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腐蹄病的病因 肉牛腐蹄病的症状及防治

腐蹄病是牛舍饲养肉牛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肢蹄病。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日粮中钙、磷不平衡或牛舍潮湿不洁净.或运动场低洼、泥拧.或运动场上碎石多,造成蹄部受伤,被细菌感染而发生这种病。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腐蹄病的病因肉牛腐蹄病的症状及防治。

1、病因分析

病原微生物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因素,一般可从病牛腐蹄中分离得到多种病原菌,如坏死梭杆菌、结节状类杆菌、酵母菌、产黑色素类杆菌以及球菌等。其中经常分离得到的致病菌为坏死梭杆菌。该菌在周围饲养环境、瘤胃以及粪便中普遍存在,且能够生存较长时间,能够达到10个月,且其能够产生毒性较强的毒素而诱使组织发生感染。另外,有报道指出坏死梭杆菌往往会混合感染其他病菌,如化脓性放线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在发生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只需要少量的坏死梭杆菌就会引发腐蹄病。

环境凶素。牛蹄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凶素。例如,在多雨时节,同时气候比较炎热,造成环境过于潮湿,此时牛蹄部长时间滞留在粪便中,引起致病菌繁殖扩散,引起蹄部组织发炎,从而发生该病。另外,在温度较高的夏季,一般通过用水淋浴来进行降暑降温,导致地面潮湿度明显加重,此时牛蹄部会在污水中长时间浸泡,造成角质变软,且蹄部组织疏松腐败,从而出现发病。

营养因素。牛体内钙磷比例紊乱,没有摄取充足的维生素、蛋白质,且无法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促使其必须动用储存在血液、骨骼以及组织内的钙、维生素、蛋白质,就会造成蹄部组织软化疏松,从而引发该病。另外,如果饲料中含有铜、锌等矿物质不足时,会导致机体体质明显变差,使其抵抗病原菌的能力减弱,从而容易感染该病。此外,肉牛饲喂精粗饲料比例合理的日粮也是引起该病的一种重要原凶,如随意增加精饲料用量,会造成日粮中粗饲料较少,食入后导致瘤胃酸度过大,并会生成过多的组织胺,从而引起发病。

2、临床症状

病牛开始时是蹄间裂的后面出现肿胀,之后不断向上扩散到蹄冠,使其经常提起患肢,站立不稳,走动时存在痛感,并ILIJ现跛行。长时间之后,肿胀ILIJ会发生破溃,并有红黄色的脓汁或者坏死组织流出,且散发恶臭味,导致蹄底浸渍在脓汁中.在表面出现黑色且深的小洞,深处局部肿胀、发红、热痛。严重时病牛体温会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0~41℃,卧在地上,拒绝站立,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母牛泌乳量减少,且蹄壳发生脱落或者腐烂变形。

3、防治措施

高锰酸钾粉治疗。该病使用高锰酸钾粉治疗具有安全方便、治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病牛保定患肢,先用清水将蹄部洗净,接着在蹄底中间稍后处使用手术刀查找创口,并将角质以及软组织挖去,确保流ILIJ散发臭味的黑色腐败液体,然后将坏死组织完全剪掉,冉对创腔使用浸有高锰酸钾水的脱脂棉球洗净,之后在纱布中包入少量高锰酸钾粉,放在创口上,最后包扎绷带,并在蹄部铺垫适量干净垫草,通常经过1周就能够康复。

注射用药治疗。选择人字形注射药物,即取210万~400万IU青霉素,添加35mL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完全溶解后冉添加6mL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混合均匀后即可用于注射。一般选择在跗关节外侧上方或者腕关节前上方注射药物,但要注意避开血管,最好是在松软皮肤处用药。注射部位要先用酒精和碘酊进行消毒,接着用左手将皮肤提起,使其呈皱褶状,然后使用8号或者9号针头刺入皮下,在回抽只存在气泡而没有血液时,即可采取人字形皮下注射,然后在针孔处按压碘酊棉球,每天或者间隔1天1次,通常连续使用2~3次即可。如果病牛蹄部存在外伤或者蹄底、蹄叉形成糜烂性病灶,要选择使用5%~10%碘酊进行处理。

蹄部护理。肉牛蹄部要适时进行药浴,通常适宜选择在每年的/I~l0月进行,每1~2个月进行1次。具体操作时,在牛舍的出入口处设置一个大小适宜的消毒池,池内添加配制好的消毒液,确保药液深度能够将整个蹄部淹没,使其在进出牛舍时实现白行消毒。另外,也可对牛蹄部使用4%硫酸铜溶液进行喷洒消毒,每个月1~2次,确保药液能够将整个蹄部浸透。此外,牛每年还要进行修蹄,一般选择在每年春季进行,确保修整叉蹄、裂蹄等,避免形成蹄伤。

加强饲养管理。牛要饲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如果草料中含有铜与锌不足时,可每天每头按体重补喂硫酸铜和硫酸锌各4.5mg/kg;如果钙、磷不足,缺钙则增加骨粉用量,缺磷则增加麸皮喂量。牛床地面、过道可定期喷洒0.1%高锰酸钾或者10%硫酸铜,并设置过道水池,添加以上药液进行蹄浴。每年雨季要尽可能使厩舍保持干燥,并经常观察牛蹄部,如果发现异常要立即进行检查,如果蹄部存在轻微发炎则可使蹄部浸泡在由4%的硫酸铜和3%~5%的福尔马林组成的混合液中,每天处理1次,直到完全康复为止。

症状表现
患腐蹄病的牛,牛蹄着地就会感觉疼痛,跛行,没有食欲,逐渐消瘦,奶量下降,严重时,蹄部化脓而导致败血症。
治疗方法
一、用10%硫酸铜溶液侵泡肉牛牛蹄。
二.牛蹄趾间用消毒液清洗后,擦干净涂上碘酒或撒上布磺胺粉、青霉素粉、碘仿硼酸粉等,然后用绷带包扎。
三、患部及瘘管用金霉素鱼肝油合剂或用硫酸铜粉末敷治再加松馏油鱼石脂棉球,外部用绷带包扎,并满涂松馏油。
预防措施
一、合理搭配日粮,日粮中除含一定能量、蛋白质外,还要有一定的矿物质,而且钙、磷尽可能平衡。
二、保持牛舍的清洁、干燥,清除运动场上的碎石、尖锐物体。
三、加强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牛蹄质量,提高抵抗力。
四、定期检查和修理牛蹄。

相关推荐

羊腐蹄病的临床特点及中西药结合防治方法


1病原及流行特点

坏死梭杆菌和结节拟杆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二者都属于拟杆菌科梭杆菌属,是革兰氏阴性菌。坏死梭杆菌通常呈长丝状,少数菌体较短,呈球状。结节拟杆菌通常呈大杆菌状,且菌体末端比较膨大。病菌具有较弱的抵抗理化因素的能力,如使用2%的甲醛溶液、1%的高锰酸钾溶液作用15min就能够将其杀死,在60℃温度下经过30min会被杀死,在煮沸条件下只需要Imin就被杀死,但在被污染的土壤中能够生存10~30天。

一般畜禽饲养场、土壤、池塘、沼泽存在该病原,健康畜禽的消化道黏膜和扁桃体也存在病原,且能够通过粪便和唾液排到体外,导致周围环境发生污染。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带菌羊,病原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损伤而侵入到体内,尤其是发生创伤的四肢。该病通常在夏季容易发生,尤其是多雨季节、低洼潮湿地区容易发生,但往往呈散发,偶尔会呈地方性流行。羊群在放牧过程中被锋利的异物刺伤,或者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踩伤,通过伤口感染病原而出现发病。另外,羊只长时间处于潮湿、拥挤环境容易损伤蹄部,从而更容易侵入病菌。此外,存在病原的草场过于潮湿、泥泞且排水较差也能够成为该病暴发的因素,但如果潮湿的草场环境不存在病原,且羊只蹄部没有变软或者发生损伤,则不会发生该病。

2.临床症状

病羊主要出现跛行,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拒绝站立,往往卧地,走动困难。发病初期,病羊出现轻度跛行,趾间皮肤发生炎症、充血,且略有肿胀,触诊病变处会比较敏感,且流出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散发恶臭味,蹄底部存在小孔或者大洞。对伤口用手术刀进行扩创,发现有污黑色液体从蹄底的小孔或者大洞中流出,且散发臭味,蹄间往往会存在溃疡面,并有恶臭的坏死物覆盖在上面。症状严重时,病羊体温明显升高,只能够卧地不起,蹄壳发生变形、腐烂,蹄匣甚至发生脱落,还可能导致全身性败血症。

3防治措施

应急处理。如果羊群中出现病羊,要立即对全群进衍检查,确保将病羊全部挑出,并采取隔离治疗,而所有健羊只要使用10%福尔马林或者30%硫酸铜进行预防性蹄浴。圈舍要进行全面的清扫消毒,将表层土壤铲除干净,并换上新土,清出的污染垫草、粪便以及坏死组织要采取焚烧处理。

对症治疗。如果病羊症状较轻,可先对整个病变蹄部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进行彻底清洗,接着放人75%酒精中浸泡lOmin左右,再放入碘酒中浸泡lOmin左右,经过2~3次基本能够痊愈,如果病羊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且蹄部存在明显的化脓,并存在明显发烧,使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蹄部后要用锋利的手术刀将蹄尖部削去,直到蹄尖明显露出血液时再放入碘酒中浸泡5min左右,促使有害的渗出液以及脓水完全排出,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如果病羊蹄部深部发生腐蚀,且流出腐败脓汁,则要刮净全部坏死组织,接着用浸有20%的硫酸铜溶液的药棉清洗疮腔,再在创口直接撒布由硫酸铜溶液和高锰酸钾组成的混合药粉,最后在病变处严密包扎纱布、绷带,并在外面敷上黄蜡,避免进水以及被其他尖锐物刺伤。注意病羊用药后要确保蹄部保持干燥,且经过1星期要对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没有愈合则要采取以上方法再次进行治疗,通常经过1星期就能够痊愈。此外,对于病情严重的病羊,为避免出现败血症,还要采取全身防治,一般选择使用链霉素、青霉素以及磺胺类药物。

中药治疗。取lOg白矾、50g艾叶、lOg花椒、25g防风等,加入适量水煎煮15~30min。将药液倒人大小适当的盆内,以能够同时放入病羊的四肢为宜,且液面高度要位于系部以上。病羊四肢在药液中浸泡15~20min后,用药液将患部存在的杂质洗净,将坏死组织切除。如果蹄部发生变形,还要采取修蹄或者矫正。然后取50g川芎、50g石灰,全部研成粉末,再添加200g猪油调制成膏状,取适量在患部涂抹均匀,最后包扎绷带,注意以上药量可根据病羊数酌情增减,通常经过2~3次换药就能够痊愈。也可取250g大黄和500g陈石灰,先在煎药锅内放人大黄,添加一碗水,煮沸后经过10min再添加陈石灰,混合均匀后炒干,将大黄除去,余下研为细末撒在患处,具有定痛、散血、生肌、消肿的作用。

改善饲养环境。羊圈地面不能过软,也不能过硬,不能完全采取松软泥土结构,也不能完全采取钢筋水泥结构。如果是水泥地面,则要在上面铺盖一定厚度的稻草,并注意存在高低层次的划分,从而满足羊只生活的基本要求;如果是松软泥土结构,则必须定期平整土地,避免粪水长时间渗入泥土中而形成适宜病菌生长的环境。羊舍要保持通风良好,适当光照,如果无法提供这种饲养环境,则可在羊群外出放牧的同时对圈舍进行全面的消毒。另外,选择适宜的草场进行放牧,禁止到质地较硬,且存在大量细小石子甚至是破碎玻璃渣的地点进行放牧,避免蹄部损伤而发生该病。

猪肢蹄病的病因分析 猪肢蹄病的治疗措施


猪肢蹄病是在四肢或者蹄部发生所有疾病的总称,在养猪生产中比较常见。这类疾病的主要症状是病猪站立、步态以及姿势异常,很难支撑身体重量,从而导致种猪无法继续使用,只能够进行淘汰处理,影响猪群生产效率,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猪肢蹄病的病因分析猪肢蹄病的治疗措施。

1、分类

传染性肢蹄病,主要包括遗传性肢蹄病、细菌性肢蹄病以及病毒性肢蹄病。其中遗传性肢蹄病又可分成蹄裂、蹄底增生、屈曲腿、前肢增粗、外翻腿、内趾过小、多趾、独趾、“O”型肢以及“X”型肢;细菌性肢蹄病,主要是由于患有猪丹毒、布鲁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猪链球菌病而继发引起;病毒性肢蹄病,主要是由于患有口蹄疫、乙型脑炎等继发引起。

非传染性肢蹄病,主要包括变形蹄、骨骼损伤、软组织损伤、瘫痪、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中变形蹄又可分成蹄底增生、卷蹄、外蹉蹄、卧系低蹄、过宽蹄、突系高蹄、长蹄、蹄裂。

2、病因分析

营养因素。猪饲料中含有较少的某些营养物质或者搭配比例不合理,导致相对缺乏某些元素,从而容易发生肢蹄病。例如,日粮钙磷比例不当,会导致猪被毛蓬乱且容易发生脱落,蹄壳发生横裂,出现跛行,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蹄冠部发生肿胀,并伴有明显疼痛,导致其在站立时患肢持续抖动或者悬蹄,很难站起或者卧地不起,蹄部还容易感染其他病菌,较难治愈。猪缺乏生物素,会导致机体生长发育缓慢,被毛发生脱落,引起皮炎,皮肤干燥,形成较多的皱褶,且存在大量的鳞屑,蹄部发生横裂,蹄底容易磨损,并存在较深的裂口,有时甚至能够达到真皮,从而发生出血。一般来说,猪采取封闭饲养或者使用漏缝地板,使其无法从土壤、褥草以及粪便中摄取一定量的生物素;饲喂过多的高蛋白低脂日粮,导致机体所需的生物素增多;饲料发生酸败或者添加胆碱导致生物素活性降低;饲料中含有某些生物素拮抗物,如蛋清中的抗生物素蛋白等,都会导致机体缺生物素。缺锌,病猪皮肤往往会发生皮炎、角化不全、脱毛以及蹄裂,母猪缺乏还会导致产仔数减少等。

环境因素。冬春季节,环境比较干燥,猪体表毛细血管有所收缩,从而减少分泌脂类物质,再加上地面粗糙,使肢蹄与之经常摩擦、碰撞,往往会导致皮肤和蹄壳发生干裂。猪栏地面粗糙或者漏缝地板的漏缝不适宜,以及绑栏门上的铁线、铁钉、突出的饮水器等,都可能导致腿部皮肤、蹄面发生过度磨损,或者形成刮伤、擦伤。猪栏潮湿、阴冷,尤其是水泥地面不具有保暖性,在春季的阴雨天且侵入贼风时,就非常容易导致猪受凉,从而造成风湿性关节炎或者肌肉风湿,使肌肉关节疼痛、僵硬,无法站立。

细菌感染。据报道,多种猪肢蹄病都与感染细菌密切相关,如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丹毒杆菌、葡萄球菌以及化脓棒状杆菌等,以上细菌都能够侵害猪关节,即蹄部、肘部、腕部等,导致局部出现痛、肿、红、热的症状,进而引发关节炎,导致四肢运动失调。部分猪的四肢尽管在外观上没有出现明显病变,但由于细菌往往会侵害脊柱而形成化脓灶,从而使后躯发生瘫痪。

3、治疗措施

细菌性肢蹄病。病猪感染细菌初期,如感染链球菌,可按体重肌肉注射10万IU/kg青霉素、1万IU/kg链霉素、110mL30%安乃近,每天2次,连用3天,或者按体重对病变局部环状封闭注射3万IU/kg普鲁卡因青霉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感染猪丹毒杆菌,可按体重肌肉注射20万IU/kg青霉素、5~10ml_/kg30%安乃近;感染支原体,可按体重肌肉注射10mL/kg泰乐菌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可按体重肌肉注射10万IU/kg青毒素,每天2次,或者首次按体重肌肉注射145mg/kg磺胺噻唑,之后按体重使用72mg/kg,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感染后期,需要采取切开引流,即按照局部脓肿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脓肿成熟后才能够使用手术刀将脓包切开,排出脓汁后使用2%双氧水冲洗,完全清洗干净后再撒布2瓶青霉素粉,同时配合注射适量的抗炎药物。如果病猪发生瘫痪,可静脉注射由500mL10%葡萄糖液、7瓶10mL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瓶100万IU链霉素、10瓶80万IU青霉素钾、1支10mL安纳加注射液、10支1ml_地塞米松、5支10ml_维生素B1、5支10mL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

营养性肢蹄病。根据猪的生长规律饲喂细度适宜的饲料,确保钙、磷、锌、硒、氟、铜、锰等的含量、比例合理,并适当增加有机微量元素的添加,如蛋氨酸锌、氨基酸锰络合物、氨基酸铁络合物、酵母铬、酵母硒、甘氨酸铜等,保证营养全面、均衡。

风湿性关节炎。病猪可每头肌肉注射5-10mL2.5%醋酸可的松,或者在关节注射3~5ml_醋酸波尼松龙;按体重肌肉注射由0.05~0.1mL/kg镇跛消痛宁(主要成分是对乙酰基酚)、5万IU/kg普鲁卡因青霉素组成的混合药液,或者每头内服3~5g阿斯匹林,每天2次,连续使用7天。

种猪发生蹄病的原因 种猪发生蹄病的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猪饲养量的逐年上升,更多的饲养者加入养猪行业当中,但是因为饲养者的专业知识以及饲养场的规模和环境因素都不相同,所以猪的饲养效益存在差异。猪在饲养的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很多疾病,种猪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生产中必须尽量保证种猪的健康。在众多的疾病中,种猪发生蹄病的情况比较多见,所以必须多加留意。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种猪发生蹄病的原因种猪发生蹄病的防治措施。

1、常见蹄病发生的原因

1.1品种因素

临床中观察可知种猪群中的后备种猪和青年种猪的蹄壳比较薄,蹄部在逐渐生长形成的同时会承受逐渐增大的压力,而且增加的速度很快,结果就会导致体裂的情况出现。猪场通常引入的种猪品种发生蹄裂的概率要高于地方猪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地方种猪比新引入的种猪更加适应当地的气候有一定的联系。在日常饲养过程中通常会引入的品种中以长白猪发生蹄病的概率最高而大约克次之,但是尤其以杜洛克发生蹄病的概率相对低些。猪蹄部的强壮性是与遗传性的关系非常大,所以工作中通常能够通过选择种猪的品种改善此种情况。

1.2环境因素

如果种猪的生活环境中湿度偏低且气候比较干燥,就会导致猪容易发生蹄裂的情况;种猪生活的环境中湿度偏大,则会导致种猪的蹄质变软且耐压强度比较差,实际生产中很容易就被腐生菌侵蚀,从而造成蹄叉腐烂的情况出现,但是这些情况主要是在我国南方的种猪场中比较常见。

目前在我国大多的猪场中通常采用的消毒剂呈酸性或者是碱性,所以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之后还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及时将猪场进行冲洗,以保证清洗彻底且干净。否则场内会残留一些未冲洗掉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非常容易将种猪的蹄质烧伤进而引发蹄裂或腐烂的情况。

1.3设备设施

通常种猪在每次起立的时候都是后蹄试图滑向外侧,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悬蹄撕裂。此时如果新建的种猪舍或者是猪舍长久失修,导致粗糙边缘、尖锐突起、积水地面,很容易导致种猪因为受到擦伤而发生感染腐烂的情况出现。简陋、粗糙床面的空隙间距比较大,所以容易导致种猪的蹄部因破损而导致腐烂的情况发生。临床实际生产过程中,产床底部使用圆钢会明显减少种猪蹄部的损伤情况。

很多时候猪场为了便于对场内的地面进行冲洗就会将场地设计的坡度相应的加以提高,但是由于场地的坡度比较大,相应的就造成限位栏母猪的四肢腱、韧带不能够均匀的负重,从而非常容易将种猪的后蹄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1.4饲料营养

日常的饲养工作中,生物素主要就是参与猪蹄部角质蛋白的合成,而如果生物素不足,可见种猪的生长速度减缓,被毛粗糙,容易发生皮炎、蹄裂以及脚垫裂缝出血的情况。导致种猪体内生物素不足的情况有限饲、全价料中生物素添加量达不到最低营养标准、预混料添加量足够但是因某种原因导致生物素的损失,从而导致种猪缺少生物素。

种猪发生硒中毒就会导致其蹄冠皮肤破溃。但是在种猪采食配合日粮的时候通常不会引起中毒的情况,但是富硒区或者是日粮混合不均匀的情况下就很有可能导致种猪发生硒中毒的情况。

2、综合防治措施

猪场在建设猪舍的时候应该在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要重视防暑降温,如果日常采用水对猪舍的地面进行清洗,就要事先将轴流风机安装到位,以尽快将舍内的湿度降到标准。保证产床、漏缝地板都保持合理的间距,将尖锐突起的位置扫平,尽量将粗糙的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适当的打磨处理,避免影响种猪健康。全年的任何季节对舍内地面进行冲洗的时候,都应该尽快进行适当的通风处理以使圈舍恢复干燥的状况,避免种猪蹄部长时间的浸泡在粪尿中。

在猪的饲料中适当的添加1%-3%大豆油,对于改善蹄部质量、减少蹄部病变有比较好的改善效果。饲养者应该经常认真的观察并对种猪的蹄部进行相应的检查,如果种猪的蹄部在秋冬季节比较干燥,可以间隔4天涂擦1次凡士林或者植物油以缓解症状。

种猪前后肢如果发生跛行应该及早进行相关的治疗,如果早期没有其他疾病的指征表现时,可对其肌肉注射抗生素或抗风湿药物,切勿拖延。如果种猪肢部脓肿,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切开并且引流,排脓之后再用2%双氧水对脓疮进行彻底的清洗,干净之后再向其中倒入青霉素粉,同时注射抗炎药物。如果猪蹄部有肿胀、溃疡,对局部进行清疮处理之后应该涂以红霉素软膏或硫酸锌软膏,肌肉注射阿莫西林。但是如果种猪的肢蹄呈现严重的肿胀表现并且瘦弱不食时,就应该进行淘汰处理。母猪,尤其是产后母猪如果因为缺钙而导致后肢瘫痪时,可以在临床中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5-10g、10%葡萄糖500mL、青霉素800万IU、适量维生素C,每天1次,连续3-5天。如果种猪发生蹄裂,可酌情补加锌和生物素。

肢蹄病的预防措施
对于肢蹄病的有效预防措施取决于对影响因素的正确判断,然后改变饲养管理。
精心选育种猪不要忽视对四肢的选育,选择四肢强壮,高矮、粗细适中,站立姿势良好,无肢蹄病的公母猪作种用。
强化种猪的饲养与管理要加强运动,多晒太阳,增强种猪的四肢支撑能力,可以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同时要保证日粮中氨基酸平衡、富含维生素及矿物元素,适当的钙、磷比例;注意添加锌、硒制剂,并注意逐级预混,保证混合均匀,应严格控制砷制剂的添加。
搞好猪场设计与建设仔细检查母猪舍地面及周边设施,尤其是新场地,保证坡度在3~5度,用砖或机械将过于粗糙的地面及设施磨平,舍内铺垫干草可护肢蹄。
加强猪舍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采用其他降温措施,减少冲栏次数;在使用集中制冷时,冷气出口处不宜再安放猪;认真计划栏舍周转,在栏舍用强酸、强碱、强氧化性消毒剂消毒后,应仔细清洗干净,待干燥后转入新猪。
要勤观察,精心护理经常检查猪的蹄壳,特别是秋冬季节天气转冷时,尤其是高龄母猪,发现过于干燥应隔3~5天涂抹一次凡士林、鱼石脂或植物油,以保护蹄壳,防止干裂并有消炎的作用。
常见肢蹄病的治疗措施

对已经发生肢蹄病的猪,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只有根据发病原因,标本兼治。
风湿是由潮湿、寒冷、运动不足等诱因引起的。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病,患部肌肉或关节疼痛,走路跛行,弓背弯腰,运步小心,运动一段时间后跛行可减轻,不愿走动,体温36℃~39.5℃,呼吸、脉搏稍增,食欲减退。可采取的方法有:
1、使猪避免受寒、风、潮湿侵袭。
2、2.5%醋酸可的松5~10毫升肌肉注射或用醋酸波尼松龙3~5毫升关节注射。
3、用镇跛消痛宁5~10毫升、普鲁卡因青霉素按猪体重5万单位/千克混合肌肉注射,或用阿斯匹林3~5克内服,每日2次,连用7天。
挫伤是肢蹄受到咬斗、打击、跌倒、冲撞等钝性挫伤,局部皮肤无伤口。轻度的,病初肿胀不明显,以后肿胀坚实明显,体温升高,有时疼痛跛行,严重的受伤部位迅速肿胀,疼痛剧烈。当发生组织炎和坏死时,感觉消失,运动障碍。治疗方法:将患部剪毛后消毒,用生理盐水冲洗患部,再用鱼石脂软膏涂于患部或涂布龙胆紫。
蹄裂是指生猪蹄壳开裂,或裂缝有轻微出血,蹄尖着地,疼痛跋行,不愿走动,其他症状轻微,但生长受阻,繁殖能力下降。治疗方法:可用0.1%的硫酸锌涂抹,并每日1~2次在蹄壳涂抹鱼肝油或鱼石脂,可滋润蹄部,并促进愈合。若有炎症可先清除病蹄中的化脓组织或异物,然后进行局部消毒,用青霉素按猪体重5万单位/千克,链霉素50毫克,混合用氯化钠注射液20毫升溶解后,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注3天。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病:用青霉素按猪体重每千克5万单位,链霉素50毫克,混合用氯化钠注射液20ml毫升溶解后,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注3天。也可用磺胺甲嗪或磺胺-6-甲氧嘧啶,按猪体重每千克首次量0.1克,维持量7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接连注射3日。肌注磺胺-5-甲,每次10毫升,每天2次,连用2-3天;或用撒痛风8毫升+青霉素320万单位,每天1次,连用2-3天。在关节肿病例较多时,应在饲料中添加磺胺或阿莫西林类药物预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480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