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水环境物理性质

1.水温水温是虾类最主要的物理性环境条件,它影响着虾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影响着虾类天然饵料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虾是变温的低等水生动物,其体温随水温的上升而升高,随水温的下降而降低淡水虾类因种类不同对水温的要求和适应性也不一样。一般的国产淡水虾,如青虾对温度适应性强,在冬季也不会冻死,而引进的罗氏沼虾是热带虾类,对温度要求高,水温低于12℃就不能弓:常生活,甚至会被冻死。一般随着水温升高,虾类的新陈代谢越来越旺盛,生长速度越来越快,但不是水温越高越好,一般水温上限不能超过3800,最适宜的温度为24 -30℃。

影响水体温度的因素有季节周围环境等所以,我们要改善养虾水体温度,必须在不同季节改善水体的环境条件。如夏初,放浅虾池水,夏季加深虾池水等,使池水始终保持在适宜虾类快速生长的温度。

2.透明度在养殖水体中,透明度主要决定于浮游生物的数量。浮游生物多,透明度低;浮游生物少,透明度高。养虾池的透明度一般维持在30-40 cm透明度状态,这样有利于虾类的生长和生活。

3.水体的运动湖泊、池塘、水库大部分时间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其水体运动主要靠风浪和昼夜上下水层的对流。风浪运 动可增加水中溶解氧,促进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水生生物的 生长发育。为此,生产上常采取的措施是:及时对虾池加注新水 或白天开动增氧机,造成上下水层的对流,使下层缺氧水能到上 层来,通过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而得到增氧。

扩展阅读

养虾生物环境


1.浮游生物这类生物在虾池中种类最多,数量一般也最大,是一种肉眼不易见到的微小生物,在水中营浮游生活。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浮游动物;一类是浮游植物。这两类生物都是虾类主要的天然饵料、尤其在仔虾阶段,虾类主要摄食这类生物。所以,浮游生物的数量直接影响虾类生长的好坏。浮游生物还是水质肥瘦的主要标志。浮游生物越多,水体越肥,反之,水体越瘦。在实际生产中,以水体肥瘦来确定虾类生长条件优劣。

2.底栖动物凡是在水域底部泥沙中和其它水底物体上生活的动物都称为底栖动物。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与淡水虾养殖关系密切。常见的底栖动物有螺蜘、河蚌、蚬类、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和水蚯蚓等。它们大都可作为淡水虾的天然饵料。淡水虾类也主要营底栖生活,有的底栖动物会与淡水虾争食,尤其在仔虾阶段,有些底栖动物甚至会残食和伤害仔虾。另外,蚌、褥卿髦灸量争食饵料使水体变瘦。

3.高等水生植物又称水生维管束植物,因它们比浮游植物要高等,所以称它们为高等水生植物。高等水生植物在养殖水 体中发挥着积极的生态作用,它包括挺水植物(如莲、芦苇等)、 浮叶植物(菱、睡莲等)、沉水植物(苦草、聚草等)、漂浮植物 (水葫芦、浮萍等)。淡水虾类一般不能直接利用这些植物作为天 然饵料,但它们有些种类可作为虾类栖息和隐蔽的场所,以便逃 避敌害生物侵袭,所以对养虾是有利的。常用于虾池的水生植物 有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等。但这种植物在养殖水体中生长, 吸收水中大量无机盐类等营养成分,使水体变瘦,不利于浮游植 物的生长,影响虾池虾类天然饵料生物的生息繁殖,这是对养虾 不利的一面。所以,应控制这类植物在水体中的数量和种类〔一 般以三水植物为主,且数量占养殖水体面积的1/3-1/2为 宜。

4.微生物微生物是虾池中的分解者,可以把水体中有机 物质、动植物的尸体分解成无机物质和无机离子 这类生物个体 很小,一般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其大量繁殖以后,在水 体中形成絮状的细菌群,可作为虾的饵料。但它们的主要作用是 作为分解者,分解虾池中施入的有机肥料、人工投喂的残剩饵料 和动植物尸体,使它们重新变成无机盐类,为浮游植物和水生高 等植物提供营养。对虾类不利的一面是,这类生物往往成为虾类 的病原体,在环境条件恶化的情况下,使淡水虾类生病。因此在养虾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虾池消毒,控制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不应使之大量繁殖而为害虾类。

水环境今非昔比,养对虾必须提防水质恶化引发的偷死



近两年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时常会发现池塘底部出现死虾的现象,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更为常见。

这类死虾一般表现为虾体肌肉白浊,同时伴有蜕壳不完整,或断须等情况。而料台内虾的表观也明显分化不统一,有体色正常的,有红身、红脚、红须(轻的料台离开水面后变红,放入水中后则恢复正常);还有跳塘、爬边现象。

造成这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水源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溶解氧偏低,特别是晚上出现底层缺氧从而导致对虾偷死;二是肥水不当引发倒藻,致使有害藻类暴长,造成水体氨氮偏高,亚硝酸盐高。

一旦发现对虾出现有因水质恶化导致的偷死征兆时,一定要尽早采取应对措施处理。
图中对虾已出现肌肉白浊、红须、肝略萎缩等不良现象,但因其他尚正常,所以没有引起养殖户重视。
水质恶化没受到防治进一步造成倒藻,导致对虾出现中毒减料,肝萎缩轮廓略模糊,红尾红须,肌肉白浊,空肠空胃,此时虽然看起来对虾活力还可以,但已出现个别偷死现象。
对虾因在前两个阶段没有得到及时防治,进而出现大量偷死,给养殖户造成极大损失

应对由水质恶化引发的偷死,建议在刚开始出现预兆时就尽早采取措施:

白天使用水毒净2亩/包,下午使用五星护卫1千克/亩(有跳塘时使用),晚上使用福地安2亩/瓶+降解灵片2亩/包;隔天使用益生健2-3亩/瓶(先用红糖活化过夜)+绿藻源1亩/包(小棚可以不用)。

同时停料一天,恢复投料时,应先按平时投喂量的80%投喂,并且用红克灵30-40斤/包+抗生素拌料。








技术支持/朱行超
图/东少、朱行超

腐殖质对池塘水环境的作用及影响


雷衍之等教授的文献记载,淡水高产池塘中,池鱼耗氧占总耗氧平均为17%,水呼吸平均占71%,底质耗氧平均占12%(估算时忽略了溢出损失),水呼吸耗氧的占比最大;水呼吸包括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细菌呼吸耗氧以及有机物在细菌参与下的分解耗氧。而在其它条件不可控的条件下,腐殖质虽然直接耗氧不多,但却是影响池塘水环境的主要因素,也间接影响了水呼吸。

腐殖质占水体和土壤中有机物总量约为85%~90%,是一系列经过微生物参与下的二次合成反应的、以富含含氧功能基团为特征的从黄色到黑色的高分子物质,分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三类。由于腐殖质复杂的机构和所含的多种功能基团,对水体中有毒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的存在形态、浓度、平衡、沉降、迁移和生物毒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天然水中对水质影响最大的是腐殖质,腐殖质在水环境中仍然可以遭到微生物的再分解,但比其他有机化合物缓慢得多,因此可以在水中积累。

腐殖质几乎可与所有环境物质发生吸附作用,如有机物、黏土矿物、氧化物、金属离子等,其中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应用最广,包括离子交换、表面吸附、螯合作用。重金属在天然水体中主要以腐殖质的配合物形式存在,有些金属离子形成腐殖酸配合物,有些是可溶的富里酸配合物,不存在游离离子。腐殖酸减轻了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毒性,但因为促进了重金属的溶出,因此增加了重金属在水产动物的富集;腐殖酸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可阻止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和硫化物的沉淀,加速了重金属的迁移,溶出底泥中的重金属,导致二次污染。

由此可见,如果在养殖中含腐殖质较多的塘口,用硫酸铜等含重金属离子较多的话,会加重对养殖鱼类等的毒性,而减轻硫酸铜杀藻的效果。

1.腐殖质与含氯消毒剂反应生成有害卤代烃

腐殖质中一些带乙酰基团的化合物、苯间二酚,经氧化后生成易敏感的基团,进而与氯反应生成卤代烃。在自来水公司的氯消毒处理前,会尽可能用活性炭等处理其中的腐殖质,以减少三氯甲烷等卤代烃的生成,三氯甲烷是致癌物质。

在池塘中,含腐殖质较多的塘口,若使用含氯的氧化物消毒,生成的卤代烃对水产动物具有一定的毒性。

2.腐殖质的缓冲作用

腐殖酸和腐殖酸盐可构成弱酸——弱酸盐缓冲体系,对水体酸度变化起缓冲作用。

在含腐殖酸较多的塘口,PH一天波动较小。使用纳米黑金和水博士,PH会比较稳定。

3.腐殖质的染色作用

腐殖质的结构中含有多种基团,能吸收不同波段的光,颜色从黄到黑,水体中存在腐殖质时可使水体着色,影响水的透光性。不同透光程度的水体中的生物群落有显著差别。

含腐殖质较多的塘口,水色看起来会不一样。

4.腐殖质的絮凝作用

腐殖酸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电解质,二价金属离子及盐浓度提高可使其絮凝沉淀,导致吸附的污染物迁移进入底泥。

含腐殖质较多的塘口可用纳米黑金处理。

5.腐殖质的氧化还原作用

腐殖质具有氧化还原活性,一定条件下可还原铁、锰氧化物及二价汞。

因此,对腐殖质较多的塘口,施用硫酸亚铁有些时候意义不大。

6.腐殖质的其他影响

腐殖质对一些有机污染物的水解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影响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腐殖质还会在水体中的光反应中具有光敏效应和淬灭效应,影响有机污染物的光降解。

在腐殖质较多的塘口中,有机污染物会往有害的方面转化。

那么,在池塘水环境中,既然腐殖质分解缓慢,又经常积累,该如何处理呢?处理方法如下:

1.切断腐殖质的来源

塘口周围尽量要少落叶,减少植物残枝树叶落下。在虾蟹等养有水草的塘口,要减少水草的死亡、衰败,形成腐殖质。投料不要过剩。

2.将有机物直接氧化,避免被微生物分解成为腐殖质

勤改底,使沉积在池底的有机物直接被氧化,减少腐殖质的产生。

3.使用纳米黑金,与腐殖酸构成缓冲体系

纳米黑金与腐殖酸形成弱酸——弱酸盐缓冲体系,使水体更稳定。

避免使用含氯氧化物

4.使用含氯氧化物等消毒剂会使腐殖酸转化成卤代烃,对水产动物有害。若确实要使用,应先使用其它氧化剂,再使用含氯氧化物。

5.尽量每年推搪一次,使塘底腐殖质减少。

小龙虾池塘水环境管理的三大窍门


小龙虾养殖水因素至关重要。优越的水环境可以给水草、水生物、藻类等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给小龙虾提供生长所必须的自然饵料、生存及躲避环境。好水才能出好虾。

那么小龙虾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该如何管理水环境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水位;

小龙虾养殖水位需要遵循“夏冬深、春秋浅”的基本原则。小龙虾养殖池塘应该保持水位在1米左右,并随着温度、小龙虾不同生长阶段做相应的调节。

开春以后,随着温度升高需要将小龙虾养殖池塘水位调整到0.8-1.0米。此阶段养殖池中水草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养殖池中浮游生物、螺丝等生长及幼虾的蜕壳生长都需要适宜的水温。

进入5月份中下旬后,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需要将水位逐步提高到1.2米左右。进入7月30℃以上天气时需要提高水位至1.5米左右,为小龙虾提供良好的避暑环境,尽量将水底水温调节到适宜小龙虾生长的温度。

9月份之后,成虾开始受精抱籽,受精卵孵化适宜温度在24-28℃,此时需要将龙虾养殖池水位适当降低,控制在0.8-1.0米,有助于受精卵孵化以及空出部分池埂给小龙虾打洞。

进入11月后,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需要逐渐提高水位至1.2-1.5米,为小龙虾越冬提供足够底层水温度。

2.水色;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优良水体水色为茶绿色,因此在日常管理中,需要依据水体颜色做出相应处理。将养殖水体中澡相、菌相调节到一个合适状态。做到进行对水体进行调节处理或换水处理,尤其注重底层水体换取,确保底层水体中溶解氧含量。

3.肥度或透明度;

小龙虾养殖过程中,需要保持水体合适的肥度(透明度),要求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过瘦或过肥的水体都容易导致小龙虾养殖出现问题,太瘦水体小龙虾饵料不足且容易滋生青苔;太肥的水体造成水体中浮游生物及水生物过度,造成水体浑浊,耗量增加,容易造成水体环境恶化等造成小龙虾缺氧,感染疾病等。

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关于水的管理,除了以上三点外,在日常管理中也需要注重水中溶解氧、水生物数量、水体浑浊度等可能影响小龙虾的各种不利因素,做到科学管理,科学养殖。

南美白对虾高效养殖技术之养殖水环境的管理技术



养殖过程水环境管理的核心是保证良好而稳定的水质,维护优良的浮游微藻藻相和菌相,促使水体中的养殖代谢产物及时分解转化,使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保持正常,为养殖对虾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生长环境。
另一方面,配合微藻光合作用的增氧效应,加强增氧机的开启,一般在天气晴好的白天可少开增氧机,但在夜晚至凌晨阶段以及连续阴雨天气时,应保证增氧机的开启,确保水体中溶解氧日均含量大于4毫克/升以上。
另一方面会使池塘周边的泥、沙和其他杂质顺着水流进入池中导致水体浑浊,造成水体环境突变。对此,首先可根据天气预报情况提前排出一部分水体,在强降雨时加强增氧机的开启,打破水体分层;待天气稍稍稳定后,及时施用过氧化钙、沸石粉和白云石粉等水质改良剂,稳定水体PH、澄清水质;随后施用腐殖酸、络合剂、维生素C或葡萄糖等抗应激类的调节剂,稳定水体环境。
(2)气温骤变的处理
由于温度骤变刺激,对虾容易出现大量蜕壳。低温条件下,对虾基本不摄食,造成机体营养补充不足,引起大量软壳虾。此时,可适量施用钙离子制剂,提高水体中易被吸收的钙离子含量;同时配合施用维生素C或葡萄糖等抗应激调节剂,稳定水体环境。
(3)提高对虾抗应激能力在关注对水体环境应激处理的同时,最好在环境突变前后对养殖对虾实施营养免疫强化,例如在饲料中拌喂益生菌(乳酸菌制剂)和免疫增强剂(中草药、免疫多糖、免疫蛋白等),提高对虾抗应激能力。

除上述情况外,养殖后期的其他水环境调控措施,如有益菌制剂的使用、水体营养的调节和理化型水质改良剂的使用等,对促进养殖池塘系统生态功能,优化和稳定水质,同样极其重要。相关技术要点均与养殖中期相同,可参考操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新挖虾田千万要注意,别搞坏了养虾环境


10月份水稻收割后,挖田者有点疯魔,到处挖机轰鸣,不少新手虾田挖好后不知道该做什么?今天简单说一下。

一、消毒解毒。现在很多药厂宣传解毒药的神奇,到底有没有用,反正没多大坏处。新挖的虾田,以前是种水稻等其他作物的,农药化肥除草剂没少用,肯定有残留,这时候,用生石灰(块灰)每亩100斤左右,全田化化水洒(或用机械把块灰加工成粉,直接撒到田面也可以,比较省事),也可以少量加水到田面上几公分,生石灰在田里化了就近洒开。生石灰可以中和不少农药残留,之后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用一些有机酸等解毒药洒一下,也可以把先前的水换掉。

二、上水旋耕。消毒处理后,在1月份一定要加水,如果稻草秸杆少,可全田旋耕,如果稻草秸杆太长太多,旋耕困难,可隔10米打一个草路子,用于栽草。

三、栽种水草。在上水前,先栽(种)田沟里水草,隔8-10米栽一簇(面积0.5平方米左右),等田沟里水草成活后,加水至田面,在田面上栽草,放早苗就栽伊乐藻或菹草,放迟苗可选择种轮叶黑藻和苦草。具体栽种方法见前面的文章。伊乐藻一般要40-60天才能形成优势,所以要提前栽种,等放虾苗前再栽,很难长起来,龙虾放下去成活率低,容易发病。

四、水质调控。新田上水前如果有发酵的有机肥,可施部分有机肥后旋耕,如不旋耕建议不要施肥,春天有风险。上水后虾沟里可施用虾田专用肥,可搭配施用1号菌和4号菌或酵素等。2月下旬,以菌为主,少量补肥,虾苗下田后,以菌为主,投喂为主。

五、虾苗投放。虾苗在2月下旬就可以投放了,越早越好,但也要注意价格,3月份以前的第一批苗价格在30元左右还是合理的,如果超过40,就有风险了。注意就近购买,找知根知底的人购买,不要买来路不明的虾苗、药苗、长途运输的苗、网站上做广告的苗(基本上都是骗子)。虾苗投放时,有许多人处理太过复杂,我认为不是好事,虾苗本来经过运输,就有应激反应,我建议虾苗下池前全池沿埂加洒VC应激灵,先要浸水(连苗筐放入水中15秒左右),然后提起放在埂边3-5分钟,可以再去搬几次,回来将前面试水的虾缓缓放入田中。第二天可再次洒一次VC。第三天可以开始喂食。

把握浅水环境和冬闲期,一地两用加大收成


一、概况

“稻虾共作”模式是将普通稻田单一的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即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此生产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尾水污染。

二、技术要点

(一)地理条件

周围环境优美,道路通畅,水质清新无污染,水电配套,旱涝无忧。

(二)稻田改造

选择集中连片区,与周边普通农田水系隔开,稻田单块面积以20亩为宜,便于管理、投食和捕捞。沿稻田四周,开挖宽2m~3m,深0.6m~0.8m,坡比1:1.5以上的环沟,田沟占稻田面积10%~15%。进水口设置80目双层筛绢网布,排水口设置40目以上的密眼网罩。

(三)清野消毒

每亩用75kg生石灰化水或用10kg~15kg茶籽饼浸出液全池泼洒。

(四)施肥

每亩施充分发酵的有机肥500kg+过磷酸钙15kg后旋耕,埋入深度为10cm~20cm。肥料用于培养水草和饵料生物,同时也是水稻的基肥。养殖过程定期用光合细菌和EM菌加强改底。

(五)水草种植

施肥后第2天,沿环沟浅水处移栽伊乐藻。水草移栽前用福乐灵杀灭青苔,用茶皂素杀灭水草上的鱼卵。水草移栽以3株~5株为一簇,每簇水草间距为1m~2m,每亩泼洒磷酸二氢钾25kg促生长,水草占稻田面积的60%~70%。育苗中、后期,可追施氨基酸类生物肥,保持水草正常生长,培养天然饵料。

(六)虾苗放养

3月中下旬每亩稻田投放规格80尾/斤~100尾/斤的幼虾30kg~40kg,苗种下塘前需3%~5%盐水消毒3分钟~5分钟。苗种运输:就近购苗,带水充氧或半带水运输,运输时间在2小时以内。

(七)管理

防逃:田埂用网片加塑料薄膜构建防逃墙,高60cm~70cm,底部30cm~40cm埋入泥土中。

防鸟:开春后水鸟较多,加之稻田水位较浅,虾苗易被捕食,可在稻田中拉线驱鸟。

投喂:日投喂量为体重3%~5%,均匀泼洒投喂,投饵种类为小麦、玉米、小杂鱼等。

(八)捕捞

捕捞时间:4月~6月(水稻栽种前),

捕捞方法:在环沟及田中间投放虾笼进行捕捞,捕大投小,轮补轮放,地笼设置位置2天~3天换一次。

(九)第二年苗种来源

未捕完龙虾进入环沟后,通过人工调控水位的办法,进行诱导繁殖。

(十)水稻种植

水稻宜选择中粳稻,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法。种植时间:每年6上中旬至7月初。

担心控制不了虾塘水体环境?牢记这5步,养虾不用愁!


优良的水体生态环境条件是小龙虾养殖质量安全的根本保证。小龙虾的养殖是如何控制水体生态环境的?根据一些老养殖户的经验,小编总结得出,控制虾塘水体生态环境有以下5点妙招,供大家参考:

1、严格清整和消毒是龙虾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控制的前提条件。

小龙虾养殖池清整时首先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淤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在消毒前一律排干池水清塘后,通过日晒和冰冻不仅杀灭病菌,而且增加淤泥的通气性,促使淤泥的中间产物分解、矿化,变成简单的无机物。

在虾苗放养前10天左右进行药物清塘消毒。统一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水深10厘米每亩水面用生石灰50-75公斤,不仅清除寄生虫、病菌和害虫等使池塘保持微碱性的环境和提高池水的硬度,增加缓冲能力,还使淤泥中被胶体所吸附的营养物质代换释放,增加水的肥度。

2、移植合理密度水草是小龙虾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控制的根本保证

小龙虾养殖池在种苗放养前必须要种植或移植水草,通过水草的生长繁殖来控制和改善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水草的种类主要有伊乐藻、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浮莲、水花生等。

水草既为龙虾提供更多的饲料源,促进龙虾的生长,还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为小龙虾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移植的水草要分布均匀,挺水性、沉水性及漂浮性水草栽植保持合理的比例,以适应小龙虾生长栖息的要求。水草覆盖面积达池塘水面的60%以上,挺水性、沉水性及漂浮性水草各占1/3。

3、培育天然饵料资源是小龙虾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控制的有效手段

通常每亩水面放养活螺蛳200-300公斤,让其自然生长、繁育。螺蛳既为小龙虾提供天然饵料,又对水质有极强的净化作用,为小龙虾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虾苗放养前5-7天保持池塘水深50厘米,每亩水面施有机肥150-300公斤,培育小龙虾水体适口的优质天然饵料,提高虾苗的成活率。

4、严格加强水质管理是小龙虾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控制的主要措施

(1)水位控制。小龙虾的养殖水位遵循“春浅、夏满”的原则。春季一般保持在0.6-l米之间,有利于水草的生长、螺蛳的繁育和幼虾的蜕壳生长。夏季水温较高时,水深控制在1-1.5米,有利于小龙虾度过高温季节。

(2)适时换水。一般每7天换水1次,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20%-30%,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还定期向水体中泼洒一定量的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之类的生物制剂调节水体。

(3)调节pH值。每15-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

用量为1米水深每亩水面10公斤,使池水pH值保持在7.5—8.5之间,同时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促进龙虾蜕壳生长。

发现水质败坏,且出现龙虾上岸、攀爬、甚至死亡等现象,迅即采取措施,改善水环境。先换1/3老水,用溴氯海因0.3×10-6对水体进行泼洒消毒后加注新水。

第二天用沸石粉20×10-6、益水宝(枯草芽孢杆菌)0.4×10-6泼洒。以后每隔5天左右,定期向水体中泼洒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

利用有益菌种制剂,使之形成优势菌群来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种群数量、生长、繁殖和危害程度,并分解水中有害物,增加溶氧,改善水质。

5、加强日常管理是龙虾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控制的重要途径

(1)保持和维护水草,改善和稳定水质。将漂浮植物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等拦在一起,成捆、成片,作为龙虾的栖息场所,夏季起到遮阳降温作用。

(2)坚持早晚巡塘观察龙虾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及时清除残饵,对食台定期进行消毒。密切注意水质变化,每天上午4-5时,下午2-3时定点、定深度各测气温、水温一次。每天下午测定透明度一次,保持在30-40厘米为宜。

每天黎明前和下午2-3时,各测一次溶解氧,以掌握虾池中溶氧变化的动态,保持溶解氧含量在3.5毫克/升以上,帮邦魔盒实时监测,通过手机查看即可,免去繁琐的测水步骤。

不定期测定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pH7.0-8.5,氨氮控制在0.6毫克/升以下,亚硝酸盐在0.01毫克/升,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龙虾养殖塘口记录档案。

肥水养幼虾清水养中虾



池养青虾的关键技术是调控好水质,重点是处理好肥水与浮头的关系。青虾的摄食演变规律是,从摄食浮游生物逐步过渡为底栖食性,从滤食性逐步转变为捕食习性。因此要做到“肥水养幼虾,清水喂中虾”。

2月份池塘底质的肥少,在池边四周挖坑堆肥,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水位的逐步加高,发酵腐熟的粪肥自然溶入池中。

3月-4月份若池水中浮游生物量不足,池水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应及时追施发酵粪肥水50公斤—100公斤/亩。

4月中下旬一般已有抱卵虾出现,同时由于日夜温差较大,耗氧量高,虾池的第一个浮头李节来临,水质管理的重点应由前期添加追肥转为换水增氧,特别是进入5月中旬,水质变化较快,更应着重抓好换水工作,由原来的每半月加水20厘米改为每周两三次换水。换水时要先排水后加水,不能一边加一边放;要用水泵抽水,不能开沟放表层水;要上午换
水,不宜傍晚换水。

6月份池塘中的水质往往有恶化倾向,这时宜大面积换水,抽掉老水。同时药物带水消毒,再换入新水。由于6月份中幼虾消耗肥力较快,因此必须少量多次地施放些人畜等动物性粪肥,促使水质变活。

7月-8月特别是7月底8月初第二个浮头季节来临时,应停止施肥,加强换水、巡塘工作。池水的透明度在40匣米以上,呈褐绿色为佳。如发现池虾呆集塘边,聚在草上,惊动不应,光照不退,应当立即采取增氧措施,以免意外。

此外,每次注排水,都应检查尼龙筛绢,发现破损及时更换,防止野杂鱼、蝌蚪等进入虾池。作为补钙的手段,养殖3厘米以上的虾种时可使用生石灰29公斤/亩来调节水质。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养虾水环境物理性质》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养羊环境”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199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