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腐蹄病

发病局限于蹄间,可扩展到蹄冠、系部或球节部发生坏死性病变。病初皮肤充血、潮红、轻度肿胀,触之敏感,有恶臭不洁物渗出,因疼痛而 行,喜卧。病久者患部肥厚,表面有绒毛状或小 状物。若感染化脓,皮肤出现糜烂或溃疡,常发展成慢性坏死性蹄皮炎(蹄糜烂)或局限性蹄皮炎(蹄底溃疡),重症蹄壳脱落。

防制措施:厩舍要平整,不积污水,经常打扫,保持卫生,定时消毒。发病后选用0.1%高锰酸钾液、0.1%新洁尔灭液、3%来苏儿液等认真清洗;再选用5%碘酊、5%~10%甲醛、10%硫酸铜、氧化锌滑石粉(3:7)合剂、 酸氧化锌滑石粉(2:3:5)合剂、氧化锌软膏局部涂擦,或注入2%碘酊、碘仿醚或填塞松馏油纱布条,包扎蹄绷带,或用女贞子树叶、百草霜适量加桐油捣烂成糊,外敷,绷带包扎。M.YZ023.Com

编辑推荐

猪囊虫病


本病是由有钩绦虫(猪带绦虫)的幼虫一猪囊尾蚴(猪囊虫)引起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幼虫寄生在猪的肌肉组织,有时也寄生于实质器官和脑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幼虫也能寄生在人的肌肉组织和脑中,从而引起严重的疾病。

1.诊断

生前诊断比较困难,仅在严重感染时,在舌部用手触摸,可以感到有囊虫寄生而呈现的凹凸不平,或对光观察,可发现粘膜上的隆起。

可试用皮肤变态反应诊断囊虫病,即用猪囊虫的头节作成抗原,注射于猪耳外侧表面的皮内,再观察其反应,效果尚好。但当猪患有棘球坳或细颈囊尾蚴病时,常有交互反应。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死后铜体检查.可在嚼肌、心肌、舌肌和前肢上部等肌肉内发现猪囊虫。

2.防治措施

(1)预防:讲究卫生,移风易俗,做到人有厕所猪有圈,彻底消灭连茅圈。防止猪吃人粪而感染猪囊虫病。

加强肉品卫生检验。根据国家规定,在平均每40平方厘米的肌肉断面上,有猪囊虫3个以上者,不准食用,3个以下者,煮熟或做成腌肉、肉松等出售。

(2)治疗:人患绦虫病时,可用槟榔、南瓜子或阿的平等药物驱虫。驱虫后排出的虫体和粪便必须严格处理,消灭感染源。可用毗喳酮杀死猪和人的囊尾蚴。

猪坏死杆菌病


坏死性口炎:又称白喉,多见于仔猪。口腔 膜潮红,增温,口臭,流涎,鼻流黄色脓性分泌物。在齿龈 、舌、唇黏膜、上 、颊及咽等处,可见有粗糙、污秽的灰褐色或灰白色伪膜,强力撕脱后露出易出血的不规则的溃疡。发生于咽喉者有水肿,呕吐,不能吞咽和严重的呼吸困难。若病变波及肺部常引起死亡。病程约4~5天,也有延至2~3周。

坏死性鼻炎:发生于仔猪和架子猪。鼻黏膜出现溃疡,形成黄白色的伪膜。坏死病灶有时蔓延鼻甲软骨、气管及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流脓性鼻涕和腹泻。

预防本病的发生,关键在避免皮肤、 膜损伤。保持猪舍、环境、用具等的经常消毒、干燥,及时清除粪便、污水,避免猪群拥挤,防止相互咬斗、擦伤,饲料科学配合与饲养。一旦发生外伤应及时忻行外科处理。发生本病应尽快隔离治疗,污染猪舍应铲土消毒。

局部疗法:彻底切除坏死组织,用1%高锰酸钾液或3%过氧化氢液冲洗,然后用抗生素软膏、高锰酸钾一木炭末(等量)粉、5%碘酌、磺胺粉、大黄一石灰粉(大黄1份煮沸20分钟,掺入2份陈石粉搅匀炒干,除去大黄,研为细末)等涂布。或龙骨30克、枯矾30克、乳香20克、乌贼骨15克共研末撒布,或新鲜桃叶捣烂填塞。

坏死性口炎应先柱除伪膜,用1%高锰酸钾液冲洗,再涂以碘甘油,每日两次直至痊愈。

局部治疗的同时,为防止继发感染和控制病情,可注射盐酸土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四环素、磺胺类、喹诺酮类药。或用解毒、强心、补液等法治之。

猪胃线虫病


猪胃线虫病是由红色猪圆线虫、圆形蛔状线虫和六翼泡首线虫寄生在猪胃内所引起的疾病。本病分布很广,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发生。

1.病原体
圆形蛔状线虫:雄虫长1-15毫米,雌虫长16-22毫米,咽壁上有3-4套螺旋形的加厚部分。仅在身体左侧有颈膜。雄虫的尾部成螺旋形蜷曲。虫卵呈深黄色,壳厚,表面有条纹,两端似有小塞。当虫卵排出时已含有一发育完全的幼虫。
(2)六翼泡首线虫:雄虫长6-13毫米,雌虫长13-22.5毫米,咽壁很厚,两端呈简单的螺旋形增厚,中部有环形增厚,咽部角皮稍许膨大,其后每侧有3个颈翼膜。卵壳厚,内含幼虫。
(3)红色猪圆线虫:虫体细小,呈红色,长。0.5-1.25厘米.

2.症状
轻度感染(虫体数量少于15条)时,不显症状。重度感染时,可见消化障碍、腹痛、食欲减退、下痢和粪中带血等症状。猪只生长发育停滞,消瘦和贫血。当患猪由于肠穿孔而继发腹膜炎时,体温上升,不食,卧地抽搐而死。

3.诊断
( 1)生前:可用反复沉淀法或硫代硫酸钠饱和溶液漂浮法进行粪检,找到虫卵。其中以反复沉淀法效果较好。
(2)死后剖检:可在小肠壁上找到虫体。实际工作中有时把猪棘头虫误认为猪胃线虫。两者区别是:胃线虫体表光滑,游离在肠腔中,虫体多时常聚集成团;而猪棘头虫体表有环状皱纹,以吻突深深地固着在肠壁上,不聚集成团。

4.防治措施
(1 )预防:病猪粪便堆集发酵,杀灭虫卵;在疾病流行地区,严格控制放牧,尽量减少吃入蛴槽或金龟子的机会;在猪场以外的适宜地点设置诱虫灯,可以捕杀金龟子。如用金龟子作饲料时,
必须彻底煮熟或炒熟。
(2)治疗:曾试用多种药物进行驱虫,均未取得满意的效果。有人曾用四咪哇驱虫,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0毫克,可以驱除成熟的棘头虫但对未成熟虫体无效。

猪水疱病的诊断 以及预防猪水疱病的方法


猪水疱病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的主要特征是猪的蹄部、鼻端、口腔粘膜、甚至乳房皮肤发生水疱。由于本病传染速度快、发病率高,对养猪业的发展是一严重威胁,必须十分重视本病的预防工作。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水疱病的诊断以及预防猪水疱病的方法。

1、病因

猪水疱病毒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无类脂囊膜。猪水疱病毒对环境和消毒药物的抵抗力很强,在粪便和腌肉中能存活较长时间,在50℃经30min仍不失感染力。1%过氧乙酸60min可杀死该病毒。消毒药中以5%氨水、0.5%菌毒杀、复合酚类及0.5%~1%次氯酸钠消毒效果良好。常用的消毒剂如70%酒精、3%~5%来苏儿和10%生石灰都不能杀死该病毒。

2、流行情况

该病只感染猪,其他家畜不发病,但对人类也有一定的易感性。猪水疱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流行最多。该病传播速度很快,不同条件的养猪场发病率由10%—100%不等。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粪尿、鼻液、口腔分泌物、水疱皮、水疱液都含有大量病毒,并可向外界传播病毒。猪感染该病,首先是由于病猪、带毒猪及其肉制品调入引起;其次,是由于饲喂未煮沸消毒的泔水和屠宰的下脚料;再次,是经污染的车船、用具和饲养人员传播。病毒可经损伤的皮肤、消化道等途径感染健康猪。

3、临床症状

典型水疱病。其特征性的水疱,常见于主趾和附趾的蹄冠上。部分猪体温升高至40.5~42℃,在蹄冠和蹄踵的角质与皮肤结合部苍白肿胀,不久出现一个或多个黄豆至蚕豆大的水疱,继而水疱融合扩大,充满水疱液,1~2天后水疱破裂形成溃疡,露出鲜红的溃疡面,常围绕蹄冠皮肤和蹄壳之间裂开,疼痛加剧,出现跛行,多卧地不起,食欲减退或废绝。部分猪由于继发细菌感染而局部化脓,造成蹄壳脱落,病猪卧地不起,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水疱有时也见于鼻盘、舌、唇和母猪乳头上,但出现的水疱较蹄部晚,仔猪发生该病多数是在鼻盘上发生水疱。一般情况下,若不并发其他疾病不会引起死亡,10天左右可以自愈,但初生仔猪可以造成死亡,有2%的病猪偶见出现神经系统紊乱症状,表现为前冲、转圈、用牙齿咬用具,个别猪出现强直性痉挛。

温和型水疱病。只有少数猪发病,仅在蹄部发生一两个水疱,全身症状轻微,传播缓慢并且恢复快,一般不易察觉。

隐性型水疱病。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但血清学检查,有滴度相当高的中和抗体,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这种猪可能排出病毒,对易感猪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

4、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主要在蹄部。约有10%的病猪鼻端、口腔有水疱病变,口部的水疱通常比蹄部出现晚。病死猪剖检时,除个别病例心肌上有条状出血斑,其他脏器无可见病变。

5诊断要点

根据病猪蹄部、口唇和鼻盘有特征性水疱,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该病在临床上与猪口蹄疫、猪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疹等病相似,从水疱上难以鉴别,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具体做法是采取早期病猪水疱液装入青霉素小瓶内,制成1:5混悬液,每毫升加入青霉素1000万IU、链霉素1mg,放室温下2~4h,取上清液0.1mL分别接种1~2日龄乳小鼠和7~9日龄乳小鼠各5只,接种后如两组小鼠都死亡为口蹄疫;仅1~2日龄小鼠死亡,而7~9日龄小鼠不死为猪水疱病。6预防措施

“三个加强”。首先,要加强进出境检疫,禁止从有该病的国家输入活畜或动物产品,杜绝境外疫源传人我国境内;其次,要加强流通领域里的检疫,要以检疫诊断为中心,在收购、调运猪时逐头进行检疫,要做到“两看”(即看食欲、看跛行)和“三查”(即查蹄部、查口腔、查体温),若发现问题,应就地处理,不准外调。最根本的是要加强猪群的科学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

“三个不要”。首先,不要从有该病的疫区购人种猪及猪肉产品,防止引进传染源;其次,不要生喂屠宰猪的下脚料和泔水。需要喂时,必须经煮沸消毒后再饲喂;再次,不要收购、运输、屠宰无免疫耳标的动物,要堵住外来的传染源。

“三个消毒”。首先,要搞好带猪消毒,切断感染途径。平时养猪舍内的带猪消毒,要做到每周消毒1~2次,可选用百毒杀消毒剂,浓度为1:1000,喷雾带猪消毒,每平方米表面积用消毒药300~400mL。其次,要搞好舍外环境消毒,净化环境,减少发病率,要做到每半个月消毒1次,可选用菌毒敌,浓度为1/100,进行喷洒消毒,每平方米表面积用消毒药400~500mL或用5%氨水消毒。再次,要搞好运输猪的车、船等交通工具的消毒,可选用5%氨水彻底消毒,或选用3%~5%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彻底消灭病原体。

猪水疱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诊断要点
1、发病特点在各种家畜中,只有猪可感染发病,其它动物不发病,人类有一定的感受性;各种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可感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同条件的养猪场发病率由10%-100%不等;猪群高度集中、调运频繁、猪仓库、屠宰场、铁路沿线等处传播快,发病率高;分散饲养的农村和家户,少见发生和流行。
2、临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主要症状是在蹄冠、蹄叉、蹄踵或副蹄出现水疱和溃烂,病猪跛行,喜卧;重者继发感染,蹄壳脱落;部分病猪(5%-10%)在鼻端、口腔粘膜出现水疱和溃烂;部分哺乳母猪(约8%)乳房上也出现水疱,多因疼痛不愿哺乳,致使仔猪无奶而死。
3、鉴别诊断本病在临诊上与口蹄疫、水疱性口炎及水疱疹极为相似,尤其是单纯口蹄疫还能引起牛、羊、骆驼等偶蹄动物发病;水疱性口炎除传染牛、羊、猪外,尚能传染马;水疱疹及水疱病只传染猪,不传染其它家畜。因此,该病的确诊,还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有:
(1)动物接种将病料分别接种1-2日龄小鼠和7-9日龄小鼠,如果两组小鼠均发病死亡,可诊断为口蹄疫;如果1-2日龄小鼠死亡,而7-9日龄小鼠不死,则可诊断为猪水疱病。病料在pH3-5缓冲液处理30min后,接种1-2日龄小鼠,小鼠死亡者为猪水疱病。反之则为口蹄疫。
(2)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
(3)血清学诊断常用的有补体结合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免疫荧光试验。
防治方法
参照口蹄疫一节中的办法。在威胁区和疫区可用乳鼠化弱毒疫苗预防注射。

猪副嗜血杆菌病


临诊表现发热(40度以上),食欲不振,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驱赶时因疼痛患猪发出尖叫声,关节肿胀,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 膜发绀,侧卧,最后因窒息和心衰而死亡。如出现急性败血病时,不出现典型浆膜炎时而发生急性休克性肺炎死亡,剖检为急性肺水肿。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定期消毒制度,以减少其它呼吸道病原菌的传入和发生,杜绝猪群不同年龄的混养。

治疗:本病多为群发,一旦发生应立即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对整个猪群治疗,如应用针剂时,应按疗程用药。推荐以下药物。

(1)泰安:由泰乐菌素+磺胺+增效剂。可产生8~20倍强力协同杀菌作用,吸收迅速,药效持久,水溶性好,可饮水和拌料使用。

(2)抗喘灵:多种中药配制而成。清肺平喘,化痰止咳,减少应激,有效杀灭呼吸道病原体。使用方法为250克加入50千克饲料中,连用3~5天。预防量饲料加倍。

(3)病菌消:是最新喹诺酮类抗生素复合剂。其特点为安全性高,不产生抗药性,无毒。用法与用量:按1:1000溶于水,每日两次,连用3~5天或1:1000拌料,连用3~5天。

(4)利康宁:强力抗菌,消除肾肿解毒,水溶性好,安全范围大,可长期使用。100克溶于100升水中, 自由饮用,连用3~5天。

如何应对猪疥螨病、猪疥螨病、蛔虫病?


春季是寄生虫疾病的高发期,因此每个养殖场对驱虫工作一定要重视起来。猪只感染寄生虫后对生长发育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还容易引发一些其他疾病,危害养殖效益。今天小编就从疥螨病、弓形虫病、蛔虫病,这三种常见的猪寄生虫病来告诉大家应该如何应对猪寄生虫。

猪疥螨病的应对方案:

疥螨病不止在猪的身上会发生,在其他动物的身上也会出现。当疥螨虫在猪的皮肤上寄生的时候,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猪的皮肤出现发炎的症状。而且这种病会使得猪感觉体表瘙痒,如此一来猪就会用患处摩擦猪舍墙壁地面等,从而造成外部损伤,甚至是发生进一步的感染。

针对这种寄生虫病,我们建议首先调制一盆肥皂水,对猪身体上患病的部位进行彻底的冲洗。然后用稀释好的溴氰菊酯溶液喷淋给猪消毒。用药的话,建议同伊维菌素拌料或者是注射,一般连续使用一个星期左右即可治愈。

疥螨病、弓形虫病、蛔虫病,这三种常见的猪寄生虫病该如何应对?

弓形虫病的应对方案:

猪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这种寄生虫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寄生虫病。好在弓形虫病对于磺胺类的药物非常敏感,所以只要用药得当也是可以治愈的。

对于患弓形虫病的猪来说,可以使用复方新诺明拌料治疗,复方新诺明是磺胺甲恶唑和甲氧苄啶的复方制剂,对于治疗猪弓形虫病效果显着。一般来说,每200斤饲料添加60克药物,连续给猪使用一周左右,即可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磺胺嘧啶配合二甲氧苄氨嘧啶使用,也是治疗猪弓形虫病的有效方法。

猪蛔虫病的应对方案: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一种线虫病,这种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发病范围非常广,全世界各地的各类猪场都有出现过猪蛔虫病的案例。

针对这种猪寄生虫病,重点在于预防,猪倌巴巴建议可在猪的饲料中添加左旋咪唑定期做预防性驱虫。如果猪已经患病,那么可以根据不同猪的体重用丙硫苯咪唑来驱虫,一般来说100公斤的肥猪需要100毫克左右的丙硫苯咪唑进行驱虫。用时可将药物与饲料均匀混合,让猪自有采食即可。

以上就是疥螨病、弓形虫病、蛔虫病,这三种常见的猪寄生虫病的应对措施,寄生虫病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要是有病猪出现要及时隔离治疗,加强舍内的清扫、消毒工作,做好预防措施。

猪李氏杆菌病


脑膜脑炎型:多发生断乳后小猪,也见哺乳仔猪。病初意识障碍,肌肉震颤,运动失常,作圆圈运动,或无目的行走,或不自主地后退,或以头抵地呆立,或头颈后仰,两前肢或四肢张开呈典型观星姿势,或后肢麻痹拖地而行。严重的侧卧,抽搐,口吐白沫,四肢乱划,病猪反应增强。病程1~3天,长的4~-9天。

混合型:常突然发生于哺乳仔猪。体温升高到41~42度,吮乳减少或不吮,粪干尿少,中、后期体温降到常温。多数病猪表现脑膜脑炎症状。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粪便消毒处理,灭鼠,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2)一旦发病,应立即隔离治疗,严格消毒。病猪尸体深埋或焚烧。

治疗以链霉素较好,但易产生抗药性。大剂量的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可取得一定疗效。有人认为,氨宁青霉素加庆大霉素效果较好。可选用下列组方(中西医结合)即20 磺胺 钠注射液5毫升肌注,同时肌注水肿克星2毫升。每日2次;有神经症状可肌注苯巴比妥钠1毫升,连用3日;中药用金银花藤叶、山桅子根、野菊花、茵陈、钩藤根、车前草各5克,煎水灌服(为5~10千克体重仔猪量),连服3天;全群猪料中混四环素,浓度为600毫克/千克,连用1周。疗效很佳。

猪细小病毒病


疾病名称猪细小病毒病

检疫分类外检(进境二类),内检(三类)

发病历史自1966年发现第一例PPI病例以来,截止到1992年,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37个国家相继报告发现此病。该病遍布世界五大洲,在中国也有此病存在。 在英国PPI引起的母猪流产和死亡所造成的损失占哺乳仔猪总数的四分之一。Sere(1990)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在2581窝的28400头仔猪中,由于该病造成的损失达23.9%。日本1978年调查了293头淘汰母猪,其中因本病淘汰的有211头(占72%)。瑞典(1974)报道因本病被淘汰的母猪占淘汰母猪的40%。

病源猪细小病毒(P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

流行病学特点PPV感染各种猪,包括:胚胎、胎猪、仔猪、母猪、家公猪、野公猪。不同的猪,PPV的阳性率不尽相同,经产母猪的阳性率高达80%-100%,初产母猪一般为60%-80%,公猪为30%-50%,后备猪约为40%-80%,肥育猪为60%。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PPV的母猪。PPV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从怀孕母猪的子宫中取出胎儿进行PPV检查,结果发现PPV阳性率为11.6-22.6%,感染PPV的母猪所产的死胎、仔猪及子宫内的排泄物中均含有很高滴度的病毒。感染PPV的种公猪也是该病最危险的传染源。公猪可在其精液、精索、附睾、附性腺中分离出PPV。因而,往往在配种时,公猪将PPV传染给易感母猪。 污染的猪舍是PPV的主要储藏所。在病猪移出、空圈4.5个月,经彻底清扫后,再放进易感猪,仍可被感染。污染的食物及猪的唾液等均能长久地存在传染性。 PPV主要发生于春、夏季节或母猪产仔和交配季节。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时,胚胎、胎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母猪在怀孕期的前30-40天最易感染,孕期不同时间感染分别会造成死胎、流产、木乃伊、产弱仔猪和母猪久配不孕等不同症状。PPV的感染率与动物年龄呈正比。5-6月龄猪的抗体阳性率为8%-29%,7-10月龄就上升到46%-67%,11-16月龄的阳性率就可高达84%-100%。在阳性猪里有约30%-50%的带毒猪在感染1-6天可产生病毒血症,持续1-5天。感染1-2周后可通过粪便排毒,造成环境污染,感染7-9天可测出血凝抑制抗体(HI),21天内抗体滴度可达1:15000,且能持续数年。 仔猪、胚胎、胎猪通过感染PPV母猪发生垂直感染;公猪、肥育猪和母猪主要是经污染的饲料、环境经呼吸道、道或消化道感染;初产母猪的感染多数是经与带PPV的公猪配种时发生的;鼠类也能传播PPV。

症状PPV感染猪主要临诊症状是怀孕母猪出现繁殖障碍。怀孕母猪可同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产后久配不孕等症状。其他猪感染后无任何明显的临诊症状。

致病原因PPV感染猪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部分研究结果表明:PPV对猪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母猪受精卵细胞的影响,二是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PPV能顽固地吸附在母猪受精卵细胞透明层的外表面,同时能穿过透明带而进入卵细胞并使卵细胞破裂。还能使母猪的妊娠黄体发生萎缩,使之失去正常时抑制排卵和分泌孕酮的功能,造成母猪体内的胎儿处于不利的环境中,导致最终出现流产、死胎、胚胎死亡、木乃伊化胎儿和母猪不规律发情周期。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怀孕母猪怀孕期在70天以前感染的胎儿,70天以后感染PPV的胎猪具有免疫能力时,其病变就不明显,甚至没有病变。 肉眼病变: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微的炎症,胎盘有部分钙化的现象,胎儿在子宫胎盘内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感染胎儿还可看到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 组织学变化:母猪的妊娠黄体萎缩,子宫上皮组织和固有层有局灶性或弥散性单核细胞浸润。死产、流产胎儿肺、肝、肾等实质器官及小脑的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里也呈现为血管炎症和外周血管炎性浸润及脑膜炎、间质性肝炎、肾炎和带钙化的胎盘炎。脊髓和眼脉络膜的血管周转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形成的管套,这些组织若作荧光抗体(FA)检查时,可发现大量的病毒存在。

检疫方法如果发现母猪有流产、死产、胎儿发育异常、木乃伊等情况,而没有其他临床症状,应考虑到PPV感染的可能性。可根据上述流行病学的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但要作出肯定的诊断,则还需作进一步的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主要分为病原检查和抗体检查,前者主要用于有流产、死产、木乃伊和急性感染期产生病毒血症时的病原学诊断。后者可用于可疑猪抗体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常用的PPV诊断方法有: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免疫荧光抗体试验(FA);酶标试验(IEA);血清中和试验(SN);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免疫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电镜检查;最新的诊断方法有:放射免疫测定;单克隆抗体诊断法;核酸探针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内切酶分析诊断法。上述大部分方法均可用于PPV抗原或抗体的诊断,但使用时各有偏重。

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 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


猪水肿病也叫仔猪胃肠水肿病、仔猪摇摆症,或称大肠杆菌肠毒血症,是由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所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而该种疾病的出现多为仔猪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由于该病具有发病突然、死亡率高的特点,饲养人员应注意防范,争取在发病早期予以治疗。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

1、发病特点

该病通常呈急性经过,且较少从急性转变成慢性。主要是2月龄仔猪和3-4月龄架子猪容易发生该病,其中2月龄仔猪在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病,且往往急性发病,并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病程一般持续1-2天,有时甚至在数小时后就发生死亡,具有较高的病死率;3-4月龄架子猪通常容易在4-5月和9-10月发生,症状较轻,往往没有神经症状,病程持续时间长,少数甚至能够长达1个月,大部分由于治疗效果较差而发生死亡。一般来说,通常是生长良好、体格健壮的肥胖猪容易感染。

猪水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导致。首先是饲养环境较差,主要是由于舍内温度、湿度等发生明显变化,或者没有及时进行全面清扫,形成有利于滋生病菌的环境,从而引起发病。其次是饲养方式发生较大改变,即有些养猪场根据实际需要,长时间施行的饲养管理模式必须突然发生改变,导致饲养方式、饲料与之前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造成机体不能够及时适应,从而可能会引起发病。另外,仔猪突然进行断乳也能引起该病,这是由于仔猪通常具有较差的抵抗力,如果突然进行断乳会导致肠道无法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容易滋生病菌,进而出现发病。此外,猪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与饲料质量相关,有些养殖场由于储存饲料不合理等,导致其发生不同程度的腐烂变质;还有些养殖场饲喂单一品种饲料,无法满足仔猪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机体肠胃机能,导致大量病菌滋生,最终引起发病。

2、临床症状

猪突然出现发病,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口流白沫,体温通常没有明显变化,心跳加速,呼吸初期浅且快,后期深且慢,往往发生便秘,但经过1-2天就会变成轻度腹泻。通常在舍内一隅卧地,肌肉震颤,间歇性抽搐,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发生呻吟,且站立时会拱起背部,持续发抖,如果前肢出现麻痹就无法稳定站立,如果后躯发生麻痹,则无法站立。走动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做圆圈运动或者盲目前进。该病的典型特征是发生水肿,通常是眼睑、脸部、齿龈、结膜,有时还会蔓延至颈部和腹部的皮下。病程持续短时只有几小时,通常在1-2天,死亡率能够超过90%。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该病以标本兼治为治疗原则,即采取清肿解毒、抗菌消炎、减轻神经症状、抗过敏。整个猪群每头交巢穴注射o.5mL转移因子,每头1次,连续使用2天。为消肿解毒,病猪可肌肉注射速尿、维生素Bi、维生素C,如果伴有神经症状还可使用250-500mL5%葡萄糖、50-100mL2%甘露醇、o.2-0.5g安钠加,混合均匀后进行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能够消除组织水肿,强心利尿,减轻神经症状,降低颅内压。为抗菌消炎,病猪可肌肉注射由1.5g2%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或者阿莫西林、2mg地塞米松以及2-3mL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能够有效抑制病菌,同时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细菌。病猪治疗过程中,不能够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安乃近、氨基比林等。这是由于在发病初期体温升高时如果配合使用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物进行治疗,会促使病猪加快死亡。当病猪使用解热镇痛药,会导致胃肠道黏膜快速发生脱水,甚至引起便秘,促使机体无法排毒,造成更多的毒素进入血液,进一步加重病情而无法治愈。另外,病猪要不用或者慎用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类药物,这是由于这些药物会抑制机体免疫系统,不利于其恢复。

中药治疗。取茯芩皮、泽泻、生姜皮各10g,厚朴、枳壳各8g,大黄、黄柏、黄芩各9g,10g芒硝,Sg炙甘草,加水进行2次煎煮,分成2次给病猪灌服,每天1剂。方中大黄、黄柏、黄芩以及芒硝起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通便排毒之效,配合使用厚朴、枳壳来宽中下气,加以茯芩皮、泽泻、生姜皮来利水消肿,炙甘草调合以上药物,各药搭配使用,相辅相成,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

加强饲养管理。猪舍、环境以及饲槽要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确保清洁卫生,并保持干燥,同时供给清洁饮水、饲料,避免经由口腔感染病菌。猪群要坚持适量运动,经常晒太阳,提高机体抵抗力。仔猪一般在7日龄就可开始进行补饲诱食,促使其胃肠消化系统在断奶前已经适应植物性饲料,增强消化机能,避免断奶后由于采食饲料而发生腹泻,从而有效防止断奶后发生该病。仔猪断奶时,采取每天逐渐减少喂乳次数的断奶方法,且仔猪继续留在原圈,防止突然断奶和饲养环境变化而发生应激反应。仔猪断奶后的前15天要依旧按照哺乳期的补饲次数和时间,坚持定时定量饲喂,但夜间可增加饲喂1次,并注意避免暴食、暴饮。

1、流行特点
猪水肿病多出现于新断奶仔猪,尤其是体格健壮、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的仔猪,在刚断奶1~2周的时间段中出现发病的比例较高。由于致病原为大肠杆菌,一旦有仔猪或母猪发病,其食用的水、食物以及排泄的粪便中往往携带致病菌,形成污染源,因此猪水肿病的发病多呈现聚集性,常以单个饲养地区为单位集中发病。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发病居多。
2、发病原因
2.1应激反应
猪水肿病的病原体为一种特殊的溶血性大肠杆菌,该种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可引起猪中毒,且以新断奶的仔猪居多。究其根结,猪水肿病是仔猪对环境骤变所作出的应激反应。一般情况下,当仔猪刚刚断奶后没有进行饲喂饲料的适当过渡,而直接饲喂含蛋白质过多或缺乏硒及维生素的饲料时,仔猪将对环境突变作出反应,这将直接导致其抵抗力下降,易出现水肿的现象。
2.2饲料因素
在为仔猪断奶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喂饲饲料的过渡,但仍然出现了水肿现象,这可能是由于饲料质量不高所引起。当仔猪的过渡饲料中以豆粕为主时,因为豆粕是一种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如果在饲料加工过程中没有对豆粕进行恰当的处理,则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大豆蛋白中存在一定的抗原,将对仔猪的肠胃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倘若仔猪的免疫系统不能快速作出耐受反应,在断奶后再次接触到该类抗原时将产生免疫反应,就会出现腹泻水肿的情况。此外,仔猪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在仔猪28日龄前过早地喂养了大量高营养的饲料,使仔猪不能有效地进行消化,这也是猪水肿病出现的诱因之一。
2.3其他因素
气候突变、猪舍环境较差也是引发猪水肿病的重要因素。由于仔猪脂肪层较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当环境温差较大时,仔猪无法适应将引起肠胃反应,因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受到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袭,引发水肿病。此外,猪的饲养一般为群居式,如果猪舍环境不佳,粪便污染严重,抵抗力较低的仔猪就容易被致病原感染。
3、诊断
对于猪水肿病的诊断,可以根据病猪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予以判断。如不能准确判断,则可以对病猪肠内容物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并进行血清鉴定,倘若出现溶血性大肠杆菌,则可以确诊为猪水肿病。
3.1临床症状
猪水肿病为急性病,发病较为突然。病猪发病前可能伴有轻度腹泻后出现便秘的症状,发病初期精神不佳、委靡不振,食量变小,呼吸速度加快,步伐不稳。随后,病猪将出现水肿,主要表现为头面部以及眼睑部水肿,值得注意的是,水肿症状并不见于每一头发病仔猪,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兽医还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予以判断。病猪体温没有明显变化。仔猪步伐及行为是判断其是否发生水肿的重要条件,一般而言,病猪四肢无力,会出现共济失调、盲目画圈的现象。同时四肢伴有麻痹症状,如麻痹发生于前肢,则不能稳固地站立于地面;如麻痹产生于后肢,那么四肢将无法支撑起病猪的重量,病猪多出现卧地肌肉震颤的症状。仔猪水肿病病程较短,一般在48h内出现死亡或者被治愈;成年猪将经历5~7d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病程。该病的死亡率可高达90%。
3.2病理变化
通过对部分病死猪的剖检,可以发现水肿部位广泛,多出现于头颈部、胃内壁、眼睑及下颌淋巴结,结膜充血,水肿液较稀、清澈且伴有亮光。胃底部黏膜与肌肉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液体,颜色为茶色或淡红色,厚度可达2~3cm,严重者可见胃黏膜与肌肉层分离。此外,水肿还多发于肺部。心包及胸腹腔同样存在积液。剖检发现,病猪体内不仅存在水肿的情况,同时具有充血现象,主要存在于淋巴结,尤以肠系淋巴结出现血点居多。
4、预防与治疗
4.1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致病因素,饲养者可提前做出预防措施。仔猪断奶前后与饲喂饲料的良好衔接是确保仔猪远离水肿病的关键因素。其中母猪的饲养至关重要,短时期内最好不要突然改变母猪饲料,以减少应激因素。母猪饲料的选择应注意富含矿物质及维生素,宜饲喂青绿多汁型饲料,避免喂食高蛋白类饲料。
仔猪断奶前后注重饲料管理工作,断奶前就要进行补饲,与母猪饲料类似,以富含硒和维生素的青绿饲料为佳,不宜补充高蛋白饲料。断奶前可考虑为仔猪注射浓缩灭活菌苗,注射时间选取为断奶前5~7d,注射方式为肌肉注射。断奶后饲料更换要注意过渡,切忌突然变更,要保证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超过19%。
注意保持猪舍环境卫生清洁。要定期进行打扫,减少由猪舍环境卫生差引起的应激反应。保持猪舍清洁可以帮助仔猪提升免疫力,这是保证猪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
4.2治疗措施
实践证明,在猪发生水肿病的初期进行治疗成功率较高,因此饲养人员平时一定要多加注意观察,对于该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发现猪出现了水肿病的征兆,首先应对发病猪群进行隔离,避免引起交叉感染。注意选择饲料,核查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是否过高,一经发现使用了高蛋白饲料,应立即停喂该饲料并过渡至全价饲料。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如土霉素),也可以考虑肌肉注射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氟哌酸、氧氟沙星等)。
此外,可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注射西药抗菌药物的同时,配合中药排水肿药方,效果较佳。仔猪可使用赤小豆(500±50)g、大蒜6个、商陆15g左右、生姜10片煎煮服用;10kg左右的病猪可以使用陈皮、枳壳各15g,甘草5g、金银花30g,煎煮服用;10kg以上的大猪可采用苍术30g,桑白皮15g,桂枝和姜皮各10g,煎煮使用。经过实际验证,以上药方在治疗该病时起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1029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