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无公害鳅苗培育的饲养管理技术


1.投喂管理:放养初期培育水质应与投喂相结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豆浆培育和施肥培育两种方法:

①豆浆培育:豆浆不仅是鳅苗的饲料,还可以培育水体中的浮游动物。一般鳅苗下塘后5~6小时开始投喂,每天泼洒2次。投喂时,要全池泼洒,力求细而均匀,落水后呈雾状。投喂量应视池塘肥瘦、施肥情况而定。一般每万尾鳅苗用豆浆5~6千克。为提高投喂质量,豆浆需用水温25~30℃浸泡6~7小时的黄豆磨,一般每千克黄豆可磨15千克豆浆,每千克豆饼可磨10千克豆浆。磨浆时,要将黄豆和水同时加入,不能磨好后再加水冲稀,否则会产生沉淀。磨好的豆浆要及时投喂,以防变质。

②施肥培育:施用经发酵腐熟的畜禽粪、堆肥、绿肥等有机肥或无机肥培育水质,以培育鳅苗喜食的饵料生物。一般水温在25℃时,施入有机肥后1周轮虫生长达到高峰,并能维持3~5天,之后随鳅苗摄食,其数量会迅速降低,这时要适当追施肥料。除施肥外,尚应投喂一些熟蛋黄、豆饼粉和鱼粉等。投喂量占鳅苗体重的5%~10%,上、下午各喂1次。

上述两方法还可以混合使用。饲养1周后,鳅苗体长约8毫米,还可沿边投喂剁碎的蚯蚓、蚕蛹等动物饲料。经20天左右培育,苗体可达1.5厘米以上,此时可投喂昆虫、昆虫幼体和有机碎屑等食物,投喂打碎的动物内脏、血粉、鱼粉等动物性饲料及米糠、豆粉、玉米粉、豆饼屑之类的精饲料。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开始日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2%~5%,以后随着泥鳅的生长,日投量可增加到10%。投喂量不宜过多,否则鳅苗大量摄食,会引起消化不良,尤其是投喂高蛋白或单一饵料时,易使鳅苗腹部膨胀而浮于水面,造成大批死亡。

2.日常管理:饲养期间除每天巡塘、清除敌害外,特别要防止池水缺氧。因为鳅苗在孵化后半个月左右才开始进行肠道呼吸,在这之前池水溶氧一定要充足,否则会导致全池鳅苗死亡。另外,放养初期水位应保持在30厘米,每5天添加一部分水量。通过控制施肥、投饵保持水色。生长到后期,逐步加深水位达50厘米。鳅苗经1个多月的培育,苗体长可达3~4厘米,此时应进行分池,转入鳅种池或池塘饲养。

3.分养:当鳅苗大部分长至3~4厘米的夏花苗时,要及时进行分养,避免密度过大和生长差异,影响生长。分塘起捕时发现鳅苗体质较差时,应立即放回强化饲养2~3天后再起捕。分塘操作要轻,用夏花渔网将夏花苗捕起,集中于网箱中待筛选分塘。用泥鳅筛子筛选出不同规格的夏花苗,分别放入不同池中分养。泥鳅筛长和宽均为40厘米,高15厘米,底部用硬木做成栅条,四周以杉木板围成。


相关知识

泥鳅无公害水泥池养殖饲养管理技术



1.饵料投喂:在水泥池养殖过程中,饲料最好以配合饲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为使泥鳅的长势与良好的环境基础达到最佳的协调,饲料的营养成分必须与泥鳅的最佳生化转化率尽可能达到精确的配比。除了可以购买专用全价配合饲料之外,也可自己配制配合饲料,如小麦粉50%,豆饼粉20%,菜饼粉10%(或米糠粉10%),鱼粉10%(或蚕蛹10%),血粉7%,酵母粉3%。自制配合饲料须将原料搅拌均匀,饲料和水的比例为1:1,并用制粒机制成条状。

动物性饵料要适口、新鲜,可选择当地数量充足、较便宜的饵料,这样不致使饲料经常变化,而造成泥鳅阶段性摄食量降低。

投喂饲料要严格按“四定”原则。即“定时”,每天3次(8:00、14:00和18:00);“定量”,根据泥鳅生长不同阶段和水温变化,在一段时间内投喂量(5%~15%)相对恒定;“定点”,每100平方米池中设直径30~40厘米固定的圆形食台,食台距池底约5厘米,驯化到投饲上台;“定质”,做到不喂变质饲料,饲料组成相对恒定。每天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温度、水质等情况随时调整。当水温高于30℃时和低于12℃时少喂,甚至停喂。要抓紧开春后水温上升时期的喂食及秋后水温下降时期的喂食,做到早开食,晚停食。

2.日常管理:要坚持巡塘检查,主要检查水质,看水色,观察泥鳅活动及摄食情况等。

在有土养殖中,要经常观察水体透明度及水色,如果透明度有降低趋势,则说明浮游植物繁殖过盛,可稍加抑制,或换注新水。还要防止浮头和泛池,特别在气压低、久雨不停或天气闷热时,如池水过肥极易浮头、泛池,应及时冲换新水。清晨若发现大量泥鳅浮头、蹿跳时不要轻易增氧。可拍掌掠扰,如果泥鳅顷刻入水则属正常,如果无动于衷,则须立即增氧。

而在无土流水养殖中,由于水体透明度较大,水中溶氧较高,一般不会缺氧。

在每天投喂时应注意观察泥鳅的聚集、摄食情况,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状况,如果放养的泥鳅生长差异显著时,应及时按规格分养,避免生长差异过大而相互影响。

泥鳅的逃逸能力很强,尤其在暴雨时应注意防范。水泥池中还要定期消毒,以防病菌的滋生。


稻田无公害养殖泥鳅技术


稻田养鳅是一种无公害生态养殖方式,成本低、收效快、经济效益高,是较稻田养鱼更有前途的养殖方法,值得推广。

1.稻田选择:选择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和交通方便的稻田进行养鳅最为适宜。土质要求微酸性、黏土、腐殖质丰富为好。在黏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色黄、脂肪多、骨骼软、味道鲜。相反,在沙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差。因此,养鳅稻田的土质以黏质土为佳。若在土质中混加腐殖土,则更有利于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促进泥鳅生长。田块不宜过大,一般667~2000平方米即可。

2.稻田改造:放养前,要加高、加固田埂。田埂的高度和宽度应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埂高50厘米,宽30厘米。田埂至少要高出水面30厘米,且斜面要陡,堤埂要夯实,以防裂缝渗水倒塌。堤埂内侧最好用木板或水泥板挡住,木板或水泥板要埋入地下20~30厘米。进、出水口也要用聚乙烯网片拦好,高出埂面20~30厘米,起防逃作用。

稻田要开挖围沟和田间沟。围沟一般宽2~3米,深50厘米,田间沟宽1~1.5米,深30厘米,沟的面积占整个稻田面积的10%左右。另外,田角留出2米以上的机耕道,便于拖拉机进田耕耘。田埂内壁衬一层聚乙烯网片或尼龙薄膜,底部埋入土中20~30厘米,上端可覆盖在埂面上。田埂要求整齐平直、坚实,高出埂面50~60厘米。

开挖鱼沟、鱼窝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鱼沟与鱼窝相连,可开挖成十字沟、田字沟等。当水稻浅灌、追肥、治虫时,泥鳅有栖息场所。盛夏时,泥鳅可入沟窝避暑;秋冬季,便于捕鱼操作。一般鱼沟宽30~50厘米、深30~50厘米。每个鱼窝4~6平方米,深30~50厘米。形状为方形、圆形、长方形。鱼窝最好选择在便于投喂管理的位置,如田块的横埂边或进出水口处。鱼沟和鱼窝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7%。

3.苗种放养:放养前2~3周,每亩用100千克生石灰消毒,1周后,注入30~40厘米新水。同时,每亩施入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200~300千克,并在肥料上覆盖少量稻草和泥土,培养水质,为泥鳅种下塘后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

放养规格要求全长在3厘米以上,最好是5厘米以上,这样可当年养成商品鳅。

放养时间可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放养为宜,此时水温已达到20℃以上,泥鳅放养后可正常摄食。

放养密度要根据养殖户的管理水平、稻田条件及苗种规格确定。一般3~5厘米的鳅种,每亩放养3~5万尾。鳅种放养前,要用3~4%食盐水或20~3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泡10~15分钟。(张雷)

生猪无公害养殖技术要点 生猪无公害饲养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上升。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对肉类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这就意味着,更加健康无公害的肉畜养殖成为十分热门的发展方向。我国的种猪无论什么品种,都基本具备肉质鲜美,繁殖力强等优势,但是,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成长缓慢、肉质偏肥。笔者认为,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养殖户缺乏无公害管理的观念,没有在养殖过程中进行无公害商品化养殖,从而导致生猪养殖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低迷时期。所以,笔者在此主要针对生猪无公害养殖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建立标准化养殖场所

对生猪无公害管理饲养的首要建议,就是要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养殖基地。相对于传统的养殖环境来讲,无公害猪舍要求更高,一切都要按照建设规范严格落实。第一,要保汪排污设备正常运行,这是保证猪舍清洁卫生,避免疾病流行的根本条件。基本的饮水设施以及运动场所,适当的运动对生猪的无公害养殖是十分有益的,也是一项要求之一。对于粪便的处理,养殖户要自行准备化粪池以及排水沟。饮水设施配备自动饮水嘴,便于生猪能够自行饮水。运动范围一般不少于7m2为佳。

2、科学采购优质仔猪

进行生猪无公害养殖,除了养殖场所需要提前建立好之外,仔猪的选购也是十分重要的。养殖户在选择仔猪的品种时,一般优先选择杂交猪。因为杂交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融合亲代的基因优势,在抗病、生长周期方面都会有很大的优势。杂交猪对饲料的要求也不会高,这就在生产成本上减少了养殖户在无公害养殖上面的投入。在仔猪的选购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候选仔猪的体态特征、精神状况,以免出现选购病猪的情况,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一般选择仔猪的标准,主要是体态平衡、精神状况良好、食欲旺盛的仔猪。对于仔猪的来源,作为养殖户应该熟悉,可以选择经常合作的、可靠的农户,或者选择有正规执照的猪场进行仔猪的选择。

3、按无公害养殖标准进行饲养

进行生猪无公害养殖的关键点,就是让猪能够快速增长,提早出栏,这样才能够最大化的实现养殖效益。笔者先从仔猪入圈的第一天开始分析。人圈第一天,应该投喂青饲料,不能过多,加以纯净的自来水作为饲喂原料。这样在让仔猪适应2d新环境后,确定仔猪没有出现其他病症的前提下,开始进行营养型饲喂。当然,新的饲喂方式对于仔猪来讲,是很难马上适应的。所以,在7d之内,养殖户对仔猪进行饲料投喂的方式要选择少食多餐的方式,来帮助仔猪尽快完成饮食方面新习惯的养成,逐步进入正常的饲喂进程。

在饲料的配比方面,也需要科学的依据。一般来讲,对于生猪不同的生长阶段,应该有专门的饲料配比,来满足生猪生长的一般要求。另外,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在饲料配比中,要保持精青饲料的科学搭配,这样才有利于养殖户利益的最大化。

在水源的供给方面。水是生命之源,水关系着生猪体内稳态平衡,对生猪的营养吸收以及正常的生命活动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水的质量关系到生猪无公害养殖的成败。所以,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严把水质关,确保生猪能够饮用清洁的水源。

在添加剂以及药品使用方面。作为无公害种猪的养殖来讲,在饲喂过程中使用违禁的添加剂、违禁药品,都是违反我国相关规定的。所以,养殖户要保证养殖目标的坚定,对于要求瘦肉率较高的养殖户来讲,可以选择限量饲喂的方式,而让生猪自由采食能够让生猪保持很快的生长速度,而相对来说瘦肉率比较低。

4、做好防疫工作

生猪无公害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防疫免疫工作,尽量减少猪瘟等常见病的发生。比如,在仔猪入圈时,就要相应注射猪肺疫、猪瘟等相关疾病的免疫疫苗。对于免疫环节,养殖户必须按照流程定期开展。另外,为了保证猪的快速健康生长.进行定期的驱虫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在进场十五天和第九十天进行一次驱虫工作,一般选用体表驱虫及体内驱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生猪的无公害养殖的关键,就是要求养殖户严格按照无公害养殖程序进行,不能盲目追求生长速度而忽视了最终的产品质量,只有严格按照流程免疫才能够保证最终的生产效益。

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猪场环境与工艺

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猪场周围3公里无大型化工厂、矿场、皮革及肉品加工、屠宰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公里以上,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猪场生产区布置在管理区的上风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推荐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即同一猪舍单元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同批进出。饲养区内不得饲养其他畜禽动物。

饲养条件

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5032)的要求。在猪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根据营养需求,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营养水平不低于《猪的饲养标准》(GB8471)要求,不应给育肥猪使用高铜、高锌日粮,建议参考使用饲养品种的饲养手册标准。禁止在饲料中额外添加β-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在商品猪出栏前,按有关标准执行休药期。不使用变质、霉败、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不应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泔水、其他畜禽副产品。

猪的免疫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031)的要求,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消毒,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化处理,不得乱扔。

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仔猪、生长猪必须治疗时,药物的使用要符合《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0)的要求。育肥后期的商品猪尽量不要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根据所用药物执行停药期,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无公害生猪上市。发生疾病的种公猪、种母猪必须用药治疗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食用淘汰猪出售。

资料记录

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内容包括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做好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记录;兽医人员应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的记录;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以备查询。资料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保留2年。

无公害泥鳅养殖技术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淡水水体无公害养殖泥鳅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领.
本标准实用于池堂、稻田、网箱等淡水水域环境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义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实用于本标准。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标准。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用残留限量。

3.池溏养殖

3.1池塘条件
面积以1亩-2亩为宜,进、排水方便、避风向阳的土池,池的四周有高出水面40CM防逃设施,用水泥板、砖块、硬塑料板或三合土压实筑成,也可用聚乙烯网布沿池塘的四周围栏,网布下埋至硬土层,上高出水面15-20CM。池深要求80-100CM,底层淤泥15-20CM,水深保持在30-50CM。进水口高出水面20CM,溢水口设在池塘正常水平面处,排水口设置在池底鱼溜底部。进、溢、排水口用密网布包裹,池底向排水口倾斜,并设置与排水口相连的鱼溜,其面积约为池底的5%,低于池底30-35CM。池中投放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4。
3.2放养
3.2.1清塘培水
鳅苗下池前10D,用生石灰20-30KG/100平方米,带水清塘消毒。消毒后施30-45KG/100平方米,腐熟的人畜粪作基肥,池水加至30CM。待水色变绿,透明度为15-20CM后,即可投放泥鳅苗种。
3.2.2苗种放养量
3.2.2.1培育鳅种:鳅苗出膜第2D便开口进食,饲养3-5D体长7MM左右,卵黄囊消失,营外源性营养,能自由平游,此时可下池进入苗种培育阶段。鳅苗的放养密度以1000-1500尾/平方米为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增加。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经过30D左右培育,可长成3-4CM的鳅种,开始有钻泥习性时即可转入成鳅养殖。
3.2.2.2成鳅养殖:鳅种放养前可用8-10MG/KG漂白粉液进行消毒,水温10-15摄氏度时浸洗时间为20-30MIN。每平方米放3-4鳅种50-60尾。在泥鳅池中可适当培养草、鲢、鳙等中上层鱼类夏花鱼种,不宜搭配罗非鱼、鲤、鲫鱼等。
3.3投饵与日常管理
3.3.1投饵:刚下池的鳅苗,需投喂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用适口饵料,同时适当投喂熟蛋黄、鱼粉、豆饼等精饲料。鳅苗体长达到1CM时,已可摄食水口昆虫、有机物碎屑等,并可投喂煮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投喂,每日2-3次;同时,在饲料中逐步放在离池底5CM左右的食台上,切忌撒投。初期日投饲量为鳅苗总体重的2-5%,后期5-10%。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经发酵的鸡、鸭粪等有机肥,每次用量约50KG/100平方米。饵料要符合NY5072-2002要求,下同。
3.2.2日常管理:做好水质管理,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还应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当水温达到30摄氏度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当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养,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人牛粪、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水质要符合NY5051-2002要求,下同。

泥鳅无公害木箱养殖技术介绍



利用木箱养殖泥鳅,是适应家庭养鳅的一种方式。在有水源而不宜建池的情况下,可用木箱养殖泥鳅,饲养半年即可收获,每箱可产泥鳅15~20千克。

1.木箱制作:木箱规格为1米×1米×1.5米,容量为1.5立方米。要求木箱内壁光滑,在一侧或两侧设直径3~4厘米的注、排水口,并安装网眼为2毫米的金属网。箱底填入粪肥、泥土(或一层稻草一层泥土),最上层为泥土,保持箱内水深30~50厘米。木箱可放在向阳流水处,使水可从一个孔流进,另一个孔排出。亦可将几只箱连在一起,搞连箱生产。

2.苗种放养:每个木箱约注水1.8~5千克。3~5天后,每平方米投入5厘米以上的鳅鱼种1.5~2.5千克。放养前应先对鱼体进行消毒。

3.饲养管理:投喂的饵料为米糠、蚕蛹、螺类和鱼内脏等。每天喂2次,早上6~7时及下午1~2时投喂。日投喂量为鳅鱼体7%~8%,可根据鱼的吃食情况酌情增减,最高投喂量可达鱼体重的15%。每隔10天左右,将下层泥土搅拌1次,以利于泥鳅天然饵料的生长。

由于木箱养殖密度较高,所以水质管理工作很重要。每天要清除残饵,经常观察泥鳅吃食及活动情况,若发现泥鳅呼吸频繁,突然停食等反常行为,就立即换水。一般每10天换水1次(换水后可适当追肥)。如发现病鳅、死鳅要及时捞取,以防鱼病传染。饲养后期,应适当添加新水或将已达上市规模的泥鳅取出,以降低密度,促进生长。

经4~11月的饲养,泥鳅可增重8~10倍。


泥鳅无公害池塘养殖技术介绍



1.养殖池塘的建造:养殖成鳅的池塘面积以667~2000平方米为宜,池深0.8~1.5米。池土应以保水性强的黏土或壤土为好,池壁有一定倾斜,并用砖、石护坡,池底必须夯实;同时,在排水口附近挖一面积数平方、深20厘米左右的集鱼坑,以便捕获。进、排水口及溢水口须设防逃栅。

2.天然苗种的驯养:天然水域的泥鳅,长期栖息在水田、河湖、沼泽及溪坑等淡水中,白天极少游到水面活动,夜间到岸边分散觅食。因此,利用天然鳅苗在池塘里进行养殖,必须经过驯养。

一般驯养从下塘后的第二天晚上开始,先投少量人工配合饲料,分几个食台放,吃完后再投,以后每天逐步推迟2小时投喂,并且逐渐减少食台个数,这样过10天左右,鳅种即可适应池塘的生活环境,便由夜间分散觅食转到白天集中食台摄取配合饲料。而人工培育的鳅种,从小进行人工投喂饲料,放养后不必驯养。

3.鳅种的放养:放养鳅种前,池塘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1周后注水40~50厘米,并施基肥培育水质,每100平方米施有机肥50~60千克,堆在池边四角浅水处。施肥4~5天后,池中有大量浮游动物繁殖,鳅种即可下池。每平方米放养体长5厘米左右的鳅种40~50尾,即每亩放养2.6万~3.3万尾。最初也可将鳅苗放于网箱内暂养,待鳅苗能吃饵后,再将鱼池灌水40厘米,随着泥鳅的生长,逐步把水加深至80厘米左右,原则上平时可浅些,高温季节可深些。

4.饲养投喂:在养殖过程中,除施肥培养天然饵料外,还应投喂人工饲料。鳅种下池后,要根据水质肥瘦适时追肥,一般每月追肥1次,每次100平方米追肥10~15千克,使池水呈黄绿色,透明度在20厘米。投喂的人工饲料有动物性饵料,如蚕蛹、蚯蚓、猪血粉、鱼粉、动物内脏等;植物性饵料,如饼、米糠(煮熟)、菜饼、谷物等。如能将上述饵料做成配合饲料投喂,效果更好。

泥鳅的摄食与水温密切相关,水温在20℃以下,泥鳅摄食60%~70%的植物性饵料;水温在20~23℃,摄食的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各占50%;水温23~28℃,摄食60%~70%的动物性饵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应随水温不同而改变。一般水温15℃时,日投饵量为2%;随着水温的升高,日投饵量可增加到7%~8%;在水温22~28℃的生长旺季,日投饵量可增加到10%~15%;水温高于30℃低于10℃时,可少喂或不喂。投喂时,将饵料做成带黏性的团块状,放入饵料台内,沉入水底。饵料台可设2~3个,夏季高温时,要在饵料台上面搭遮荫棚。

5.日常管理:有条件的池塘,应在池边种植一些凤眼莲、蕹菜、慈姑和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供泥鳅遮荫,水生植物占池塘面积的10%左右。这样既可以净化水质,水生植物的嫩芽又可以被泥鳅摄食。

养殖泥鳅的水要“肥、活、嫩、爽”。养殖期间,要注意不断地加水或换水,一般每7~10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厘米左右。严禁农药和化肥水流入池内。当水温超过30℃时,泥鳅便钻入泥中避暑,这时更应注意勤灌新鲜水,以增加水中氧气和调节水的温度。如果池内水呈褐色或泥鳅时时蹿上水面,就表明水中缺氧,要停止施肥并及时灌入新鲜水。

饲养期间要经常巡塘,做好防逃、防病工作。发现漏洞要及时堵塞,定期清扫和消毒食台。

一般规格5厘米(体重2克左右)的鳅种,经1年养殖可达10克以上的商品泥鳅。


无公害河蟹养殖饲养管理要求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生产、流通及加工等环节监控不力等多种原因,致使部分农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较为突出,食用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而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也是当前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河蟹养殖也亟待从粗放的、随意的养殖走向无公害养殖生产。
一、饲料种类。包括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三类。植物性饲料如豆饼、花生饼、玉米、小麦、地瓜、土豆、各种水草等。动物性饲料如小杂鱼、螺蛳、河蚌等。配合饲料应按照河蟹生长营养需要,应符合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和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制成的颗粒饲料。
二、投喂原则。投喂以饲料新鲜不霉变腐烂,水温低时少投,摄食量大时多投,“两头精,中间粗,精粗并重,增投水草”。无公害河蟹养殖投喂遵循“四看、四定”原则。看季节:6月中旬前动、植物性饵料比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45:55;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65:35.看天气,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看水色,透明度大于50厘米时多投,少于30厘米时少投,并及时换水。看摄食活动:发现过夜剩余饵料应减少投饵量。脱壳时应增加投饵量。定时:每天两次,早晨六七点,傍晚四五点各1次。定位:沿池边浅水区定点“一”字形摊放,每间隔20厘米设一投饵点。定质:青、粗、精结合,确保新鲜适口,建议投配合饵料,全价颗粒饵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其中动物性饵料占40%,粗料占25%,青料占35%。定量:日投饵量的确定按3月~4月为蟹体重的1%左右,5月~7月为5%~8%;8月~10月为10%以上。每日的投饵量为早上占30%,傍晚占70%。饵料的投喂遵循宁少勿多原则,防止残饵造成水质、底质的污染和饵料的浪费。

无公害泥鳅黄鳝饲料的选择



(一)动物性鲜活饵料

这类饲料主要有蚯蚓、蚕蛹、黄粉虫、蝇蛆、螺、蚌和小鱼虾等。其中,蚯蚓是泥鳅、黄鳝最喜食的饲料,干体蛋白质含量达61%,接近鱼粉和蚕蛹。这些饲料的共同点是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转化率高,有利于泥鳅、黄鳝的生长发育,是饲料的最佳选择。

(二)植物性饲料

对植物性饲料大多是迫食性的。其消化特点是对动物蛋白、淀粉和脂肪等能有效消化,对植物性蛋白和纤维素几乎不能消化。在规模化养殖中,需要一定的植物性饲料。这是因为人工养殖环境里的泥鳅、黄鳝,比天然环境中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且吃得多,吃得好,投入一定量的富含纤维素植物饲料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提高摄食强度。通常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麦粉(同时又是黏合剂)、玉米粉、麸、糠和豆渣等。

(三)动物下脚料

动物下脚料可以作为人工养鳝的补充饲料,如猪、牛肺等内脏,但因泥鳅、黄鳝不食腐败饵料,故动物下脚料直接用于饲料喂泥鳅、黄鳝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四)人工配合饲料

要求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在35%~45%之间,甚至更高。同时要求有一定的适口性。当然配合饲料中的动物性饲料的比重仍然要求较大。由于饲料特殊性,生产技术上可能有一定难度,批量也小。但在应用上却易被人们接受,因其成本较低,又易于储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109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