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养蜂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养蜂产业是一项不争田、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的无污染的集约型空中农业,也是低碳产业[1],是现代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持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链环,对于促进农民丰产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钦州养蜂历史悠久,自然形成了中华蜜蜂养殖聚集地。目前蜂群数仅次于南宁市,在广西各市排名第二,特别是钦州市浦北县,该县已成为全国饲养中蜂最多的县之一,2011 年被评为全国养蜂示范县。2012 年加入中国养蜂学会,荣获中华蜜蜂之乡美誉。为切实保障我市养蜂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笔者结合我市养蜂业生产发展实际,实地进行了详实的调查分析。

1 钦州养蜂业发展的优势
1. 1 历史悠久

钦州市养中华蜜蜂历史悠久,发展养蜂业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钦州,古称安州,是具有1 4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城,1983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县,设立钦州市。据《钦州市志》记载,1949 年以前,钦州地区一般为山区农家零星少量饲养蜜蜂。1949 年以后,养蜂业得到较快发展,1958 年,全县养蜂0. 31 万箱。1965 年发展到0. 9 万箱,产蜜量33. 03 吨。20 世纪70 年代后,因多种原因蜜源减少,养蜂量渐减。1979 年,全县养蜂减至0. 21 万箱,产蜜量19. 6 吨。进入20 世纪80 年代,养蜂量有所上升,1986 年,全县养蜂增加到0. 32 万箱,产蜜量29. 17 吨。1990 年,全市养蜂0. 5 万箱,产蜜量18. 75 吨。

1. 2 中蜂群及产能颇具规模

据统计,钦州市2012 年饲养中蜂群数为11. 2 万箱,蜂蜜产量2 397吨。饲养中蜂60 箱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共有921 户,全市不饲养意蜂。养蜂专业合作社有10 家,蜂产品加工企业1 家。蜂群数在广西各市排名第二。荣获中华蜜蜂之乡美誉的浦北县,2013 年上半年养蜂户就已经达1 775户,蜂群8. 13 万箱,居全国饲养中蜂最多的县之列。

1. 3 蜜源植物丰富

蜜源植物决定养蜂业。钦州市属于桂南植被区,生长着热带雨林和亚热带的季雨林。年平均气温22℃,气候宜人,物种资源丰富,植物繁茂,森林覆盖率高。一年四季均有花开,蜜源植物分布广泛,拥有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玉米、八角、松林、桉树林、野桂花、野山花等良好蜜源,而且蜜源植物在时间上的互补性很强。钦州养蜂业主要集中在浦北县、灵山县、钦北区。浦北县蜜源植物面广繁茂,森林总积蓄量达20 亿立方米,连片面积最大的 11 万多亩天然次生红椎林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林区。浦北县已建成九大农业商品基地,其中香蕉、荔枝、龙眼等水果种植面积60 多万亩。灵山县盛产荔枝、龙眼、芒果、香蕉、西瓜、茶叶、水稻等水果和经济作物,是著名的中国荔枝之乡,现有水果面积115 万亩。钦州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养蜂生产,春蜜、夏蜜、秋蜜、冬蜜产量分别占全年蜂蜜总产的30%、35%、10%、25%。钦州市现有蜜源植物的载蜂量已超过70 万群。

1. 4 区位优势独特

钦州处于北部湾经济区中心位置,背靠大西南,滨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前沿阵地,是西南地区乃至中国和世界贸易的重要门户。钦州完全可以成为蜂产品原料的集散地、高档蜂产品的主要加工地和产品输出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好区内外、国内外两个市场,做大做强养蜂产业是完全有可能的。

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历史赋予了钦州优越的养蜂业发展条件。丰富的蜜源资源,为养蜂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钦州蜂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 制约钦州蜂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2. 1 政府扶持不足,管理滞后

虽然养蜂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地方政府认识不足,没有把养蜂业当作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出现了政府扶持不足,管理滞后的现象。绝大部分县、区、乡( 镇) 没有专人专职抓养蜂,甚至养蜂站连机构代码都没有,牌子也没有。在管理上将养蜂业列在猪、牛、羊、鸡之后。近年来,养蜂业在项目和资金上几乎得不到支持,更没有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导致养蜂生产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虽然《广西蜂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印发,但扶持、管理工作出现明显滞后现象。

2. 2 饲养水平比较低、加工技术落后

与养蜂发达地区相比,钦州传统土法养蜂占比重较大,饲养水平低,技术落后。而蜂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蜂产品加工技术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也是比较落后的,进而造成蜂产品出口所占的比例也较少。

2. 3 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

钦州养蜂业仍属于小农经济。养蜂场规模比较小,分散自主经营模式为主,规模饲养户不多,一个蜂场几十群蜂自成一体,手工劳动,生产力低下。散户中大部分为兼职饲养。加工企业规模也较小,只能对蜂产品进行初级加工,效益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产业链没有得到有效延伸。

2. 4 蜂农老龄化,文化技术水平偏低

养蜂业是一项比较艰苦的行业,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嫌养蜂挣钱少,都外出打工或者饲养别的家畜,养蜂成了老年人的工作。钦州市蜂农大部分在 50 岁以上,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能吃苦耐劳,也参加过技术培训,但受观念和领悟能力的限制,还采用老一套的蜂群管理和蜂产品生产方法及自己摸索得来的经验为主,对新开发的蜂产品认识不够或没有能力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2. 5 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风险增加

在追花逐蜜的生产模式中,蜂产品的品质难以控制,甚至出现制假售假、药物残留等现象。蜂农工作在野外山间,市场信息来源相对滞后。蜂农只能向产品收购商交售最初级的产品,而收购商对低品质蜜和高品质蜜价格差距不大,没有做到优质优价,使养蜂行业风险增加而收益下降。

2. 6 蜜蜂授粉增产的意识不强

在现代养蜂业发达的国家,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出租蜂群的收入占到养蜂总收入的40% ~ 60%,成为养蜂者经济收入的重要部分。在钦州,蜜蜂授粉业还没有正式成为一项产业,专业性授粉蜂群几乎没有,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普及率不高。菜农和果农对蜜蜂授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粮食、果树、蔬菜等农作物开花期喷洒的部分农药对蜜蜂毒性较大,造成蜜蜂大批死亡,给养蜂业造成巨大损失。

3 今后发展对策
3. 1 加大扶持力度

蜜蜂在生态上的重要意义和预警作用急需我国政府和大众给予足够重视。蜜蜂的减少和蜜源植物的大量砍伐,已给全世界生态敲响了警钟。当年爱因斯坦关于蜜蜂减少将诱发生态巨变的预言今天在一些地方已得到印证。另外,蜂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是一项值得期待的产业,与目前提倡的低碳经济相辅相成。我市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养蜂业,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对养蜂户给予适当扶助,比如养蜂车、养蜂器具的农机补贴; 鼓励年轻人养蜂,对致力于养蜂业的年轻人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等。

3. 2 健全养蜂管理体系,实施标准化建设

加强各级养蜂站和养蜂协会的建设,完善养蜂推广机构。对已成立了养蜂站和养蜂专业合作社的地区,政府应在各方面积极支持,并给予足够经费,使养蜂站等机构能从事蜂业技术试验、示范、研究、技术培训及推广工作。养蜂管理机构要落实各环节的质量责任制度,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各级养蜂站和养蜂专业合作社要加强自身建设,走集约化发展之路,科学化管理,抓好示范基地和示范场地的建设。

3. 3 扶持引进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钦州区位优势,利用好区内外、国内外两个市场,引进培养龙头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加强品牌意识,依靠品牌优势,扩展产品和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增加出口比例,占领国内外市场。

3. 4 推广和普及科学养蜂技术

相关主管部门应尽可能地为蜂农提供最新的实用技术培训,利用农闲时间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对蜂农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充分接触到养蜂新技术,掌握市场信息,提高生产力水平。

3. 5 提高质优的中蜂蜜收购价,形成优质优价市场机制

中蜂人工大量养殖难度大,产量低,而且不产蜂王浆,但蜂蜜质量却大大高于意蜂。中蜂所产蜂蜜香甜可口,营养丰富,亦为《本草纲目》记述之蜂蜜,药效佳,是口感普通,口味单一的意蜂蜜所不能比拟的。提高中蜂蜜收购价,做到优质优价,将会极大提高蜂农养蜂积极性。

3. 6 大力发展授粉业

在大力开发蜂产品市场的同时,不应忽略蜜蜂作为授粉昆虫的主要作用。近年来,钦州地区果农开始关注利用蜜蜂为荔枝、龙眼果树进行生物授粉,进而增产丰收,提高荔枝、龙眼品质的作用。据吴杰等研究,经过蜜蜂授粉果树,与无蜂授粉的对照树对比,荔枝增产可达7. 09 倍~ 18. 57 倍,龙眼增产可达3. 13 倍~ 4. 17 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蜜蜂授粉重要性,钦州已经出现授粉业雏型。

3. 7 加强中蜂保护,建立育种体系

由于中蜂生产能力不如意蜂,意蜂的引入会对原有中蜂种群的生存造成威胁。2006 年,农业部就将中蜂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不过,文件层面的重视并没有阻止全国中蜂种群滑向濒危。地方主管部门要认识到蜂种保护的重要性,不能只顾及短期的利益,而从长远出发,切实做好蜂种资源的保护工作。当务之急应创新和保护种质资源,建立保护区,以保护具有优良抗性的中华蜜蜂蜂种; 同时大力开展蜂种选育创新研究,以更新老化蜂种。钦州市浦北县中蜂资源保存完好,野外山林蕴藏有野生中蜂群,保护中蜂资源,设立保护区,将会极大提高本地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推荐

我国养蜂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是养蜂大国,尽管养蜂总量居各国之首,但单体养蜂的现状是规模小效益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养蜂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据悉,养蜂发达国家每名养蜂人可饲养几百乃至几千群蜂,其收入相当丰厚,而我们每名养蜂人只能养几十群,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基本靠天吃饭,缺乏抗风险能力,缺少发展后劲。我们在机械化程度及养蜂设备、工机具上的先天不足是显而易见的。

一、我国养蜂机械化现状
1、近百年的饲养方式基本没变

自上世纪1911 年的清末秀才张品南引进标准式蜂箱及蜜蜂活框饲养技术一百多年来,虽然养蜂业的规模、条件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蜜蜂饲养方式变化或发展不是很大,依然秉承着百年来的活框饲养传统方式,在饲养操作、生产机具等方面发展尤为缓慢,饲养操作依然沿用原来老一套,尤其是生产机具变化更是不大,当前的养蜂生产依然基本靠手工或半手工操作。从而导致养蜂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条件差,经济效益低,进而直接影响着养蜂积极性与发展。

要说蜜蜂饲养方式与技术有所发展进步的话,主要体现在蜂病的防治及蜂种的改良等方面,养蜂科技人员研制发明了许多种蜂病防治的药物和方法。时至当前,可以说蜂病越来越杂,蜂药也越来越多,其发展势头迅猛,给养蜂生产带来极大的麻烦和损失。应该说随着社会与科学的整体发展与进步,蜜蜂饲养方式与技术也有所发展和进步,但比较起其他行业来却就缓慢落后许多了。

2、养蜂工机具陈旧技术落后进步缓慢

标准式蜂箱及蜜蜂活框饲养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开创了我国科学养蜂新纪元。从此,我国进入灵巧活便的科学饲养期。这一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采用了标准蜂箱、活框饲养技术,为之配套的还有摇蜜机、启刮刀、蜂扫、蜂帽、喷烟器等专用蜂机具。这些蜂机具己引进使用上百年,时至今日依然被沿用,可以说一百年来没多有大变化。

要说蜂机具有所发展进步,主要体现在某些生产环节的小机具创新和原材料的代替、更换等方面,其中也有些发明创造。例如巢、继箱连接,原来都是用木板或竹条、钉子相连接,既麻烦又费力费时,十几年前养蜂人发明了蜂箱连接器,上下挂件一扣,就解决了蜂群转运中一大难题,既方便又省事。各种蜂机具制作材料大都发生了变化或改进提高,例如摇蜜机、启刮刀等由生铁换成了不锈钢;部分隔王板、巢础、王台条等,由竹木或蜂蜡材料,换成了塑料制品。发展或进步最快的当属蜂王浆生产机具,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养蜂人几乎不生产蜂王浆,故也没有王浆机具一说,直到七、八十年代蜂王浆被大量开发生产,蜂王浆专业生产机具也就随之面市。原来挖王浆养蜂人多用小号画笔,现在改用王浆铲也是一项进步提高。

3、对实现养蜂机械化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一项事业的发展进步或某项技术设备的发明与推广,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个人认为,导致我国机械化养蜂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首要问题是思想认识问题,无论从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养蜂科技人员和养蜂人本身,对实现养蜂机械化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从思想深处理解和认识到实现机械化对养蜂现代化与规模化的作用。很少从高层次、长远处着想,这是造成被动应付的主要原因之一。

时至今日,我们一再提养蜂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现代化,确从没把养蜂机械化提上议程;前年制定出台的《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我国今后五年蜂业发展的行动大纲。该文件系统总结了我国的养蜂成就、存在问题、发展潜力等多方面,也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却唯独没有机械化,实行养蜂机械化是实现养蜂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现代化的前提!没有养蜂的机械化就没有养蜂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养蜂规模化和高效益。因为,没有养蜂机械化,养蜂人就得靠手工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经济效益低,还得吃受累,从而严重影响着养蜂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后继乏人,直接影响着养蜂业的健康发展。

二、发展对策与建议

1、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加速推进养蜂机械化,将养蜂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及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

多少年来,我们在养蜂饲养方式及蜂机具发展改进上是有一些变化提高,但与其他行业相比,特别是在高科技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养蜂业是相对落后的。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并正确认识蜂业形势和现状,要正视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差距,并须下大气力尽快解除这些困难与问题,切实地推进养蜂业的进步提高和健康发展。首先,要针对养蜂艰苦,效益低下的现实,加速推进养蜂机械化,把实现机械化作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与突破口来抓,力争做出成效,把养蜂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及手工操作中尽快解脱出来,以提高其从业热情、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

2、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研发、示范推广,大幅提高养蜂机械化水平

多年以来,我们的养蜂工机具改进提高及发展缓慢,究其原因除了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财政扶持力度及科研投入也都明显缺乏与不足。实践证明,养蜂机具的一些小创造,大多是养蜂人或相关企业在实践中自行探索并制作出来的,在这方面,国家投入甚少或几乎没有,研发和示范推广经费就更没听说过。这己成为影响养蜂机械化进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所以,建议国家应加大财政投入,相关企业、科技人员应紧密围绕养蜂生产实际和需要,加大养蜂新机具的研发,及制造出更多更好的蜜蜂饲养、生产新机具,进一步加快示范与推广进程,逐步加速提高养蜂机械化水平。

3、全行业应树立和提高危急意识与创新精神

很多人总爱讲成就谈发展强调大好形势,高调评价养蜂业现状与形势,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我认为这种思想和认识不符合我国养蜂业现状,不利于养蜂业发展。实际上,近二十多年来,平原地区的中蜂己濒临灭绝,很多地方的西方蜂群饲养量也在下降,诸多养蜂人纷纷弃蜂改行。所以说,我们在总结成就建立信心的同时,还应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势,树立紧迫感和危急意识,积极应对挑战,奋力解除困难,走机械化、产业化之路,树立创新精神,增强危急意识,加速推进蜜蜂机械化高效养殖,尽快使养蜂业走出困境再步辉煌。

法国的养蜂业


法国的养蜂业比较发达, 其养蜂科研、教育、推广及蜂产品检验等都有一套体系。笔者在法国进行养蜂合作研究期间, 曾对法国养蜂业的一些情况作过了解, 现简要报道如下。

一, 养蜂方式

法国的养蜂和擒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法国饲养的蜂种以欧洲黑蜂为主,一般可养到20~30框蜂的群势, 它们性情凶悍, 产蜜量高。

专业的养蜂者一般拥有500~ 1000群蜂,业余养蜂者有几群到数百群。住在郊区和小城镇的人, 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花园, 有的还有小片果园和菜地, 因此很多人就养了蜜蜂。这是因为蜜蜂不需要人们过多的管理。法国专业养蜂的人拥有规模很大的蜂场。放蜂时, 他们先选择蜜源, 然后自己开上卡车把蜂群运到蜜源地, 卸下蜂群后他们就回家休息。专业养蜂者一般把100群蜂放一个场地,如有1000群蜂, 则把它们分放在 10个场地。一个星期后, 他们再来检查蜂群。如果蜂蜜很多, 他们开来取蜜车取蜜,或者用空脾换出全蜜脾到自己车间里去摇蜜。

业余养蜂者的蜂群多是放在自己的花园里, 有时也转运到朋友的果园或花园去采蜜。在法国, 树术、草山保护很好, 城市绿化的树木花草很多都是蜜源植物。所以蜜蜂终年都不缺饲科。因此, 很多业余养蜂者都能取到蜂蜜。

法国人取蜜都是取封盏成熟蜜, 因此蜜曲浓度很高。但法国人基本上不生产蜂王浆, 因为蜂王浆的生产要很好的按术, 费工费时。

二、养蜂科研和推广体系

法国的养蜂科研机构有国家农科院所属的蜜蜂研究中心, 有属于营养研究系统里的养蜂研究所。这些中心和研究所分设在法国的几个主要农产品地区, 它们主要解决国家需要的重要科研问题, 如蜜蜂育种、蜂病防治的基础研究、农药在蜂蜜中的残留量、蜜蜂生物学等。这些研究机构的仪器设备都很先进, 有的仪器是世界一流的。这些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多数是开放性的, 即外单位的人只需办一点简单的手续即可进去使用其设备。同样, 这些研究单位的科研人员要使用外单位的设备也十分方便。

法国各省都有养蜂的技术推广站, 负责养蜂的培训、蜂病的诊断和治疗。当地养蜂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都来请教他们。有时遇到难题, 如某种蜂病难以诊断, 他们就把病样寄到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去请求帮助诊断。除在实验室工作之外,这些技术员还经常到养蜂者的蜂场去巡视, 帮助解决一些现场发生的问题。

三、养蜂的教育体系

法国没有专门的养蜂学校。但是,法国培养出来的养蜂人才却各种层次都具备, 有博士、硕士、学士、中专类型的技术员, 短训班训练出来的按术员和养蜂员。

养蜂学的博士生, 在基础阶段是学生物学、化学或生物化学, 做博士论文时就到国家级的养蜂实验室去做, 由大学的教授和研究机构的高级科研人员共同做导师。硕士学士则是在学校选修养蜂方面的课多一些,并做一篇有关养蜂的学位论文。总的来说,养蜂学的博士和硕士在法国还不多。

法国有许多职业技术学校, 其中就有很多学校设有养蜂专业。养蜂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地方养蜂技术推广站工作,也有自己去办蜂场的。

法国有几十国家级的科研机构, 每年都要把全国各地的养蜂技术员集中起来, 培训两个星期到一个月,主要是向技术员们传授生产中可以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 也训练他们解决生产中常见问题的技能。

四、蜂产品消费

法国的蜂蜜消费量很大, 蜂蜜的价格也较高, 市售的平均价格在30~50法郎一公斤, 法国的蜜都很浓稠, 质量确实不错。

蜂王浆消费量不太大, 主要是老人吃。售蜂王浆有的用类似小化妆品盒的小包装直接出售鲜王浆。一般的商场都有冷藏设备, 陈列着蜂王浆供顾客挑选。蜂王浆的加工产品也有卖, 且品种不少。

花粉在商店里也可见到, 但不多。

法国进口和出口蜂产品对有一套严密的捡测措施, 比如蜂王浆的检验,要化验其1O HDA的含量、各种类脂的成分及含最、多种转化酶的生物活性等。法国既进口蜂蜜也出口蜂蜜,一般从不发达国家进口而出口到象德国这类发达国家,甚至还出口到日本。

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摘编)


一、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摘编)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养蜂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养蜂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结合生产发展实际,国家特制定了这个规划。

1.养蜂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应当看到,我国养蜂业从业人员众多,蜜源植物丰富,蜜蜂授粉和蜂产品市场消费量巨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市场消费方面。2009年我国人均蜂产品消费量为0.3公斤,部分城市居民和大多数农村居民基本上还没有消费蜂产品。按照2000~2009年蜂产品消费年均增长4%推算,2015年人均蜂产品潜在消费量将达到0.35公斤,届时按照全国人口14亿计算,将需要50万吨蜂产品,蜂产品生产量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30%。

(2)蜜源植物承载量方面。到2015年,按照每群蜂生产50公斤优质蜂蜜计算,生产50万吨蜂蜜将需要饲养1000万群左右的蜜蜂。据国家统计局及国家林业局统计,2008年我国主要的农业类蜜源植物约为28.5万平方公里,林业区经济林种植面积约为20.2万平方公里,理论可承载5000万群蜜蜂,即使实际利用率按照30%计算,我国现有的蜜源植物也完全能够承载1000万群以上的蜜蜂。

(3)蜜蜂授粉方面。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目前我国蜜蜂授粉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今后将蜜蜂授粉作为商品化、专业化的产业,建立健全蜜蜂授粉配套服务体系,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业效益,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

2.发展目标:蜂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生产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蜜蜂授粉增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蜜蜂资源保护和种蜂生产能力明显增强,蜂产品质量安全大幅提高,蜂业产业化加快发展。

3.重点项目:

(1)蜂产品基地建设。蜂产品示范基地建设,支持蜂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科技推广和蜂农技术培训,扶持养蜂生产。

(2)蜜蜂授粉增产技术体系建设。建设蜜蜂授粉示范基地,建立蜜蜂授粉技术研究与推广体系。

(3)蜜蜂资源保护与种蜂良种繁育。蜜蜂种质资源保护,蜜蜂新品种培育,蜜蜂遗传改良和良种繁育,种蜂质量监测。

(4)蜂病防控。蜂药研制,加强疫病防控,加强蜂药使用管理。

(5)蜂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检测和评价技术研究,蜂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与风险评估,完善蜂产品标准体系。

4.保障措施:加大对养蜂业发展的支持与保护,保护蜂农合法权益,加快科技研发与应用步伐,积极开拓蜂产品消费市场,强化对养蜂业发展的指导和管理。

二、《养蜂管理办法(试行)》自2012年2月1日起实施

农业部年初出台了《养蜂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提出,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广泛宣传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的增产提质作用,积极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做好辖区内蜜粉源植物调查工作,制定蜜粉源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办法》指出,养蜂者可以自愿向县级人民政府养蜂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免费领取养蜂证,凭养蜂证享受技术培训等服务。养蜂证有效期3年,格式由农业部统一制定。

《办法》还详细规定,养蜂者到达蜜粉源植物种植区放蜂时,应当告知周边3000米以内的村级组织或管理单位。接到放蜂通知的组织和单位应当以适当方式及时公告。在放蜂区种植蜜粉源植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避免在盛花期施用农药。确需施用农药的,应当选用对蜜蜂低毒的农药品种。种植蜜粉源植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施用农药3日前告知所在地及邻近3000米以内的养蜂者;使用航空器喷施农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作业5日前告知作业区及周边5000米以内的养蜂者,防止对蜜蜂造成危害。

加拿大现代养蜂业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的最北边。平均气温较低,冬天寒冷,但夏季日照长,气候宜人。只有相对较少的土地为牧草和农作物。主要农作物为麦类和油菜。集中在加拿大中西部的草原三省【亚尔伯达省 (简称为亚省)、沙斯克其温省和曼尼托巴省】。东西部沿海省份平均气温较高,种植莓类和果树等。加拿大其他大部分地区为山、水和森林。

1养蜂业概况

加拿大以生产蜂蜜为主。蜂王浆、蜂胶和蜂毒生产非常有限。此外生产一定数量的花粉和蜂蜡。年产蜜量为3万一4万t,约居世界第八。全国有60万一70万群蜂。大多为卡尼鄂拉蜜蜂和意大利蜜蜂,或其杂交种。群均产蜜量较高,是世界平均数的2倍。专用于产蜜的蜂群群均产蜜量为100~120 kg。蜂箱采用世界通用的郎氏标准箱。有70008000名蜂农,其中专业养蜂人数约占20%,但拥有80%的加拿大蜂群数。约80%的加拿大蜂蜜产于草原三省。其中亚省是加拿大产蜜最多的省份,占全国的1/3~1/2。也是整个北美产蜜最多的地区之一。草原三省约有50万群蜂。每专业养蜂户拥有蜂群500~15 000群,平均约为2 000群。近两年来养蜂人数和蜂群数均有增长趋势。

2蜂蜜的种类和特点

加拿大主要以生产液体状蜂蜜为主,还有少量巢蜜和乳油状结晶蜜等。蜂蜜质量好,大多为水白色,结晶后为白色,清香气味适中。水分含量大多在 15.5%~18.0%,蜂蜜的水分取决于降雨量,雨水特多的年份会超出此范围。根据多年经验,若草原夏天偏少雨、干燥,通常蜂蜜水分含量不会偏高。

3蜜源植物

加拿大的蜜源植物主要为苜蓿、三叶草等牧草和油菜。草原三省的流蜜期为5月中旬至8月底。最早的蜜粉源植物为柳树,接着是果树和蒲公英,然后是牧草和油菜。不同的地区可能会有7~14天的差异,同时也与年份有关。

4蜂蜜质量控制

蜂农主要从继箱取蜜。根据食品卫生部门的新规定,从子脾箱和化蜡中分离出的蜜不能作为食品在市场出售。蜂农大多采用吹风机脱蜂,也有用无毒的蜜蜂驱避剂脱蜂的,但逐渐减少,为减少外源化学物质进入蜂蜜。对于出口或销售蜂产品至外省的蜂场需要申请卫生合格证书。采蜜季节来临,食品质检部门检查蜂农的蜜房卫生,实地采集蜂蜜和水样品送实验室检测,使药物污染控制在生产的早期。般来说蝉琅毛具有较强的防药物残留意识。偶尔发生的药物残留超标的蜂产品需销毁;对不按规定施药者,会被依照条例受到处罚。

5蜂蜜市场

加拿大生产的蜂蜜有一半出口,其中约80%出口美国,其次是日本和德国。少量出口到中国,但近年来有增长趋势。

6蜜蜂授粉

加拿大有20多种经济植物与蜜蜂授粉有关,其中包括油菜、蓝莓和果树等。加拿大是世界头号油菜籽生产国。近年来种植面积渐增,牧草面积随之减少。约有半数蜂群涉及近1 300万t油菜籽的生产,其中有8万群用于亚省南部的杂交油菜种子生产的专业授粉。有3 500群用于居世界第二位的蓝莓授粉。

7蜂群的分布和繁殖

加拿大多采用定点养蜂,多年不变。每个点放 20~40群。点与点相距24km,具体距离取决于蜜源的多少与好坏。通常蜂农将蜂群分布在方圆35 km 范围内。蜂群的繁殖期大多为5月中旬至7月底。在此期间蜂农育王和分群。由于加拿大的春夏季较短,早春从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和美国进口一些蜂王。近年来蜂农注重当地蜂种(或蜂王)培育,以提高蜂群的生产、抗病和越冬能力。

8蜂群越冬

加拿大冬季寒冷,是蜂群越冬的一大挑战。大约 10年前,越冬死亡率一般在5%~15%。近年来成倍增长,30%左右。蜂群大多在室外越冬。少量为室内。室外越冬大多用隔热材料把4个或多个蜂群围在一起,每个蜂群留有透气孔,以减少箱内蜂群代谢产生的水分,。改善蜂群内的保暖环境。室内越冬是温度控制在40c良好通风环境下进行。也有少数的草原地区蜂农将蜂群送至温暖的南部沿海地区过冬,早春在那里给蓝莓授粉和春繁。早春蜂农也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口少量笼蜂以补充过冬死亡的蜂群。

安图县以服务促发展全面推动养蜂业


吉林省安图县素有长白山下第一县的美称。长白山区发展养蜂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椴树蜜源,而且还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木本和草本辅助蜜粉植物,被称为东山蜜库。几年来安图县的蜂业经济发展迅速,全县养蜂户已达1200户,饲养蜜蜂达6.4万群,有蜂产品加工企业3个,全县年均各种蜂产品产量达3000多吨,产值也有3000多万元,一跃成为长白山地区的蜂业经济大县。在2007年安图县被中国养蜂学会命名为中国蜜蜂之乡。为促进发展蜂业产业,安图县不断加大对养蜂户扶持措施和服务力度,同时坚持抓蜜源洋槐树栽培工作,为推动安图县蜂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实施惠农措施鼓励养蜂业的发展

依托长白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及县内汪氏蜜蜂企业将养蜂业做大做强,促进畜牧经济的发展是安图县畜牧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汪氏落户安图县后,为发展养蜂业,安图县出台了鼓励发展养蜂业的惠农措施。即免费上门技术服务、免费提供部分蜂具、免费提供部分蜂群的三免费措施。同时在农村加大对养蜂业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户认识到养蜂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的致富项目。通过宣传及优惠措施的实施,大大的调动了养蜂户的积极性,不仅原有养蜂户增加了蜂群的养殖数量,同时还新发展了养蜂户660户。在安图县实施三免费措施后,全县新增加蜂群数量3.4万群,实现了蜂群数量与经济效益双增的良好效益。

2加强技术服务促进养蜂业的发展

为促进安图县养蜂业的发展,县养蜂站加强了对广大养蜂户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力度。通过培训,不但转变了养蜂户的养殖观念,更提高了他们的养殖水平与经济效益。以前广大养殖户对养蜂多数停留在取蜜的水平上,基本不提取浆、粉、蛹、胶等产品。即使提取也因没有市场而只限于自己食用。在汪氏落户安图县后,依托汪氏企业的优势,并通过县养蜂站的培训与指导,很快使养蜂户都掌握了提取浆、粉、蛹、胶等蜂产品的技术,而每群蜂所提取的这部分产品价值与蜂蜜价值几乎相当,仅此一项就实现了养蜂效益的翻番。为更好地为养蜂户服务,县养蜂站的工作人员还经常深入到养殖户家中了解情况,登门服务并解决各种养殖问题。通过入户走访他们了解到,很多养蜂户由于对椴树蜜这种优质绿色有机蜜的认识不到位,在取蜜的操作上随意性较大而降低了有机蜜的品质。为此他们专门就有机蜜的操作程序对广大蜂农进行了培训,蜂农按照操作程序取椴树蜜,不仅使蜂蜜的品质达到了有机蜜的要求,也使蜜的单价提高了近100%,从而提高了养蜂的经济效益。为提高蜂群的产出水平,他们还大胆提出了引进优良蜂种进行蜂群改良的做法并在全县推广。经过改良后的蜂群产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养蜂效益。

3抓好蜜源植物种植壮大养蜂业

养殖蜜蜂的首要条件是具备较丰富的蜜粉资源,如果没有蜜粉资源或者缺少蜜粉资源,也就无从谈养蜂。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这里主要蜜源植物为椴树,约占该地区总蜜源的80%,另外20%为秋季杂花蜜,采蜜期集中在7月份20d左右的时间内。目前蜜粉采集利用率不到10%。对于定地养蜂来说,闲置时间远远大于采集时间,造成养蜂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为了解决蜜蜂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无活干的问题,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吉林养蜂研究所的葛风晨老师曾建议安图县在发展蜂业经济的过程中试种洋槐。因为在吉林省洋槐树开花期是在6月份,比椴树蜜源期提前一个月,增加一个采蜜期就能增加养蜂经济效益,于是从2003年起安图县就开始尝试栽种洋槐树。起初对于栽种洋槐树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宜洋槐树生长,就是生长了也可能只开花,不流蜜;也有的人认为长白山区到处都是树,用不着去栽洋槐,就是栽种了洋槐眼前也不见利,何必去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还有的人认为,种植洋槐树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应该由财政投入,上级和财政既然没有专项资金,如果栽种洋槐每年需10多万资金就要由畜牧兽医局来承担,而等到可采蜜粉时,又不能搞放蜂收费这种有偿使用,作为畜牧兽医局事业单位来说,搞蜜源植物建设是可干可不干的事情,畜牧兽医局没有必要额外增加这部分支出。针对种植洋槐树的问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和认真分析后决定,既然搞蜜源植物建设能够增加蜜源,能够让蜂农得到实惠,而且由于洋槐树是多年生,因此种植洋槐树可谓一劳永逸,那么我们就应该做,而且还要做好。但蜜源植物建设靠一家一户养蜂者不可能搞成:作为林业部门来说,发展林业为了获得林业经济效益,栽洋槐树比其他树种差,所以他们也不可能来搞这件事。作为养蜂主管部门,我们深感种植洋槐树的紧迫性和种植的意义重大。为此,从2003年开始安图县畜牧兽医局就组织全县蜂农利用义务工栽种洋槐。年初由畜牧兽医局出资金租用农田地进行育苗,每年租2公顷耕地进行育苗,产一年生优质洋槐苗60万株,可移栽200公顷。这些苗木由县畜牧兽医局组织发动各乡村蜂业协会选择乡村公路两侧绿化美化地、水利工程防风固沙绿化地、村屯街道两侧绿化美化地、荒山荒地、退耕还林地补植等地方栽种洋槐,成活率达90%以上。苗木的割草、维护等后期管理工作由各乡村协会负责,保证了洋槐树生长良好。经过几年的努力,人工洋槐树林已初具规模,到目前,安图县共栽种人工洋槐树林约867公顷,其效益将会越来越明显。

安图县在发展蜜源植物建设中,紧紧与加强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环境相结合。通过栽种洋槐树来美化绿化农村环境,改善卫生条件。据吉林养蜂研究所前所长葛风晨老师讲,10年以上的成龄洋槐树,每公顷达2000株左右时,每年每公顷可产优质洋槐树蜜1t,产值万元左右。我们计划利用10年的时间,每年种植洋槐200公顷,总计达2000公顷,那时每年可产洋槐蜜2000t,可获得20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如果按10万群蜜蜂计算,每群每年因增加一个洋槐蜜源可增加收入200元左右,直接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

建设洋槐蜜源林,不但提高养蜂户的经济效益,也可增加地方财政税收。同时从大农业的角度来说,洋槐树林美化静化了农村生态环境,涵养了水源,有效的利用了农业用地。总之,种植蜜源洋槐树林有着良好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相信安图县的蜂业经济依托长白山自然资源优势,随着养殖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蜂农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广大蜂农的努力下,在当地各界的共同关注下,养蜂这一朝阳产业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玛曲欧拉羊羔羊养殖育肥现状及发展


当今世界肉羊生产主导产品的羔羊肉,在我县则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较为缓慢,比重亦小。因此,建立和完善优质、高效的羔羊生产体系十分必要,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玛曲县羊肉生产持续发展,但受羊群结构不合理、生产模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制约,玛曲县的羊肉生产处于较低的水平,羊肉产品不能满足高端市场的需要,仅限于本地消化,不能使肉羊生产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作为当今世界肉羊生产主导产品的羔羊肉,在我县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因此,建立和完善优质、高效的羔羊生产体系十分必要,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欧拉羊生产现状

1.基本情况

玛曲县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广袤的草场,优良的畜种。玛曲县草场面积达1335万亩,草质优良,被誉为亚洲第一天然草场。2013年全县各类牲畜年末存栏103.66万头(只、匹),其中,羊50.94万只,牛50.58万头,马2.13万匹。各类牲畜出栏、商品、总增三率分别达到31.64%、29.73%、30.59%,牧业增加值达4.16亿元,牧民人均纯收入5317元。

玛曲县历来重视草原畜牧业,畜牧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2013年以来,玛曲县全面推进首位产业战略,立足草畜资源优势而不超越资源承载能力,保护生态永续利用而又能兼顾人类生存发展这一理念之上,采用调整牧业内部结构,实行全新的现代生产方式,通过发展加工业提高畜产品附加值,通过发展流通市场实现畜产品的流通增值等现代产业经营模式。

2.欧拉羊简介

欧拉羊属于藏系绵羊,产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黄河第一弯曲部,主要分布于甘肃省的玛曲县,青海省的河南县、久治县以及四川省的若尔盖县。甘肃省欧拉羊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地型藏羊中以产肉为主、肉皮毛兼用的一个优良地方品种,是藏系绵羊中产肉性能最好的羊种,以自然放牧抓膘性能好、肌肉丰满产肉量高而著称,被誉为藏羊之王。

3.养羊业生产水平

据县统计局统计,2013年末玛曲县藏羊存栏量约50.3万只,从2003年至2013年的10年间,玛曲在个别年份曾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造成羊的存栏数、出栏数和商品数小幅下降外,综合生产指数还是呈上升趋势的(见表1.1),养羊业作为玛曲县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对我县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羔羊育肥现状

玛曲县地处偏远,牧民群众受传统放牧思想的影响,惜售思想严重,加之,养羊专业合作社处于起步阶段,饲养技术及暖棚、饲料不足,导致羔羊育肥缓慢,出栏数量较少。

二、羔羊饲养中存在的误区和主要问题

1.养羊业便是草地畜牧业

牧民受传统落后思想的束缚,认为羊是草食动物,唯一的食物来源只有草,羊只年复一年都放牧在草原上,造成近年来玛曲草场退化、沙化严重,资源匮乏问题突出。我县沙化土地面积达80多万亩,在如此的境况下,仅靠有限的牧草,羊只很难渡过春乏关,更不要说是羔羊的当年出栏。因此,就是在玛曲这样以放牧为主的纯牧区,羔羊的补饲也是必不可少的。

2.放牧如同毁损生态环境

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日趋加大,使人们又对放牧产生了偏见,认为放牧就是破坏生态环境,二者是对等的。我们不能否认,近年来的超载、过牧给草场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但这决不是唯一因素,虫害、鼠害、挖沙等各种因素都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全县鼠虫害发生面积380万亩,危害玛曲草场的主要鼠种有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危害草原的害虫主要是草原毛虫。

3.舍饲育肥就是圈养

近年来甘南州农牧互补一特四化、首位产业的全面推进,使暖棚养畜得到普及。在众多的牲畜中,羔羊倍受优待被请进了暖棚,可让人无耐的是,由于牧民思想、文化的落后,将羔羊舍饲育肥当成是简单的圈养,不仅无法提供均衡、充足的营养,而且还限制了羔羊自由采食获取营养的机会,不但没有达到育肥的效果,还造成羔羊生活力下降,生长、发育滞后。如此可见,在舒适的生活环境下,科学的饲养管理才是羔羊育肥的必然条件,舍饲并不是简单的圈养。

4.羔羊吃什么喂什么

羔羊天生就有对不同饲料的喜厌,但随着条件的变化,其采食习性也有较大的可塑性。只要经过合理的诱导,其习性可在放牧与舍饲间自如转换。在广大牧区,由于舍饲技术比较落后,供给的饲料单一,羔羊只能是喂什么吃什么。在严重缺乏营养素或饥不择食的情况下,会采食泥土、羊粪、羊毛、石粒等。但若是不人为调控精料的供给,一味地纵容羔羊喜好,就会造成消化不良、酸中毒或死亡。因此,在舍饲条件下,饲粮的质量与份量是非常重要的。

5.羔羊早期断奶等于过早断奶

许多牧户逐渐知道羔羊早期断奶的重要性,但却对羔羊断奶的时间、方法步入了误区。在牧区普遍存在,当羔羊还不足30日龄时,强行将母羊与羔羊分开,只是简单的提供一些粗料和水,并未给予什么特别的照顾。致使大多羔羊出现断奶应激反应,严重阻碍了羔羊的生长发育,死亡率大幅攀升,牧民得不偿失。

6.盲目种草

部分牧民未考虑自身的不足与环境条件的限制,盲目跟进,大规模开垦草地,种植并不适合玛曲气候和土地条件的牧草品种,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还破坏了自己的牧场。因此,牧草品种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我们不仅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情况,更要考虑它的营养、适口性、适应性。

三、欧拉羊羔羊肉发展对策

1.饲养体系

饲养体系是羔羊生产的主要内容,如断奶体重、补料等。据肉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资料中统计,羔羊断奶体重在14kg时,经50d育肥,体重达30kg;当断奶体重不足12kg时,经50d育肥,体重仅达到25kg。通过提高断奶体重,能实现羔羊增加出栏活重,提高羔羊育肥效果。在通常情况下,经补饲的羔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未补饲组羔羊,同时效果也强于补饲老龄羊或淘汰羊。

2.营养

影响羔羊肉用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营养。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饲养同一品种羔羊,日增重会有一定差异。在调配羔羊饲料时,不但要考虑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更要考虑营养的利用率及对羔羊的适宜性,合理搭配饲料原料,使羔羊得到均衡、充足的营养。

3.饲粮种类

不同的饲料供给对羔羊的产肉性能、羔羊肉品质产生影响。羔羊长时间采食有香味的饲、草料,其膻味会被掩盖,羔羊肉风味受到影响,但若停止采食10天左右,其带来的影响会随之消失。玛曲在草场奖补等政策中,得到大量饲料粮的补助,在近年的饲养实践中,发现羔羊对整粒玉米的利用能力很强,比粉碎后的利用率效果更好。周韶等在羔羊饲料中添加植物油脂的试验研究也证明了植物油脂对羔羊育肥也有显著效果。

4.饲养方式

羔羊育肥方式因地而异、同时也与羔羊生长阶段有关,根据饲养方式可分为舍饲育肥、混合育肥和放牧育肥。应激反应、营养不足等是羔羊断乳初期容易出现的问题,此时应在舍饲条件下加强对羔羊易消化饲料的供给。羔羊育肥最佳的方式当属放牧兼补饲育肥,它将舍饲与放牧的优点完美结合,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大力提高了羔羊的育肥效果。断乳羔羊多采用此方法,因处于身体加快生长的阶段,若一味放牧而不供给各种必须营养,那羔羊将出现体格小、体质弱等缺陷。而放牧育肥,正是玛曲这样拥有优质牧场的牧区进行的饲养方式,只要合理把握季节变化,此育肥方法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利于羔羊的发育。

5.年龄

育肥羔羊在8月龄前生长较快,10月龄后生长速度减缓。因此当年羔羊当年育肥出栏比较经济划算。若只求数量的增加而养长寿羊,不仅羊只的生长速度会减缓甚至停顿,而且羊肉品质会下降,胴体脂肪比例攀升,养殖效益急剧下滑。

6.性别

性别对羔羊的育肥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相同的饲养状况下,公羔的采食量、日增重、饲料转化比均高于羯羔,但净肉率和内脂重相对低于羯羔。公羔羊从出生到性成熟的生长发育速度明显高于母羔。羔羊肉的品质和风味也同样受性别影响。

7.羔羊疾病防治

从饲养管理的角度预防疾病,将大大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和健康度,羔羊的饲养管理应从母羊妊娠后期两个月开始,待羔羊出生后,应在人工辅助下及时吃初乳,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适度的运动、日照,定人、定量、定点的管理。要保持羔羊圈舍、运动场地及饲槽、饮水用具的清洁。供给羔羊的饲草料、饮水等应洁净。要及时处理病、死羊,与病羊没有任何接触的健康羔羊,及时进行药物预防或接种疫苗。要计划免疫接种,定期驱虫。

8.加大暖棚等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争取1-2年全县养羊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开展人工种草、刈割草场建设,外调玉米、麸皮等饲料,确保羔羊正常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

9.加大羔羊出栏力度

养羊专业合作社与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签订供购合同,提高收购价格,加快出栏,减轻草场压力,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目的。

蜈蚣产业的现状及前景


蜈蚣分布最广,产量最多。产在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另外四川、广东、广西、陕西也产。其中浙江和嘉兴地区的岱山县50年代统计,年产量在三四百万条。

据报道,从1964年至1976年的十几年间,浙江野生蜈蚣的商品产地嘉兴地区由于采用了桑树田间套种作物的高效耕作方法,使蜈蚣栖息的树行间隙日益减少,是当地药用蜈蚣商品产量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从1964年前的年产量250万条下降到1976年的1.5万条,为一般年产量(250万条)的0.6%。

湖北70年代末调查沿长江各县产量较多,年产量2000万条。近几年来,由于人工养殖的开展,其商品产量略有回升。

蜈蚣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我国为地道的蜈蚣药材产地,是我国最紧缺中药材,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我国蜈蚣享有较高的声誉。每年都有大批出口,是我国出口的重要土特产品佼佼者。

但是,多年来,我国入药和出口蜈蚣,多以野外捕捉为主,然而近几年,随着蜈蚣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野生蜈蚣资源的不断减少,从野外捕捉的蜈蚣也越来越少。从而导致蜈蚣货源十分短缺,价格攀升。在我国中药材市场上,每条蜈蚣的价格已高达1.5元左右,且供不应求。这就为人工养殖蜈蚣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作为传统的药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使蜈蚣产量锐减。

蜈蚣是临床常用药,往往和蝎子等药在一起配伍应用,特点:性温、有毒,有抗惊厥,对戊四氮、纯烟碱和硝酸士的宁所引起的惊厥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对结核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菌作用。

对小儿惊风、破伤风、痉挛抽搐、口紧、角弓反张、面神经麻痹、疮疡肿毒、慢性骨髓炎、百日咳、关节炎、骨结核有效,并可解虫毒、蛇毒,治烫伤、堕胎、多发性疮肿、急性乳腺炎,慢眭溃疡、黄疸性肝炎、抽搐、风癣、白秃等均有作用。

小鼠灌胃实验表明:蜈蚣对惊厥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蜈蚣的水浸液能抑制结核杆菌和皮肤真菌,民间将蜈蚣去头足研末内服,可治疗胸膜炎、结核性肋膜炎、肺结核、散发性结核、乳腺结核以及颈淋巴结核,把蜈蚣焙干和鸡蛋混制治急性黄疸性肝炎等。目前还开展了用蜈蚣治疗肿瘤、癌症、止痉、抗真菌,从蜈蚣分离出S一羟基赖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牛磺酸、谷氨酸等方面的试验。

因为蜈蚣含有很高治疗价值的和蜂毒相似的两种有毒物质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另外还含有酪氨酸、亮氨酸、蚁酸、脂肪油、胆甾醇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滋补保健品需求逐年上升,作为有明显保健功效的蜈蚣类保健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喜爱。神龙酒就是根据祖国传统食疗、食治、食补为一体的健生疗法,以及本地民间用米酒浸泡蜈蚣饮用调理养生的启示,配以数种常用中药,以现代工艺及设备生产的健身饮料酒。该产品的毒理学研究、营养学分析以及功效学研究表明,神龙酒营养高,含有15种以上氨基酸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且无毒副作用,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除此之外该产品具有补肾壮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

因此,大力开发蜈蚣系列产品,使其逐步向工业化开发利用方向发展已是当代生产的需要。同时由于蜈蚣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使得人工饲养蜈蚣的规模逐渐加大,对增加农户的收入,帮助脱贫致富均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浅谈家畜疾病现状及对应措施


家畜疾病的防治,关系着食品的安全卫生以及家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家畜养殖业的防治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本文就针对家畜疾病的现状以及对应措施进行分析。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过度,必然对畜牧行业提出更高要求为社会提供健康的安全、绿色、有机的畜产品。传统畜牧业必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向市场畜牧业转变,人们的关注点不再停留在仅仅关注自身的安全问题这一层面,动物产品的安全问题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近几年来肉类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我们基层一线兽医工作人员加强了对动物的检疫力度,层层把关,严格监管,家畜养殖的安全卫生以及疾病防治,就成为了各个农业服务中心的主题,但是各个地方因气候环境,物种以及生态的不同,家畜发病时处理措施也各不同。

本文就专门针对江城县整董镇家畜养殖比较常见的疾病、家畜疾病防治发展的现状进行探析,总结出各种常见的家畜疾病的防治措施,建立动物疫病长久有效的防控机制,保障畜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帮助本地的家畜养殖,可以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

二、家畜疾病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的迅速发展,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而物质生活的提升,自然也带动了畜牧业的提升。畜牧业的发展,让很多的农民,感受到了养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当然,在饲养家畜的同时,风险也是并存的,如果家畜一旦发病,对于养殖户来说,打击是毁灭性的。因此,对于家畜养殖相关疾病的防治,就成为了江城县整董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本文来分析一些常见病情以及防治策略。

三、家畜疾病在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用药:对于基层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对家畜疾病的诊断,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体制阶段,用药极不科学,都是根据经验和习惯对家畜疾病进行治疗,在拿不准病情的情况下,有用药诊治的习惯。并没有按照程序来进行各方面的化验,从而容易使之出现误诊的情况,给家畜养殖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对于病亡的家畜,应该要及时进行解剖化验,对于发热的家畜,也需要及时地找出发热的原因。而不是简单的做降温的处理,这样往往会因此错过家畜的最佳治疗时间。

2.剂量使用不科学:一些工作人员,在对家畜进行防治时,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了解不够,从而使得他们在剂量的使用方面,会出现胡乱使用的情况,另外为急于治好畜禽疾病而大剂量使用药物也时有发生。这是不科学的,对于不同的药物,其包装上面都会有明显的适用范围,适合什么样的病症。

工作人员可参考相关说明,当然,对于剂量的使用,也需要准确地参考家畜的体重,根据其体重来科学地用药。否则的话,频繁使用青霉素之类的药物,如果无法对症下药,对于养殖户来说,其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3.给药方式不对:不同的家畜疾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给药方式的不对,也会让家畜出现很多不良的反应。因此,要根据家畜的不同疾病,选择科学的给药方式,比如说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等。如果是家畜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也不能采用口服的方式。

四、家畜疾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1.猪类疾病:猪比较容易出现的疾病有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对于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最主要的就是要使用免疫接种,对它进行疫苗的防治,才可以预防猪场出现大面积的猪瘟疾病。

第一种是口蹄疫,这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在平时要经常定期地对猪群进行检疫,设置专门的疫区来隔离发病的猪群,对于疫区,一定要作好消毒以及封锁的工作,保证其病源不会感染到其他的猪群,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第二种就是猪丹毒,对于这种猪病,我们在进行防治的时候,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需要对猪场的猪群接种猪丹毒菌苗,可以有效地防治这种疾病。

2.牛羊疾病:首先要说到的就是坏死杆菌病,这种病症的防治,首先就是牛羊圈舍必须要保持干净和整洁,做好卫生工作,当然对于牛羊蹄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发现牛蹄出现伤口现象,要进行及时处理,如果犯有坏死杆菌病,要立刻进行隔离处理。

其次,就是牛巴氏杆菌病和口蹄疫,这种病主要的防治措施就是要对牛羊定期进行疫苗注射,保持环境的整洁,让牛羊可以远离这种疾病。如果出现发病情况,也需要立刻隔离治疗。口蹄疫疫情进行扑杀、消毒,根除疫情隐患。

3.羊快疫和猝狙:对于这种现象,如果确认之后,立刻要对它们进行无害化处理,比如说将之埋杀等,让其不会感染到其他的羊群。其次,要对发病地点,加强消毒处理,防止羊群再次发病。

五、家畜疾病防治期间的处理工作

1.加强观察:对于已经发病的家畜,我们要随时对饮食状况、精神状态进行观察,要科学地对家畜进行药物的预防治疗,药物使用方法,疫苗的注射等,都需要参考相关技术资料。免疫期间,需要定期地增加家畜的抵抗能力,可以适当给其使用一些抗生素。

2.饲养管理:对于家畜的饲养管理,首先要保证它的营养充分,才可以让家畜免疫力增加。让家畜可以健康地成长,在进行家畜饲养时,要避免各种环境问题,比如说光照不合适等,让家畜生育能力受到影响,并且会增加疾病的感染率,因此在接种前后一星期时,需要在饮水中,适当加入一些电解多维,减少家畜受到应激刺激。

3.场所选择:对于家畜的养殖场所选择,也是非常重要,首先就是环境问题,一定是没有工业污染的地点,才会比较适合家畜的生长。其次就是要选择一些地地势较高,光照和通风都比较强的地方,对于家畜的健康成长,以及疾病预防有着极强的作用。

其次,就是对于养殖场内,各种养殖的设备一定要齐全,要保持与外界进行隔离,严格地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场,防止疾病通过人员传播,其次,对于大型的养殖场,还必须要设置专门的实验室,来进一步观察家畜的各种并发病症,快速地抑制家畜的各种疾病感染。

六、结论

上述论证中可知,对于家畜的养殖,目前固然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用药不科学,剂量不合理等问题,以及病症的处理不及时,都有可能对家畜的养殖,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家畜养殖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剖析,准确地找出家畜发病的原因,对症下药,才可以更准确地抑制家畜病菌的传播和感染,从而让家畜疾病的防治能够真正的科学化,快捷化,效率化。

虾养殖现状及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虾养殖现状是虾苗退化严重,国内没有自己品种的母虾,进口虾苗在我国的生长情况不乐观,由于白斑病、红体病等病害难以控制,影响了虾的总产量,市场对于虾的需求在逐年增加,市场行情看似不错,但是养殖户背后更多的是心酸,如果能有好的虾苗品种,提高养殖技术,养殖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一、虾的养殖现状

1、虾苗退化严重

(1)虾的苗种是决定养殖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如今我国还没有自己品种的母虾,主要是依靠进口母虾来进行繁殖。

(2)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进口虾苗在我国的生长情况也越来越不容乐观,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虾苗的疾病和体质太差,本土虾不能得到很好的选育,所以虾农现在急需好的虾苗品种。

2、销路不畅

(1)近年来,商品虾受到国际市场的反倾销,食品安全检疫力度比较大。

(2)国家在对虾市场的宏观管理方面也缺乏政策性的指导,所以导致了虾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供给大于需求,虾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养虾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疾病难控制

白斑病、红体病等病害已经成为了养虾业的头号公敌,虾生病之后就会难以控制,从而影响经济效果。疾病难以控制的原因有三个:

(1)因为病原复杂,而且病因不完全清除,这就导致了无法下药。

(2)虾的个体很小,并且数量很多,目前是不可能做到用疫苗进行免疫。

(3)虾体的自身抗敌非常弱,主要还是以天然的免疫反应为主。

二、虾的市场分析

1、虾市场行情看起来表面风光,但是背后更多的是心酸。目前虾的价格上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天灾人祸导致的虾的减产,从而导致市场供应量急剧减少。

2、同时市场对于虾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所以虾的价格是在上涨的。

3、虾的消费渠道主要是加工、出口以及国内的消费需求。

4、虾的市场需求量是比较大的,并且目前还处于继续上升的阶段,所以,养殖优质虾还是可以收到比较不错的收益的。

三、如何做好养殖虾的前提工作

1、在养殖之前,要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虾的产量,增加收益。

2、要想做好前提工作,首先要根据虾群的养殖数量对池塘面积进行规划,这样才能在养殖虾的过程中更加节省时间和精力。

3、其次,要对水质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养殖虾群要靠近水源丰富的地方,并且水质一定是要安全没有任何污染的。

4、另外,还要给虾群建造好适合居住的生存条件,选择的生活环境最好是周围没有高大树木或者厂房的,要尽量选择光照条件充足的地方来进行养殖。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3159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