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盲条鳅

中文名称 个旧盲条鳅
拉丁名称 Nemachilus gejiuensis Chu et Chen
英文名称 Gejiu blind loach
地方名称 透明鱼、盲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鳅科
拉丁科名 Cobitidae
中文属名 条鳅属
拉丁属名 Nemachilus Bleeker,1863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体小,延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头略平扁,头宽大于头高。眼退化,表面仅留一浅凹。前后鼻孔紧靠,前鼻孔在鼻瓣中,鼻瓣后缘呈三角形,末端伸过后鼻孔侧线孔清晰。背鳍无硬刺,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稍近;胸鳍平展,接近腹面,外缘呈弧形凸出;腹、臀鳍均大;尾鳍略大,浅分叉,末端钝。生活时鱼体隐现白色,半透明,可见淡红色脊椎,鳃盖透红,各鳍透明(图版VI~7)。

相关阅读

横纹条鳅


中文名称 横纹条鳅
拉丁名称 Noemachei1us fasciotus(Nicho1s et Pope)
英文名称 crossbanded loach
地方名称 沙钻、军鱼、媒子鱼、滑油(广西)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鳅科
拉丁科名 Cobitidae
中文属名 条鳅属
拉丁属名 Nemachilus Bleeker,1863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Ⅲ~8;臀鳍Ⅱ~5;腹鳍Ⅰ~7;胸鳍Ⅰ~10。第一鳃弓内侧鳃耙10~12。脊椎骨4十34~35。
体长为体高的5.7一7.2(6.2)倍,为头长的4.4~4.8(4.6)倍,为尾柄长的6.4~7.3(6.8)倍,为尾柄高的7.4~8.1(7.7)倍。头长为吻长的2.2~2.4(2.3)倍,为眼径的8.7一10.0(9.5)倍,为眼间距的3.4一3.8(3.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1~1.2倍。

体长,前部圆柱状,尾柄侧扁。头较小。眼小,上位;眼间较宽。口下位,弧形;下唇中央有一缺刻。须3对,其中吻须2对,口角须1对,其末端达眼后缘。

背鳍前距为体长的50~53%。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相对或位于背鳍第一根分枝鳍条下方,其末端不达肛门。肛门约位于腹鳍基至臀鳍间的后1/3处。尾鳍浅凹。

侧线完全。背鳍前的前躯鳞片稀疏,背鳍后的后躯鳞片密集。

体灰绿或灰黄色,腹部灰白色。体侧具13~19条灰黑色横条纹,这些条纹在某些个体不明显或缺如。尾鳍浅红色;其它各鳍略呈黄绿色或浅红色。

生活习性 多栖息于急流河段的砾石缝隙中。

密纹条鳅


[学名]: Nemachilus vinciguerrae Hora
[资源名称]: 密纹条鳅
 
[形态特征]:
  体细且较长,略侧扁。口下位,较大,呈弧形。上、下唇较厚,唇面有明显的皱褶。上唇中央有一浅缺刻,下唇前缘游离,中央有一缺刻,缺刻之后有浅的中央颏沟。上颌中部具一弱的齿状突。背鳍起点前的体背完全裸露或仅背鳍起点处具零散的鳞片,胸、腹部裸露无鳞,其余体被细鳞。侧线完全。体侧斑纹26-33条,在前躯排列细密,向后渐宽疏。
 
[原产国家]:中国、缅甸  [原产省份]:缅甸及我国云南  [原产地区]:缅甸及我国云南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缅甸及我国伊洛瓦底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小型鱼类,栖息于河流的砾石缝隙间。

短体条鳅


中文名称 短体条鳅
拉丁名称 Nemachilus potanini Gunth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鳅科
拉丁科名 Cobitidae
中文属名 条鳅属
拉丁属名 Nemachilus Bleeker,1863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Ⅲ,8;臀鳍条Ⅲ,5;鳃耙外侧无,内侧5~8。体长为体高的4.3~5.1倍,为头长的4.1~4.8倍,为尾柄长的6.1~6.9倍,为见柄高的6.4倍。头长为吻长的2.2~2.4倍,为眼径的5.2~6.1倍,为眼间距的2.8~3.3倍。体呈圆棒状。尾柄侧扁。头小。吻圆钝。口亚下位,口裂弧形,唇的皮褶与上、下颌分离,上、下颌具有坚硬的角质物。须3对,吻端2对,口角1对。眼小,侧上位。鼻孔靠近眼前方,呈小管状。鳃孔很小,鳃膜在胸鳍基部前缘与峡部侧面连接。鳃耙十分细小,排列很稀。背鳍起点在体中部,无硬刺。胸鳍呈圆扇形,伸至胸、腹鳍距离的1/2处。腹鳍起点在背鳍第1~2个分枝鳍条的垂直下方,末端不达肛门。臀鳍十分短小。尾鳍截形。侧线平直,横贯体侧之中部。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头部灰褐色,具有黑色的斑点。背部及体侧上方为褐色,有许多深褐色的横带。腹部黄褐色。尾鳍基部有一黑色的斑纹。背鳍有黑色斑点,排列成两列乎行的斑纹。尾鳍散有黑色小点。胸鳍、腹鳍和臀鳍为浅黄褐色。

郑氏间条鳅


[学名]: Heminoemacheilus zhengbaoshani Zhu Cao
[资源名称]: 郑氏间条鳅
 
[形态特征]:
 
身体粗壮,侧扁,尾柄高而短。头侧扁。吻长短于眼后头长。口亚下位。唇薄,唇面有微皱。上颌前缘中部有一齿形突起。须很长,均能伸达主鳃盖骨或超过头的后缘。前鼻孔与后鼻孔紧相邻,前鼻孔在一短的管状突起中。除头部外,整个身体被覆密集的小鳞。侧线不完全,终止在胸鳍上方。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部为远,背鳍起点到吻端的距离为体长的56―57%,背鳍的背缘平截或微凹入。胸鳍短小,侧位,其末端不达胸、腹鳍基部起点之间的中点。腹鳍基部起点与背鳍基部起点或与背鳍的第一、二、三根分枝鳍条基部相对,末端不伸达肛门(其间距约等于眼径的2倍)。尾鳍的后缘凹入,上、下叶等长。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河池市都安县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广西都安县地苏乡地下河中。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昏暗的地下河或地下河出口处。

颊鳞异条鳅


中文名称颊鳞异条鳅


拉丁名称Paranemachilus genilepis Zhu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鳅科

拉丁科名Cobitidae

中文属名异条鳅属

拉丁属名Paranemacheilus Zhu,1983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昌平的溶洞地下河中和左江。

形态特征
背鳍Ⅲ-8(个别为7);臀鳍Ⅱ-5;腹鳍Ⅰ-6-7;胸鳍Ⅰ-11-13;尾鳍分枝鳍条17。第一鳃弓内侧鳃耙15-21(18)。脊椎骨4+34-35。

体长为体高的3.8-4.8(4.3)倍,为头长的3.9-5.0(4.2)倍,为尾柄长的6.5-8.8(7.7)倍。头长为吻长的2.7-3.4(3.1)倍,为眼径的4.3-6.8(5.5)倍。眼间距为眼径的1.6-2.7(2.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77-1.16(1.0)倍。

身体粗壮,头部稍微压低。吻长短于眼后头长。须3对,甚长,末端均超过眼后缘,达鳃盖或鳃孔。口下位;唇光滑或有浅皱褶,下唇在中部前缘有一凹刻。鳍均短小。背鳍起点在体长中点之后,其至吻端的距离为至尾鳍基部距离的1.12-1.40倍。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或与其第一根分枝鳍条基部相对,末端不达肛门。尾鳍凹入,两叶圆。

鳔后室游离于腹腔中,末端可达到相当于腹鳍起点处。肠绕成Z形,肠长约为体长的1.5倍。

体背部褐色,有很多不规则的深褐色小斑点;体侧中部有很多不规则的深褐色短斑条,它们从鳃盖后方至尾鳍基部排成一宽的纵列。少数标本从头后方到尾鳍基部具一条深褐色纵纹,其宽度约与眼径相等。各鳍鳍条褐色,鳍膜透明。

生活习性
淡水生。

条斑爬岩鳅


中文名称条斑爬岩鳅

拉丁名称Beaufortia pingi (Fang)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爬岩鳅属

拉丁属名Beaufortia Hora,1932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Ⅱ-5;胸鳍Ⅰ-21-22;腹鳍Ⅰ-18-19。侧线鳞(有孔)116-122。

体长为体高的4.5-6.3(平均5.7)倍,为体宽的4.3-6.7(5.3)倍,为头长的4.3-5.1(4.8)倍,为尾柄长的10.4-15.8(12.7)倍,为尾柄高的7.8-13.2(10.9)倍。头长为头高的1.0-1.8(1.5)倍,为头宽的0.9-1.1(1.1)倍,为吻长的1.5-1.9(1.6)倍,为眼径的3.7-5.0(4.3)倍,为眼间距的1.7-2.1(1.8)倍。头宽为口裂宽的2.4-4.5(3.7)倍。

体前部稍平扁,尾柄侧扁。头较低,吻端圆钝,边缘较薄。吻长大于眼后头长,两侧背面具刺状疣突。口下位,马蹄形,口宽显著小于头宽的1/4。唇肉质,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前中部有1缺刻,左右唇片边缘具乳突。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稍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前具吻褶,吻褶分3叶,叶端圆钝。吻褶叶间具2对小吻须。口角须1对。眼侧上位,中等大小,腹面不可见。眼间宽。鼻孔具鼻瓣。鳃裂小,仅限于头背面,下缘不达胸鳍基部。鳞较小,为皮膜所覆盖。头部及偶鳍基部的背面和腹鳍基部之前的腹面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延伸到尾鳍基部。

背鳍基短,起点约与腹鳍起点至基部后缘的中点相对,距吻端和离尾鳍基部的距离约相等。臀鳍基亦短,压倒后末端稍超过尾柄基部。偶鳍平展。胸鳍起点约在瞳孔后缘垂直线下方,末端盖过腹鳍起点。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约等于至吻端的距离,基部具发达的肉质鳍瓣。左右腹鳍最末根鳍条在中部相连,末端有1对缺刻。腹鳍后缘连近肛门,或稍有距离。肛门约位于腹鳍基部至臀鳍起点间的后1/3处。尾鳍斜截。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盲鼬鳚


中文名称 盲鼬鳚
拉丁名称 Barathronus diaphanus Brauer
英文名称 blind brotula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鳚目
拉丁目名 Ophidoidae
中文科名 胎鼬鳚科
拉丁科名 Bythitidae
中文属名 盲鼬鳚属
拉丁属名 Barathron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口裂斜,眼深里,有腭齿,第一鳃弓第鳃耙24~33,椎体细长,尾鳍鳍条9~10,有腹鳍,胸鳍柄部长与宽等长,有21~26鳍条。

蒲氏粘盲鳗


中文名称蒲氏粘盲鳗


拉丁名称Eptatretus burgeri (Girard)

英文名称saled eel, inshore hagfish, hag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圆口纲

拉丁纲名Cyclostomata

中文亚纲名鳍甲亚纲

拉丁亚纲名Pteraspides

中文目名盲鳗目

拉丁目名Myxiniformes

中文科名粘盲鳗科

拉丁科名Eptatretidae

中文属名粘盲鳗属

拉丁属名Eptatret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日本,我国产于黄海南部、东海、江苏大沙。

形态特征
蒲氏粘盲鳗外鳃孔6对。体茶褐色,背中线有一白色纵纹。体长可达60厘米。

生活习性
海水/淡水生。

“盲猪倌”的“翻身”梦


后天失明的曾九生外表看上去与常人无异,并有些许光感(3月20日摄)。

曾有医生诊断,他的眼球并无问题,只需做眼角膜手术就能重见光明。他打算等猪价上去了,卖个好价钱,到大城市求医。1965年出生的曾九生是江西省广昌县头陂镇锡坊村村民。18岁那年,曾九生因病致盲,失去了自理能力,只能靠父母照料。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消沉后,曾九生决定自力更生。他借了一笔钱,摸索着学起了养猪。在当地残联、畜牧站的帮助下,曾九生掌握了生猪养殖知识,更凭借听觉、嗅觉和触觉,练就出一套独特的养猪技能。“一开始是觉得有意思,还可以打发时间,没想到越养越多。”如今,原先只有3头小猪的猪圈,发展成一处500平方米、年出栏量300头的规模化养猪场,曾九生也成为当地闻名的“盲猪倌”。近年来,生猪养殖市场低迷,曾九生的猪场也陷入亏损,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会翻身!”他盼望着,猪场将来能转亏为盈,自己也可以用养猪赚来的钱,寻找医治眼睛的机会。

曾九生沿着猪栏摸索着给猪喂食(3月20日摄)

曾九生在给饲料站打电话订购饲料(3月20日摄)。

曾九生准备将饲料倒入桶内(3月20日摄)。

曾九生在抓小猪进行称重和检查(3月20日摄)。

曾九生在小猪栏里抓小猪称重、检查。由于小猪行动灵活不好抓,曾九生每次都会忙得汗流浃背(3月20日摄)。

曾九生在小猪栏里用饲料“引诱”小猪,以便抓猪称重、检查(3月20日摄)。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5186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下司华吸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