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无公害木箱养殖技术介绍


利用木箱养殖泥鳅,是适应家庭养鳅的一种方式。在有水源而不宜建池的情况下,可用木箱养殖泥鳅,饲养半年即可收获,每箱可产泥鳅15~20千克。

1.木箱制作:木箱规格为1米×1米×1.5米,容量为1.5立方米。要求木箱内壁光滑,在一侧或两侧设直径3~4厘米的注、排水口,并安装网眼为2毫米的金属网。箱底填入粪肥、泥土(或一层稻草一层泥土),最上层为泥土,保持箱内水深30~50厘米。木箱可放在向阳流水处,使水可从一个孔流进,另一个孔排出。亦可将几只箱连在一起,搞连箱生产。

2.苗种放养:每个木箱约注水1.8~5千克。3~5天后,每平方米投入5厘米以上的鳅鱼种1.5~2.5千克。放养前应先对鱼体进行消毒。

3.饲养管理:投喂的饵料为米糠、蚕蛹、螺类和鱼内脏等。每天喂2次,早上6~7时及下午1~2时投喂。日投喂量为鳅鱼体7%~8%,可根据鱼的吃食情况酌情增减,最高投喂量可达鱼体重的15%。每隔10天左右,将下层泥土搅拌1次,以利于泥鳅天然饵料的生长。

由于木箱养殖密度较高,所以水质管理工作很重要。每天要清除残饵,经常观察泥鳅吃食及活动情况,若发现泥鳅呼吸频繁,突然停食等反常行为,就立即换水。一般每10天换水1次(换水后可适当追肥)。如发现病鳅、死鳅要及时捞取,以防鱼病传染。饲养后期,应适当添加新水或将已达上市规模的泥鳅取出,以降低密度,促进生长。

经4~11月的饲养,泥鳅可增重8~10倍。


相关推荐

稻田无公害养殖泥鳅技术


稻田养鳅是一种无公害生态养殖方式,成本低、收效快、经济效益高,是较稻田养鱼更有前途的养殖方法,值得推广。

1.稻田选择:选择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和交通方便的稻田进行养鳅最为适宜。土质要求微酸性、黏土、腐殖质丰富为好。在黏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色黄、脂肪多、骨骼软、味道鲜。相反,在沙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差。因此,养鳅稻田的土质以黏质土为佳。若在土质中混加腐殖土,则更有利于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促进泥鳅生长。田块不宜过大,一般667~2000平方米即可。

2.稻田改造:放养前,要加高、加固田埂。田埂的高度和宽度应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埂高50厘米,宽30厘米。田埂至少要高出水面30厘米,且斜面要陡,堤埂要夯实,以防裂缝渗水倒塌。堤埂内侧最好用木板或水泥板挡住,木板或水泥板要埋入地下20~30厘米。进、出水口也要用聚乙烯网片拦好,高出埂面20~30厘米,起防逃作用。

稻田要开挖围沟和田间沟。围沟一般宽2~3米,深50厘米,田间沟宽1~1.5米,深30厘米,沟的面积占整个稻田面积的10%左右。另外,田角留出2米以上的机耕道,便于拖拉机进田耕耘。田埂内壁衬一层聚乙烯网片或尼龙薄膜,底部埋入土中20~30厘米,上端可覆盖在埂面上。田埂要求整齐平直、坚实,高出埂面50~60厘米。

开挖鱼沟、鱼窝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鱼沟与鱼窝相连,可开挖成十字沟、田字沟等。当水稻浅灌、追肥、治虫时,泥鳅有栖息场所。盛夏时,泥鳅可入沟窝避暑;秋冬季,便于捕鱼操作。一般鱼沟宽30~50厘米、深30~50厘米。每个鱼窝4~6平方米,深30~50厘米。形状为方形、圆形、长方形。鱼窝最好选择在便于投喂管理的位置,如田块的横埂边或进出水口处。鱼沟和鱼窝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7%。

3.苗种放养:放养前2~3周,每亩用100千克生石灰消毒,1周后,注入30~40厘米新水。同时,每亩施入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200~300千克,并在肥料上覆盖少量稻草和泥土,培养水质,为泥鳅种下塘后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

放养规格要求全长在3厘米以上,最好是5厘米以上,这样可当年养成商品鳅。

放养时间可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放养为宜,此时水温已达到20℃以上,泥鳅放养后可正常摄食。

放养密度要根据养殖户的管理水平、稻田条件及苗种规格确定。一般3~5厘米的鳅种,每亩放养3~5万尾。鳅种放养前,要用3~4%食盐水或20~3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泡10~15分钟。(张雷)

无公害泥鳅养殖技术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淡水水体无公害养殖泥鳅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领.
本标准实用于池堂、稻田、网箱等淡水水域环境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义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实用于本标准。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标准。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用残留限量。

3.池溏养殖

3.1池塘条件
面积以1亩-2亩为宜,进、排水方便、避风向阳的土池,池的四周有高出水面40CM防逃设施,用水泥板、砖块、硬塑料板或三合土压实筑成,也可用聚乙烯网布沿池塘的四周围栏,网布下埋至硬土层,上高出水面15-20CM。池深要求80-100CM,底层淤泥15-20CM,水深保持在30-50CM。进水口高出水面20CM,溢水口设在池塘正常水平面处,排水口设置在池底鱼溜底部。进、溢、排水口用密网布包裹,池底向排水口倾斜,并设置与排水口相连的鱼溜,其面积约为池底的5%,低于池底30-35CM。池中投放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4。
3.2放养
3.2.1清塘培水
鳅苗下池前10D,用生石灰20-30KG/100平方米,带水清塘消毒。消毒后施30-45KG/100平方米,腐熟的人畜粪作基肥,池水加至30CM。待水色变绿,透明度为15-20CM后,即可投放泥鳅苗种。
3.2.2苗种放养量
3.2.2.1培育鳅种:鳅苗出膜第2D便开口进食,饲养3-5D体长7MM左右,卵黄囊消失,营外源性营养,能自由平游,此时可下池进入苗种培育阶段。鳅苗的放养密度以1000-1500尾/平方米为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增加。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经过30D左右培育,可长成3-4CM的鳅种,开始有钻泥习性时即可转入成鳅养殖。
3.2.2.2成鳅养殖:鳅种放养前可用8-10MG/KG漂白粉液进行消毒,水温10-15摄氏度时浸洗时间为20-30MIN。每平方米放3-4鳅种50-60尾。在泥鳅池中可适当培养草、鲢、鳙等中上层鱼类夏花鱼种,不宜搭配罗非鱼、鲤、鲫鱼等。
3.3投饵与日常管理
3.3.1投饵:刚下池的鳅苗,需投喂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用适口饵料,同时适当投喂熟蛋黄、鱼粉、豆饼等精饲料。鳅苗体长达到1CM时,已可摄食水口昆虫、有机物碎屑等,并可投喂煮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投喂,每日2-3次;同时,在饲料中逐步放在离池底5CM左右的食台上,切忌撒投。初期日投饲量为鳅苗总体重的2-5%,后期5-10%。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经发酵的鸡、鸭粪等有机肥,每次用量约50KG/100平方米。饵料要符合NY5072-2002要求,下同。
3.2.2日常管理:做好水质管理,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还应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当水温达到30摄氏度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当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养,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人牛粪、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水质要符合NY5051-2002要求,下同。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1884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