毒,并暴晒4~5天。然后,注入经过滤的新水,水位高约20厘米,并施入少量腐熟粪肥。等药物毒性消失,池水变为茶色或绿色时,放苗。放苗密度为:半流水养殖,每100平方米混养15万~20万尾;静水养殖,每100平方米混养8万~10万尾。

(二)泥鳅苗管理

鱼苗入池后要勤施追肥,以保持水质肥爽,为泥鳅幼苗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同时投喂饵料。入池后的前7天,每10万尾鱼苗每天投喂1个熟鸡蛋黄,投喂时,先将熟鸡蛋黄包在双层纱布中,在盛有清水的盆中搓碎后均匀洒入池中。7天后可投喂水蚤、蚕蛹粉、鱼粉及打碎的动物内脏,水温20~25℃时,日投喂3~4次,投喂量为鱼苗总体重的3%~5%。以投喂后2小时内吃完为宜。养殖期间要防止其他鱼类、青蛙及水生昆虫进入鱼苗池。

泥鳅苗长至3~4厘米时,要及时进行分池,以降低密度,加快生长。分池操作和家鱼的夏花鱼苗相似,先用夏花网将鱼种捕起,放入捆箱中进行密集锻炼。拉网捕苗时注意拉网速度要慢,操作要细致,以防弄伤鱼苗。鱼苗经拉网锻炼后运到其他准备好的池塘中饲养。分池饲养的密度为每平方米100~200尾。再经过3个月饲养,泥鳅体长达10厘米时,即可进行成鱼养殖或上市出售。

(三)泥鳅苗越冬管理

在北方地区,泥鳅的生长期较短,泥鳅种需越冬后第2年才能养殖成鱼。水温降至10℃以前,要选择背风向阳、蓄水较深、不渗漏、保肥力强的池塘进行并塘越冬。水温降至10℃时,泥鳅开始进入冬眠期。越冬时,泥鳅的混养密度是常规混养密度的2~3倍。越冬期间可在池塘四角投放适量粪肥,既可肥水,又可以通过发酵增温,有利于泥鳅越冬。


泥鳅苗种咋培育



场地选择

泥鳅苗种的养殖场地应符合以下条件:水源充足,进、排方便,能自灌自排更好;水质清新,无污染;培育地的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粘质土壤;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

池塘建造

苗种池的面积以50-100平方米为宜,池塘四周应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度,池深80-100厘米。池壁应夯实,并用50×50厘米的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为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鱼溜,面积约为池底的5%,比池底深30-35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砌成。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要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要设在鱼溜的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便调节水位。

防逃设施

养殖池的周围要用网片、钙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在进、排水口用120目密眼网布包裹,以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野杂鱼卵(鱼苗)进入池塘。

清池蓄水

泥鳅苗放养前10天,要清整池塘,查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石灰化桨后全池泼洒,消毒。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施肥量为:每立方米水体施入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苗种投放

在苗种投放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的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的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池前作“缓苗”处理,即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待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把苗
种缓缓放出。泥鳅苗的投放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500-2000尾。

调节水质

泥鳅苗种下池后,应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方法是应采取少量多次,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需控制在30-5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要注意加注新水,每周换水1-2次,以保持池塘水质“肥、活、嫩、爽”。

科学投饵

投饵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当水温在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则渐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一般来说,泥鳅体长小于2厘米时,每20万尾苗种用1公斤黄豆磨成15公斤豆桨,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规格达到2厘米后,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
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池,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60-80尾为好,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在投饵时,还要注意勤打扫、清洗饲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并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病害防治

泥鳅苗种阶段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是: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它气体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气泡病,病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发病时,要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公斤溶解后全池泼洒。由短杆菌感染所致的赤鳍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可用1毫克/公斤漂白粉全池泼洒。由车轮虫引起的病害,病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水面打转,体表黏液增多,可用0.7毫升/公斤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防害防逃
 
加强巡池,每天早、中、晚各巡池1次,观察泥鳅的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塘,防止敌害入侵及泥鳅逃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陕西科技报/2006年/4月/20日/第002版

泥鳅苗种快速培育三大关键技术要点


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再把苗种缓缓放出。

二、肥、活、嫩、爽,以黄绿色为佳。
2、巡塘。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定期预防病害。勤打扫、清洗饲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4、防害防逃。注意防止敌害入侵及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注重于治,内外用药相结合的原则。泥鳅苗种阶段常见的病害有:
1、气泡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多引起。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公斤溶解后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症状为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黏液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用0.7毫升/公斤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有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防治方法:用1毫克/公斤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当泥鳅长至体长5厘米时,完成泥鳅苗种培育阶段,进入成鳅养殖期。

莲藕田泥鳅苗种培育技术介绍



1.藕池条件:泥鳅苗种培育池以面积以30~100平方米为宜,池深40~60厘米,池中开挖鱼溜,以利其栖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必须夯实,进、排水口设拦鱼网,池底铺垫15~20厘米淤泥层,池中莲藕覆盖面积宜占总面积的1/4。

2.清塘培水:鳅苗下池前10天,每亩池用生石灰50~60千克带水清塘消毒。消毒后每亩施300~400千克腐熟的人畜粪便作基肥培水,池水加至30厘米。待水色变绿,透明度15~20厘米后,即可投放鳅苗。

3.苗种放养:鳅苗出膜第二天便开口进食,饲养3~5天,卵黄囊消失,开始营外源性营养,能自由平泳,此时可下池进入苗种培育阶段。鳅苗的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水面200~500尾为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注意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以确保苗种均衡生长和提高成活率。

4.饲养管理:刚下池的鳅苗,对饲料有较强的选择性,因而需要预先培育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口饵料,用50目标准筛过滤后,沿池边投喂,并适当投喂熟鸡蛋黄、鱼粉、奶粉、豆饼等精饲料。鳅苗体长达到1厘米时,已可摄食水中昆虫、昆虫幼体和有机物碎屑等食物,可用煮熟的糠、麸、玉米粉、麦粉等植物性饲料拌和剁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投喂,每天3~4次。同时,在饲料中逐步增加配合饲料的比重,使之逐渐适应人工配合饲料。饲料应投放在离池底5厘米左右的食台上,切忌撒投。初期日投饲量为鳅苗总体重的2%~5%,后期8%~10%。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肥料,可用编织袋盛鸡、鸭粪等有机肥,浸于水中,每次每平方米用量约0.5千克;还可追施化肥,水温较低时每平方米水面可施硝酸铵2克,水温较高时可施尿素2.5克。平时应做好水质管理,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当饲养1个多月鳅苗体长达3~4厘米、开始有钻泥习性时,即可转入成鳅池养殖。

黄鳝苗种繁育



亲鱼选择用于繁育的鳝种,雌鳝宜选择体长35厘米以上,重50克~150克,腹部膨大有透明带,生殖孔红肿的鳝种,有卵粒者最佳。雄鳝宜选长55厘米以上,重150克以上,腹面有血丝斑纹,挤压腹部能流出透明液,镜检可见精子的鳝种。以2条~3条雌鳝搭配1条雄鳝为宜。

催产繁殖可采用充气、增大换水量,调整养殖密度以及提供优质饵料等措施,对种鳝自然催产,提高其繁殖力。还可一次性注射LRH-A,雌鳝每50克体重注射10微克,雄鳝每尾注射15毫克~25毫克,雄鳝比雌鳝早24小时进行胸腔注射。注射时,深度不超过0.5厘米,注射量不超过1毫升,催产效果最佳。

人工授精一手用毛巾握住雌鳝前部,另一手向后挤压腹部,如遇泄殖腔堵塞,可剪开泄殖腔,再进行挤卵,挤出的卵放入经过消毒处理的缸或面盆中。杀死选好的雄鳝,将精巢剪碎磨细,用100目筛网包住剪碎的精巢把精液挤入盛卵容器中,充分搅拌5分钟,用清水洗去精巢残余和血污,将受精卵放入可控温的孵化器或室内进行孵化。不论卵子多少,至少要用2尾以上的雄鳝授精。

控温的孵化水深以10厘米左右为宜,中途宜经常换水,但温差不得超过4℃。水温越高孵化所需时间越短。鱼苗培育宜用水泥池,池内适当施入少量粪肥水供丝蚯蚓繁殖,水面放养水葫芦等水生殖物。鱼苗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0尾左右,1个月~2个月后,鳝苗长至10厘米左右时即可移至成鳝池饲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1881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