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齿相手蟹

[学名]: Sesarma dehaani
[资源名称]: 无齿相手蟹
[别名]: 汉氏螳臂蟹、绿蛸蜞
 
[形态特征]:
 
头胸甲隆起呈方形;甲面分区明显,两眼之间有三条纵沟,中间的纵沟向後延伸凹陷成酒精灯形纹;前侧缘仅有眼窝外齿;步足密布长短不一的刚毛;体色为褐色,但等大粗壮的螯足呈较淡的黄褐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山东  [原产地区]:烟台  
[气候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世界性分布,我国也常见。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喜欢在靠内陆的土堤田埂筑洞,以草类为食,因其钳脚往下垂很橡螳螂,故又称螳臂蟹。

相关推荐

无齿鰶


中文名称无齿鰶

拉丁名称Anodontostoma chacunda (Hamilton)

英文名称shortfin gizzard shad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鲱形目

拉丁目名Clupe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鲱亚目

拉丁亚目名Clupeoidei

中文科名鲱科

拉丁科名Clupeidae

中文属名无齿鰶属

拉丁属名Anodontosto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海域。我国见于南海和东海。

形态特征
体被不易脱落的圆鳞,腹部棱鳞发达。口小,近于下位,两颌无牙。眼稍大,脂眼睑较厚。背鳍最后鳍条不延长为丝状,背鳍和臀鳍的基部有鳞鞘。胃呈砂囊形,幽门盲囊发达。鳃盖后上方具1黑绿色斑点。

生活习性
海(水)生。

黄鹂无齿鲹


中文名称黄鹂无齿鲹


拉丁名称Gnathanodon speciosus (Forskal)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鲹科

拉丁科名Carangidae

中文属名无齿鲹属

拉丁属名Gnathan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红海、印度洋、太平洋中部和西部,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椭圆形,侧扁而高,体高大于头长,口中大,口裂斜,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前缘下方,吻长,约等于眼径的2倍。眼睑上,脂眼睑不发达。上下颌、犁骨和腭骨均无齿,仅舌上稍粗糙,鳞细小,胸部被鳞。棱鳞弱,存在于侧线直线部的后半部。背鳍Ⅷ,Ⅰ-18-20,臀鳍Ⅱ,Ⅰ-15-17,鳃耙数多,侧线上棱鳞17-20,体和鳍均呈黄色,鳃盖后上角1黑斑,有9-11条黑色横带。

生活习性
借能伸缩的口索求甲壳类、软体类和小鱼等为食。热带海域,海(洋)生。

背角无齿蚌


[学名]: 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 (Lea)
[资源名称]: 背角无齿蚌
[别名]: 河蚌
 
[形态特征]:
  两壳相等,贝壳呈椭圆形,壳表有外皮,铰合部无齿。壳内面珍珠质强,壳通常薄而易碎,大小因种而异,壳面黄褐色或绿褐色,有的个体有从壳顶射向腹缘的绿色放射线,斧足发达.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陕西  
 

河蚌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水体中,通常生活于水底泥沙中。自然状态下,河蚌只有身体的后端从泥沙中露出,进、出水管经常张开,以维持体内水流不息,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河蚌通常成片或成带地群集生活于浅水地带,喜流动、清洁的肥水。在大江河中数量较少,仅在河湾浅水地区分布。池塘中河蚌的种类不多,但数量较大,稻田里数量则较少。 河蚌一般适宜在中性或弱酸、弱碱性水中生活,在pH值5~9之间均能生活。河蚌对溶氧要求不高,低限约为3毫克/升,但若长期低于此限,河蚌会大批死亡。河蚌的干旱抵抗能力较强,一般埋入土中的河蚌,干旱半月左右不会死亡,但暴露在空气中,尤其夏季烈日曝晒下,几小时即会死亡。河蚌的运动能力很弱,主要靠斧足在水底泥沙中缓慢犁行。运动时蚌体浅埋于泥沙中,伸出斧足向前插入泥沙,大量充血使斧足膨大并以粘液附于泥沙上,然后肌肉收缩牵引蚌体向前滑行数厘米。河蚌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少见,但阴天也常活动。

白蟹瘦蟹花蟹红膏蟹的区别



白蟹:未交配的雌蟹,个体在150~200克,主要特征是腹脐呈灰黑色,在较强的光线下观察可见到甲壳两侧从眼的基部至第9侧齿没有清晰的性腺轮廓。白蟹若育成膏蟹需按3:1或4:1(雌/雄)的比例与雄蟹一起放养,使之交配,经过一次生殖蜕壳,供足饵料饲养40-50天可育成膏蟹。
瘦蟹:初交配过的雌蟹,个体在250克以上,在强光下观察,甲壳两侧从眼柄基部到第九个侧齿有一道半月形的卵巢轮廓,其上下均透明,这是卵巢成熟的扩张范围。此种蟹经饲养30-40天便可成为卵巢丰满的青蟹。

花蟹:交配近1个月的雌蟹。卵巢已开始发育成熟和扩大,但还未扩展到甲壳边缘上,在光线下观察,可见到一些透明的地方,犹如一条半月形的曲线。腹脐上方的圆点,又由乳白色转为黄色,再经15-20天精养,可养成红膏蟹。

红膏蟹:卵巢已经成熟,体重250克以上,甲壳两则充满红膏,躯体结实,光线下观察已无透明区,腹脐上方的圆点已变成红色,有的甲壳上已呈鲜艳的红色。

南美白对虾茵相养殖模式及关键控制点


通过利用海水养殖闲置车间,使用菌相养殖模式来进行南美白对虾的无公害工厂化养殖,对其关键控制点进行研究探索。

现阶段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多以藻相养殖为主,但藻相养殖不易控制,藻类死亡容易产生藻毒素,易对南美白对虾形成危害,从而造成死亡,而且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投放大量的药物来控制病害,而菌相养殖模式全程不需要使用药物,主要依靠活菌来控制水体环境以及病害。

1基础设施

以对虾育苗池或者海参、扇贝等育苗车间作为养殖场地。育苗车间应满足具有良好的可见光以及通风设施。养殖池根据车间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为长方形,要求池深在1.5m左右。

每个养殖池都设有加水、排水、增氧充气管道。溶解氧的含量是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条件。充气系统包括鼓风机、充气管道、气石或气管。气石充气建议使用悬空垂入水体,建议2~4个/m2气石均匀分布,如使用充气管建议做成圆盘状,均匀布设在养殖池底。为保证养殖工作正常进行,充气机应配备两台以上,以供备用和轮换使用。2养殖过程

2.1前期准备

2.1.1养殖池消毒前期消毒可使用二氧化氯或者三氯异氰尿酸带水浸泡消毒,浸泡一段时间后,将水排出并晾干,使用前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而后可直接使用。

2.1.2水处理首先将养殖用水从外海将海水抽入蓄水池进行暴晒,暴晒完成后将海水抽入至车间内经过砂滤,通过热水交换器将水温加热至29~30℃。进行曝气储存,用作车间加、换水水源,进至车间内时由紫外线进行消毒。

2.2苗种选择及投放

苗种采用SPF虾苗,进场时期可为P4—P5期,进场后首先对虾苗进行特定病毒的检测。经检测对虾虾苗不携带病毒,携带弧菌数量在可控范围之内投放初期一个养殖池可以投入10万~15万尾。

2.3菌相培养

虾苗进入养殖池以后就要开始大量培养活菌,目的是抑制藻类及其他有害菌类的繁殖。池内的水色是由大量活性菌所生成。布苗前三天至后五天在池中大量投放活菌制剂,活菌制剂主要种类为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等。使用菌落测定试剂盒,经检测养殖池内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停止投放活菌,之后每隔2~3d补充一次活菌制剂。

2.4暂养过程

标粗过程中主要饵料使用虾片以及丰年虫,达到2万尾/kg时,使用对虾0#饲料进行替换,直至完全转换为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饲料添加数量视虾苗具体摄食情况进行增加或减少。暂养23d后,平均体重达到8000~10000尾/kg时可进行分池,平均在300~500尾/m2,开始进行大规格养殖。

2.5投饵管理

南美白对虾饵料系数较低,每次投饵量不宜过多或者不适宜一次加料过多,按照“少量多次”、“晚上和凌晨多投”原则进行,一般投喂5~6餐,投饵量根据对虾的数量、大小、吃料时间长短来进行变化。由于温室内环境稳定,不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所以对虾设施相对较规律。由于水体内含有大量的活菌,在活菌的生理活动中会同化水里的氮源可以合成一定的蛋白即生物絮团,也可以被对虾摄食从而降低饵料系数。

2.6水质管理

菌相养虾由于其中不含藻类或者藻类很少,不会造成转水等现象,所以水质相对稳定,一般情况下由于大量活菌的存在将残饵和粪便分解为大分子颗粒物,所以很少排污,即使需要排污,也需要避免大量换水,以免排掉大量的活性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菌相养殖模式主要依靠菌类来控制水体环境,通过在水体中添加大量的活菌,活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新陈代谢产物可以有效抑制养殖水体中的哈维氏弧菌、气单胞菌、夜光弧菌等有害细菌的滋生,通过投放复合菌制剂,可以快速分解水中的粪便、残饵及其他有机颗粒,转化成生物絮团以及藻类营养因子,促进氨氮、亚硝酸盐的转化。但是在菌相养殖后期,水质可能会出现偏酸性,可以通过换水来维持水体的正常pH,使得pH长期保持在偏碱性的环境下。

3菌相模式的关键点

3.1苗种

选择虾苗时,体内是否携带病毒以及弧菌含量对其进行检测。有研究表明,当100g虾体重里含有30万~50万的弧菌,当弧菌数量维持在此阶段是不会对虾苗造成危害的。如果活菌的数量超过80万,虾苗会在不同阶段出现死亡,所以为了使虾更好地在菌相养殖中获得成功,将体内的弧菌数一般控制在30万以内。

3.2溶氧

溶解氧是水产养殖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因子,溶氧直接关系到鱼虾的存活、生长,养殖密度、产量等关键因素。而且溶解氧对有机物的分解和池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只要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可以促进氨氮、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从而降低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

3.3菌相

可以使用单一菌,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等,使得水体中的活菌数量以及种类保持在高峰时期,有益菌不但可以调控水质,还可以通过与有害菌争夺位点,从而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4投入与产出

菌相养殖的投入和传统养虾的投入是差不多的。因为前期要加大活性菌的投入,加大溶解氧的投入,但是在整个菌相养殖过程中都不会涉及对虾用药的投入,但是车间养殖模式更可控,水体小,风险系数较外塘养殖低,而且温室养殖可以反季节养殖,通过控制水温、饵料等措施,来掌握对虾上市时间,将养殖收益最大化。

中华绒螯蟹蟹苗蟹种的定义


我国天然蟹苗的分布,北到辽宁鸭绿江,南到广州雷州半岛,都有分布。主要产地有辽宁的辽河口、江苏的长江口、浙江的钱塘江、瓯江口以及福建的闽江口。以长江口数量最多,每年蟹苗的发苗期在5月下旬至6月底,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每年苗汛产量波动较大,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受到工业污染,过度捕捞产卵亲蟹等因素的影响,使天然蟹苗产量发生很大变化,有的产苗地已形不成汛期,有的产量增加了。如近几年长江口蟹苗产量很少,而瓯江口蟹苗年产量保持30006000公斤。

(1)蟹苗:指自受精卵胚胎发育孵出的第一期蚤状幼体起,经3040天五次蜕皮变为大眼幼体,称为蟹苗。

(2)幼蟹和蟹种:习惯上统称幼蟹,但严格来说,大眼幼体经一次蜕壳后的个体即成幼蟹,但先后经20天左右培育,已蜕壳23次,这时可称为幼蟹.再经几个月培育,又蜕壳57次,这称为蟹种或一龄蟹,俗称扣蟹或铜钱蟹。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3978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纤手梭子蟹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