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犬冬季安全饲养管理措施

秋冬季是犬友情、交配、繁殖的季节,母犬妊娠期平均为60天,一般产下小犬即进入严寒的冬季,因幼犬具有软弱无力,消化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等生理特点,极易造成死亡,因此,冬季做好幼犬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

一、防寒保暖m.Yz023.CoM

冬季犬舍内温度应保持在13~15℃之间,如果舍内温度过低,犬的产热量就会增加,从而增强犬体代谢,只好用多消耗能量来维持体温,能量消耗的同时也增加了犬的采食量,提高了饲养成本。另外,幼犬不耐寒,低温容易造成幼犬冻死,因此冬季饲养幼犬的关键是搞好防寒保温,具体措施如下:

1.犬舍的门要挂草帘,窗子要用塑料布封严。

幼犬舍还可以仿照塑料大棚方法进行保暖,同时还要堵塞墙壁裂缝,防止贼风侵袭。

2.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采暖。如红外线灯照射,墙壁之间建火墙等,一般应配置犬床,床上垫有毛毡、软草等,并且勤换勤晒,保持干燥。

3.给幼犬晒太阳。冬季让幼犬多晒太阳,不但可以帮助幼犬取暖,同时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并且还能促进幼犬钙质的吸收,有利于幼犬骨骼的生长发育,防止幼犬发生佝偻病。因此,天晴日暖时,要让幼犬多晒太阳,加强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幼犬的抗病能力。

二、幼犬冬季饲养管理

1.搞好两维持、三过渡

两维持是指维持在原圈、舍饲养和维持原饲料饲养:三过渡是指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过渡。

①饲料过度:幼犬断奶后1周左右,饲料配方仍与哺rǔ期补料相同,以后逐渐过渡,至断奶后2周左右,即可改为幼犬饲料。

②饲养制度过渡:稳定的生活制度可以促进幼犬的生长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幼犬的饲料宜精,定时定量饲喂,少喂多餐,每餐只喂7成饱,以保持幼犬旺盛的食欲和消化能力。

③环境过度:幼犬断奶后仍采用原圈饲养,不调离原圈,不混群并窝,将母犬带出即可。这样,几天后幼犬即可适应。然后再根据幼犬大小、强弱、种用、肉用等分群饲养,幼犬3~5天即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2.训练三点定位

三点定位是指吃食、饮水地点固定:睡觉地点固定;排粪尿地点固定。

饲养人员应把食、饮用具放在固定地点,不要经常调换位置。幼犬进入新圈舍后,第1次睡过的地方很重要,幼犬认为最安全,以后都会在这个地方睡觉。所以,进入新圈舍的第一个晚上要把幼犬关在或拴在指定地点睡觉,一般3~5天后幼犬睡觉的地点就可固定下来。如果幼犬到处排便,管理人员可将粪便集中起来,堆放在指定地点。这样,一般3~5天后,幼犬就会在这个固定点排便。

3.去势和分群

不留作种用的公犬一律去势,以提高育肥效果。幼犬去势一般可在2月龄时进行,选择天气晴朗、无大风的天气进行。对于母犬不要进行去势,因为母犬性成熟时已经达到出栏期,对育肥无影响,但对于淘汰的母犬应进行去势育肥。

根据大小、体质强弱进行分群管理,是幼犬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分群管理,可以减轻饲养管理人员的负担,利于幼犬生长发育,提高育肥效果。一般每小群以8~10只为宜。

4.驱虫防病

冬季是犬传染病的多发季节,特别是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病等危害幼犬的疾病易于发生,为了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应做好驱虫和食槽、用具、犬舍及环境消毒工作,彻底消除病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犬肌体的抵抗能力。

幼犬驱虫一般在20~25日龄进行,以后每月进行1次,驱虫后的犬粪和虫体要集中堆积发酵处理,以免污染环境和传染其它犬。

水槽每天清洗1次。食槽、水槽每周消毒一次,可煮沸20分钟,也可用0.1%的新洁而灭溶液浸泡20分钟或用2~4%的烧碱水液浸泡,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相关知识

冬季家兔饲养管理九措施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低,日照时间短,青草缺乏,家兔抗寒能力差,易患病,因此冬季饲养管理应以防寒保暖为主。家兔在冬季热能消耗大,对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也增加。所以,冬季养兔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兔舍防寒保暖

饲养家兔的适宜温度是5℃~30℃,为此,冬季应将兔舍的门窗封严。为了提高兔舍温度,室外的兔笼要挂草帘,以防寒风侵袭。兔舍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防止忽冷忽热而引起感冒。通风换气宜选在晴天的中午进行。怀孕母兔分娩前3天,应在产笼内放置产箱。产箱内要多铺干燥柔软的稻草或棉花,防止仔兔冻僵冻死。但不要在兔舍内生火升温,以防仔兔中毒。家庭搞冬繁也可以把临产母兔放在住人的房间,产完仔后再把母兔放回兔舍.每天早晚把母兔抱回屋喂奶一次即可。寒潮来临前要做好产仔箱的保暖工作,产仔箱外用草垫实,或用自编草帘把产仔箱包起来,产仔箱内的垫草要加厚,夜间严防贼风侵入。

2人工补充光照

冬季日照时间不足,可用白炽灯补充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4瓦为宜,每天补充2~4个小时的光照时间,以利于家兔的正常生长发育。

3采毛拔长留短

秋末冬初寒潮来临时,一般不要剪毛。必要时,应拔长留短,每次只能拔取全身毛的1/3,留下2/3让兔子御寒防冻。

4适当运动及日光浴

冬季昼短夜长,光照不足,家兔普遍缺乏运动及光照。为使其能适当运动及晒太阳,可选择在晴天中午前后,将兔放至避风向阳处自由活动1~2小时,同时趁机打扫卫生,更换垫草。运动和日光浴可增强其体质,通过紫外线照射能辅佐兔体维生素D3的生成,促进肠道中钙的吸收,调节钙磷代谢,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力。

5搞好兔舍卫生

每天要打扫兔舍、兔笼,清除粪尿和脏物,勤换垫草,经常洗刷食具,定期消毒。同时,还要注意通风换气,排出舍内的潮气和有毒气体。

6提高饲料营养

冬季家兔为维持体温,对热能的消耗增大,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也大。因此,在日粮中必须供给充足的豆饼、鱼粉等动植物蛋白质饲料和钙、磷、食盐等矿物质饲料,以及维生素饲料,精饲料喂量应占日粮的40%以上。冬季日短夜长,要做到早餐喂得早,中餐吃得少,晚餐吃得精而饱。饲喂量比其他季节应多1/3。兔子有夜食的习惯,应在夜间加喂青干草。最好用热水拌料,不喂冰凉饲料。要多喂些胡萝卜、菜叶等多汁饲料,以补充维生素。喂给干混合料时,早晚应给1次温水,切忌让家兔饮冷水,否则会造成胃肠炎。可用豆腐喂家兔,以获得良好的增重效果。具体方法是:选当日加工的新鲜豆腐,每隔3~5天喂1次,每次喂食的时间最好在晚上7点左右。成兔每次喂食约半块豆腐,幼兔酌情减量。喂豆腐时,最好配给适量的菜叶。

7创造条件,搞好冬繁

严寒季节母兔的活动明显减少,发情配种易被忽视,为做好冬繁,种兔舍温宜设法保持在10℃以上,其饲料应同麸皮、米糠、豆饼、鱼粉和骨粉等多样配合,避免饲料单一,并适量加喂发芽饲料和维生素C,促进母兔正常发情。家兔的发情周期为7~17天,发情持续期为1~3天,要把握其规律适时配种。冬季配种时间最好在农历10月以后,选晴朗无风的中午或早晚进行。有试验报道,冬季日出之前或日落以后是家兔性功能的旺盛期,也是交配的最佳时间,此时配种最易受精。此外,为使母兔多受胎、多产仔,可采取双配或复配等交配方法,以便增加受胎的机会。

8精心管理,提高仔兔成活率

仔兔出生4~6小时内必须吃到初rǔ,如遇个别母兔不哺rǔ时,可实行强制哺rǔ,即将母兔保定,然后将仔兔分别放于其rǔ头旁让它吃奶。如此1~2天即可渐渐养成习惯而转入正常哺rǔ。对少数缺rǔ或体质衰弱的仔兔,可哺喂牛、羊奶或另窝寄养。母兔产仔后20天其泌rǔ量已达到高峰,而仔兔生长发育很快,靠母rǔ远不能满足营养需要,应于仔兔出生18天后开始补料,给些煮熟的黄豆、嫩菜叶等。宜少给多补,每天补喂5~6次即可。

9做到有病早治

寒流到来之前要给家兔喂热的红糖姜汤或大蒜末,也可将蒜泥、姜粉等拌入饲料中,这样可有效预防感冒。成年兔如患感冒,每次可喂复方阿斯匹林半片,每天3次:腹泻时可内服磺胺脒,按每千克体重0.1~0.2克,每天3次,幼兔用量减半。如果家兔发生口炎,可用白矾5克烧焦,研成细末,加解热止疼片1片,分2次内服,再配合维生素B2,每次2片,2~3次可治愈。耳炎是兔的常见病,且传播快、发病率高,表现为抓挠耳的内侧皮肤,头歪向一侧,耳的底部有大块结痂、红肿,严重者耳内炎性分泌物呈干酪状。可给兔耳内注射食用醋精2毫升,每日1次,连续2日,一般7日内可愈。

肉羊安全饲养管理技术


一、净环境
环境卫生的好坏与肉羊疫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要保证羊只所处环境的卫生。
1圈舍器具。羊圈、羊舍及用具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清扫掉圈舍内的粪便及污物,并堆积发酵,30天左右再用作肥料。
2草料饮水。饲草和饮水要清洁,不让羊吃发霉饲草和腐烂谷物,不让羊饮用污水、冰冻水和低洼地咸水,避免饮用过夜水。
3杀虫灭鼠。蚊、蝇、鼠等是病原体的宿主和携带者,能传播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应当清除羊舍周围杂物、垃圾及乱草堆等,填平死水坑,并采取杀虫灭鼠等措施。
二、勤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到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传播,应定期对羊舍用具、地面和粪便污水等进行消毒。
1羊舍消毒。每年春秋各消毒一次。常用消毒药有10%-15%生石灰乳、3%来苏儿溶液或1%-2%的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可分两步,先清扫,后用消毒液按每平方米1升的量喷洒地面、墙壁和天花板。但产房应在产羔前、中、后期进行多次消毒;病羊舍入口应有消毒池或浸有消毒液(2%-4%氢氧化钠溶液等)的麻袋片或草垫。
2运动场地面消毒。可用含2.5%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4%福尔马林或10%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
3粪便污水。粪便采用生物热消毒法,即离羊舍100米以外把粪便堆积起来,上面覆盖10厘米厚的沙土,发酵1个月后即可。污水应引入污水处理池,加入漂白粉(或生石灰)进行消毒。
三、促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肉羊的新陈代谢,增进体质,提高抗病力。
1适当运动的好处。哺乳期羔羊加强运动,可使其食量增、消化吸收好,增进机体的代谢水平,防止腹泻,有利于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青年羊加强运动,有助于骨骼的发育。运动充足的青年羊,胸部开阔,心肺发育好,消化器官发达,体格高大。母羊适当运动,则性欲旺盛,受胎率提高。母羊妊娠前期加强运动,可以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妊娠后期坚持运动,可以预防难产;产后适当运动,可以促进子宫提前复位。
2运动方法。无放牧条件的羊群可进行驱赶运动,每日运动2-4小时。羔羊最好在高低不平的土丘上运动。但羊的运动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若运动过量,体能消耗严重,不利于生长增膘,剧烈运动可致羊死亡。酷暑、严寒和大风沙的天气要减少或停止运动。
四、勤修蹄
羊蹄是其肌体的衍生物,不断生长,所以需要经常修剪。
1长期不修蹄的影响。长期不修剪,不仅影响羊行走,而且会引起蹄病,使蹄尖上卷、蹄壁裂开、四肢变形,不便采食。严重时,公羊不能配种;母羊妊娠后期行动困难,常呈躺卧姿势,影响采食,也影响腹内胎儿的正常发育。
2修蹄时间。舍饲羊每2-3个月就要修蹄1次。修蹄最好在雨后进行,这时蹄质变软,容易修理。
3修蹄方法。修蹄时,需将羊固定好,用修蹄刀切削,当看到微血管时立即停止。一旦出血,可用烧烙法止血。修好的蹄,底部应平整,形状方圆,()站立端正。变形蹄,需经过几次修理才能矫正。
五、常刷拭
经常刷拭可使羊体清洁,促进新陈代谢和皮肤健康,有利于人、畜亲近,便于管理。刷拭可用鬃刷或草根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按照毛丛方向有顺序地进行。
六、严免疫
免疫接种疫苗可激发动物机体对某种传染病发生特异性抵抗力,使其从易感转为不易感的一种手段。在平时常发生某种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些传染潜在危险的地区,有计划地对健康羊群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羊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地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各异,而可以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又不尽相同,免疫期长短不一,因此,羊场往往需用多种疫(菌)苗来预防不同的羊传染病,这就要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和本地区的发病情况,合理安排疫苗种类,免疫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如防羊梭菌病用羊四防苗;重点预防羔羊痢疾时,应在母羊配种前1-2个月或配种后1个月左右进行预防注射。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羊免疫程序,只能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出适合本地区、本羊场具体情况的免疫程序。
七、药防病
药物预防疾病是养羊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虽然使用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羊病,但目前不少病尚无疫苗;而有些病虽有疫苗,但在实际应用时仍有问题。羊的生产中,最早大规模使用的是药浴(预防疥癣病为主),其次,是将安全而价廉的药物加入饲料或饮水中进行群体药物预防。
1保健添加剂。常用的药物有磺胺类药物、抗生素和硝基呋喃类药物,此类药物中除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供注射外,大多均可混入饮水或拌入饲料中口服。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使用化学药物预防,容易产生耐药性菌株,影响药物防治效果,故要经常进行药敏试验,以选择高度敏感性的药物,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磺胺类药:一般预防用量为饲料或饮水的0.1%-0.2%,治疗用量为饲料或饮水0.2%-0.5%,连用5-7天。四环素族抗生素:一般预防用量为饲料或饮水的0.01%-0.03%,治疗用量为饲料或饮水的0.05%,连用5-7天。硝基呋喃类药:一般预防用量为饲料或饮水的0.01%-0.02%,治疗用量为饲料或饮水0.03%-0.04%,连用5-7天。必要时,可酌情延长。
2定期驱虫。在羊的寄生虫病发季节到来之前,用药物给羊群进行预防性驱虫,可有效地预防寄生虫病,通常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但在肉羊生产中,在羊进入正式育肥之前驱虫,能提高育肥效果。
①驱除内寄生虫:常用的驱虫药物有四咪唑、驱虫净、丙硫咪唑等。其中丙硫咪唑又称抗蠕敏,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优点,对羊常见的胃肠道线虫、肺线虫、肝片吸虫和绦虫均有效,可同时驱除混合感染的多种寄生虫,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20毫克。使用驱虫药时,注意剂量应准确,最好是先做小群驱虫试验,取得经验后再进行全群驱虫。
②驱除外寄生虫:当羊体局部出现疥癣等皮肤病时,可采用局部涂抹法治疗;但当羊体普遍发生疥癣病或用于预防疥螨病时,可采用药浴法。药浴法主要有池浴、大锅或大缸浴、喷淋式浴等,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羊只数量和场内设施条件而定。药浴液的配制可选用0.1%-0.2%的杀虫脒水溶液,或1%的敌百虫水溶液,或0.05%的辛硫磷溶液,或按每千克水含80-200毫克速灭菊酯的水溶液。现以辛硫磷溶液配制方法为例说明操作方法,使用50%的辛硫磷乳油50克,加水100千克,其有效浓度为0.05%;在水温25-30℃条件下,药浴1-2分钟即可;一般此药液量可洗羊14只。为提高药浴效果,应注意隔7-8天再药浴一次;每次的残液要泼撒到羊舍内;羊只入浴前8小时停止放牧或饲喂,提前2-3小时给羊饮足水;药浴后6-8小时方可喂料或放牧。

冬季狐狸饲养管理


一、育成期狐狸的冬季饲养管理

仔狐一般在4590日龄就可断奶分窝,生产中可根据仔狐的生长发育情况灵活掌握,身体强壮的,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应早分窝;身体较弱的应推迟分窝时间。仔狐分窝后进入育成期,由于该阶段仔狐生长发育较快,后期毛绒生长迅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生产中应尽量让仔狐吃好吃饱,以保证仔狐的正常生长发育。

二、配种前狐狸的冬季饲养管理

种用狐狸一般在每年的9月至翌年的1~2月为准备配种期。此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繁殖状况。为此,建议养殖户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目前养狐多以银狐和蓝狐为主。银狐在12月至来年1月为配种准备期;蓝狐的配种准备期可延至2月份。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调整日粮的营养水平,增加日粮中蛋白质比例,以使种狐配种前达到中等偏上的体况。对过肥、过瘦的种狐要实行不同的营养标准,使其体重在配种前达到56公斤。同时要逐步增加光照,以刺激性腺发育,应把种狐饲养在朝阳的地方。

进入12月,要对种用狐进行体况调整,对偏肥的逐渐减少日粮中谷物和蔬菜供给量,每天只饲喂1次;对偏瘦的或初产狐要适当增加饲料供给量,以改善体况。种用母狐体重以控制在5~6公斤为宜,偏肥或偏瘦都不利于翌年发情和配种。

每年12月要对种用母狐适当增加光照,为促进性腺发育、提高繁殖力奠定基础。

种用公、母狐要单笼饲养。进入12月,在饲料中要适当添加维生素E和鱼肝油rǔ剂及多维素,以便促进种狐发情,为翌年适时配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配种期狐狸的冬季饲养管理

银狐的配种期在23月份;蓝狐的配种期在34月份。此期要供给种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的饲料,适当增加饲料中微量元素和多维素的比例。可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2030毫克,葱或蒜45克和微量元素11.5克。

种用狐狸一般在每年的第三季度中(8月份)至翌年的1至2月份为准备配种期。此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来年的繁殖和丰收。为此,建议养殖户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1、进入12月份,要对种用的狐狸进行体况调整,对偏肥的逐渐减少日粮中谷物和蔬菜供给量,每天只饲喂1次;对偏瘦的或初产狐要适当增加饲料供给量,以增强体重和体质。种用母狐一般控制在5至6公斤左右为宜,偏肥或偏瘦都不利于来年发情和配种。

2、种用母狐在每年的12月份要适当增加光照,为促进性腺发育,增强繁殖力奠定基础。

3、对种用公、母狐要放在单笼饲养,对增加运动量和调整体况以及来年配种十分有利。

4、进入12月份以后,在饲料中要适当添加维生素E和鱼肝油rǔ剂及多维素,以便促进种狐的发情,为来年适时配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哺rǔ期狐狸的冬季饲养管理

母狐产仔初期食欲较差,最好是少喂勤添,3天后日喂3次,定时定量。仔狐长到25日龄就应进行补饲,一般每日补饲2次。补饲时可将新鲜的鱼、肝、蛋、rǔ等调成糊状,让仔狐采食,补饲后放回原窝。

五、怀孕期狐狸的冬季饲养管理

母狐在怀孕期对营养的需求特别旺盛,要注意供给营养全面品质优良的饲料,切忌饲喂霉烂变质饲料,以防造成流产。同时还要搞好狐舍的卫生和消毒,保持狐舍的安静,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

蛋鸭冬季管理措施


1.确保适宜的鸭场环境。蛋鸭生产期间最适宜的温度是1522℃,最低不应低于5℃。因此,冬季鸭舍保温防寒极其重要。入冬前,鸭舍的西、北两侧可砌防护墙遮风增温,鸭舍的门前可采取透明塑料布拱棚增温,夜间和气温低时,再在鸭舍和拱棚上加盖草帘保温。同时在鸭舍的活动场地和舍内铺些干燥的稻壳、稻糠或锯末、碎麦秆等,每周更换23次。适当提高蛋鸭夜宿密度,每平方米810只。鸭舍不但要达到适宜的温度,还要保持清洁卫生。鸭舍要用砖瓦水泥结构,并留有通风门窗,利用温暖天气不定期换气。
2.增加必要的热能饲料。冬季蛋鸭对能量要求较高,因此,要适当增加玉米、稻谷、糠麸、豆饼等能量饲料的比例,并且要注意增加鲜白菜、胡萝卜等青绿饲料。更换饲料要逐步进行,每天喂食34次,根据情况夜间可再喂1次,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宜用温料、温水喂鸭。
3.燥舍足饮。俗话说水鸭干圈,就是白天要有充足的饮水,进棚后要有一个干燥温暖的休息与产蛋场地。垫草要勤加,白天要晒棚,让鸭子卧地时胸腹部不受凉,腹下的羽毛不被粪泥沾湿。要棚外再圈一个小食堂与大棚相通,在小食堂里喂水喂料,吃喝后再进圈。
4.补充维生素。经常需要在鸭饲料中额外添加鱼肝油或维生素A、D3、E等。鸭子一般在凌晨产蛋,因此,必须使鸭在凌晨时保持较高的血钙浓度,否则会产出沙壳蛋、畸形蛋,甚至造成产蛋量下降。在配制产蛋鸭饲料时要保证钙的供应,常用的有石粉和贝壳粉。
5.科学光照管理。蛋鸭产蛋期间每天需要1416小时的光照,冬季昼短夜长,鸭子光照明显不足。因此,鸭舍内每20平方米面积要安装1盏60瓦的白炽灯泡,灯泡距鸭身高度为2米,并注意掌握自然光照与人工光照的结合与协调,一般在每天晚上1720时和次日凌晨48时补光。
6.运动戏水。鸭子原系放养动物,圈养时要人为地增加活动量,特别是产蛋后期的鸭更需要多活动。有条件的尽量把运动场地留大一些。在适宜的晴暖天气先让鸭子在圈场做一些活动,()待鸭子体温回升发出嘎嘎叫声时可开棚放鸭下水,并根据气温下降程度,减少放水次数,缩短下水时间。
7.配备适量的公鸭。鸭群中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公鸭。小群饲养,每100只母鸭带养雄鸭1只;大群饲养,每2000只母鸭带养雄鸭20只。蛋用种鸭群的比例为(20:1)一(30:1)。在蛋鸭休产期、换羽期,将雄鸭隔离。
8.严防疾病。鸭舍与活动场地应每周消毒1次,发现疫病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及时对症治疗。
冯小鹿

冬季母猪产仔管理措施


一、加强妊娠后期管理。提高仔猪初生重

研究表明,胚胎到妊娠80天以后,才开始迅速发育,至110天完全成熟。而初生重的大小,直接关系着仔猪生后的成活率及生长,即人们所说的:初生重差一两,断乳重差1斤,出栏重差10斤。所以,为了促进胎儿快速发育,提高初生重,保证母猪泌乳期的营养贮备,在母猪妊娠80天后,需要增加饲料的质与量。原料选择上要重点考虑富含钙质、蛋白质及脂肪的饲料。熟制大豆是母猪饲粮成分的最佳选择,既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又是脂肪供给的途径。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提高其血浆中生酮物质的水平,并以葡萄糖分配效应的方式增加母猪代谢物,供胎儿的发育利用,同时增加胎儿的能量贮备,从而提高仔猪存活率。一些专家还指出,在妊娠后期及泌乳期给母猪饲以补充脂肪的日粮,可以提高泌乳量及初乳与常乳中的乳脂水平,从而能提高仔猪存活率与断乳重。所以,在妊娠后期,日供饲料量应视其个体体重及体况增加到3-3.5千克,且日粮中能量饲料应占30%-35%,大豆6%-8%,饼粕类10%左右,其余以糠麸类补足。
维生素、微量元素要添加,钙磷比例要平衡,特别是亚硒酸钠,对提高仔猪免疫力、减少腹泻发生有预防性的作用。可在母猪产前15-20天肌注一次亚硒酸钠VE乳剂10毫升。
二、控制舍内温度,创造母仔舒适小环境
仔猪和哺乳母猪所要求的环境温度是不同的,新生仔猪的最适温度在32℃以上,而母猪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如果简单地使舍温升到30%以上,虽然比较适应了仔猪的要求,但一方面加大了增温保温的费用开支,另一方面,给母猪的泌乳、采食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增加了舍内有害气体含量。所以,如何形成母猪15-18℃、仔猪30%以上的小环境,且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是做好母猪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在此方面,各地都摸索了不少经验。有的给猪舍生火炉,有的在舍内通火墙、点灯泡等,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最适于农村应用的简便而经济的措施要数塑料大棚加仔猪保育箱式的方法为好。具体要求猪舍尽可能是坐北向南,采光性好,背风向阳。为了增加采光面积,大棚要有一定弧度,选择无滴膜温棚用塑料在舍内较干燥、方便的一角置保育箱。箱内面积8080厘米左右,箱内用250-500瓦远红外线灯泡或红外线取暖器供暖。以取暖器距地面高低而调节温度,注意取暖器线路必须贴墙固定,以防母猪拱咬触电。当舍内母猪存栏量少、体散热少时,可适当用炉火添热;舍内饲养量足时,可靠猪体散热供暖。实践证明,在华北地区舍饲15头左右的产仔舍,仅靠完善的大棚塑料保暖,在无热源补充情况下,单凭母猪自身热量舍内温度可维持在10-16%范围内,保育箱内温度可调控在30%以上。
衡量仔猪温度适宜度的方法:温度适宜时,仔猪吃完奶后自动回到保育箱内,分散睡卧,不打堆。温度过高时,仔猪头伸出保育箱外或拥挤在出口处。温度过低时,仔猪重叠在热源下,争夺热源直射位置。
三、适当应用激素制剂,诱发母猪白天产仔
生产实践中,70%以上母猪在晚上产仔。晚上产仔,在管理上有许多困难,不少养殖户因管理不善而导致仔猪伤残过半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母猪能在白天产仔,既便于监控管理,又易于提高舍内温度,对提高仔猪成活率有着明显的作用。氯前列烯醇是前列腺素F2a类似物,具有强烈溶解黄体作用,同时兴奋母畜子宫,舒张宫颈肌肉,对诱导母猪产仔成功率达95%以上。试验证明,在早晨8时左右肌注此制剂0.05-0.1毫克,可于第二天中午12时左右分娩,无明显毒副作用。
四、及早控制常发疾病,确保母仔健康发育
1.产后恶露不尽,是母猪产后厌食或产后无乳综合征的主要诱因之一。预防和及早控制产道炎症,是产仔母猪管理中的首要工作,具体做法为:产仔结束或开始排胎衣时,(肌注长效青霉素120万单位2支/100千克体重,安痛定10-15毫升,地塞米松磷酸钠10毫克,催产素20-40单位。
产后3日内母猪厌食或食欲不佳而又无恶露排出时,选用:①速效开胃增食灵5-10毫升,复方胆汁A注射液10毫升,分别肌肉注射,1日2次,连用3日;③复合VB注射液5毫升,比塞可灵注射液5毫升,混合1次肌注,1日2次,连用3日。
如产后3日内仍有恶露现象时,可选用:①10%浓盐水清洗子宫,而后注入庆大霉素16万单位,或环丙沙星注射液10毫升。②1%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子宫,排出冲洗液后注入抗生素药物。
2.早吃初乳,及时补铁,及早控制黄白痢疾。初乳中蛋白含量很高,其中有60%-70%是免疫球蛋白,由于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只有吃到初乳后,才能获得免疫力。
仔猪出生时,肠道上皮处于原始状态,具有吸收大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机能,6小时后开始下降,12小时后几乎失去此项功能。所以,早吃初乳,吃足初乳,是提高仔猪抗病力的有效措施。实践中,常常在将仔猪身上、口中黏液擦拭干净,脐带消毒处理后,即辅助哺乳,要使每头新生仔猪都吃足初乳。对个别体质弱小力量微弱的仔猪,要先将其口中黏液掏净,身上胎液擦干,滴服50%温葡萄糖液10-15毫升。然后置放35℃热源中烘烤,待其精神状态良好后,再吃初乳。以后几天内都应人为协助吃足乳汁。
固定乳头,是实现仔猪均衡发育的有效方法,也是预防仔猪打架争乳的有效措施。固定乳头应当顺从仔猪意愿适当调整,仅对个别弱小仔猪定位,其它仔猪以不争食同一乳头为宜。弱仔一般选择固定在前二、三对乳头上。
3.及时补铁,及早预防黄白痢。3日龄时,要用含硒牲血素进行及时补铁。方法:在后股股内侧皮下注射1毫升,可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及腹泻。如果场内有黄白痢威胁时,此时可同时肌注治菌磺长效磺胺制剂,一般可安全度过危险期。
4.适时补料。及早补料是提高仔猪断乳重的一项有效措施,科学的补料应在7日龄开始,但需有耐心。逐头扒开口腔将料糊抹在舌根处,让其品味诱食,1日数次,待其有自食欲望时可将补料盛于补料糟内让其自由舔食。母猪于产前2天开始减食,至产仔当日,仅喂1/3平常料量。产后当日,喂以淡盐麸皮汤。
5.科学安排母猪饮食,提高泌乳量。母猪泌乳量的高低,是饲料质量与饮食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村养殖场户的调查表明,母猪产后粥样喂比干湿喂效果要好,日喂4次比日喂2次效果好。一般原则如下:产后第二日开始增料,至5日龄时给以常量。在此之前切忌一次吃得过饱而伤胃,待其功能逐渐恢复后再行加料。日采食风干料量应大于4.5千克,以不浪费饲料为原则,日喂3-4次,要尽可能提高母猪采食量。泌乳高峰期,采食量最好达到6千克以上,断奶前2-3天逐渐减少日喂量至3千克左右。泌乳期日粮中粗蛋白含量17%,赖氨酸0.85%,消化能3.2兆卡/千克,若能添加4%左右的油脂,或10%的熟化大豆效果更好,可提高乳脂率。
6.适时断乳,提高母猪年产窝数。母猪断乳时间的迟早,直接影响着生产繁殖力的大小。但断乳太早,易造成仔猪死亡率增高及生长发育缓慢等。断乳过迟,又降低了母猪的繁殖力。所以,适宜的断乳时间是调节养猪经济效益的一个支点。在农村饲养实践中,断乳日龄的确定,最好根据出生时间与仔猪个体重来确定,要求30日龄以上,个体重木应小于8千克。如果以上各项工作都比较扎实,一般35日龄即可实施断乳。断乳时务必赶母留仔,使仔猪在原圈过渡1周时间,再行转圈。
053400河北省武邑县蔡徐农技信息中心蔡占奎
电话:13582687647

冬季生猪饲养的管理


冬季气温剧烈变化,对生猪生产影响较大,仔猪成活率及生长速度均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寒冷天气对生猪生产造成的损失,广大生猪养殖户应积极做好猪舍防冻保暖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加强疫病防控

低温高湿环境易诱发猪呼吸道疾病(包括支原体肺炎、胸膜肺炎等)、胃肠道疾病(包括大肠杆菌病、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及各种皮肤病(包括霉菌病、疥螨、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等)。冬季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控制,要从消除病源、改善猪场环境、加强饲养管理等多方面入手。胃肠道疾病多采用补液、止泻、防止脱水和酸中毒的方法对症处理,也可采用药用炭等收敛止泻,进行辅助治疗。此外,可适当使用抗生素药物,防止继发感染。皮肤病重点是加强猪舍内外与猪只体表的消毒,做好定期驱虫及相关疫苗预防注射工作。

2.做好猪舍防寒保暖工作

养猪场应对当前寒冷天气,首先要确保猪舍门窗的完好,及时修补好门窗,填补好漏风的洞、缝,防止贼风侵袭;确保供电、供水、保温等设施正常,重点做好产房和保育舍仔猪的保温,营造温暖舒适的猪舍小气候。可在舍内猪床的上方用塑料薄膜、防雨布、木板等材料搭建临时二层棚(一般2米高),并利用红外线保温灯、保温板、暖风炉等给仔猪取暖。

多数猪场育肥猪舍、妊娠舍未配备保温设施,对于砖混结构的猪舍,重点是加强北面窗户的保温,在关闭的窗外加上双层保温膜(里层为透气性、吸湿好的麻棉布,外层为塑料薄膜效果较好),此法可将舍内温度提高5℃左右。对于一些散养半敞开式单列猪舍,北面窗可用砖泥封闭,走廊两头用厚棉被挂在门外遮风,南面用塑料薄膜覆盖,上面再盖一层厚的草苫子。

农村散养可适当增加猪圈垫草,一般情况下20cm~30cm厚的垫草获得的保温效果相当于舍内温度提高5℃~8℃。但须注意保持垫草干燥,垫草潮湿后及时更换。猪舍的湿度越大,猪就越感觉寒冷并易感染疾病。为防止潮湿,重要是保证栏舍屋顶不漏雨,让猪只定点排粪尿,确保猪伏卧处洁净干燥,每天清除粪便,及时排出污水。

3.加强饲养管理

一适当提高猪营养摄入量

可通过两种方法增加猪营养摄入量:调整饲料配方,适度提高饲料能量水平,如在饲料中增加10%~15%的玉米用量或添加2%~3%的植物油,并适量添加具有抗应激、抗氧化能力的复合维生素、氨基酸、复合酶制剂等;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在冬季,昼短夜长,猪群晚间空腹时间长,在夜间增加一次喂料,以增加每天采食量。

二冰冷的饲料在冬季对猪群影响较大

尽量饲喂干粉料,或采用温热水拌料饲喂,有条件的应提供清洁的温水,供猪自由饮用。

三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

防止氨中毒和呼吸道疾病发生。在没有大风、阳光充足的好天气,也可在中午12时至下午14时适当将南面的窗稍微打开以利于换气。

四要加强管理

尤其要加强对哺乳仔猪的管理,让仔猪及时吃好初乳,提早对乳猪补料,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饲养管理加强了,猪的体质及抗寒、抗病能力相应地会增强。

五适当增加饲养密度

舍内饲养头数可比夏季增加30%~40%左右,利用猪之间以体温取暖,可提高舍温。合群最好在天黑时进行,用酒或有气味的低浓度来苏儿喷雾猪身后再进行合群,饲养员要注意观察猪群,防止猪只打架。

鳄鱼养殖安全管理方法及制度措施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制订鳄鱼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并确定专人进行饲养管理。

公司成立鳄鱼养殖安全生产管理小组,由管理小组成员每天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监督专职饲养员遵守鳄鱼饲养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2、安全防护措施

行政管理区域(包括办公区、职工生活区)与鳄鱼驯养繁殖加工生产区域必须严格分开隔离。

鳄鱼驯养繁殖区域,包括鳄鱼养殖池、鳄鱼养殖温室、鳄鱼屠宰加工厂、新产品开发培育车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等,周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水泥围墙或直径不小于8㎜的钢筋安全防护栏。钢筋安全防护栏必须固定在水泥地基上,其中水泥地基深入地下不小于0.5米、地面水泥墙体高度以便于固定钢丝网为宜。

(1)全封闭鳄鱼养殖温室应建在鳄鱼驯养繁殖区域内。池四周均用砖砌成再用沙浆抹光抹平,高度0.8米,周围用高1米的钢丝网围绕,以防止鳄鱼穿墙逃逸。

一个全封闭的鳄鱼养殖池可以用水泥和钢丝网分隔成几个小的鳄鱼养殖间,其中水泥围墙地下深度不小于0.5米、地面水泥墙体高度以便于固定钢丝网为宜,地面水泥墙体以上钢丝网高度以确保分隔鳄鱼,防止逃窜和混杂为宜。

(2)鳄鱼生态养殖池应建在鳄鱼驯养繁殖区域内。四周必须设置高度不低于1米的围墙,其中水泥围墙地下深度不小于0.5米、地面水泥墙体高度不低于0.5米。地面0.5米以上部分为便于观察,也可以采用牢固、安全、可靠的直径不小于8㎜的钢筋安全防护网。

与外界连通的进、排水口应有孔径1厘米的钢丝网分隔,

(3)严格控制鳄鱼养殖间的人员进出,出入人员做好登记。鳄鱼养殖池、鳄鱼养殖温室,无关人员不得入内。以防带人病菌、以防鳄鱼伤人、以防惊扰鳄鱼而影响鳄鱼生长繁育。

(4)在鳄鱼养殖场的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牌:鳄鱼危险,请勿靠近。

(5)日常饲养人员进出鳄鱼养殖场的大门均关闭上锁,出入门做到随手关门加锁。

3、鳄鱼防逃逸措施

(1)运输环节防逃逸措施:

按照(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对野生动物活体有关包装、运输的具体规定,用封闭式货车直接移送至养殖场地或者屠宰场所,全程完全在封闭隔离状况下操作。

在鳄鱼养殖到适合市场需求的规格时,按照国家管理部门的要求在本公司屠宰厂屠杀后对外销售,或者以箱式货车封闭运送到消费场所所在地,由专业屠宰人员宰杀。

(2)养殖过程中的防逃逸措施:

养殖场具有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养殖人员的《养殖技术证》以及完善的《驯养管理办法》。鳄鱼养殖场有防止鳄鱼逃逸和外人进入的完备的安全管理防护设施。

(3)养殖制度防逃逸:鳄鱼养殖场应是独立的、封闭式的,不与其他品种混杂。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除一日正常的两次投饵时巡查外,场内始终保持每60分钟巡查一次的例行管理制度,目的是检查设施的安全情况,防止由于设施破损导致可能的场内逃逸情况的发生,如有场内逃逸事件发生,及时组织人员在场内捕捉回池,同时,如发现有有鳄鱼死亡则随即捞出掩埋。

尽管养殖场属于全封闭养殖场所,但必须通过加强管理,使得无论从场地、人员,还是管理上都能有效地防止鳄鱼的外逃现象和伤人事故的发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449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