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皮肤瘙痒症的病因 犬皮肤瘙痒症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犬皮肤瘙痒症是临床上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实验证明,犬的皮肤存在痒感的感受器,并通过神经末梢传向大脑。患部组织胺的释放能促进痒感。抓痒因压痛有止痒作用,但又促进释放更多的组织胺,加重痒感,形成痒—抓的恶性循环,导致更为严重的皮肤损伤和炎症。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犬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犬皮肤瘙痒症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1、病因分析

感染寄生虫。主要是由于犬被毛稀疏的部位感染寄生虫而导致皮肤瘙痒,如跳蚤、蜱、螨、虱子等,不仅会导致瘙痒、脱毛,还会引起湿疹、脓皮、出血,甚至是出现全身感染。另外,这些体外寄生虫一般还是部分体内寄生虫的宿主,而感染这些体内寄生虫还会使其发生变态反应疾病,从而导致瘙痒症状进一步加重。如犬跳蚤能够传播犬复孔绦虫,使其表现出皮肤过敏以及肛门瘙痒等症状。在体内寄生虫中,不仅绦虫能够导致犬出现瘙痒,还有旋毛虫、蛲虫、蛔虫等,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机体出现皮肤过敏性瘙痒症状。

患有传染病。犬感染某些病毒性或者细菌性传染病后,往往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皮肤瘙痒以及过敏性皮炎,使其不仅会呈现传染病自身的症状,还会出现瘙痒、脱毛、皮肤损伤、湿疹以及丘疹等症状。常见导致犬皮肤瘙痒的病原为伪狂犬病、犬瘟热、葡萄球菌病、真菌病等。

过敏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致敏原(如食物、药物、紫外线、跳蚤、植物、粉尘、毒素等)导致的过敏性疾病,也往往会导致机体表现出皮肤瘙痒症状。食物中主要是牛奶、虾、鱼、蟹等;药物中主要是诊断液、疫苗、维生素K、组胺、乙酰胆碱、高免血清等,都能够导致犬发生瘙痒性疾病。

饲养管理或环境因素。犬长时间采取栓系、圈养或者处于舍内等,也能够引起或者加重瘙痒症。另外,犬体表卫生、饲养环境卫生,室内温湿度,环境中的热风、冷气等,也都会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和神经反应,从而引起全身性瘙痒。

某些特殊疾病。除以上常见因素外,某些特殊性疾病也往往会导致犬出现以瘙痒为特征的先兆性症状,如发生缺乏维生素C或者维生素A、肾炎、恶性肿瘤、黄疸型疾病等疾病时,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症状。

2、主要临床症状

病犬主要表现为病变处皮肤发红,严重骚痒,经常抓咬,导致被毛大量脱落,且局部皮肤出现发炎,还能够出现溃疡或者形成结痂,皮肤增厚,如同橡皮样。部分在发病初期于耳根、四肢、腹部出现红斑和丘疹,且由于不断搔痒将皮肤抓破而发生出血、脱毛、结痂等。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皮肤形成皱褶的部位,可能与该处不容易清洗且容易形成局部厌氧环境相关。

3、诊断

问诊。兽医人员先要询问饲主,了解犬的发现时间和发病部位、饮食状况、是否用药、治疗效果如何、洗澡频率、之前是否发生过该病、是否在草地运动、是否接触过其他犬。接着进行一般检查,对病变部位的被毛、皮肤颜色,是否存在红斑和丘疹,是否形成溃烂等进行检查。为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即将病变部位的被毛用剃刀除去,用拇指和食指将病变处和健康皮肤的交界处捏住提起,再使用钝刀片从上到下进行搔刮,直到稍有泛红才能够停止。将病料在干净的载玻片上均匀涂抹,如果条件允许可在滴加一滴松柏油或氢氧化钾,覆盖盖玻片,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或者伍氏灯检查。

4、治疗措施

及时止痒。由于病犬会严重瘙痒,因此必须先进行止痒,尤其是过敏性皮肤病必须及时止痒。临床上,病犬一般可选择按每千克体重使用2~4mg苯海拉明或者4~8mg扑尔敏、0.25mg地塞米松,用于口服或者肌肉注射。另外,由于皮肤病往往会引起继发感染,因此还要使用抗生素加以控制,但要根据感染情况选用适宜的抗生素。

对症治疗。①蠕形螨病,采取局部治疗时要先将炎症区及周围的被毛剪去,接着病灶使用乙醇等清洁,如果炎症面积过大则要使用洗发剂或者硫磺皂进行洗澡,确保表面病皮被去掉,最后在局部病变处使用高效、低毒、易渗透的药物。如病犬可按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0.2mg多拉菌素、0.1mL1%多拉菌素;病灶局部涂抹适量的螨灭、螨易洗剂、886擦剂等。如果伴有细菌感染还要采取局部或者全身治疗。②疥螨病,病犬可按体重皮下注射0.2~0.4mg/kg伊维菌素;为加速患处愈合,可服用适量的皮质激素类药物,连用4~5天,但不能够长时间用药,这是由于引起抑制免疫而使其症状加重。③蚤引起的皮肤病,最好使用菊脂类药物进行治疗,如在病犬体表涂抹适量的3%敌百虫即可,但是要注意避免犬舔食。④真菌性皮肤病,病犬可按体重口服3mg/kg斯皮仁诺胶囊,每天1次,连用4周,巩固治疗2周。⑤过敏性皮肤病,不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进行治疗,还可静脉注射适量添加有10~30mL10%葡萄糖酸钙,0.5~1.Omg维生素E糖盐水,每天1次,连用3~5天。对于其他因素引起的皮肤病,要及时查明病因,并补充所需的营养。

(一)疥螨病犬属疥螨是犬奇痒的主要原因,它寄生于犬的表皮层,由于其爬行的机械刺激和排泄物、分泌物引起皮肤过敏而致痒。犬疥螨的传播主要是接触性感染,多呈散发。
【诊断要点】
诊断
1、疥螨引起犬的奇痒,由于持久的搔抓和摩擦,患部呈红肿、少毛,以致破损。
2、犬疥螨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品种的犬,多见于犬的眼区、四肢等。
3、大属疥螨亦能感染人,引起红色的小丘疹。
4、刮取犬的皮屑和被毛,直接镜检或10%氢氧化钠热消化后显微镜下检察,发现虫体即可确诊。防治犬属疥螨生活周期为3个月,污染的草垫等物品可再度引起犬的感染,因此彻底的消除犬疥螨至少4周的连续治疗和消毒。
1、去掉污染铺垫,以l%敌敌畏等杀虫剂消毒环境。
2、硫磺皂或含六六六的洗发剂清洗犬体。
3、以1:5稀释石流合剂成或丙体六六六等杀虫剂药浴或涂擦,因犬皮肤易吸收有毒物质而引起中毒,药浴保留时间一般不应超过3o分钟。
4、为减轻瘙痒,促进创部愈合,可服用皮质激素类药物4—5天,但长期用药可因抑制免疫而加重犬的感染。
5、人皮肤的犬疥螨丘疹,涂以石硫合剂。
6、避免犬与其它病犬、家畜的接触。
(二)蚤临床上还见到蚤圣的搔扰,而引起犬的瘙痒。蚤在皮肤上爬行引起皮肤发痒,但主要的是蚤的叮咬所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这种炎症多见于犬的背部、尾下等处、因自残而出现脱毛、渗出性皮炎以及色素沉着等。
【诊断要点】诊断时可用一张浸湿的白纸放于犬体下,捋犬的被毛,收集皮屑于纸上,蚤的血性排泄物可以迅速在纸上产生血迹,犬体喷杀虫剂后,收集的皮屑可见到死亡的蚤,多数的犬蚤是来源于猫。
防治措施:
1、蚤的生活可以离开犬体,因此有效的环境消毒是重要的预防措施,避免犬与猫接触。
2、各种杀虫剂对蚤均有效,ResmethrimPromise是对犬低毒、无气味、高效杀虫剂,较适合作业犬使用。
3、较重的皮肤瘙痒和炎症反应,可局部或全身使用皮质激素,以减轻炎症反应。临床上很多节肢动物,如虱、蜱、蚊的叮咬,均可引起犬不同程度的瘙痒,应给予区分。
(三)非特异性瘙痒当犬的寄生虫性瘙痒排除后,仍有部分患犬查不出原因,治疗可发现,皮质激素能迅过减缓这类病犬的症状,其可能有下列情况:
1、过敏:在排除其它病因的基础上,根据全身实发性疹块,瘙痒可以初步诊断,药物治疗有助于诊断。抗组织胺药物,皮质激素类、肾上腺以及化学抗过敏药物(扑尔敏、甲申酸钠等)是有特效的,避免犬与可疑的致病环境因素接触,犬的瘙痒将明显好转。
2、环境因素:湿热、湿冷、过于干燥、多变的气候都可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犬体引起瘙痒。如冬季烤火炉的犬,常有被皮毛(应)干燥,皮屑过多和瘙痒等,限制其烤火将明显好转。饲养在水泥地面的犬,因其肘部常接触地面,几乎每头犬都可见到该部位脱毛,皮肤增厚,色泽变黑,胼胝和经常地瘙痒。草垫、木屑等铺垫物均可直接刺激犬的皮肤,也可因其所带的污染物、细菌、寄生虫的作用而致痒。消除这些致病环境因素,犬的瘙痒将明显好转。
3、食物因素:临床经验表明,犬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缺乏场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尽管犬用饲料是营养全价的,但对一些查不出病因的瘙痒犬服用维生素和脂肪酸是有益的。
4、神经机能紊:这一类病犬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有关,例如假狂犬病和狂犬病病犬就属这种情况。
5、全身疾病性瘙痒:许多内科疾病,如黄疸、肿瘤、糖尿病和尿毒症等常常伴发皮肤的瘙痒。临床上肥大细胞瘤和淋巴细胞瘤由于有皮肤的斑块和瘙痒而易被发现。内寄生虫转移到皮肤也可引起犬的瘙痒。如果一时难以确诊犬瘙痒的病因,可试行下述治疗:
(1)单独使用皮质激素、抗组织胺药物或配合使用,可有效地控制瘙痒。
(2)经常的捋洗犬被毛,训练和散放有助于分散患犬对瘙痒的注意力。

相关推荐

犬常见皮肤病的临床症状 犬常见皮肤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皮肤病是指被皮结构的炎症损伤,是犬的一种常见病,不仅影响患犬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影响其训练、作业的正常进行。由于致病原因复杂,临床常常不易确诊和治愈。下面一起来看看:犬常见皮肤病的临床症状犬常见皮肤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1、临床症状

病犬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发红,严重瘙痒,被毛发生脱落等。一般来说,幼犬症状比较严重,往往先是头部、耳、眼、鼻、口以及胸部出现症状,接着逐渐蔓延至躯干和四肢。发病初期,病犬皮肤发红,并存在小疹状结节,有大量的麸皮状皮屑存在于表面,从而导致皮肤明显增厚,被毛发生脱落,表面形成痂皮并发生龟裂。病犬严重瘙痒,经常用后肢进行搔抓,或者不断摩擦,如果抓破皮肤或者痂皮发生破裂就会流出血液,如果患部发生感染就会产生脓性分泌物,并散发臭味。另外,由于病变皮肤长时间受到寄生螨虫的慢性刺激,使其终日持续对患部进行摩擦、搔抓、啃咬,导致机体烦燥不安,对正常进食和休息产生严重影响,临床上可见体质逐渐消瘦,缺乏营养,症状严重时能够发生死亡。

2.、诊断要点

皮肤刮取物检查,即在皮肤发生病变处使用经过消毒的钝手术刀进行刮取,直到皮肤变成玫瑰色停止。皮肤刮下物放在载玻片上,滴加50%的甘油水溶液1滴,然后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如果能发现疥螨,成虫呈圆形,呈黄白色或者灰白色,背部略微隆起,腹面扁平,体表存在坚韧的角皮,还存在细横纹,还具有鳞片、刚毛和锥突结构,四对肢呈圆锥形,每肢末端都生有爪,部分还存在吸盘;幼虫基本与成虫一样,只是生有三对足;存在分布不均匀的卵胚或者幼虫,从而可确诊发病。如果取病犬耳部皮肤的刮取物,具有更高的虫体检出率。

在病犬皮肤发生病变部位取刮取物和皮屑,浸泡在10%氢氧化钾溶液中进行消化,接着添加饱和硫酸锌使其漂浮,然后使用灭菌的铁丝环在液面上蘸取少量的漂浮物触碰载玻片上,盖上盖片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虫体。

3、防治措施

治疗措施。先是剪去病犬患处周围的被毛,涂擦适量的钾肥皂或者10%煤焦油甘油等除去痂皮,再使用温肥皂水或者0.2%来苏儿进行洗刷,确保将污垢清除干净。然后可使用杀虫王药液(即按1:2000倍比例添加适量的水稀释20%氰戊菊酸)进行10-15min浸浴,间隔1天1次,此时要防止病犬舔食药液,还要防止药液溅入敏感部位,如眼睛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立即使用清水冲洗。病犬患处可涂擦或者喷洒0.1%-0.2%杀虫脒(3%啶虫脒微乳剂);也可涂擦10%硫(磺)软膏,每天2次,1个疗程连用5-7天;也可涂擦苯甲酸苄脂,每天或者每间隔3天1次;还可使用o.5%~1%敌百虫溶液进行擦洗,间隔1天1次,连续使用3-4次。另外,还可配合在患处按体重分点皮内注射1mLjkg通灭(多拉菌素),每星期1次,连续使用5次,治疗效果更好。病犬也可按体重使用0.1-0.2mLjkgl%伊维菌素制剂,在患处采取多点皮下注射,间隔5-7天后再次注射1次。如果病犬发生继发感染,体温明显升高,则要及时使用抗生素采取对症治疗。一般来说,可根据患处发生炎症的轻重程度,皮下或者肌肉注射适量的头孢拉啶或者氨苄青霉素,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的继发感染。如果患处形成化脓病灶,可涂布适量的红霉素或者金霉素软膏。另外,可给病犬皮下注射适量的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注射液,提高机体抵抗力。此外,该病使用中药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可取3份硫磺,蛇床子、百草霜各2份,1份陈石灰.全部研成粉末后混合均匀,然后添加适量的生茶油调合,在患部涂擦,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就能够痊愈。在整个病犬治疗过程中,每次涂擦药物要控制在体表面积的1/3以内,且涂药后要及时戴上口罩,避免病犬舔食药物而发生中毒。如果病犬依旧严重瘙痒,可肌肉注射适量的地塞米松进行止痒。同时,宠物犬的住处、用具要喷洒蜱螨洗剂进行消毒,确保将螨虫杀死。另外,还要叮嘱犬主使用84消毒液浸泡病犬的食具、被褥、垫褥等,或者放在阳光下曝晒,用于灭菌除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病犬使用敌百虫进行治疗,尽管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要避免发生中毒。

预防措施。宠物犬要饲喂优质的宠物狗粮,同时供给全面、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矿物质,坚持适当运动,定期洗澡、注射驱虫针和接种疫苗。另外,不要给犬饲喂容易导致皮肤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牛羊肉等。经常清扫室内,并进行消毒,可使用开水浸烫或者更换食盒、垫子、笼具,及时清理犬脱落的被毛、皮屑,并集中进行烧毁,避免再次发生感染。如果家中还饲养其他宠物,则要立即进行隔离,并加强预防。另外,病犬禁止带到宠物集中的场所,避免其他动物发生感染,同时由于机体患病后皮肤防御屏障功能降低和抵抗力减弱容易受到其他宠物的传染。此外,由于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因此饲主在接触宠物时必须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及时消毒。

犬常见的一些皮肤病:
脱毛症
这是指犬在非换毛季节呈现局部性或全身毛非正常脱落,这种脱毛症常由于犬的内分泌紊乱及癣菌和蠕形螨所致。
内分泌紊乱
病因及临床症状
这种脱毛症可发生于各种犬,其早期变化为色素沉着、多皮屑脱毛症、被毛稀疏等,随后出现脱毛症,对称地分布在犬体的腹肋、胸股部。多见的有甲状腺素性、肾上腺素和性腺机能紊乱。
1、由于甲状腺机能衰退而导致的脱毛,临床上患犬常表现嗜睡、易疲劳、过度肥胖、不生育、不耐寒;皮肤干燥粗糙、被毛稀疏和层角化过度等。
2、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盛,长期使用皮质类激素所致。脱毛症患犬常表现过度饮食、尿频、尿比重低于1.020(正常值为1.015~1.050);肌肉萎缩、易疲劳、脂肪筒状分布、腹围增大;皮肤变薄,明显可见表皮血管和腹部皮褶。钙质和色素不均匀地沉着在病变的皮肤上。
3、性腺失调在雄性犬可见于睾丸足细胞瘤。而母犬的脱毛症通常与卵巢囊肿有关,犬体可见反复的脱毛—康复循环,并伴有乳房及阴门肿大。
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和激素含量测定,但后者难度较大。
治疗
有睾丸足细胞瘤的雄犬需摘除睾丸,同时口服或注射睾丸激素。卵巢机能紊乱的母犬应切除两侧卵巢或子宫。试用甲状腺素,按每日0.4~0.8mg/Kg体重服用4~8周为1疗程,头2周用药量递增,以后递减,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癣菌病
病原及临床症状
癣菌病是由皮肤条件性致病真菌(又称皮霉菌)所致,能引起表皮层,毛和爪的损伤,犬主要有3种可致病皮霉菌。
1、犬属小孢子菌长期存在于犬体,只产生轻微的炎症,犬约50%的癣菌病是该菌所致。
2、石膏状小孢子菌是一种嗜土壤真菌,温暖的气候偶然引起犬的癣菌病,但这种炎症反应和感染属自限性的。
3、须小孢子菌主要引起犬继发性癣菌病,老鼠是主要的带菌者。
皮霉菌致病主要是菌丝侵入毛柱、毛囊和角质层引起脱毛和产生皮屑,多发生于头、脚和腿,小犬较成犬易发。
诊断
①取被毛或皮肤刮取物,伍德氏灯下观察,犬小孢子菌感染的犬毛呈绿色荧光。②氰氧化钾热溶液消化刮取物,置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真菌子存在。③病料接种于沙堡氏培养基,室温培养1—2周,犬小孢子菌菌落呈黄色基底面,细卷发状;须小孢子菌为褐色基,地面布满细小颗粒菌落;石膏状小孢子菌落为黄色皮革状;黑色或兰色菌落为污染的真菌,在沙堡氏培养基加入酚红,能使培养基变红的菌落,可初步诊断为皮霉菌。
治疗
首选药物抗真菌药物特比萘芬,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目前市场有特比萘芬片剂以及外用制剂,山东一搏药业生产的贝服芬系口服液体制剂,外用药肤康喷剂均有不错的疗效。
蠕形螨病
蠕形螨局部感染常见于面部和腿部,多数病犬呈慢性,个别犬发展致深部组织化脓,蠕形螨病皮肤炎症变化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局部被毛稀疏或完全脱毛,皮肤增厚,皮屑增多并变黑,肿大的毛囊可挤压出蜡质样皮脂。
②破坏毛囊并深达真皮层,因瘙痒而使皮肤破溃或肉穿肿继发细菌感染成为脓皮病。
治疗
大面积蠕形螨感染治疗是比较困难的。治疗时先剪掉炎症区及周围的被毛,用酒精等清洁并灶,大面积炎症需用硫磺皂或洗发剂洗澡,去掉表面病皮,局部使用低毒、高效、易渗透的药物,如石硫合剂、0.5%敌敌畏、敌百虫等涂擦可望治愈,国外有人介绍,使用0.75%酒精鱼腾酮局部涂擦疗效较好,如果犬伴发细菌感染应考虑局部或全部使用抗菌素治疗。
色素紊乱
犬皮肤色素紊乱,临床常有以下两种类型。
黑色棘皮症
这是犬的一种以乳头层增生,表皮层过度角化和色素增多为特征的皮肤病,多见于德国牧羊犬和小猎犬,其病因与内分泌紊乱,尤其是与甲状腺机能紊乱有关,临床上病犬多发生于面部、腹侧各部并呈对称,患部被毛脱落,皮肤逐渐增厚而粗糙,皮屑增多、颜色逐步变黑。有些犬的慢性皮炎,如蠕形螨、脂溢性皮炎、维生素A缺乏也可出现类似的黑色棘皮症,治疗时应注意区分。治疗可口服甲状腺素类制剂,如三碘甲状腺素,按每日1.0mg/Kg,疗程1个月,严重的病犬可配合使用皮质激素类,促甲状腺素以及碘制剂等,局部治疗可使用硫磺皂洗犬体,随后涂以皮质激素类药物。
犬鼻部脱色
由于犬常首先用鼻子探知环境气味,所以易发生鼻部外伤、过敏或细菌感染,临床上常见鼻镜因炎症而失去色素,另外一种慢性鼻部溃疡(鼻湿疹)在德国牧羊犬比较常见。有人认为是犬先天性对日光的过敏反应,亦有人认为与身体免疫反应有关,这些炎症的结果可使黑色的鼻子变成白色。
治疗主要是减轻炎症反应,控制感染。局部可涂擦皮质激素类制剂或抗菌消炎药,犬鼻湿疹国外有人介绍服用阳光遮护药,如:盐酸阿的平或双磷氛。
皮屑过多
正常犬的皮肤总是有少量的皮屑脱落,但过多的皮屑并伴有瘙痒、脱毛则可怀疑皮屑过多症。

鳞状表皮
主要病理变化是表皮干燥和大量的皮屑而呈鱼鳞状,并易继发感染。诊断关键在于排除其它皮屑过多的病因,如:蠕形螨、恙螨等。
本病难以完全治愈,可试用以下方法治疗:
1、用含矿物油的洗发剂给患犬洗澡可以减少皮屑。很干燥的皮肤,冲洗时应使用水溶性浴油。
2、腹部干燥的皮肤,可局部涂擦羊毛脂及尿素衍生物膏剂。
3、适当服用不饱和脂肪酸和脂溶性维主素。
皮肤角化过度
犬的表皮层角化过度可以使皮肤增厚变硬,多见于犬的骨骼突起部和足下,严重的患犬因角化层撕裂而感染或因足垫而跛行,其病因尚不清楚,不过国外已有报道犬乳头状病毒引起犬皮层过度角化或指状疣。
治疗可以口服或局部使用皮质激素,以减轻角化程质。为软化组织可涂动物或植物油,裂伤处要配合使用抗菌药物,跛行犬需剪修足垫,如果因地面摩擦所致角化过度,应改善休息场所。
脂溢性皮炎
是指犬的皮脂腺分泌过盛,亦称为皮脂溢,患犬有一种特殊的鼠臭味。犬的皮脂溢多发生于背部、腿、会阴、颈和耳内侧,患部常有浅黄色蜡质样聚集物,并伴有脱毛、轻度缫痒等炎症变化,蠕形螨内分泌紊乱亦常伴皮脂溢。皮脂溢的病因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营养缺乏和皮肤感染有关。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经验和化验逐步排除其它特异性病因,作出确诊。治疗时应首先针对已查清的病因治疗,而后进行对症治疗。一般可用硫磺皂洗犬体,如果患部有组织渗出或感染,需全身或局部抗菌治疗。较严重的皮脂溢,可以应用抗菌素—皮质激素协同治疗。慢性病犬,可试用甲状腺素。
恙螨病
恙螨寄生于犬体表面,以吸食组织液为生,因虫体常与虫卵和皮屑粘着在一起,而使人们常见到会运动的“皮屑”,恙螨整个生活史均可在犬体上完成,时间大约5周,恙螨病小犬较成犬、家养犬,较散放犬易感,主要致病作用是脱皮屑、瘙痒,并由此而引起犬的自残。诊断主要是螨体检查,螨体约0.4mm,用放大镜可见虫体在皮肤上运动,在犬皮肤上放一段透明胶带,过段时间后,将胶带置于显微镜上观察,可见到粘着的虫体,螨的口器上有一对大钩于,皮肤沟内有虫卵。恙螨同疥螨一样,也可引起人的皮肤红色丘疹。各种杀虫剂均有效,但应维持4~6周,消毒应包括犬体和环境,消除动物传染源(如猫),注意人的自身保护。
瘙痒
瘙痒是临床上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实验证明,犬的皮肤存在痒感的感受器,并通过神经末梢传向大脑。患部组织胺的释放能促进痒感。抓痒因压痛有止痒作用,但又促进释放更多的组织胺,加重痒感,形成痒—抓的恶性循环,导致更为严重的皮肤损伤和炎症。
疥螨病
犬属疥螨是犬奇痒的主要原因,它寄生于犬的表皮层,由于其爬行的机械刺激和排泄物、分泌物引起皮肤过敏而致痒。犬疥螨的传播主要是接触性感染,多呈散发。
诊断
1、疥螨引起犬的奇痒,由于持久的搔抓和摩擦,患部呈红肿、少毛,以致破损。
2、犬疥螨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品种的犬,多见于犬的眼区、四肢等。
3、大属疥螨亦能感染人,引起红色的小丘疹。
4、刮取犬的皮屑和被毛,直接镜检或10%氢氧化钠热消化后显微镜下检察,发现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
犬属疥螨生活周期为3个月,污染的草垫等物品可再度引起犬的感染,因此彻底的消除犬疥螨至少4周的连续治疗和消毒。
1、去掉污染铺垫,以1%敌敌畏等杀虫剂消毒环境。
2、硫磺皂或含六六六的洗发剂清洗犬体。
3、以1:5稀释石流合剂成或丙体六六六等杀虫剂药浴或涂擦,因犬皮肤易吸收有毒物质而引起中毒,药浴保留时间一般不应超过30分钟。
4、为减轻瘙痒,促进创部愈合,可服用皮质激素类药物4—5天,但长期用药可因抑制免疫而加重犬的感染。
5、人皮肤的犬疥螨丘疹,涂以石硫合剂。
6、避免犬与其它病犬、家畜的接触。

临床上还见到蚤圣的骚扰,而引起犬的瘙痒。蚤在皮肤上爬行引起皮肤发痒,但主要的是蚤的叮咬所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这种炎症多见于犬的背部、尾下等处、因自残而出现脱毛、渗出性皮炎以及色素沉着等。
诊断时可用一张浸湿的白纸放于犬体下,捋犬的被毛,收集皮屑于纸上,蚤的血性排泄物可以迅速在纸上产生血迹,犬体喷杀虫剂后,收集的皮屑可见到死亡的蚤,多数的犬蚤是来源于猫。
防治措施:
1、蚤的生活可以离开犬体,因此有效的环境消毒是重要的预防措施,避免犬与猫接触。
2、各种杀虫剂对蚤均有效,ResmethrimPromise是对犬低毒、无气味、高效杀虫剂,较适合作业犬使用。
3、较重的皮肤瘙痒和炎症反应,可局部或全身使用皮质激素,以减轻炎症反应。
临床上很多节肢动物,如虱、蜱、蚊的叮咬,均可引起犬不同程度的瘙痒,应给予区分。

非特异性瘙痒
当犬的寄生虫性瘙痒排除后,仍有部分患犬查不出原因,治疗可发现,皮质激素能迅过减缓这类病犬的症状,其可能有下列情况:
1、过敏:在排除其它病因的基础上,根据全身实发性疹块,瘙痒可以初步诊断,药物治疗有助于诊断。抗组织胺药物,皮质激素类、肾上腺以及化学抗过敏药物(扑尔敏、甲申酸钠等)是有特效的,避免犬与可疑的致病环境因素接触,犬的瘙痒将明显好转。
2、环境因素:湿热、湿冷、过于干燥、多变的气候都可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犬体引起瘙痒。如冬季烤火炉的犬,常有被皮毛(应)干燥,皮屑过多和瘙痒等,限制其烤火将明显好转。
饲养在水泥地面的犬,因其肘部常接触地面,几乎每头犬都可见到该部位脱毛,皮肤增厚,色泽变黑,胼胝和经常地瘙痒。草垫、木屑等铺垫物均可直接刺激犬的皮肤,也可因其所带的污染物、细菌、寄生虫的作用而致痒。消除这些致病环境因素,犬的瘙痒将明显好转。
3、食物因素:临床经验表明,犬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缺乏场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尽管犬用饲料是营养全价的,但对一些查不出病因的瘙痒犬服用维生素和脂肪酸是有益的。
4、神经机能紊:这一类病犬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有关,例如假狂犬病和狂犬病病犬就属这种情况。
5、全身疾病性瘙痒:许多内科疾病,如黄疸、肿瘤、糖尿病和尿毒症等常常伴发皮肤的瘙痒。临床上肥大细胞瘤和淋巴细胞瘤由于有皮肤的斑块和瘙痒而易被发现。内寄生虫转移到皮肤也可引起犬的瘙痒。如果一时难以确诊犬瘙痒的病因,可试行下述治疗:
(1)单独使用皮质激素、抗组织胺药物或配合使用,可有效地控制瘙痒。
(2)经常的捋洗犬被毛,训练和散放有助于分散患犬对瘙痒的注意力。
(3)适当的给犬补充维生素和脂肪酸。
皮炎和湿疹
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犬皮肤的炎症均称为皮炎,而湿疹则是一种由潮湿、污泥、摩擦等引起的表面性炎症为特点的皮炎。
接触性皮炎
病因及临床症状这是一种由于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因素作用犬体引起的皮肤炎症,犬的皮肤,特别是腹部皮肤因被毛稀疏、经常接触地面,更易受到草、混凝土、柏油面、塑料、地板以及表面残留的化学物质,如杀虫剂、消毒剂的刺激和腐蚀,皮肤的炎症可能是由于直接用刺激所致,或者是过敏反应。临床常表现为腹部、大腿和胸等部位实然出现红肿、脱皮、结痂、组织渗出和继发感染,由于犬的舐咬,这种炎症也会在犬的足和会阴等处见到。
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病史。
治疗
目的是减少接触刺激,控制感染,促进愈合。
①消除环境致病因素,如:与犬体接触的化学制剂、水泥地、青草等。
②创部可使用粘膜消毒药,如:雷佛奴尔清洗,而后使用皮质激素膏剂,或配合应用抗菌素;较严重的病例可选用氯化可地松。
③大面积较为严重的炎症,应同时服用皮质激素和抗菌素。
擦烂
皮肤表面过度的潮湿会影响正常的表皮层角化,降低皮肤自然屏障的抵抗力,而易被损伤和感染,当伴有一定程度的擦伤时,这种湿性皮炎为擦烂,主要发在犬皮肤皱褶内。炎症的初期表现为红肿、疼痛,如不及时发现

犬胆石症的发生和症状 犬胆石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胆石症别名胆结石。在胆囊内发现的结石称为胆石;在总胆管内发现的结石,称为总胆管石。老龄的雌性小型纯种犬更易发生胆结石。该病临床症状不显著,X射线检查或超声波检查时可发现。应用药物溶解犬结石的疗法尚无报道,一般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来取出结石。在进行外科手术后,一般预后良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犬胆石症的发生和症状犬胆石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概况和病理生理学

胆结石通常在犬尸体剖检或在进行X射线检查、超声波检查时发现。病犬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然而,通常会伴有胆囊炎、呕吐、厌食、黄疸、发烧或腹部疼痛。人通常会由于饮食习惯引起胆固醇性、胆红素性和混合性结石的报道;犬和猫已经有胆固醇性、胆红素性和混合性结石的报道。犬发生结石的原因可能有:第一,在犬的胆汁中,胆固醇浓度低;第二,通过胆囊吸收的钙离子,限制了胆汁中钙离子含量;第三,没能诊断出是胆结石病。钙盐是最常见的色素型结石,因此对犬来说,钙离子的利用程度在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有结石的动物在临床上通常不表现症状;然而,如果出现胆囊炎或者胆管阻塞后会出现发烧、呕吐、黄疸或腹部疼痛的症状。对许多动物来说,临床症状缓和并呈间断性。如果结石引起胆管阻塞或者胆囊炎时,会出现黄疸的症状。同时也可能出现腹部的疼痛和呕吐。在少数病例中结石可以同时发生在胆囊及总胆管内。

3、X射线检查和超声波检查

结石很少是能透过X射线的。但是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超声波检查分辨出来。在结石的周围可以发现由结石产生的一个团块或阴影;后者可能是由于结石太小而在超声波图片中不能看出来造成。如果存在堵塞,可以在超声波探查中很容易发现有总胆管或胆管的膨胀。对患黄疸的动物来说,进行X射线造影通常没有太大的诊断价值。内窥镜的逆行性膜造影术比较难,因此在犬很少使用。使用“长的”穿刺针经腹腔在膨胀的总胆管内直接注入造影剂进行造影的方法已经在人身上得到了应用,但很少使用在犬身上。

4、实验室检查

该病很少会出现实验室检查的异常;然而,有临床症状的动物可以在出现肝外胆管阻塞时表现出实验室检查的异常。血清碱性磷酸酶(SAP)升高并伴有高胆红素血症是出现部分或完全的胆道阻塞或胆囊炎的典型特征。和犬相比,猫的SAP值相对较低。血胆固醇过高通常是继发于胆管阻塞的,尤其在猫更是如此。由于胆红素尿通常在高胆红素血症之前出现,因此在结石的早期诊断中,尿液分析十分重要。

5、鉴别诊断

在患病动物已经出现结石的临床症状时,需要考虑有没有并发的胆囊炎。结石或是其他淤渣在动物进行手术前很难进行鉴别。在超声波检查的指导下,经皮进行胆囊穿刺在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过程中有一定的意义。

6、药物治疗

犬或猫没有应用药物溶解结石的相关报道,这可能是由于结石成分的不同造成的,因而药物治疗并不适用。并发的胆囊炎需要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7、手术治疗

由于结石通常伴发有胆囊炎并可造成呕吐、厌食、黄疸、发烧或腹部疼痛。因此在患有胆管疾病的动物体内发现结石应立即取出。由于大多数的结石是无症状的,只有出现临床症状的时候才会对其进行治疗。①麻醉。患病动物最好的维持麻醉方法是吸入麻醉法。同时对患病动物的心率、呼吸节律和尿排出量进行监测。在手术过程中最好对患病动物的血气、血压、红细胞压积和总蛋白进行监测。②术部剖解。肝管、胆囊管、总胆管及胆囊构成了肝外胆管系统。胆汁从肝管流入胆管,汇集到胆囊并在胆囊内进行浓缩。胆囊位于肝脏中部的方叶和右叶中部的侧面之间。胆囊是一个梨形的器官,犬的胆囊中等大小,其内可以贮存约15mL的胆汁。胆囊的圆形端称为胆囊底,在胆囊颈和胆囊底之间是胆体(即逐渐变细和胆管相连的部分)或胆囊的中间部。③保定。在犬的腹中线的上部作一切口切除胆囊。④手术技术。胆囊切除术是对患有胆结石并继发胆囊炎的犬的首选治疗方法。如果结石同时出现在总胆管内,则需要从十二指肠插入导管将结石送回胆囊。如果已经出现胆管的膨胀,则需进行总胆管切开术直接取出结石;但是,在进行总胆管的缝合时注意不要造成管腔的狭窄。

8、缝合材料及特殊器械

胆囊和总胆管需要使用可吸收性材料的缝线,以降低由于缝线结节的存在引发结石的几率。

9、术后护理及评价

对患有胆囊炎或胆管性肝炎的动物来说,在没有出现堵塞的时候,使用熊去氧胆酸(10mgjkg,口服,每日1次)或者维生素E(或两者合用)进行治疗是很有效的。

犬腹泻的病因及治疗


张少良,滕志刚,战福海

(吉林省东丰县二龙山乡畜牧兽医站136318)

作者简介:张少良(1966-),男,汉族,中专,兽医师。

腹泻总的来说是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如粥样或水样的症状。

1病因及基本表现

在生活中,根据引起犬腹泻症状的几种原因一般将其分类如下:一般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营养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下面将从每种腹泻的原因及表现来进行分析。

1.1一般性腹泻

①食物原因:如饲喂脱水狗粮、生冷或变质食物等都可能引起犬腹泻症状;②气候变化、长途运输、洗澡受凉等应激性因素引起犬腹泻病也是常见的。③犬有某种疾病导致促胃酸激素、胰泌素、胰高血糖素和前列腺素等分泌,激素促进消化液分泌,从而促进肠胃蠕动等引起腹泻。一般性腹泻病的基本表现: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如粥样或水样,抵抗力下降,无犬类互相传染的现象出现。

1.2病毒性腹泻

病因主要有犬细小病毒、犬冠状病毒及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引起。基本表现:①犬细小病毒病:可以分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萎靡不振呕吐伴有腹泻,严重脱水,少数呼吸困难,多发于幼犬。②犬冠状病毒感染:由犬冠状病毒引起,产生轻重不一的胃肠炎症状。有频繁呕吐,腹泻,厌食,精神沉郁及脱水,血性下痢,衰竭等状况。临床症状消失后4~21天仍可复发,确诊须依靠病毒分离、电镜观察和血清学检验。③犬传染性肝炎:本病是由犬腺病毒1型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黄疸、贫血、角膜浑浊(即蓝眼病)、体温升高。

1.3细菌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病是由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引起的腹泻。基本表现:①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新生幼犬。会出现腹泻、腹痛,粪便为绿色或黄绿色,带腥臭味,粘稠不均,常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和气泡,肛周及尾部常被粪便污染。()②沙门氏菌病引起的腹泻以犬剧烈腹泻、腹痛伴有呕吐、高热,排血样稀粪,严重脱水,也多发生于幼犬。

1.4营养性腹泻

主要是因为犬类自身脾胃虚弱、消化机能不健全引起,常见于于消化机能尚不健全的幼犬及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犬。如:幼犬突然断奶换食,犬吃食过多或摄食强刺激性物质,过冷、过热、高脂肪食物或刺激性强的药物都会引起呕吐及腹泻。

1.5寄生虫性腹泻

寄生虫性腹泻病主要有蛔虫病、绦虫病、球虫病和弓形虫病四种。主要由于上述四种寄生虫引起。

基本表现:群体性发病,有腹泻伴有发热症状,粪便中可见虫体。检查发现犬体内有大量的寄生虫体或虫卵存在。

2治疗方法

抗菌治疗:主要针对细菌性腹泻,为病犬服用抗生素药物。常用抗生素有磷霉素核胶囊,青霉素,庆大霉素等。但不可滥用抗生素,否则使犬耐药性不断增加,导致以后用量加剧。

抗病毒治疗:病毒性腹泻主要是以病毒种类不同用不同药物。但是首先都可以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然后再应用抗病毒药对症治疗。及时注射疫苗,如:注射高免血清、免疫球蛋白、胸腺肽、转移因子等免疫增强剂增加机体抵抗力,改善犬类体质。

寄生虫性腹泻的治疗:球虫以球虫清为宜,蛔虫、钩虫可用诺信芬苯达唑片口服驱虫,用法用量参照药物标签说明。对症治疗的同时,做好驱虫预防。

补充体液,调节酸碱平衡。犬长时间腹泻时,通常发生脱水、失血和电解质失衡。因此,可以给犬输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液量按20~30mL/kg.w计算,可依据病犬脱水严重程度,酌情增减。以缓解酸中毒症状。对于酸中毒的情况,治疗时可选用碳酸氢钠,剂量通常为50g/L碳酸氢钠溶液,2~SmL/kg.w,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3天。

猪皮肤病的临床症状 猪皮肤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猪皮肤病种类繁多,大部分是由于感染体外寄生虫、病原微生物或者过敏而导致,主要特征是刮擦皮肤、相互撕咬。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很难进行鉴别诊断,再加上致病因素比较复杂,给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加困难。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皮肤病的临床症状和猪皮肤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以及对猪常见几种皮肤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概述。

1、临床症状

猪痘。该病是由于感染猪痘病毒引起,主要是4~6周龄的仔猪容易发生。该病具有4~7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病猪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1.5~41.8℃,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眼结膜和鼻黏膜明显潮红,发生肿胀,存在黏性分泌物。在被毛较少且皮肤较薄的部位,如眼皮、鼻镜、腹下以及股内侧等,开始先出现大量红斑,接着形成丘疹,经过2~3天就会形成水疱,然后形成脓疱,最终形成棕黄色结痂,这是该病的典型症状。大部分病猪会经过3周逐渐康复。

猪葡萄球菌病。患病仔猪表现出精神沉郁,生长发育缓慢,主要是由于咬伤、打架、磨擦粗糙地面以及感染疥螨不断抓痒等形成的伤口而感染,进而发生皮肤炎。病变皮肤处逐渐形成厚膜,变得比较黏湿,呈油脂状,接着形成硬层并发生龟裂,皮毛质地粗硬。该病具有较低的发病率,死亡率一般只有20%,少数能够达到80%。

猪坏死杆菌病。主要是仔猪和架子猪容易发生,往往是耳、颈部、体侧部、膝肘节等部位的皮肤发生病变,有时蹄冠、蹄、乳房以及尾巴等部位的皮肤也发生病变,主要特征是体表皮肤以及皮下发生坏死,并形成溃疡。发病初期,局部皮肤存在痒感,并覆盖有少量的干痂结节,质地较硬,稍有肿胀,但没有热感。随着坏死的加重,病变处会覆盖棕黑色痂皮,并在该处周围出现多个小坏死灶。

猪皮肤霉菌病。该病是由于感染多种皮肤霉菌而导致的一种人、畜、禽共患的皮肤传染病,也叫做小孢子菌病、表面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等。主要特征是病猪的被毛、皮肤、蹄等角质化组织发生损伤,出现癣斑,具有痒感,造成脱毛、脱屑炎性渗出,形成痂块等。

2、诊断方法

诊断猪皮肤病时要按照一定顺序检查,即从表及里,从外到内,也就是先检查被毛,然后再检查皮肤,最终判断发病原因以及损害的性质,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治疗。

首先是检查病猪的被毛是否完整,生长是否牢固,是否具有光泽。猪只健康时,被毛生长牢固,表面平滑,具有光泽。如果猪的被毛容易掉落,且明显枯燥,这可能是由于发生营养不良性、寄生虫性、消化性的疾病;如果被毛只有局部发生圆形片状脱毛,就可能是发生真菌病;如果被毛大面积掉落,就可能是患有湿疹或者螨病。

其次,要判断病猪皮肤损害的类型,斑疹是指皮肤局部或者大面积存在红色的斑块或者斑点,稍微突出于皮肤表明,用手按压能够褪色,抬起后不会留下痕迹,这通常是由于感染猪丹毒等疾病引起;如果用手指按压斑块没有褪色就叫做血斑,通常是患有猪瘟等引起。如果猪存在斑疹,通常白猪非常容易发现,而黑猪比较难以发现。丘疹是指在局部皮肤表面突出的米粒或者豌豆大小的圆形隆起,多个丘疹聚集后可叫作苔癣。水疱是指在皮肤表面明显突出的泡状隆起,里面含有非脓性液体,是由于患有水疱病等引起。荨麻疹,也叫做风疹或者风团,是指皮肤上出现的暂时性、水肿性的扁平突起,其形状不同,大小不等,小的只有豆粒大小,而大的达到手掌大小,往往伴有皮肤潮红、灼热、搔痒等现象,这类疾病往往突然出现,但也会快速消失。-

3、防治措施

猪痘。猪群可定期接种猪痘疫苗来预防该病,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良好。该病没有特效疗法,主要是抑制继发细菌感染,采取对症治疗。病猪患部可涂擦适量的5%碘配、5%碘甘油、1%甲紫溶液等,部分还要配合使用抗生素等,并采取对症治疗。

猪葡萄球菌病。发病早期,可使用针剂抗生素进行治疗,患处可进行防腐冲洗,并及时采取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该病。病猪一般可按体重肌内注射8万~lO万IU/kg青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或者按体重肌内注射5.Omg/kg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在患处涂擦由70g白凡士林、20g恩诺沙星、10g阿莫西林组成的药物。

猪坏死杆菌病。病猪患处要先使用苛性钠进行冲洗,将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后再在周围组织注射适量的苛性钠进行刺激,通常用药1次即可。如果病猪症状严重,要同时注射适量的抗生素,如按每千克体重肌内注射0.01mL20%呼泰或者1mL卡那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

猪皮肤霉菌病。外用药物疗法,即将病猪患处的皮屑和痂皮除去,接着涂抹适量的除螨软膏,每天1~2次,直到完全康复,如果同时交替使用不同软膏具有更好的疗效。内服药物疗法,即病猪按体重使用20~40mg/kg灰黄霉素,每天1次或者分成2次口服,连续使用4~8周。如果将该药添加在脂肪性食物中混饲,能够促进吸收。但要注意妊娠期母猪禁止使用,防止胎儿出现畸形。

常见猪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治

1渗出性皮炎

惹起猪渗出性皮炎的病原是猪葡萄球菌,这种菌可以发生热敏理性表皮零落毒素,同时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会促使渗出性皮炎的发作。渗出性皮炎次要发作于1~4周龄的哺乳仔猪,首先在眼四周、耳后皮肤呈现红褐色斑点;然后斑点迅速变大开展爲水疱或脓疱。由于皮肤、汗液和水疱液互相混合构成的油状渗出物使皮肤很快变得湿润、清淡,并向全身蔓延;最初红斑掩盖全身,皮肤结痂。6~10周龄的断奶仔猪多呈慢性和分发性,在头面部或躯干部可见散在的圆形红褐色丘疹。

仔猪全身皮肤变得湿润、清淡并结痂爲渗出性皮炎的诊断要点。该病目前尚无商品化菌苗用于预防,鉴于圆环病毒2型促使了渗出性皮炎的发作,应该做好猪场圆环病毒2型的免疫。在常常发作渗出性皮炎的猪场,可以运用对猪葡萄球菌敏感的药物停止保健预防,如在仔猪7日龄和21日龄辨别注射“头孢氨苄注射液”。病猪的医治:肌肉注射:何教师1号+何教师2号,混合肌注;

2.疥螨病

疥螨病是猪最罕见的寄生虫性皮肤病,养分不良、卫生差的猪群更易发病。本病的次要危害是影响增重、降低饲料转化率;体重18~68kg的猪发病后可使饲料转化率降低10%以上。感染螨虫3周后皮肤开端呈现病变,首先在耳、眼、鼻四周呈现小痂片,然后再臀部、肋腹部呈现红斑丘疹,并伴有瘙痒。成年猪的病变次要集中在猪耳的内外表、颈部四周,构成灰色、松动的厚痂,常伴有少量的掉毛。病猪有瘙痒症状、常常会在猪栏或猪舍墙壁上磨蹭。确诊的办法是将皮肤鳞屑或病变皮肤刮取物浸泡于10%NaOH溶液中24h,离心稀释,取沉淀物于载玻片上,用低倍显微镜反省,找到螨虫。

预防疥螨病常用伊维菌素类药物,对猪体和环境用双甲脒溶液停止喷雾,这种三维一体的驱虫效果较好。由于许多仔猪是从母猪身上感染到了螨虫,所以建议在仔猪断奶转入保育舍时、结合猪舍严厉清洗消毒和全进全出的管理形式,可以无效地切断螨虫从母猪群向保育猪和育肥猪的传达。

3.皮炎肾病综合征

皮炎肾病综合征常与感染圆环病毒2型有关。本病多发于20~65kg的育肥猪,在猪体的后躯部呈现成片的出血性丘疹、逐步开展成深褐色至黑色的厚痂。病变次要呈现在猪体的后躯部,极少见到全身皮肤呈现丘疹或厚痂的景象。

仔猪接种圆环病毒2型疫苗可以无效预防本病的发作。鉴于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异常堆积于肾脏和皮肤毛细血管所致,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用的中药制剂,如:扶正解毒散和阿莫西林拌料,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4.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次要见于3~14周龄的保育和育肥猪、全窝或1窝中几头猪发病,特征性病变爲在腹部、股内侧呈现环状的丘疹隆起,长白猪发病率较高。

医治:猪玫瑰糠疹病普通经过4~8周可以自愈,无须医治,但应留意皮肤卫生,避免继发感染。较严重的,可用5%水杨酸软膏或含碘的石蜡油滋养患部皮肤,肌注地塞咪松和维生素C。

1、部分用,碘酊消毒

2、注射阿莫西林+黄芪多糖+板蓝根+利巴韦林+地米

5.猪痘

临床症状:埋伏期4~7天,病猪体温降低达41~42℃,肉体沉郁,食欲减损。痘疹次要发作于下腹部、股内侧、背部或体侧,初爲深白色硬结节,呈半球状突出于体表,见不到构成水疱即转爲脓疱,并很快结成棕黄色痂块,零落后遗留白斑而康复,病程10~15天,病死率不高,管理理不当或继发感染,可使病死率降低,特别是幼龄仔猪。

可用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物注射,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扶正解毒散或清瘟败毒散等拌料饲喂。溃烂的中央用紫药水、红霉素软膏涂布。同时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噻呋等肌肉注射以避免继发感染。目前尚无疫苗可用于免疫,猪场使用菌毒净或特力灭等消毒剂消毒,按阐明中等施药比例喷洒猪体、圈舍,消弭病原。爲防感冒可在每日气温高时喷洒,每日1次或隔日1次。普通5~7天以结痂、零落后康复。如不怕费事,可涂擦碘酊、甲紫溶液,其医治效果更好。对一般呈现体温降低的患猪,可用抗菌素加退热药(青霉素、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等)控制细菌性并发症。


犊牛腹泻症的病因、临床症状 犊牛腹泻症的诊断及预防


犊牛腹泻是一种急性、肠炎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下痢为特征。当犊牛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防疫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引起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都会引起腹泻症的发生。犊牛腹泻症的发生不仅危害犊牛健康,而且会影响后天的生产性能,对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犊牛腹泻症的病因、临床症状犊牛腹泻症的诊断及预防。

1、发病原因

感染性因素引起的犊牛腹泻在临床上最为常见,感染性因素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犊牛腹泻,包括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寄生虫感染三类。引起犊牛发生腹泻的细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弯曲杆菌、链球菌、芽孢杆菌等,细菌性腹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致病菌通过消化道进入到犊牛体内,引起犊牛肠道内菌群失调,一些潜在的细菌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群,导致犊牛出现腹泻症状。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由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黏膜病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腹泻一般不易被治愈,犊牛死亡率较高。寄生虫性腹泻主要是由隐孢子虫、球虫、绦虫、蛔虫等寄生虫引起的,犊牛感染寄生虫引起腹泻,其粪便通常带血,且气味恶臭。

非感染性因素主要包括新生犊牛饲喂不合理、饲养环境较差、饲养管理水平低等因素都可引起犊牛发生腹泻。由于新生犊牛免疫水平较低,如果没有及时吃到足够的初乳,那么犊牛就不能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犊牛极易发生腹泻。母牛乳汁是新生犊牛主要营养来源,新生犊牛消化系统未发育健全,吸收和消化的能力较弱,当给犊牛喂奶时过于随意,没有遵循定时、定温、定量的原则,易引起犊牛出现腹泻。患乳房炎的病牛,其牛乳中含有病原微生物,犊牛采食了这样的牛乳,极易发生腹泻。

2、临床症状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寒冷冬季发病率相对较高,主要以2-3周龄的犊牛为侵害对象。据报道,出生15天之内的犊牛腹泻的月平均发病率为14.10%,死亡率可达8.03%。该病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病程初期,犊牛精神萎靡,不喜走动,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体温正常或稍低,心率加快,呼吸加快,随着病情加剧,犊牛体温升高,心音减弱,全身震颤,出现严重脱水,甚至出现短时间的痉挛,犊牛剧烈腹泻,排出含有大量黏液和血液的稀薄粪便,粪便有恶臭或腐败的气味,腹泻持续加剧,肛门松弛,最后失禁自痢。犊牛严重脱水,眼窝塌陷,皮肤弹性下降,被毛凌乱,光泽下降,四肢及全身发凉,最终因酸中毒昏迷而死。

3、诊断

犊牛腹泻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等作出初步诊断。因为该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多由各种不同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犊牛腹泻,极易造成误诊,耽误治疗,因此,最终确诊还要结合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做出。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和传统的RT-PCR三种方法均可检测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其中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方法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毒,还可以对商品血清进行检测,检测的最低样本阈值为101,此方法可用于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的诊断方法各具优势,所以应先以临床诊断为基础,选择适合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这样才能做出准确、及时的诊断。

4、治疗

该病的治疗不能只单纯的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要采取补充体液,防止脱水,纠正酸中毒,恢复胃肠功能等综合疗法,加强疫病监控,对发病的犊牛采取隔离,确定引起腹泻的具体原因,然后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犊牛腹泻抗菌消炎是关键,可用链霉素,按10mgjkg的剂量进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2次,或用痢菌净注射液,按照3-5mgjkg的剂量进行肌肉注射,每天2-3次,连用不超过3天。腹泻伴发脱水症,应注意补水补液,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mL,20%安钠咖注射液10mL,5%碳酸氢钠液50mL,复方氯化钠500mL,混合待溶,一次静脉滴注,补充体液效果较好。

5、预防

加强牛群管理,重视母牛妊娠后期管理,保证母牛在妊娠期间获得充足营养物质,饲喂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的优质饲料,保持乳房清洁,保证适当的运动,犊牛出生后,保证新生犊牛尽早吃到充足的初乳,保证在出生后摄入不低于体重5%的高质初乳,以增强其抵抗疾病的能力。人工哺乳时,应注意定时、定量、定温,给犊牛补饲的饲料,要精心配比调制,可饲喂微生态制剂。相关研究发现,给新生犊牛及早饲喂乳酸菌制剂可有效预防腹泻,改善犊牛腹泻症状,避免犊牛因腹泻而死亡。

一、发病情况
犊牛腹泻在阿鲁科尔沁旗发生历史较久,1997年在罕苏木发生以高温和拉稀为主的牛病,并开始流行。2002年罕苏木大小牛前后发病120头,死亡10头,死亡率8%,诊断为犊牛副伤寒病。某牛场多年来,年年发生犊牛腹泻症。2005年调查了6个牛群,产犊100头,发病43头,发病率43%,死亡5头,死亡率12%;确诊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病,少数犊牛因牛球虫引起。
二、发病症状与病因分析
1.大肠杆菌及消化不良性腹泻
1.1发病症状。发病较广,季节性明显,5-8月为发病高峰期,病畜为当年生牛犊。病初精神尚可,食欲如常,主要拉灰白色、石灰水样、糊状或带有黏液的粪便,排烘频数,尾部粪染,少数拉污黑带绿色水样便,带血丝,农民称之为“奶泻”,一般无体温反应。病重者,精神萎顿,喜卧,不能吃,皮肤弹性消失。发病率30%-70%,死亡率6%左右,病程3-8d。在6-8月产犊牛,因气候炎热,失水较多,呈中毒性腹泻者,很快死亡,有的突然死亡。一般性腹泻死亡多见于腹泻后期衰竭而死。尸体消瘦,眼眶下陷,后腿、尾部粪染,真胃内有凝乳样物质并混有乳清,胃黏膜肿胀,有出血斑点,肠内有灰白或褐色黏液样内容物,有些肠道空虚。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切面多汁,胆囊内多充满深绿色胆汁。
1.2发病原因。①在挤奶期间,犊牛拴系时间长,活动少,吃乳时间短,饿极饱饮,加之太阳曝晒,饮水不足,易引起发病。②早期所产犊牛(4-6月)发生腹泻较少,7-8月所产犊牛腹泻发生率高。③病原菌感染,与挤奶时挤奶员手接触乳头病原菌相互感染有关。④先天不足弱犊,容易发病与死亡。⑤与犊牛缺少食盐及其他常量、微量元素有关。
2.犊牛副伤寒
阿鲁科尔沁旗是犊牛副伤寒流行区,由于多年预防注射,已得到有效制止,该病与大肠杆菌及消化不良在临诊症状及剖检变化上均不同,病畜发病明显,体温40-41℃,脉搏、呼吸加快,呈腹式呼吸,初期有咳嗽、结膜浆液性炎、充血,有些流出脓性分泌物。精神沉郁,鼻镜干燥,喜饮,犊牛吃奶时好时坏,排出灰黄色粪便,混有黏液和血丝。后期食欲废绝,瘦弱,体温下降,卧地不起,衰竭而死。成年牛有些无症状突然倒毙,大部分以高热、剧烈腹泻、消瘦为特征。死亡以败血症为主,病期长短不一。剖检变化:成年牛主要呈急性肠炎,肠黏膜发红,常杂有出血、脱落。脾脏肿大,呈黑红色。小牛与大牛相似,有些肝脾出现坏死性病灶,胆囊增大,胆汁较稠而混浊。心、肾、真胃有出血点。孕牛可发生流产,口腔有破溃点等。进行实验室细菌分离检查,常能查出沙门杆菌,用内脏器官作培养时,出现很纯的培养物。鉴别要点:前者只限于犊牛,而后者以犊牛为主,大牛也有发病。前者体温不明显,而后者病初升温,并呈稽留热型,后期下降。前者发病率高,而死亡率较低,后者刚好相反,并且表现出明显的败血变化,治愈的生长发育受阻,剖检变化有不同。
3.犊牛球虫病
该病症临诊主要表现为:从肛门流出鲜血,或便出带血稀粪,血凝块,其中混有纤维性黏膜。精神萎顿,食欲废绝,拉便有里急后重现象,瘤胃蠕动及反刍停止,部分病例经特异治疗可转愈,部分突然死亡,病畜多发季节与犊牛大肠杆菌及消化不良腹泻相同。剖检变化:肌肉苍白,肠黏膜为增生性、出血性炎症,内容物呈污褐色,混乱有血凝块及纤维蛋白性薄膜,淋巴结增大,水肿,切面多汁。血便直接涂片镜检,直肠拭子涂片,盐水漂浮检查,均能检出近似正圆形球虫卵囊,数量大。剖检2例球虫性肝病变的病死犊牛,肝脏表面布满油菜籽大的白色正圆病变,界限清楚,不突出。病变部位及肝切面触片检查有大量发育不同期的球虫卵囊。
4.其他原因
将腹泻与健康犊牛空肠弯曲杆菌于实验室分离。共进行了30头,正常犊牛中检出带菌率2.5%,腹泻犊牛检出率10%。空肠弯曲杆菌是否是引起犊牛腹泻的又一原因,尚未定论。
三、预防
为预防本病的发生,应对妊娠后期母牛加强饲养管理,幼畜进行护理。具体做到:使新生犊牛能尽早吃到初乳,最好能在生后1h内吃到初乳。对体弱的犊牛,初乳应采取少量多次饮喂方式,因为新生犊牛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来源于初乳,不喂初乳的犊牛,其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低,因而肠道中细菌、病毒容易侵入血液,造成菌血症或败血症。母乳不足或质量不佳时,可采取人工哺乳,做到定时、定量,乳温要保持在35-37℃。畜舍及畜栏应定期消毒,垫草应经常更换,粪和尿应及时清除。犊牛腹泻是最常见、危害较大的一种病。在防治过程中,长期采用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甚至无效。因此应加强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用药,降低损失,从而加快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笼养蛋鸡疲劳症的病因 笼养蛋鸡疲劳症的防治措施


笼养蛋鸡疲劳症是由于笼养蛋鸡营养代谢障碍而引起的骨骼疾病。本病几乎在所有的笼养蛋鸡产蛋鸡群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尤其是夏季笼养高产蛋鸡非常容易发生,往往转群入茏经过几星期,进入产蛋高峰时发病.主要特征是骨质疏松、骨质结构低劣,会导致机体瘫痪,甚至出现死亡,导致鸡蛋破损率提高,产蛋量减少,严重损害经济效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笼养蛋鸡疲劳症的病因笼养蛋鸡疲劳症的防治措施。

1、发病原因

饲料因素。饲料中缺乏钙、磷和维生素D会导致鸡体内钙的含量不足而导致该病的发生。维生素D不足时会影响机体对钙的吸收,可促使该病发生。在更换饲料时没有使用过渡料,而是过早的使用蛋鸡料,从而导致钙的摄入量过高。另外,钙、磷的比例不适宜,如钙过高会导致甲状旁腺机能障碍,使机体不能正常的调节钙、磷的代谢,导致蛋鸡在开产后对钙的利用率降低,则需要动用骨骼中的钙,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

饲养管理因素。笼养蛋鸡的活动空间小,运动量不足,导致蛋鸡的体质较弱,还易导致腿部肌肉和骨骼发育不良,从而产生疲劳症;当蛋鸡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应激反应,如高温、噪声、不合理的光照和突然的换料等会使生理机能发生障碍,从而引发该病;初产母鸡开产过早,性成熟和体成熟不同步会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环境因素。饲养环境较差,温度过高、通风不良、有害气体浓度过高、缺氧等不良的环境因素会导致鸡群的抵抗力下降,加大了蛋鸡患该病的几率。

2、临床症状

最急性病鸡往往突然发生死亡,当初开产的蛋鸡产蛋率达到40%~60%时死亡数最多,通常最急性病例在死亡前没有明显的发病症状,表现为鸡的健康状态及产蛋性能良好,但是在第二天早上可见笼内有死亡的蛋鸡,并且越高产的蛋鸡死亡率越高。病死鸡常出现泄殖腔突出这一典型症状。

急性病鸡表现为长期产蛋后无法站立,常侧卧于笼内,严重时会发生瘫痪与骨折。病鸡的产蛋量、蛋壳的质量和蛋的品质无变化。发病初期病鸡的精神状态良好,在后期则表现为精神沉郁,发生脱水,最后衰竭死亡。如及时加强饲养管理,大多数的病情会有所好转。

慢性型病鸡表现为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张口呼吸,腹泻,羽毛蓬乱,发热。鸡冠发些,皮肤发红。病鸡会瘫痪,无法站立。这一类型主要发生在产蛋日龄较长的蛋鸡,蛋壳的质量下降,变薄、粗糙、强度差、破损率增加,并且产蛋量会明显的下降,病鸡的反应变得迟钝,最后会因不能采食和饮水而逐渐消瘦衰竭死亡,死亡时会出现慢死亡的现象,死亡时尾部颤抖,两腿后伸,颈地、翅和腿软弱无力。如果及时的采取措施可以很快的恢复。

3、病理变化

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大多可见蛋鸡有憋蛋的表现,腺胃发生糜烂、溃疡,腺胃壁变薄,严重者会发生穿孔,腺胃的乳头会流出黄褐色的液体;肠道发生病变,肠道内出血,肠黏膜发生脱落,肠内容物为灰白色或者黑褐色;肝脏肿大、发黄、淤血,表现有出血斑;肺淤血,有时表面有出血点;心脏扩张;腹部的脂肪有出现点;卵泡充血、出血,输卵管充血、水肿,其中有未排出的硬壳蛋滞留在输卵管的泄殖腔前。

4、防治措施

预防。首先要合理的搭配日粮,对于初开产的母鸡要加强饲养,使得性成熟与体成熟达到同步,在育成青年母鸡快达到性成熟时,要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同时还不能忽略对钙、磷以及维生素D的补充,注意钙、磷的比例,在补充时要注意日粮中骨粉的质量和数量。通常,为了产蛋需求,在开产前的2~4周,钙的饲喂量应为2%~3%,在产蛋高峰期对钙的需求较高,应提高到3.5%,磷为0.9%,另外日粮中还要添加多种维生素以增强鸡体的抵抗力。在蛋鸡的产蛋率达到1%时,要及时的使用产蛋鸡饲料,但是要注意在更换产蛋料时不可一次性的完全更换,要逐渐进行,以免蛋鸡发生换料应激,同时也可以避免刚开产的母鸡钙的摄入量过高,影响吸收。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调控饲养密度,及时的分群饲养,并且上笼的时间不宜过早。做好蛋鸡夏季防暑降温的工作,给鸡饮用清凉的饮用,可在水中加入电解多维,以减少应激的发生。鸡舍内要加强通风换风,控制好舍内的温度,保证蛋鸡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在上笼产蛋前最好实行散养的方式,让其有充足的运动,以增强体质。在养殖过程中要避免蛋鸡发生应激反应,因此要排除一切引起应激的不良因素。

治疗。如果发现病鸡要及时将病鸡从笼内挑出,进行平地单独饲养,保证病鸡正常的饮水和采食,一般可在1周内自行康复。对于钙含量低的鸡群,要在饲料中再添加2%~3%的碳酸钙,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000万IU的维生素D,2~3周可将鸡群的血钙调整到正常水平,可有效的减少发病率,但是见效后不可以立即停止治疗,要持续补充1个月。如果病鸡出现肠炎或者输卵管炎则要配合使用抗生素,可在每只鸡的饮水中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2万IU。

笼养蛋鸡疲劳综合征
概述
笼养蛋鸡疲劳综合症是青年母鸡的一种营养紊乱性骨骼疾病。随着饲料业提高了蛋鸡饲料中钙的水平,如今本病的发生率与30年前相比降低了许多,但本病所造成的蛋鸡死淘率在总死淘率中占的比例还很高。
发病特点
本病多在炎热的夏季发生,高产蛋鸡在产蛋上升期至高峰期(140~210日龄)发病,产蛋高峰过后不再出现,产蛋上升快的鸡群多发。
发病时鸡群表现正常,采食、饮水、产蛋、精神都无明显异常变化,在晚上关灯时也无病鸡,而在早晨喂料时发现有死鸡,或有病鸡瘫在笼子里,若发现早,将病鸡放在舍外,自行产出1枚蛋或人工助产后便恢复正常,也不再发病。
症状
病鸡表现颈、翅、腿软弱无力,任人摆布,站立困难。病初产软壳蛋、薄壳蛋,鸡蛋的破损率增加,蛋清水样。食欲、精神、羽毛均无明显异常。鸡易骨折,胸骨软、变形。死鸡的口内常有粘液,常伴有脱水、体重下降。
病理变化
肺脏充血、水肿。心肌松弛。腺胃黏膜糜烂、柔软、变薄,腺胃乳头平坦,几乎消失,腺胃乳头内可挤出红褐色液体,有时腺胃壁(多在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现穿孔。卵泡有出血斑。输卵管黏膜干燥,常在子宫部有一硬壳蛋。肝脏有浅黄白色条纹,有小的出血点。肠内容物淡黄色,较稀,肠黏膜大量脱落。泄殖腔黏膜出血。
发病原因
各种原因造成的机体缺钙及体质发育不良是导致该病的直接原因。
钙的添加不及时。饲料中钙的添加太晚,已经开产的鸡体的钙不能满足产蛋的需要,导致机体缺钙而发病。

蛋鸡料用的太早。由于过高的钙影响甲状旁腺的机能,使其不能正常调节钙、磷代谢,导致鸡在开产后对钙的利用率降低,鸡群也会发病。而适时用过度料的鸡群发病少。

钙、磷比例不当。由于蛋鸡对钙、磷是按照一定比例来吸收的,当钙、磷比例失当,也不能充分吸收,影响钙往骨骼的沉积。

维生素D添加不足。产蛋鸡缺乏维生素D时,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减少,血液中钙、磷浓度下降,钙、磷不能在骨骼中沉积,使成骨作用发生障碍,造成钙盐再溶解而发生鸡瘫痪。饲料中缺乏维生素D,就是有充足的钙,鸡也不能充分吸收。

鸣群性成熟过早。由于鸡群开产过早,初产时鸡的生殖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全,性成熟和体成熟同步。

缺乏运动。如育雏、育成期笼养或上笼早、笼内密度过大、鸡的运动不足等,导致鸡的体质较弱而易发该病。

光照不足和应激反应。由于缺乏光照,使鸡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减少,从而发生体内钙、磷代谢障碍;另外,高温、严寒、疾病、噪声、不合理的用药、光照和饲料突然改变等应激均能造成生理机能障碍,也常引起鸡群发病。炎热季节,蛋鸡采食量减少而饲料中钙水平未相应增加,也会导致发病。

还有某些寄生虫病、中毒病、管理的原因以及遗传因素也能导致发病。

预防措施加强管理
鸡的饲养密度不可过大,育雏、育成期及时分群,上笼不可过早,一般在100天左右上笼较宜。
在炎热的天气,给鸡饮用凉水,在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做好鸡舍内的通风降温工作。
每天早起观察鸡群,以便及时发现病鸡,及时采取措施。
按照鸡龄适时换料,一般在开产前两星期开始使用预产料。
加强营养

保证全价营养,使育成鸡性成熟时达到最佳的体重和体况。笼养高产蛋鸡饲料中钙的含量不要低于3.5%,并保证适宜的钙、磷比例,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2000国际单位以上。平时要做好血钙的监测,当发现产软壳蛋时就应做血钙的检验。
治疗措施发现病鸡,及时从笼中取出,放在地面单独饲养,补充骨粒或粗颗粒碳酸钙,让鸡自由采食,病鸡1星期内即可康复。对于血钙低的同群鸡,在饲料中再添加2%~3%的粗颗粒碳酸钙,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3,经过2~3星期,鸡群的血钙就可以上升到正常水平。而粗颗粒碳酸钙和维生素D3的补充需要持续1个月左右。如果病情发现较晚,一般20天左右才能康复,个别病情严重的瘫痪病鸡可能会死亡。

肉牛常见的三种皮肤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肉牛皮肤病是养殖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且大多数都具有传染性。病牛主要症状是皮肤瘙痒、被毛脱落,甚至形成结痂。肉牛任何年龄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幼牛和体质较弱的肉牛具有更高的发病率,主要是由于饲养环境较差而引起的。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常见的三种皮肤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1、牛疥螨病

流行特点。牛疥螨病是一种慢性寄生性皮肤病,主要是由于机体表面寄生有疥螨和痒螨而导致。疥螨从牛体表离开,在牛舍以及周围环境中能够存活3周,而痒螨能够生存长达2月。该病急性发生,较快传播,传染性较强,牛群中只要有牛患病就会快速扩散至全群。健康牛主要是由于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病牛,使其体表感染螨虫,从而引起发病。该病通常在气候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时节容易发生,这是由于此时光照时间较短,体表被毛较密,而此时皮肤湿度往往相对较高,有利于螨虫的繁殖和发育。

临床症状。病牛在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严重瘙痒、脱毛以及湿疹性皮炎。发病初期,病牛体表皮肤严重瘙痒,接着食欲减退甚至完全废绝,机体消瘦,病变处皮肤形成结痂且有所增厚,被毛逐渐脱落。感染疥螨而引起发病时,病牛皮肤上会出现水疱、丘疹和脓疮,后期会形成灰白色的痂皮,硬如橡皮,一般是体表被毛较少的部位会发生病变,形成明显的褶皱。感染痒螨而引起发病时,病牛皮肤上会出现浅红色或者浅黄色的小结节和水疱,接着出现鳞屑以及呈浅黄色的脂肪样痂皮,一般是体表被毛较密的部位会发生病变,导致大量被毛脱落,导致其通常由于冷冻、体质虚弱而发生死亡。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良好、干燥,适当通风,牛舍、运动场要定期进行消毒,确保机体健康。牛群日常要经常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牛出现掉毛,一旦发现要立即采取隔离诊断治疗,彻底康复后才能够再次合群饲养。病牛可在患处使用1%敌百虫和酒精溶液进行擦洗,每周1次,连续使用2-3次。另外,病牛也可按体重每50kg皮下注射1mL乙酰氨基阿维菌素进行治疗。

2、牛皮肤真菌病

流行特点。牛皮肤真菌病也叫做秃毛癣、脱毛癣、钱癣或者匐行疹,是一种真菌性皮肤传染病,主要是由于感染皮肤真菌而导致。病原菌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主要感染动物的角化组织,如被毛、蹄、指(趾)甲、爪等。通常是犊牛非常容易感染该病,其中大于2月龄而小于1岁的犊牛最容易感染,成年牛也比较容易发生。该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进行传染,病牛接触过的圈舍墙壁、床位、饲槽、栏杆等都能够作为传染源。

临床症状。基本上所有的真菌性皮肤病都具有相同的临床症状,都是由于表皮角质中有大量菌丝增殖,导致皮肤快速发生角质化,并发生炎症反应,造成皮肤变得粗糙,并存在脱屑、渗出以及结痂等现象。通常是病牛的头部、颈部、肛门以及股臀部等发生病变,症状严重时能够蔓延至全身。病变处周边出现明显的炎症症状,形成豌豆大小的结节状隆起,且该处被毛逆立,并逐渐脱落变稀,皮肤损伤、增厚、隆起,覆盖有灰褐色或者灰色物质,有时会出现鲜红色到暗红色深浅不同的鳞屑和石棉样痂皮。在痂皮剥脱后,会露出湿润病灶以及血样糜烂面,并存在直径在1-5mm不等的秃毛斑,呈椭圆形甚至圆形。在发病初期或者即将康复阶段,以及皮肤损伤伸入到真皮组织的病牛,会表现出严重瘙痒,摩蹭后会发生出血、糜烂等。随着症状的加重,且出现继发感染时,会导致皮肤进一步增厚,并出现苔鲜样硬化,局部病灶比较平坦,剥脱痂皮且长出新的被毛就能够痊愈。

防治措施。对于所有患病的犊牛,要按每千克体重分别皮下注射0.03mL伊维菌素和肌肉注射0.15mL复合维生素B;对于健康的犊牛,要使用以上药物进行预防,但用药量减半。用药第2天,可取通扬螨净配制成浓度为0.25%的水溶液,对病变处皮肤多次喷洒,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还要同时喷洒圈舍和饲槽。经过10天检查,病牛大多数鳞屑已经脱落,露出幼嫩的皮肤。经过20天检查,病斑处已经有新毛长出,体表停止瘙痒,基本康复。

3、牛虱病

发病特点。该病通常在冬春季节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牛体表寄生有牛毛虱、牛管虱、牛血虱以及牛颚虱,吸食血液以及皮屑、毛等导致。第一种为吸血虱,另外三种为食毛虱,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吸血虱,会造成较重的危害。该病通过接触进行传播。

临床症状。病牛主要表现出烦躁不安,影响采食、休息。机体消瘦,母牛泌乳减少。犊牛患病后往往由于体表瘙痒而频繁舔吮患部,从而引起食毛癖,长时间之后就会在胃内形成毛球,对食欲以及消化机能产生严重影响,并能够诱发其他疾病。如果病牛感染大量的毛虱,会导致严重瘙痒,使其烦躁不安,不断摩擦患处,对采食和休息产生影响。

防治措施。该病通常是使用0.5%-1%敌百虫水溶液进行治疗,直接喷洒病牛体表即可。另外,也可直接在体表撒布适量的硫磺粉进行治疗,还可按体重使用200μg/kg伊维菌素,配制成1%溶液后用于皮下注射。

奶牛骨软症的病因分析 奶牛骨软症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奶牛骨软症是一种慢性营养代谢性疾病,是由于饲喂缺乏钙、磷或者二者比例不合理的饲料,导致机体钙磷代谢失调,骨质脱钙,从而出现发病。临床上主要特征是消化紊乱,骨骼变软,蹄变形,肢势异常,以及跛行等。如果治疗不当就会导致奶牛生产能力下降或者完全丧失,对奶牛生产及发展产生影响。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奶牛骨软症的病因分析奶牛骨软症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饲料中缺乏钙、磷以及维生素D。正常情况下,奶牛每泌乳1kg就会消耗钙1.2g、磷o.8g,以其每天泌乳20kg为例,每天由于泌乳而流失的钙、磷分别达到24g、16g;另外,奶牛每天维持自身生理活动所需的钙为20g、磷为15g。根据奶牛能够吸收饲料中22%-55%的钙,1头日泌乳量为20kg的奶牛每天需要摄取120g以上的钙和83g以上的磷。如果奶牛饲料中的钙、磷含量在这个标准以下,就会开始动员骨骼中储存的钙、磷,用于维持机体生理活动和泌乳所需,从而引起该病发生。此外,如果饲料中含有较少的维生素D,就会导致机体吸收饲料中钙、磷的能力减弱,从而引起该病。

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对于成年奶牛来说,骨骼灰分中38%是钙,17%是磷,即钙、磷比例为2:1,因此配制日粮时要求其钙磷比例要基本接近骨骼中的钙磷比例相适应,也就是控制在1-2:1。如果在配制时没有加以重视,导致其中磷过多、钙过少或者钙过多、磷过少时,也能够导致钙磷不足,从而引起该病。

某些疾病。当奶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会导致存在于骨骼中大量钙盐发生溶解,从而引起该病。奶牛患有肝脓肿、脂肪肝,会导致维生素D的活化受到影响,从而抑制钙磷吸收,并影响成骨作用,继发引起该病。奶牛肾功能障碍,能够加速钙从肾脏中排出,从而继发引起该病。奶牛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会直接影响钙磷的吸收,从而继发引起该病。

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和年龄也会对奶牛钙磷的吸收产生影响。另外,温度过低、饲养密度过大、通风较差等会导致其所需的钙磷量发生变化。饮水和饲料中存在钙、磷拮抗因子或者含有高浓度的氟,会导致机体吸收钙产生影响,并使骨代谢发生异常。

2、临床症状

开始时,病牛只表现出慢性消化不良,采食和饮水均减少,精神较差,出现异嗜现象,如吃砖头、土等。粪便时稀时干,混杂未消化的饲料。接着拒绝起立或者困难起立,肚腹卷缩,背腰僵硬,往往卧地不起,并伴有一肢或者数肢跛行,且一般呈转移性。病情时重时轻,使其容易疲劳,并伴有严重疼痛,最终瘫痪在地,大多数由于容易摔倒或者运动过程中发生骨折,最终只能够淘汰处理。另外,初期病牛体温、呼吸、脉搏都基本正常,但后期心跳加速,达到70-80次/min,且心音混浊。此外,病牛如果长时间卧地不起,往往会出现并发症,如褥疮等,且预后不良。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奶牛日粮中要添加适量的碳酸钙、石粉或者柠檬酸钙粉,确保干奶期每天饲喂的钙、磷量至少为55g、22g;泌乳期,根据泌乳量确定钙、磷的饲喂量,一般每千克牛奶需要2.5g钙和1.8g磷。病牛可以静脉注射500-1000mL2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或者100-200mL10%氯化钙注射液,连续使用3-5天,用于补钙。在病牛日粮中可添加30-100g磷酸钠、250g磷酸三钙,还可静脉注射500mL20%磷酸二氢钠注射液,每天1次,1个疗程连续使用3-5天,用于补磷。为增强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可肌内注射5-10mL维生素AD注射液或者5-20mL维生素D2胶性钙(维丁胶性钙)注射液,间隔1天1次,1个疗程连续使用3-5天。

中药治疗。取30g黄芪,10g甘草、30g牡蛎、15g枳壳、30g焦三仙、15g陈皮、30g苍术、15g山药、10g广木香,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再添加90g麻油或者桃仁,给病牛一次性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5-7天即可见效。如果病牛肝胆火旺,口色黄红,粪便干燥,可在方中添加30g芒硝、13g栀子、15g龙胆黄、15g大黄,用于利湿平热通下,并清肝胆之热;如果脾虚胃弱者,口色青黄,排出稀粪,可在方中添加30g滑石、30g香附、15g草叩,用于湿脾止泻;如果阴虚,口色淡红,舌较软,精神沉郁,运动时大量排汗多汗,脉无力,可将方中苍术减去,添加15g五味子、15g麻黄根、30g白术、12g白芍,用于补虚敛汗;如果脸面骨发生肿大,咀嚼缓慢,精神萎靡,口色微黄,脉无力,可在方中添加30g连翘、90g地骨皮、90g蒲公英,用于祛肿消炎;如果牙痛,采食过程中吐草团,拒绝咀嚼,且存在张口咧嘴以及交往磨草现象,严重时会口吐涎沫,可在方中添加12g白芷、30g元参、6g细辛、15g升麻、30g生地,用于祛风消热止痛;如果发生风湿症,可将方中麻油、山药、枳壳、陈皮、黄芪、广木香减去,添加12g桂枝、30g秦艽、12g当归、15g没药、12g红花、30g灵仙、30g地风、30g汉防元、15g勾滕,全部研成细末,使用500g桑枝煎汤冲药,再添加90g黄酒,混合均匀后服用,用于活血止痛、通经络去风湿,注意妊娠奶牛要除去红花、桂枝。

肉鸡腹水症的主要症状 肉鸡腹水症的预防措施及治疗


肉鸡腹水症又称雏鸡水肿病、肉鸡腹水症、心衰综合征和鸡高原海拔病,是以病鸡心、肝等实质器官发生病理变化、明显的腹腔积水、右心室肥大扩张、肺淤血水肿、心肺功能衰竭、肝脏显著肿大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幼龄肉用仔鸡的一种常见病。在目前的肉鸡疾病中,肉鸡腹水症呈现较为突出,尤其是每年从入冬到初春,肉鸡的这一病症给养殖户们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鸡腹水症的主要症状肉鸡腹水症的预防措施及治疗。

1、流行病学

肉鸡腹水症的发生主要与肉鸡机体缺氧引起的心肺功能异常有关,继而促使肉鸡胸腔内出现大量的体液。该病通常在3~4日龄肉鸡中发生,而在2~3周龄对该病的敏感性会显著增加。该病一旦发生,与肉鸡的快速生长有着密切联系。不同种类的家禽均有可能会出现该病,但是肉鸡发生该病的概率最高,尤其是长势较好的肉鸡。该病的发生与耗氧量、生长速度有关。该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冬季发病率较高,死亡率在20%~30%左右。

2、主要症状与病理变化

肉鸡腹水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部明显膨大,用手触压腹部会出现波动感。采用注射器可以从病鸡腹腔内抽取出一定量的液体。肉鸡腹水症会导致鸡冠与肉鬃呈紫红色,两翼下垂,腹部着地,不喜站立,且呼吸困难。另外,肉鸡腹水症的病理变化情况为,在剖检的时候,可以发现肉鸡全身组织器官出现水肿、淤血现象,全身骨骼肌出现深红色、淤血情况。肺部存在水肿、充血情况。其心包积液,心脏明显增大,肝脏出现充血情况,且边缘明显变厚,具有一层半胶冻样物。并且在肾脏中出现肿大、充血现象,存在尿酸盐沉积现象。而在肠道中出现广泛性充血情况,腹腔内存在纤维蛋白凝块,积液呈现棕红色。

3、病因

肉鸡腹水症的主要病因比较复杂,可能是由一个或多个因素引起,通常认为与气候寒冷、肉鸡过肥、鸡舍环境差等有关。其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在北方,冬季气候比较寒冷,养殖场在提供保温的时候,忽略通风换气,使得鸡舍内出现有害气体,加上肉鸡耗氧增加与气温较低的情况,使得肉鸡的代谢速度加快,耗氧量较大,出现腹水症的概率较高,其死亡率也相对较高。②如果在饲料中添加的油脂超过4%,肉鸡出现腹水症的概率会随之增加。③在养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来养殖,盲目增加剂量,使用多种药物,会导致肉鸡肝、肾等出现损伤与毒害现象,会增加腹水症发病率。

4、预防措施

首先,需要选择优良品种,针对心肺、肝脏、抗缺氧等功能器官发育较好的品种可以优先选择。其次,需要对肉鸡饲养环境进行改善。养殖户需要重视鸡舍环境的管理,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饲养的密度进行适当的控制,确保鸡舍通风,并做好保温处理。在饲料喂养的早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限制喂养剂量,以便对肉鸡生长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引发腹水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中,磷水平需要维持在0.05%以上,其中食盐的含量需要控制在0.5%以下,而钠离子的含量需要维持在2000mg/kg左右。在饮水中的钠离子含量需要维持在200mg/L左右。并且可以适当的硒元素与维生素E含量进行适当的控制,以便满足肉鸡生长营养补给的需求。可以适当的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调控,每千克饲料中适当的添加0.5g维生素C,可以达到较好的抗病效果。并对防疫制度进行完善,尤其需要注意肉鸡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对肝、肾等功能器官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侵害药物的使用,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肉鸡腹水症的发生。

5、治疗方法

针对肉鸡腹水量较多的情况,可以采用12号针头将肉鸡腹腔内部的积液抽取出来。之后适当的注射青链霉素,每次注射2万IU。通过2~4次的治疗,其康复效果较好。另外,针对疑似病例,需要在早期采用大黄苏打片治疗,之后给予维生素C与抗生素治疗,以便防控该病的继续发生。并对鸡群进行加强管理,改善鸡舍卫生条件。另外,可以皮下注射亚硒酸钠,注射1~2次,或服用利尿剂,其治疗效果较好。

6、总结

在肉鸡的养殖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控鸡群的健康情况,以便及时做好预防与治疗工作。针对鸡群的日常精神症状、行为、反应能力等进行密切观察,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降低腹水症的发生,保障基本经济效益。

肉鸡腹水症的发病特点
肉鸡腹水综合症,该病首次报道于1946年。肉鸡腹水综合征主要发生于生长速度较快的幼龄鸡群中,多见于3~6周龄,特别是速生型肉鸡,且公鸡发病率高于母鸡。在发病季节上,多见于寒冷的冬季和气温较低的春秋季节。它不仅使肉鸡的屠宰率及屠宰品质下降,甚至造成鸡的死亡,严重者死亡率可达60%,和猝死症、腿病构成了严重危害肉鸡业的三大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给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该病的发病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了讨论。
发病原因
诱发该病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饲料因素等,一般都是机体缺氧而致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室衰竭,以致体腔内发生腹水和积液。
遗传因素
主要与鸡的品种和年龄有关,由于遗传选育过程中侧重于生长方面,使肉鸡心肺的发育和体重的增长具有先天性的不平衡性,即心脏正常的功能不能完全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相对缺氧。据观察,幼龄快速生长期的肉仔鸡对能量和氧气的需要明显增加,红细胞在肺毛细血管内不能畅流,影响肺部血液灌注,导致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衰竭,血液回流受阻,血管通透性增强,这可能是该病发生的生理学基础。
环境因素
环境缺氧和因需氧量增加而导致的相对缺氧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氧分压低,易致慢性缺氧;肉鸡的饲养需要较高的温度,通常寒冷季节为了保温而紧闭门窗或通风换气次数减少,空气流通不畅,换气不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和尘埃在鸡舍内积聚,空气污浊,含氧量下降,造成相对缺氧;同时天气寒冷和处于快速生长期,其代谢率升高,需氧量也随之增加,从而加重缺氧程度。在缺氧情况下,呼吸频率加快,肺部功能损害,毛细血管增厚,从而造成血管狭窄,肺血管压力增高,加重心脏负担,使右心肥大、壁薄,血流不畅而致心力衰竭,进一步造成肝及其他脏器的血压升高,导致血压较低的腹血管中的血液回流受阻,向腹腔渗透而形成腹水。
饲料因素
饲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高能量日粮使肉鸡的耗氧量增加。由于消耗过多能量,需氧增多而导致相对缺氧;喂颗粒饲料的鸡采食量大,生长快,饲料消化率高,需氧增多;
②高蛋白质或高油脂等饲料造成营养过剩或缺乏;
③饲喂的菜子饼中芥子酸含量高;钙、磷水平低于0.05%或维生素D在每千克饲料中的含量低于200IU;
④饲料中食盐含量超过0.37%;其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不足以及饲料霉变、霉菌毒素中毒等也可引发腹水症。
疾病及中毒性因素
当肉鸡患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大肠杆菌病时,可继发腹水。机体中间代谢的有毒产物蓄积,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某些药物用量过多及损害肝、肾等的多种疾病,均可引起肝脏或肾脏病变,降低解毒及排泄机能,导致机体中毒,静脉淤血,血压升高,血管渗透性增大,血浆外渗而形成腹水。
流行特点
季节:本病多发于冬季和早春,这与冬春季节舍内饲养通风不良而造成缺氧有关。
日龄:本病多发于4~5周龄,这与此时正值肉用仔鸡迅速生长有关。
品种与性别:虽然本病在各类家禽中均可发生,但最多发、最常见的是肉仔鸡,特别是迅速生长的肉鸡。通常在发病鸡中公鸡占有较高的比例,这与其生长快、耗能高、需氧多有关。症状表现为突然死亡。但通常病鸡个体小于正常鸡,而且羽毛蓬乱,神情倦呆,不愿活动,呼吸困难和发绀。肉眼可见的最明显的临床症状是病鸡腹部膨大,呈水袋状,触压有波动感,腹部皮肤变薄发亮。严重者皮肤淤血发红,有的病鸡站立困难,以腹部着地呈企鹅状,行动迟缓,呈鸭步样。病程一般为7~14天,死亡率10%~30%,最高达50%。
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饮水和采食量减少,生长迟爰,冠和肉髯发绀。病情严重者可见皮肤发红,呼吸速度加起,运动耐受力下降。该病特征性症状是病鸡腹围明显增k,腹部膨胀下垂,腹部皮肤变得发亮或发紫,行动迟缓呈鸟步样,有的站立不稳以腹着地如企鹅状。该病发展往往很快,病鸡常在腹水出现后l-3天内死亡。
病理剖检
主要病变包括:腹腔内有100~500毫升甚至更多的淡苛或淡红黄色半透明腹水,内有半透明胶冻样凝块;肝瘀血肿大,呈暗紫色,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黄色的纤维素奠,质地较硬;心包膜混浊增厚,心包液显著增多,心庄体积增大,右心室明显肥大扩张,心肌松弛;肾肿大瘀血;肠道黏膜严重瘀血,肠壁增厚;胸肌、腰肌不同程度瘀血;皮下水肿;脾肿大,色灰暗;肺呈粉红色或紫红色,气囊混浊;盲肠扁桃体出血;法氏囊黏膜泛红;喉头气管内亨黏液。
综合防冶
选育优良品种
肉鸡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是导致腹水症发生的内在原因。鸡,特别是肉鸡的肺占体重的百分比很小,且肺被固定在胸腔中,随呼吸伸缩的范围有限。所以选育对缺氧和腹水症都有耐受力的家禽品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多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添加内源性胆汁酸
肉鸡在育种与养殖理念不断进步下,达到出栏日龄的天数越来越短由原先42天左右缩短至38天左右,这期间肉鸡腹水问题也越发严重。肉鸡腹水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心肺系统的发育跟不上肉鸡生长速度,加之环境控制在实际养殖环境中存在不合理情况与日粮构成的不同缺陷肝脏逐渐变性,造成肝脏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下降造成体液外渗,最终导致心膜内及体腔内积水现象。养殖过程中保护肝胆系统健康对心肺功能的正常发挥有重要意义。内源性饲料级胆汁酸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升肝脏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能从根源上解决肉鸡后期腹水问题。注入内源性胆汁酸的使用,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升肝脏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能从根源上解决肉鸡后期腹水问题。

改善饲养环境
缺氧是造成肉鸡腹水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因此设计和改造鸡舍,要解决好防寒保暖与通风换气的关系,以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鸡舍建筑时要有天窗,安装换气扇,定时强制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新鲜;改善供暖条件,不要在鸡舍内放置煤炉,防止污染空气,育雏期可采用火炉供暖,炉门要在鸡舍外,较好的方法是采用恒温控制的风扇和由定时控制的负压通风系统来解决通风与温度降低的矛盾,从而有效降低腹水综合征的发生率。同时,采取高床平养,定期清理粪便及进行环境消毒,减少有害气体含量。
改进饲养管理
早期适度限饲肉用仔鸡早期生长速度快,对腹水症敏感性高,采用早期限饲防治效果明显。李增光等进行的肉鸡早期限饲试验,即从13日龄起对肉仔鸡每天减少饲料量10%,维持2周,然后恢复正常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限饲对降低腹水症的发生率确有显著效果,限饲组的发病率相当于对照组总发病率的24.5%。Arce在海拔1828m的地区对7~28日龄肉鸡采用隔日限饲法,腹水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且对生长无不良影响。Albers对15日龄至屠宰前的肉仔鸡每天定时供料进行长期限饲,结果死亡率降低36%,饲料利用率改善37.3%。
调整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喂方式用低营养水平日粮饲喂的肉仔鸡腹水症远远低于采食高营养水平日粮仔鸡。建议在3周龄前饲喂低能日粮,之后转为高能日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3周龄,粗蛋白20.5%~21.5%,代谢能量11.91~12.33MJ/kg;4~6周龄,粗蛋白18.5%~19.5%,代谢能量12.54~12.75MJ/kg;7周龄至出栏,粗蛋白13%,代谢能量12.75~12.96MJ/kg。
由于饲喂颗粒料会大大增加肉鸡腹水症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在不影响其他生产性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延长粉料饲喂的时间,限制肉仔鸡的快速生长,一般以2~3周龄给予粉料,4周龄至出栏给予颗粒料为宜。
合理控制光照
研究表明,合理控制光照,采用间歇光照法是促进肉仔鸡生长发育、降低腹水症的有效方法。其原因如下:一是在间歇光照条件下,鸡黑暗期间产热和氧气需要量均显著降低。二是在间歇光照和连续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有差异。在生长的第三周已经具有发生腹水症的趋势,而短暂的生长抑制不但对肺和心与肌肉的比例无副作用,而且具有有益作用,使腹水症的发生率大为降低,而到第六周龄时会由于代偿生长和连续光照的鸡达到相同体重。控制的方法是:肉仔鸡2周龄开始晚间采用间歇光照法,即2~3周龄光照1h,黑暗3h;4~5周龄光照1h,黑暗2h;6周龄至出栏光照2h,黑暗1h。
适当添加或控制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的用量
研究表明,维生素C可以降低高浓度NaCl诱导的腹水症引起的肉鸡死亡率,日粮中维生素C添加量应在450~500mg/kg。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防止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日粮中维生素E含量应为24mg/kg。
微量元素硒可减少高海拔地区腹水症的发病率,有机硒源优于无机硒源,饲料中硒的添加量应为0.15mg/kg(超过0.3mg/kg时会引起机体中毒)。
矿物质:饲料中钙的含量应在0.9%~1.1%,磷的含量应在0.7%~0.8%,食盐含量控制在0.5%以内,钠的含量不超过0.25%,可用NaHCO3代替NaCl作为钠源。
氨基酸:据报道,添加β-丙氨酸可使腹水症的致病率增高,且与含量成正比,而添加胆碱可使致死率降低。添加L-精氨酸可减少腹水症死亡率,所以日粮中可适当减少β-丙氨酸,补充L-精氨酸。
治疗措施
无菌操作用针管抽取腹腔积液,然后注入0.05%的青霉素普鲁卡因0.2~0.3mL,1%速尿注射液0.3mL,严重病例同时肌注10%安钠加0.1mL。全群饮水中加入0.05%维生素C,或在饲料中添加氯化钙、利尿剂、健脾利水的中草药等。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在饲料中同时拌入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
用25%葡萄糖4~5mL/只,双氢克尿塞4~5mL/只,口服,每日2次,同时饮水中加抗生素,连用3d,可减轻鸡群病情。但实践证明,治疗该病的价值和意义不大,一旦发病,应及时淘汰处理。

牛碘紊乱症的病因分析 牛碘紊乱症的诊断与防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越来越收到人民的喜爱,养殖肉牛的养殖场也越来越多,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牛碘紊乱症的病因分析牛碘紊乱症的诊断与防治。

1、病因分析

碘在机体的唯一功能作用,就是组成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3),T3控制着基础代谢率。该激素的形成是通过四碘甲腺原氨酸(T4)的去碘作用形成,是甲状腺合成的生理失活形式。日粮中缺碘或吞食了致甲状腺肿物而损害了碘代谢,可致紊乱。在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对碘的需求可能随每千克活体重的能量消耗而增加,从而使新生犊牛极易患碘紊乱症。碘缺乏时,可激活数种脱碘酶而增加引发碘紊乱症的危险。摄入某些植物,如豆科植物、芸薹以及副产品,无机生氰的致甲状腺肿物,使瘤胃生成硫氰酸盐,从而损害甲状腺摄取碘。有机硫尿嘧啶类致甲状腺肿物可影响甲状腺中的碘进入T4,并在组织中影响其转运到T3。接触上述两类致甲状腺肿物可增加碘紊乱的危险性,而只有前一种形式的紊乱可通过添加碘而加以预防。

2、临床症状

碘缺乏不等同于甲状腺肿,新生犊牛却具有最常见的表现,缺碘也可特异性地影响脑部发育,而对生长、生育、泌乳量和皮肤及其附属物的影响为非特异性的。

3、尸体剖检

甲状腺增生是机体对碘缺乏的适应性反应,毫无疑问,这提供了可能缺碘的第一证据。从临床意义而言,慢性病例出生前后碘缺乏,甲状腺增生是整体的,没有必要称取其重量。很难准确说明碘缺乏的程度及其相应变化。碘缺乏可致甲状腺重量达到0.79g/kg活体重,而不引起死产。肉母牛添加碘可明显降低甲状腺的重量,但犊牛死亡率和死产率并不下降。合理的解释则需要一个0.3~0.8g/kg活体重的临界值。因一般性水肿而引发难产性创伤时,甲状腺重量可能会发生假性增加。

4、诊断

甲状腺素:T4通过结合到蛋白质而转运到血浆,但血液中的浓度作为功能性碘水平的指标却不可信。正确评价碘功能障碍需测定T3、T3∶T4比率以及因碘缺乏而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素(TSH)。检出血流中TSH浓度升高,表明动物需要更多的T3,从而促使甲状腺增加激素合成。试验表明,测定T4不现实。给妊娠小母牛饲喂足够低碘的日粮,新生犊牛的甲状腺重量与补碘对照组相比可增加2.5倍。两组间母牛和子代牛血浆T4浓度没有显著差异,平均值在正常范围内。

血清碘:整体检测该元素或通过检测血清中可沉淀蛋白质、丁醇浓缩形式检测该元素,但已确诊为临床或亚临床缺乏的病例很少进行检测,且诊断范围仅是暂时设定的。碘过量与补碘不足相比,各种参数更易检测。

甲状腺碘:甲状腺碘浓度极大地反应了甲状腺球蛋白的碘含量,这是储存的碘。因为在发生细胞变化之前,储存的碘可被消耗,细胞变化增加了甲状腺的体积,仅通过组织中碘的浓度来判定腺体总碘量是有局限性的。

乳碘:牛乳中的碘浓度与碘摄入量成线性相关,且也已证实在母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国外学者推荐乳碘值<25ug/L,表明母牛缺碘,这比母羊的乳碘值低,可能与临界范围重复。

组织学标准:TSH刺激甲状腺时,该器官发生细胞超微变化。首先,以胶体形式储存的过剩甲状腺素被排出,虽然消耗很完全,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变化已经发展到临床阶段或危及生命的阶段。随着储存的甲状腺球蛋白被消耗,生成甲状腺素的上皮细胞首先在数量上增加,而后在体积上增大,随后发生肉眼可见的具有临床意义的甲状腺肿。正常犊牛出生时的甲状腺可发生增生,可能是由于产犊延时产生应激引起的。

5、防治

应对先天性甲状腺肿加以预防,因为治疗没有效果,只有年龄较大的动物发生慢性碘紊乱时,治疗才会奏效。单纯的硫氰酸诱导的碘缺乏,可在碘盐中添加无机碘添加剂加以预防。缓释丸剂正在开发中,而长效的非肠道给药已使用较久,尽管在一些国家因未及时更新产品注册而无法获得。使用经选育的芥子油苷含量低的品种及其副产品,可避免有机促甲状腺肿素诱发的疾病。对隔离动物的瘤胃微生物系统进行调控,可控制灌木中的含羞草氨酸合成内源性的促甲状腺肿素。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4729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