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毛滴虫病

疾病名称禽毛滴虫病

疾病类型 寄生虫病
动物种类 特禽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青年鸽和l一3周龄的乳鸽发病严重,常可引起大批死亡。病鸟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羽毛松乱,腹泻和消瘦。如鸽毛滴虫侵入呼吸道,则表现为呼吸困难,开口喘气和伸颈。成鸡多无明显症状。剖检可见口腔、咽喉、食道和嗉囊粘膜潮红,有粘稠奶油样分泌物,慢性病例为硬的干酪样分泌物,粘膜溃疡。有的肝脏表面及实质内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硬的圆形病灶。检查病鸟口腔,发现典型病变者,则应怀疑本病的存在。本病易与念珠菌病、维生素A缺乏病混淆,确诊需借助显微镜检查。方法是用棉拭子从病鸟口腔深部取样,在滴
有1~2滴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涂抹,制成悬滴标本镜检,发现虫体则可确诊。

诊断方法
预防 预防本病主要是在平时定期检查鸟群口腔有无带虫。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注意饲料和饮水不受污染。成鸽和幼鸽应分群饲养,鸽和其他禽鸟也要分场饲养。 YZ023.cOM

治疗方法 治疗可用甲硝基羟乙唑(灭滴灵),按0.05%溶入水中饮服,连用5天,停药3天再饮用5天;二甲硝基咪唑(达美素)配成0.05%水溶液,连用7天,0.05%结晶紫溶液或0.05%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7天,可作预防和治疗之用。

相关阅读

家禽病尸的病理剖检技术 家禽病尸的剖检要点


家禽一旦感染上病原就会在体内的各个器官上表现出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而对尸体进行剖检是对病情进行初步诊断的依据,只有科学诊断才能对症下药,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家禽尸体剖检是病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手段在现今养禽生产中广泛应用,也是广大禽病技术服务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现将家禽病尸的病理剖检技术家禽病尸的剖检要点进行简单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

1、外部检查

天然孔的检查:仔细查看口、鼻、眼等天然孔有无分泌物及其数量与性状。可用剪刀在鼻窦鼻孔前将口喙的上颌横向剪断,稍压鼻部,观察有无分泌物流出,注意查看泄殖孑L,观察泄殖腔内的黏膜,内容物及其周围的羽毛有无粪便污染。

体况的检查:羽毛是否有光泽,生长是否正常,观察体重、状态是否正常,死后的姿势,鸡冠、内髯、头部及其他各处的皮肤的颜色,观察有无痘印。有无肿瘤、外寄生虫等。

骨骼、肌肉的检查:检查各处关节有无肿胀,有无变形、弯曲的现象(手触摸胸骨两侧的肌肉丰满度及龙骨的显突情况可判断病鸡的营养状况)。

2、体腔检查

第一,先将手术台及死禽的体表用消毒液浸湿,然后将尸体移入搪瓷盆中进行剖检,再沿两侧翅膀基部与腿部连线切开皮肤。双手用力将两大腿向外下压,直至两髋关节脱臼,将尸体背位向下,腹部向上放人盆中。

第二,由颈下体中线至泄殖孔前作一纵切线,向两侧剥离皮肤,使死禽的肌肉暴露出来,仔细查看其皮下组织的颜色有无充血、出血,肌肉丰满程度、色泽等。检查嗉囊是否充盈食物,内容物的数量、性状。观察龙骨有无变形、弯曲等。还要检查肌肉、嗉囊、皮下组织和脂肪、皮下血管、龙骨、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等的变化。再将腹壁龙骨末端横向切开,在切口的两侧分别向前,用骨剪剪断两侧肋骨,然后握住龙骨突的后缘用力向上前方翻压,这时胸腔和腹腔器官就可露出。注意胸腔有无积水、渗出物或血液。保持各脏器的位置不动,气囊是由浆膜所构成,正常的时候薄而透明,有一定光泽,如果气囊变浑浊、增厚,或表面被覆有渗出物或增生物,均为异常。

第三,沿下颌骨剪开一侧口角,再剪开喉头、食道、气管、支气管,查看是否有出血点、炎性分泌物、伪膜和痘斑。在剖开鼻窦、眶下窦,观察其渗出物的多少、颜色,检查鼻腔和鼻甲骨,挤压两侧鼻孔,观察鼻孔分泌物及其性状。

第四,将心脏连同心包一并剪离,认真查看心肌、心内外膜、心冠上是否有出血点,看看心包膜是否变增厚和浑浊;心脏外型有无异常,再剪开心包,观察内膜有无出血,色泽,有无出血点,弹性强度,心包内容物的量、状态、性状,再查看心肌质地、颜色,是否有出血点和坏死灶。

第五,查看肺脏的色泽、质地,大小、有无坏死、结节、出血及切面状态等。再在肝门处剪断血管和食管,将腺胃、肌胃、肠管以及肝、脾、胰一并向后往上提,直至将直肠从泄殖腔拉出,接着观察肝脏大小、质地、色泽,表面有无出血、坏死灶、肿瘤,查看肝脏切面及血管情况。

第六,腺胃和肌胃的检查。用剪刀剪开腺胃和肌胃,腺胃黏膜分泌物的多少、颜色、有无水肿,观察腺胃内有无寄生虫;腺胃和肌胃交界处黏膜有无出血带;腺胃乳头周围、腺胃与肌胃、腺胃与食管相交处有无出血点和溃疡灶。检查肌胃的硬度,注意有无寄生虫,检查内容物及角质情况,检查角质膜下有无出血点和溃疡灶。

第七,对于脾脏,呈圆形,在肌胃左内侧面,要注意其大小、色泽、硬度,有无出血点和坏死灶,有无肿瘤结节等。并切开脾脏检查切面及脾髓状况。关于胆囊,要观察它的大小,胆汁的量、颜色、黏稠度及胆囊壁的状况。

第八,肠道的检查。将肠道纵行剪开,检查内容物及浆膜有无充血、出血、结节甚至肿瘤,有无寄生虫,检查各段肠腔有无充气和扩张,肠壁是否增厚。盲管是否肿大,盲肠腔中有无出血和栓塞物及盲肠硬度、黏膜状态及内容物的性状,盲肠扁桃体有无肿大、出血、坏死,泄殖腔有无变化。

第九,生殖器官的检查。对于病死公禽,要重点检查睾丸,查看其大小、颜色、质地,是否有肿块,有无出血点或斑。对于病死母禽,要重点检查卵巢状态,卵泡大小、颜色、形态,是否有出血点、萎缩、坏死、破裂等,也要注意其发育情况。再检查输卵管:把输卵管剪开,注意检查黏膜状态,是否有出血点、溃疡灶及渗出物。

第十,用剪刀纵向剪开法氏囊,观察有无水肿、出血、萎缩、胶胨样物。

第十一,最后进行脑和神经的检查。检查脑部,先用刀切开头部皮肤,再剥离掉,露出颅骨,将其剪掉,即可露出大脑和小脑。在颈椎的两侧可找到迷走神经;肩胛和脊柱之间切开皮肤是臂神经;大腿的内侧,剥离内收肌,可找到坐骨神经,呈白色带状或线状。

家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本病由病毒引起,通常以为36周龄鸡最易感染,4周龄最多,成年鸡通常不感染。雏鸡常突然发病,病程多为一周左右。本病感染率常为100%,死亡率036%不等。继发感染其它疾病时,死亡率可高达50%。发病鸡精神差,感染后23日拉白色水样稀便,体温高达43C。病鸡常脱水,趾爪单调。病鸡无食欲。腿部、腹部及胸部的肌肉常见血条纹或出血斑。肾肿,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肿大、出血。腺胃乳头周围常充血。本病对鸡马立克病和鸡新城疫所免疫干扰显然。

预防本病必须制订威严的卫生防疫制度,选择有效的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流水线。0.2%的过氧乙酸喷雾效果好。预防本病的疫苗有二种:一种是用于雏鸡接种的防毒苗。一种是给1820周龄种母鸡接种的油佐剂法氏囊苗。

治疗:在发病初期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卵黄抗体注射的越早,其治疗效果越好,而在发病的中、后期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其治疗效果不显然)。同时用抗生素拌饲,预防继发感染。

家禽结核病的症状、预防及禽病治疗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人畜共患疾病。主要有人型、牛型和禽型等,病原可在人、畜、禽之间相互传播。禽结核病是由禽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avium)引起家禽和鸟类的一种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该病的特点是呈慢性经过,渐进性消瘦、贫血、产蛋减少或不产蛋,各器官尤其是肝、脾和肠道形成结核结节。一旦传入养禽场则长期存在,很难根除,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为发生广泛,人畜共患,禽结核病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1病原

禽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禽结核杆菌属于抗酸菌类,普遍呈杆状,两端钝圆,也可见到棒状的、弯曲的和钩形的菌体,长约13m,不形成芽胞和荚膜,无运动力。该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类,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特别对干燥的抵抗力尤为强大;对热、紫外线较敏感,在60℃条件下30min即死亡;对化学消毒药物抵抗力较强,对低浓度的结晶紫和孔雀绿有抵抗力,因此分离该菌时可用2%~4%的氢氧化钠、3%的盐酸或6%硫酸处理病料,在培养基内加孔雀绿等染料以抑制杂菌生长。
禽结核分枝杆菌可在25~45℃范围内生长,但最适生长温度为39~45℃,最适pH值为6.8~7.2。该菌为需氧菌,对营养要求严格。初次分离该菌时,需用专为培养分枝杆菌而配制的培养基(LowensteinJensen氏浓蛋培养基或蛋黄琼脂培养基等),含有5%~10%二氧化碳的空气环境能促进其生长,如果培养基中含有甘油则可形成较大的菌落。该菌生长速度缓慢,一般需要1~2周才开始生长,3~4周方能旺盛发育。

2流行病学

家禽结核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最常发生于北温带。在美国发病率最高的为中北部各州的鸡群,而西部和南部各州鸡群的发病率低。在加拿大的不同地区,鸡结核病发病率的差异很大,从1%~26%不等。拉丁美洲国家也有该病的存在,但发病率不高。在欧洲也有不少关于家禽结核病的报道。在非洲禽结核病发病率较低,在肯尼亚曾报道过小火烈鸟的禽结核病。在我国于1978年首次由甘肃农业大学王锡祯等报道了鸡结核病的存在和流行。近几年来,国内有关鸡结核病诊治方面的报道相继增多,已引起养殖行业的高度关注。

结核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前者由于病禽咳嗽、喷嚏,将分泌物中的分枝杆菌散布于空气,或造成气溶胶,使分枝杆菌在空中飞散而造成空气感染或叫飞沫传染;后者则是病禽的分泌物、粪便污染饲料、水,被健康禽食入而引起传染。所有的鸟类都可被分枝杆菌感染,家禽中以鸡最敏感,火鸡、鸭、鹅和鸽子也可患结核病,但都不严重,其他鸟类如麻雀、乌鸦、孔雀和猫头鹰等也曾有过结核病的报道。各品种的不同年龄家禽都可以感染,虽然老龄禽比幼龄者严重,但在幼龄禽中有时也可见到严重的开放性结核病,这是传播强毒的主要来源。

3、家禽结核病的临床症状

禽结核病的病情发展缓慢,早期感染看不到明显的症状。待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到病禽不活泼,易疲劳,精神沉郁。以内脏出现结核结节及体重减轻、消瘦、死亡为主要特征。有些个体虽然食欲良好,但通常表现为进行性消瘦,尤以胸肌消瘦明显,胸骨明显突出,甚至变形。此时,病禽羽毛蓬松、暗无光泽,禽冠、肉髯和耳垂贫血,比正常的薄,偶尔呈淡蓝色,无毛部位皮肤粗糙。因肝脏病变,可见有黄疸。如果病禽关节或肠道受到侵染,可出现一侧性跛行、翅膀下垂,或顽固性腹泻。随着病程发展,触诊腹部可能发现沿肠道分布的结节,最后衰竭死亡,有的甚至发生肝、脾破裂而突然死亡。一般病程2~3个月,甚至1年以上,发病时,产蛋禽产蛋率下降,甚至停产,受精率和出雏率下降。

4病理变化

禽结核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贫血、消瘦,各内脏器官(除神经系统外)出现典型黄灰色干酪样结节。结节坚硬易摘除,外包一层纤维组织性包膜,结节病变最常见于肝、脾、肠、肺等器官。骨髓、心脏、肾、卵巢、睾丸和皮肤通常无结节出现。肝、脾和肠管上出现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结节。肝、脾肥大通常具有示病意义,脾脏肿大2~3倍,有时发生破裂而出现致死性出血。结核结节大小不等,有时直径达数厘米。大结节常有不规则的瘤样轮廓,表面有时可见到较小的颗粒或结节。结节切开时内容物呈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结节周围有一层纤维素包囊,通常不发生钙化。肺脏的损害通常没有肝脏和脾脏严重。肠道结核时,有粟粒、豌豆粒或鸽蛋大小的结节突出于肠管浆膜表面,切面为干酪样坏死物,肠系膜形成典型的珍珠病。


5诊断

5.1临床诊断

如果发现病禽不明原因的日渐消瘦、贫血、产蛋下降或停止等临床症状,又不能确诊为其他慢性病时,可初步怀疑患有结核病。尸体剖检是诊断该病最简便又最特异的方法,肉芽肿比较有特征,在肝、脾、肠道发现典型的结核结节病变,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5.2实验室诊断

主要包括细菌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血清学方法、动物接种和鉴别诊断等方法。

5.2.1细菌学检查

5.2.1.1涂片镜检取病、死禽的结核病灶病料,直接制成抹片,染色,镜检。由于该菌具有抗酸染色的特性,多采取萋-尼(Ziehl-Neelsen)氏染色法(简称热抗酸染色法)和开杨(Kinyoungs)氏染色法(简称冷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时,见到单个、成对、成堆、成团的红色杆菌,可初步诊断为禽结核病。染色前,涂片应用酒精乙醚脱脂30min。

5.2.1.2荧光染色检查涂片固定用0.1%的金胺石炭酸液或黄连素液染色,用荧光显微镜检查结核杆菌呈黄绿色荧光。

5.2.1.3分离培养法取病、死禽的病料用5%的草酸处理,或用10%的磷酸三钠,4%NaOH或20%安替伏明处理,随之在含青霉素的Dubos氏固体培养基上培养,Stonbrink氏培养基也适合于分离禽结核杆菌,于40℃、5%~10%CO2的培养条件下,培养6~8周后观察结果。

5.2.2结核菌素试验(变态反应)结核菌素对确定禽群中有无结核病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用禽结核杆菌制备的结核菌素要比哺rǔ动物结核杆菌制备的结核菌素的阳性检出率高,且反应更明显。用禽型结核菌素0.1mL,注射于一侧肉髯皮内,对侧作对照,48h后检查,与对侧肉髯比较,注射侧出现肿胀和发红,则判定为阳性反应。

5.2.3血清学方法用于禽结核诊断的方法有快速全血平板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5.2.3.1快速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抗原是用0.5%石炭酸生理盐水将禽结核菌培养物配成10%悬浮液,用18#针头刺破禽冠或翅静脉取血一滴,在玻片上与抗原一滴混合,1min后出现凝集反应即认为是阳性。据有关资料证明,凝集试验比结核菌素试验更可靠。

5.2.3.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假阳性比较常见。其特异性低于结核菌素试验。

5.2.4动物接种病料经处理稀释后,给鸡或家兔静脉接种0.1mL细菌,可在30~60d内死亡,剖检可见肝、脾肿大和病变。皮下或肌肉注射同剂量细菌时,则病程缓慢,最后仍可发生死亡。

5.2.5鉴别诊断该病应注意与肿瘤、伤寒、禽霍乱等相鉴别。结核病最重要的特征是在病变组织中可检出大量的抗酸杆菌,而在其他任何已知的禽病中都不出现抗酸杆菌。

6防控措施

6.1预防措施

禽结核病为人畜共患病,因此防疫工作十分重要,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6.1.1控制措施定期开展禽结核病检测(血清学监测),发现病禽,立即淘汰,尤其要全部淘汰患病老龄蛋禽群(最危险的传染源),并采取清群措施,半年后复检1次,直到检不出阳性为止。

6.1.2扑灭措施养禽场一旦发现结核病,应及时进行处理,病死禽焚烧或深埋。禽舍及环境应彻底清扫和消毒,粪便堆积发酵、沤肥。必要时改建禽舍,引进无结核病禽群,建立新的禽群。在引种前,隔离检疫2个月(进行2次结核菌素试验),并在无结核病环境中饲养。

6.1.3免疫预防目前,虽然有使用结核病灭活疫苗以及卡介苗与灭活苗的混合疫苗对禽进行预防接种的报道,但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6.2治疗措施

一旦发病,通常无治疗价值。但对价值高的珍禽类,可在严格隔离状态下进行药物治疗。可选择异烟肼(30mg/kg)、乙二胺二丁醇(30mg/mL)、链霉素等进行联合治疗,可减轻临床症状。建议疗程为18个月,一般无毒副作用。

家禽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母性传染病,引起鸡的所有器官,组织生成肿瘤。本病传染性强,埋伏期较长,13月不等。爆发急性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鸡淘汰及死亡率达10一80%,严重威胁养鸡生产。马立克病对初生雏鸡最易感染。困此,育雏室的隔离、流水线、净化特别重要,是预防马立克病的第一重要环节,因为初生雏鸡刚接种的马立克疫苗还没有产生免疫效果。肉鸡多在40一60日龄发病,蛋鸡可在70一140日龄发病,最早可见4周龄发病。不同型马立病症状如干:

急性内脏型型马立克病:精神萎靡消瘦。剖检可见肝、脾、肾等器官上面均有黄白色的肿瘤,有的突出于器官外表,有的是弥漫性的散布在器官内呈肿瘤样变。

神经型:典范的神经型马立克病的鸡一只脚朝前,一只脚朝后,呈劈叉状。脚部神经增粗。

皮肤型:病鸡的腿部、颈部、翅膀等的皮肤上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呈灰粉黄色,突出于皮肤外表,有时破溃。

预防马立克病,一是搞好环境卫生消毒,特别是雏鸡舍。二是一日龄雏鸡接种马立克防毒苗。多在三周内产生免疫力,免疫期达一年,所以雏鸡30日龄内的管理、隔离更显重要。

家禽疫病判断方法 家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禽类产品是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食品,我国对禽类产品的大量需求促进了养禽业飞速发展,致使集中化的饲养方式迅速发展,但这种饲养方式使家禽饱受疫病的威胁,家禽疫病的诊断与药物选择问题始终是养殖户难以解决的重点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家禽疫病判断方法家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1、常见的家禽疫病判断方法

由于引发家禽疫病的原因较多,判断方法较为复杂。因此,在诊断的过程中,需要拥有足够的病理学相关知识做支撑,才能准确的判断疫病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展开治疗,避免疫病引发的禽类大面积死亡,对饲养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家畜患病后,可以通过饮食和新陈代谢的异常变化来判断患病类型。

1.1通过饮水量判断

在确保家禽饲料中盐分含量正常的情况下,除了季节与环境的影响,如果家禽的饮水量大大超过平时的标准,那么说明家禽很有可能已经患病,如新城疫、法氏囊等。如果家禽的饮水量开始减少,那么说明家禽可能存在生命的危险,有可能是室内温度较低引起的。

1.2通过家禽粪便的性状判断

不仅是人类、家畜,家禽的部分病症也可以通过排泄物来进行判断,尤其是粪便的性状,是判断家禽疫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例如:家禽中常见的球虫病,粪便的颜色呈红色,并含有血丝;如果患有白痢或尿酸等新陈代谢方面的疫病,家禽的粪便会呈现出白色;如果是新城疫或者是败血症等症状,家禽的粪便会带有黄绿色的黏液。虽然,使用这种方法并不能诊断出家禽所患的所有病症,由于家禽粪便比较容易收集,诊断起来也比较方便。

2、对于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2..1正确的选择和使用药物

在药物选择的过程中,务必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药物,不可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来历不明的药物,否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导致疫病加剧,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得不偿失;在使用药物的时候,无论是家畜还是家禽,都不能盲目下药,必须在疫病确诊以后,再选择合适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对症下药,彻底消除疫病;在药物储存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储藏方法进行储存,为了避免药物的不必要浪费,在使用配比类药物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单次的调配量,增加调配的次数,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计划药物的调配与使用,最大程度的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2..2给药途径的选择

家禽疫病的药物治疗中,一般使用口服药物或者是注射药物这两种方法,口服药物通常被用于身体状态较好的家禽治疗中,采用将药物拌人家禽的饲料或饮用水中的方法,来达到对家禽用药的目的。但是,使用口服药物的方法治疗时,务必要将饲料或饮用水中的药物搅拌均匀,有助于家禽更好的对药物进行吸收;一旦家禽的病情已经恶化到无法饮食的程度,便要采用注射的方法来对家禽用药,注射前要对针头进行高温、酒精杀毒,以免家禽在注射的过程中发生二次感染。

2..3药物剂量的选择

家禽的病情是决定药物使用剂量的关键因素,通常情况下,家禽首次用药可以使用规定要求2-3倍左右的药量,使用次数根据药物的效果与失效时间而定,切忌为了促使家禽快速康复采取的频繁喂药行为,这种做法不仅对家禽疫病的康复没有任何好处,还会对家禽的内脏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如果家禽疫病较为严重,可以按照病情的实际情况增加药量,一旦在用药过程中,家禽出现饮水量急剧减少的情况,说明家禽因为用药量过大而导致了中毒情况的发生,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抢救治疗。一般情况下,家禽用药的周期是7天左右,1周为1个疗程。在用药的过程中,应采取一疗程、一观察的方法,在充分了解家禽恢复情况的前提下,才可以有效的制定下一阶段的治疗计划。

2..4注意药物使用的禁忌

由于药物中的化学成分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因此,在药物搭配的过程中,要对药物之间的反应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明确哪些药物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发挥药效,哪些药物一起使用会产生毒素,以免导致患病家禽死亡,使养殖场蒙受经济损失。

3、总结

家禽疫病的诊断与治疗是家禽养殖过程中的重大难题之一,对家禽养殖业的危害极大。因此,从事家禽养殖业的业主,要在养殖过程中,多多查阅有关家禽疫病诊断及药物使用方面的书籍,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家禽疫病进行准确的判断,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使用,确保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家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家禽饲养成败的重要因素仍然是疫病的防治,必须依靠科学技术,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切实控制疫病,才能给饲养者创造更多的财富,促进养禽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鸡的主要疫病综合防治技术鸡的疫病很多,危害大的主要有:鸡新城疫(鸡瘟),鸡出败(又叫鸡霍乱)、雏鸡白痢、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禽流感以及鸡球虫病等。
(一)几种主要鸡病的识别要点
1、鸡新城疫:各种年龄均可发生,发病率死亡率都高。病鸡腹泻出黄绿色稀粪,口腔和素囊积有多量粘液,常摇头而吐不出粘液,病鸡精神萎顿,发出“咯咯”叫声,鸡倒提口腔中流出粘液,剖检可见腺胃乳头、盲肠扁桃体和泄殖腔有出血点。
2、禽出败:鸡、鸭、鹅均可发病。急性病例常看不出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如晚上吃饱食后,第二天早上见鸡死在笼内,或产蛋时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病鸡拉灰白色或绿色粪便,病鸡精神萎糜,口流粘液,鸡冠髯变青紫色。剖检可见肝肿大,表面密布灰白色坏死小点,心冠和心外膜状或片状出血,十二指肠出血。
3、雏鸡白痢:多发生一月龄内的雏鸡,病鸡怕冷,喜堆积在一起,闭眼缩颈,排出白色糊状带腥臭味的稀粪,病鸡肛门附近羽毛被粪便粘附,有时肛门被堵塞,发出凄厉叫声。剖检可见肝出血或有灰白色针尖大小坏死点。
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多发于3-6周龄雏鸡。发病快,传播快,死亡率高。病鸡排白色或黄色水样稀粪,厌食、精神高度沉郁、羽毛松乱、啄肛。剖检的特征是胸部和腿部肌肉呈块状或条状出血,法氏囊肿大,囊内有血凝块或黄色胶样物,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带状出血。
5、鸡马立克氏病,主要发生2-4月龄的鸡,病鸡翅、腿麻痹,两腿呈前后伸展姿式,不能站立,病鸡营养不良,消瘦,内脏型马立克氏病外表看不到典型症状,但剖检可见肝、脾、肾及卵巢肿大,色淡、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肿瘤结节,凸出实质脏器表面。
6、鸡球虫病,主要发生4-6周龄雏鸡,病鸡精神沉郁、闭眼、呆立,羽毛松乱,排出带血粪便。剖检可见盲肠肿胀,肠壁增厚内容疑血块和干酪样物质。
(二)鸡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种蛋在入孵前应清洗干净,再用消毒药对蛋壳进行消毒,如用0.1%高锰酸钾水浸泡5分钟,小鸡出壳后至育雏期间要进行保温,如用保温伞保温。
2、疫苗防疫:小鸡出壳24小时内要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8-10日龄和28-30日龄用鸡新城疫四系或Ⅱ系疫苗点眼鼻各一次;10-14日龄和21-24日龄用传染性法氏囊弱毒苗各饮水免疫一次;60日龄注射鸡新城疫Ⅰ系疫苗;4个月龄注射禽霍乱菌苗。
3、投药防病:1-14日龄雏鸡主要预防雏鸡白痢和其它经蛋传递的细菌性疾病,按1000毫升饮水中加入硫酸庆大霉素3万单位,让雏鸡自由饮水,或每10只雏鸡用8万单位的庆大霉素针剂一支拌入2斤碎米饲料内,要求拌匀,每天喂3-4次,14天内喂完,15日龄到60日龄鸡,主要是继续预防雏鸡白痢和鸡球虫病,按每公斤体重用复方敌菌净30-40毫克计算药量,混入饲料中让鸡自由采食,连续用药4天,停药3天,一直到2月龄。
4、投药治病:若鸡发生白痢病,鸡霍乱等细菌性疾病时,可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和青霉素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若发生鸡球虫病时,用马杜拉霉素,三字球虫粉等抗球虫病药治疗;若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新城疫或两病混合发生时,用抗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新城疫双价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治疗。

(三)鸡传染性肿脸症候群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在鸡病的临床表现中,肿脸症候群较为普遍,给鸡病的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极易造成误诊,使我们不能有针对性的投药。肿脸症候群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除饲料如蛋白质和氨基酸缺乏或不平衡及维生素A缺乏,环境应激如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及一氧化碳等),高温高湿,消毒药刺激(如高锰酸钾与福尔马林薰蒸消毒)、气雾免疫(如接种新城疫疫苗等),治疗用药(如丁胺卡那霉不比等),寄生虫病(如组织滴虫病、禽眼线虫病)等均能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引起肿脸外;病原维生物引起的肿脸症候群更为常见,危害程度更大。在生产实践中,引起鸡肿脸症候群的常见传染病有传染性鼻炎、禽霍乱、眼型葡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大肠杆菌性全眼球炎、慢性呼吸道病、肿头综合症、禽流感、传染性支气官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
脸肿是由于各种致炎因子通过破坏脸部上皮组织细胞,鼻腔黏膜、眶下窦、哈德氏泪腺等而导致局部炎症造成的,放在治疗时应先作出病因诊断,针对不同的病原选用合理的药物进行防治,切勿以症为病,轻易随症施治。并要采取以下措施确保该疾病的流行发生。
(1)根据不同鸡种的生理特点和生产性能、
科学配制“全价”饲料,增强鸡体的抗病力;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鸡舍卫生;
(3)定期消毒,以减少甚至隔断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途径;
(4)根据本地发生和流行疫病的血清型或亚型,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家禽曲霉病的防治


家禽曲霉病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卉暂的特点足呼吸道发生炎症(尤其是肺和蔼囊)。主要发生予幼禽,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污染的垫料、木屑、空气、泥土、饲料是引起本病风行的主要传染起源。幼禽是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而感染发病,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是引起本病爆发的主要起因。鸡得病后可见呼吸艰巨,张口呼吸。减食或不吃食。病程在一周左右,如不及时采取办法,死亡率可达50%以上。

不使用发霉的垫草和饲料是防制曲霉菌病的主要办法,所以应维持育雏室干净干净、单调,每天温差不要过大。发霉饲料坚持不能喂鸡。育雏室要用5%石碳酸或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后,方能进雏。

对该病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据报道用制霉菌素防治有一定疗效,剂量每100只鸡用50万单位,日服2次,连用3天,也有材料介绍可用碘化钾、硫酸铜液让禽饮用进行防治。发现该病后立刻改换垫料或换去发霉饲料,加入抗生素避免继发感染。

家禽服药的方法 家禽用药的主要途径及注意事项


目前,我国家禽以小规模养殖为主,随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禽业也逐渐进入规模化。介于家禽个体较小,饲养量较大,平均生命期短以及生理特点;使其对于药物的吸收与代谢方面同一些家畜相比会有一定的不同。家禽服药的方法家禽用药的主要途径及注意事项。

1、正确服药方法

1.1服药方法

家禽的服药方法有口服(混料、混水、灌服等)、注射(肌肉注射、气管注射、静脉注射等)或者滴眼;而在小规模的饲养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与饲料混合,或是与水混合。饲料给药是一种群体给药法,将药物与饲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匀,供家禽食用。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长期服药的家禽,或者不溶于水的药物。混水给药法在小规模饲养中很常见,优点是方便经济,易于操作,即将药物放入饮水器中,搅拌均匀,让家禽饮用。对于易溶于水的药物可以直接加入水中;较难溶于溶于水的药物可以先加入少量水,用搅拌棒搅拌,药物彻底融化后,再加入适量的水。这种方法试用于、大量家禽免疫、家禽不能饮食、短期或紧急治疗。对于混料与混水来说,混料浓度一般是混水浓度的2倍,混料时必须将药物与饲料混合均匀。混水,很多药物可以采取集中服药,在服药之前1~2h限制饮水,在服药2h内饮完,接着倒入清水,一般情况下,用药量应该是1天饮水量的1/5,但因为季节不同,可适时调量。

气雾法就是利用气雾发生器形成雾化粒子,漂浮在空气中,通过家禽呼吸道服药。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快速吸收,既适应于局部作用又能经过肺部呼吸到达全身,对呼吸道的影响不大。

药浴法是将药物与水按照比例配好,将家禽放入药水中。适应于杀灭寄生在家禽身上的寄生虫。在药浴时注意将家禽的头露在外面,以免放入水中导致窒息。

注射法是将药物以注射器直接注入家禽的皮下或肌肉与静脉的方法。这种方法吸收快,见效快,适用于不方便内服的药物以及一些免疫。

1.2给药时间

针对一些内服药物但多数是在肠道吸收的,所以在肠道的生理环境下,尤其是在pH的高低,饱腹状态下,肠胃排空的速度往往会影响药物的药效。例如:投服红霉素时,通常在喂饲料的时候或之后,否则会受到胃酸的影响导致药效不能正常发挥。有些药物需要定时服用,如氨茶碱治疗支原体导致的呼吸困难,最好的用药时间是晚上8点之后,这样可以提高药效,且作用强于平时服药的几倍,还可以减少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症状。

1.3服药次数

由于每种药物疗效不同,其抗菌机理与药效学都不同,因此在用药时间上也要十分注意。对于一些杀菌性类的药物(氨基糖苷类)一日一次给药即可,这样可以有效快速达到血药浓度;对于抑菌性药物恰恰相反,达不到次数,及时药物浓度在高,也无济于事,还会造成药物在细菌的影响下产生副作用。

2、用药注意事项

在使用混水法时,饮水前家禽应该停水2h,最好使用凉开水,不能直接用自来水或未经杀毒的水。药物在水中很容易被破坏药性,在短时间内尽快让家禽饮完,对于在水中不易破坏药效的可以让家禽全天饮用。

在防疫遇到较大的应激反应时,应该加大饲料中维生素的用量,同时在水中也应该加入抗应激的药物,以控制家禽的应激反应。

对于一些严格按照使用药量的药物在需要停药时及时停药。如抗生素类、抗寄生虫等,这类药物必须严格控制。同时对于一些家禽在产蛋期避免使用磺胺类等一些影响产蛋的药物。出栏前10天停止用药,特别是不利于排泄的药物。

预防药物药量,不能盲目加量。过大的加入药物,会导致家禽发病时无药可医。

家禽用药的主要途径及注意事项
一、经饲料给药:
1.拌料:把治疗药物混入水饲料中,让家禽自由采食时同时摄入药物。其方法简便易行,适于药物不溶于水而疗程较长场合。
2.限制饲养:家禽在限制饲养阶段,其投药量应按个体需要量投药,而不能按推荐的给药浓度,此外要考虑采用的限饲方式。
3.颗粒料与粉料:颗粒料因不易将药物混匀,故不主张经料给药,粉料则可以。
4.链条式及槽式:链板式送料,比槽式送料更易造成药物不均匀,因颗料易被啄食及粉料的附着性,常造成先后采食的禽只摄入药量不同。
5.逐级稀释:毒性大或用量少的药物,可先用少量的饲料预拌,再扩充到较大的料堆,用2~3级混拌。
二、经水给药:即将药物溶于饮水中,让家禽自由饮用。是常用的较好的给药方法,尤适用于大投药。
1.水质:饮水中的酸碱度及硬度(金属离子的含量),对药物有较大的影响,多数抗菌素在偏酸或碱的水溶液中稳定性较差,金属离子也可因络合而影响药物疗效。
2.供水设备:某些药物,如红霉素、复合维生素B,喂药后常造成乳头式供水设备的故障,造成供水困难或缺水。某些药物(如硫酸铜)具有腐蚀性,要防止其对设备的损害。
3.分次饮与全日饮:即将一天的给药量按1~2次安排喂药时间段,其药液浓度较高,在要求的时间内将药液用完,其余时段恢复正常供水。全日饮则将药物投于水中全天自由饮用。
4.异味影响饮水:某些药物因存在异味可能影响饮欲,炎热季节使用需特别注意。
三、经注射给药
1.注射部位:皮下、肌肉、静脉内、皮内、气管内等部位,要注意部位准确。
2.消毒:所使用器具用前用后都要严格消毒,若用煮沸消毒,注射器应拆开,防止爆裂。
3.针头:其大小按家禽个体而定,按实际需要考虑是否每羽更换针头。
4.用量准确性:注射器需细心校验,保证注射量准确;连续注射器应将软管内及活塞部气泡排去。
5.局部刺激性与过敏反应:有的药物能在注射局部形成较大的刺激性,有的甚至还能引起禽只的过敏反应。
四、喷雾给药
1.雾滴大小:微粒愈细进入肺部愈深,也易从呼气排出,影响药效,进入肺部微粒以0.5~5微米为合适。微粒较粗,则大部分落在上呼吸道的黏膜表面未能进入肺部。
2.喷头高度:约高于禽背半米并离开禽只一定距离。
3.风力及行进速度:喷雾给药时,最好是关闭门窗以减少气流速度,行进速度宜通过计算得到。
五、经体表及羽毛给药:用于体表寄生虫,如螨、虱、蜱的杀灭或体表消毒。要注意用量及使用药物的安全。
六、个体喂服给药:将药物直接经口投服,各种药物剂型—片、丸、胶囊、粉剂都可用此法,剂量准确但操作麻烦,不适于大群投药,动物园观赏鸟可用。

褐毛鲿


[学名]: Megalonibea fusca Chu Lo et wu
[资源名称]: 褐毛鲿
[外文名]: Megalonibea
[别名]: 毛常、石夹
 
[形态特征]:
  体态与鮸鱼相似,体延长,側扁,吻突出。鳞橙褐色,腹部银灰色,唇淡黄色,尾鳍双凹形,鳔呈锚状。成鱼最大体长可达1.4米左右,体重30~50公斤。
 
[原产国家]:中国、日本  [原产省份]:福建、浙江、山东  [原产地区]:黄海、东海、南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多年生  
[地理分布]:资源分布范围狭小,种群数量不大。主要分布于南海、台湾海峡、东海和黄海南部。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褐毛鲿生长快速,适温盐范围广,为近海暖温性底层大型食用鱼类。其性凶猛,捕食鱼类。喜栖息于水深、底质砂泥及岩礁海区。褐毛鲿昼伏夜动,傍晚至半夜鸣叫,声如擂鼓。通常春未由南向北,冬季由北往南作南北向短距离洄游。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4132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