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舍环境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的研究

探讨鸡舍环境内积尘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和空间分布规律。采集封闭式鸡舍内4个不同高度(距地面0、75、150、225cm)的积尘样品进行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分布规律研究.采用PDA和RBC2种真菌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鉴定。从封闭式鸡舍中共获得507株15种类群的真菌,其中包括黄曲霉(3.13×104cfu/g),镰孢菌(8.61×104cfu/g),酵母菌(3.53×104cfu/g)等3种优势菌真菌属。积尘中真菌总浓度达2.03×105cfu/g.2种真菌培养基比较表明,无论从分离的种类还是分离的数量,PDA的分离效果都好于RBC.研究还发现,积尘中的真菌浓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下降.该研究为鸡舍的日常管理及由真菌引起的流行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鸡舍环境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的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培养基与培养皿

营养琼脂培养基,按常规方法制备,将营养琼脂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无菌生长者方可应用。培养皿直径约90mm,面积约63.6cm2。

1.2稀释液

选用0.9%的生理盐水作为样品稀释液,每支试管中装液量为10mL,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

1.3样品采集、处理与培养

1.3.1采样地点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某鸡场的母鸡舍。

1.3.2采样时间

第1、5、10、15、20天,上午(7点)、中午(12点)及下午(17点30分)三个时间段采样。

1.3.3空气样品的采集与细菌培养

取5个营养琼脂平板,将平皿盖打开置于鸡舍内离地面1.5m的地方(鸡舍四周及中间各一个),5min后盖上平皿盖,于37℃恒温箱中培养48h。

1.3.4墙壁样品的采集

选择三面墙壁(东、西、北墙).每面墙壁分取5个点作为一个样品,将中心有一正方形孔(2cm×2cm)的铝片贴在所选择的点上,用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墙壁的取样点上涂擦几下,每个点用一支棉拭子,最后把5个棉头剪下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室温浸泡30min,作为待检样品。

1.3.5鸡体表样品的采集

选择鸡舍不同位置的三只鸡,每只鸡取体表5个不同部位(背部,腹部,翅膀外侧,翅膀内侧,腿部)作为五个样品,每个样品采3只鸡。将中心有一正方形孔(2cm×2cm)的铝片贴在所选择的点上,用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鸡体表的取样点上涂擦几下,每个点用一支棉拭子,将3只鸡的同一部位的棉头剪下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室温浸泡30min,作为待检样品。

1.3.6样品的处理与培养

将待检样品用灭菌生理盐水做10倍的倍比稀释,选择适当的两个相邻稀释度,各取O.1mL稀释液滴加到营养琼脂平板中,每个稀释度用2个营养琼脂平板,用L型玻璃棒将液体轻轻涂布均匀,平板置37℃恒温箱中吸附2h,翻转平板培养至48h,进行菌落计数。

1.4菌落计数

1.4.1空气中菌落的计数方法

先直接数出5个平板中所有菌落总数,然后取平均值,再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每立方米空气中的细菌总数。

空气的细菌总数(个/m3)=N×100/A×5/T×100=50000N/AT

A:平板面积(cm2)

N:平均菌落数

T:平板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

1.4.2墙壁及鸡体表菌落的计数方法

首先选择平均菌落在30-300间的平板,然后数出每个平板的菌落总数,再按稀释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每平方厘米的细菌总数。

墙壁的细菌总数(个/cm2)=菌落数×稀释度×A×B/C

体表的细菌总数(个/cm2)=菌落数×稀释度×A×B/D

A=10,表示涂抹棉头所放在的10mL生理盐水;

B=10,表示每个稀释度取O.lmL涂抹平板;

C=20,表示每个样品的面积(2×2×5);

D=12,表示每个样品的面积(2×2×3)。

1.5染色与镜检

认真观察各菌落的形态,对不同培养性状的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及镜检,区分出革兰氏染色阳性(G+)菌、革兰氏染色阴性(G)菌、球菌及杆菌。

2、结果

由表3可以看出,鸡体表细菌数量的分布规律是:背部腿部翅膀外侧腹部翅膀内侧。

2..4环境中细菌的形态

选择典型菌落进行涂片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镜下多见葡萄状球菌、短链球菌、散在的短小杆菌、有芽孢的杆菌及棒状杆菌等。

3、小结与讨论

鸡舍空气中细菌的数量以上午最多,因清粪时间通常安排在早上,清扫地面时使尘埃大量漂浮在空气中,故增加了空气中的细菌量。而中午温度最高,空气干燥,所以细菌数较少。对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镜检结果表明,空气中以革兰氏阳性球菌最多,革兰氏阳性杆菌次之,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低于2.5%。球菌中,以葡萄球菌多见;杆菌中,以芽孢杆菌为主。

鸡舍墙壁上的细菌数量以西墙最多,东墙次之,北墙最少。经现场观察,这是由于鸡舍的窗户分别设在南墙和北墙上,故北墙受风面大,较干燥,细菌也较少。而西墙最阴暗,故菌数最多。鸡体表细菌数量的分布规律是:背部腿部翅膀外侧腹部翅膀内侧。

分析表明,由于空气中的尘埃最容易降落到鸡的背上,故此部位细菌数最多;而腿部经常接触到黏在铁笼上的粪便,故细菌数也较多;翅膀内部羽毛较少,加之常合拢于鸡体两侧,污染物较少,所以细菌数也最少。

通过对鸡舍墙壁上及鸡体表的细菌形态学观察,发现革兰氏阳性菌多于革兰氏阴性菌,球菌多于杆菌;与空气中的细菌类型相一致。

实际工作中,要做好鸡舍环境卫生,及时清扫鸡粪,注意通风换气。要根据鸡舍中及鸡体表上细菌的数量和类型,选择有效的消毒药物,建立科学合理的防御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

相关知识

泥鳅养殖过程中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方法



泥鳅细菌性疾病的预防主要从日常管理、水质调控方面着手,且防重于治。

泥鳅放苗前一定要清塘改底。清完塘消好毒后,在泥鳅入塘前4~5天,用生物有机酸或硫代硫酸钠进行解毒,6~8小时后,全池泼洒浓缩芽孢杆菌、EM菌或光合细菌,分解池塘内的各种生物尸体,避免发生二次污染,提前消除病原隐患。

许多养殖户有一个误区:水质越浓越好。所以他们平时不喜欢换水,水面上封闭着一层粘粘的泥皮,水质显得特别浓厚,蓝藻、裸甲藻易暴发,引起泥鳅发生中毒现象或不断发生气泡病引起大量死亡。养殖户必须要养成定期换水的习惯,最好换底层水,连换2~3天,换完水后及时全池泼洒VC应激灵,全池干撒全效底改、底确良或增氧底改王+解毒活水灵,搅拌成小颗粒干撒入塘底,解毒改底的效果很显著,让这些底改沉入池底氧化底部的饵料、粪便,3天后再用芽孢杆菌配合红糖活化2~3个小时后全池泼洒,或将EM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活化后拌沙土干撒也可以。



雏鸡舍内空气环境如何控制


1育雏温度

1.1温差育雏法

采用育雏伞作为育雏区域的热源进行育雏。前三天,在育雏伞下保持35℃,此时育雏伞边缘约有30~31℃,而育雏舍其它区域只需要有25~27℃即可。这样,雏鸡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不同温层下进进出出,有利于刺激其羽毛的生长,将来脱温后雏鸡将很强壮并且很好养。随着雏鸡的长大,育雏伞边缘的温度应每3-4天降1℃左右,直到三周龄后,基本降到与育雏舍其它区域的温度相同(22~23℃)即可。此后,可以停止使用育雏伞。

雏鸡的行为和鸣叫声将表明鸡只舒适的程度。育雏期内雏鸡过于喧闹,说明鸡只不舒服。最常见的原因是温度不太适宜。雏鸡受冷应激时,会堆挤在育雏伞下;如育雏伞下温度太低,雏鸡就会堆挤在墙边或鸡舍支柱周围。雏鸡也会乱挤在饲料盘内。雏鸡受热应激时,会俯卧在地上并伸出头颈张嘴喘气。雏鸡会寻求舍内较凉爽、贼风较大的地方,特别是远离热源沿墙边的地方。雏鸡会拥挤在饮水器周围,使全身湿透。饮水量会增加。嗉囊和肠道会由于过多的水分而膨胀。

1.2整舍取暖育雏法

与温差育雏法(也叫局域加热育雏法)不同的是,整舍取暖育雏法采用锅炉作为热源,在舍内通过暖气片(或热风机)散热供暖;或者采用热风炉作为热源供暖。因此,整舍取暖育雏法也叫中央供暖育雏法。由于不使用育雏伞,鸡舍内不同区域没有明显的温差,所以利用雏鸡的行为作温度指示有点困难。这样雏鸡的叫声就成了雏鸡不适的仅有指标。只要给予机会,雏鸡愿意集合在温度最适合其需要的地方。在观察雏鸡的行为时要特别小心。雏鸡可能集中在鸡舍内的某个地方,显示出成堆集中的现象,但别以为这就是因为鸡舍内温度过低的缘故,有时候,这也可能是因为鸡舍其他地方太热了。一般来说,如果雏鸡均匀分散,就表明温度比较理想。

在采用整舍取暖育雏时,前三天,在育雏区内,雏鸡高度的温度应保持在29~31℃之间。温度计(或感应计)应放在离地面6~8厘米的位置,这样才能真实反映雏鸡所能感受的真实温度。以后,随着雏鸡的长大,在雏鸡高度的温度应每3~4天降1℃左右,直到三周龄后,基本降到21~22℃即可。

2相对湿度

整栋雏鸡舍加热,特别是同时使用乳头式饮水器时,相对湿度可能低至25%。当然在大多数使用传统的燃气育雏器结合钟式饮水器的鸡舍,相对湿度就较高,通常能超过50%。为了减少雏鸡的脱水程度,前3~4日龄的相对湿度应至少控制在70%,最好在80%。此后相对湿度允许在50%~60%之间。

如果鸡舍装有夏季高温期间降温的喷雾器,可以借以提高育雏舍的相对湿度到所需要的范围。如果没有喷雾器,在加热器附近放置水盘,也可将相对湿度提高到70%~80%之间。还可以在鸡舍中间的走道上定期洒水,来增加鸡舍内的湿度(注意:不能往育雏垫料上直接洒水,或把水洒到鸡的身上)。雏鸡饲养在相对湿度适宜的条件下不易脱水,而且可为提高均匀度提供良好的开端。

随着种雏鸡的生长,相对湿度应当降低。18日龄以后,如果相对湿度过高,会导致垫料潮湿并引发其他问题。随着种雏鸡体重的增加,可以采用通风和加热系统控制相对湿度。

3温度和湿度的相互作用

所有的动物都会通过消化道和皮肤蒸发水分、散发体内热量。在高湿的情况下,蒸发量减少,导致动物的体表温度增加,动物对温度的感觉来源于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过高的相对湿度增加体表温度。相反,相对湿度低就会降低体表温度。应掌握在不同的相对湿度下达到标准温度所需要的干球温度,并应用在处于不同湿度范围内的环境中。如果相对湿度不在标准范围内,鸡舍内雏鸡所处位置的温度应达到相应的标准。在所有的时期,应该观察雏鸡的行为对温度的反映是否正常,以确保种雏鸡得到合适的温度。如果以后的行为表明雏鸡太冷或太热,就应当把鸡舍的温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

4通风管理

在育雏期间,虽然雏鸡不需要太大的通风量,但同样需要适当地补充氧气、排除湿气、氨气、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因此,育雏舍在做好保温的同时,应定期适当地通风,引入新鲜的空气。

家禽发酵床养殖环境对病原微生物的防控作用研究


应用发酵床技术养禽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绿色养殖模式,可实现环境中无臭味、无苍蝇、无污染、零排放的生态目标。通过接种某些有益微生物至垫料中,微生物可以发酵分解鸡粪中的有机物,实现禽类粪便的有效降解。鸡粪便可被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分解为菌体蛋白,补充鸡的营养摄人量,减少饲料的饲喂量。鸡舍环境卫生极大地影响着鸡的生产力,良好的禽舍环境能够保证动物的健康状态,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病原菌是养禽业中最主要的生物危害因素,细菌不仅可以导致禽群发病,甚至死亡,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对禽肉制品的下游生产加工也具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屠宰加工和储藏运输时被污染,严重威胁着国家食品安全。肠道病原菌是最常见的环境污染微生物,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可以反映环境卫生状况及禽类群体的健康动态。笔者采用发酵床饲养鸡和饲养鸭,以常规的大棚养殖模式作为对照,检测垫料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同时对发酵床和普通养殖环境中动物肠道内2种细菌的数量进行对比,并系统分析了环境中和动物肠道中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变化规律,旨在为发酵床养殖技术的科学评价和技术革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发酵床棚舍选择蚌埠某养殖场作为试验基地,建设4栋棚舍,分别为发酵床养鸡舍组、普通养鸡对照组、发酵床养鸭舍组和普通养鸭对照组。禽舍建设采用钢管大棚式,四周砌30 cm厚的砖墙,覆盖塑料裙膜,棚顶为单侧天窗结构。禽舍长度35 m,宽度9 m,高度3 m,发酵床面积315 m2,舍内饲养鸡和鸭数量分别为900只。

1.2测试时间2013年2~3月。
1.3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和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钠琼脂,购自上海盛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4仪器与设备GNP一9270BSIII隔水式恒温培养箱,购自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zHJHC1209B垂直流超净工作台,购自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购自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电子分析天平,购自梅特勒一托利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1.5测试指标和方法
1.5.1 发酵床垫料中病原微生物检测。
(1)样品采集。在饲养的中期和后期对发酵床禽舍和对照组垫料分别无菌采样。选取禽舍内的3个不同区域,每个区无菌采集5个点的垫料样品,每个点取样100 g,混合为3份样品送检。饲养末期屠宰不同养殖环境中的鸡和鸭,无菌采集肠道内容物,准确称量25 g,每组采集3只,分别接种选择性培养基,检测病原菌数量。

(2)垫料中大肠杆菌CFU检测。对GB/T 188692002饲料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稍作修改,测定来自发酵床禽舍和对照舍的垫料中大肠杆菌CFU。称量采集的垫料25 g,分别溶于100 ml的无菌生理盐水中,10倍梯度稀释后接种伊红美蓝选择性培养基,于37℃温箱中过夜培养,统计大肠杆菌CFU总数。

(3)垫料中沙门氏菌CFU测定。参考GB/T 130912002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并略作修改,测定采自发酵床禽舍和对照舍中垫料沙门氏菌的CFU总数。首先对采集的垫料准确称量25 g,将其溶于100 ml无菌生理盐水中,然后10倍梯度稀释,分别接种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钠选择性培养基,于37℃温箱中过夜培养,统计沙门氏菌CFU总数。

1.5.2 动物肠道病原微生物检测。
(1)大肠杆菌CFU检测。参考GB/T 47892003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对采自发酵床禽舍和对照舍的动物肠道大肠杆菌数量进行测定。首先称量25 g内容物,于无菌采样袋中加入灭菌的生理盐水混合溶解,10倍梯度稀释后,选择2个稀释度,分别接种200出至伊红美蓝培养基中,于37℃温箱中过夜培养,统计大肠杆菌CFU总数。

(2)沙门氏菌CFU检测。参考NY/T 5502002动物和动物产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对采自发酵床禽舍和对照舍的动物肠道沙门氏菌数量进行测定。首先称量25 g内容物,于无菌采样袋中加入灭菌的生理盐水混合溶解,10倍梯度稀释后,选择2个稀释度,分别接种200斗l至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钠选择性培养基中,于37℃温箱中过夜培养,统计沙门氏菌的CFU总数。

2 结果与分析
2.1发酵床养鸭对环境中病原菌的抑制由表1可知,2组垫料以3种不同的稀释度接种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发酵床组均较相同稀释度下普通对照组显著减少,下降幅度约为1.5倍。2组发酵床在相同稀释度下的CFU基本处于相同水平,表明试验重复性较好。

2.2发酵床养鸡对环境中病原茵的抑制由表2可知,2组垫料以3种不同的稀释度接种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发酵床组均比相同稀释度下普通对照组显著减少,下降幅度约为1.5倍,且发酵床组稀释至100倍以上时几乎检测不到病原菌的生长。2组发酵床在相同稀释度下的CFU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表明试验重复性较好。

3讨论
随着我国养禽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大多依赖抗生素抑制或杀灭消化道内的有害微生物,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但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有许多副作用,如导致禽体内菌群失调,产生抗药性以及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H1。许多国家已经越来越多禁止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在养鸭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发酵床零排放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是利用EM菌将秸秆粉、木屑、米糠等有机物经发酵处理制成垫料层,由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茵群以动物排泄物为基础营养迅速繁殖,菌群的繁殖过程中发酵产生高温使各种病原微生物被杀灭抑制,为动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养殖环境,提高禽舍温度,同时粪尿也被消化分解,禽舍无臭味,实现零排放。笔者检测了发酵床养鸡和发酵床养鸭舍中病原性微生物的污染状况,可为发酵床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技术革新提供重要数据。依据国标方法,分别采集了发酵床组和普通饲养舍中垫料样品,利用选择性培养系统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进行了比较分析,发酵床养鸡和养鸭舍中的病原微生物水平均显著低于普通饲养舍的水平。然后,也分析了不同饲养条件下动物肠道中病原微生物的携带水平,结果也表明发酵床养殖环境可以较好地抑制病原微生物对动物的侵害。笔者利用微生物培养技术分析了微生物的污染,技术相对粗放,且容易受环境中其他微生物的影响。有些学者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基因分布,以体现相关微生物的污染水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研究成本相对较高。该研究从环境和动物体内2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发酵床养殖环境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对进一步研究发酵床养殖技术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笔者尝试对发酵床养鸡和养鸭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污染水平进行研究,在这方面国内少有报道。该试验表明,发酵床养禽环境可以有效地对垫料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产生抑制,尤其对肠道菌的效果比较明显。发酵床养禽也能有效防御肠道病原菌对动物的侵害,用养殖生态的策略控制了动物常见传染病的扩散。

参考文献
[1]沈晓昆,戴网成,杨金禄.国内发酵床养殖的新进展【J].农业装备技术,2011,37(1):1011.
[2]钟成华,夏晓方,郭祥,等.模拟发酵床对鸡粪除臭菌株的筛选[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802782.
[3]郑雪芳,刘波,蓝江林,等.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病原生物防治作用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2):47284739.
[4]王远孝,王雷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0,31(S1):193196.
[5]陆扬,吴淑杭,周德平,等.发酵床养猪垫料的养分转化与植物毒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7):14091412.
[6]黄振兴,陈直猪粪尿零排放无污染研究与可行性探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1(6):1011.
[7]周玉刚,闻爱友,宁康健,等.微生物发酵床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及猪肉品质的影NJ[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tl,25(1):912.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3556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