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无公害水泥池养殖饲养管理技术


1.饵料投喂:在水泥池养殖过程中,饲料最好以配合饲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为使泥鳅的长势与良好的环境基础达到最佳的协调,饲料的营养成分必须与泥鳅的最佳生化转化率尽可能达到精确的配比。除了可以购买专用全价配合饲料之外,也可自己配制配合饲料,如小麦粉50%,豆饼粉20%,菜饼粉10%(或米糠粉10%),鱼粉10%(或蚕蛹10%),血粉7%,酵母粉3%。自制配合饲料须将原料搅拌均匀,饲料和水的比例为1:1,并用制粒机制成条状。

动物性饵料要适口、新鲜,可选择当地数量充足、较便宜的饵料,这样不致使饲料经常变化,而造成泥鳅阶段性摄食量降低。

投喂饲料要严格按“四定”原则。即“定时”,每天3次(8:00、14:00和18:00);“定量”,根据泥鳅生长不同阶段和水温变化,在一段时间内投喂量(5%~15%)相对恒定;“定点”,每100平方米池中设直径30~40厘米固定的圆形食台,食台距池底约5厘米,驯化到投饲上台;“定质”,做到不喂变质饲料,饲料组成相对恒定。每天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温度、水质等情况随时调整。当水温高于30℃时和低于12℃时少喂,甚至停喂。要抓紧开春后水温上升时期的喂食及秋后水温下降时期的喂食,做到早开食,晚停食。

2.日常管理:要坚持巡塘检查,主要检查水质,看水色,观察泥鳅活动及摄食情况等。

在有土养殖中,要经常观察水体透明度及水色,如果透明度有降低趋势,则说明浮游植物繁殖过盛,可稍加抑制,或换注新水。还要防止浮头和泛池,特别在气压低、久雨不停或天气闷热时,如池水过肥极易浮头、泛池,应及时冲换新水。清晨若发现大量泥鳅浮头、蹿跳时不要轻易增氧。可拍掌掠扰,如果泥鳅顷刻入水则属正常,如果无动于衷,则须立即增氧。

而在无土流水养殖中,由于水体透明度较大,水中溶氧较高,一般不会缺氧。

在每天投喂时应注意观察泥鳅的聚集、摄食情况,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状况,如果放养的泥鳅生长差异显著时,应及时按规格分养,避免生长差异过大而相互影响。

泥鳅的逃逸能力很强,尤其在暴雨时应注意防范。水泥池中还要定期消毒,以防病菌的滋生。


相关阅读

黄鳝无公害水泥池流水养殖的日常管理技术



黄鳝流水养殖是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作,这就要求养殖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感。规范操作,日常要观察黄鳝的摄食情况,留意鳝池进、排水量是否一致,严防干池现象发生,定期清除残饵,清洗鳝池。

1.水质管理:养鳝池要求水质“肥、活、嫩、爽”,养殖水的pH在6.5~7.5之间。因鳝池的水位浅,只有18~20厘米,投喂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又高,水质容易败坏。因此,养殖期间必须保证微流水和及时换水。

一般养殖池中水的流量应控制在0.01~0.1立方米/小时,春秋两季水温较低时,水流量可小一些;夏季高温时,水流量应大一些。而且,要定期更换池水,清刷养殖池。一般每5~7天换水1次。夏季高温时,要每天吸污,4~5天换水一次;换水温差不能超过3℃。冬季水位要保持在25~30厘米。

在彻底换水的操作中,当水彻底排干后,要将集中于中间空置区的排泄物、食物残渣等清除掉,用刷子将养殖池清洗干净,并将养殖池彻底消毒。同时,将繁殖过密的水葫芦清除一部分,清除水葫芦时注意根系中常有黄鳝潜伏。

2.水温管理:黄鳝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8~28℃。在夏季水温超过28℃时,应注意遮荫、降温,或加大流水量,以降低水温。冬季鳝种越冬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可加深池水,或池上覆膜保暖,以免鳝体冻伤或死亡。

3.分级饲养:黄鳝在饲养一阶段后,为避免黄鳝相互自残,宜及时按大小规格分池养殖。鳝鱼种内竞争性很强,同规格下池的鱼种,经一段时间的饲养,规格就会参差不齐,长此以往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所以,在鳝鱼生长期间,应每隔1个月左右,将池中的鳝鱼全部捕出,经过筛选,将大、中、小规格的鳝鱼分池饲养。

4.防逃、防敌害:要经常检查水位、池底裂缝及排水孔的拦鱼设备,及时修好池壁,堵塞黄鳝逃跑的途径。因黄鳝易循水流逃窜,故在雷雨天更要防止雨水流入池中。并防止鸟、兽、蛇和鼠等危害黄鳝。


无公害有土水泥池养殖黄鳝的日常管理技术



日常管理的好坏关系到黄鳝养殖的成活率、生长和产量,因而养殖中应注意以下环节:

1.水质管理:鳝池水浅,水质容易恶化,易引起黄鳝停食和患各种疾病,所以要重视鳝池的水质管理。

养鳝用水在保持“肥、活、嫩、爽”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其酸碱度须保持在pH6~8之间。鳝池水主要营养盐类的氮磷比控制在7:1,这样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溶解氧控制在4毫克/升以上。黄鳝能用咽腔呼吸,当水体短期缺氧时,黄鳝会把头伸出水面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因此水体短期缺氧时黄鳝不会因泛塘致死。但缺氧会影响黄鳝对饵料的摄取,影响生长速度。

鳝池内的残食和黄鳝粪便,容易使池水变质,因此,防止水质恶化的有效途径是在池中放养1/3面积的水葫芦,水葫芦的根须发达,净化水质能力很强,同时黄鳝可钻入水葫芦的根须栖息。但在高温季节,水葫芦生长旺盛,隔天就要捞出一部分。另外,黄鳝也吃些水葫芦的嫩根,可补充部分饵料。如果在池中再投放些绿萍,则净化水质效果会更好。用这样的办法可大大减少换水次数,延长换水时间。

一般情况下,鳝池每5~7天换一次水,天热时,每2~3天换一次水,在换水的同时,要清洗食物残余和污染的场地,使污物随水流出。换水时应注意水温,用水温度与鳝池内水的温度差不得超过3℃,否则黄鳝易患感冒。

2.水温管理:水温大于28℃时,要防暑降温。一般可在池子上方搭盖遮阳网,或在四周种植一些攀援植物,让其起遮荫降温作用,以调节水温。

水温高于30℃时,要加注新水,最好用地下水降温,但温差不要超过3℃。当水温小于15℃时,应投喂优质饲料,同时加强防寒措施。水温低于10℃并持续降温时,要及时排干池水,并在底泥上铺盖稻草等保温物,使土温保持在4℃以上,保证黄鳝安全越冬。

3.坚持巡池:每当天气由晴转雨或由雨转晴且闷热时,可见黄鳝出穴,竖直身体前部,将头伸出水面,这是水体缺氧之故。一经发现,都要灌注新水。

巡池时,还要密切注意黄鳝逃逸,特别是在缺乏饵料、下雨、雷雨和暴雨天时,应仔细检查鳝池是否有洞,排水道、排水孔是否有疏漏。

还要防敌害。水老鼠、飞鸟、蛇及家鸭等都会入池捕食黄鳝,可采用捕捉或驱赶的办法将其清除。

黄鳝无公害有土水泥池养殖的水泥池建造



水泥池形状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和环境综合考虑,一般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水泥池大小应根据养殖的规模而定,庭院副业式养殖以4~5平方米为宜;专业户以长方形为宜,面积以15~30平方米为好。

建造水泥池时,先在平地上下挖40~50厘米,挖成土池后,池壁高出地平面30厘米,使池深达到70~80厘米。池壁用砖块、石块、砂浆砌好,用水泥填缝。为防黄鳝逃跑,池底用水泥铺底。池内放30厘米厚的淤泥,土质软、硬、实要适度。如土质过硬,可加些青草、菜籽秸、蚕豆秸沤熟;土质过软、烂,要加硬泥拌和。这样既有利于黄鳝打洞潜伏,又不易因土质太硬造成打洞困难,也不会由于土质太软而使洞口堵塞造成过多黄鳝缠绕。池边墙顶做成T形出檐,离池底30厘米处开出水孔,50厘米处开进水孔,进、出水时孔口都要用细网目的网罩住,以防黄鳝逃出。

池建好后,注入新水,水位高出泥土10~15厘米,夏季水位要适当加高。池面1/3水面养水葫芦或茭白,既可净化水质,也可为黄鳝提供栖息产卵场所。为保护幼鳝,还可在池中建1平方米左右的圆形幼鳝池,池底向上30厘米处的池壁,留2~3个大小不等的窗孔,窗孔用铁纱罩好,不让成鳝入内,只让幼鳝通行。


泥鳅无公害稻田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



1.饵料投喂:投饲要做到“四定”,还要根据泥鳅食性,投喂充足的适口饵料。夏花阶段(3~5厘米),主要是施肥培养浮游动物,另外,还需投喂蛋黄和其他粉状饲料、蚕蛹粉等。鳅种阶段(5厘米以上),可投喂米糠、豆渣、菜叶、螺、蚯蚓、动物内脏和小型甲壳等。投喂时要注意动、植物饵料的合理配合。

稻田养殖亦可用配合饲料(成分:鱼粉20%、菜籽饼粕40%~50%、米糠20%、磷酸氢钙2%~3%、渔用无机盐0.5%、添加剂4%)。为让其尽快适应人工饲养,应加以驯化,下田前应把泥鳅种放在暂养池中饿上4~5天,让其腹中残食消化掉再放养。

投饲量一般夏花阶段5%~8%,鳅种阶段5%左右,每天投饲2次,上午占日投饲量的1/3,下午占2/3,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可不投饲料。投饲一般投在食台上(食台可用编织袋搭设),食台距水底20~30厘米,每亩稻田可设3~5个食台。投饲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

2.日常管理:稻田水质要求“肥、活、嫩、爽”,透明度一般控制在15~20厘米。定期施有机肥,培育水质,另外须定期加注新水,每次10~15厘米。如发现水质变坏,泥鳅上下蹿动频繁,应马上换水或打跑马水。田埂边可种植茭白、莲藕等挺水植物,或在田埂上搭设丝瓜棚等,以利泥鳅在高温季节避暑降温。

稻田饲养泥鳅,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在预防稻田病虫害时,要选用高效、低毒,降解快、残留少的农药,绝对禁止使用久效磷、敌百虫等含磷类有机剧毒农药。防治病害时必须按规定的浓度和用量用药。用药具体方法为:一是先喷施稻田的1/2,剩余的1/2隔1天再喷施,这样可以让泥鳅有可躲避的场所。二是喷雾时,其喷嘴必须朝上,让药液尽量喷在稻叶上,千万不要泼洒和撒施。施药时间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下午,这样效果较好。施药后要勤观察、勤巡田,发现泥鳅出现昏迷、迟钝的现象,要立即加注新水或将其及时捕起,集中放入活水中,待其恢复正常后再放入稻田。

平时要做好泥鳅的防逃工作,下大雨时特别注意不能让水漫过田埂,以免泥鳅随水逃出;并检查是否有河蟹等钻洞漏水,如有则需及时堵塞。另外,对稻田中的老鼠、黄鼠狼、水蜈蚣、蛇等敌害生物要及时清除、驱捕。每天检查吃食情况及水质状况。

水泥池无土养殖泥鳅高产养殖技术介绍


水泥池无土养殖泥鳅,病害少、产量高、易管理,主要养殖技术如下:

一.、利用旧水泥池养殖首先要进行消毒。新建水泥池建造结束后必须脱碱,水泥池里注满水浸泡10天,每两天换水一次,或者用药物进行脱碱处理。

二、移植水草是无土养殖的关键,水草选用水葫芦或水花生,面积占水泥池的三分之二,用20ppm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后放入。

三、利用有机肥培育水质,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用量为每亩1000斤,用蛇皮袋装好分放池中。

四、泥鳅苗入池前用3-4%的盐水浸泡4—5分钟,杀灭病菌和寄生虫。鳅苗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100尾,放养规格为每尾5㎝~8㎝。入池水温差不超过3℃~5℃.

五、泥鳅苗入池后控食2—3天,给它一个适应过程,投饲量按放养泥鳅体重的5%~8%,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投饲要定时、定点、定量。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投饲后饲料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

六、及时换水、定期消毒。当水体透明度下降到20厘米以上时应及时排水和灌水。定期用漂白粉等进行消毒。每半月使用EM菌泼洒一次调节水质。

七、病害防治。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它生物敌害等。

八、适时起捕上市,捕大留小。一般国庆节以后便可以起捕,此时泥鳅个体长到投苗时的5—7倍,料肉比最合适,也可根据当地市场行情而定。起捕时把个体较小的泥鳅留下待来年出售。

十、做好越冬保温工作。冬季水泥池中要保持一定的水位,结冰时每天要把冰面打破保持水体溶氧量,有条件的还可以搞塑料大棚,保证鳅苗、鳅种安全越冬。

泥鳅无公害鳅苗培育的饲养管理技术



1.投喂管理:放养初期培育水质应与投喂相结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豆浆培育和施肥培育两种方法:

①豆浆培育:豆浆不仅是鳅苗的饲料,还可以培育水体中的浮游动物。一般鳅苗下塘后5~6小时开始投喂,每天泼洒2次。投喂时,要全池泼洒,力求细而均匀,落水后呈雾状。投喂量应视池塘肥瘦、施肥情况而定。一般每万尾鳅苗用豆浆5~6千克。为提高投喂质量,豆浆需用水温25~30℃浸泡6~7小时的黄豆磨,一般每千克黄豆可磨15千克豆浆,每千克豆饼可磨10千克豆浆。磨浆时,要将黄豆和水同时加入,不能磨好后再加水冲稀,否则会产生沉淀。磨好的豆浆要及时投喂,以防变质。

②施肥培育:施用经发酵腐熟的畜禽粪、堆肥、绿肥等有机肥或无机肥培育水质,以培育鳅苗喜食的饵料生物。一般水温在25℃时,施入有机肥后1周轮虫生长达到高峰,并能维持3~5天,之后随鳅苗摄食,其数量会迅速降低,这时要适当追施肥料。除施肥外,尚应投喂一些熟蛋黄、豆饼粉和鱼粉等。投喂量占鳅苗体重的5%~10%,上、下午各喂1次。

上述两方法还可以混合使用。饲养1周后,鳅苗体长约8毫米,还可沿边投喂剁碎的蚯蚓、蚕蛹等动物饲料。经20天左右培育,苗体可达1.5厘米以上,此时可投喂昆虫、昆虫幼体和有机碎屑等食物,投喂打碎的动物内脏、血粉、鱼粉等动物性饲料及米糠、豆粉、玉米粉、豆饼屑之类的精饲料。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开始日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2%~5%,以后随着泥鳅的生长,日投量可增加到10%。投喂量不宜过多,否则鳅苗大量摄食,会引起消化不良,尤其是投喂高蛋白或单一饵料时,易使鳅苗腹部膨胀而浮于水面,造成大批死亡。

2.日常管理:饲养期间除每天巡塘、清除敌害外,特别要防止池水缺氧。因为鳅苗在孵化后半个月左右才开始进行肠道呼吸,在这之前池水溶氧一定要充足,否则会导致全池鳅苗死亡。另外,放养初期水位应保持在30厘米,每5天添加一部分水量。通过控制施肥、投饵保持水色。生长到后期,逐步加深水位达50厘米。鳅苗经1个多月的培育,苗体长可达3~4厘米,此时应进行分池,转入鳅种池或池塘饲养。

3.分养:当鳅苗大部分长至3~4厘米的夏花苗时,要及时进行分养,避免密度过大和生长差异,影响生长。分塘起捕时发现鳅苗体质较差时,应立即放回强化饲养2~3天后再起捕。分塘操作要轻,用夏花渔网将夏花苗捕起,集中于网箱中待筛选分塘。用泥鳅筛子筛选出不同规格的夏花苗,分别放入不同池中分养。泥鳅筛长和宽均为40厘米,高15厘米,底部用硬木做成栅条,四周以杉木板围成。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037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