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户犊牛培育妙招 散养户犊牛科学培育方法

我国散养牛养殖比重相对较大,饲养管理相对简单,犊牛期体质弱,时而引起牛只发育不良,甚至死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散养户犊牛培育妙招散养户犊牛科学培育方法。

一、犊牛的护理
1.刚出生时的护理
犊牛出生时,要注意保证犊牛呼吸顺畅,应立即用干抹布将口鼻黏液擦净,使小牛呼吸顺畅,然后再擦干其他部位,或让母牛舔干犊牛。对脐带进行消毒(避免发生脐带炎),犊牛的脐带会自然扯断,如果没有扯断,应在距腹部15厘米处剪断脐带,挤出脐带内的黏液,用消毒剂对脐带及周围消毒。
2.早进食初乳
(1)初乳的营养丰富。初乳的酸度较高,不利于有害菌的繁殖;初乳可促进真胃分泌大量消化酶,使胃肠机能尽早形成;它含有较多的镁盐,有轻泻作用,能促进胎便排出;初乳含有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能抑制和杀灭多种病菌。初乳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是刚出生犊牛不可缺少的营养品:它能代替肠壁上黏膜的作用,可阻止细菌侵入血液中,提高犊牛对疾病的抵抗力。
(2)进食初乳要适量。开始时不能给予过多的初乳,以防犊牛消化紊乱。如果犊牛不能吃奶可人工喂乳,喂量可根据犊牛身体情况,一般按体重的10%~20%计算初乳的喂量,每天4次左右。奶温过低容易变质,大致在38℃左右。犊牛每次哺乳间隔一段时间饮温开水1次。
二、建立良好的养殖环境
1.选择好犊牛的畜舍
要创建温度、湿度适宜,夏季通风良好(无贼风)、冬季保温的畜舍,犊牛抵抗力较低,温度过低湿度过大,会引起犊牛消化不良、拉稀、肺炎等疾病。有些散养户错误地认为牛是大型草食性动物,饲养时没有对消暑保温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犊牛上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疾病增多,从而造成犊牛生长发育迟缓。
2.保持圈舍卫生环境
经常打扫圈舍,换垫草。饲料中不能含有铁丝、牛毛、粪便等杂物。用具用后一定要洗刷干凈,保持清洁,经常性做好消毒工作。

三、培育方式要科学
1.保证饮水充足
让犊牛充足饮水,可增强犊牛的食欲,避免暴饮甚至喝尿现象的出现,引起犊牛发育不良,理想的饮水方式是任其自由饮水。
2.细心护理,增加体质
做好定期消毒、经常刷拭牛体,可有效减少疾病传播,降低犊牛发病率;适时增加运动量,几周后进行人工驱赶增加犊牛的运动量,增强体质,促进牛体健康和皮肤发育。
3.适时断奶
过长的哺乳期,对犊牛的内脏器官,尤其是对犊牛的消化器官发育不利。应在5个半月时开始逐渐增加精料和粗料,减少牛奶喂量,适时进行断奶。

相关推荐

养鸡散养户应该怎么做


有人说散养户要不行了,不上规模要走不下去了,这个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散养户的场舍和人工费用都是大规模养殖场没法比的。他们在这方面比大养殖场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养殖数量多,并不一定有竞争力,因此,散养户提高专业水准才是我们要迈进的方向。

其实,所谓的散养户,就是规模小的代名词,也是不专业的群体,为什么不专业,大部分都是想养着看看,没有打算全部靠养殖发家,还有别的项目可以赚钱,见机行事的多。所以,这样的养殖户,没有决心要把鸡养好,自然一碰到风吹草动,就撤出了。

还有一部分养鸡的,他们就觉得养鸡是一种人生,慢悠悠的养吧。不管行情和疾病的打击,我就是坚持一直养下去,这种也不是专业的体现,应该属于执着和依赖。因为在农村没有别的可干,养鸡是一个门路,要不然只能出去打工。

那么,什么才是专业养殖户呢?专业养殖户,其实就是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钻一行。喜欢养鸡,就要去钻研,要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而不是完全听从鸡头、经销商,厂家业务员的指路,自己要有明确的目标。

奶犊牛的培育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之一,这就要求养殖户饲养高产优质的奶牛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水平与犊牛期的生长发育指标成正相关,足见养好犊牛至关重要。在此笔者将多年的奶犊牛培育工作经验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初生期的护理
1.清除黏液
犊牛出生后,首先清除口鼻内的黏液,确保呼吸顺畅。如果犊牛无呼吸,可将其倒提几秒钟控出口鼻内黏液,放平后再反复挤压胸部,进行人工辅助呼吸;也可用一根稻草或手指刺激鼻孔,促其恢复呼吸。
2.消毒脐带
一般残留的犊牛脐带长度应小于10厘米,若脐带过长应用消毒后的剪刀剪至6厘米左右。脐带内的血液挤净后,用10%碘酒浸泡消毒断端。脐带处理完毕,擦干犊牛身上的水分,进行称重、编号后放入犊牛岛单独饲养。为防止发生脐带炎,犊牛出生后3天内喂奶时再用10%碘酒对脐带进行浸浴消毒。
3.饲喂初乳
犊牛无法通过胎盘获取免疫球蛋白,必须通过初乳获得抗体,建立被动免疫系统。因此,犊牛应在出生后1小时内饲喂优质初乳,饲喂量为4千克,温度为(381)℃。如果犊牛未摄入足够量的初乳,可用干净卫生的食管饲喂器强制灌服。犊牛出生后3天内最好喂母乳,若母牛初乳品质差,可用同一天产犊母牛的优质乳饲喂,也可哺喂冷冻初乳(即冰冻保存的剩余优质初乳),用50℃水浸浴加热至38℃左右即可灌服,3天后逐步过渡到饲喂常乳。
初乳质量要求:产自干奶60天左右的健康经产牛(无乳腺炎),不稀薄成水样,颜色正常(不是血奶)。采用测定仪检测初乳质量是比较方便快捷的方法。
二、哺乳期的管理
常乳应采用60℃加热1小时的巴氏消毒方法进行有效消毒,以有效杀死副结核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并保持牛奶的营养。待牛奶温度冷却为38℃左右(温差控制在1℃内)后再饲喂,严禁用热水或冷水调节牛奶的温度。控制好犊牛出生后几周内所哺喂的牛奶温度非常重要,牛奶温度会影响食管沟的封闭状况,冷牛奶比热牛奶更容易进入瘤胃,因而饲喂冷牛奶更容易引起犊牛消化紊乱。
犊牛哺乳期一般为50天,每天喂3次,具体喂奶量见表1,全期喂奶总量为265.0千克。
三、开食料的饲喂
采食粗糙的开食料是促使犊牛瘤胃发育的主要手段。犊牛出生后第四天即可开始训练采食开食料。为让犊牛尽快熟悉开食料,可将其混入牛奶中,诱导犊牛采食。在犊牛90日龄以前,应主要饲喂犊牛开食料;在90至120日龄,每天以3千克犊牛开食料为基础,加入0.5千克犊牛后期混合料进行换料过渡,再投给0.5千克优质苜蓿。犊牛后期混合料建议营养浓度:净能1.62兆卡/千克、粗蛋白20%、粗脂肪5.3%、钙1.6%、磷0.9%、NDF17%、ADF7.5%。120日龄以内的犊牛,严禁饲喂青贮类发酵饲料。120日龄以后,每天饲喂犊牛开食料1.5千克、后期混合料1千克、优质苜蓿1千克(后期混合料与苜蓿混合均匀),()并补充4千克泌乳前期TMR料。犊牛开食料饲喂方案具体见表2。
四、断奶
从犊牛36日龄开始,进一步降低牛奶的饲喂量,增加开食料饲喂量,为犊牛断奶做好准备,尽量减少应激。犊牛50日龄左右彻底断奶,但不要在极端天气或气温突然变化的情况下断奶。犊牛断奶后要保证能随时获取混合料和洁净的饮用水。
五、分群
犊牛哺乳期单栏饲喂,断奶后单独饲喂7天左右,凑够8头一起调入犊牛棚,小群混养以适应群居生活。犊牛满4月龄体高达到100厘米时调入犊牛圈,散栏饲养。5~6月龄犊牛应根据个体大小分为两圈饲养,保证每头犊牛有35厘米的采食槽位。犊牛满6月龄体高达到105厘米以上调入小育成牛圈,开始饲喂小育成牛日粮。
六、日常管理
1.保持清洁卫生
犊牛岛每天清理,保证清洁干燥;每周用2%二氧化氯溶液带畜消毒两次。犊牛转移到其他牛舍后,对犊牛岛彻底清理干净后用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并空圈7~10天将犊牛岛晾干。喂奶用具,每次用后都要进行清洗,再用0.5%二氧化氯浸泡消毒。
2.仔细观察犊牛健康状况
健康的犊牛通常处于饥饿状态,食欲缺乏是不健康的征兆。每天观察犊牛的食欲和粪便情况3次,一旦有疾病征兆就应测量犊牛的体温。犊牛的体温一般为38.5~39.2℃,当体温高达40.5℃以上时,要对犊牛进行治疗。
3.供给充足饮用水
通常在喂初乳后1小时,用消过毒的水桶盛放适量的温水供犊牛饮用。在开始饮水的前几天,要控制犊牛的饮水量,待习惯后再放开任其自由饮用。一般在每年的3~11月供给干净、清洁的自来水;在寒冷的冬季,供给35℃左右的温水,以免造成犊牛冷应激。
4.适时去角
犊牛去角工作一般安排在2周龄前后进行。去角办法有多种,以采用电烙铁烙的办法为好。
5.正确剪除副乳头
正常的奶牛有4个乳头,但有的牛有五六个乳头,多余的乳头应剪除。剪除副乳头要选好时间,一般在犊牛出生时进行较适宜。首先将副乳头周围的皮肤用温水洗净,再用酒精进行消毒,然后将副乳头轻轻地向下拉,在连接乳房处用消过毒的剪刀(将剪刀放在72%酒精溶液中浸泡10分钟左右)将其迅速剪下,伤口用10%碘酒涂擦消毒。
6.做好生产记录
在犊牛饲养过程中,要认真详细记录去角、开食料添加、断奶、注射疫苗、疾病治疗和转群等情况,便于总结饲养管理经验。
(作者联系地址:天津嘉立荷牧业示范奶牛场邮编:301806)

蛋鸡散养初期的饲养方法 蛋鸡散养的饲养管理技术


散养蛋鸡因其主要采食野外昆虫、草籽、树籽、纯粮,所产鸡蛋口感好、纯绿色、无污染、无公害,属于安全放心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所以蛋鸡散养在各地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但是因在散养的初期,蛋鸡会经历养殖环境的改变、营养来源的改变等而产生多重应激反应,使蛋鸡的免疫力下降,易患多种疾病,因此要加强蛋鸡散养初期的饲养管理工作,做好散养的准备,以使蛋鸡安全的渡过散养初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散养初期的饲养方法蛋鸡散养的饲养管理技术。

1、散养前的训练工作

蛋鸡在散前要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工作,目的是让其适应散养后的生活,以减少应激反应。避免因多重应激而引起疾病发生。

适应温度的训练。育雏阶段对温度的要求较高,而散养模式下的温度为舍外温度,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要根据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育雏后期就要逐渐降低育雏舍的温度,降低舍内与外界环境的温差,让雏鸡逐渐适应外界的气候条件,同时还要训练鸡群耐低温的能力。

雏鸡进入散养模式后以自由觅食为主,因此在育雏后期要训练其采食的习性和胃肠功能,可在育雏后期的饲料中加入青菜、青草、蚯蚓、蝇蛆等,让鸡的采食习性和胃肠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训练时添加青绿饲料要由少到多逐渐的进行,防止一次性添加过量引起雏鸡腹泻。

活动量的训练。蛋鸡在散养后活动量会大幅度的增加,如果没有一个过渡而突然的增加,雏鸡会因活动量过大而导致过度疲劳,还会诱发多种疾病。因此,在散养前要对雏鸡进行活动量的训练工作,可通过加大饮食用具的间距来逐步扩大雏鸡的活动范围。

2、科学分群和转群

分群工作是蛋鸡散养管理的基础,在分群时同一个育雏舍的鸡最好分到同一个散养鸡舍,这样可提高蛋鸡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生产性能及成活率。在分群时要确定适宜的散养密度。蛋鸡的散养密度是一个动态的指标,最佳密度的确定要根据地点、季节、蛋本身情况来确定,通常要根据散养地的植被情况来确定,当植物品种和数量丰富时可适当的增加散养的密度。一般不宜超过12只/m2。另外,还要根据蛋鸡的体重、采食量来定,体重小、采食量不大的密度可大一些。早春和初冬季节植被少,密度要小一些,夏秋季节植被丰富,密度可大一些。

鸡群散养要进行转群的工作,转群时要选择在晴天的夜里进行,在弱光照下将鸡运到散养鸡舍,让其在散养舍过夜,第二天天亮后不能马上开门放鸡,要让鸡群间相互熟悉,并且熟悉新的环境。在舍外的Sm处,放上原舍的食具,并添加育雏后期的饲料,再放鸡,这样饲喂5天后,以后则要逐渐调整饲料的配方和饲喂量,逐渐让蛋鸡完全的自由觅食和饮水。注意在散养前10天为了缓解应激,可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另外,在散养初期为了防止个别蛋鸡走失,可暂时设置上围栏,并且要根据蛋鸡的生长不断扩大围栏的面积。

3、做好调教工作

调教的目的是让鸡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直到产生习惯性的行为,这样便于管理。雏鸡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育雏期就要开始调教的工作,并在散养的过程中进行强化,以让其形成条件反射。调教的主要内容包括饲喂、饮水、出牧、回舍、上栖木以及紧急避险等。在调教饲喂时要让鸡有一定的饥饿感,在给料前给予一定的信号,以不引起鸡群惊恐但又可传得很远为宜,实际养殖中一般选择吹哨。要一边喂料一边发出信号,尽量让鸡看到抛料的动作,以形成吃觉和视觉的双重信号,通常3-5天即可调教成功。择木而栖是鸡的天性,但有时会因栖木少而使有的鸡抢到不到位置在地面过夜,长期下去易诱发疾病,因此要训练每只鸡有固定的栖位,在散养的前几天夜里要注意巡查鸡舍,将卧地的鸡上栖木,连续几天后鸡就会自寻栖位了。

4、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散养初期的补饲工作。散养虽然要求蛋鸡自由觅食,但是在初期鸡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才可完全的自主觅食,因此为了保证蛋鸡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就要适当的进行补饲。补饲量要求为鸡营养需求总量的50%以上。具体的补饲量要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散养地的虫草情况以及天气情况来调整。

加强散养初期的管理工作。在散养过程中要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如遇极端天气,如暴雨、冰雹、寒冷天气等,最好不放鸡出舍,并且还要调教鸡群在暴风雨来之前能及时回舍。避免因极端条件而导致死亡率上升。还要防止兽害的侵害。其中老鼠是散养初期危害最为严重的动物,所以要在散养地设置鼠夹、鼠药等。另外,还要注意如果选择在果园或者农田里养鸡时还要避免因农药中毒而引发大量死亡。在散养初期还要做好巡视的工作,注意清点鸡群的数量,避免鸡在野外夜宿,防止被其他动物伤害。加强日常的观察工作,通过观察掌握鸡群的动态变化,以便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问题。晚上在关灯,鸡群体息后要细听鸡的呼吸声,如果发现声音异常则说明患有呼吸道疾病,要及时的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山场散养蛋鸡的鸡蛋价格一般比纯舍饲养鸡场的鸡蛋价格高1/3,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期间甚至高出一倍还多。易县山场面积广阔,近几年来,山场散养蛋鸡已成为易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根据对山场散养蛋鸡的实践经验,就如何掌握山场散养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作以下简要介绍:
一、散养鸡山场鸡舍选址技术
1.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环境安静;
2.土质应透水性好,以沙质土壤为佳;
3.水源充足,保证四季供水,水质无污染;
4.电力、通讯、交通较为便利,鸡舍与主要交通干线的距离不少于500米。
二、散养鸡的养殖规模
养殖户可根据自己实际拥有的山场面积、家庭经济状况及劳动力的多少来确定。对于经济状况较好、有一两个劳动力的家庭,饲养规模以500~1000只、每亩山场饲养60~80只为宜,这样既能保证蛋鸡自由活动,采食,又能有效防止山场植被因鸡的过度采食而被破坏;同时能保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便于日常的饲养管理。但对于有大面积山场,有闲置劳动力,经济状况非常好的家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养殖规模,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散养蛋鸡技术
三、散养鸡的养殖品种选择技术
以选择优质粉壳蛋鸡品种为主,如B4、海兰、雅康、罗曼粉等。这种优质蛋鸡在同等山场散养条件下具有产蛋多、整齐度高、易管理的特性,相对于饲养本地土种柴鸡而言,鸡蛋品质更好、经济效益更显著。
四、散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散养鸡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0~6周龄)
由于雏鸡具有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胃容积小,消化力弱,抗病力与合群性差等特点。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1.进鸡前的卫生消毒工作。在进鸡前7天,要把鸡舍内外彻底打扫干净,地面用1%~2%的火碱水浸泡2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鸡笼、育雏室一同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4小时,然后,把门窗全部打开,经过5~7天,有害残留气体排净后再升温进鸡(注意:洗净、晾干的饲槽、饮水器要提前放进育雏室,与育雏室同时进行熏蒸消毒)。
2.鸡舍温度。第一周以33~35℃为宜,以后每两天降1℃,每周降2~3℃,五周后降到22~25℃。育雏室在进鸡前24小时要先进行预热(炎热季节除外),以便室内提前达到雏鸡所需温度。
散养蛋鸡技术
3.光照。光照对雏鸡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光照时间,二是光照强度。
①光照时间。育雏前3天光照时间23~24小时,以后每周减3小时,直至自然光照。
②光照强度。育雏第一周用40瓦灯泡,灯间距3米,距地面2米;从第二周以后改用25瓦灯泡,光照强度3瓦/平方米。
4.饲养密度。1~10日龄,60~50只/平方米;11~20日龄,40~30只/平方米;31~40日龄,30~20只/平方米;41~60日龄,20~15只/平方米;60~90日龄,10~8只/平方米。
5.饮水和饲喂。雏鸡先饮水后饲喂。
①饮水。经长途运输的雏鸡进入育雏室后,稍加休息即可饮水、一般水温以18~22℃为最好。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可饮5%的葡萄糖水;育雏鸡前两周在饮水中加入抗生素(如蒽诺沙星,氟哌酸等),连饮5天以防鸡白痢的发生。
②饲喂。一般在饮水2~3小时后进行,饲喂时间以出壳后24~36小时为宜,最长不超过48小时。最好采用营养丰富、易于啄食和消化的雏鸡全价颗粒料,如用粉状料,喂前要将饲料拌湿,也可在前3天喂拌湿的小米,以后再改成全价料。饲喂时,前3天用料盘或白纸,面积越大越好,以后改成喂料器。最初3天两小时喂一次,少量勤添,随着鸡日龄的增加,每天饲喂次数减少到4~6次。在3日龄,应注意及时将不会吃喝的弱雏挑出,并逐只教会饮水与采食,以提高成活率。
6.防疫。7~8日龄,28日龄,鸡新城疫Ⅱ系或Ⅳ系滴鼻、点眼;14日龄,28日龄,鸡法氏囊弱毒苗饮水免疫;34日龄,鸡法氏囊中等毒力苗饮水免疫。每次免疫后,在饲料或饮水中可适当添加电解多维,以减少鸡群的应激反应。
散养蛋鸡技术
(二)散养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7~20周龄)
1.放养与补饲。育成期间,可将鸡在山场内放养。放养应有人员看守,以防鹰、蛇等动物对鸡的伤害。根据鸡群自由采食程度即嗉囊大小,分别于中午、傍晚适当进行补饲。补饲可用育成鸡料,也可用玉米、谷子、小麦等原粮(为提高消化率,最好将原粮进行粉碎后再喂);补饲时第一次用一种声音(加哨音、打鼓、敲锣)召集鸡回来,以后使这一声音固定下来,使散养鸡逐渐熟悉并形成条件反射,一旦该种声音响起,放养到山场各处的鸡就会不顾一切向补饲点集合,这样非常便于管理。
2.光照。整个育成期宜采取逐渐缩短光照时间,但对于山场散养鸡可完全采用自然光照,天亮放鸡,天黑关鸡。
3.饮水。如山场内有小水沟、山泉,且水量充足,可不考虑饮水问题;否则,应在补饲的同时给鸡饮水。
4.防疫。50日龄,用传支H52疫苗滴鼻或点眼;60日龄,用鸡痘疫苗在鸡翅的三角区进行刺种;70日龄,用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滴鼻或点眼;120日龄,用新减二联苗肌肉注射。
(三)散养鸡蛋期的饲养管理技术(21~72周龄)
鸡养到140日龄以后,就开始陆续产蛋,是山场养鸡见效益的关键期。
1.光照。从21周龄开始补充光照时间,直至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而后始终固定光照时间为16小时,光照强度以4瓦/平方米为宜,灯距地面不超过2米。
散养蛋鸡技术
2.补饲。在补饲料中适量添加豆粕、花生饼、鱼粉和贝壳粉等,饲料配方为:豆粕10%、花生饼7%、鱼粉4%、玉米60%、麸皮13%、贝壳粉5.65%、食盐0.35%。
3.饮水。同育雏期。
4.准备产蛋窝。产蛋期要在补饲点或鸡舍内搭建长30厘米、宽25厘米、深30厘米的产蛋窝,以每3只鸡搭建1个产蛋窝为宜,在产蛋窝里放置适量干燥的干草或麦秸,以减少鸡蛋破损。要训练散养鸡在固定地点产蛋。实践中也有狗领捡蛋法:狗从小用鸡蛋喂养,长大后对鸡蛋有特殊的嗅觉,据此,饲养员可牵着狗捡鸡蛋。此法仅可作为山场散养蛋鸡捡蛋的一种补充。

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瘟免疫效果的比较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又称“猪霍乱”,是养猪业中常见的疾病,给养猪生产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永安市规模化养殖场和散养户的猪血清样品等进行检测,初步了解其猪瘟的抗体水平,比较二者之间的区别,并根据临床实践,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为科学有效地防控猪瘟提供依据。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规模化猪场与散养户猪瘟免疫效果的比较。并总结了猪瘟免疫效果的提高方法,以便为猪瘟控制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选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0个规模化猪场(598头猪)与68个散养户(266头猪)。其中规模化猪场中能繁母猪227头,保育猪129头,育肥猪86头,后备猪156头。散养户中能繁母猪76头,保育猪65头,育肥猪125头。对864头健康猪在28-30天之前进行猪瘟疫苗免疫,并采集864份血样,对其免疫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检测需要的试剂与仪器包括:ELISA检测试剂盒、离心机、加样器、隔水式普通培养箱、快速检测仪、微量振荡器等。将采集的血样经过无菌离心吸取血清制成样品,并对每份样品做好标记,放置在冰箱中冷藏处理。并从冰箱中取出试剂盒,放置在实验室中,确保温度恢复到室温(15-26℃),并对试剂进行观察,如果试剂中出现未溶解的固体物质,需要继续回温溶解。并放置在微量震荡器中维持0.5-1min的震荡处理,并按照先后顺序摆好备用。并对阴性与阳性标准血清标记好加样位置,并对反应板符号做好标记。在反应板中加入50uL血清稀释液,并依此加入阳性与阴性血清以及待检血清样品各50uL,并对其进行震荡处理0.5-1min,贴上封板膜,并放置在25℃隔水式普通培养箱中孵育1h。之后重复清洗,加入100uL显色底物,重新孵育15min,之后加入50uL终止液,震荡30s,对其OD值进行检测。

判断标准。样品PC低于40%表示为阴性;样品PC在40%及以上表示为阳性。其中样品PC计算为:(阴性对照血清OD450nm平均值样品OD450nm值)/(阴性对照血清OD450nm平均值阳性对照血清OD450nm平均值)×100%。

2、结。。

规模化猪场中598头猪猪瘟抗体合格率为96.15%(575j598),其中能繁母猪合格218头、保育猪合格119头、育肥猪合格84头、后备猪合格154头;散养户266头猪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为77.44%(206/266),其中能繁母猪合格67头、保育猪合格49头、育肥猪合格90头。

3、讨论

在规模化猪场中,能繁母猪与后备猪的抗体水平较好,其主要是与规模化猪场重视种猪健康有着密切联系。根据结果显示,规模化猪场的猪瘟免疫效果明显优于散养户猪瘟免疫效果。散养户在养殖的时候,需要充分借鉴规模化猪场的养殖经验,要不断提高免疫技术,养殖户要重视猪瘟免疫,对免疫程序进行改进,并注意饮食健康,对猪圈的环境卫生进行改善,以便提高猪瘟的免疫效果,确保疫病发生率的降低,从而促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规模化猪场需要维持现有的防疫水平,确保猪瘟免疫效果维持良好的状态。而散养户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猪瘟免疫、科学饲养以及生猪采买的时候严格把控。需要对种猪的健康进行重视,以便切断感染源头。在购买种猪的时候,避免从疫区或刚治疗好猪瘟的猪场购买。在种猪运输的过程中,需要对运输工具进行彻底消毒,购买回猪场的时候,需要对随行人员与车辆进行彻底消毒,之后将猪送往猪场的隔离区。在隔离区饲养1个月所有的时间对其进行免疫接种后,待抗体检测合格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

猪瘟一直以来是威胁我县养猪业的头号疾病,对于猪瘟的控制目前主要还是依靠猪瘟疫苗的免疫预防,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县猪瘟防疫的效果以及生猪感染压力的大小,也关系到我县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猪场及农村散养户定期对猪瘟疫苗效果检测评估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用于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评估的方法很多,如何选择一种切合我县实际的检测方法是科学评估的首要问题。我们采用两种常用的评估方法(免疫金标试纸检测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全县农村散养户的336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猪瘟免疫效果平行对比检测试验,这对于以后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够及时准确掌握生猪猪瘟免疫效果,具有非常深远的指导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被检样品采自全县12个乡镇农村散养户不同日龄的猪,其中仔猪(20~45日龄)96份,生产母猪102份,肥猪(70~160日龄)138份。散养户提供的336份血清均为猪瘟免疫首免20日龄左右,二免在65日龄免疫后18~20天所采的仔猪全血样品。
1.1.2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剂盒(包括猪瘟正向间接血凝抗原、猪瘟稀释液、猪瘟阴、阳性血清)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试剂盒批号:20080812。
1.1.396孔血凝板(110。V型),飞鸽牌台式离心机,精密移液器(5~50μl、20~200μl),微量振荡器。
1.1.4猪瘟抗体免疫金标试纸条,购自深圳市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81020。
1.2方法
将336份全血样品放入离心机离心,5分钟后吸取上层血清液,置于试管架上备用。在金标检测卡的椭圆形加样孔内加入2~3滴(50~100μ1)待检猪血清。将检测卡平放在平面上,在室温下静置8~15min判定结果。加样后8~15min可与金标试纸附带的参照卡的色带滴度进行参考比较,当被检样品检测线(T)条带的色泽大于参照卡中猪瘟抗体效价为1∶16时,说明检测样品中猪瘟抗体的滴度较高,如果低于1∶16则表示被检猪的猪瘟抗体水平过低,应及时进行猪瘟疫苗接种。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操作顺序如下:加稀释液→加被检血清→在血凝板上倍比稀释被检血清、阳性血清→加血凝抗原→震荡摇匀→37℃下静置1~2h→结果判定。以50%红血球出现凝集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为该血清的血凝效价。血凝效价达1∶16为免疫合格,1∶16以下为免疫不合格。
2、结果与分析

从上述表格可以得知:抗体金标检测仔猪猪瘟抗体效价达到保护线的为82%,正向间接血凝检测合格的为81%;育肥猪金标检测抗体水平达到有效保护值(1∶16)的为91%,正向间接血凝为91%;金标抗体检测生产母猪免疫合格的为84%,正向间接血凝为86%。
通过数据比较表明,免疫金标试纸检测与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的结果基本符合,试验结果可靠。
3、讨论
3.1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出,我县现有的疫病预防免疫程序中,总有一部分猪只免疫不合格,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可能与基层防疫员的技术、操作、疫苗用量、疫苗质量等有关。也可能是广泛存在的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圆环病毒感染而破坏了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
3.2从操作方法上,免疫金标试纸条操作简便,更重要的是检测时间很短,使我们能及时做好疾病诊断、抗体监测。间接血凝是通过血球凝集程度来判断结果的,实验员的判断力不一样,就很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即便对于同一操作者,每次的试验判断结果都可能有一定的偏差。
3.3从经济成本上,免疫金标试纸检测也能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它能大量成批的检测,也能单独进行检测,且不造成浪费。而间接血凝所需抗原一经开启就必须一次用完,若检测量较小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4、结论
综上所述,猪瘟抗体金标试纸检测法,凭借其操作简便,不需要技术含量很高的实验员,结果直观,反应时间短的优势,非常符合我县的实际需要。乡镇兽医站,养殖场都可推广应用,对我县应对重大动物疫病时的应急反应能力,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散养猪场(户)养殖污染的防治方法


虽然国家在大力推广规模化养猪场的建设和发展,小散养猪场还是不少,对环境污染很严重。小散养猪场(户)养殖污染的防治,是提升生猪产业发展水平的需要,也是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应加大物力和人力的推进。现将小散养猪场(户)养殖污染的防治方法和关于加强小散养猪场户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告诉给大家!

1、调查摸底,重点整治

小散养猪场(户)(年出栏50-4q9头为小规模养殖场,年出栏少于50头为散养户,合称小散养猪场(户))是生猪产业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为保障猪肉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受传统生产理念、养殖技能、设施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小散养猪场(户)粪便处理与利用水平总体较低,粪便乱堆乱放,污水任意流淌,既影响村容村貌,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难点。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主动开展调查,了解小散养猪场(户)的分布、规模、排污等基本情况,将小散养猪场(户)养殖污染防治列入重点整治范围。

2、正确引导,转型升级

注重发挥市场调节和法制管理机制,引导基础条件差、毗邻村镇居民区的小散养猪场(户)有序退出,支持被划入禁养区内的养猪场(户)向养殖密度较低的非禁养区转移。帮助小散养猪场(户)转变发展理念,鼓励经济基础较好、技术水平较高的小散养猪场(户)应用养殖新技术、完善生产设施,向专业化畜禽养殖和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转化。

3、完善粪便处理设施设备

当前,小散养猪场(户)粪便处理设施装备水平普遍低下。要加快圈舍改造,推广应用新型节水饲养设备,改水冲圈为干清粪饲养工艺,完善雨污分流、干湿分离设施,实现源头减量。督促小散养猪场(户)按饲养规模和清粪模式,配套建设相应容积的防雨防渗防漏的粪水存储池和干粪堆积场等必要设施,防止雨淋冲刷、直排污染。对条件适合的小散养猪场(户),可配套建设用于处理动物粪便和生活污水的小型户用沼气设施,同时做好沼渣沼液的还田利用。

4、加快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

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协作与联合,围绕清洁养殖、生态养殖、健康养殖集成推广一批实用新技术。通过总结经验、示范引导、培育典型,扩大应用粪便综合利用新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干湿分离、干粪堆肥、污水沉积、种养平衡的处理与利用模式,鼓励支持小规模养猪场应用原位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或异位发酵床生物降解技术,实现畜禽粪污零排放。扶持在小散养猪场(户)相对密集区实行生猪粪便分户收集、集中处理模式,引导发展生物有机肥加工或水肥一体化利用,推广应用优质高效环保型饲料。

5、全面提升农牧结合发展水平

农牧结合是解决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支持小散养猪场(户)按农地配套标准承包农田,或与当地种植户建立粪肥供应关系,实现生猪粪便就近利用、当地消纳的种养循环生产。有沼气工程的场户,要进一步推广“猪十沼十粮”、“猪十沼十菜”等循环种养模式,提高粪便利用效率。鼓励有机肥生产企业与养猪场(户)采用“垫料换肥料”的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为养猪场(户)提供发酵新垫料,养猪场(户)为企业提供猪粪发酵肥,形成生猪发酵床养殖、有机肥生产、农作物种植紧密联系的循环农牧结合模式格局。

6、严格规范生猪养殖行为

加强《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扩大教育普及面,提高小散养猪场(户)守法经营和生态环保意识。帮助建立生猪养殖档案,督促小散养猪场(户)加强环境消毒和免疫预防接种。加强执法监管,加大对小散养猪场(户)的巡查力度,规范兽药及饲料添加剂使用,严格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保障粪污处理和利用设施改造到位并正常运行,确保各项生产行为规范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7、提升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水平

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财政补助、保险联动”的原则,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根据本地畜禽养殖、疫病发生和畜禽死亡等情况,以及时处理、清洁环保、合理利用为目标,着力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及监管长效机制,力争到2016年底,生猪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到2020年实现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全覆盖。加快统筹推进步伐,优化工艺选择,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8、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

开展生猪粪便综合利用和养殖污染防治前瞻性、关键性技术攻关,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与创新,围绕生态健康养殖和生猪粪便综合利用,从环境评价、场舍设计、饲养模式、饲料生产、粪污处理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加强技术组装,集成一批控源减排、清洁生产、粪便综合利用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技术、新模式。通过开展生猪生态健康与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和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培育先进典型,树立示范标杆,加强宣传推广,不断提升生猪粪便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能力,着力提升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

关于加强小散养猪场户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提升生猪产业发展水平,加强养殖污染治理,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现就做好生猪小规模养殖场(年出栏50头至499头)和散养户(年出栏少于50头,以下合称小散养猪场户)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小散养猪污染防治。小散养猪场户是我省生猪产业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为保障猪肉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受传统生产理念、养殖技能、设施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小散养猪场户粪便处理与利用水平总体较低,粪便乱堆乱放,污水任意流淌,既影响村容村貌,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难点。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主动开展调查,摸清小散养猪场户的分布、规模、排污等基本情况,切实将小散养猪场户养殖污染防治列入当前重点工作,花大力气加以推进。
二、引导小散养猪场户转型提升。引导小散养猪场户转型提升是污染防治的基础。要注重发挥市场调节和法制管理机制,引导基础条件差、毗邻村镇居民区的小散养猪场户有序退出,支持被划入禁养区内的养猪场户向养殖密度较低的非禁养区转移。帮助小散养猪场户转变发展理念,鼓励经济基础较好、技术水平较高的小散养猪场户应用养殖新技术、完善生产设施,或增加土地流转,向专业化畜禽养殖和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转化。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促成条件适合的养殖场户融入当地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牵头的生猪养殖流通合作生产体系,稳定养殖收益。
三、配套完善粪便处理设施设备。当前,小散养猪场户粪便处理设施装备水平普遍低下。要指导小散养猪场户加快圈舍改造,推广应用新型节水饲养设备,改水冲圈为干清粪饲养工艺,完善雨污分流、干湿分离设施,实现源头减量。督促小散养猪场户按饲养规模和清粪模式,配套建设相应容积的防雨防渗防漏的粪水存储池和干粪堆积场等必要设施,防止雨淋冲刷、直排污染。对条件适合的小散养猪场户,可配套建设用于处理动物粪便和生活污水的小型户用沼气设施,同时做好沼渣沼液的还田利用。对于开展粪便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地区的小散养猪场户,要按照有效贮存容积大于一次清运量设计建设粪尿贮存池等设施,以便集中清运、统一处理。
四、加快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要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协作与联合,围绕清洁养殖、生态养殖、健康养殖集成推广一批实用新技术。加强调查研究,通过总结经验、示范引导、培育典型,扩大应用粪便综合利用新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干湿分离、干粪堆肥、污水沉积、种养平衡的处理与利用模式,鼓励支持小规模养猪场应用原位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或异位发酵床生物降解技术,实现畜禽粪污零排放。扶持在小散养猪场户相对密集区实行生猪粪便分户收集、集中处理模式,引导发展生物有机肥加工或水肥一体化利用。推广应用优质高效环保型饲料,减少生猪粪便中氮磷排放。
五、全面提升农牧结合发展水平。农牧结合是解决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要从协调部门配合、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入手,打通种养协调发展通道。支持小散养猪场户按农地配套标准(每亩1.5-3头存栏猪)承包农田,或与当地种植户建立粪肥供应关系,实现生猪粪便就近利用、当地消纳的种养循环生产。有条件配套户用沼气或沼气工程的场户,要进一步推广“猪+沼+粮”、“猪+沼+菜”等循环种养模式,提高粪便利用效率。鼓励有机肥生产企业与养猪场户采用“垫料换肥料”的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为养猪场户提供发酵新垫料,养猪场户为企业提供猪粪发酵肥,形成生猪发酵床养殖、有机肥生产、农作物种植紧密联系的循环农业模式格局。
六、严格规范生猪养殖行为。小散养猪场户的日常生产行为直接事关环境保护、产量质量、防疫安全等敏感问题,必须严格加以规范。要加强《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扩大教育普及面,提高小散养猪场户守法经营和生态环保意识。帮助建立生猪养殖档案,督促小散养猪场户加强环境消毒和免疫预防接种。加强执法监管,加大对小散养猪场户的巡查力度,规范兽药及饲料添加剂使用,严格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保障粪污处理和利用设施改造到位并正常运行,确保各项生产行为规范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养猪业家庭散养户可能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传统养殖业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年,但是现在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前往城市工作,养猪业也全面进入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阶段,现在在农村的庭院里,已经很难看到养猪了。受到禁养政策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家庭散养户将不再养猪。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猪业家庭散养户可能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还记得小时候,几乎所有的农村家庭都要养上一两头猪,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养猪业也全面进入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阶段,现在在农村的庭院里,已经很难看到养猪了。受到禁养政策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家庭散养户将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问题来了,农村家庭散养户退出历史舞台后,以后养猪业将被谁所占据市场呢?规模化猪场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小易认为,单从资金这一个条件来说,以后养猪业将成为有钱人的天下。

咱们不妨拿1000头的猪场来计算下投资成本,其实1000头在未来可能都算是小型猪场,按照最优猪场设计方案,1000头大约需要占地1500平方,按照每平方建设费用300元计算,整个建设费用大约是45万元;购进30斤的猪苗按照均价600元计算,整体猪苗成本大约是60万元。

如果按照250斤出栏的话,等于增重了220斤,饲料按照每斤1.5元,料肉比按照3:1来计算,每头猪的饲料成本大约990元,整体饲料成本就需要99万元。就算是安装了液态饲喂系统的猪场,料肉比降到了2.6:1,那每头猪饲料成本也需要858元,整体饲料成本也要在85.8万元,再加上人工、防疫、消毒、水电等,一个1000头猪场至少需要投资240万左右。这对于一般的农民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瑞昂畜牧研究中心的李道生指出,对于未来养猪业的发展,行业内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有钱的养猪,没钱的吃肉”,这句话并不无道理,这是对未来养猪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形象概括。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规模化猪场的发展,所以养猪人在平时一定要抓住机遇发展,提高自身的养猪技术,以提高自己的养猪效益,并适时适度扩大发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4952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