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常见病小瓜虫病的防治技术


泥鳅养殖过程中平时经常见到的主要以指环虫、三袋虫和车轮虫为主,杯体虫也较常见,其他各种寄生虫就很少见到了。但从6月份开始进,赣榆区墩尚镇养殖户放养的泥鳅苗种却经常会见到小瓜虫,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引起大量死亡。



小瓜虫适宜的生长繁殖水温为15-25℃,当水温低于10℃、高于28℃时,小瓜虫发育迟缓或停止,但由于泥鳅苗种是从全国各地向赣榆区墩尚镇集中,所以温度差异较大,入塘泥鳅苗种携带小瓜虫也就不足为奇了。

症状与治疗:小瓜虫量少时,泥鳅会聚集在网边,而且驱赶不散,不久就开始对网边摩擦,泥鳅开始有少量肿鳃破嘴,开始有漂浮水面的病鳅。当小瓜虫大量寄生时,泥鳅出现特别严重的烂鳃腐皮烂尾等现象,使用外泼消毒药不见好转还越来越多漂浮在水面上,消毒药用得越多,泥鳅死亡也越大,所以,对泥鳅进行镜检时一定要仔细察看,千万不要小看此虫。发现小瓜虫要及时用“白点瓜虫清”杀灭,可连续使用3~4次,然后再及时用硫醚沙星消毒,泥鳅很快就会稳定下来。

预防措施:1、彻底清塘,晾晒塘底,杀灭寄生虫卵。2、外运来的苗种及时检验或直接使用白点瓜虫清外泼抑制虫体繁殖。

注意事项:检查到泥鳅患了小瓜虫病后,此塘内千万不要用食盐、硫酸铜等药物外泼治疗,否则不但不能杀灭虫体,反而会加速虫体脱离泥鳅,沉入塘底,形成包囊,产生更多的幼虫,引起泥鳅发生更大的死亡。


相关推荐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之小瓜虫病病防治技术介绍



□股份动物保健研究所水产医学部

最近几年,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养殖的罗非鱼经常发生一些寄生虫病。本文就常见寄生虫病类型及防治方法进行介绍。

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属动基片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生活史分为成虫期、幼虫期及包囊期。

症状:虫体大量寄生于罗非鱼时,鱼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无数白色小点,故叫白点病。当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有时眼角膜上也有小白点,并同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将鱼体与固体物摩擦,最后病鱼呼吸困难而死。

流行情况:小瓜虫对寄主无年龄选择性,从苗种到成鱼各年龄段皆受其侵害。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适宜温度15-25℃,2-3天可遍及全池,大量死亡。

诊断:鱼体表形成小白点的疾病,除小瓜虫病外,还有粘抱子虫病、打粉病等多种病,所以不能仅凭肉眼看到鱼体表有很多小白点就诊断为小瓜虫病;需用显微镜进行确诊。

防治方法:

1.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小瓜虫的胞囊。

2.放养鱼种前,若发现有小瓜虫,用l-2%食盐水浸洗病鱼l5-20分钟。

3.用亚甲基蓝1-3g/m3全塘泼洒,每隔4天泼洒1次。连用3次。

4.全池遍洒福尔马林15-25×10-6浓度,隔天遍洒1次,共泼药2-3次。

5.每亩每米水深,使用辣椒粉250g、生姜干片或鲜生姜500g,混合加水10kg煮沸。熬成辣姜汤,冷却后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3次。晴天中午泼洒。

尼罗罗非鱼养殖常见病小瓜虫病防治技术



又名白点病。

1.病原: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它的形态在幼虫期和成虫期有很大差别。幼虫期的虫体一般呈椭圆形,前端尖,后端钝圆,体长33~54微米,体宽19~32微米,前端有乳头状的突起,称“钻孔器”。全身密布纤毛,在后端长出一根特别粗的纤毛,长度为纤毛的3倍。另有“6”字形的胞口,大核圆形,小核球形,虫体前半部有一个伸缩泡。成虫期的虫体呈卵圆形或球形,长0.3~0.8毫米。周身着生短小均匀的纤毛。前端腹面有一胞口,体中部有一马蹄形的大核,小核不易见到。原生质内常有大量的食物粒和许多小伸缩泡。

2.症状:此病对个体小的尼罗罗非鱼和鱼种危害最大,往往大量寄生,引起大批死亡。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上皮组织,以寄生的组织细胞作营养,引起鱼体组织发炎,形成白色的囊泡。严重时,在皮肤和鳍上肉眼可见到许多白点状的囊,并覆盖着白色的黏液层,因此称为“白点病”。在鳃上寄生时,除组织发炎外,并有出血现象,使鳃呈暗红色,还可使某些组织坏死。

3.防治方法:发病池可用3%~5%食盐溶液药浴。但小瓜虫经药浴后,只脱落,并未杀死,故药浴后的水应弃去,否则将重复感染。


斑点叉尾鮰养殖常见病小瓜虫病防治技术



1、病原

是由多子小瓜虫钻入鳃或皮肤引起危害较严重的寄生虫病。当水质恶劣,养殖密度过高、鱼体抵抗力低时,容易感染并造成大批死亡。

2、症状及流行

该病主要危害10厘米左右的苗种。流行水温15~25℃,在广东的流行季节主要是春冬两季;患病死亡有时高达80%以上。小瓜虫病借助孢囊及幼虫传播,在水温24~26℃下,细胞分裂异常迅速,在7~8小时内能分裂成1000~2000个纤毛幼虫,当它接触到寄主时便寄生在鳃或皮肤表面,刚孵出的幼虫水温15~25℃时侵蚀力最强,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病灶处往往形成不足1毫米的小白点,当病情严重时,头、躯干、鳃、鳍、口腔处都布满白点,并伴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烂、脱落,体色发黑,游动异常,呼吸困难。

3、防治方法

治疗小瓜虫病比较困难,必须强调以预防为主。①20毫克/升福尔马林全池泼洒,隔天一次,共2~3次;②0.5毫克/升晶体敌百虫和20毫克/升福尔马林合剂浸洗;③每亩、水深1米用500~600克辣椒粉和1000~1200克捣烂的生姜一起煮沸半小时,充分搅拌均匀后稀释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泼2次。注意泼药宜选择晴天中午进行,效果更好。


越冬期间奥尼罗非鱼养殖常见病小瓜虫病防治技术



入冬时期,是鱼小瓜虫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对于暖水性罗非鱼,水温、气温等变化容易引起小瓜虫病,尤其是在高密度的罗非鱼越冬池更容易发生。应注意防治。

1、症状与危害

小瓜虫病由多子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鳃部而引起。被感染的奥尼罗非鱼体表和鳃部有许多白色小点状囊泡。严重时病鱼的体表、鳃部粘液增多,鳃丝成暗红色,鱼体消瘦,病鱼游动缓慢,浮于水面,呼吸困难,陆续有死亡。

2、防治方法

(1)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掌握合理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体质。

(3)水温在15~20℃时,用亚甲基蓝3克/立方米全池遍洒,每隔3~4天泼洒1次,连用3次。

(4)用1%~2%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

(5)每亩水面用枫杨树枝6千克、苦楝树根3.5千克混合煎水,加入人尿15千克兑水全池遍洒。

虽然在低温稳定的气象环境下,病原侵袭力不强,同时鱼体承受的应激较小,所以由小瓜虫病引起死亡量少。但小瓜虫对鱼的体表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商品鱼的外观和价值,因此应加强防治。


斑点叉尾鮰养殖常见病之小瓜虫病防治技术



1、病原:多子小瓜虫。

2、症状:小瓜虫侵袭上斑点叉尾鮰后,肉眼可见病鱼体表,鳍条和鳃部有许多白点,这些小白点就是小瓜虫。小瓜虫寄生一段时间后,还可以引起病鱼寄生部位的组织增生,出现点状囊泡。病鱼体表黏液增多,鱼体消瘦,游动迟钝,并有时浮游于水面。小瓜虫主要侵袭斑点叉尾鮰鱼种,常引起大量死亡。水温15~25℃是该病的流行季节。在这种温度下,若遇上阴雨绵绵,水质较清瘦,更是容易发生此病。各地均有发生,在室内的水泥池和水族箱中也时有发生。

3、防治方法:

①目前仍无有效预防方法,养鱼种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②使用“杀虫灵”,按每亩每米水深1~2瓶的浓度全池遍洒,连续重复施用5天(每天1次)。用3次后可见到病鱼体表小瓜虫数量显著减少。第5次用药完毕后绝大多数病鱼的体表小瓜虫全部消失,病鱼恢复正常。

③注意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这是因为斑点叉尾鮰系无鳞鱼类,又喜集群,它们互相挤擦引起的皮肤伤口而被小瓜虫侵袭。

④辣椒干250克、鲜生姜500克,研碎后煎汁泼于1亩的水体,治疗效果较好。


哈密瓜常见病的防治


哈密瓜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害虫有:小地老虎、蝼蛄、蛴螬和蚜虫。

1.猝倒病

(1)幼苗发病时,可喷洒铜铵合剂药液。配方是:硫酸铜2份,硫酸铵15份,消石灰4份,充分混合密闭一昼夜后使用。打药时取药粉一份兑水400份喷雾。

(2)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

2.枯萎病

枯萎病又叫萎蔫病,蔓割病,俗称死秧子。

(1)药液灌根:70%甲基托布津或40%超微多菌灵300倍液灌根。以株基部为中心,挖深10厘米,直径8-10厘米小圆坑,主根基部露到外面往坑内灌满药液,灌后不封坑,使根部受到煅练而抗病。

(2)涂抹:用70%敌克松1份加面粉20份,兑水调成糊状,涂抹到病株基部,防治效果很好。

3.白粉病

白粉病通常在座瓜中后期发生,如不及时防治,病情蔓延快,使植株光合作用减弱,叶片硬化干枯,衰亡。

(1)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4.霜霉病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的病叶残体越冬,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严重时病斑连成片,使叶片干枯似火烧一样,干枯卷缩。

(1)农业防治:培育和选栽壮苗,要选择地势好、排水好、肥沃沙质土壤种植,施足农肥和磷钾肥,合理密植,通风透光,切忌阴天浇水;发现病株立即拔出烧毁。

(2)药剂防治:可用40%乙磷铝、40%疫霜灵2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

5.地下害虫防治

地下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蛴螬、蝼蛄,对常发生地下害虫的大棚,定植前要采取预防措施。

(1)结合施底肥,每公顷用1.5公斤的辛硫磷毒土施入,毒杀地下害虫。

(2)毒饵诱杀:定植后发现地下害虫可进行人工捕杀或毒饵诱杀。毒饵配制:用50%辛硫磷乳油1公斤加适量水稀释后拌在30公斤炒熟的麦麸上,于傍晚撒在瓜秧附近及地下害虫活动的地方诱杀。

6.瓜蚜

瓜蚜也称腻虫。在高温季节繁殖率高,危害重。

(1)在蚜虫初发期呈点片发生阶段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后期可加大药液浓度用8001000倍液防治。

(2)用来福灵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农业防治,结合化学防治,要勤观察,及时用药,清理杂草。控制棚内湿度、保持植株干燥是防病的最有效措施。

7.种蝇、金针虫、地老虎、蓟马

喷洒敌百虫或敌敌畏1000倍液于幼苗及茎基周围。

8.蚜虫

乐果或已酰甲胺磷乳油,1份药加水5份,用毛笔或小排笔沾药液涂于瓜秧基部,涂10cm左右。

9.红蜘蛛

喷洒乐果乳油800-1000倍;73%克螨特乳油1000倍,石灰硫磺合剂波尔0.2-0.3。以上药剂可交错使用,在收获前15天应停止施药;20%的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喷洒。

10.细菌性叶斑病

喷800-1000倍敌克松,800-1000ppm链霉素:1:1:250的波尔多液;300倍退菌特。以上药剂可交换使用,6-7天喷一次,共2-3次。

11.疫霉病

随水灌药,70%敌克松每次每株3克;50%可湿性福美双每次每株4克;25%瑞毒霉素每次每株1克。在灌水时随水把药灌入瓜沟内,共灌2次,其间隔为半月左右,灌药同时可结合叶面喷洒58%甲双灵锰锌800-1000倍。

真菌性叶枯病(弱斑病)

可喷洒:1:1:250的波尔多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

75%百菌清600-800倍液,喷药时保证质量,每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12.蔓枯病

用敌克松1:50倍液涂抹病部,或喷洒波尔多液,代森锌,退菌特等药剂。(浓度同上)

13.白粉病

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200ppm,每次用药10克(有效成份),既15%粉锈宁67克加水50-100公斤;石灰硫磺合剂,以波美0.2-0.3度为宜,避免在中午温度过高时使用。以上药剂可交错使用,每15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2-3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109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