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中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对于一个规模化工厂化的猪场而言,生长育肥舍就好比是一个成品车间,此阶段是猪场盈利的冲刺阶段,此阶段的生产成绩可能决定一个猪场的盈亏。但多数情况下,猪场往往侧重于种猪和仔猪的投入,忽视对生长育肥猪的投入,导致其生产性能下降和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影响了猪场的经济效益。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规模化猪场中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1、做好准备工作

在育肥前为了确保育肥猪健康的生长发育和增重,要做好育肥前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圈舍的清洗和消毒、免疫接种和驱虫等。目前规模化猪场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在上批猪出栏后,下一批猪入舍前要对圈舍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消毒的方法是使用2%-3%的氢氧化钠喷洒消毒,再使用20%的石灰乳粉刷墙壁,然后空舍1周后再转入。用于育肥的猪在仔猪阶段就要根据本场的免疫计划接种相关的疫苗,在育肥期则要根据疫病的流行情况,接种相应的疫苗,以防疾病的传播,从而确保生长育肥猪的健康生长发育和增重。保育猪在育肥前要进行一次全群性的预防性驱虫工作,以后则要每2个月驱虫1次,驱虫药要选择广谱、高效、低廉的,驱虫后的粪便要集中处理,进行堆积发酵。

2、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分群。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对于生长育肥猪实行群体饲养时要合理的利用圈舍的面积,以提高劳动效率,因此在育肥前要对猪群进行合理的分群。仔猪在断奶后进入保育舍前需要分群,在保育结束后进入育肥前也要重新的进行分群,其目的是避免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在分群时要尽量让同一品种、体重大小、体质强弱相差较小的个体分为一群。在分群时可猪鼻喷漆酒精等有浓郁气味的药液,或者选择在夜间先组群,再分群,以保持群体的相对稳定。一旦完成分群工作就不可轻易的调群,否则会破坏猪群已形成的群体秩序,引起不良反应。

及时调教。生长育肥猪在分群结束进入育肥舍后要及时的对其进行调教,即进行采食、躯卧、排泄三点定位的调教,这样不但有助于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和干燥,还便于管理,对育肥猪的生长发育和增重有利。在进行调教时要根据圈舍的条件来进行,对于全漏缝式地板,在调教其排泄时只要育肥猪不将粪尿排泄到食槽中即可,而对于实体地面的圈舍,粪尿需要每天打扫,在调教时则要求育肥猪在定点排泄。在调教时在猪进圈前可将排泄区内放入一些猪粪尿,在猪进舍时将全群赶到排泄区,让其在此地点排泄,这样看管三天后即可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群体的饲养密度,每一群体规模的大小和饲养密度的高低都会对猪的育肥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密度过大,会导致猪体拥挤,引起骚乱,使群体间打斗的现象增多,休息的时间减少,使育肥猪的生长和增重速度减慢。而如果群体的密度过小,则会造成圈舍的浪费,增加养殖成本,并且在寒冷季节不利于保温,也会影响育肥猪的生产性能。一般生长育肥猪适宜的饲养密度应为每圈10-16头,实际的饲养密度还要根据生长育肥猪体重的大小和猪舍的条件来灵活掌握。

3、提供适宜的环境

环境因素对于生长发育肥猪的育肥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做好养殖环境的控制工作。保持圈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育肥舍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温的措施,夏季则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防止育肥猪发生冷、热应激而影响生产性能。一般育肥猪舍的温度易控制在15-20℃。育肥舍要保持干燥,相对湿度易保持在60%-70%,如果湿度过大会加重寒冷和炎热的不利影响,还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增加猪群患病的几率。猪舍内的粪便、猪的呼吸以及饲料的腐败等会导致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升高而使舍内的空气质量变差,另外,如果舍内过于干燥,还会引起舍内粉尘量过大,引起猪群发生呼吸道疾病,因此要注意加强通风换气的力度,以排除舍内的有害气体和尘埃,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除此这外,还要做好圈舍日常环境的卫生清扫及定期的消毒工作,在消毒时不宜长时间的使用一种消毒药剂,以免产生耐药剂,最好1个月换1次消毒药。

4、做好疾病预防

猪群只有健康无病才可健康的生长发育和增重,因此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是规模化猪场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疾病的防治方面要以预防为主,治疗相辅为原则。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合理饲喂,科学管理,提供适宜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可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一些保健类的添加剂,以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另外,还要做好消毒工作,包括场区内消毒、圈舍内消毒、工具用具的消毒以及带猪消毒。另外,在发病高峰期也加强消毒的强度和频率。对猪群进行科学的免疫,猪场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做好保健工作,定期的驱虫,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时要选择适宜的驱虫药,并将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以杀灭虫源。

一、免疫疋刚提
生长育肥猪的免疫一般只有五号病,因此对保育仔猪要做好一些重大病;毒性疾病(如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等)的疫苗接种工作,并定期的进行抗体检测,以保证生长育肥猪不发生重大病毒性疾病和烈性传染病。
二、苗养是基础
生长育肥猪的饲料成本约占猪场总饲料成本的70%,因此,在育肥阶段节省饲料和降低饲料成本是最切实可行的。一般情况下猪场总是将最差的饲科用于育肥猪,特别是在饲:料用于育肥猪,特别是在饲料发霉的情况下,为降低损失,只好饲喂育肥猪。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生长育肥阶段的饲料要保证不用变质的饲料原料,更不能用发霉的饲料原料,需提供营养全面、平衡的饲料来增强猪只的免疫机能,提高猪只的抵抗疾病的能力。对于生长育肥猪来说营养全面、平衡、品质优良的饲料就是最好的药物。
三、药防是必要
要注重预防用药,淡化治疗,加强饲养;树立防重于治,养重于防,养防结合的观念。猪只在转群或免疫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等抗应激的药物,连用3-5天。生长育肥猪会在某一日龄段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或肠道等疾病(如所谓的13周龄墙、15周龄墙、18周龄墙等),针对此种情况应提前选择一些广谱或具有针对性的药物i的药物添加到饲料或饮水中来预防疾病的发生。选择的药物有四环素类、头孢类、磺胺类、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秈高霉素、氟苯尼考、痢茵净等。
用药的原则:采用脉冲式投药,根据所选的药物特性并参照说明书来决定用药剂量,连用5-7天;如果仅仅是单纯的预防保健,可选用一些疗效一般、价廉的药物。当猪群有发病的征兆或已发病,就要选用高效的药物(有时价钱贵的药不一定就是好药)。救病如救火,要注意用药的时机,不能坐等专家或者实验室的诊断,要积极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支持疗法,更不能迷信某种药物是“仙丹”,非它不行。尽可能的联合用药,但要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多用些能增强猪体质的药物(如维生素C、E、GS、电解质等)。
四、管理是关键
首先,保证全进全出批次化是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如做不到,很造成某一种疾病在同一猪舍内的循环感染。其次,定期消毒能减少或消灭外界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是控制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因此,消毒工作一定要制度化,确保消毒的有效性。如,每周2次的带猪消毒;每周1次的全场道路及环境消毒;每次售猪前后对售猪台消毒;空棚清扫后用高压水枪彻底清洗后消毒等,然后对有传染性的病猪要隔离饲养;棚舍内的病死猪要及时运走并进行化制或深埋,以防病菌扩散感染健康猪群。
—般情况下,在有漏缝地板或有外运动场的猪舍,密度要求不小于0.8m2/头;而在水泥地面上,要求每泪者至少为1m2。如果密度高,肥猪的应激反应加重,猪容易打架,容易发生疾病的水平传播,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生长育肥猪的适宜,曰产曰18-20℃,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因此,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如喷淋、负压通风、冲水等)和冬季的防寒保暖(如双层吊顶、烧炭炉、垫稻草等等)。合理的组群:按个体的大小分群,在饲养过程中要对出现的弱猪适当调群,特别在每次换料时要调群,将体重不达标的雏鹰生态猪调出不换料,但也不要频繁的调群、混群。加强通风:育肥阶段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而其发生与空气的的质量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冬季),空气质量又与棚舍内的尘埃、氨气和其它有害气体的浓度有关。湿度可以影响猪舍内氨气和尘埃的浓度,因此要及时通过开门窗(根据风向来开窗)来进行通风换气,同时要注意舍内温度的变化。
按照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制度来管人;通过奖罚机制来调动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打造一支具有一流执行力的团队,提高饲养管理和生产水平。人的因素往往决定一个猪场的兴衰成败。为生长育肥猪提供最舒适的生长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和抗病能力,并能达到最佳的饲料转化率。猪其实也是好奇、聪明的动物,对良好的管理也会产生良好的回报,所以我们要积极为其创造快乐的生活环境,不快乐的猪是不会为猪场带来利润的。

相关知识

怎样管理规模化猪场产房


自繁自养的规模化猪场管理的重点在种猪,而种猪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产房管理。做好产房管理能够提高仔猪成活率、发育整齐度,提高猪群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整个猪场的生产成绩,增加猪场经济效益。

产前准备

产房清洁。饲养人员按照配种计划,提前打扫好产房卫生。待产母猪舍特别是临产母猪舍,要在临产前1周,清扫好舍内外环境卫生,保持清洁、通风、干燥、温暖,严格消毒。

母猪产前准备。母猪临产前采食量往往会有所减少,不利于产后恢复体况和泌乳。因此,必须保证供给既适合产前母猪营养需要、适口性又好的饲料。为防止产后发生乳房炎,对体况较好的母猪,产前3天,停止使用青绿多汁饲料,减少10%~20%(每天减少1公斤)的精料采食量,产仔当天不喂料或者少喂料。

工具、药品准备。母猪进入产房后,就要准备好接产用品,如接产手套,消毒好的抹布、剪刀、洗手盆、肥皂等。备好接产可能用到的药物,如5%碘酒、催产素、高锰酸钾等,夏秋季还要准备些驱蚊灭蝇的药物。备好产后仔猪所用的红外线保温箱、保温板、保温灯等保温装置,电子秤等。

接产

按产人员时刻注意观察临产母猪表现,以便做好必要的准备。如果发现母猪食欲减少,起卧不安,呼吸加快,基本停止采食,阴户松弛红肿,频频排尿,尾根两侧凹下,乳房膨大发亮,两侧乳头向外呈八字形张开。用手挤压最后一对乳头,有黄色乳汁呈喷射状喷出,即是母猪的临产征兆,一般会在2小时~4小时内产仔。这时候注意安抚母猪,稳定情绪,可轻微抚摸腹部,让母猪自然躺卧,用温水轻轻清洗阴门、尾部。

产仔时迅速把新生仔猪从胎衣中脱出来,立即抠出耳、鼻、口腔中的黏液,一只手抓住仔猪,另一只手由母猪阴户端向仔猪腹部方向轻轻挤压脐带2次~3次,使脐带内的血液流向仔猪体内,用挤压脐带的手捏住脐带,在距离仔猪腹部5厘米~6厘米的地方,拉断与母体连接,不松手,用另一手抓住仔猪的两后肢提走,脐带断端用5%碘酊消毒,用毛巾擦干仔猪全身,称重(低于800克的弱仔建议丢掉不要),撒上密斯陀后放入保温箱内,待能够自由活动时(一般不超过10分钟),立即帮助其吃上初乳。最好是生一个,帮助一个,保证每一个仔猪都能尽快吃上初乳。2天~3天内,让瘦小的仔猪吃前面的乳头,健壮的仔猪吃后面的乳头,并让所有仔猪都吃属于自己的固定奶头,以保证整窝仔猪整齐发育。

规模化猪场产房管理


在规模化猪场,产房是其生产的核心区域,细致、安全、高效的分娩管理和有条不紊的操作流程是成功培育仔猪的关键。在为期约6周的产房生产周期中,要经历空舍消毒、母猪上产床、分娩、哺乳和断奶等流程,为了生产更多的优质健壮断奶仔猪,要求产房技术管理人员和饲养员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做到有的放矢。
采用仔猪21日龄断奶的生产模式,可将产房的工作分为6个阶段,即六周生产:第一周产房准备,第二周母猪转入与接产准备,第三周接产与产后处理,第四周仔猪去势与补料,第五周断奶准备与免疫,第六周断奶仔猪饲养。现将操作和管理程序简要介绍如下:
一、产房准备周
1.工作重点
产房内设施设备的检修、清洁与消毒,并进行空舍。
2.操作流程
①彻底清扫。对产房地面进行清扫,彻底清除产床下撒落的饲料、粪污;对母猪和仔猪食槽内剩余的饲料进行处理;保护好产房内的电路设施,将电源开关和插板用塑料袋包裹好。
②冲洗与浸泡。先用水枪对产床、墙壁、地面、保温箱、垫板和饮水器进行预冲洗,对食槽进行浸泡,以软化附着物;再用高压水枪进行彻底的冲洗,重点是产床、食槽、保温箱和垫板。
③检修设施设备。检查饮水器的位置是否合适,水嘴是否通畅,水管有无漏水,线路是否良好,限位栏有无损坏等,如有损坏应及时修整。
④消毒。将附着物冲洗干净后,用5%氢氧化钠溶液再次冲洗消毒;将经过清洗与消毒的用具放回舍内相应位置,对产房进行熏蒸消毒(福尔马林10毫升/米3+高锰酸钾5克/米3)。
⑤空舍。熏蒸消毒后,将产房通风换气2~3天,以干燥备用。
3.特别提醒
冲洗前要确保电路、设备已包裹好,人员应穿靴子和雨衣做好防护,防止短路和触电事故的发生;冲洗时绝不留任何死角,特别是墙角、食槽底部等不易接触到的部位;冲洗完成后一定要通风良好,使产房尽早干燥。对舍内饮水器一定要认真检查,避免出现水嘴位置过低而影响泌乳母猪饮水。
二、母猪转入与接产准备周
1.工作重点
将妊娠107天左右的母猪从妊娠舍转入产房,调节产房的温度使母猪有舒适感,准备接产用具和记录表。
2.操作流程
①清洁与消毒母猪。母猪转入产房前,先将小群母猪赶至一个专门设置的大栏内用水枪和毛刷将其体表的粪污刷洗干净。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时候,应使用温水洗刷母猪体表。洗刷后,再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消毒母猪体表。
②母猪上产床。在上产床的时候,最好有便于母猪攀爬的台阶,防止母猪后肢损伤和机械性流产;驱赶母猪时不可粗暴;核实母猪档案卡。
③产房环境调节。母猪转入之初应使产房温度与妊娠舍相当,再逐渐调至18~22℃,并将湿度控制在65%~75%,以减小母猪的应激。
④准备接产用具。准备接产用具如接产布、接生粉、烤灯、0.1%高锰酸钾溶液、5%碘酊、抗生素和紧急药品等,生产中为了同期分娩或调节分娩时间,可在产前1天注射氯前列烯醇0.1毫克/头。
⑤饲喂管理。产前2~3天,日喂2次,每次1.5千克饲料,并在饲料中加入小苏打或芒硝,预防母猪产后便秘;产前1天,日喂2次,每次1千克饲料。为预防母猪产后热、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可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30克/100千克饲料,产后连用5天。
3.特别提醒
最好将初产母猪与经产母猪安排到不同产房,便于对初产母猪单独管理;母猪进产房前要进行清洁消毒;最好按照预产期的顺序排列母猪产床的位置,便于管理;在配制0.1%高锰酸钾溶液时应注意浓度的准确性,浓度过高对皮肤有刺激和腐蚀作用,浓度过低又起不到预期效果,要使用冷水配制,以防分解失效,注意现配现用,放置过久会分解成二氧化锰而失效。
三、接产与产后处理周
1.工作重点
准确把握母猪的分娩征兆,做到适时接产;为新生仔猪提供适宜温度,辅助仔猪及时吃足初乳;适时调整母猪的饲喂程序,保证母猪的泌乳量。
2.操作流程
①分娩征兆。接产员应详细了解母猪分娩前征兆,临近分娩,外阴部膨胀柔软,颜色由红变紫,乳基隆起,乳房膨胀而有光泽,乳头呈八字叉开并挺直;当母猪突然停食,紧张不安,时起时卧,以头撞击栏门或食槽,呼吸急促,排小而软的粪,尿少而频时表明即将临产,当前部乳头能挤出乳汁时,分娩时间不超过1天,如果最后一对乳头也能挤出乳汁,约6小时左右即可分娩。
②接产。整个接产过程要求保持安静,动作迅速而准确。接产人员应剪短指甲、洗净手臂,并用2%来苏儿消毒。接产前应先将加热灯具准备好,预先提高保温箱和(或)母猪臀部温度,使保温箱内温度维持在32~34℃,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猪后躯和乳房。仔猪产出后,应立即将其口鼻内黏液擦除干净,然后用接产布迅速擦干体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仔猪体温过度散失并预防感冒。假死仔猪应及时救治。个别仔猪出生后胎衣仍未破裂,接产人员应马上用手撕破胎衣,以免仔猪窒息而死,随后用手固定住脐带基部,另一手捏住脐带,将脐带慢慢从产道内拽出;把脐带内血液向仔猪腹部挤压,然后距脐部4~5厘米处用手指钝性掐断,断端用5%碘酒消毒,若流血过多,可用手指捏住断端直至不流血。生产中有些猪场习惯用线结扎,结果造成脐带中少量血液和渗出液无法及时排出,使脐带干燥时间大大延长。按要求对仔猪进行称重并做好记录。仔猪身体烤干后应及早辅助仔猪吃足初乳,吃乳前注意挤掉前几滴乳汁,并防止仔猪被母猪压死。产仔完毕,待胎衣排出后对母猪注射抗生素,及时打扫产床。③难产处理。难产在生产中较为常见,多由母猪骨盆发育不全、产道狭窄、子宫弛缓、胎儿过大或胎位异常等原因引起。母猪破羊水后1小时仍无仔猪产出或产仔间隔超过0.5小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有难产史的母猪在产前1天肌注氯前列烯醇;在子宫颈口开张的情况下,阵缩无力可肌注催产素,整个分娩过程最多注射两次,当注射催产素无效或由于胎儿过大、胎位异常或骨盆狭窄等原因造成的难产应进行人工助产。人工助产前,要剪短指甲,润滑手臂并消毒,然后五指并拢随子宫收缩节律缓慢深入阴道内,抓住仔猪后腿或下颌,随着母猪努责将仔猪拉出,动作要轻。拉出仔猪后及早帮助仔猪呼吸,并给母猪肌注抗生素,以预防子宫炎、阴道炎。()对难产的母猪,应在其档案卡上注明发生难产的原因,以便下一胎次的正确处理或作为淘汰鉴定的依据。

④新生仔猪的处理与保健。新生仔猪吃足初乳后,应着手进行药物保健、剪牙、断尾、打耳缺、寄养、补铁和免疫等。伪狂犬免疫、剪牙和断尾可在仔猪1日龄时同时进行,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1毫升/头,左右鼻孔各0.5毫升;然后抬高仔猪头部进行剪牙,防止鼻孔内疫苗滴落,剪牙时剪去8颗牙齿的中上部即可,避免伤及牙龈和舌头导致出血和感染;随后左手握住仔猪两后腿将仔猪倒提,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拉直猪尾,用提前预热的电热剪尾钳缓缓剪断尾巴,断端涂以碘酊消毒。留尾长度母猪以能盖住阴户为宜,公猪则留至阴囊中部。仔猪2~3日龄进行保健和补铁,保健可用头孢噻呋钠5毫克/头,颈部肌内注射,1次/天,连用2天;补铁用右旋糖酐铁,100~150毫克/头,后腿肌内注射。打耳缺应根据各场标准进行,但应注意所用钳的消毒。在母猪产仔过多或无力哺乳时,应将这些仔猪给其他母猪喂养。生产实践中,仔猪吃过初乳后让迟1~2天分娩的母猪喂养,有助于其争夺乳头。仔猪寄养前应注意打好耳缺,特别是种猪生产中要登记好仔猪血统,然后适当消毒处理后再寄养。对患有乳房炎或乳汁质量太差的母猪,可将整窝仔猪给已断奶的母猪喂养,并仔细观察以确保母猪接受新的仔猪,不同舍之间禁止更换母猪。
⑤母猪饲喂程序的调整。母猪分娩当天不喂料,产后第二天饲料喂量0.5千克,第三天1千克,第四天2千克,第五天3千克,第六天4千克,第七天5千克;饲喂后,将剩料及时从食槽内清除,食欲差的母猪及时量体温,超过39.5℃的肌注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安痛定),体温正常者肌注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注意给母猪提供充足的饮用水。
3.特别提醒
尽量减少冲圈次数和用水量,以降低湿度;夜间接产较考验接产员的耐心,应让责任心较强的负责,特别是在做猪瘟疫苗的超前免疫时,更要求接产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毅力,以保证免疫的质量。注意饮水器的高度(饮水器安装高度与母猪肩部平齐,约80~90厘米)和水流速度(2~2.5升/分钟),保证母猪的泌乳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对难产母猪的判断上要准确,有的猪场接产员没有耐心等待母猪生产,时间稍长便不顾母猪努责强力将手深入产道导致母猪产道的损伤和感染;要督促接产员清点胎衣内脐带头的数目与所产仔猪(包括死胎和木乃伊胎)数目是否相等,确保胎衣全部排出,如遇胎衣未完全排出应及时注射催产素;注射用针头要一猪一个,至少要一窝一个;剪牙钳和断尾钳在使用前要确保已消毒,不同仔猪间使用要经过酒精或碘酊浸泡或擦拭,还要确保其锋利性,防止剪碎牙齿;断尾操作时要慢,以减少出血。
四、仔猪去势与补料周
1.工作重点
5~7日龄仔猪开始补料,对7日龄左右雄性仔猪进行去势。
2.操作流程
①仔猪补料。为了实现哺乳期仔猪生长速度的最大化,进行补饲很重要,同时也为断奶后采食固体饲料做准备(让其肠绒毛适应此变化,并学会找料糟)。从5~7日龄开始,在仔猪易发现处固定一个颜色鲜亮、易清洗的料槽,在料槽内撒少许饲料供仔猪嗅闻熟悉,少量勤添,及时清除被粪尿污染的饲料并清洗食槽。
②去势。雄性仔猪,除患阴囊疝和场内按计划预留的,在7日龄左右全部去势。生产中多采用双口去势法,感染率低且易愈合。去势前应准备好酒精、碘酊、手术刀片、棉球和保健药物等。去势可配合7日龄保健一起进行。去势操作:术者将双手洗净消毒,握住仔猪后腿跗关节将其倒提,用膝部夹住仔猪头部,检查仔猪是否有阴囊疝或腹泻,若有做好记录放回产栏,待其腹泻康复后再行去势;若无则用75%酒精棉球擦拭阴囊皮肤,将左手拇指和食指放在一个睾丸两侧,挤压使皮肤紧张,切开皮肤和白膜,切口刚好能将睾丸挤出为好,挤出睾丸将其向外拉出,钝性掐断精索和血管,不能留有结缔组织在创口外,碘酊消毒创口,同样方法摘除另一侧睾丸。最好准备两套器械,不同仔猪间更换手术刀并进行消毒,两套交替使用。
3.特别提醒
食槽一定要易清洗,易安放,笔者注意到多数员工有懒惰性,食槽里面有粪尿时只是将其倒出或简单地撒上些料覆盖在上面,这样达不到教槽的目的;食槽安放的位置要利于仔猪发现,饲养员不能随意将其移动。去势操作要注意刀片的更换与消毒,避免疾病在不同仔猪间传播,一次性刀片很容易变钝,要适时更换新刀片,便于去势操作和有利于仔猪创伤愈合。本周仔猪腹泻的发病率较高,当一窝中有少数仔猪腹泻时,也应对全窝仔猪进行治疗。自本周开始每3天带猪喷雾消毒1次。
五、断奶准备周
1.工作重点
撤去保温灯,训练仔猪吃料,母猪进行防疫和减料以准备断奶。
2.操作流程
仔猪18日龄左右应撤去保温灯,让仔猪适应产房22℃左右的温度;训练仔猪全部会吃料,个别不吃者需要人工诱食;仔猪14日龄左右免疫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1头份;产后15天左右对3胎以内母猪免疫细小病毒病灭活疫苗,产后18天开始减料,以减少乳汁的供应,每天减1~1.5千克,至断奶前减为2.5千克。
3.特别提醒
本周应重点训练仔猪的采食和饮水。免疫时最好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先用5%碘酊涂擦,再用75%酒精脱碘,做到一猪一针头;用完的针头及时清洗消毒,可先用清水冲洗再经沸水煮沸消毒,而后烘干备用。
六、断奶仔猪饲养周
1.工作重点
监控产房温度变化,适时增温;断奶后弱小仔猪的寄养与诱食。
2.操作流程
当前多数猪场采用一次性断奶法,断奶时要做好两维持三过渡,即维持原圈管理、维持原饲料饲养、做好饲料过渡、做好饲喂制度过渡和饲养环境过渡。断奶时赶走母猪,仔猪原圈饲养,饲料不变任其自由采食;断奶后使产房温度高于断奶前1~2℃,必要时添加烤灯;及时发现不吃料仔猪和弱小仔猪,人工诱食或让同舍母猪再喂养几天;有21日龄猪瘟免疫计划的猪场,做好免疫;做好转群准备。
3.特别提醒
断奶前后应加强仔猪的预防保健,保持产房的卫生、清洁和舒适,加强三点定位的调教,断奶待仔猪适应后再进行合理的分群与调栏。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邮编:271000)

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 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生长育肥猪是猪的一生中生长、增重速度最快的阶段,也是饲料消耗较多的阶段,这一阶段对猪肉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掌握生长育肥阶段猪的生长规律和特点,以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为育肥猪提供一个优良的养殖环境,利用合理的养殖方法,加强防疫技术,让生长育肥猪健康生长、正常增重,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下面一起来看看: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1、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

生长育肥阶段猪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在体重为20~60kg之间的这一阶段主要为猪的生长期,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各项器官以及功能还处于发育阶段,还不健全,尤其是消化系统,对一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还不完善,因此在饲养时要特别的注意。另外,因猪在这一阶段的生长速度迅速,对营养的需求要求较高,所以在猪体重还没有达到60kg时,所提供的饲料的营养水平要相对的高一些。生长育肥猪在20~30kg时主要生长的是骨骼,所以这段时期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尤其是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补充,要充足且及时,以满足育肥猪骨骼和器官的快速生长。当生长育肥猪达到60~70kg时主要是肌肉的增长,并且可达到最高峰,所以为了满足这一生长规律要注意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生长育肥猪脂肪的生长旺盛期则是在90~100kg,因此,在这一阶段为了提高猪肉产品的质量,将酮体瘦肉率提高,需要进行限饲,特别要控制好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当生长育肥猪生长到一定的阶段时体重的增生速度开始减慢,继续饲喂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因此要做到适时出栏。

2、生长育肥猪的管理要点

根据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强饲养管理,科学饲喂,做好防疫工作,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可充分发挥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从而获得最佳的养殖经济效益。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进行育肥。选择生猪品种时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当地的养殖条件选择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酮体瘦肉率高、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目前最常使用的品种多为杂交品种,经过长期的培育所得的杂交后代具有优良的遗传性状,具有良好的育肥前景。

仔猪的初生重断奶重对生长育肥猪的养殖效果有重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做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其目的是生产和培育出出生重和断奶重均高的仔猪,从而提高生长育肥猪阶段的生产性能。

选择营养充足且搭配合理的饲料。根据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可知猪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如果单纯的使用一种饲料满足不了猪在全部生长过程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因此在饲喂的过程中要根据生长育肥猪所处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饲料。要尽可能让饲料的种类多样,充分发挥不同营养物质间的作用。在饲喂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饲喂时要做到定时、定质、定量,以保持育肥猪旺盛的食欲。在提供饲料时不但要注意生长育肥猪的生长阶段,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变换饲料配方,如在夏季为了保证全天的采食量可多饲喂一些促进食欲的饲料,由于夏季白天较长,可适当增加白天的饲喂次数。冬季则要注意提高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并可在夜晚加喂1次。

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在饲喂时要根据育肥猪各阶段的养殖目标,或者市场上对猪肉产品的需求来制定科学的饲喂计划,如果是为了提高重量,可以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进行饲喂;如果是想提高酮体瘦肉率,饲喂时则要控制好脂肪的沉积,易采取限制饲喂的方式。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要满足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求。另外,在饲喂生长育肥猪最佳的饲喂方式是生喂,因如果将饲料煮熟后会破坏其中营养物质的营养价值,尤其是维生素,所以饲喂时仅需要将饲料原料进行粉碎加工即可,一些青绿多汁饲料可直接剁碎饲喂。

在管理方面,要对生长育肥猪进行合理的分群,根据品种、性别、体重科学分群,在分群后对猪进行调教工作,使其在固定的地点进食、休息和排泄,这样便于管理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另外,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做好夏季防暑,冬季防寒的工作,防止因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而引起猪的日增重下降和饲料利用率降低。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卫生,加强日常的通风换气工作,及时的清理粪便,并进行定期的消毒。在育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育肥猪过度的运动,以免消耗大量的能量,影响增重效果。

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生长育肥猪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以保证猪的质量,否则造成疾病的传播,会导致前期的工作都无效而损失惨重。因此,对于疾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除了要加强日常的卫生清理、定期的消毒外,还要注意加强生长育肥猪自身抗病能力,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保健类药物以增强体质。另外,还要定期接种相关的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合理分群

分群技术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吃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均匀。分群时,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合”的原则。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要随时进行调整分群。
肥育猪一般多采用群饲,其既能充分利用猪舍建筑面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猪成本,又可利用猪群同槽争食,增进食欲,提高增重效果。分群时必须并窝,并窝应根据猪的生活特性,实行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办法。一般在固定圈内饲养,每群以10~20头为宜。在舍内饲养,舍外排粪尿的密集饲养条件下,每群以40~50头为宜。

饲料

肥育猪生长速度较快,必须供给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来满足猪快速生长的要求。
日粮搭配多样化猪只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单一饲粮往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的要求。多种饲料搭配应用可以发挥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研究证明,单一玉米喂猪,蛋白质利用率为51%,单一肉骨粉则为41%,如果把两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猪,蛋白质利用率可提高到61%。
饲料品质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直接沉积于体脂,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在肉猪出栏上市前两个月应该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饲料,防止产生软脂。
掌握日粮的稀稠度日粮调制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饲喂稀料使猪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同时猪排尿增加,消耗体热。因此,日粮调制以稠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1∶2~4。冬季应适当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些。

饲喂定时、定量、定质

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要根据具体饲料确定饲喂次数。精料为主时,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食欲,降低饲料的消化率。要根据猪的食欲情况和生长阶段随时调整喂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欲。饲料的种类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变动太大,变换饲料时,要逐渐进行,使猪有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猪的食欲以及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饲喂方式

饲养方式饲养方式可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有利于日增重,但猪体脂肪量多,胴体品质较差。限制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体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采食快。一般来讲自由采食日增重高,沉积脂肪多.饲料利用率低。限量饲喂饲料利用率高,胴体背膘较薄,但日增重较低。我们可采用前促后控饲养法,即前期(60KG以下)利用猪主要长瘦肉的生长发育阶段,采用自由采食法,供给汉珠牌5612或希望牌5012小猪料予以饲喂,后期(60KG以上)利用猪脂肪生长快的阶段,实行限制饲养。

饲养管理

要想在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饲料换取较快的增重,除了选好仔猪以及配合饲料与添加剂外,还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①生喂生料由于未经加热,营养成分没有遭到破坏,因而用生料喂猪比用熟料喂猪效果好,节省煮熟饲料的燃料,减少饲养设备,节约劳动力,提高增重率,节约饲料。
②干湿喂饲料的喂法有干喂、稀喂和干湿喂几种方法,不同喂法对猪的消化吸收有不一样的效果。干喂的特点是省工,容易掌握喂量,促进唾液分泌,缺点是损失饲料较多。稀喂的优点是利于采食,损失饲料少,缺点是容易使猪形成水饱,影响消化和吸收,饲料的利用率不高,不利于猪的生长。干湿喂法介于干喂和稀喂两者之间,猪进食的饲料比较多,胃液能很好地与饲料发生作用,消化吸收好,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猪生长快。
③定时定量法:喂猪要规定一定的次数,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数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投喂。究竟一天喂几次适宜,根据各户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仔猪一天喂6次,中猪4—5次,肥育后期一天喂3次;使大猪有足够的时间睡眠,以减少活动,特别是夏季,避免中午最热时喂料,对增重有利。一天中各餐的间隔时间应相等。每餐喂量保持适量和均衡,既不要使猪有饥饿感,也不要使猪吃得过饱,一般喂九成饱。早晚7—9点喂食最佳。
④自由采食法采用该法能使猪的日增重快,胴体的膘较厚,沉积脂肪较多,节省喂料时间和劳动力。如果要使每日增重尽量多,最好采用自由采食法;如果要获得瘦肉率高的胴体,采用定时定量饲喂法比较好。在生长育肥前期让猪自由采食,在后期采用定时定量饲喂,这样即可使全期日增重高,又不至使胴体的脂肪太多,同时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省饲料。
⑤先精后青,少放勤添:先喂精料后喂青料,并要少放勤添。

饲喂次数

一般每天饲喂2~3次为宜。在20~90KG肥育期间,每日喂2次和3次的结果比较,喂3次并不能改进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喂3次的给料比较比例是早晨35%,中午25%,傍晚40%为宜。

饮水

要保证猪随时可饮到清洁的水,最好在冬春季给温水,夏季给凉水。喂料时应保持水槽不断水。猪吃进1KG饲料需要水2.5~3.0KG才能保证饲料的正常消化和代谢。另在夏季应加大饮水的供给。
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水是调节体温、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和剩余物排泄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不良会带入许多病原体,因此既要保证水量充足,又要保证水质。实际生产中,切忌以稀料代替饮水,否则造成不必要的饲料浪费。

猪舍环境

猪舍卫生:猪舍卫生与防病有密切的关系,必须做好猪舍的清治卫生工作。猪舍要坚持每天清扫并及时将粪、尿和残留饲料运走;从仔猪开始,即训练定点大小便。猪排粪尿喜欢寻找潮湿的地方,猪进栏时,把别的地方搞干净,而把预定排粪尿的地方放点水,猪就会在放水的地点排泄。如果猪没有在预定的地点排泄,就可以将它位的粪铲放到预定地点,下一次猪排泄时,就能排泄到预定地点。这样引导两三天,就能定点排泄了。猪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即吃食、睡觉和排粪尿固定,这样不仅能够保持猪圈清洁卫生,还有利于垫土积肥,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猪圈应每天打扫,猪体要经常刷拭,这样既有利于减少猪病,又有利于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温度:猪的生长需要适宜温度,育肥猪的适宜温度为15~23℃。当温度过高时,肥育猪就会烦躁不安、气喘、不愿进食。当温度过低时,肥育猪会相互拥挤,采食量增加,不但浪费了饲料,而且猪的体重下降。防寒与防暑温度过低时,猪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温度过高,猪食欲下降,代谢增强,饲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夏季要作好防暑工作,增加饮水量,冬季要喂温食,必要时修建暖圈。
光照:育肥猪舍内光照应暗淡,以使猪能得到充分地休息。
通风:保持通风状况良好和足够的通风量。使空气清新,以降低氨气、硫化氢的浓度,避免浆膜性肺炎等呼吸道病的发生。

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不但能增加初期建筑投资的收益,而且还能避免猪只咬尾症的发生,提高增重率。猪的饲养密度可随着季节的变化加以调整。例如,在寒冷季节冬天,每栏可多放养一至二头猪,在炎热的夏天,可减少一至二头,这样可产生较好成绩。长白猪好斗,密度不宜过大。

驱虫、虱,去势,防疫

肉猪在肥育前对幼猪要普遍进行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虱、驱疥癣,驱除体内寄生虫可使用驱蛔灵,回咪唑等药物,驱体外寄生虫可使用2%敌百虫溶液等药物。去势后,性器官停止发育,性机能停止活动,猪表现安静,食欲增强,同化作用加强,脂肪沉积能力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10%,饲料利用率也提高,而且肉质细嫩、味美、无异味。在催肥期前驱虫一次,驱虫后可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疾病预防工作,注意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病情。

防止育肥猪过度运动和惊恐

生长猪在育肥过程中,应防止过度的运动,特别是激烈地争斗或追赶,过度运动不仅消耗体内能量,更严重的是容易使猪患上一种应激综合症,突然出现痉挛,四肢僵硬,严重时会造成猪只死亡。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通常把30公斤~出栏的猪称为生长育肥猪,根据体重,可以划分为育肥前期(30~60公斤)和育肥后期(60公斤~出栏)两个阶段。生长育肥猪最大的培育目标是保持猪群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挖掘遗传潜力,促进快速生长。

第一节生长育肥猪的营养与饲粮

生长育肥猪的消化系统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对养分的消化率高,对饲料的适应性强。

在设计和配制生长肥育猪饲粮时,如下几点需要注意:

1.饲粮的消化能不可忽视。我国的生长肥育猪饲粮能量水平普遍偏低,已成为影响猪生长速度发挥的主要营养因素之一,为降低成本,饲粮中高比例使用麸皮,会使能量不足,另外,如果饲粮中使用棉、菜粕,会使蛋白饲料在配方中的比例增加,进而使玉米等能量饲料的配方空间下降,降低饲粮消化能含量。现代良种猪育肥前期猪消化能水平不应低于3100千卡/公斤,后期不应低于3000千卡/公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量尽可能提高。生产中常见的生长育肥猪毛凌乱、毛长、皮肤苍白等现象也和饲粮能量低有一定的关系,仅靠添加砷制剂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2.良种猪高营养水平供给。良种猪生长潜力很大,为追求快的增重速度和瘦肉率,生长肥育猪需要供给高的营养水平。理论上,肥育后期猪以沉积脂肪为主,但供给高的蛋白水平饲粮也可沉积较多的瘦肉。

第二节育肥前期饲养管理(30~60kg)

由于前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仔猪基本上都是身体健康、体质健壮的架子猪,但饲养管理不能放松。

1.由仔猪培育室转群来的生长猪按猪只的大小、强弱、种用和非种用、花色分舍分栏饲养。每栏饲养9─11头并挂牌标出转入时间。

2.转群后1周内做好调教,使猪只采食、排泄、休息实现三定位。

3.在既能满足猪只的生长需要,又能降低饲养成本的前提下,在1周内完成由小猪料过渡到中猪料(含粗蛋白16%以上、消化能3100大卡左右),采用自由饲喂。

4.除做好每日二次清扫舍内外环境卫生和每周消毒一次外,仍必须每日早、中、晚仔细观察猪只的精神状况、呼吸、吃食、粪尿等状况,发现异常立即找兽医治疗。

5.从目前部分猪场的饲养情况看,在10~5月间,该阶段的猪易发生散发性、急性、死亡快、以肺部病变为主的疾病。经用青霉素、卡那霉素、磺胺5甲氧等连续用药三天,可控制死亡。通过每日情况观察,一旦发现呼吸加快,体温在40~42摄氏度左右应立即用上述药物治疗。对死亡猪,解剖取样后,送有关部门化验,做药敏试验。按该试验结果及时更换药物。

第三节育肥后期饲养管理(60~90kg)

1一周内由中猪料更换为大猪料。饲粮粗蛋白15%以上,消化能3000千卡以上。自由采食,日喂2次。

2注意防暑降温。如果是复式猪舍,夏季不仅要做好通风,还要注意防暑降温,最好安装喷淋装置,定时给猪只喷淋。尤其是在75~90kg体重时更应加强降温。若无该装置,可在上午九时左右结合冲刷栏舍时给猪喷淋。单列式猪舍,夏天更应注意防晒。下午不可冲刷猪舍,尤其是日光强烈时,易造成高温、高湿的环境,致使猪只中暑。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将猪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抢救。额头浇凉水,耳尖、尾尖放血,并根据病情发展,补液和其他药物治疗。

3欲加快生长速度,在体重达60~70kg时,对猪只进行一次驱虫。

4为减少粉料的损耗和粉尘对呼吸道的刺激,应拌湿喂之,以手握,指缝不滴水,手松即散为度。

5、调群、出栏后的空圈要尽快冲刷干净,并清洗消毒备用。

提高育肥猪出栏时间的饲养管理方法


育肥猪的饲养目的是获得较高的日增重,缩短育肥周期,即利用少量的饲料来换取较多的猪肉,从而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提高肥育猪的出栏率。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就要求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来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缩短育肥周期,现简单介绍了提高育肥猪出栏时间的饲养管理方法,大家一起来看看.

1、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目前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适用于育肥猪的品种也越来越多,生产上常利用杂种优势来生产育肥猪,我国地方品种猪的生长速度、育肥效果不如国外一些优良品种,而利用地方品种与国外品种进行杂交获得的杂交后代一般具有父母代的优点,如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育肥周期短、胴体质量好等。因此,在我国,大多数饲养二元或者三元的杂交种育肥猪。研究表明,饲喂二元的杂种猪其日增重要比纯种猪提高15%~20%,三元杂种猪则比纯种猪提高25%左右。目前我国选择的二元猪多为我国地方母猪品种与国外的公猪交配,而三元杂交猪多为长白公猪与大白母猪交配,后代母猪再与杜洛克公猪交配所产的后代。

2、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及断奶重

仔猪的初生重不但与仔猪的成活率、仔猪的活力有着重要的关系,还与后期育肥猪的生长速度以及育肥效果有关,通常仔猪的初生重越大,活力越强,越好饲养,生长速度越快,断奶重越大,后期的增重速度也就越快。为了获得较高初生重的仔猪,这就要求仔猪在胎儿阶段的生长发育良好,就要做好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除了要提供适宜的营养外,还要加强管理。仔猪的体重大部分是在母猪的妊娠后期增长的,所以要加强妊娠后期的营养供给,即做好妊娠后期的攻胎工作,以获得较高的初生重,另外,妊娠期适宜的营养还可以保证母猪为泌乳储备充足的营养,使其在哺乳期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为仔猪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另外,仔猪的断奶重对后期育肥的影响作用也非常大,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断奶重大的仔猪其育肥周期要比断奶体重小的仔猪短1~2个月。一般情况下,仔猪的初生重大,断奶体重也就大,但是也要注意仔猪在哺乳阶段的饲养管理,仔猪在出生后要加强护理,做好早期的补铁工作,以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要加强母猪哺乳期的饲养与管理工作,保证仔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3、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

环境因素对于育肥效果的影响较大,虽然育肥阶段猪的抗病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有所增强,但是不适宜的环境会导致育肥猪的日增重减少,饲料报酬率降低,因此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等。尤其是温度和湿度,要控制好舍内的温、湿度,如果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会导致育肥猪的采食量减少,日增重下降;而温度过低,则会导致育肥猪的热能消耗过大,采食量增加,饲料报酬率降低。一般情况下,育肥猪舍内的最适宜温度为仔猪在20~30℃,湿度则控制在55%左右。

4、提供适宜的营养和饲喂方式

因猪在育肥期还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所以营养的供给要结合育肥猪的生长规律,满足育肥猪的营养需求,依据“仔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的原则来配制日粮,在仔猪阶段要注意日粮中要有充足的满足其骨骼生长所必需的矿物质,在中期要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各种必需氨基酸,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在育肥后期,则要注意提供育肥猪形成脂肪所需的能量饲料。在整个育肥过程中都要注意给育肥猪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并注意在更换饲料时要逐渐的过渡,每天换一部分,直到完全将饲料更换,并且在换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猪的采食、排泄以及精神状态。

采取科学的饲喂方法,饲喂方式要根据饲养目的以及市场需求来确定,生产上常用的饲喂方式主要有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饲喂方式不同,育肥效果也不同,生产上常将这两种饲喂方式相结合,在育肥的前期实施自由采食,后期则采用限量饲喂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日增重,还可以减少脂肪的过多沉积,提高猪肉的品质。限制饲喂时要定时、定量、定质。在饲喂过程中还要根据猪的体重以及生长来合理的调整日粮的配方和饲养方式,以达到提高日增重,缩短育肥周期的目的。

5、科学的饲养管理

加强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调整适宜的饲养密度,育肥猪的饲养密度要根据猪的大小和不同的育肥季节来定,一般在冬季可以适当加大饲养密度。在转群时要尽量做到同窝原圈饲养,可有效的减少应激,使日增重提高7%~8%,育肥周期缩短20~30天。在育肥前对仔猪进行去势处理,可使仔猪的性情温顺,便于管理,还会增加食欲,在去势时要选择合适的日龄,以减小应激。一般选择在20~25日龄去势最佳。对育肥猪要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定期接种疫苗,并且还要加强驱虫工作,如果育肥猪感染寄生虫,会影响生长发育、增重的速度,还会降低饲料的报酬率,在驱虫药的选择上要选择广谱、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物,以确保育肥猪的健康,实现养猪高效益。

提高育肥猪日增重及缩短育肥周期的技术措施

1、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目前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适用于育肥猪的品种也越来越多,生产上常利用杂种优势来生产育肥猪,我国地方品种猪的生长速度、育肥效果不如国外一些优良品种,而利用地方品种与国外品种进行杂交获得的杂交后代一般具有父母代的优点,如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育肥周期短、胴体质量好等。因此,在我国,大多数饲养二元或者三元的杂交种育肥猪。研究表明,饲喂二元的杂种猪其日增重要比纯种猪提高15%~20%,三元杂种猪则比纯种猪提高25%左右。目前我国选择的二元猪多为我国地方母猪品种与国外的公猪交配,而三元杂交猪多为长白公猪与大白母猪交配,后代母猪再与杜洛克公猪交配所产的后代。
2、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及断奶重
仔猪的初生重不但与仔猪的成活率、仔猪的活力有着重要的关系,还与后期育肥猪的生长速度以及育肥效果有关,通常仔猪的初生重越大,活力越强,越好饲养,生长速度越快,断奶重越大,后期的增重速度也就越快。为了获得较高初生重的仔猪,这就要求仔猪在胎儿阶段的生长发育良好,就要做好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除了要提供适宜的营养外,还要加强管理。仔猪的体重大部分是在母猪的妊娠后期增长的,所以要加强妊娠后期的营养供给,即做好妊娠后期的攻胎工作,以获得较高的初生重,另外,妊娠期适宜的营养还可以保证母猪为泌乳储备充足的营养,使其在哺乳期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为仔猪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另外,仔猪的断奶重对后期育肥的影响作用也非常大,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断奶重大的仔猪其育肥周期要比断奶体重小的仔猪短1~2个月。一般情况下,仔猪的初生重大,断奶体重也就大,但是也要注意仔猪在哺乳阶段的饲养管理,仔猪在出生后要加强护理,做好早期的补铁工作,以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要加强母猪哺乳期的饲养与管理工作,保证仔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3、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
环境因素对于育肥效果的影响较大,虽然育肥阶段猪的抗病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有所增强,但是不适宜的环境会导致育肥猪的日增重减少,饲料报酬率降低,因此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等。尤其是温度和湿度,要控制好舍内的温、湿度,如果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会导致育肥猪的采食量减少,日增重下降;而温度过低,则会导致育肥猪的热能消耗过大,采食量增加,饲料报酬率降低。一般情况下,育肥猪舍内的最适宜温度为仔猪在20~30℃,湿度则控制在55%左右。
4、提供适宜的营养和饲喂方式
因猪在育肥期还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所以营养的供给要结合育肥猪的生长规律,满足育肥猪的营养需求,依据“仔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的原则来配制日粮,在仔猪阶段要注意日粮中要有充足的满足其骨骼生长所必需的矿物质,在中期要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各种必需氨基酸,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在育肥后期,则要注意提供育肥猪形成脂肪所需的能量饲料。在整个育肥过程中都要注意给育肥猪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并注意在更换饲料时要逐渐的过渡,每天换一部分,直到完全将饲料更换,并且在换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猪的采食、排泄以及精神状态。
采取科学的饲喂方法,饲喂方式要根据饲养目的以及市场需求来确定,生产上常用的饲喂方式主要有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饲喂方式不同,育肥效果也不同,生产上常将这两种饲喂方式相结合,在育肥的前期实施自由采食,后期则采用限量饲喂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日增重,还可以减少脂肪的过多沉积,提高猪肉的品质。限制饲喂时要定时、定量、定质。在饲喂过程中还要根据猪的体重以及生长来合理的调整日粮的配方和饲养方式,以达到提高日增重,缩短育肥周期的目的。
5、科学的饲养管理
加强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调整适宜的饲养密度,育肥猪的饲养密度要根据猪的大小和不同的育肥季节来定,一般在冬季可以适当加大饲养密度。在转群时要尽量做到同窝原圈饲养,可有效的减少应激,使日增重提高7%~8%,育肥周期缩短20~30天。在育肥前对仔猪进行去势处理,可使仔猪的性情温顺,便于管理,还会增加食欲,在去势时要选择合适的日龄,以减小应激。一般选择在20~25日龄去势最佳。对育肥猪要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定期接种疫苗,并且还要加强驱虫工作,如果育肥猪感染寄生虫,会影响生长发育、增重的速度,还会降低饲料的报酬率,在驱虫药的选择上要选择广谱、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物,以确保育肥猪的健康,实现养猪高效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5211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