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中个大的雌泥鳅不适合做种鳅

泥鳅养殖户容易形成一个误区,认为雌泥鳅越大,产卵量越高,所以大量选择那些大个体的雌泥鳅进行催产。

所谓大个体雌鳅,就是体长超过20厘米的,这种雌鳅怀的卵虽然很多,但是产卵效果并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年龄大了,已经过了最佳的生育期。一般来说,刺鳅能生育的时间有5年,但是最高峰只有3年。所以,理想的高产种鳅应该是那些卵粒成熟,体长在8~20厘米的刺鳅,这个时期的刺鳅怀卵量虽然不是最多的,但是正处于在精力旺盛的最佳生育期,所以排卵量和受精率都很高。而养殖户通常选择的那些体长超过20厘米的刺鳅,生育能力已经走下坡路了,这种情况对排卵和受精都会产生很大影响。而且,那些体长超过20厘米的刺鳅,交配起来也会有很大的麻烦。

泥鳅属于多次产卵类型的鱼类,当临近产卵的时候,雌鳅会拦腰环绕挤压雌鳅的腹部,雌鳅受到这样的刺激之后,开始排卵,雄鳅也开始排精,进行体外受精,这是一次交配产卵的过程。之后,雌雄泥鳅会暂时休息。稍后它们又开始追逐,雄鳅再次卷住雌鳅,这种交配产卵的过程要重复进行8~12次。在交配过程中,一旦雌鳅的个体太大,就会出现雄鳅缠绕不住雌鳅,造成卵粒挤不出来的情况。

卵粒挤不出来,不能怪雄鳅个体太小缠不住,这是它们先天条件决定的。在发育过程中,同年龄的雄鳅比雌鳅个体要小,因为它们发育的早。雌鳅8厘米左右性发育才成熟,而雄鳅6厘米的时候就发育成熟了,但这时候不能做种用,因为个体太小,而且体内的有效精子也不多。所以要等雄鳅长到8~12厘米的时候是最适合做种的,这时候不论是个头还是体质都能和雌鳅匹配。如果雌鳅过大,雄鳅根本缠不住,所以个头太大的雌鳅不宜做种用。

相关阅读

泥鳅养殖中喜欢吃什么


泥鳅在养殖中喜欢吃玉米粉、米糠、豆渣、蛋黄粉、麦粉、麸等植物性饲料,以及小鱼虾、蚯蚓、蛹、黄粉虫、螺、水蚕、蝌蚪、蝇蛆、蚌等动物性鲜活饲料,以及猪牛内脏等动物下脚料。饲喂泥鳅应定时、定量、定质进行投喂,这样更有利于促进泥鳅快速生长。

一、泥鳅养殖中喜欢吃什么

1、植物性饲料

(1)在养殖泥鳅需要一定的植物性饲料,泥鳅对于植物性饲料大部分都是迫食性的,因为它消化不了植物性蛋白与纤维素,但是可以将淀粉、动物蛋白与脂肪有效消化处理掉。

(2)人工养殖泥鳅,饲喂的食物会比较丰盛,所以吃得也相对要多一些,在养殖过程中,为了促进泥鳅肠道蠕动,提高摄食量,可以适当添加富含纤维素植物饲料,一般可选择玉米粉、米糠、豆渣、蛋黄粉、麦粉以及麸等等。

2、动物性鲜活饵料

这类饲料包括小鱼虾、蚯蚓、蛹、黄粉虫、螺、水蚕、蝌蚪、蝇蛆、蚌等等,泥鳅最爱的饲料要属蚯蚓,与鱼粉、蚕蛹的蛋白质含量差不多,高达60%以上,富含营养,泥鳅食用,转化率比较高,有助于促进泥鳅快速生长,从而提早上市。

3、动物下脚料

一般动物下脚料可以作为辅助饲料,比如猪牛的内脏下水,一般不建议直接进行饲喂泥鳅,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可以搭配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混合均匀后进行饲喂,这样更助于泥鳅进食吸收。

二、泥鳅养殖投喂的技巧

1、时间

为了培育泥鳅自动按时过来摄食的习惯,可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等池塘中的泥鳅集群到食台摄食,每天定时进行投喂,每日投喂三次,上午8-9点投喂一次,下午2-3点投喂一次,等到泥鳅快速生长期,可在晚上7-8点投喂一次即可。

2、定量

(1)每天的食喂量不宜过多或过少,容易导致泥鳅饥饱失常,从而影响其消化与生长,可根据泥鳅摄食量与水温的高低进行适当调整,如池塘水温超过30℃或低于10℃是,这个时候应适当减少投喂量或停止饲喂。

(2)泥鳅在生长阶段,应每天检查食台,及时调整饲喂量,一般晚上的饲喂量应占总饲喂量的50-60%左右,应定量进行饲喂,减少水质污染、饲料浪费,降低鳅病,也有利于提高饲料的消化率,从而促进泥鳅正常生长。

3、定质

应选择适口、新鲜、安全卫士、水体稳定性好且富含营养的饲料进行饲喂,不宜选择腐败变质的饲料,容易引发疾病或其他不良影响,所以饲喂泥鳅可根据不同水温,适当调整饲料比例,从而有效促进泥鳅正常生长。

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饵料的投喂技巧


“长嘴就要吃”,泥鳅也不例外,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但是如何吃出最佳成效,这是饵料的投喂技巧。为了使泥鳅吃饱吃好,快速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在泥鳅的投喂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四定四看”的原则。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泥鳅的养殖技术泥鳅饵料的投喂技巧。

一、“四定”投喂技巧
池塘饲养泥鳅,鳅苗在下塘后两天内不投饲料,等鳅苗适应池塘环境后再投饲料。
1.定时
待池塘中的泥鳅集群到食台上摄食后,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每天投喂饲料的时间应相对固定,从而使泥鳅养成按时来摄食的习惯。一般日投喂两次,上午8—9时投喂一次,下午14—15时投喂一次。在泥鳅生长的高峰季节,晚上19—20时还应投喂一次。
2.定量
每天投喂的饲料量一定要做到均衡适量,防止过多或过少,以免饱饥失常,影响消化和生长,要按水温的高低以及池塘中泥鳅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当池塘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要相应减少日投饲量或停止投饲;在生长的高峰季节,要结合每天检查食台的情况,科学地确定每天的投喂量,其中晚上的投喂量应占到全天投饲量的50%~60%。定量投喂,可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减轻鳅病和促进泥鳅正常生长。
3.定质
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安全卫生、适口、水中稳定性好,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合理,不能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发霉、腐败变质的饲料不仅营养成分流失,失去投喂的意义,当池塘中泥鳅摄食后,还会引发疾病及其他不良影响。要依据不同水温,投喂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含量合理的配合饲料,促进泥鳅快速生长。
4.定位
在泥鳅苗种刚入池的几天里,开始投喂饲料时,先是将粉状饲料沿池塘四周定时均匀投撒,逐渐将投喂的地点固定在食台周围,然后将投饲点固定在食台上,使泥鳅形成定时到食台上摄食的习惯。一般每亩池塘设1~2平方米的食台4~6个。要将饲料投喂到搭设好的食台上,不能随意投放。定位投喂的好处一是将饲料均匀投撒在食台上,便于泥鳅集群摄食;二是投放的饲料不会到处漂散,避免造成浪费;三是投喂的饲料不可堆积,要均匀地撒开在食场范围内,以确保泥鳅均匀摄食;四是便于检查和确定泥鳅的摄食和生长情况;五是当池塘中的泥鳅需要投喂药饵时,能使泥鳅集群均匀摄食,提高药效。
二、“四看”投喂技巧
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给泥鳅投饵时,通过眼力观察鱼池的表面现象就能判断实际的投饵量是否合适,这就需要经验和技巧。
1.看吃食时间的长短
投喂后在1个半小时内吃完为正常,1小时不到就吃完表明投喂量不足,还有一部分泥鳅没有吃饱,应适当增加投喂量。如在2小时内还未吃完,而泥鳅群已离开食场,表明饱食有余,下次投喂可适量减少。
2.看泥鳅生长情况
4—5月,泥鳅开食后食量逐渐增加,在一周或一旬的投喂计划中,要观察周初与周末或旬初与旬末的变化。如果投喂量不变,而到周末或旬末时,在半小时内就吃完,表明泥鳅的体重增加了,吃食量大了,没有吃饱,要适当增加喂量。
3.看水面动静
吃饱后的泥鳅一般都沉到水底。投食后如果泥鳅没有生病而在水面上频繁活动,属饥饿表现,尤其是泥鳅苗或泥鳅种在水面上成群狂游,这是严重饥饿的表现,俗称“跑马病”,要立即投食,堵截狂游,否则会大批死亡。
4.看水质变化
泥鳅主要滤食浮游生物,可观察水质的肥瘦来判断浮游生物的量是否满足泥鳅生长要求。当水质瘦时,可通过施肥来培养浮游生物;当水质过肥,同养鱼出现浮头时,则要立即换水并加开增氧机,必要时投放敌百虫药物杀死浮游动物,以保证泥鳅健康生长。

泥鳅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
1.栖息特征泥鳅属温水底栖鱼类,在我国分布很广,泥鳅的生活环境主要在河川、湖泊、塘堰水沟(渠)、沼泽水地、稻田等浅水水域,或者生活在淤泥较深的表层,泥鳅喜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在池塘里人工养殖时,其喜欢在池底活动,只有水中氧气不足时才游到水面上呼吸空气。泥鳅适宜生长水温为15-30℃;水温在25-28℃时生长最快;在7℃以下或30℃以上,或者在池水干洞时,泥鳅就会潜入10-30厘米的软泥层中“休眠”。钻人淤泥中的泥鳅靠土壤中的少量水分湿润皮肤,可长期维持生命。
2.特异功能泥鳅可以用鳃呼吸,也可用皮肤和肠呼吸,这是泥鳅与其他鱼类不同的特殊生理功能。泥鳅的肠壁不仅薄而血管密布,具有辅助呼吸功能,在空气中能进行气体交换。当水中溶氧不足时,它能跃出水面吞吸空气,在肠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后,废气从肛门泄出。它对缺氧环境的抵抗力,远远胜于其他鱼类,故在运输时不易死亡,也是养殖增产潜力较大的优良鱼种之一。据资料报道:水中溶氧低达。.46-0.48毫克/升时,泥鳅才开始死亡;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缺氧时泥鳅将会游至水面吞食空气,利用肠呼吸,即使池水溶氧低于。16毫克/升,仍可安然无事。泥鳅在水中除缺氧时利用肠呼吸外,在摄食后肠呼吸的次数也明显增加。例如,当投喂高蛋白或单一饲料后,泥鳅就会在池中集群,肠呼吸的次数随之迅速增加,逐渐不摄食,浮在水面。经解剖观察,肠管中充满了空气。
3、食性杂泥鳅系杂食性鱼类,对食物要求不十分挑剔,凡是水中和泥中的动物植物及有机碎屑都是泥鳅的适口饵料,实际生产中,丰富的饲料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使人工养殖的泥鳅快速生长,增产增收。泥鳅在幼苗阶段以摄食动物性饲料为主(指浮游动物),以后逐渐向杂食性转变,到了成鳅阶段主要摄取植物性饲料。泥鳅对动物性饵料的消化速度较植物性饵料快,其中对浮萍的消化速度最慢,对蚯蚓的消化速度较快。
人工饲养条件下,鱼苗阶段可投喂蛋黄,豆浆和其他粉状饲料。鱼种阶段可投喂米糠、麸饼类、蚕蛹粉等,也可以用堆放厩肥、鸡粪和牛粪、猪粪等方法培训浮游生物作鱼苗作鱼苗鱼种饲料。成鱼阶段用米糠、马铃薯渣、蔬菜渣、蚕蛹粉、麸饼粉等与猪粪或腐殖质土混合制成颗粒饲料或团状饲料投喂。人工养殖泥鳅,投喂时一定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和定量喂食。由于泥鳅特别贪食,因此饲料投喂不宜过多,日投饲量,鱼种阶段为泥鳅体重5%-8%,成鱼阶段为5%左右。开始时每天傍晚喂一次,以后驯化改为白天投饲,上、下午各投饲一次。

泥鳅的饲料来源及种类
一是运用粪肥培肥水体来增加水中有机物、藻类植物和轮虫、水蚤、水蚯蚓、孑孓、草履虫等。
二是适于泥鳅捕食的动物性饵料,如小鱼、小虾、田螺、螺蛳、蚯蚓、昆虫类和蜗牛。
三是收集屠宰下脚料、农副产品和加工下脚料、小杂鱼肉、豆渣、米糠、豆饼、菜粕、麦麸和幼嫩植物的茎、叶、种子等。
四是人工专门培养泥鳅喜食的活饵料,如黄粉虫、蚯蚓、蛆虫、蚕蛹等。
五是配制泥鳅专用全价饲料(根据泥鳅的营养需求配制成的泥鳅人工配合饲料配方如下:
配方一(%):鱼粉10-20,豆饼粉20-35,小麦粉15-18,菜饼粉8-15,米糠粉5-8,龙虾粉5-8,鸡场粉2-4,鱼用生长素1-1.4,血粉5-8,蚕蛹粉4-7,无机盐0.1-0.5.
配方二(%):鱼粉15,豆粕20,菜籽饼20,四号粉30,米糠12,添加剂3。
配方三(%):麦麸42,豆粕20,棉粕10,鱼粉15,血粉10,酵母粉3。
配方四(%):麦麸48,豆粕20,棉粕10,鱼粉12,血粉7,酵母粉3。
配方五(%):麦麸50,豆粕20,棉粕10,鱼粉10,血粉7,酵母粉3。
配方六(%):小麦粉50,豆饼粉20,菜饼粉10(或米糠粉10),鱼粉10(或蚕蛹粉10),血粉7,酵母粉3。
配方七(%):肉粉20,白菜叶10,豆饼粉10,米糠50,螺壳粉2,蚯蚓粉8。
配方八(%):血粉20,花生饼40,麦麸12,大麦粉10,豆饼15,无机盐2,维生素加剂1。
配方九(%):豆饼40,菜籽饼5,鱼粉10,血粉5,麦麸30,苜蓿粉10。
配方十(%):小杂鱼50,花生饼25,饲用酵母粉2,麦麸10,小麦粉13。六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晚上在泥鳅池内用黑光灯诱集昆虫,供泥鳅捕食。
泥鳅的投喂技巧
1、四定投喂技巧池塘饲养泥鳅,鳅苗下塘后2天内不投饲料,等鳅苗适应池塘后再投饲料。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2、四看投喂技巧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给泥鳅投饵时,通过观察池塘的表面现象就能判断实际的投饵量是否合适。一看吃食时间长短、二看泥鳅个体的生长大小、三看水面动静、四看水质变化。

蜂蜜+益生菌在泥鳅养殖过程中的妙用



笔者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养殖得出结论:采用蜂蜜+益生菌发酵饲料,有助于提高泥鳅育苗和养殖期间的成活率,增强泥鳅免疫能力,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降低饵料系数。

蜂蜜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

蜂蜜主要成分为葡萄糖、果糖和少量多糖类。蜂蜜与葡萄糖(单糖)相比,蜂蜜含有大量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据多种文献资料记载,蜂蜜有清热、解毒、护肝胆、润肠胃、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等功效。以前也有过蜂蜜在水产养殖中提高草鱼、南美白对虾产量等相关文章的报道。

蜂蜜中虽然不含有益生菌,但是它含有益生元,能够有效地定向刺激有益菌群的生长和繁殖。蜂蜜与益生菌的配合使用就成为了泥鳅营养元素补充的“黄金搭档”。

具体配方

以100斤饲料为例。蜂蜜500克,益生菌200克,根据具体气温情况可以适当添加少量酵母菌。三者加纯净水混合后充分拌入备好的饲料中保持一定湿度,密闭发酵12-24小时后即可投喂。

值得一提的是,蜂蜜+益生菌制成的发酵饲料不能长期投喂,具体使用次数大约在每个月2次左右为宜。长期以该种饲料替代常规饲料,可能造成泥鳅肠胃消化生物酶分泌功能的下降,消化功能的衰退。可以说,添加此类泥鳅保健食品恰当的分量就是“点到为止”。

个大好养的台湾龙鳅养殖有前景


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台湾龙鳅在水产领域异军突起,因为其优良的特性,深受养殖户热捧,成为本土泥鳅良好的替代品种。台湾龙鳅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个体大、用途广

本土泥鳅因个体小而影响其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利用,多作为烹饪材料;台湾龙鳅相对庞大的体型,弥补了这一缺憾。台湾龙鳅最大个体可达500克以上,体长超过30厘米,简化了泥鳅作为食材的处理工艺,拓宽了泥鳅加工用途。

2.生长速度快

从水花到商品规格(条重20克左右),本土泥鳅往往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而在东北地区,适合泥鳅生长的有效时间只有100多天,这样就需要2年左右才能长成。而台湾龙鳅这一过程只需要3个月,这就意味着,在全国所有地域,台湾龙鳅都可以实现当年投苗,当年上市。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甚至可以养2批,提高了养殖效益。

3.产量高

台湾龙鳅能很好地适应高密度养殖环境,且摄食旺盛,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到2500千克以上。若环境条件好,养殖户疾病控制技术、管理技术到位,每667平方米产量甚至可以突破5000千克。

4.不钻泥

本土泥鳅在水温过高或过低、受惊扰等情况下,会钻泥。在市场价格特别理想的冬季。辛辛苦苦地养了一年,在能卖出好价钱的时候却捞不上来,等到能捞上来的时候,好行情又过去了。台湾龙鳅不钻泥,消弭了养殖户的这层烦恼。

5.雌雄大小相同

本土泥鳅同龄的雄性体重只有雌性的1/3左右,但台湾龙鳅的雌雄个体几乎没有大小的差异,可以大幅提高单产,同时,商品规格整齐,卖相好。

6.免疫力强

台湾龙鳅的免疫力明显优于本土泥鳅,甚至在苗种培育阶段,其成活率也高于本土泥鳅。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下,台湾龙鳅的饵料系数可低至1.3,亦即1.3千克饲料即可养成1千克龙鳅,使得饲料成本能最大程度地得到控制,也就意味着降低了养殖风险。

7.商品品质优良

台湾龙鳅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6%,高营养,高品质,在香港、台湾,一改泥鳅不登大雅之堂的历史,荣登高档酒店,甚至与日本鳗同等身价,堪称泥鳅极品。

8.品种纯正

TW-6台湾龙鳅是台湾渔业署淡水所首席工程师林森庄进行种间杂交选育而来,由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樊启学教授采用本土化技术,保留和优化了其原有的性状,并具备更理想的适应性。

(湖北蓝海春鳅业科技有限公司430070邹聪电话:027-87151588)

泥鳅无公害鳅苗培育的饲养管理技术



1.投喂管理:放养初期培育水质应与投喂相结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豆浆培育和施肥培育两种方法:

①豆浆培育:豆浆不仅是鳅苗的饲料,还可以培育水体中的浮游动物。一般鳅苗下塘后5~6小时开始投喂,每天泼洒2次。投喂时,要全池泼洒,力求细而均匀,落水后呈雾状。投喂量应视池塘肥瘦、施肥情况而定。一般每万尾鳅苗用豆浆5~6千克。为提高投喂质量,豆浆需用水温25~30℃浸泡6~7小时的黄豆磨,一般每千克黄豆可磨15千克豆浆,每千克豆饼可磨10千克豆浆。磨浆时,要将黄豆和水同时加入,不能磨好后再加水冲稀,否则会产生沉淀。磨好的豆浆要及时投喂,以防变质。

②施肥培育:施用经发酵腐熟的畜禽粪、堆肥、绿肥等有机肥或无机肥培育水质,以培育鳅苗喜食的饵料生物。一般水温在25℃时,施入有机肥后1周轮虫生长达到高峰,并能维持3~5天,之后随鳅苗摄食,其数量会迅速降低,这时要适当追施肥料。除施肥外,尚应投喂一些熟蛋黄、豆饼粉和鱼粉等。投喂量占鳅苗体重的5%~10%,上、下午各喂1次。

上述两方法还可以混合使用。饲养1周后,鳅苗体长约8毫米,还可沿边投喂剁碎的蚯蚓、蚕蛹等动物饲料。经20天左右培育,苗体可达1.5厘米以上,此时可投喂昆虫、昆虫幼体和有机碎屑等食物,投喂打碎的动物内脏、血粉、鱼粉等动物性饲料及米糠、豆粉、玉米粉、豆饼屑之类的精饲料。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开始日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2%~5%,以后随着泥鳅的生长,日投量可增加到10%。投喂量不宜过多,否则鳅苗大量摄食,会引起消化不良,尤其是投喂高蛋白或单一饵料时,易使鳅苗腹部膨胀而浮于水面,造成大批死亡。

2.日常管理:饲养期间除每天巡塘、清除敌害外,特别要防止池水缺氧。因为鳅苗在孵化后半个月左右才开始进行肠道呼吸,在这之前池水溶氧一定要充足,否则会导致全池鳅苗死亡。另外,放养初期水位应保持在30厘米,每5天添加一部分水量。通过控制施肥、投饵保持水色。生长到后期,逐步加深水位达50厘米。鳅苗经1个多月的培育,苗体长可达3~4厘米,此时应进行分池,转入鳅种池或池塘饲养。

3.分养:当鳅苗大部分长至3~4厘米的夏花苗时,要及时进行分养,避免密度过大和生长差异,影响生长。分塘起捕时发现鳅苗体质较差时,应立即放回强化饲养2~3天后再起捕。分塘操作要轻,用夏花渔网将夏花苗捕起,集中于网箱中待筛选分塘。用泥鳅筛子筛选出不同规格的夏花苗,分别放入不同池中分养。泥鳅筛长和宽均为40厘米,高15厘米,底部用硬木做成栅条,四周以杉木板围成。


泥鳅养殖八百问之怎样培育泥鳅苗种



刚孵出的泥鳅苗不能自由活动,靠卵黄囊来维持生活。三天后,卵黄囊基本消失,才开始摄食。这时可将其放入培育池。

放养密度应根据半流水或静水池而定。一般半流水池为每平方米2000尾左右,静水池每平方米不超过1000尾。

培育池以土池为宜。如用水泥池,应在池底铺土。泥鳅苗下池前半个月左右,先对培育池进行消毒和施肥。具体做法是:先排干池水,曝晒4~5天,每0.07公顷用30~50千克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水深20厘米左右,并施入少量粪肥。等到水色变绿,药性消失后,再放入泥鳅苗。培育池水要求溶氧量充足,水温20~30℃,水温过高会引起泥鳅苗大量死亡。在孵化池中培育泥鳅苗,当水深30厘米时,每平方米可放2000~3000尾。

泥鳅苗入池后要勤施肥,培肥水质,池水以绿色为好。同时,还应勤投饲料,开始可投喂煮熟的鸡蛋黄、豆浆及人工培育的水溞等。待泥鳅苗稍大后,可投喂麦麸、豆饼、鱼粉、蚕蛹等配合而成粉末饲料,还可用煮熟的米糠、麦麸、菜叶等植物性饲料,并以鱼粉、鱼肉浆以及剁碎的动物内脏等进行投喂。


泥鳅养殖过程中的七点经验分享



1、池塘环境

池塘要挨近水源,方便对池塘定期加水,一般池塘的面积在1-3亩即可,池塘的水深最好为50-60厘米,池底平坦无淤泥,做好防逃措施,每亩用50公斤的生石灰混合15公斤的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

2、基肥给足

在池塘中放养泥鳅苗种之前需要给足底肥,培植生物饵料,可以选择家禽家畜的粪便,通常情况下每平方米施的肥料在10-15公斤。

3、苗种放养

每平方米水面投放3-4厘米的泥鳅苗种40-50尾,泥鳅苗种下塘时需要用3-5%的盐水浸泡5-10分钟,避免出现水霉病等病害。

4、饵料投喂

一般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0%的配合饲料,投喂的饵料大约是成鳅体重的4%-5%,气温达到25℃-28℃时,泥鳅进食量较大,应适当的多投喂一些饵料,帮助泥鳅更好更快的生长,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相应减少。坚持“四定”投饵,一般选择在傍晚投喂最佳。

5、水质管理

池水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以20-25厘米为宜,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2毫克/升以下时,要及时换水,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6、日常管理

实时对池塘的水温做监测,当水温在30℃以上时,要注入新水,降低水温,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除此以外,要做好巡塘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刻解决。

7、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防逃设施要完善,鳅种的质量要严把关,饲料检查要仔细,严禁浪费,水质、病害要控制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112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