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无公害稻田养殖条件及苗种放养技术


稻田养鳅是一种无公害生态养殖方式,成本低、收效快、经济效益高,是较稻田养鱼更有前途的养殖方法。稻田养鳅还具有保肥、增肥、提高肥效、除虫等作用,对促进水稻优质高产有较大作用,因而很适合推广。

1.稻田选择:选择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和交通方便的稻田进行养鳅最为适宜。土质要求微酸性、黏土、腐殖质丰富为好。在黏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色黄、脂肪多、骨骼软、味道鲜。相反,在沙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差。因此,养鳅稻田的土质以黏质土为佳。若在土质中混加腐殖土,则更有利于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促进泥鳅生长。

田块不宜过大,一般667~2000平方米即可。

2.稻田改造:放养前,要加高、加固田埂。田埂的高度和宽度应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埂高50厘米,宽30厘米。田埂至少要高出水面30厘米,且斜面要陡,堤埂要夯实,以防裂缝渗水倒塌。堤埂内侧最好用木板或水泥板挡住,木板或水泥板要埋入地下20~30厘米。进、出水口也要用聚乙烯网片拦好,高出埂面20~30厘米,起防逃作用。

稻田要开挖围沟和田间沟。围沟一般宽2~3米,深50厘米,田间沟宽1~1.5米,深30厘米,沟的面积占整个稻田面积的10%左右。另外,田角留出2米以上的机耕道,便于拖拉机进田耕耘。田埂内壁衬一层聚乙烯网片或尼龙薄膜,底部埋入土中20~30厘米,上端可覆盖在埂面上。田埂要求整齐平直、坚实,高出埂面50~60厘米。

开挖鱼沟、鱼窝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鱼沟与鱼窝相连,可开挖成“十”字沟、“田”字沟等。当水稻浅灌、追肥、治虫时,泥鳅有栖息场所。盛夏时,泥鳅可入沟窝避暑;秋冬季,便于捕鱼操作。一般鱼沟宽30~50厘米、深30~50厘米。每个鱼窝4~6平方米,深30~50厘米。形状为方形、圆形、长方形。鱼窝最好选择在便于投喂管理的位置,如田块的横埂边或进出水口处。

鱼沟和鱼窝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7%。

3.苗种放养:放养前2~3周,每亩用100千克生石灰消毒,1周后,注入30~40厘米新水。同时,每亩施入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200~300千克,并在肥料上覆盖少量稻草和泥土,培养水质,为泥鳅种下塘后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

放养规格要求全长在3厘米以上,最好是5厘米以上,这样可当年养成商品鳅。

放养时间可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放养为宜,此时水温已达到20℃以上,泥鳅放养后可正常摄食。

放养密度要根据养殖户的管理水平、稻田条件及苗种规格确定。一般3~5厘米的鳅种,每亩放养3万~5万尾。鳅种放养前,要用3%~4%食盐水或20~3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泡10~15分钟。


相关阅读

黄鳝无公害稻田养殖的条件与鳝种放养



无公害稻田养殖黄鳝,黄鳝可摄食水生昆虫及幼虫,有利于水稻生长,水稻本身也为黄鳝栖息创造了条件,互生互利,既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也收获了一定数量的黄鳝,综合效益显著,是实现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又一条途径。

1、稻田选择

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自如、旱涝保收,且通风、透光、保水性能好,弱酸性土质的田块。

2、稻田工程

加高、加宽、加固田埂,一般田埂宽应大于0.4米,并高出田面0.5米以上,田埂夯实不漏水,并在田块排水口用密眼铁丝网罩好。其次要平整田块,在四周开挖宽、深0.4~0.5米的排水沟,田内再开数条纵横沟,宽、深0.3~0.4米,沟与沟相通,形成井字状,沟占稻田面积的8%~10%。再翻耕、曝晒、打碎泥土后,每亩施腐熟发酵的猪、牛粪800~1200千克作基肥,均匀撒于田块中。3月底至4月初,排水沟放50~100千克鸡粪,注水深0.3米,繁殖大型浮游动物供黄鳝摄食。

为防止黄鳝逃逸,可在稻田四周砌砖墙或土墙。砖墙一般砌1.1米高的单砖墙,以水泥填缝,其中水位线下为50厘米,水位线上60厘米。土墙是将田埂加至2米宽,在埂的外围加60厘米的土墙(注意不能有缝),进、出口用泥土封好,再拦上铁丝网,然后在田中均匀地挖些沟,深0.5~1.0米,面积占稻田的5%左右。

3、水稻栽培

选择高产、优质、耐肥、抗倒伏的水稻品种,株行距20厘米×26厘米。

4、鳝种放养

选择无伤无病、游动活泼、规格整齐、体色发黄或棕红色的苗种。一般每亩放养30~50克/尾的鳝种800~1000尾,并套养5%泥鳅。泥鳅上下蹿游可增加水中溶氧,也可防止黄鳝相互缠绕。放养时水温差不要太大,切勿用冷水冲洗鳝种,以防“感冒”。用3%~5%食盐水浸泡鳝种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及寄生虫。


泥鳅无公害稻田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



1.饵料投喂:投饲要做到“四定”,还要根据泥鳅食性,投喂充足的适口饵料。夏花阶段(3~5厘米),主要是施肥培养浮游动物,另外,还需投喂蛋黄和其他粉状饲料、蚕蛹粉等。鳅种阶段(5厘米以上),可投喂米糠、豆渣、菜叶、螺、蚯蚓、动物内脏和小型甲壳等。投喂时要注意动、植物饵料的合理配合。

稻田养殖亦可用配合饲料(成分:鱼粉20%、菜籽饼粕40%~50%、米糠20%、磷酸氢钙2%~3%、渔用无机盐0.5%、添加剂4%)。为让其尽快适应人工饲养,应加以驯化,下田前应把泥鳅种放在暂养池中饿上4~5天,让其腹中残食消化掉再放养。

投饲量一般夏花阶段5%~8%,鳅种阶段5%左右,每天投饲2次,上午占日投饲量的1/3,下午占2/3,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可不投饲料。投饲一般投在食台上(食台可用编织袋搭设),食台距水底20~30厘米,每亩稻田可设3~5个食台。投饲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

2.日常管理:稻田水质要求“肥、活、嫩、爽”,透明度一般控制在15~20厘米。定期施有机肥,培育水质,另外须定期加注新水,每次10~15厘米。如发现水质变坏,泥鳅上下蹿动频繁,应马上换水或打跑马水。田埂边可种植茭白、莲藕等挺水植物,或在田埂上搭设丝瓜棚等,以利泥鳅在高温季节避暑降温。

稻田饲养泥鳅,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在预防稻田病虫害时,要选用高效、低毒,降解快、残留少的农药,绝对禁止使用久效磷、敌百虫等含磷类有机剧毒农药。防治病害时必须按规定的浓度和用量用药。用药具体方法为:一是先喷施稻田的1/2,剩余的1/2隔1天再喷施,这样可以让泥鳅有可躲避的场所。二是喷雾时,其喷嘴必须朝上,让药液尽量喷在稻叶上,千万不要泼洒和撒施。施药时间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下午,这样效果较好。施药后要勤观察、勤巡田,发现泥鳅出现昏迷、迟钝的现象,要立即加注新水或将其及时捕起,集中放入活水中,待其恢复正常后再放入稻田。

平时要做好泥鳅的防逃工作,下大雨时特别注意不能让水漫过田埂,以免泥鳅随水逃出;并检查是否有河蟹等钻洞漏水,如有则需及时堵塞。另外,对稻田中的老鼠、黄鼠狼、水蜈蚣、蛇等敌害生物要及时清除、驱捕。每天检查吃食情况及水质状况。

无公害泥鳅养殖技术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淡水水体无公害养殖泥鳅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领.
本标准实用于池堂、稻田、网箱等淡水水域环境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义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实用于本标准。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标准。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用残留限量。

3.池溏养殖

3.1池塘条件
面积以1亩-2亩为宜,进、排水方便、避风向阳的土池,池的四周有高出水面40CM防逃设施,用水泥板、砖块、硬塑料板或三合土压实筑成,也可用聚乙烯网布沿池塘的四周围栏,网布下埋至硬土层,上高出水面15-20CM。池深要求80-100CM,底层淤泥15-20CM,水深保持在30-50CM。进水口高出水面20CM,溢水口设在池塘正常水平面处,排水口设置在池底鱼溜底部。进、溢、排水口用密网布包裹,池底向排水口倾斜,并设置与排水口相连的鱼溜,其面积约为池底的5%,低于池底30-35CM。池中投放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4。
3.2放养
3.2.1清塘培水
鳅苗下池前10D,用生石灰20-30KG/100平方米,带水清塘消毒。消毒后施30-45KG/100平方米,腐熟的人畜粪作基肥,池水加至30CM。待水色变绿,透明度为15-20CM后,即可投放泥鳅苗种。
3.2.2苗种放养量
3.2.2.1培育鳅种:鳅苗出膜第2D便开口进食,饲养3-5D体长7MM左右,卵黄囊消失,营外源性营养,能自由平游,此时可下池进入苗种培育阶段。鳅苗的放养密度以1000-1500尾/平方米为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增加。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经过30D左右培育,可长成3-4CM的鳅种,开始有钻泥习性时即可转入成鳅养殖。
3.2.2.2成鳅养殖:鳅种放养前可用8-10MG/KG漂白粉液进行消毒,水温10-15摄氏度时浸洗时间为20-30MIN。每平方米放3-4鳅种50-60尾。在泥鳅池中可适当培养草、鲢、鳙等中上层鱼类夏花鱼种,不宜搭配罗非鱼、鲤、鲫鱼等。
3.3投饵与日常管理
3.3.1投饵:刚下池的鳅苗,需投喂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用适口饵料,同时适当投喂熟蛋黄、鱼粉、豆饼等精饲料。鳅苗体长达到1CM时,已可摄食水口昆虫、有机物碎屑等,并可投喂煮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投喂,每日2-3次;同时,在饲料中逐步放在离池底5CM左右的食台上,切忌撒投。初期日投饲量为鳅苗总体重的2-5%,后期5-10%。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经发酵的鸡、鸭粪等有机肥,每次用量约50KG/100平方米。饵料要符合NY5072-2002要求,下同。
3.2.2日常管理:做好水质管理,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还应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当水温达到30摄氏度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当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养,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人牛粪、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水质要符合NY5051-2002要求,下同。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120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