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养殖、河蟹养殖、鳜鱼养殖生态立体养殖模式

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模式,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提高水体养殖产量,增加了养殖效益,是一种生态立体高效养殖模式。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池塘面积30~50亩,水源充足,水质清无污染。池塘东西向,光照充足,水深保持1.8~2.2米,池埂宽不渗漏,每个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每10亩水面配投饵机、增氧机各一台。池塘交通、电力配套,生态环境良好。

二、放养前的准备

1.每年冬季抽干池水,曝晒池塘,清除过多的淤泥和杂物,保持淤泥深10~15厘米。苗种放养前10天注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彻底清塘。2~3天后注水,注水时要严格过滤,以防敌害生物和野杂鱼进入池内。水注到1米时,每亩施发酵好的有机肥15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
2.移栽水草。俗话说蟹(虾)大小,看水草,水草是龙虾、河蟹栖息、避敌脱壳的场所,能净化水质,防暑降温,又是龙虾、河蟹的好饵料。水草以伊乐藻、水花生、苦草等为主,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分布均匀。种植水草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利于龙虾、河蟹、鳜鱼立体分布。
3.投放螺蛳。每年清明节前,亩投放经消毒的螺蛳200~300公斤,螺蛳是龙虾、河蟹的优质饵料,可改良底质,提高龙虾、河蟹品质和水体自净能力。

三、苗种放养

1.龙虾。规格每公斤40~60尾,每亩投放10~15公斤,虾苗放养在3~4月份,投放时间宜选择在早晚或阴天进行,虾苗离水时间不超过2小时。药物诱捕及来路不明的虾苗不要投放。苗种要求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均匀,体表光滑,附肢完整、无损伤,无寄生虫,同一池口要一次放足。
2.蟹种。规格为每公斤160~200只,每亩投放250~350只,要求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经3%食盐水消毒后入池。
3.鳜鱼。投放经强化培育规格达5厘米以上的鳜鱼苗,每亩投放12~16尾,品种为大眼鳜,放养时间为5月中旬。

四、饵料投喂

1.龙虾、河蟹为杂食性,且生性贪食。饵料投喂要坚持两头精、中间青、荤素搭配和四看四定的投饵原则。养殖前期以动物性和龙虾、河蟹专用颗粒饵料投喂为主,高温季节以小麦、玉米、水草等植物性饵料投喂为主,一般每天投喂2次,其中以下午投喂为主,占全天投喂量的70%,上午投入深水区,下午投入浅水区,日投饵量为存池龙虾、河蟹量的4%~6%。
2.颗料饲料要求无霉变、无污染、无毒性,不得添加国家禁用的添加剂和抗生素。青饲料要柔嫩、新鲜、适口,经消毒后投喂,青饲料应专设固定的食台,食台附近每周消毒1次,及时捞除残渣余饵,以免腐烂变质,污染水体。
鳜鱼主要利用鱼池中低值鱼类作为饵料,不专门投饵。可事先在池中投放部分怀卵的鲫鱼和抱籽青虾,让其在池中自然繁殖,作为鳜鱼补充饵料。

五、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春季水位保持在0.6~1米之间,浅水有利于水草生长、螺蛳繁殖和幼虾、幼蟹脱壳生长。6月份以后注入新水,使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高温季节水位保持在1.5米以上。常注入新水,有利于促进龙虾、河蟹、鳜鱼摄食和加速生长,注水时尽可能先排掉部分老水,再注入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一般每半月每亩泼洒生石灰20公斤,炎热天气、阴雨天,适时开启增氧机,使池水保持肥、活、爽,以加速龙虾、河蟹、鳜鱼生长,达到高产、稳产。提倡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使池水保持肥、活、爽。
水草不足要及时移栽,水草过密,可每隔10~15米用刀割一条宽3~5米通道,以确保鱼池有足够的受光面。
2.定时巡塘。要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定期捞除池中残饵杂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遇有异常天气,需增加巡塘次数。对苗种放养、投饵、注水,用药等情况,做好详细记录。龙虾、河蟹对化学药品较敏感,养殖过程中要严防水质受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
3.病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一方面选用优质苗种、合理混养、科学投饵,提高龙虾、河蟹、鳜鱼自身抗病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水体消毒、种草布螺和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为龙虾、河蟹、鳜鱼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尽量使用生物鱼药和生物制品防病治病,提倡使用中草药。
4.适时捕捞。龙虾放养2个月后,鳜鱼放养3个月后,可将规格达50克以上龙虾,尾重达半公斤的鳜鱼,起捕上市。让小规格龙虾、鳜鱼生长,提高池塘净产量。河蟹一般在10月份开始捕捞。

徐承旭

相关推荐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



1.池塘选择与建设
标准塘池深为3.0米,有效蓄水深度为2.30℃的最适合生长温度,可有效降低河蟹积温,利于河蟹脱壳生长,同时提供适口的天然植物性饵料。
(2)螺类投放200只/千克,每亩放养350600只,放养时间为3月份。
(2)配套品种放养3月份每亩放养鲢鱼和鳙鱼(比例为0.5厘米,10~20尾,以有效清除养殖过程中的野杂小鱼,减少其与河蟹争食。
5.池塘管理
(1)水质调节从3月份放种水位为0.57月份以植物性饲料南瓜、小麦、玉米为主,小鱼为辅,投饲量占蟹体质量的5%~10%(其中动物性饲料占10%-15%);8—9月份,以动物性小野杂鱼为主,辅以南瓜、小麦、玉米等,投词量占蟹体质量的5%~8%。6—9月份投喂词料量,根据天然饵料和天气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吃饱吃好。
(3)病害防治早春因水质清瘦,要注意防治青苔,可施用“青苔净”,在晴天的中午用喷雾器喷杀。不使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在7—9月份使用强氯精、二溴海因进行防治消毒,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生态养殖病害的发生率较低,平常注意调节水质,pH值保持在7.5~8.8。平常投喂的饲料中添加3%~5%的大蒜,以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

高效生态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喜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草茂盛、底栖生物丰富、透明度高的水域中生长生活,为此,围绕改善池塘水体水质条件,创造适合于河蟹生物学特性的养殖环境,是河蟹生态高效养殖的关键。具体在养殖生产中,须要重点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

一、清整池塘

清整池塘足营造河蟹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池塘清整,便于后续养殖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节约养殖成本。

1.平整池底

冬季抽干池水,铲除过多淤泥,留淤5cm~10cm,用于种植水草和培育底栖生物。

2.修坡固埂

对池坡进行修护,使坡比达到1∶(2.5~3),便于河蟹摄食(河蟹夜间摄食时,大部分出现在池边浅水处);加固池埂受损部分,防止河蟹逃跑和池水渗漏。

3.杀菌消毒

平整池底、修坡固埂后,冻晒一个月,即可进行消毒杀菌,具体做法是:池内注水10cm,亩用生石灰250kg~300kg,溶水后全池泼浇。

二、种植水草

栽种复合型水草,使各水草品种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保持池塘四季常青。既为河蟹栖息、避敌蜕壳提供场所,又能净化水质、增加溶氧,还为河蟹提供优质植物性饵料。故渔谚有种好一塘草、养好一塘蟹一说。复合型水草具体栽种方法为:

1.黄丝草

种植时间为1月~2月。清塘药物药性消失后,池水保持在20cm~30cm,东西为行、南北为间,行间距4m~5m,黄丝草切成30cm进行撒种。

2.伊乐藻

冬季或早春,亦可4月底5月初种植。采取切茎分段扦插的办法,每亩用草量10kg左右,行间距1m~1.5m。

3.轮叶黑藻

3月中下旬种植轮叶黑藻,同样采取切茎分段扦插的办法,每亩用草量5kg左右,行间距1m~1.5m。

4.苦草

3月底4月初,将苦草草籽用泥土拌匀,撒播或条播,每亩播种100g左右。

养殖期间,若水草被破坏严重,还可在池塘四周离池边1m处设置2m宽、10cm厚的水花生带,作为辅助措施,用来吸收水体肥力,调节水质,为河蟹提供遮阴、栖息和避敌蜕壳场所。

三、放养蟹种

种苗是河蟹养殖的基础,选择优质蟹种进行合理放养,是提高河蟹养殖规格、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1.蟹种选择

选样本地自育的大规格蟹种,避免外购的蟹种带来长途运输损伤、应激反应、质量难以追溯等问题。

2.合理放养

一改,即改冬放为眷放。冬季蟹种处于越冬休眠状态,活动能力差,易受伤,冬季放养蟹种影响成活率和回捕率,因此放养时间一般控制在2月底至3月份;二适,即适当放养规格和适当放养密度。通常蟹种放养规格120只/kg~140只/kg,放养密度800只/亩~1000只/亩。

四、移殖螺蛳

螺蛳是河蟹喜食的活性饵料,又能滤食池塘中(尤其是池塘底部)的悬浮物质,在自身生长繁殖的同时,有效改善池塘底质、净化池塘水质、减少池水耗氧量,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通常在清明前后,每亩全池撒投活螺蛳400kg~500kg,若条件允许,8月份每亩可再一次性补投200kg~300kg。

五、微孔管增氧

溶氧是河蟹生态高效养殖的第一制约因子。目前,微孔管增氧是最适用于河蟹养殖的增氧方式,其多点增氧、底层增氧、静态增氧的特点,可有效增加池塘养殖容量,促进河蟹长快、长好。

1.微孔管安装

每亩池塘配套功率0.3kW微孔管增氧设施。安装方法为:总供气管道采用直径为60mm的硬质塑料管,支供气管道采用直径为12mm的微孔橡胶管。将总供气管呈南北向架设在池塘中间上部,高于池底130cm~140cm,沿总供气管每间隔6m~8m,水平铺设一条微孔管,微孔管一端接在总供气管上,另一端延伸到离池埂1m远处,并用竹桩将其固定在高于池底10cm~15cm处。

2.微孔管使用

在河蟹快速生长的5月~10月,一般掌握:闷热天气傍晚开机,开机2小时停机2小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正常天气半夜开机至第二天早晨7时,同样间隔2小时开机2小时,节能减耗。连续阴雨天气则全天开机,以确保池塘水体溶氧充足。

六、科学投喂

要让河蟹吃好,一方面要培养水草、螺蛳和底栖生物等天然基础饵料,另一方面要加强优质高蛋白饵料的投喂。

1.基础饲:料培养

种草投螺之后,立即施肥培水,每亩施经发酵处理的鸡粪或猪粪200kg一250kg,或生物有机肥50kg~60kg,使池水呈微红色,达到肥、活、嫩、爽,以培育水体中的红虫、水蚯蚓、小螺蛳等生物,为河蟹提供适口的活性饵料,促进生长。以后(2月~5月),每月施肥1次,用量减半。

2.优质饲料投喂

按照前后精、中间青的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投喂方法进行人工投饲管理。整个饲养过程饲料安排各有侧重:放养初期,蟹种经过漫长冬季,消牦较大,必须加强营养,才能确保顺利蜕第一壳,提高养殖成活率。饲料以动物性饵料和河蟹全价颗粒饲料为主;高温季节,少投动物性饵料,以免不利于河蟹消化吸收,引起疾病。采取以水草、南瓜为主,适当搭配动物性饵料和全价颗粒饲料,维持河蟹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秋季为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和增重育肥阶段,此阶段饵料投喂应以动物性饵料和河蟹颗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水草、南瓜、山芋等青精饲料,利于提高河蟹个体规格和产量。

七、调节水质

采取三调、一控措施,使池塘水质达到清、新、嫩、爽,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条件,对促进河蟹生长蜕壳,减少病害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三调

一是调新。5天~7天加注新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20cm~30cm;二是调优。每10天~15天一次,亩用10kg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适当提高pH值,同时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供给河蟹吸收;三是调活。高温季节,亩用5kg~6kg微生物制剂,转化吸收池底有机物分解释放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抑制有害细菌的滋生与繁殖。

2.一控

河蟹适宜生长水温为15℃~30℃,最适生长水温为25℃~28℃,水温在33℃以上时便停止摄食,处于半昏迷状态。河蟹养殖前期气温和水温较低,采取浅水位有利于养殖水体水温的迅速提高,使河蟹尽快进入正常摄食状态;中期高温季节,加深水位有利于降低水温,让河蟹正常摄食和蜕壳;后期稳定在一个适中的水位,有利于保持正常水温,让河蟹有一个稳定的增重育肥、顺利生长的水体环境。

因此,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分三个阶段来进行水位调控:3月份水深掌握在0.5m~0.6m,6月份控制在1.2m~1.5m(高温季节须适当加深水位),9月~11月份稳定在1m左右。

八、防治病害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半月施用一次水质调节剂和底质改良剂等生物制剂,再半月施用一次水体消毒剂(以生石灰、溴制剂、碘制剂为主),每月投喂一次药饵(中草药、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为主),提高河蟹抗病力。以生态调控与科学用药相结合的方法,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单养混养立体养殖等三种主流罗非鱼养殖模式PK



目前,罗非鱼养殖有三种模式,单养、鱼虾混养与立体养殖。单养,即纯粹罗非鱼的养殖,全程投喂饲料,分级标苗,每年可以养殖2造~3造;混养,即将鱼虾同罗非鱼混养在一起,也是全程投喂饲料,在年底干塘;立体养殖则是在前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加上鱼塘上养殖鸡鸭猪,在养殖前期不投料,当鱼体规格达到0.15公斤~0.3公斤后开始投料,一年可以养殖一造。
有意思的是,目前,三种模式都有典型的代表人物在支持,科研专家提倡纯养,企业技术员支持鱼虾混养,养殖企业家则支持立体养殖。
企业家:立体养殖最现实立体养殖的成本低,但鱼长得慢,而且产量低,由于年底集中上市,往往价格不高。据了解,如果鱼塘上养殖的鸡鸭猪比较多,饲料需要量就相对少,但水质差些。
对于当前立体养殖盛行的情况,南海科达恒生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生分析,将禽畜排泄物排放到鱼塘水体中,排泄物被鱼类消化吸收,在不增加禽畜养殖成本的前提下,创造了效益。这种模式一直在使用,被认为是一种生态养殖的好方法,十多年前,联合国粮农组织也积极推荐这种模式。
对此,陈志生算了一笔经济帐,“单养成本一般在每公斤7元~8元,混养在每公斤6元~7元,立体养殖在每公斤4元~6元。”这三种模式对比,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单养是亏本的,谁都不会养;混养可能是打平的;立体养殖利润较丰厚。杀头的事有人干,亏本的生意没人做,养殖最大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不管什么养殖模式,能赚钱的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
广东省肇庆市罗非鱼养殖户陈健强,对立体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作出进一步解释:猪鸭粪不列入支出范围,养1公斤鱼,饲料成本是3.4元左右,饲料以外的成本是1.2元,立体养殖罗非鱼的总成本大概在每公斤4.6元左右。按照现在的鱼价,每亩有1300元以上的毛利润。
“有很多人认为立体养殖的鱼质量差、有药物残留。”陈志生表示,“其实任何一种养殖模式都存在药物残留的瘾患,药物残留不是立体养殖才有的,不是在鱼塘上养鸡鸭猪才有的。”他分析,药物残留可以出现在养殖环境、鱼苗、饲料、水产动物用药和禽畜用药等环节上,对比之下可发现,不管是哪种模式,都有可能碰到药物残留,立体养殖最多就在畜禽用药这个方面有药物残留。
专家:纯养最先进“除了赚钱,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如果是不健康的,那是对社会不负责的。”上海海洋大学生命学院教授李思发对立体养殖模式提出了不同见解。
他解释,实际上立体养殖是老祖宗的发明,自从唐代就有了。以前是水里面养鱼,岸上种草、果树,养猪鸭鸡。但是以前养鱼和现在的综合养鱼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化肥、农药,但现在不一样了,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各种各样的激素都放进鱼塘去,所以如果完全照搬老祖宗的办法,东西就不一样了。立体养殖,在没有有害物质加进去的前提下,这种模式是非常好的。现在的立体养殖要充分注意不要把农药、化肥、激素弄进去。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对立体养殖是非常赞成的。
“在当前的形势下,尤其要坚持质量体系,特别要练好内功。我国的罗非鱼产业是以外向为主、内向为辅的产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符合国际游戏规则,也就是说,必须按照国际的要求去做,你不能跟它对着干。”李思发说,“使用配合饲料、健康养殖理念尚待深入人心,食品安全理念尚待家喻户晓,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完善相应技术体系。”
面对当前立体养殖模式存在的药物残留、“同价不同质”的问题,陈志生提出可以建立“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养殖户一定要积极起来,对外报价要有底线,才能够把收购的鱼价提上来。保证养殖户有合理的利益,养殖户有了利益,才能按要求去做,这样才能解决药物残留的问题。”陈志生说。
此外,陈健强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建议加工厂制定一种制度,加工厂收购的鱼如果出现问题,养殖户要负很大的责任,从而对其形成一定的约束。另外,希望加工厂和养殖户之间,寻求一个能够双赢的空间,加工厂不竞相恶意压价,或者是饲料厂家能适当调整价格,让养殖户将养殖方式逐步向精养改变。
技术员:鱼虾混养效益好鱼价下跌,养殖成本(特别是饲料成本)上涨,为了规避养殖风险、降低成本,许多养殖户更倾向于采用立体养殖模式养殖罗非鱼。海大集团畜牧水产研究中心王勇博士的观点,似乎是三者的一个折衷。
“在行情低迷的时候,立体养殖罗非鱼具有一定优势,但迟早会被历史淘汰。”王勇对立体模式养殖罗非鱼的命运作了如此判断。“目前每公斤6.4元~6.6元的鱼价是盈亏平衡点。”他说,“在终端鱼价偏低时,立体养殖模式下养殖户的盈利压力相对较小,比单养模式和鱼虾混养模式具有优势,但随着鱼价回归正常,立体养殖模式盈利能力降低,同时这一模式在环境、病害、安全性等方面存在较高风险。”
在目前的状况下,养殖户采用立体养殖模式追求低成本,使其具有一定的存在空间,从而出现暂时的逆向淘汰现象,但行业发展会越来越先进,不可能倒回较为落后的立体养殖模式中去。但当机会出现时,立体养殖的养殖户是无法抓住的。
“鱼虾混养模式是合理利用生态效益的高盈利罗非鱼养殖模式,但仅限于在沿海地区发展。”王勇说,“无论每公斤罗非鱼单价是6元、7元还是8元,鱼虾混养亩利润均可以达到三种养殖模式效益的最大值,按目前每公斤6元的价格算,亩利润仍然可以达到2760元,比单养(每亩740元)和立体养殖(每亩1500元)高。”
有人对鱼虾混养模式做了这样的总结:以罗非鱼的稳产分摊各种成本,减低风险,以白对虾求更高收益。同时,鱼虾混养模式水质易控制,调水费用相对低,发病率和药物成本低,药物残留少,肉质好、产量高。
据了解,广东沿海一带,近几年在业内逐步形成的鱼虾混养方式为:罗非鱼一次投放完,密度为每亩1500尾~2000尾;白对虾平均控制在每亩1万尾左右,第一批虾苗可多投放些,达到每亩2万尾,全程不投或少投虾料,待头批虾达上市规格起捕后,接着放进第二批标粗苗,以此类推,一年可投放虾苗4次左右。

河蟹生态养殖水质管理技巧



河蟹整个饲养期间,始终保持水质清新,容氧丰富。坚持“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即前期保持浅水位,以提高水温促进蜕壳,中期特别是炎热的夏秋季保持深水位,始终保持水质清新容氧充足。
养殖初期(3~5月)保持水位在0.5~0.8m,6月份后逐步加深水位,7月上旬前保持水位0.8~1.0m,7月上旬后至8月底保持水位1.2~1.5m,9月份后保持水位1.0~1.2m。
一般春、秋季每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10~20厘米,6~9月每5~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10~20厘米,方法采用先排塘内老水后灌注新水。高温季节每天加注新水500px左右,以降低水温,保持河蟹良好生长的水环境。
当蟹塘水质不良时,应及时采取换水或其它的措施来改善水质。5~9月每10~15天施用一次微生物制剂,再根据水质的情况辅以适当施肥。这样做可有效改善蟹塘水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保持良好的水质,特别是在换水不便或高温季节效果更加明显。另外,每15~20天施用生石灰一次,用量为10~15公斤/亩,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这样,一来调节水质,使池水呈微碱性,二来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促进河蟹正常蜕壳生长。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3551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