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不同季节饲养和管理方法

我国东北地区四季节分明,气候差异较大,如果不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会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蛋鸡养殖场或者养殖户要于根据各季节的气候特点、蛋鸡的生理与生产需求,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提供适口性好、营养含量高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应保持环境卫生并定期消毒。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不同季节饲养和管理方法。

1、春季的饲养管理

春季的天气逐渐回暖,白天逐渐延长,春季是蛋鸡的繁殖季节,如果饲养管理到位可有效的提高产蛋量。虽然春季气温回升,但是昼夜的温差较大,容易发生和流行病毒性疾病,使蛋鸡的健康水平下降,死亡率升高。因此春季饲养管理的目的是加强营养,做好保温的工作,同时还不可忽略通风的重要性,防止鸡群发生疫病。蛋鸡的产蛋率与饲料营养价值和饲喂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高产蛋鸡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多,采食量也大。因此在产蛋期要调整日粮的浓度,因随着气温的回升,鸡的采食量下降,此时可以适当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同时还要注意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另外,还要注意提供充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钙磷的含量,一般要在3%以上,但是不宜超过4%。合理的安排每天的饲喂次数和饲喂量。给鸡群提供充足的饮水,可在饮水中添加水溶性的电解多维,以补充营养。春季是病毒性疾病易发季节,因此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保持鸡舍日常的环境卫生,定期的消毒,杀灭舍内的病原微生物。春季气温还不稳定,温差较大,通风时要注意根据天气的变化、风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确定最佳的通风力度。

2、夏季的饲养管理

夏季高温且多雨,天气炎热且潮湿,鸡体的热量不易散发,易发生热应激,而导致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使产蛋量下降,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量增加。因此夏季蛋鸡的饲养管理重点是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并进行合理的饲喂,以避免或者减轻热应激对鸡群带来的不利影响。夏季高温时蛋鸡的采食量下降,为了使其获得充足的营养,在夏季可适当的提高饲料营养浓度,保证蛋鸡营养的摄入水平。要少喂颗粒料,多喂加水的湿拌料,同时适当的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饲喂,可增强食欲,提高蛋鸡的采食量。炎热夏季还要保证蛋鸡饮用充足、清凉且清洁的饮水。在喂料时要避开一天中较为炎热的时段,将每天早上喂料的时间提前,下午喂料的时间推后,让蛋鸡在凉爽时段采食,可有效提高采食量。为了防『l-蛋鸡发牛热应激,可在饲料或者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或者小苏打,可预防或缓解热应激。要想从根本上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则要在舍内安装有效的降温设施来降低鸡舍内的湿度。夏季要加大通风换气的力度,利用风扇和湿帘来降低舍温。为了防止阳光直射,可在鸡舍的周围种植绿化带,但要注意不可影响通风。另外,夏季鸡舍内潮湿易滋生病菌,要勤换垫料,加强消毒,保持舍内干燥,及时的清理粪污,保持舍内清洁卫生,防止疾病的发生。夏季蛋鸡易发生抱窝现象,影响产蛋,可将其放在凉爽通风处,饲喂湿料,不提供产蛋箱,可避免这一现象发生。

3、秋季的饲养管理

秋季气温逐渐的下降,白天逐渐的变短,昼夜温差较大,并且雨水较多。鸡经历较长时间的产蛋期,机体较为衰弱,体重有所下降,因此秋季的饲养管理目的是加强营养,使蛋鸡恢复体力,同时还要为冬季产蛋需求,贮备一定量的营养。秋季蛋鸡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因此要注意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秋季蛋鸡会出现换羽的现象,这类鸡的生产性能较差,产蛋量较少,甚至会停止产蛋,在养殖生产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以推迟或者缩短鸡的换羽时间,提高产蛋量,对于出风换羽现象的蛋鸡要及时的淘汰。在换羽前与换羽期间的蛋鸡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搭配日粮,多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让其保持较为旺盛的食欲。另外,秋季还要对鸡群进行合理的调群工作,将低产鸡和体质较弱的鸡进行淘汰,同时还要做好越冬前的准备工作。另外,秋季在白天的气温仍然较高且多雨,防暑降温的工作也不可忽略,但是夜间温度较低,还要做好夜间的保温工作,同时要保持舍内清洁、干燥。秋季光照时间缩短,会导致产蛋率下降,所以为了保证蛋鸡的生产性能要保持蛋鸡16h左右的光照时间,需进行人工补光。除此之外,要做好秋季的驱虫和免疫接种工作。Yz023.CoM

4、冬季的饲养管理

我国北方冬季的天气较为寒冷,昼短日长,鸡需要的能量较多,以用来抵御寒冷,因此应适当的提高日粮中热能性饲料的比例,并多喂颗粒状饲料。做好鸡群的防寒保温工作,以免影响产蛋性能。冬季的工作重点除了保暖外,还要处理好保暖与通风之间的关系,不可为了防寒保暖,而疏忽通风。此外,由于冬季光照缩短蛋鸡活动与采食时间也相对减少,应对其增加人工光照,以增加运动,提高采食量。

蛋鸡不同季节饲养管理要点
(一)、春季饲养要点:

春季气候由冷变暖,气温逐渐回升,日照逐渐延长,是鸡产蛋的好季节。在此季节饲养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温度避免鸡群受寒初春时节,咋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北方),在逐渐撤去防寒设施的同时,注意避免鸡群受寒,千万不要因管理上省事了而放松管理,导致日温差过大使雏鸡患感冒。
2、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正常湿度,还要注意保温,要根据气温高低、风力、风向而决定开窗次数、大小、和方向,要先开上部的窗户,后开下部的;白天开窗,夜间关闭;温度高时开窗,而温度低时关窗;无风时开窗,有风时关窗。这样可避免春季发生呼吸道疾病,又可提高产蛋率。
3、注意合理光照产蛋鸡每天必须有14~17小时的光照。如用红灯光照效果更佳。
4、注意防疫管理春季是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季节,而多风多雨的气候特点又利于疾病传播,搞好环境卫生和加强防疫应列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入春以后,应对鸡舍外清扫消毒1次,以减少疾病的威胁。此外从鸡群中将病鸡、弱鸡、伤残鸡及不产蛋鸡挑出淘汰,加强疾病预防工作,。有条件的鸡场要做好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的抗体监测,发现异常立即,也可以进行预防性投药。
5、注意饲料营养全面
①减少能量饲料春季气温变暖后,如果继续喂高能量饲料,会使鸡体重增加,影响产蛋率。所以春季应降低鸡饲料中的代谢能。方法是减少玉米等谷物类饲料的用量。
②增加蛋白质的含量母鸡产蛋期要消耗较多的蛋白质,所以饲料中粗蛋白质的用量要根据产蛋率的提高而增加,一般产蛋率每提高10%,饲料中可消化蛋白质上升0.5%,但高不超过18.5%,方法是多添加鱼粉、豆饼。
③提高矿物质的含量母鸡产蛋时,对钙的需要量大,因此应将饲料中的钙调整到4%,将磷调整到0.6%,如发现蛋鸡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现象要适当将含盐量提高到0.5%,并相应增加矿物质添加剂的用量。
④补充维生素饲料当鸡产蛋增多时,维生素消耗量也增多。所以要相应给予补充。方法是增加饲料中各种青菜的比重,也可将青绿多汁饲料从15%提高到32%,并增加饲料中多种维生素的用量。一年之计在于春,防重于治,科学的饲养管理不仅有效预防了鸡群的种种疾病,而且降低了饲养成本,保证了高峰产蛋鸡的产蛋率。
(二)夏季高温季节饲养要点:
进入盛夏,广大的蛋鸡饲养户又将面临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于持续的高温天气,持续的高温天气常导致密集饲养条件下的鸡群容易发生热应激及中暑问题,其主要表现有:采食量下将、产蛋减少、粪便稀薄以及体质下降和大量死鸡现象,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损失。为使鸡群在夏季高温期间保持高产稳产,避免类似严重问题的出现,建议养殖户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适用的饲养管理措施。
1、尽量改善舍内外环境,以减轻热应激的程度
农村养鸡户的鸡舍一般构造较简陋,四周又没有遮阳植物,舍顶没有防辐射设施,再加上鸡群密度较大、拥挤,通风不畅,鸡舍内温度往往比室外高3℃~4℃。对雏鸡而言,适其生长的温度为10℃-22℃,而对产蛋鸡来说,10℃-30℃是其产蛋优秀温度范围,如超过30℃,则对生长、采食量、产蛋率、蛋大小、壳质都会有影响。在炎热季节里,改善舍内外环境的主要措施有:
(1)加强通风良好的通风是保证鸡舍内环境的重要措施。在持续的高温环境下,对于密闭式鸡舍,好采用纵向通风方式,纵向通风鸡舍内气流分布均匀,基本不出现气流死角,新鲜空气能较充分地利用,气流速度较高,一般在0.5米/秒以上,有利于鸡体散热。对于开放式鸡舍,当舍温超过27℃时(尤其午后),依赖自然通风的方式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只有将鸡舍所有门窗全部打开,让横向气流穿过鸡舍引起通风效果才好,或在鸡舍内安装电扇,利用风扇加大舍内空气流动,排出鸡舍内的湿热浊气,使舍内温度下降。即使晚上也应通风,以排出白天积蓄的热量。
(2)用水降温在高温及通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每天中午和下午用高压喷枪向屋顶喷水,增加散热量。或用喷雾器将新鲜、清凉的深井水或自来水带鸡喷雾冷却(100斤水中加1~2公斤保健液),以使鸡体保持湿润,从而降低体温,同时又可以补充有益菌。
(3)保证充足的饮水夏季一定要保证全天自由饮水,而且保证新鲜凉爽,好是深井水并保持常流水。如果在炎热的夏季缺水时间过长,必然会影响鸡的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发挥。
为了保证每只鸡饮到足够的新鲜凉水,就要经常对所有的水槽、乳头式饮水器认真检查,并确认供水装置无故障以及开放饮水器中有足够的水深度。此外,人们容易忽略饮水空间,鸡只常出现争抢饮水的情况,这说明饮水位置不够,导致一些鸡饮水不足,势必加剧热应激反应。可见,精细的日常管理中,确保鸡只随时饮到新鲜足量的洁净水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强营养管理
(1)调整日粮对于6-9月进入产蛋高峰期的鸡群,只要日采食量正常吃到不少于115克,一般均能保证日产蛋平均50-55克/只(料蛋比为2.31)。但炎热的环境常引起蛋鸡生理和代谢发生变化,导致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试验表明,高温导致鸡群采食量下降,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采食量将下降2%。因此,对于体重1.9-2.1公斤的新母鸡而言,采食下降,意味着为产蛋所提供的养分摄入量是不够的,由蛋重变轻可以验证。
因此,为保证鸡群正常生产,适时调整日粮是恰当的,以确保蛋鸡每日基本的营养需要(如18克粗蛋白,275千卡的能量,360毫克蛋氨酸,720毫克赖氨酸,3.5克的钙,0.4克有效磷及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这样才可补偿高温应激引起的养分缺乏,满足蛋鸡特殊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应激的危害。关键的营养调控措施有:
①用1%油脂替代1%玉米。在高温的环境下,鸡群对能量需求较低,鸡群采食量便相应降低,因此,应对饲料能量结构进行调整。要想提高采食量,可在饲料中加一些脂肪,脂肪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这样,采食量就可大大提高,而且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如加喂1%动植物油脂代替1%玉米。
②调低蛋白质水平。由于鸡群对蛋白、氨基酸的需求与环境无关,所以,在天热时,鸡群的蛋白质需求不会改变,然而,当环境上升到30℃时,鸡群采食量便会下降,这时应提高蛋白质水平,而在更高温下,热应激直接影响产蛋率,即使提高同水平蛋白也无法改善,应用低蛋白日粮,同时维持足够的蛋氨酸(粗蛋白的2%)、赖氨酸(粗蛋白的5%)进食量;过多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其氧化作用生热,此外,日粮正确的氨基酸水平,可减少脂肪肝的发生率,减少死亡率。
③适当增加钙磷的比例。高温抑制钙的摄入以及VD3转化,因此,在高温环境下,产蛋鸡的钙需求便会升高,然而,高钙日粮可降低适口性,从而导致采食量下降,建议,随预期采食量的改变适当提高预混料的添加水平,保持钙的日进食量3。5克和有效磷0。4克。
④应用其他添加剂。热应激时补加VC150克/1000斤饲料,鸡在热应激状态下,散热时需要大量VC,提高抗病力;有蛋壳问题时,考虑添加碳酸氢钠,此时要检测日粮钠进食量并保证日粮适当的氯水平,改善蛋壳质量,在饲料中添加0。2%-0。3%是有益的;目前应用一般以4%葡萄糖水为宜,可缓解热应激对血液性状的影响,改善散热,并能减少血液中的有毒代谢产物;低聚糖是目前研究得较多的一类绿色添加剂,它们能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力,保证动物健康,低聚糖对改善热应激情况下家禽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水平有一定的作用。在家禽饲料中按1%的比例添加藿香、金银花、板蓝根、苍术和龙胆草中草药,可使高温季节蛋鸡产蛋率提高,饲料报酬提高。
(2)改善饲喂方法在突然出现短期(3-5天)热应激时,不要对日粮作任何调整。夏季应选择气候凉爽的早晚多添加饲料,中午少添的方法,以保证日粮的摄入量,也可采用少喂勤添的方法以增强鸡的兴奋性及旺盛的食欲。

3、秋季饲养要点:
①淘汰老弱母鸡:产蛋鸡饲养1-2年好,超过2年的鸡好予以淘汰,鸡体素质差,产蛋率低的应及时挑选出来,分圈饲养,增加光照,每天保持16小时,多喂高能量饲料,促进母鸡增膘,及时上市处理。当新鸡开始产蛋时,则应新、老鸡分开饲养,新鸡也逐渐由产前饲养过渡到产蛋期饲养管理。
②强制换羽实行人工控制饲养,促进同步换羽:为使蛋鸡同步换羽,可将光照时间由原来的16小时减为8小时。将强光改为弱光,将配合饲料改为米糠、秸秆饲料,并在饲料中加拌1-1.5%生石膏代替矿物质,这样7-8天就可以换羽,并加喂适量的南瓜和蔬菜,恢复光照12-16小时,这样4-5周就可以出新羽,7-8周鸡群即可产蛋。如在日粮中添加2.5%氧化锌,能缩短换羽时间,提高产蛋。
③全价日粮:要求饲料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齐全,适口性好。蛋鸡产蛋率为70-90%时,日粮中蛋白质应为17-18%,能量2700-2750千卡,钙3-4%。饲料配方可用豆饼30-40%,玉米20%,鱼粉和面粉各10-15%,麦麸10-20%,槐叶粉6%,骨粉2%,贝克粉8-10%,食盐1%,多维素和矿物质添加剂各0.5%。
④补充光照: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开始产蛋时每周增加光照时间半小时,以后每2周增加半小时,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1小时为止。实践证明,人工补充光照以每天早晨天亮以后效果优秀。补充光照时,舍内每平方米地面以3-5瓦为宜。灯距地面2米左右,灯与灯之间距离3米。舍内各处光照均匀。
⑤加强卫生防疫:早秋天气闷热,高温多湿,易患鸡痘、球虫病,。减蛋综合症等疾病。因此,加强卫生防疫是保证蛋鸡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对鸡舍、运动场要经常打扫,食槽、水槽等用具要定期消毒,以减少鸡病的发生。注射鸡新城疫疫苗和禽霍乱菌苗进行预防,并用秋虫净等驱虫。勤观察,一旦发现病既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4、冬季饲养管理要点
要使母鸡冬季不停产就要针对产蛋鸡对温度、光照、营养等要求,采取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
①防寒保温。产蛋鸡适宜的生活温度是18℃,冬季鸡舍温度要尽量保持在10℃以上。一般在鸡舍四周设置防风障,门窗上加盖塑料布,堵塞墙壁漏缝,防止鸡舍进“贼风”。
②增加光照。光照不仅可增强母鸡体质,而且能促进母鸡脑垂体腺激素的分泌,使母鸡产蛋活力旺盛。因此,冬季因时间缩短应补充人工光照,刺激蛋鸡多产蛋。通常在鸡舍内安装电灯,使母鸡所得到的光照达到15小时即可;亦可采用早晨早开灯和晚上晚关灯的方法,使蛋鸡在冬季的光照时间比夏、秋季要长05~1小时。
③增加饲喂次数。冬季气温低,蛋鸡必须从饲料中采食足够的营养以抵御寒冷,才能保证其高产性能。可增加饲喂次数以促使蛋鸡多采食。
④增加营养。冬季天冷,蛋鸡自身消耗能量增加,需要从饲料中采食补给。因此,在冬季应适当提高蛋鸡饲料中的能量水平,达到每千克012兆焦直。另外,冬季在饲料中适当增加些维生素的用量,可提高蛋鸡产蛋量。据试验,冬季在饲料中增加双倍量的维生素A、D3,可提高产蛋率35%以上。
⑤加强疫病防治。冬季是鸡群呼吸道传染病的流动季节,一旦发现病情应立即用相应药物作早期预防,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新咳喘素。

相关阅读

蜈蚣不同季节的养殖管理方法


(1)蜈蚣的特殊管理

蜈蚣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离不开土,且吃少量的土可以补充体内需要的一些元素,调节生理代谢,这是饲料不可代替的。因此,饲养池中千万不能缺少土。不管大的饲养池或小的饲养盆,底层都应该放层饲养土。

蜈蚣的产卵日期不一致,产卵前的蜈蚣应大量供给食物,而产卵后的娱蚁抱卵孵化期不喂食。所以,对产卵蜈蚣助产卵前34天应将其拣出,单独饲养以便排除不产卵蜈蚣的干扰,提高孵化率。据有关资料介绍蜈蚣产卵与孵化采用人工巢为好。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直径10厘米左方的无底罐头筒,壁上打上一些小孔通气,将其插入土中.罩着临产雌蜈蚣,筒口用硬纸板盖好,l筒1个雌体;另一种方法是用玻璃罐头瓶,配上盖、盖上钻一些孔通气,瓶里放23厘米厚的潮土,将临产的蜈蚣放入,l瓶1条。

利用人工巢繁殖在技术上是种创新,优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能有效地利用饲养面积;二是可避免雄蜈蚣或其他蜈蚣的干扰或残食;三是可以保持巢内湿度,有利于雌蜈蚣在安静的环境中顺利产卵、安全抱卵孵化和监护;四是便于对幼体蜈蚣与雌体分开。雌体在孵卵期内应防止惊动与干扰.否则会引起吃卵或者不抱卵。

(2)蜈蚣的四季管理

人工饲养蜈蚣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科学饲养管理,根据季节变化和蜈蚣个体发育阶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不能一成不变。

1)春季的管理

春季到来,气温开始回开,地温也慢慢升高,经过几个月冬眠的蜈蚣开始苏醒、出来活动和觅食。但是,这时期气温还不高,昼夜温差较大.即使在采取供暖的情况下,因夜间温度仍低,蜈蚣这时活动量小,消化能力还很低,白天风和日暖时能活动,夜里就不活动和少活动,出于这时期蜈蚣体质较弱/,遇到达续低温有可能被冻死。所以。在管理上,清明节前后原有防风保温设施还不能拆除,等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再行拆除。

蜈蚣在室温15℃时,夜里出来寻食的还不多,此时可以不给饲料或少给饲料,可以不给水。但是到清明以后,气温超过15℃,能出来活动的蜈蚣数量可以达到30%左右,这时可以给一些容易消化的饲料。如煮熟的胡萝卜、肉末、青菜等。水槽里添满水,同时给池子里的瓦片上洒少量的水,补充潮气。

洒水应在风和日暖的中午或晚上。增加环境潮湿度,使蜈蚣冬眠苏醒后很快恢复身体的水分含量,尽快进入正常生理代谢状态。

清明至小满,是蜈蚣复苏后身体恢复的一个时期,随着复苏后时间的增加,饲料量也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气温升高,活动量增加、消化能力增强,食量大大增加。此时如果饲料供应不足,势必导致蜈蚣体质恢复缓慢,体质变弱,由此可以导致生病死亡。活下来的因体质差,产卵推迟、所产的卵孵化率低,孵出的幼蜈蚣成活率也低。

另外,这时的湿度应在50%~60%,随着温度的升高,小满后湿度可增加到75%~80%。

2)夏季的管理

4月底至5月初天气已经变暖,蜈蚣出来活动的数量剧增,活动量也越来越大。环境温度达到25℃时,蜈蚣进入生长发育的最适宜的时期。成年雌蜈蚣已进入产卵前的身体复壮阶段。此时应将前1年繁殖的幼小蜈蚣与成年蜈蚣分开饲养。

虽然前1年繁殖的蜈蚣和成年蜈蚣都需要加强营养,但分开饲养对成年蜈蚣产卵、抱卵孵化还是有好处的:

第一是分开饲养,对成年蜈蚣按其需要增加饲料量、增加湿度,保证其营养和生理需要;第二是分开饲养,可以在产卵、抱卵孵化时避免幼小蜈蚣的干扰。除保证饲料充足外,在气温升高时,池子内的水槽或水盘内应保证有充足的清洁饮水,使蜈蚣随渴随饮。否则会由于体内水分缺乏而影响体内的新陈代谢。

在这一段时间里,供给蜈蚣的饲料以蛋白质为主,并补充维生素含量较高的蔬菜,以保证成年雌体卵子发育时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健康的成年雌体所产的卵孵化率高,孵出的幼小蜈蚣比较健康、成活率高。

进入产卵期,要注意对成年雌体的饲养管理。

由于雌蜈蚣产卵后,在抱卵孵化的60天内不吃不动,所以随着产卵雌体的增加,群体投饲量应越来越少。在一个繁殖群体中,产卵早的与产卵迟的个体有时能相差1个月,在这1个月内,既有产卵、抱卵孵化的,也有待产卵的,喂食量由多到少,直到绝大多数都产卵,只需每天晚上供给一点饲料,保证未产卵的吃食。这样经过1个月左右,产卵早的雌蜈蚣已经完成了抱卵孵化及抚育幼蜈蚣的任务,开始出窝活动。

这时,经过抱卵孵化的雌蜈蚣比较瘦,应把它们捡出去单独饲养,供给其营养丰富而且供给量充足的饲料,保证它们得到充足的养料、尽快恢复体质。

在夏季经常有阴雨天气,空气湿度较大,这时不要在室内或池子内洒水,自然湿度就能保持75%~80%。若湿度过大,应在饲养池上架设15瓦的灯泡以提高温度、驱除潮气。夏季阴雨天,蜈蚣活动特别活跃,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窗纱是否完好,如发现有破损处,应及时修补,以防止蜈蚣逃跑或天敌入侵。大暑后进入每年的炎热天气,持续高温,有时出现暴风雨天气,管理人员要勤检查有无被风吹坏的窗纱盖,特别是暴风雨来临时,要及时赶到饲养现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秋季的管理

立秋后天气转为凉爽,白天和晚上温差加大,这时蜈蚣进入了交配期,饲养管理也十分重要。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由立秋到处暑的管理:

这一段时间气温还比较高,这时成年蜈蚣处在交配阶段。有的蜈蚣经过2个月抱卵孵化体质消耗还没有得到完全恢复。这时供给的饲料要营养丰富、数量要充足。即要供给蝇蛆、黄粉虫、黑粉虫、蚯蚓等活的饲料虫,或肉末、蛹等饲料。如这时的饲料供给不足,或营养不丰富,体质恢复缓慢,影响下一时期体内营养贮备,对越冬造成不良影响。

由处暑到秋分的管理:

这一时期可能出现秋雨连绵,空气湿度大、造成连续低温。饲养中,由于天气阴冷,影响蜈蚣正常的生长发育。解决的办法是在池内撒一些干土、帮助吸潮,降低池内湿度。由于空气湿度大,饲养池绝对不能再洒水,尽量使饲养池内通风良好。

秋分以后的管理:

秋分后蜈蚣体内的水分减少,在生理上进入冬眠前的准备阶段,这时应将水沟内的水分放掉,只供食不供水。蜈蚣是变温动物,体内水分大时,贮存营养物质的量就减少,这样经过冬眠后体内物质不仅消耗大,第2年体质较弱,而且不利于冬季抗御寒冷。所以,在停止饮水以后还要加大饲料的投喂量,为冬眠前体内贮存营养物质奠定基础。

当年孵出的幼蜈蚣,在进入冬眠以前也是一个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管理不善,体内没有贮备足够的营养物质,经过冬眠又消耗了体内的一部分物质,到了第2年春季,体质恢复比较缓慢,容易造成死亡。

幼小蜈蚣在出壳后15天内,是在雌体怀抱中,靠消耗胚胎发育时期没有吸收完而被包在体内的一部分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的。不要让幼蜈蚣过早地离开母体,否则会因离开母体后对环境不适应而死亡。幼小的蜈蚣离开母体后,在饲料供给方面要选择适口性强、易消化的牛奶和葡萄糖。待有了吃食能力后要供给蝇蛆、黄粉虫、黑粉虫、小蚯蚓、鼠妇等。

幼小蜈蚣离开母体后的时期正是夏末秋初气温较高的时期。又是其活动量大、食欲旺盛、消化能力强,生长发育最好的季节。如果管理好,体质就好,为离开母体后第1次蜕皮做好物质贮备。

这时饲养池的湿度要控制在70%~80%,不宜过大,否则会使幼蜈蚣体内水分增大,出现蜕皮性死亡现象。较为严重者出现冬眠死亡,较轻者第2年苏醒后因体质弱而死亡。

幼蜈蚣第1次蜕皮后身体处在柔软状态,不能爬或爬行缓慢并有腥味,这时最容易引起蚂蚁等敌害的伤害,这时在饲养池内喷些醋或酒,这些腥味会大大减弱,就不会引起敌害对其伤害。

冬季的管理:

霜降前后,每天最低气温下降至1.2℃以下,蜈蚣开始逐步向深层移动,活动减少,食量减少,逐渐进入冬眠状态。这时的管理主要是防寒、防鼠工作。

冬眠的温度是:

南方8℃左右,北方在2℃左右,这时蜈蚣要蛰人土深10~15厘米的地方不吃不动。

防寒保温的方法是:

在饲养池的瓦片上撒一层4~8厘米厚的细而松的土。必要时应在覆盖土内加入一些稻糠或麸皮,以增加蓬松性,保温性能也好。随着天气的日渐寒冷还可以在饲养池或饲养缸上加盖草帘、饲养室也要做好防风保暖工作,保证室温和池内温度不低于2℃。有条件的,在饲养池周围堆移一些锯末、麦糠、稻壳等,可以起保温作用。

如果饲养池是设在遮荫棚下的,没有大棚挡风墙的,可以砌上临时墙保温,或用塑料薄膜遮起来,第2年春暖花开后再拆除。

整个冬眠期饲养池每半月要通风1次,通风工作应在风和日暖的中午进行,通风时要揭开草帘和纱网盖,通风换气1~2小时。同时检查纱网盖是否破损,若发现有破损的地方,首先检查有无老鼠钻进瓦片的迹象,如有钻进老鼠的迹象,应及时清理、捕鼠,然后修理好破损的网盖,防止老鼠再进入。

春季蛋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鸡的生理机能日益旺盛,各种病菌也易繁殖,因此,必须注意鸡群的防疫和保健工作。

一、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

立春过后,外界气温逐渐回升,适合鸡群产蛋需要,当鸡舍温度上升至15℃时,处于产蛋高峰期(23~40周龄)、中期(41~55周龄)和后期(56~72周龄)的鸡群产蛋均有上升趋势。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鸡群的采食量会降低。因此,养殖者要认真做好鸡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必须保证供给鸡群优质、营养均衡、足量的饲料,尤其是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鸡群;保证水源的绝对安全,并保障充足的饮水供应,以免影响鸡群产蛋性能的发挥。

二、正确处理保温与通风的矛盾

春季昼夜温差大,尤其是有倒春寒现象,导致外界温度变化剧烈,极易造成鸡群产蛋不稳定,1周内产蛋率波动范围达2%~3%。遇到倒春寒天气时,管理上要以换气为主、通风为辅,及时上调风机的控制温度,降低风机的工作频率,保证温度平稳、适宜,减少温度波动造成的应激。遇到大风或沙尘天气时,应合理控制通风小窗开启的距离、数量,以减少进风量,降低风速,防止贼风侵袭和减少粉尘。

三、做好免疫、消毒工作

春季万物复苏,细菌、病毒繁殖速度加快,尤其是养鸡多年的场区,极易暴发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对鸡产蛋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因此,春季应关注产蛋鸡群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病抗体的消长规律,适时补免,以维持产蛋的稳定。

1.保证均匀有效的抗体

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免疫程序,并且保质地完成免疫,特别要注意禽流感和新城疫的免疫,因为春季是这两种病的高发季节。建议新城疫免疫每两个月气雾免疫1次(新城疫-传支二联苗与新城疫Ⅳ苗交替使用);禽流感疫苗每4个月注射免疫1次,并随时关注抗体变化。

加密抗体监测频率,在外界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可以1个月监测1次。如果外界环境不稳定,并且本场自身免疫程序不是很完善,则有必要每半个月监测1次。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病的抗体水平必须长期跟踪、时时关注。如遇到抗体变化异常,周围情况不稳定或有疫情发生时,要及时采取隔离封锁、适时加免、全群紧急免疫等措施,以增加抗体水平,提高鸡群免疫力。

2.控制微生物滋生,加强环境的消毒

一些养殖场户为避免春季不稳定因素给鸡群带来疾病困扰,而选择了减少通风。恰恰因为这样,导致了鸡舍内有害气体超标以及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给鸡群带来了更大的危害。

春季蛋鸡的饲养养殖者要养成白天勤开窗,夜间勤关窗,平时勤观察温度的习惯。当上午太阳出来后、气温逐渐上升时,可将通风小窗或者棚布适当打开,以保证舍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而当傍晚气温下降时,再将小窗等通风设施关闭好,以保证夜间舍内温度。

要做好舍内外环境以及饮水管线的消毒工作,尽可能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内环境消毒时,要选择对鸡只刺激性小的消毒药进行带鸡消毒,消毒药可选择戊二醛类或季铵盐类。可每天带鸡消毒1次,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要保证每周3次的带鸡消毒。外环境消毒时,可适当选择对病毒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药,如火碱或碘制剂。在消毒过程中要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药交替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饮水管线可每周消毒1次或每半个月消毒1次,消毒药物可选用高锰酸钾。

四、关注硬件设施对鸡群产蛋的影响

为了保证鸡群的产蛋性能在春季得到更好地发挥,要关注硬件设施的改进,以减少应激因素对鸡群的影响。

鸡舍硬件设施改进后,可以使通风更加科学合理、鸡群生存的环境更加舒适、卫生条件得以改善、条件性疾病的发生率就会降低,从而使季节因素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影响降至最小。

不同季节獭兔的饲养管理


1)春季獭兔的饲养管理

春季气候变化很大,早、中、晚温差明显,兔舍门窗的开、关应根据天气变化而定,要预防受风、着凉,咳嗽、感冒、肺炎、肠炎等病的发生。春天又是各种细菌繁殖的旺盛时期,应保持兔舍干燥、兔笼卫生,坚持定期消毒,才可保持兔体健康。春季青绿饲料开始生长,兔食欲增强,易发生贪食现象,因此,应进行限饲。限定方法是青绿饲料占日粮的量由1/41/31/22/3逐渐增加。每次转换都要保持23天,逐步扩大青绿饲料的喂量,胃肠道才能正常运转。春天是家兔配种繁殖的黄金季节,应编排好配种计划,做好发情兔配种,防止空怀。

2)夏季獭兔的饲养管理

獭兔怕潮湿、炎热环境,在夏季较难饲养。高温环境下,兔的生活力下降,生长发育缓慢,做好防暑降温是关键。为了改善兔舍通风,应经常开窗开门。为防止蚊蝇应安装纱门窗。舍温超过35℃时,可洒水降温。有条件的地方开排风扇或鼓风机,使空气流通,以利防暑降温。清早应提早喂,傍晚推迟喂,全日饲喂以晚为主。多喂青绿饲料,给足饮水,在水中加1%的食盐更好。炎热夏季不宜交配繁殖。为了减少球虫病、魏氏梭菌病、肠炎等发生,可在饲料中添加新诺明或氯苯胍等,并定期注射各种疫苗。

3)秋季獭兔的饲养管理

秋季气候凉爽,是獭兔繁殖的好时期,应抓紧配种工作,同时对怀孕兔要精心护理。并抓住秋膘,保证安全过冬。管理方面,应防止着凉、感冒、肺炎、肠炎的发生。

4)冬季獭兔的饲养管理

冬季寒冷,兔舍门窗应关闭严紧,特别大风降温天气,严防贼风侵袭。最冷的时候,在兔笼内放些干草,当作褥草,加大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遇晴朗无风天气,中午时,把兔放出笼外晒太阳。

高产奶牛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奶牛生产性能高低,产奶量多少与饲养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会影响到奶牛的健康、使用年限以及生产性能,这在高产奶牛的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要加强高产奶牛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现简单介绍高产奶牛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1、奶牛的泌乳规律

高产奶牛是指在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达到6吨以上,日产奶量30kg以上的奶牛。在同一个泌乳期内,奶牛的泌乳量因品种、个体、健康度、体况、年龄、营养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母牛分娩后产奶量开始逐渐的上升,一般在第2-3个泌乳月达到泌乳高峰,然后再逐渐的下降,最后进入干奶期。对于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来说,产奶量上升的幅度大,泌乳高峰期持续时间长,下降缓慢。如果奶牛在分娩后可快速的达到泌乳高峰期,并且高峰期可维持较长的时间,则说明这样的奶牛生产性能良好,总的产奶量高。同一品种奶牛的年龄和胎次不同,产奶量也不同,因初产奶牛还未达到体成熟,因此泌乳能力与经产奶牛相比较差,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体成熟发育完全后产奶量开始增加,一般在3-4胎时可达到最高产奶量,待到5-6胎后产奶量开始下降,生产性能降低,但是如果饲料全价性良好,饲养管理良好,有的品种的产奶高峰胎次也可持续到7-8胎。

2、奶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奶牛根据泌乳特点可分为泌乳期、干奶期和围产期,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不同,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法。在泌乳期,尤其是在泌乳盛期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此时应提供优质的高能粗饲料,青贮玉米、优质干草等,在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时不可以单纯的增加精料饲喂量,奶牛采食过量的精料会导致瘤胃酸中毒等代谢疾病,可以通过增加脂肪饲料的量来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如果日粮中精料的比例过高时可以添加缓冲剂来中和瘤胃的酸度,从而提高产奶量。高产奶牛对钙、磷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要注意日粮中钙磷的比例,在添加时测定钙磷的利用率,要注意有效磷的添加量。在饲喂饲草饲料时要少量勤添,避免造成饲料浪费。为了提高产奶量,提高牛奶的质量,可丰富饲料的种类,在夏季可喂一些酒糟或者啤酒糟,冬季则可喂一些胡萝卜、甜菜等块根块茎类饲料。

为了使奶牛的体况得以恢复,产奶机能得以休息,在奶牛产奶时间超过300天后就要及时的进行干奶。在整个干奶期要注意控制好奶牛的体况,不可饲喂过肥,因此日粮中的粗饲料比例要适当的提高,减少精饲料的饲喂量,控制在体重的5%左右即可。同时提供一些具有饱腹感的粗饲料,控制干奶期奶牛的采食量。在饲喂干奶期母牛时不但要控制好饲料的数量,还要控制好饲料的质量,要求所饲喂的饲料的品质良好,不可饲喂霉变饲料,还要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注意冬季不可饲喂冰冻的块根块茎饲料和水,以免导致孕牛流产或难产。

围产期奶牛要注重产前的饲养工作和产后的管理工作。母牛在分娩前1周转入产房,要提前将产房准备好,要彻底的清洗产房和产床,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将产房温度调整到适宜温度。在分娩前1周保证充足的粗饲料供应,精料可不喂或者少量饲喂,分娩当天不喂料。奶牛在产后要做好护理工作,因在分娩过程中会损耗大量的水分和体能,但是在产后不可立即喂料,应及时的喂一些温水,用温水、麸皮、红糖、食盐等配合的营养液,然后饲喂一些青干草。为了使母牛在产后尽快的排出胎衣和恶露,促使身体的恢复,在分娩后要尽量让母牛站立运动。母牛在产后因分娩和产奶营养会迅速的流失,但是此时食欲尚未恢复,采食量较小,而产奶和身体的恢复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会出现营养负平衡,可增加日粮的营养浓度,使其即使采食较少的饲料也可获得较多的营养。奶牛在产后不可一次性喂料过多,要逐渐的增加饲喂量,第一天精料的饲喂量不可超过2.5kg,以后以每天增加o.5kg的量,到第七天达到6-6.5kg,一般经过2周后即可进行正常饲喂。在产后挤奶时不能一次性的将奶挤净,否则易发生产后瘫痪。产后要做好奶牛乳房的护理工作,可用温水擦洗和按摩乳房,减轻水肿,不可饲喂多汁饲料,否则会加剧水肿。

3、奶牛日常的饲养管理

加强奶牛日常的管理工作,提供适宜的环境。奶牛怕热,要保持奶牛舍适宜的温度,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18℃,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防止发生热应激,冬季则要做好防寒的工作,为了防止冬季乳房被冻伤,可以给奶牛戴上特制的乳罩。保持舍内适宜的湿度,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勤换垫料。每天都要做好圈舍的清扫工作,并定期对圈舍、栏位以、料槽、水槽以及工具进行消毒。保持奶牛舍安静。安排奶牛合理的休息和运动时间,保持每天的运动量充足,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泌乳的作用。每天都要刷拭牛体2次,以清除体表的污物,保持牛体清洁,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还可在夏季起到降温的作用。

奶牛的饲养管理知识
一、奶牛的饲养技术
1、犊牛培育、犊牛出生后1小时后喂给初乳,一周后开始补喂饲料(开食料)和优质县城干草,开食料按玉米30%,小麦麸25%,豆粕30%,食盐2%,碳酸氢钙2%,小苏打1%预的比例配制,让犊牛自由采食,在犊牛舍放臵清洁饮水,让犊牛自由饮用,舍内温度保持在10℃—24℃范围;达60日龄每日采食精饲料1千克左右时断奶;断奶牛精料增加到每天1.5—2千克,优质粗料自由采食,7月龄后转为青年牛饲养。
2、青年牛饲养。断奶至30月龄称青年牛,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的原则饲喂,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成牛母牛分干奶期、围产期、泌乳期三个不同饲养阶段进行饲养:
(1)干奶期。怀孕母牛在预产期前60天左右停止挤奶,称作干奶期,干奶前几天少喂或停喂多汁青绿饲料,控制饮水,增喂粗饲料;在最后一次把乳房中奶挤净后在4个乳头内注入干乳油剂,并药浴后不再挤奶,若乳房出现红、肿、热、痛,则视情况进行第二次干奶或治疗后再干奶。
(2)围产期,产前15天起逐渐增加精料喂量,日粮精粗饲料比为40:60,注意钙的喂量应产前低钙,产后高钙,预防产后瘫痪;产后喂给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分娩后1—2小时第一次挤奶不宜挤得太多,只要够犊牛吃就可以了,以后每天逐渐增加,到第三天后才挤净乳房中乳。
(3)泌乳期。是一泌乳高峰期额外增加1—20%的精饲料,尤其是第一、二胎的母牛;二是泌乳中期(产后101—200天),日粮精粗饲料比50:50。粗纤维不低于17%;三是泌乳后期(产后201天至干奶)日粮精粗饲料比为40:60,粗蛋白质12%,粗纤维不低于18%。
二、奶牛管理措施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生产水平的牛只分群饲养,给予不同的饲料配方和不同的喂量;喂料先粗后精,或可采用全混合粮饲喂法饲喂,即将切短(2.5厘米左右)的粗饲料和精饲料、青贮饲料以及各种添加剂等混合在一起,充分拌和饲喂;每天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并使牛只保持充足的舍外运动;牛舍内高温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寒冷季节保温防寒;根据膘情及时调整饲料供应和饲养管理;每天观察发情表现与发情状况,适时配种;保持正确卫生的挤奶操作习惯,避免乳腺炎发生,保证生奶卫生。
三、奶牛的繁殖配种奶牛一般在8—12月龄、达成牛体重45%时出现初次发
情,称初情期,12—14月龄达性成熟,配种适龄时间为16—18月龄,体重达成年的70%或375千克体成熟时,才能配种。母牛出现发情表现后18—10小时第一次配种,间隔8—12小时第二次配种。奶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已发情而未配种或已配种而未配上的母牛,在大约21天左右又开始下一个发发周期,配种后若连续两个情期未再发情的,应视为妊娠,可在三个月时到改良站点进行妊娠检查,妊娠期平均为280天,可按此推算预产期。
四、奶牛引种需要注意的问题要实现牛群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率,我们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品种。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奶牛是荷斯坦奶牛,全世界约有1亿头以上。我国饲养的奶牛主要也是这个品种。我国培育的荷斯坦牛虽然遍布于全国各地,但以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新疆、山东等到北方地区数量为多,占我国奶牛数量的90%以上。

开始养奶牛时,大多是采用购买成年母牛、购买育成牛(或青年牛)或购买犊牛等3种方法。在购买母牛或育成牛时,可能是空怀牛或是怀孕牛。选购牛时,要做到“一查、二看、三取证”。

母猪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方法


发展养猪业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生猪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以满足人们对猪肉产品的需要。建立健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只有通过科学地饲养管理,种猪才能繁殖出数量多、质量高的仔猪,从而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母猪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方法。

1、配种母猪

青年母猪达到性成熟时,即出现第1次发情。母猪初情期的时间与品种本身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有关。本地母猪在3~4月龄、培育品种母猪在4~5月龄、引入品种母猪在5~6月龄时,即达到初情期。后备母猪在生长发育阶段,若摄入了足够的营养,生长发育正常,初情期也较早。若生长发育受阻,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则会推迟初情期。初情期越早,开配使用的年龄也越早,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母猪初情期时,即可立即配种,因为母猪第1次发情时的排卵数很少,若在这时配种受孕则窝产仔数也少,而且过早配种使用的母猪,本身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很大影响。青年母猪的排卵数是随着年龄和发情次数的增长而增加的。

在母猪配种期间,应喂给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平衡的优质饲粮,以促进排卵。从临配种前21天起为体况较差的母猪加料,增加这类猪的内分泌活动及生殖系统的机能,从而增加排卵数和产仔数。在母猪生长后期,要避免母猪过肥现象发生,过肥易造成产仔数少、难产等。

母猪的配种方式,按配种的次数来分有单次配种、双重配种和重复配种。单次配种指母猪在1个发情期内,只用1头公猪配1次。双重配种指母猪在1个发情期内,用2头公猪先后相隔10分钟左右各配1次。重复配种指母猪在1个发情期内,用1头或几头公猪,相隔12或24小时先后配种2~3次,此配种方式最佳。

2、妊娠母猪

母猪配种受胎后,即进入妊娠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完全依靠母体,对妊娠母猪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使母猪在妊娠期间体重适量增加,胎儿生长发育良好,最大限度减少胚胎死亡,增加活产仔数,仔猪初生体重大、生活力强。保证母猪产后有健康的体况和最佳的泌乳性能,从而提高整体养猪生产水平。

妊娠前期由于胚胎小,所需营养物质较少,母猪本身体重的增加比较大;妊娠后期胎儿增重快,需要的营养物质多,母猪本身增重减少,如果从饲料中所得营养物质满足不了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猪将动用自身营养物质的储存。如果妊娠期营养水平过高,母猪增重过多,体内会有大量脂肪沉积,使母猪过于肥胖,不仅造成饲料的浪费,而且造成难产、产后食欲不振、仔猪体弱、泌乳量减少等不良后果。

一般妊娠期增加能量摄入,主要促进母猪增重,仔猪初生重只有小幅度增加,但高能量水平,特别是妊娠初期高能量水平会导致胚胎死亡率增加,妊娠初期降低能量水平有利于胚胎成活。在妊娠母猪的饲料中,还必须保证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供应,蛋白质是组成胎儿的主要成分,越到妊娠后期需要量越大。对青年妊娠母猪,为了使蛋白质沉积到最大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供应宜相对稳定。饲粮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会导致产仔数减少,死胎、木乃伊胎、畸型胎以及弱仔数的增加。

3、泌乳母猪

泌乳期间的营养水平直接影响母猪泌乳量和其他繁殖性能,最终影响全群生产力。营养不足对断奶后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延长断奶后发情的间隔,降低胚胎存活数及下一窝窝产仔数等。泌乳期间采食量低,会导致断奶后母猪发情推迟,体重降低,机体组织中蛋白和脂肪损失。母猪对日粮养分变化的反应是通过血液代谢物、激素或者是通过代谢物和激素二者来引起繁殖性能变化的,而与体脂或蛋白的贮存没有关系。对于1头体重为140千克的哺乳母猪,产仔数为10头,每天维持需要消化粗蛋白质为92克。因此,要保证必需氨基酸的需要。对于初产母猪乳腺的发育与奶猪的吸吮有关,一定要注意让所有乳头都能得到均匀利用,否则就会出现乳房大小不均,出现发育好的乳房泌乳多、发育差的乳房泌乳少的状况。当初产母猪产仔过少时,应采取并窝办法,如无并窝条件,则应让1头奶猪吃几个乳头,尤其是要奶猪吮吸后部的乳头,防止未被吮吸的乳头萎缩,影响下一胎泌乳能力。

4、后备母猪

从母猪断奶到配种这一生长阶段所饲喂日粮的组成,对后备母猪成年后的受胎、妊娠和哺乳性具有重大影响,应特别注意在日粮中添加足量、优质的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生产卵子的主要物质。除精心挑选后备母猪外,保证饲养管理过程中的饲粮平衡,后备母猪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才能确保多产仔。

不同季节土元的饲养管理


1.土元的饲养密度

土元有喜在泥土中群居的习性,所以饲养密度可以高些。同时,土元有吃卵的恶习,所以种虫的饲养密度不可过高。另外,也应根据节气、虫型、饲养土厚度以及气温高低而有所区别。如气温低窝泥较厚的,饲养密度可高些。反之气温高,窝泥薄的,密度可稀些。密度还可随虫龄的增长进行调整,以防互相残杀、成虫吃食卵鞘。表5为土元不同虫型时的参考饲养密度。

表5夏、秋季节的土元饲养密度


虫型土厚(厘米)饲养数量(万只/米)
幼虫718~20
成虫180.1-1
雌虫180.4-0.45

人工饲养土元,同期孵化出的若虫,在其发育进程中,由于个体差异,会出现l一4龄之差。为了使其平衡发育,土元量达到一定密度时,应分档饲养。可按16龄若虫、78龄若虫、910龄雌若虫分开饲养。

试验表明,饲养坑内光线暗些,效果较好。在同样条件下饲养100天,光线暗的坑可比透光坑能增产2l%左右。但要注意饲养坑透气,否则会使土元闷死。温度在38℃以上时,要适当打开坑门,加厚泥土,减少虫口密度,以降低温度,使土元能安全度过高温时期。

2.不同季节的管理

春季是土元经过长期冬眠以后重新开始活动的季节。土元虽冬眠,但生命活动依然进行,仍需消耗一定的营养。经过较长时间的冬眠,体内营养物质已基本耗尽,所以出蛰后应投喂营养比较丰富的饲料。天气晴朗、气温较高的傍晚翻动窝泥,可促使土元提早活动、吃食,提早生长发育和产卵。

夏、秋季的温度对土元最为适宜,生长旺盛,蜕皮次数最多。在这一阶段,应多喂含汁多的瓜、菜、叶等青饲料。如喂米糠等干料类,应适当加水拌湿润后喂给。夏天有时气温很高,饲养土容易干燥,不利于土元生长发育。因此,在高温天气,除了多喂青饲料调节湿度外,还可在饲养土表层直接喷水。但要注意喷水不能过多,以防泥土过湿,造成结块。

当气温降到11℃以后土元进人冬眠状态。越冬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第二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因此在冬眠前要加强饲养管理。从10月上旬起,要喂营养丰富的食料,如黄豆粉等,把土元养壮实,有足够的营养物质贮存在体内,供越冬期间代谢需要。同时适当做好保暖工作,如增加饲养土厚度,适当干些,坑面盖些干草,这样土元就可以安全过冬。

梅雨是江南地带的特殊气候情况,雨多、潮湿、闷热,饲料容易发霉变质,土元也容易得病。这个季节特别要注意,饲养室或饲养坑内不能过湿。饲养土要干燥一些,要少喂青饲料,多喂精饲料,并做到勤喂少喂。每天早上要进行检查,清除隔夜留下的食料残余。要多打开房屋的窗和坑盖,加强通风,排去潮气。但要防止老鼠等敌害窜人饲养坑。

产蛋鸭的饲养和管理方法


鸭的产蛋期一般在27周龄至产蛋结束。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高产蛋量、高受精率、孵化率,要做到这一点,在鸭正式进入产蛋期后,各种饲养管理的日程要稳定,特别是在产蛋高峰期更应注意。

一、饲喂:充足饮水,自由采食

1.产蛋前期满足营养需要,增加日粮中营养浓度和饲喂次数,每只鸭每天添加鱼粉10克。

2.在产蛋中期重点是确保鸭高产,延长高峰期,每只鸭每天添加鱼粉、含蛋白质的配合饲料,还要适当喂些青绿饲料、钙和维生素等。

3.到后期,根据体重和产蛋率来确定饲料给量,过重时饲料能量降低或控制采食量;体重下降时,应补喂一些动物性饲料。

二、饲养方式

产蛋鸭一般采用半舍饲管理方式,可以进行强、弱、病分群管理,每天在舍内赶鸭转圈运动三次,每次约5~10分钟,保持鸭舍内小气候相对稳定。

三、光照强度

每日提供16~17小时光照,光照度以5瓦/平方米为宜,时间固定,舍温维持在5~10℃,如超过或低于,都应进行调整。

四、垫料

必须保持干燥清洁,舍内潮湿时应及时清除,换上新垫料,经常换料,尽可能保持产蛋鸭鸭舍环境干燥清洁。

五、种蛋收集

一般在6~8时捡蛋,及时收走蛋,并观察蛋的质量,以备种用。收集的种蛋应尽快消毒.并转入蛋库保存,如发现次劣蛋,要分析产生原因。

六、种公鸭的管理

配种以1∶4比例为好,公鸭过多,会引起争配现象,并定期检查精液品质,淘汰不合格的公鸭。

七、预防应激反应

要有效控制鼠类和寄生虫,并保证产蛋鸭居住环境清洁安静,保持环境空气尽可能地新鲜,防止氨中毒,必要时可调节通风设备,寒冷地区温度应维持在0℃以上。

八、做好记录

做好产量记录,及时淘汰产蛋量低的鸭,经常观察鸭群,发现疾病,及时处理。

肉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肉牛养殖技术和方法


环境可直接影响肉牛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如果饲养环境恶劣会使肉牛的生长、增重速度减慢,增加饲养成本,还会导致肉牛体质下降,抗病能力减弱,从而易患多种疾病,对健康以及生命造成威胁,因此,要加强肉牛养殖环境的管理工作,以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肉牛的饲养管理方法肉牛养殖技术和方法。

1、肉牛的生物学特性介绍

肉牛属于草食的反刍动物,通常一昼夜反刍6-8次,反刍次数多的达到10-16次,而且大部分肉牛的反刍是在夜晚进行。所以农忙季节可以适当在夜间给肉牛进行补饲,但是在饲喂草料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饲料清洁卫生。在牛瘤胃中可见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相互共生、共同作用,从而组成了牛体内的各种细菌区系,主要是靠菌体内酶的作用分解并且吸收饲料中的营养,将植物性饲料蛋白转变为菌体蛋白质。在肉牛的生产过程中,日粮中一部分蛋白质饲会被胺盐代替。肉牛日常采食的日粮主要是以青粗多汁的饲料为主。

2、肉牛的生产性能

牛肉的营养丰富、口感良好,所以一直都是人们餐桌上的主要肉类食品,每年的消费量都在不停的增加。肉牛养殖产业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也可以从肉牛产业体现出来,所以肉牛饲养俨然已经成为畜牧工作者的重点工作。肉牛的实际生产能力会因为品种、年龄、性别、饲养水平和营养状况以及杂交等不同的因素而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所以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以上的影响因素,以提高科学养牛的实现速度,彻底转变传统的饲养观念为现如今的现代化养殖理念。

3、品种改良

畜牧业发展肉牛生产以增加经济收益的重要方式就是对肉牛的品种加以改良。通过杂交的方式可以改变基因型并且更具有杂交优势的同时可以增加遗传变异的幅度,还能够结合不同亲本的优良特性而满足相应的生产需求。不但对日后的选种有利还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种的培育,通过提高牛群的质量将肉牛的出栏率和商品率都能够相应的提高。所以严格的管理能繁母牛尤其是本地能繁母牛可以达到品种改良的目的。饲养能繁母牛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其发情状况,掌握不同品种肉牛的发情周期,在母牛进行人工授精的发情末期对其进行适时的配种操作。

4、人工牧草的生产和配制

肉牛的实际生产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人工牧草,想要饲养出品质好的肉牛就要保证供给其丰富的饲料,否则培育不出优质肉牛。这就要求人工牧草能够种植得当、青贮进行较为科学的生产、饲料进行氨化并且给予日粮适当的配比,促进肉牛产业化的早日实现。在生产中应该因地制宜的开展牧草的种植工作,切实的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种植高产、多汁、高蛋白的牧草以补充青绿饲料的缺失。

青贮饲料的优点非常多,属于肉牛生产中比较理想的饲料来源,不但能够补充枯草期肉牛采食青饲料的不足,并且具有适口性好、保存时间长、保持青绿饲料时的营养成分。无毒、无害的植物和秸秆是生产中制作原料的主要材料。制作青贮饲料应该选择无氧环境进行,并且保持其中有适量的糖分、60%~75%的水分;采用青贮窖和青贮袋(桶)将原料切碎,大概2~3cm然后压紧、密封保证不漏气,这样保持30天之后就可以给肉牛采食。

饲料氨化主要是利用尿素中的氮形成氨气从而软化粗纤维,导致秸秆的结构变得疏松,同时可以增加其适口性还能够提高肉牛的消化率。但是生产中应该注意的是:秸秆氨化处理后的饲料会相应的产生一些刺激性气味,所以在给肉牛饲喂之前应该取出并进行8-10h的晾晒,避免造成肉牛采食青贮饲料的适口性偏差。

肉牛饲养生产中要保证日粮的品质,根据牛自身的生理特点可知其能够利用青粗料,所以应该尽量有效地将肉牛的生产潜力发掘出来,最大限度保障可以常年均衡的供应优质的饲料给肉牛。牛瘤胃微生物可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及非蛋白质含氮物合成各种氨基酸,组成微生物蛋白质供牛利用,所以过去有牛是完全可以依靠瘤胃微生物的蛋白质来满足自身需要理论,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对优质肉牛来说某些氨基酸、微量元素不足是限制生产的因素。

在肉牛的养殖生产过程中,犊牛期的饲养管理对于成年后的生产性能以及养殖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要加强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工作。一般肉用犊牛是指出生至6月龄的犊牛,按照犊牛的生理特点又可将犊牛分为初生期和哺乳期。初生期是一般指出生至7日龄,8日龄至断奶为哺乳期,一般犊牛的哺乳期为3~6个月。处在哺乳期的犊牛生长发育迅速,如果在犊牛阶段饲养管理到位,会使其肉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对于广大的肉牛养殖户来说,肉牛养殖育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尤其是是对于一些养殖新手,肉牛养殖技术并不是很了解,这里山东机关干部综合养殖场的养殖专家跟大家分享一下肉牛养殖的技术。
方法/步骤
一、肉牛养殖肥育方式:由于自然条件和饲养方法的差别,肥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6月龄犊牛的肥育方式;
2、12-14月龄的幼牛肥育方式;
3、4月龄以上架子牛的肥育方式;
4、易地肥育方式。
二、肉牛养殖饲养技术
1、饲草饲料相对稳定,防止突然变换牛肥育期间,尤其强度肥育或快速催肥,这就需要饲草料相对稳定。若突然变换,必然引起瘤胃内环境改变,直接影响瘤胃微生物区系和发酵活动,导致降低发酵度和饲草料的消化和吸收率,甚至引起消化道的疾病。(标准的牛舍设备)
2、注意观察牛只挑食和厌食,须给予足够的粗饲料,改善日粮的适口性,可添加少量糖蜜,多喂些麸皮、大麦、燕麦,或用大麦片代替粉状饲料。临近肥育期厌食,应考虑及时出栏。
3、定时饲喂,少给勤添。日喂三次,上、下午各饮水一次,草料拌匀再饲喂,先喂后饮。
4、饲草饲料多样化,合理搭配:牛的日粮一般由粗(青)饲料和精料两部分构成,不仅要求有适当容积和采食量(干物质),还需要保证质和量的满足。正如农民所说“杂花草混合料,牛爱吃,易上膘”。
5、饮水充足,保持清洁。肥育期间,牛的饮水量与饲料性质和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牛肥育自由采食,应设常备水槽,随渴随喝。放牧肥育或栓系饲养,定时饮水,每日2-3次,以饮足为原则,水需常更换,保持清洁。
6、日粮中精粗饲料结构要合理通常情况下,随着肥育期的进展,日粮中精粗比例也有所不同:初期:粗饲料占70%,精料占30%。中期:粗饲料占30%,精料占70%。未期:粗饲料占10%,精料占90%。

三、肉牛养殖肥育期管理措施:经选定供作肥育的后备牛,要逐头检疫,避免疫病传播,造成经济损失。购入前先打扫圈舍,喷洒酚皂液、石炭酸或波尔多液消毒。水槽与食槽打扫干净,在牛床上铺新垫草或锯未,肥育期的一般管理措施如下:
1、分组,个体编号,建立肥育记录;
2、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体表寄生虫影响牛的安静,不利于采食和休息,对牛皮侵袭影响质量,体内寄生虫不仅争夺宿主的营养造成养分的消耗,而且寄生在肺、肝、脑、肌肉内还会出现病症甚至感染给人。起不到肥育效果。常用的广谱驱虫药是盐酸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伊福丁等。螨病的传染性极大,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用杀螨剂消毒牛舍及被污染的用具。用双甲脒、溴氰菊酯、伊维菌素、巴胺磷、二嗪哝(螨净)、林丹、辛硫磷及敌百虫等药物治疗。
3、去势:近四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对成年公牛在肥育前半个月必须去势,青年公牛可以不去势,但要及早分群,单独饲养管理,才有利于肥育,并可改善胴体品质。
4、刷拭和运动:刷拭须定时,每日1-2次,喂饱后进行,从头到尾,先背腰,后股部和四肢,反复刷拭,肥育期间对架子牛可适当进行运动,以促进消化器官发育,中后期必须限制运动;
5、因地制宜,进行群饲或栓饲一般架子牛强度肥育,自由采食时可群饲,围栏育肥,每群10-20头,每头牛占牛床面积4平方米,成年牛(残老牛)快速催肥时可栓饲;
6、牛舍保暖防暑,保持干燥清洁;
7、定期称重:肥育期全程90-120天时分三期,每期按时称活重,在早晨空腹时进行。

仔兔和幼兔的饲养管理方法


从出生到断乳的小兔称为仔兔,依仔兔生长发育特点可分为睡眠期和开眼期,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要求不同。仔兔在睡眠期的代谢非常旺盛,食入的乳汁大部分被消化吸收,很少有粪排出;只要能吃足乳、睡好觉,就能正常发育。仔兔出生后10~12天为开眼期,此期仔兔体重日渐增加.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仔兔和幼兔的饲养管理方法。

1、仔兔的饲养管理

1.1睡眠期

仔兔从出生到12日龄左右,全身无毛,耳孑L闭塞,眼睛紧闭,除了吮乳就是睡觉,故称为睡眠期。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是尽早吮乳,吃足乳。仔兔出生后从母乳摄取营养,但须自身进行体温调节。而此时仔兔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调节体温的功能差,神经反应迟钝,加之周围环境中无数致病微生物的侵袭,仔兔抵抗力差,如果不能很好地护理,很容易发生死亡。

睡眠期仔兔生长发育快,初生重仅50~60g,l周龄体重可增加1倍,10日龄体重可为初生重的3倍,出生后,应尽早让仔兔吃上初乳,吃足乳。若母兔乳汁不足,仔兔经常处于饥饿状态,生长发育不好,死亡率高。尽管仔兔在胎儿期已从母体获得抗体,但兔乳营养丰富,仔兔生长发育快,应使仔兔在出生后5h之内吃上乳。对不会吮乳的仔兔和不哺乳的母兔(特别是初产母兔),应及时查明原因,用人工方法强制哺乳。母兔初乳的营养价值很高,并含有丰富的抗体,还能帮助排泄胎粪,所以应让仔兔及时吃到初乳。若发现母兔产仔后4~5h不去喂乳时,要进行人工强迫喂乳。即把母兔仰面固定露出乳头,防止踏伤仔兔,再把仔兔对好乳头,这样即可哺乳;每天辅助哺乳1~2次,训练几天后母兔就可以自动喂乳。还可把母兔伏在巢箱上,用手轻捉母兔的背部,使仔兔能在腹下吮乳,也可防止母兔踩踏仔兔。据作者实践,两种方法均可奏效。另外,每天要检查仔兔吮乳的状况。对产仔太多,或母兔乳汁少,超过母兔哺育能力的,应实行寄养。要选择健康、乳汁多、产仔少和分娩时间相近的母兔作为寄母。在拟寄养的仔兔身上涂以寄母乳汁,或者将寄养仔兔与原窝仔兔同放入一个窝内任其密切接触,数小时后再让寄母哺乳。寄母嗅不出异味,即可使寄养成功。

1.2开眼期

仔兔出生后10~12天,眼睛就能全部睁开,但也有少数仔兔仅能睁开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有眼眵黏住,必须及时用棉花蘸温水洗去眼眵,分开眼睑,协助睁眼。从开眼到断乳这一阶段叫开眼期。仔兔开眼之后,精神振奋,在巢箱内来回蹦跳,数日后便跳出巢箱,叫做出巢。仔兔出巢的迟早,依母乳多少而定,母乳多的出巢迟,母乳少的出巢早。这时仔兔体重日渐增加,母兔的乳汁已不能满足仔兔的需要,常紧追母兔吸吮乳汁。所以,这一时期也叫追乳期。这个时期的仔兔要经历一个从吮乳到采食植物性饲料的变化过程,对仔兔是一个重要的转变。由于仔兔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全,如果转变太突然,容易造成死亡。所以,此时期的工作重点,应放在仔兔的补料和断乳上。实践证明,这项工作做得好,可促进仔兔健康生长;否则,会导致仔兔死亡。

仔兔从16~18日龄即开始吃料。此时仔兔生长发育更快,母兔泌乳量逐渐达到高峰,光靠母乳已不能满足仔兔需要。因此,无论从仔兔生长发育需要,还是从母兔泌乳特点来看,都应在母兔泌乳高峰到来之前开始给仔兔补料。仔兔16~18日龄时,就可喂给少量新鲜、优质、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如麸皮、豆渣、煮熟的大豆、胡萝卜及鲜嫩青绿饲料等。此时仍以吮乳为主,吃料为辅;往后逐渐增加补料的投喂量,到1月龄以后则转为吃料为主、吮乳为辅。开食后,仔兔最易患消化道疾病,应保持笼舍清洁干燥,饲料品质要好,并保证供给充足、洁净的饮水。

2、幼兔的饲养管理

幼兔期生长发育快,食欲旺盛,消化力强;但对疾病的抵抗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容易患各种疾病,死亡率高。刚断乳时,应保持断乳前的饲养、环境与管理等条件;隔开母兔,让仔兔仍留在原来的兔笼,可减少仔兔对新环境的应激反应。对刚断乳的幼兔,仍喂给断乳前的饲料,要求容积小、营养好和易消化。随着幼兔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饲料,但不要突然改变,数量以吃饱为宜,防止幼兔贪食而引起消化道疾病。选作种用的后备兔,还要注意防止过肥。仔兔断乳后经过短时间的适应后转入幼兔群,分群时可按窝分成小群或按日龄、强弱和大小分开饲养,每小群4~5只为宜。幼兔阶段易发病,特别是球虫病发病率和残废率都较高。为了预防球虫病,断乳后普遍投给磺胺二甲基嘧啶,按精料1%的比例混入喂给。同时,要保持笼舍的清洁卫生、干燥。

仔兔、幼兔的饲养管理要点

1仔兔

从出生到断奶这一时期的小兔称为仔兔。仔兔的饲养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仔兔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是养兔的重要环节。

1.1防寒暑,防鼠害

根据气温变化调整产箱内盖毛和垫草;同时,将兔笼、兔窝严密封闭,实行昼夜值班,定时哺乳。

1.2早吃奶,吃足奶

如果仔兔能早吃奶、吃足奶,则生长发育好,体质健壮,生活力强。对吃奶不足或吃不到奶的仔兔,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强制母兔哺乳,或将仔兔寄养或人工哺乳。

1.3做好开食补料工作

开食时间以16~18日龄为宜,过早因仔兔肠胃功能尚未健全,容易发生消化道疾病。补喂的饲料,开始用少量的嫩青草、野菜诱食,23天左右可逐渐混入少量精料。补料量要由少至多,少喂多餐,每天喂5~6次。

1.4搞好产箱和兔笼的卫生

产仔箱每天要检查,发现下部及四角潮湿,或母兔在箱内大便,要及时清除,防止仔兔误食母兔粪便感染球虫病。晴天产箱要多晒太阳,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仔兔开食后,粪尿增多,更要保持产箱的清洁卫生。

1.5适时断奶仔兔在40~45日龄断奶,根据仔兔的健康状况和体质强弱,可应用不同的断奶方法。

1.5.11次断奶若全窝仔兔生长发育均匀、体质强壮,采用1次断奶。即在同一时间将母、仔分开饲养。离乳母兔在断奶2~3天内,只喂青料,停喂精料,使其断奶。

1.5.2分期断奶如果全窝仔兔发育不均匀,可分期断奶。先将体质强者分开,体弱者继续哺乳,数日后视情况再行断奶。仔兔断奶时,要做到饲料、环境和管理三不变,断奶仔兔以离母不离笼为宜

2幼兔

幼兔是指断奶至3个月龄这一阶段的小兔。实践证明,幼兔死亡率高,养好幼兔的关键是预防腹泻和球虫病。

2.1断奶前后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

变化时必须逐步进行,使幼兔能够适应。

2.2分群饲养

按兔龄与体重大小不同,实行分群饲养,每笼4~5只,每群10只左右为宜。

2.3玉米等高能量精料要限喂

低肠炎饲料配方:小麦粉20%、豆饼粉21%、苜蓿粉54%、废糖蜜3%、动物脂肪1.25%、磷酸钙0.25%、食盐0.5%。肉用兔平均日增重达36g,56天能达到1.84kg,的屠宰体重。

2.4定时限量,少喂多餐

青料1天3次,精料1天2次;同时,观察每次喂食后是否剩料且结合兔的粪便软硬,将喂量进行合理调整。

2.5控制环境

注意寒流等气候突变,切实把好环境关。

2.6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首先是笼圈的清洁卫生,注意消毒;其次是疾病的预防,如春、秋季预防口腔炎、肺炎及感冒;夏季重点预防球虫病,可在饲料中添加氯苯胍、磺胺等药物和洋葱、大蒜等,对于防病、促进生长都有好处。按时预防接种更不可忽视,除了注射兔瘟疫苗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注射巴氏杆菌、魏氏梭菌等疫苗,确保兔群安全。


羔羊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羔羊的饲养

1.羔羊的哺乳

羔羊出生后,1个月内以吃母乳为主、饲喂为辅,及早开食,训练吃草料,促进胃的发育,扩大营养来源。1月龄后过渡到以采食为主、哺乳为辅,适当运动,母仔分群,抓膘,驱虫。对弱羔、双羔以及母羊产后死亡所留下的羔羊,应采取代哺、换哺或人工哺乳的方式喂养。

①初乳期。母羊产后5天以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它是羔羊生后唯一的营养物质,要尽快让羔羊吃上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7%~23%)、脂肪(9%~16%)等营养物质和免疫物质,具有营养、增强体质、抵抗疾病和促进胎粪排出等作用。因此,应让初生羔羊尽量早吃、多吃初乳,吃得越早,吃得越多,增重越快,体质越强。一般情况下,初生羔羊会自己寻找乳头,吮吸乳汁。对体质较差的羔羊或初产及恋羔性差的母羊,需要人工辅助哺乳。一般单羔交替吮吸母羊两乳头,若是双羔则固定乳头。生后20天内,羔羊每隔1小时左右哺乳1次,20天以后羔羊每隔4小时左右哺乳1次,随着日龄的增加,哺乳的次数减少,时间间隔拉长。产3羔、多羔的要找保姆羊或人工喂养,人工喂养前3天要吃母乳,否则成活率低,即使成活,抗病力也弱,易患各种疾病。

②常乳期(6~60天)。这一阶段,乳汁是羔羊的主要食物,辅以少量草料。从出生到75日龄是羔羊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此时母羊的泌乳量高,营养也很好,但羔羊要早开食,训练吃草料,以促进前胃发育,扩大营养的来源。一般10日龄后开始给草,可将幼嫩青干草捆成把吊在空中,让小羊自由采食。20日龄开始训练吃料,在饲槽里放上用开水烫后的半湿料,引导小羊采食。水的温度不可过高,应与奶温相同,以免烫伤羊嘴。

③代哺与换哺。产双羔的母羊若泌乳量不足,应让其哺育较弱的羔羊,把相对强壮的羔羊让产单羔的母羊哺育或代哺;孤羔及产后缺乳母羊所产的羔羊也应如此。采用代哺、换哺的羔羊与保姆羊所产的羔羊体格大小要相仿,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生产实践中为提高多胎羔羊、弱羔和孤羔等缺乳羔羊的繁育成活率,多采用人工哺乳、饲养保姆奶山羊,以及在羊群中选择单产、健康、泌乳量大的母羊实行寄养等方法。寄养具有成活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但需寄养的羔羊要先彻底清除原胎气味,再涂保姆羊的胎液、乳汁、粪尿在其身上,使保姆羊认羔接受哺乳。具体方法如下:a.按临产羊体况,往年产羔记录,事先收集好单胎、膘壮、泌乳量大母羊的胎液、胎衣,装入塑料袋,注明羊号、产期备用。b.将准备代哺的羔羊(最好先给羔羊吃到初乳)放在40℃左右的温水盆中,涂以肥皂擦洗掉周身原有的气味,特别要注意洗净头顶、耳根和尾根部,再用温清水洗净,迅速擦干,用手涂以备用的保姆羊的胎液,尤其要着重涂好母羊爱嗅的羔羊的头顶、耳根和尾根部,待稍稍烤干后送给指定保姆羊即能顺利代哺。此法用于稍大些日龄的羔羊,也有较好效果。

④人工哺乳。一般用新鲜牛奶和羔羊代乳料。用牛奶哺乳时,要加温消毒,而且要定温、定量、定时、定质。温度一般为38~39℃,喂量一般为1周龄0.6千克、2周龄0.9千克、3~4周龄1.2千克、5周龄1.5千克,14周龄以上减为0.5千克;时间一般为1~4周龄每间隔4小时喂1次、5~7周龄每间隔6小时喂1次、8周龄以上每间隔12小时喂1次。羔羊代乳料是将玉米、豆饼等主要原料加工成粉状,加上乳酸菌和酶制剂调制而成。其营养成分类似天然母乳,易于消化吸收,羔羊食后一般无腹泻现象。羔羊20日龄前,代乳料用5倍量的开水冲熟,候温到37~38℃时用奶瓶供羔羊吸吮;羔羊21日龄后可干喂,也可拌在块茎饲料中饲喂。

2.羔羊早期补饲

提早补饲有助于羔羊的生长发育,利于羔羊提早反刍,使瘤胃机能尽早得到锻炼,促使肠胃容积增大、前胃和咀嚼肌发达。青粗饲料还能使羔羊唾液腺、肠腺和胰腺的分泌增加,提高消化能力。羔羊喜食幼嫩的豆科干草或嫩枝叶,可在羊圈内吊草把任羔羊采食或在羊圈内安装羔羊补饲栏,将切碎的幼嫩干草、胡萝卜放在食槽里任其采食。20日龄后开始训练吃混合精料,一般要求混合精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上,并注意供给优质易消化、适口性好的蛋白质饲料,粗纤维含量不超过6%,同时还要补钙和磷。精料的组成可为粉碎的玉米、小麦、麸皮、豆饼、食盐等。初喂的饲料应质地疏松,易于消化,可先炒熟后粉碎,以提高适口性;不可喂饲豆类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饲料,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为使羔羊更好地利用淀粉,可在混合精料中加人少量麦芽,以促进淀粉糖化。待全部羔羊都会吃料后,定时、定量饲喂,喂料量由少到多,少给勤添。在补料的同时用小盆盛些清洁饮水放在运动场上让羔羊自由饮用。从1月龄起,每只每天补饲精料25~50克、食盐1~2克、骨粉3~5克,青干草自由采食。羔羊50日龄后,随着母羊泌乳量下降,羔羊逐渐以采食为主、哺乳为辅,此时在日粮中应注意补加豆饼、鱼粉等优质蛋白质饲料,以利羔羊快生长、多增重。

二、羔羊的饲养管理

1.保温护羔

由于初生羔羊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因此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对初生羔羊尤其是冬羔和早春羔至关重要。有条件的羊场母羊临产前要移入产房,产房要求保温效果好,没有产房的要把羊舍门窗封好,在地面上铺上柔软干净的干草,必要时可增设取暖设备。羊舍的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为宜。羔羊出生后,立即让母山羊舔干其身上的黏液,这样既有利于羔羊体温调节/,又有利于母仔认同。当羊舍温度适宜时,母羊和羔羊安静地卧在一起;当羊舍温度过高时,母羊则与羔羊的卧地距离较远。可根据母羊和羔羊的上述行为动态,判断舍温是否适宜,并及时加以调整。在日常管护中,还要注意勤换垫草,保持栏舍清洁干燥。

2.注意防病

在母山羊进入产房前,要对产房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羔羊出生后7~10天最易发生痢疾,应注意哺乳、饮水和圈舍卫生,观察羔羊食欲、精神、粪便状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如出现病羔要及时隔离,死羔及其污染物要及时处理,消毒灭菌。羊舍要勤打扫,保持清洁卫生。要注意羔羊脐带消毒,防止污染。

3.去角防斗

山羊因为好斗,有角时不易管理。为防止造成伤亡和流产,可将羊角去掉。去角时间宜在7~10日龄。去角时,先保定好羔羊,将角基处的毛剪掉呈凹形,周围涂上凡士林,然后用氢氧化钠棒轮换摩擦两个角基,开始时稍加用力,待出现微血管时要轻擦,直到角基上微出血时止;也可用烧红的烙铁烙角基。去角处理后的羔羊应单独管理,防止角基部被擦破而感染疾病,待伤口干好后即可归群。

4.适当运动和放牧

1周龄以后的羔羊可利用晴天中午放到舍外自由运动,晒一会儿太阳,最初晒半个小时,以后逐渐延长时间。为促进羔羊发育,减少母羊负担,增加合群性,到1月龄时可将羔羊编群进行放牧。放牧地点由近到远,时间由短到长。

5.适时断乳

羔羊一般在3月龄左右断乳,早熟品种以及采取频密繁殖时羔羊在1.5~2月龄断乳。羔羊50日龄后对母乳的依赖性大为降低,已转入采食植物性饲料为主的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性饲养,至3月龄时可顺利断乳。一般采用一次性断乳的方法,即将母仔分开,不再合群,原羊圈留羔不留母,将母羊移走,以减少羔羊应激反应。断乳后的羔羊应加强放牧和补饲。也可采用逐渐断乳法,即从2月龄起,逐渐延长母仔分隔时间,直至最后断乳。如果羔羊断乳较早以及少数母羊泌乳力旺盛,发现乳房充盈时,可人工挤去乳汁,对其他断乳母羊也应定时检查,防止胀奶引发乳房炎。

6.补饲管理

羔羊刚开始补饲时,每天都要将剩料清扫干净,换上新鲜饲料,待全部羔羊都会吃料后,转为按日定量饲喂。补饲隔栏面积按0.15米2/只计算,进出口宽20厘米,高度38~46厘米,以使羔羊能自由进出,母羊进不去为宜。应经常对隔栏进行消毒,保持卫生。

7.羔羊的去势

不留做种用的公羔,应在断乳前后去势。去势时间以在出生后2~3周进行为宜,一般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以便全天对去势的羔羊进行护理。体弱羔羊,可以推迟去势时间。常用的去势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刀切法。通常将羔羊前后肢同时握住,把羔羊半蹲半仰置于凳上,羔羊背部贴在术者胸前,用碘酊消毒羔羊阴囊外部,一只手握住阴囊上方,另一只手用消毒过的手术刀在靠近阴囊侧下方1/3处切口,然后将睾丸和精索一并挤出扯断,刀口涂碘酊并撒上消炎粉。②结扎法。小公羊1周龄左右时,将睾丸挤到阴囊的外缘,在精索部将阴囊用橡皮筋紧紧结扎,经过20~30天,阴囊和睾丸萎缩并自然脱落,不出血,可以防止感染。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③药物去势法。如刀切法对羔羊进行保定。手术人员一只手握住阴囊顶部,将睾丸轻轻挤压到阴囊底部,使其固定而不滑动,在阴囊顶部与睾丸对应处用碘酊消毒;另一只手拿吸有消睾注射液的注射器,从睾丸顶部顺睾丸长径平行进针扎入睾丸实质,针尖应抵达睾丸下1/3处,慢慢注射,边注射边退针,使药液停留于睾丸1/3处。依同法做另一侧睾丸注射。注射量为0.5~1.0毫升。注射后的睾丸呈膨胀状态,不要挤压睾丸,以防药液外溢。

作者简介:李苏新副教授,从事畜牧兽医、动物营养、饲料加工等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南方肉用山羊养殖技术》等。联系地址: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邮编:530226。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287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