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鹅巴氏杆菌病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或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创伤感染,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季、春季和晚秋,气候多变、天气寒冷、饲养管理不当、舍内潮湿、通风不良、拥挤等原因易引起发病和流行.在门诊病例中,发现5起种鹅巴氏杆菌病例,由于养鹅户对此缺乏预防措施,常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种鹅巴氏杆菌病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种鹅巴氏杆菌病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1、临床症状
发病后,种鹅表现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常跟不上群或不愿活动。行动迟缓,步履蹒跚,嗉中积食、肿大,倒提病鹅张口呼吸,口鼻流出酸臭液体,鼻孔有黏性分泌物流出,鼻窦肿大,喉头积有分泌物。病鹅表现摇头,角弓反张,腹泻,粪便稀薄,呈浅黄色、灰白色或绿色。有的鹅关节肿大,疼痛,脚趾麻痹,继而发生跛行,一般病程可延续一个月左右或更长。
2、剖解变化
死亡鹅可见心包内充满透明的浅黄色渗出液,心冠脂肪和心内膜充血和出血,心肌颜色变浅并且柔软。肺脏有弥漫性充血、出血和水肿。在胸肺膜表面,偶见有一层黄白色假膜覆盖。胃肠黏膜充血、出血,并内有大量黏液,肠道内容物似粉浆或带有血液,有出血性炎症,肠黏膜发红或有出血点,特别是十二指肠端充血、出血较明显。肝脏充血、肿大,表面和切面均散布细小、灰白色假膜。母鹅的卵巢有明显的出血,卵泡上的血管出血程度不一,有的卵泡变形,似半煮熟样。
3、治疗方法
(1)西药治疗。①全群鹅可用磺胺6-甲氧嘧啶,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2克,进行混饲,2次/天,连用3~5天。对于有症状的鹅可肌肉注射头孢噻呋,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1次/天,连用3~4天。②对于有明显症状的鹅,可在饮水中添加0.02%多西环素,2次/天,连用3天。也可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0毫克,1次/天,连用3天。③可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1次/天,连用3天。④在饮水中配制口服补液盐,用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20克,混合后加常温水1000毫升搅拌均匀,让鹅自由饮用。也可用电解多维227克加水150升,另外加入0.1%维生素c,现配现用,让鹅自由饮用。可在饲料中添加2%欧贝莱(一种微生态制剂),对于疾病恢复可起到良好作用。
(2)中药治疗。可用金银花160克、穿心莲150克、黄芩100克、桔梗90克、大青叶90克、黄连须80克、甘草50克,这些药量为100只鹅1天的量。每天1剂,煎汁拌料,连用3天。此方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和止泻作用,对疾病具有一定疗效。
4、预防措施
(1)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预防该病发生是完全有可能的。对于常发、多发、易发的鹅场可使用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该疫苗安全性高,易于注射,无毒副作用,对鹅无任何不利影响,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流行。
(2)注意鹅舍的环境变化,保证鹅舍的通风换气,减少应激产生,尤其是更换饲料时,要注意渐进性换料,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及电解多维,以便增强鹅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3)隔离病鹅,死鹅要深埋或焚烧等,做无害化处理。将鹅舍内的粪便彻底清扫干净,粪便、垫草等清扫物堆积发酵,可用3%的火碱或1:800消毒威对鹅场及周边环境彻底消毒。鹅舍、料槽、饮水器和一些用具等,亦用0.2%过氧乙酸或0.3%百毒杀进行全面消毒。使用0.1%过氧乙酸对鹅群进行喷雾消毒,每天消毒1次,连用7天。鹅舍每天定时进行清扫、消毒,保持舍内干燥、清洁、卫生。要改善饲养条件,特别要注意防寒、防潮及饲养密度。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体内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当遭遇饲养条件欠佳、饲料更换太勤、环境气候突变、寒冷、潮濕等应激因素时,即可引起发病。

鹅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惹起的接触性感染病,常惹起鹅的急性败血症及组织器官出血性炎症,常伴随严重的下痢,又称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摇头瘟等。本病盛行于天下各地,无显着的季候性,一年四序都可产生。本病产生后,同种和差别种的畜禽间都可相互感染。本病流传门路普遍,可经由过程净化的饮水、饲料、器具等经消化道或呼吸道和毁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是伤害养鹅业的一种严重感染病。

1、临床症状

1.1病发早期,病鹅一样平常无后期症状,早晨采食正常,第2天即发明殒命;有时病鹅体现忽然不安,倒地后仰,扑动双翅很快殒命。

1.2病发中期,病鹅精力疲劳,离群,打打盹儿,不爱下水;食欲降低,饮欲加强;体温降低到41.5~43℃;张口呼吸,由口鼻中流出黄灰绿色粘液;排挤绿色灰白色或淡绿色恶臭稀粪。一样平常泛起临床症状2~3天即殒命。

1.3病发前期,病鹅连续性出血性下痢,瘦削、血虚,有些产生枢纽肿胀,体现跛行,行走未便,切开肿胀部位有豆腐渣样渗透物。

2、病理剖检

2.1早期急性殒命病例,可见眼结膜充血、发绀,浆膜小点出血,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出血点,肝脏外貌有很纤细的黄白色坏逝世灶。

2.2中期殒命病例,眼结膜发绀,心外膜及心冠脂肪有出血黑点,心包液增多,为淡黄色通明状液体;肝脏肿胀,质脆,外貌有针尖状出血点和灰白色坏逝世灶,胆囊肿年夜;肠管黏膜充血出血,有的呈卡他性炎;肺气肿、出血;呼吸道黏膜严重充血、出血;肾出血性病变。

2.3前期病鹅枢纽肿胀,枢纽囊壁增厚,枢纽腔内有暗白色混浊的粘稠状液体,有的有干酪样物资,肝脏外貌有大批灰白色坏逝世灶。

凭据上述情形可建设开端诊断,肯定性诊断须联合试验室磨练。

3、试验室诊断

3.1病本相态学视察:无菌接纳病发鹅的血汗涂片,肝脏、脾脏抹片,用碱性美蓝或瑞特氏染色,在显微镜下视察,菌体呈卵圆形,两头着色深,中心着色浅,呈典范的南北极着染的小杆菌。

3.2病原分散造就

3.2.1无菌操作接纳肝、脾组织,接种于血清琼脂平板上37℃造就24小时视察,菌落为圆形隆起、平滑潮湿、边沿整洁、淡灰白色、中等巨细的菌落,并有荧光性。

3.2.2无菌操作接纳肝、脾组织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上,37℃造就24小时,可见潮湿的水滴样小菌落,菌落四周不溶血。

3.2.3血清肉汤造就,呈匀称混浊,后泛起黏性沉淀,外貌构成菌环。

3.2.4钩取典范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可视察到白色小杆菌,其菌体形状同前。

3.3生化实验:纯造就物在48小时内,可剖析葡萄糖、半乳糖、甘露醇和蔗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鼠李糖、肌醇、菊糖;M?R实验、V-P实验、石蕊牛乳实验均为阴性;不液化明胶,H2S实验阳性。

3.4植物实验:将肝脾组织研磨成糊状,用心理盐水以1∶5浓缩,给小白鼠皮下打针0.2ml/只,于24~72小时因败血症殒命。剖检可见接种部位皮下组织泛起水肿,心包和胸腔有浆液性、纤维生性渗透物,心表里膜出血,肝、淋逢迎肿年夜。专心血、肝脏举行纯造就,可见典范菌落,镜检可见典范小杆菌。

4、防治办法

4.1药物医治:

4.1.1药物敏理性实验:经由过程药物敏理性实验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举行医治。接纳纸片法举行药物敏理性实验,效果该菌对丁胺卡那霉素高敏,对青霉素、磺胺噻唑中敏。

4.1.2平日选用丁胺卡那霉素、磺胺噻唑举行医治,也可选用青霉素、土霉素举行医治。丁胺卡那霉素肌注,用量20mg/kg,逐日2次,5日为一疗程;磺胺噻唑粉剂用量0.3g/kg,首量加倍,逐日3次,内服时配等量的NaHCO3。

4.2免疫预防:

4.2.1应用禽霍乱氢氧化铝甲醛疫苗,2月龄以上鹅,每次肌注2ml/只,两次免疫距离8~10天,免疫后果较好。

4.2.2应用禽霍乱弱毒疫苗、1560Fo菌苗,肌肉打针1ml(约含10亿活菌)/只,免疫期可达半年。

4.2.3有前提的鹅场,可从本地病发鹅分散菌株,制成氢氧化铝自家灭活菌苗。应用时,育成鹅和成鹅每只肌注2ml,免疫期3~4个月。

4.3增强豢养治理:禽霍乱的产生多因该病原是体内前提致病菌,当碰到豢养欠佳、情况天气渐变等应激身分,便可激发本病。一旦病发,应尽早隔离医治,周全消毒,并应全群举行预防性投药。在本病严重产生地域,应增强情况卫生,鹅舍坚持透风枯燥,恰当活动。避免家禽混养,严禁在鹅场四周宰杀病禽。保持按期检疫,早发明早医治,下降丧失。

5、小结

5.1在医治历程中,因为差别血清型菌株对药物敏理性差别,最好先辈行药敏实验,然后选用最敏感的药物举行医治,以避免耽搁最好医治机会。

5.2在免疫预防方面,本病多发地域应接纳尺度疫苗和当地疫苗株制成的灭活菌苗团结免疫,可取得更好的、更有用的预防后果。


相关知识

狐巴氏杆菌病的病原 狐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狐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又可称为出血性败血症。主要症状为急性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该病对各种动物和人的致病性均较高,并且死亡率较高,会给狐狸养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做好狐巴氏杆菌病的防治工作。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狐巴氏杆菌病的病原狐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原和流行特点

该病的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此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在培养基中呈圆形或者不定长度的杆菌。该菌的抵抗力较差,在70~90℃的温度下经5min即可被杀死,但是极其耐寒,在零下79℃下仍不发生死亡。该菌对多种消毒药剂敏感,可使用漂白粉、甲醛等溶液进行杀灭性的消毒。

该菌对许多动物以及人都有较高的致病性。在狐狸群体中以2~3月龄的仔狐为主要发病群体。主要通过受到巴氏杆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发病。带菌的禽类是该病的主要传播源,狐狸在发病时多呈暴发性的流行,危害极大。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巴氏杆菌在侵入机体后会迅速传播到全身的各个器官,如果诊治不及时经历8天左右的时间即要发生死亡。该病也可以能过受到创伤的皮肤、黏膜感染该病。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在冷热交替、气候剧变以及潮湿、多雨的时期发病率较高。不良的饲料管理方法以及饲料的质量不佳易诱发此病发生,或者加剧该病的传播。

2、临床症状

该病一般有1~5天的感染潜伏期,根据发病的时间以及症状可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其中最急性型和急性型的发病率较高。病狐会突然的发病,主要症状包括体温升高、食欲下降,严重时会发生食欲废绝。精神不佳,鼻镜干燥。有时还伴有呕吐和腹泻的现象,排泄的粪便中常混有大量的血液和黏液。可视黏膜黄染,最终会表现为败血症,有的病狐还会出现神经症状而发生死亡,常在抽搐过程中发生死亡;慢性型的主要症状为会出现典型的鼻炎性症状,鼻内的分泌物增多,由最初的浆液性发展成为黏液状,严重时会发展为化脓性,同时伴有咳嗽以及打喷嚏的症状。另外,病狐的渴欲增强,饮水量增加,缩颈闭目,尾巴无力的下垂,呈瞌睡状,靠笼站立或者坐立。呼吸困难,病情较为严重时病狐表现为呈犬坐状,口鼻内有液体流出,眼结膜发绀,在皮肤处会出现红斑,出现心悸和呼吸症状。当神经系统受到侵害后会在咀嚼时出现痉挛性的收缩,最后在神经症状发作后死亡。

3、病理变化

患该病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出现败血症变化。将病死狐剥皮后可见全身多处黏膜和皮下组织有大量的出血点。颈部咽喉坚硬一直延续至耳根发热、红肿,并且在周围的结缔组织有大量的出血点。另外,实质器官的黏膜、浆膜充血、出血,浆膜层渗出性浆液性水肿。心脏内外膜可见出血点,心肌弛缓,冠状沟脂肪也可见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病狐全身多处的淋巴结发生肿大、出血,切面有红色珠状液体渗出。肝脏表面有出血点,发生肿胀,切开会有大量的褐色血液流出。肾脏被膜下有出血点,表面苍白,切面可见淡红色液体。脾脏可见点状或不规则片状的出血点。肺脏呈现出血性水肿的状态,部分小叶水肿,肺外膜表面表现不平整,切面有大理石纹。胃部病变也较为明显,胃黏膜脱落,出现弥漫性出血,在多处有出血性炎症,胃的内容物为褐色黏稠液体,其中还掺有少量的未消化饲料。肠黏膜有大块的脱落,肠壁有多处弥散性出血。

4、诊断方法

对该病进行初步诊断时需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要想最终确诊为巴氏杆菌病则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可进行病原学检查,通过将病狐的心血、肝脏等病料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取病料接种到肉汤培养基中,在37℃下培养24h培养液混浊,将病料接种于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h后可见圆形菌落,挑取部分菌落进行镜检可见出病料相同的菌形;动物接种,取病较培养物接种小白鼠,可使其在24h后致死,对其剖检可见败血性症状,并取病料进行镜检可见两极染色的短杆菌。

5、防治措施

因该病的危害较大,一旦患病如果治疗不当或者得治疗不及时会引发狐狸大量的死亡而影响养殖经济效益,因此对该病应以预防为主。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营养,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养殖条件,加强日常的卫生清理和定期的消毒工作。改善饲养管理方法,不可将狐与其他家禽、家畜等混养,以防止感染此病。

如果发现患病,要及时的诊断,并积极的对症治疗,在治疗时可以使用抗细小病毒血清按体重0.75mL/kg注射1次,同时使用琦特按0.5mL/kg注射,每天2次,一般经3天后可达到治疗效果。或者可以使用乳酸环丙水星注射液按体重0.2mL/kg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也可以治疗该病,在治疗的同时要加强管理。

猪布氏杆菌病的病原 猪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布氏杆菌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侵害动物的生殖器官。引起流产、不育、睾丸炎及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由牛、羊、猪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虽然布氏杆菌病主要流行于羊场、牛场,但猪场也要做好该病的防控措施。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布氏杆菌病的病原和猪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1、病原特征

猪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体是布氏杆菌属中的一些成员。该属有6个种,即马尔他布氏杆菌、流产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林鼠布氏杆菌、绵羊布氏杆菌和犬布氏杆菌‘1]。每种又分为若干生物型,如羊有3个型,牛有9个型,猪有4个型。引起猪布氏杆菌病的主要是猪布氏杆菌,其他种的布氏杆菌,如马尔他布氏杆菌和流产布氏杆菌也可引起猪发病。布氏杆菌属是一群革兰氏阴性的球状杆菌或短杆菌,长0.6~1.5μm,宽0.5~0.7μm,多单个存在,不形成芽胞和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以改良的柯氏染色法或其他鉴别染色去染色之后,可表现出特殊的染色反应。各个种与生物型菌株之间,在形态及染色特性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本菌为需氧兼性厌氧菌。猪布氏杆菌在普通大气环境中能很好生长;马尔他布氏杆菌和流产布氏杆菌在初代分离培养时尚需5%~10%COz才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宜pH值为6.6~7.O。该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需用肝汤、肝琼脂、胰蛋白胨肉汤或特别的布氏杆菌肉汤。此菌生长缓慢,初代培养常需5~10天,甚至20~30天,方有可见生长。在肝汤琼脂或胰蛋白胨琼脂上,菌落圆形,光滑、湿润、稍隆起、均质而中央常有细微颗粒;初无色透明,后逐渐浑浊而带灰白甚至灰黄色。该菌对自然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土壤和水中可存活1~4个月,皮毛上2~4个月,鲜乳中8天,肉食品中约2个月。在直射阳光下可存活4h。但其对湿热的抵抗力不强,60℃加热30min或70℃5min即被杀死,煮沸立即死亡。

2、流行病学

母畜的易感性较公畜高;幼年家畜对该病的易感性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易感性逐渐增加,性成熟后变得极为易感。病畜或带菌动物(包括野生动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最危险的传染源是患病的妊娠母畜,其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氏杆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污染环境和饮水。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乳汁及患病公畜的精液中均有布氏杆菌存在。布氏杆菌是可以寄生于细胞内的细菌,能在宿主的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内生活和繁殖。有毒菌株的菌体外有蛋白外衣,保护其在细胞内生存并产生全身感染。这种能力可使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杀伤作用而长期存在。消化道是主要的传染途径,其次是生殖道和皮肤、黏膜,实际上几乎可通过任何途径而传染。动物感染布氏杆菌病后都有一个菌血症阶段,但很快定位于其驻留组织和脏器(如胎盘、胎儿、胎衣、乳腺、淋巴结、睾丸、附睾、精囊等),并随时通过乳汁、精液排出体外。畜群一旦被感染,首先表现孕畜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左右。多数患畜只流产一次,流产二次者较少。所以,病畜群在流产高潮过后,流产率逐渐降低,甚至为O。但如不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传染源将长期存在,当畜群更新、病健畜混杂的情况下,将再度暴发流行。该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除引起母畜的流产和公畜的睾丸炎外,很少引起死亡。

3、临床症状

猪布氏杆菌病的显著特征是流产,母猪多在怀孕后30~50天或80~110天流产。早期流产者,胎儿和胎衣常被母猪吞食,而不易发现。流产前常见有精神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产出死胎及体弱的仔猪,胎衣滞留情况不多见。有的可发生子宫内膜炎和阴道炎,以致不能怀孕。有的逐渐转入隐性,经交配受孕,第二次常可正常生产,极少见重复流产。种公猪常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两侧或单侧睾丸明显肿大、疼痛,并常波及精索及泌尿生殖道,如果睾丸由于炎症长期肿大,常形成睾丸和附睾的萎缩。猪的布氏杆菌病表现为关节炎症状,比牛、羊更为常见。据调查,病猪中出现明显跛行的约占41%。关节炎多发生于后肢,患部表现肿大、疼痛,运动受阻。较少见的症状还有患猪颌下淋巴结肿大、皮下脓肿、关节炎、腱鞘炎等,如椎骨有病变时,还可能发生后躯或后肢麻痹。

4、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腹股沟淋巴结、颌下淋巴结、乳房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汁,有时有脓肿和灰黄色坏死灶。母猪流产后子宫黏膜常呈化脓性或卡他性炎症,并有小米粒大的灰黄色结节。胎衣充血,绒毛膜水肿或杂有小出血点,有时覆有一层灰黄色渗出物。公猪的睾丸和附睾呈现化脓性——坏死性炎,后期病灶可被机化或钙化,睾丸继发萎缩。除此之外,精囊、前列腺与尿道球腺等都可发生与睾丸相同性质的炎症变化。猪布氏杆菌病还常在肝、肾、肺、脾与皮下组织等处发生脓肿,这一点与其他动物的布氏杆菌病不同。

5、诊断

鉴别诊断。猪布氏杆菌病的病性可根据病状及流行情况进行诊断。如果猪场多数怀孕母猪发生流产,多头种公猪发生睾丸炎、关节炎,则应考虑布氏杆菌病的存在。但是,应注意与乙型脑炎、PRRS等相鉴别。其鉴别的主要方法是病原体的检出和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因此,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必要时可进行疫苗(如Ba-19苗)接种。

实验室诊断。可采用平板快速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这是在实验室诊断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凝集价可达100万IU/mL者为阳性,50万IU/mL为可疑;如果猪群中没有一头达到100万IU/mL以上的,则50万IU/mL应为阴性。

6、发病后的扑灭措施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猪群一旦被感染,传染源将长期存在,当猪群更新时,带菌猪又可传染给健康猪,引起再度暴发流行。布氏杆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致使化学药物不易生效,故各养殖场对病猪和血清学反应阳性猪均不进行治疗,而采取严格隔离育肥,淘汰食用,以除后患的果断措施。门诊病猪可采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利福平、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新生霉素、壮观霉素、链霉素或土霉素进行治疗,但应注意收效较慢。

7、预防措施

清净地区猪场的预防措施:应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场)引进种猪;引进种猪时,对供方猪场的疫情要进行详细调查,确认无该病存在时方可购人。购入后,尚应在隔离情况下,进行检疫,确认健康无病时才能解除隔离,并群饲养。

受威胁地区猪场的预防措施:应切断与疫区的水源联系,积极有效地消灭吸血昆虫和鼠类,加强环境净化工作,以防止水源、昆虫和鼠类传人该病。对猪群应定期(一般为3个月)进行1次检疫,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发生的病畜。同时还应定期进行免疫接种。适用于猪的菌苗为布氏杆菌猪型2号(S2)弱毒活菌苗,可采取口服(饮水)免疫的方式应用于羊、猪和牛;注射免疫法仅适用于羊和猪。免疫期,绵羊为0.5~1年;山羊和猪均为1年。该苗对怀孕羊、猪、牛作口服免疫,不会引起流产。因为布氏杆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血清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布氏杆菌,所以死菌苗免疫所产生的免疫力非常微弱,临床无应用价值。

疫区的防治措施:以“防止传播、逐步肃清、就地扑灭”为原则,应认真抓好定期检疫,隔离、消毒、杀虫、灭鼠、病畜处理,后备猪培育和免疫接种等项工作。第一,定期检疫和分群隔离。疫区猪场用凝集反应或荧光抗体技术进行定期普遍检疫。所检出的阳性和可疑反应的病猪,均应隔离,育肥后淘汰屠宰,除生殖器官及乳房需销毁或作工业用外,肉须经高温处理后可以食用。第二,消毒、杀虫和灭鼠。猪群每次检出和隔离阳性病猪后,必须将被污染的用具和场所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并定期做好隔离场所和用具的常规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及产道分泌物、粪便等应妥善消毒和处理,同时尚应定期毒杀吸血昆虫和鼠类。第三,加强后备猪培育。仔猪断乳后进行隔离饲养,于2月龄及4月龄时各检疫1次,如全部为阴性,即可确认为健康猪,可作为后备猪进行培育。若同窝仔猪发现有阳性反应者,应全部送人病猪群进行育肥淘汰。第四,免疫接种。对检疫(5月龄以上)证明无病的猪,应以布氏杆菌猪型2号弱毒活菌苗进行预防免疫。最好采用以下方法,在配种前1个月免疫1次,以后每隔1个月免疫1次,共免疫3次。在1年内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288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