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破伤风的临床症状 羊破伤风的防治措施

感谢阅读《羊破伤风的临床症状 羊破伤风的防治措施》内容,养殖网yz023.com养羊致富频道小编在本频道收罗多篇优质内容供您阅读参考!我们也准备了优质的专题供您参考:养羊的羊棚

破伤风又名锁口风、耳直风,是一种急性中毒性传染病,多发生于新生羔羊,绵羊比山羊多见。羊破伤风是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于通过创伤感染破伤风梭菌而导致。任何品种、性别、年龄的羊发病情况类似,即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春秋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病羊主要特征是食欲废绝,咬牙,流涎,停止反刍,四肢强直,类似木马,具有非常高的病死率,应加以防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破伤风的临床症状羊破伤风的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破伤风梭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体呈细长状,长度在4-8μm左右,生有周身鞭毛,且能够形成圆形芽孢,适宜生长温度为37℃、pH值7.0-7.5。该菌是一种厌氧菌,在土壤中广泛分布,而形成芽孢后能够在动物肠道中存在。该菌的繁殖体呈革兰氏阳性,形成芽孢容易变成革兰氏阴性,且芽孢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耐热性增强。一般来说,该菌使用10%漂白粉和30%过氧化氢处理可被灭活。该菌能够分泌破伤风痉挛毒素(导致机体出现该病典型症状)、溶血毒素(导致局部组织发生坏死)以及非痉挛性毒素(导致神经末梢麻痹)。

发病特点。妊娠年龄的羊都能够感染,母羊通常在产死胎或者发生胎衣不下的情况下出现发病,或者由于助产时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导致阴唇结成厚痂,也能够引起该病。一般来说,羊通常是由于外伤、断脐、去角、阉割、外科手术、分娩以及胃肠黏膜损伤等感染病菌,侵入伤口的病菌会在该处大量繁殖,同时分泌毒素,损害机体神经系统。由于该菌属于厌氧菌,因此在伤口被腐败组织、土壤或者粪便封闭后更容易感染发病。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往往呈散发,必须有创伤才能够感染,特别是创伤较深、创面损伤复杂时更容易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羊表现出食欲和饮欲废绝,停止反刍,流涎,呼吸困难,往往张口呼吸,但体温基本正常。伴有轻微瘤胃臌胀,接着腹部紧缩,四肢由于强直而有所外展,呈木马状站立;每个关节都不容易屈曲,走动障碍,咬紧牙关,严重时呈角弓反张,如同鹿颈。另外,病羊受到外界刺激时反射兴奋性明显增强,惊恐不安,大量出现汗,黏膜发绀,肌肉痉挛,躯体抖动,脉搏细弱。

3、防治措施

应急处理。立即改善羊群的饲养管理水平和卫生状况,病羊要转移到干燥清洁、适当通风的地方,并经常更换饮水,补充适量食盐。对于无法采食的病羊,可向食道内插入胶管,以灌入适量的玉米粥,每天2次。同时,即使清除羊舍内的粪尿,并对羊舍、料槽、饮水器以及周围环境使用10%漂白粉溶液进行严格消毒。此外,对于同群没有发病的羊,要立即采取预防接种,每次可皮下注射0.5mL破伤风类毒素。

西药治疗。先将病羊存在于伤口处的污物和异物完全清除干净,再使用2%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冲洗、消毒,然后涂擦适量的鱼石脂和碘酒,每天1次,连续进行3天。推荐病羊按以下治疗方案操作,即第一天,上午可先肌肉注射4支破伤风抗毒素(共计5万IU),接着肌肉注射1支100mg苯巴比妥,同时静脉注射250mL10%葡萄糖、100mL5%葡萄糖氯化钠、30mL碳酸氢钠、1支10mL25%的硫酸镁、5支80万IU青霉素、2支20mL10%维生素C。对于患病母羊,还要向子宫内灌注添加有2支80万青霉素和2支链霉素的温热生理盐水。下午可肌肉注射2支20mL10%磺胺嘧啶钠。第二天,病羊可先肌肉注射2支破伤风抗毒素(5万IU),接着再肌肉注射2支20mL磺胺嘧啶钠,同时配合静脉注射200mL5%葡萄糖氯化钠、30mL碳酸氢钠、5支80万IU青霉素、1支10mL25%硫酸镁、2支20mL10%维生素C,再肌肉注射3支磺胺嘧啶钠。对于患病母羊要继续向子宫内灌注相同药液。第三天、第四天的治疗方法与第二天相同,但停止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中药治疗。病羊先使用方1治疗,即取Sg防风、Sg旋覆花、Sg羌活、Sg全蝎、Sg天麻、Sg独活、Sg地龙、3g乌蛇、Sg沙参、Sg车前子、Sg阿胶、Sg蔓荆子、3g升麻、Sg蝉蜕、Sg川芎、3g甘草。加水煎煮后取药液,添加阿胶烊化,待温度适宜后添加朱砂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2天,一般可使后关节能够屈曲,人为扶起后能够站立走动,且少量采食。然后改呈使用方2治疗,即取Sg茯苓、Sg防风、Sg川芎、Sg白芷、Sg羌活、Sg薄荷、Sg黄芩、6g麻黄、Sg细辛、6g阿胶、6g蔓荆子、Sg菊花、Sg石膏。加水煎煮后取药液,添加阿胶烊化,每天1剂,连续使用2天,即可使病羊能够自由走动,且食欲、饮欲都有所提高,经过1周基本康复。

加强饲养管理。羊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对于引进的种羊必须经过严格检疫,且到场后要先进行2-3周的隔离观察,同时供给一些能够减轻长途运输和应激的药物,还要供给一些预防常见疾病的药物,最好使用中药,确认健康无病后才能够混群饲养。圈舍保持干净卫生,定期进行消毒,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病防疫。羊出现外伤或者断脐、阉割时,要立即涂抹适量的2%-5%的碘酊,防止感染病菌,确保至少连续使用3天,且每天要根据病情采取消毒,保持伤口干净。

羊破伤风的症状
病初症状不明显,常表现卧下后不能起立,或者站立时不能卧下,逐渐发展为四肢强直,运步困难。由于咬肌的强直收缩,牙关紧闭,流涎吐沫,饮食困难。在病程中,常并发急性肠卡他,引起剧烈的腹泻。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5~20天,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延长。四肢僵硬,头向后仰,初发病时,仅步行稍不自然,不易引起饲养员的特别注意。病势发展时,则双耳直硬,牙关紧闭,不能吃东西,口腔内黏液多。颈部及背部强硬,头偏于一侧或向后弯曲;四肢伸直,腹部蜷缩,好像木制的假羊,如果扶起行走,严重者无法迈步,一经放手,即突然摔倒。突然的音响可引起骨骼肌发生痉挛而使病羊倒地。症状轻微时,脉搏和体温无大变化。严重时,体温可以增高,脉搏细而快,心脏跳动剧烈。病的后期,常因急性胃肠炎而发生腹泻。死亡率很高。
2、实验室诊断必要时可从创伤感染部位取材,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结合动物实验进行诊断。
防治
(1)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本病的有效生物制剂。羔羊的预防,则以母羊妊娠后期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较为适宜。
(2)创伤处理:对感染创伤进行有效的防腐消毒处理:彻底排除脓汁、异物、坏死组织及痂皮等,并用消毒药物(3%过氧氢、2%高锰酸钾或5—10%碘酊)消毒创面,并结合青链霉素,在创伤周围注射,以清除破伤风毒素来源。
(3)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早期应用抗破伤风血清(破伤风抗毒素)。可一次用足量(20—80万单位),也可将总用量分3次注射,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均可;也可一半静脉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在体内可保留2周。
(4)加强护理。将病羊放于黑暗安静的地方,避免能够引起肌肉痉挛的一切刺激。给予柔软易消化且容易咽下的饲料(如稀粥),经常在旁边放上清水。多铺垫草,每日翻身5~6次,以防发生褥疮。
(5)为了消灭细菌,防止破伤风毒素继续进入体内,必须彻底清除伤口的脓液及坏死组织,并用1%高锰酸钾、1%硝酸银、3%双氧水或5%~10%碘酒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病的早期同时应用青霉素与磺胺类药物。
(6)为了中和毒素,可先注射40%乌洛托品5~10毫升,再肌肉或静脉注射大量破伤风抗毒素,每次5万~10万单位,每日一次,连用2~4次。亦可将抗毒素混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注射。
(7)为了缓解痉挛,可皮下注射25%或肌肉注射40%的硫酸镁溶液,每天一次,每次5~10毫升,分点注射。或者按每千克体重2毫克肌肉注射氯丙嗪。
(8)对于牙关紧闭的羊,可将3%普鲁卡因5毫升和0.1%肾上腺素0.2~0.5毫升混合,注入咬肌。
中草药方
可采用散风活血解表剂,如千金散、防风散或乌蛇散,根据病情加减。可用中药天南星、荆蔓子、防风各8克,僵蚕、红花、全蝎各6克,甘草1克,羌活、薄荷各5克,麻黄、桂枝各3克,水煎两次用胃管送服。
预防措施
(1)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本病的有效生物制剂。羔羊的预防,以母羊妊娠后期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较为适宜。
(2)创伤处理。羊身上任何部分发生创伤时,均应用碘酒或2%的红汞严格消毒,并应避免泥土及粪便侵入伤口。对一切手术伤口,包括剪毛伤、断尾伤及去角伤等,均应特别注意消毒。对感染创伤进行有效的防腐消毒处理。彻底排除脓汁、异物、坏死组织及痂皮等,并用消毒药物(3%过氧化氢、2%高锰酸钾或5%~10%碘酊)消毒创面,并结合青链霉素,在创伤周围注射,以清除破伤风毒素来源。
(3)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早期应用抗破伤风血清(破伤风抗毒素)。可一次用足量(20万~80万单位),也可将总用量分2~3次注射,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均可;也可一半静脉注射,一半肌肉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在体内可保留2周。

小编推荐

羊蜱病的临床症状 羊蜱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羊蜱病是指寄生在羊体表一类吸血节肢动物蜱所引起的疾病。蜱病也可寄生在哺乳类(包括人类)、爬行类、鸟类和两栖类脊椎动物的体表引起疾病。由于蜱传播的疾病较多,它是许多病毒、细菌、回归热螺旋体、原虫、钩端螺旋体等的媒介或贮存宿主。据资料统计,蜱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特别是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所以,应引起广大畜牧工作者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蜱病的临床症状羊蜱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病原及生活史

蜱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也叫做犬豆子、草爬子或者草瘪子,属于蛛形纲、寄螨目、蜱总科,是一种体外寄生虫。目前,我国共有117种已知蜱类,可分为硬蜱科和软蜱科。硬蜱科的共同形态特征是呈长椭圆形,背侧体壁为厚实的盾片状角质板,口器长,须枝分成四节,但在背面无法看到第四节,这是由于其发育不全。口器朝向虫体前端伸出,呼吸孔处于第四对肢后面,饥饿状态下的成虫长度在7mm左右。软蜱科不存在角质板,而是由富有弹性的草状外皮构成,饥饿状态下快速缩瘪,而吸食血液后会快速膨胀,由此得名。软蜱科的蜱虫呈椭圆形,背腹偏平,成虫体长达到10mm或者更长。肢长,须枝分成比较明显的四节,口器在腹面伸出,呼吸孔处于第三与第四对肢之间,且较小。

蜱虫发育可分成四个阶段,当雌雄蜱在羊体表交配后,雄蜱会立即死亡,而雌蜱依旧会留在体表,并继续吸血,在其吸取充足血液后,就会离开羊体而飞落到地面,找到一隐蔽处,如草木茎根、墙缝里、石块下、鼠洞以及尿窝下等,1-4周后开始产卵,且产卵结束后雌蝉立即死亡。一般来说,每只雌蜱能够产出几千到上万个虫卵。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虫卵会孵出六肢幼虫,其就能够侵袭羊体,并进行吸血,吸饱后再经过长时间的脱皮即变成若虫。若虫会继续吸血,当饱食后再次落地,脱皮后就能够发育为成虫。在自然感染情况下,蜱虫在隐蔽处生存,当羊经过时就会附着到体表,并在体表上固定。蜱虫的分布与当地的地势、气候、植被、土壤以及宿主等紧密相关,且具有较强的抵抗严寒的能力,但无法抵抗潮湿,虫卵容易腐败,不容易孵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2、流行特点

该病能够大面积发生,且感染率高,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羊都能够感染,其中最容易感染的是绵羊,尤其是羔羊和青年羊更容易感染,主要在每年的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节发生。部分蜱虫分布在森林及草原地带,部分分布在丘陵山坡地带,还有些栖息在家畜圈舍以及停留处。成年蜱通常潜伏在地面缝隙中或者石块下越冬,通常在每年2-11月都可在畜体上活动,其中7-9月达到高峰期。因此蜱病通常呈季节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羊一般是在放牧采食过程中感染蜱虫,其主要在被毛较少的部位寄生。

3、临床症状

蜱虫在侵袭羊后,通常寄生在体毛较短的部位,如耳朵、眼皮、嘴巴、前胸、前后肢内侧、阴户以及肛门周围等,并进行叮咬,同时将口腔刺入皮肤吸取血液。通常是由一只雌蜱在病羊体表叮咬形成一个伤口后,吸引多只雄蜱在该处进行吸血。当聚集大量蜱虫吸血时,会损害皮肤,并伴有创痛和剧痒,导致机体烦躁不安,且促使伤口部位组织发生水肿、出血,皮肤明显肥厚。有时还能够继发感染细菌,导致伤口发生肿胀、化脓以及蜂窝组织炎等。如果幼羊感染大量蜱虫,由于被吸取大量血液,再加上蜱虫唾液内所含的毒素侵入体内,导致造血器官被破坏,使红细胞发生溶解,引起恶性贫血,造成血液有形成分明显降低。另外,由于某些蜱虫唾液内的毒素还能够引起麻痹及神经症状,从而出现“蜱瘫痪”。如果病羊长时间寄生有大量蜱虫,在以上损伤和毒害作用下,会导致贫血、机体衰弱、发育不良、逐渐消瘦。有些妊娠母羊感染后会发生流产,且容易导致其分娩后和羔羊发生死亡。此外,该病还会导致毛皮品质变差,同时产乳量减少等。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羊耳朵、眼皮、嘴部、前后肢内侧等局部部位可涂擦除癞灵、敌百虫等粉剂进行治疗,注意不能够大面积涂擦药物,避免发生中毒。病羊也使用除癞灵、敌百虫等乳剂或者水溶液进行药浴,还可皮下注射阿维菌素或者伊维菌素。另外,要根据病羊的实际情况选择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加速机体痊愈。药物治疗时要确保浓度适宜,避免病羊发生药物中毒,还要避免药物污染环境。

环境灭蜱。由于蜱虫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且往往栖息在缝隙、草丛中,较难彻底消灭。因此牧区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轮牧,一般经过1-2年的间隔,即可使牧区内的成虫全部死亡。农区要定期对圈舍周围进行杀虫,如果羊场条件允许可以羊圈舍为中心对半径为30m以内的区域都喷洒药物进行杀虫。另外,对输出或者引进的羊都要经过严格检查和灭蜱处理,避免造成大面积污染。圈舍的地面、墙壁以及饲槽等容易栖生蜱虫的地方,可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喷洒药物进行驱虫,要求选择使用高效、广谱、低残留、药效期长的药物,可采取轮流喷洒20%氰戊菊酯、辛硫磷浇泼剂、2%敌百虫溶液进行消毒,同时将运动场5cm的土层全部铲除,更换铺垫新土壤。

羊蜱病的综合防治
绵羊和山羊的硬蜱病,俗称草圪鳖、草爬子、壁虱,是寄生于羊体表的一种外寄生虫。除直接侵袭羊群外,还常常成为多种重要的传染病和焦虫病的传播者,其危害不可低估。蜱的种类很多,分布广泛,发病率很高,尤以羔羊和青年羊易患,一般在70%以上,个别地方达100%。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消灭羊体上的蜱
手工摘除发现羊体上有少量的蜱时,最简便的方法是用手捉并将其杀灭,拔蜱时,应使蜱体与动物的皮肤成垂直并往上拔,才能使虫体脱离羊体,否则蜱的口器很容易断落在羊体内,引起局部炎症。但这种方法费工费时,也不易彻底,幼虫和若虫常被漏掉,只适宜蜱少时采用,或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药物灭蜱在羊体上发现有蜱时,每半个月用药液处理一次,特别是在硬蜱的活动季节(夏秋季)。常用的药液有:1%~2%的敌百虫水溶液;1∶1000~1500的畜禽灭害灵(20%氰戊菊酯);1∶300~600除癞灵(辛硫磷浇泼剂)等,进行喷洒、药浴或洗刷,均能杀灭羊体上的蜱类。或用虫克星(阿维菌素、伊维菌素、阿力佳、伊力佳)口服或注射效果也非常好,且比较方便,隔7天至10天再重复口服或注射一次。
消灭畜舍内的蜱
畜舍是某些蜱繁殖和生活的适宜场所,为消灭之,应堵塞畜舍内所有的缝隙和小洞,创造不利于蜱生活和繁殖的条件。地面是土的,应铲除地面一层,换上新土。饲槽内外、其他用具和墙壁要经常用上述药液以10倍量的浓度喷洒、涂刷。
消灭外界环境的蜱
在硬蜱最多的季节,在重点放牧地方,用上述药液10倍浓度喷洒,可杀灭大部分在地面和牧草上的硬蜱。
避免硬蜱的侵袭
硬蜱在牧坡上有一定的孳生地区,当硬蜱大量出现时尽可能到硬蜱少或无的地区去放牧,种羊改放牧为舍饲。新引进和输出的羊群必须检疫,发现有蜱要隔离,并进行灭蜱处理,防止随同羊群带入带出蜱类。

羊球虫病的临床症状 羊球虫病的防治技术


羊球虫病是由艾美科艾美耳属的球虫寄生于羊肠道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发病羊只呈现下利、消瘦、贫血、发育不良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死亡,主要危害羔羊。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球虫病是山羊常见的一种原虫疾病。1-3月龄的山羊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粪不成形或拉稀,食欲下降,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高度贫血,衰竭而死亡。下面具体来看看:羊球虫病的临床症状羊球虫病的防治技术。

1、发病特点

任何品种的绵羊、山羊都能够感染该病,尤其是羔羊最容易感染,且比较容易发生死亡,成年羊通常作为带虫者传播该病。羊主要是由于食人有活力的孢子化卵囊而发生该病,如被带虫羊排出粪便污染过的土壤、饮水、饲料或者饲养用具等,都存在卵囊。另外,饲养人员和野鸟也可能作为该病的机械传播者。该病通常在春、夏、秋季节发生,尤其是在春季,往往在1~2月龄羔羊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球虫卵囊。各地气候条件及感染球虫种类决定羊是否能够感染该病以及感染强度。例如,冬季温度低,卵囊较难继续发育,因此基本不会出现发病。

在规模化养羊场,往往容易发生该病,且能够发现球虫病卵囊。通过实践调查发现,羊场球虫卵囊数量与羊群的饲养密度呈正相关,也就是饲养密度越大,则能够检出更多的球虫卵囊,检出率越高。因此,羊场没有采取高架养羊会发生比较严重的球虫病。另外,羊舍铺设新垫料,经过3~4周就能够积聚很多的球虫卵囊。这是由于羊舍和垫料进行消毒只能够有效控制人舍初期的卵囊数量,加之球虫卵囊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外界恶劣环境以及消毒剂的能力,通过消毒的方式很难有效预防该病。

据报道,山羊球虫大约有15种,绵羊球虫大约有14种,羊感染虫体种类、感染数量以及感染程度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所产生的危害也有所不同。该病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在较大程度上受品种、日龄、气候条件、环境卫生条件、饲料、垫料管理情况以及应激因素等。通常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差条件下容易诱发该病,且一般会快速蔓延至全群。

2、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

病羊排出松软粪便,粪球无法形成粒状,有时混杂黏液,但精神、食欲状况基本正常。经过3~5天开始发生下痢,粪便从粥状逐渐变成水样,呈黑褐色或者黄色,混杂黏液,黏附在尾根、大腿内侧以及跗关节以下的皮毛上,散发腥臭味。体温通常为39.5~40℃,食欲不振甚至停止采食,但增加饮水。发出哀鸣,只能够卧地不起,机体快速消瘦,急性型一般在2~3天内发生死亡,病程持续较长会在7~lO天发生死亡。病羊即使耐过也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成年羊通常呈隐性感染,临床不会表现出异常现象,但往往能够在粪便中检出卵囊,最多时每克粪便中含有100万枚卵囊。

病死羊尸体明显脱水,极度消瘦。内脏中主要是小肠发生病变,肠管出现充血、出血,肠壁发生水肿,肠腔内积聚黄白色的黏液,肠黏膜上存在黄白色的粟粒大小或者条状斑块、结节。部分结节能够在黏膜表面突出,且表面圆整光滑。挑取结节进行压片,然后使用显微镜下检查,能够发现处于不同阶段的虫体。病变至空肠后段逐渐减轻,至回肠段完全消失。大肠没有发生任何明显病变。肠系膜淋巴结呈灰白色索状,有所增粗,切面湿润。其他脏器只出现贫血现象,没有其他特殊病变。

3、防治措施

药物防治。病羊可按体重口服1.2mL/kg3%磺胺氯吡嗪溶液,每天1次,通常连续使用3~5天即可。也可按体重服用25mg/kg氨丙啉,连续使用14~19天,或者每天按体重服用50mg/kg,连续使用4天。也可按体重口服25~50mg/kg复方敌菌净,每天2次;也可按体重肌肉注射0.1~0.2mg/kg10%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注射液,每天1~2次。如果病羊症状比较严重,还要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如口服适量的小苏打,也可腹腔或者静脉注射适量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在梅雨季节或者秋雨季节,可按体重在饲料中添加5mg/kg氨丙啉混饲,连续使用21天;或者按体重在饲料中添加1mg/kg莫能菌素混饲,连续使用33天。

加强饲养管理。羊舍要选择在地势较高、干燥的土坡上,且排水条件良好,背风向南的地方搭建。羊舍最好采取高架羊床养殖,最好不让羊直接在地板上栖息。羊休息的地方,可使用水泥砌成高度超过60cm的漏缝高架,或者使用木条钉成高架,从而使其排出的粪尿能够经由漏缝漏到睡床下面,确保睡床干燥、卫生。另外,羊采食舍饲时,要确保羊场建有适当大小的运动场,确保其在天气晴朗时能够到户外晒太阳。羊群每天不适宜过早出牧,要在太阳出来后,牧地没有露水后才能够进行放牧。成年羊不仅是带虫者,也能够传播该病,因此必须对成年羊与羔羊采取分开饲养,避免发生传染。每天要对羊的精神状态、运动、采食以及饮水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出现球虫病症状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尤其是在发病初期往往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更要加强注意,必须对出现的细小变化也仔细进行观察,便于及早发现、尽快防治。羊场禁止混合饲养兔或者其他家禽,且羊群要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状况以及个体大小进行分群。

羊球虫病的防治技术
羊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肠道所引起的以下痢、便血为主要特征的羊原虫病,本病危害山羊和绵羊,其中对羔羊危害严重。
⑴流行特点:各品种的绵羊、山羊对球虫病均有易感性。羔羊极易感染,时有死亡。成年羊一般都是带虫者。流行季节多为春、夏、秋潮湿季节。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卵囊发育,很少感染。羊舍不卫生,草料、饮水和哺乳母羊的奶头被粪便污染,都可传播此病。在突然变更饲料和羊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也易诱发本病。
⑵症状:1岁以内的小羔羊表现的症状最为明显。病羊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欲增加,被毛粗乱,可视黏膜苍白。重症者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后下降。主要症状为急剧下痢,排出黏液血便,恶臭,并含有大量卵囊。时见病羊肚胀,被毛脱落,眼和鼻在黏膜有卡他性炎症,贫血迅速消瘦,常发生死亡。死亡率通常在10-25%。急性经过为2-7天,慢性的可延到数周。耐过羊可产生免疫力,不再感染发病。
⑶剖检病变:剖检可见小肠有明显病变,肠道黏膜上有淡白、黄色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大小如粟粒到豌豆大。有时在回肠和结肠有许多白色结节,都是由大配子浓集形成的病灶。尸体消瘦,尸体后躯被稀粪或血粪污染,有恶臭,天暖时还可能含有蛆。
⑷诊断:可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新鲜羊粪,能发现大量球虫卵囊。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等,可作出诊断。
①预防:应采取隔离、卫生和预防性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a、成年羊是球虫的散播者,最好将羔羊隔离饲养管理。b、羊球虫以孢子化卵囊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药很难将其杀死,对圈舍和用具,最好用70-80℃以上热水或热碱水(3%消毒),经常保持圈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通风干燥,每天清除粪便,进行堆积生物热消毒。c、也可采取提前使用抗球虫药物进行预防。
②治疗:a、磺胺二甲嘧啶:按每千克体重第1天为0.2克,以后改为0.1克,连用3-5天,对急性病例有效。c、磺胺与甲氧嘧啶加增效剂:按5:1比例配合,按每天每千克体重0.1克剂量内服,连用两天有治疗效果。d、磺胺喹恶啉:按每千克体重12.5毫克,配成10%溶液灌服,每天2次,连用3-4天。e、氨丙啉:按每天每千克体重20毫克,连用5天。f、鱼石脂20克,乳酸2毫升,水80毫升,配成溶液,内服,每次每只羊5毫升,每天2次。g、硫化二苯胺:每千克体重0.2-0.4克,每天1次,内服,使用3天后间隔1天。

羊鼻蝇蛆病的临床症状 羊鼻蝇蛆病的防治措施


羊鼻蝇蛆病主要在气候炎热的夏秋季节发生,是由于鼻子内寄生羊鼻蝇蛆的幼虫而导致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是导致鼻窦炎及慢性鼻炎。在我国各个养羊地区都可发生,尤其是东北、华北、西北等地非常普遍,主要是对绵羊产生严重危害,而山羊相对较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鼻蝇蛆病的临床症状羊鼻蝇蛆病的防治措施。

1、病原特性

羊狂蝇是引起羊鼻蝇蛆病的主要病原,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狂蝇科。幼虫在羊鼻腔及其周围的腔窦内寄生,主要是绵羊容易发病,使其经常打喷嚏,流出脓性鼻液,以及呼吸困难等。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内蒙古等地区比较常见。羊狂蝇的成虫呈淡灰色,中等大小,体长在10~12mm,全身布满绒毛,外观类似蜂类。头部较大,呈黄色,复眼较小,且距离较远,触角窝内生长有球形的短小触角,触角芒裸,且头部和胸部存在大量凹凸不平的小结。翅膀透明,中脉末端朝向前方弯曲,同第4、5径脉愈合,形成端第五径室,完全封闭,这也是该虫体的典型特征。腹部存在黑绿色和银灰色的块状斑。1龄幼虫呈淡黄色,体长在lmm左右,体表布满小刺。3龄幼虫的体长在30mm左右,每个节背面存在黑棕色的横带,背面拱起,而腹面扁平,其存在小刺,后端平截存在凹陷,生有2个黑色的气门板。雄蝇与雌蝇交配后,雄蝇会逐渐死亡,而雌蝇产出幼虫后也会快速发生死亡。

2、临床症状

羊感染不同生长期的幼虫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羊群感染成蝇且其生产幼虫时,会使其感到惊慌不安、搔动,彼此拥挤,经常喷鼻、摇头,采取多种方式试图抵抗虫体,如头低垂,或者将鼻孔抵在地面,或者用鼻孔擦地,或者将头放置在另一头羊的腿间或者腹下,部分甚至会将头埋在泥土内。鼻蝇幼虫侵入病羊的鼻腔或额窦内,在固着或者移行时会导致鼻炎,通常在夏天最为常见。病羊表现出流鼻涕,初期为黏液性,后期为脓性,有时还会在鼻液中混杂少量血液,这是由于幼虫的钩齿刺人器官组织的表面黏膜,导致鼻黏膜发生肿胀和出现炎症而引起。如果鼻液附着在鼻孔周围并逐渐干涸后,会形成硬痂而堵塞鼻孔,使其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主要表现出甩鼻子,打喷嚏,经常摇头,磨鼻、磨牙,眼睑发生浮肿,并大量流泪等。如果幼虫侵入颅腔,导致脑膜发生损伤,或者由于鼻窦炎而蔓延至脑膜,都会使其出现神经症状,主要表现出运动失调,频繁做出旋转动作,向右或者向左旋转,且头朝向一侧弯曲,或者出现惊厥、痉挛,甚至发生死亡。病羊体况被严重损害,导致肉、毛产量减少。另外,病羊更容易感染某些病原菌以及其他疾病,尤其是冬季会发生严重的细菌性感染。

3、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目前,羊鼻蝇蛆病可采取多种方式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成本也比较低廉。如口服伊维菌素片、皮下注射伊维菌素、肌肉注射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等,都能够很好的治疗该病。病羊可按体重皮下注射0.2mg/kg1%的阿维菌素药物;也可按体重使用75mg/kg敌百虫溶液,添加在饮水中口服。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简便易行、见效更快、成本降低。即每只羊使用2片敌百虫,每片重量在0.5g左右,先将其研磨成细粉,或者直接使用水溶性敌百虫粉,添加在适量温水中混合均匀,然后用注射器吸取备用。治疗时,先将注射器针头拔掉,将注射器前部的小尖嘴深入到病羊的一侧鼻孔,快速向鼻孔内喷人药液,另一侧鼻孔也采取相同的方法喷药。喷药时注意注射器尽可能向前深入,且用力要猛.确保药液能够喷入到鼻腔深处,以使位于最深处的虫体也能够发生中毒,且两侧鼻孔要喷人基本相同的药量。另外,由于敌百虫属于神经毒,鼻腔内的虫体在喷药10~20min之后就会发生肌肉麻痹的现象。一般来说,病羊在喷药经过3~4h就能够缓解呼吸困难,停止流鼻涕和打喷嚏,且鼻腔周围逐渐干净,精神状态恢复。少数病羊在第一次喷药后,有些在鼻腔深处或者鼻窦、额窦中隐藏的虫体可能没有发生中毒死亡,在第二天再喷药1次即可。如果病羊具有严重的鼻炎症状,要配合使用相应的抗菌药物,避免出现继发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如果圈舍饲养环境比较恶劣,则较难彻底消灭羊鼻蝇蛆病,应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措施。根据羊鼻蝇的生活史,养殖户要选择在冬末春初,即羊鼻蝇还没有出蛹前,挖掘出圈舍围栏及周围墙角内存在的蛆蛹,并立即将其杀死,日常可在每天早晨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屋角及阴暗处存在羊鼻蝇成虫也要立即清除,并在地面定期撒布生石灰粉,向周围墙壁喷洒灭蝇药剂。羊舍墙壁往往会存在大量成虫,刚开始飞出时,翅膀比较脆弱,较少活动,此时可采取捕捉,彻底将成虫消灭。

药物预防。该病通常在每年11月份进行预防,羊群可采取皮下注射阿维菌素或者伊维菌素针剂,也可口服阿维菌素或者伊维菌素片剂、粉剂,均按体重使用0.3mg/kg,能够将一、二期幼虫杀死。夏季成蝇频繁活动的季节,可将1%敌百虫软膏涂抹在羊鼻孔周围,也能够有效预防该病。

羊鼻蝇蛆病的症状
患羊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可视粘膜淡红,鼻孔有分泌物,摇头、打喷嚏,运动失调,头弯向一侧旋转或发生痉挛、麻痹,听、视力降低,后肢举步困难,有时站立不稳,跌倒而死亡。
发病特点
羊鼻蝇成虫多在春、夏、秋出现,尤以夏季为多。成虫在6、7月份开始接触羊群,雌虫在牧地、圈舍等处飞翔,钻入羊鼻孔内产幼虫。经3期幼虫阶段发育成熟后,幼虫从深部逐渐爬向鼻腔,当患羊打喷嚏时,幼虫被喷出,落于地面,钻入土中或羊粪堆内化为蛹,经1-2个月后成蝇。雌雄交配后,雌虫又侵袭羊群再产幼虫。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防治该病应以消灭第一期幼虫为主要措施。各地可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和羊鼻蝇的发育情况,确定防治的时间,一般在每年11月份进行为宜。可选用如下药物:
4-溴-2-氯苯基
①口服剂量按每千克体重0.12克,配成2%溶液,灌服。

②肌内注射取精制敌百虫60克,加95%酒精31毫升,在瓷器内加热溶解后,加入31毫升蒸馏水,再加热到60-65℃,待药完全溶解后,加水至总量100毫升,经药棉过滤后即可注射。剂量按羊体重10-20千克用0.5毫升;体重20-30千克用1毫升;体重30-40千克用1.5毫升;体重40-50千克用2毫升;体重50千克以上用2.5毫升。
2,2-二氯乙烯基
①口服剂量按每千克体重5毫克,每日1次,连用两天。②烟雾法常用于羊群的大面积防治,药量按熏蒸场所的空间体积计算,每立方米空间使用80%敌敌畏0.5—1.0毫升。吸雾时间应根据小群羊的安全试验和驱虫效果而定,一般不超过1小时为宜。③气雾法亦适合于大群羊的防治,可用超低量电动喷雾器或气雾枪使药液雾化。药液的用量及吸雾时间与烟雾法相同。涂药法对个别良种羊,可在成蝇飞翔季节将1%敌敌畏软膏涂擦在羊的鼻孔周围,每5天1次,可杀死雌虫产下的幼虫。
防治历史
上个世纪70年代,羊鼻蝇蛆病成为毒害羊群的罪魁祸首。大量绵羊死亡,影响了中国畜牧业的发展。辽宁省兽医科学技术研究所的马龙田专家经多次实验,用稀释敌敌畏和改良喷雾器喷头的方法,使得绵羊能够充分吸收细雾状低浓度敌敌畏,并基本达到百分百根治的效果。此法经过推广,不仅在当时扩展到苏联,也一直延续至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6340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