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破伤风的病因 猪破伤风的防治措施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机体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对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又称强直症和锁口风。多发生于单蹄兽,猪也常发生,人对该病的易感性也很高。重点对破伤风的病原、流行病学以及猪只患病后的诊断和防治进行阐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猪破伤风的病因猪破伤风的防治措施。

1、病原特性

破伤风梭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也叫做强直梭菌,呈革兰氏阳性,是一种专性厌氧细长杆菌,往往呈单个分布。存在于动物体内外的病菌都能够在菌体一端形成芽胞,类似球拍状或者鼓槌状。大部分菌株周边生有鞭毛,能够自行运动,但没有荚膜。接种在培养基内和存在于动物体内的病菌都能够产生几种外毒素,如痉挛毒素,其属于一种神经毒,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而促使铁出现典型的强直症状,具有非常强的毒性,且只比肉毒梭菌毒素的毒性略弱。该毒素是一种蛋白质,具有热敏感性,例如在65~68℃温度下处理5min就会被杀死,另外使用0.4%甲醛进行21~31天的脱毒,就会变成类毒素。此外,该菌还能够产生其他毒素。如非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但不是引起发病的主要毒素。一般来说,病菌具有较差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使用大多数消毒剂作用较短时间都可被杀死,但形成芽胞后就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能够在土壤中生存长达数十年。

2、流行特点

该病具有1~4星期的潜伏期,且患病动物对光线、声音以及其他外界刺激极其敏感,会导致症状进一步加重,最后由于窒息发生死亡,造成较高的死亡率。任何家畜都对该病具有易感性,但幼畜相比老畜更容易发病。该菌能够在尘土、土地以及腐臭淤泥中广泛分布,有时还可能存在于家畜以及人类的粪便中。猪破伤风主要是由于存在伤口而发生感染,最常见的是由于阉割而导致。病猪无法直接导致其他健康猪被感染,主要是由于没有严格消毒而发生该病,有时猪体表没有存在任何伤口就出现发病,这可能是由于在该病潜伏期内伤口已经完全愈合。该病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在春、秋季节比较容易发生,且往往呈零星散发。

3、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猪表现出食欲不振,行动缓慢,随病程的进展,逐渐表现出两耳竖立,四肢僵硬,尾部停止活动,呈木马状站立不动,走动困难,局部肌肉或者全身肌肉呈强直状。接着骨胳肌和咀嚼肌出现强直性痉挛,特别是颈部、背部和尾部非常明显,造成牙关紧闭、大量流涎、角弓反张、瞬膜突出,不能够站立。部分病猪反射神经非常兴奋。病猪最终由于严重缺氧而发生死亡,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4、诊断

该病通常不需要采取实验室诊断,根据其流行特点、特有临床症状就能够进行诊断,但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时就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在无菌条件下取病猪创伤部位的分泌物或者坏死组织作为病料,将其制成乳剂,接种到试验小鼠的尾根部,一般经过2~3天就会表现出与病猪类似的临床症状。取病灶部渗出液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能够看到细长杆菌,没有荚膜,生有鞭毛,可自行运动,有些存在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该病需要注意与以下疾病进行区别。猪肌肉风湿病会导致病猪肌肉存在疼痛感,但猪破伤风病则不会产生痛感,且使用水杨酸钠能够有效治疗猪肌肉风湿病,但对猪破伤风病没有疗效。猪伪狂犬病和脑炎尽管也会导致机体出现角弓反张、肌肉强直等症状,但病猪瞬膜没有突出,尾部也没有挺举。另外,二者还会导致病猪出现意识模糊、麻痹以及昏迷等症状,而患有破伤风病的病猪一直保持清醒。

5、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尽可能减少和防止猪体表出现伤口,为此在猪养殖过程中要提高管理水平,尽量消除能够造成创伤的因素。对于较深创伤及严重污染的部位,要立即将存在于伤口出的脓汁、坏死组织以及其他异物全部清除干净,结合使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冲洗、消毒,如有需要还可采取扩创处理。另外,伤口冲洗消毒后可撒布适量的青霉素粉剂,或者肌肉注射青霉素。猪在进行断脐带、去势、断尾、外科手术以及接产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各项规程操作。此外,猪进行阉割、接产或者外科手术时,可配合注射3000万~5000万IU破伤风抗血清来预防该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药物治疗。发病早期,病猪及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进行治疗,具有一定效果。根据病猪体重,选择使用10万~20万IU破伤风抗毒素,分成2~3次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同时,病猪要转移到安静、避光、阴暗的环境中饲养,避免受到外界刺激。伤口内外存在的坏死组织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饲喂容易消化的饲料,供给足够的饮水。如果病猪症状严重,要及时进行淘汰。另外,还要根据病猪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过于兴奋性或者出现痉挛时,可肌肉注射100~150mg氯丙嗪注射液,用于镇静解痉,或者静脉或者肌肉注射50~100mL25%硫酸镁注射液。为促使病猪尽快恢复,可使用葡萄糖注射液、5%碳酸氢钠溶液、强心剂、维生素制剂等进行综合治疗。

在密集型饲养条件下,猪患破伤风的发病几率较大,如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有可能造成猪只的死亡。因此,准确把握该病的症状鉴别方法,争取早期对症治疗,可以大大降低该病的致死率。

相关阅读

羊破伤风的病因分析及临床症状 羊破伤风的防治措施


羊破伤风其特征为全身或部分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表现出强硬状态。本病为散发,没有季节性,必须经创伤才能感染,特别是创面损伤复杂、创道深的创伤更易感染发病。羊的破伤风又名强直症,羊发病时由于毒素的作用,肌肉发生僵硬,出现身体躯干强直症状,因此得名。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持续痉挛和对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羊破伤风的病因分析及临床症状羊破伤风的防治措施。

1、病原特性

破伤风梭菌也叫做强直梭菌,是一种大杆菌,菌体细长、两端钝圆、正直或者略有弯曲。该菌往往单个存在,周身存在鞭毛,没有荚膜,但能够形成圆形芽胞,往往在菌体的一端,导致该菌呈羽毛球拍状或者鼓槌状。幼龄培养物经过革兰氏染色结果呈阳性,经过48h染色结果呈阴性。该菌具有较弱的抵抗一般理化因素的能力,但形成芽胞后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能够土壤中能生存长达数十年,一般煮沸条件下作用l~3h、120℃高压蒸汽处理10min才能够将其杀灭。另外,病菌使用30%双氧水、10%漂白粉和10%碘酊等处理10min左右就能够被杀死。该菌对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比较敏感。

2、病因分析

破伤风梭菌在土壤和人畜粪便中广泛存在,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都无法侵入正常的皮肤和黏膜,只有发生损伤后才能够感染病菌。所有开放性损伤,如烧伤、开放性骨折,甚至如林刺或者锈钉刺伤这要细小的伤口,都有可能感染病菌而出现发病。羔羊断脐后没有对断端进行消毒或者母羊流产后没有严格消毒也能够发生该病。伤口内感染破伤风杆菌并非一定能够引起发病,其发生不仅与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或者机体免疫力较低等情况相关,还需要局部伤口形成缺氧环境。也就是说,伤口窄深、缺血、引流不畅、存在较多坏死组织,并存在泥土,就容易出现发病。这是由于存在于土壤中的其他需氧化脓菌会导致伤口局部形成缺氧环境,促使组织发生坏死,并促进厌氧菌大量繁殖,因此羊被锈钉刺伤后容易发生该病。

3、主要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长短不同的潜伏期,通常在7-14天,短的只有1天,长的能够达到40天。该病的潜伏期与动物种类和创伤部位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距离头部近的创伤,损伤严重的组织,具有较短的潜伏期,病程进展较快;反之,潜伏期就较长。主要症状是全身强直,尤其是骨骼肌出现强直性痉挛,且反射兴奋性明显增强。发病初期,病羊咀嚼缓慢,步态强拘,容易被忽略。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羊开始表现出全身性强直性痉挛,即出现破伤风综合症状。母羊通常在产出死胎或者胎衣停滞之后容易发生,也叫做产后强直症,羔羊往往由于脐带感染病菌而引起。

4、防治措施

应急处理。只要发现病羊,要先加强护理,将其转移到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光线较暗的舍内,并尽可能保持安静,如果无法站立可使用腹带将其吊起。病羊可饲喂一些稀粥、稀饭、青草,供给充足饮水。如果病羊采食和吞咽比较困难,可使用胃管给其投饲半流物质;如果粪便干燥或者排尿、排粪困难,则要及时进行导尿或者灌肠。

伤口处理。刚形成的伤口,要及早进行治疗,促进愈合,有时能够在第一期就完全愈合。对于感染的陈旧伤口,要及时清除病原,避免破伤风再次生成毒素而损害机体。创伤要采用开放疗法,即先除去伤口处的痂皮和坏死组织,接着依次使用3%双氧水、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干燥后再在创腔和创伤底部撒布高锰酸钾粉进行揉搓,且不需要包扎,但要避免再次发生污染。也可用高锰酸钾热水在伤口周围温敷,每次30min,每天2次。最好在伤口周围使用青霉素、普鲁卡因进行封闭,或对伤口进行烧烙来彻底清除破伤风。

对症治疗。发病早期,病羊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抗破伤风血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病羊首次皮下注射5万-10万IU,之后每间隔2天注射5万IU,连续用3次。如果病羊出现强直或兴奋症状,可静脉注射50ml_20%乌洛托品、25%硫酸镁,每天1次,也可用直肠灌人500mL添加有209水合氯醛的淀粉浆。如果病羊无法饮水或者采食,可静脉注射500ml_25%-30%葡萄糖生理盐水。如果病羊出现酸中毒,可静脉注射200-300ml_50%碳酸氢钠;如果心脏衰弱时,可在咬肌注射由10mLlo/普鲁卡因、0.5-1.OmLO.1%肾上腺素组成的混合药液。病羊也可采取抗生素疗法,即及时使用5支80万IU青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不仅能够将病原清除,还能够有效避免出现继发感染。另外,病羊可配合使用中药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常使用“防风散”,即取8g防风、4g清半夏、7g天南星、7g炒蝉蜕、8g羌活、7g炒僵蚕、4g川芎、5g天麻,加水煎煮2次,取2次的药液混合均匀,待温度适宜后添加50g黄酒,搅拌均匀后使用胃管投服,间隔1天1剂,连续使用3剂。

免疫预防。预防破伤风病主要是使用破伤风类毒素,即按照说明书固定的用法、用量给发病地区的家畜每年进行免疫注射,每头羊皮下注射0.5-1mL,幼羊用量减半,能够持续1年进行保护;第2年再进行1次接种,能够持续4年进行保护。

羊破伤风的病原及流行特点
破伤风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病原为破伤风梭菌。该菌又称强直梭菌,分类上属芽孢杆菌属,为细长的杆菌,多单个存在,能形成芽孢。芽孢位于菌体的一端,似鼓槌状,周鞭毛,能运动,无荚膜。幼龄培养物革兰氏染色阳性,培养48小时后常呈阴性反应。
本菌为厌氧菌,一般消毒药均能在短时间内杀死。但其芽孢具有很大的抵抗力,煮沸10—90分钟才能杀死。在土壤表层能存活数年。对1%碘酊、10%漂白粉、3%双氧水等敏感。破伤风梭菌繁殖体的抵抗力与一般非芽孢菌相似,但芽孢抵抗力甚强,耐热,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十年;10%碘酊、10%漂白粉液及30%过氧化氢能很快将其杀死。本菌对青霉素敏感,磺胺药次之,链霉素无效。
本病通常由伤口污染含有破伤风梭菌芽孢的物质引起。当伤口小而深,创伤内发生坏死或创口被泥土、粪便、痂皮封盖或创内组织损伤严重、出血、有异物,或在需氧菌混合感染的情况下,破伤风梭菌才能生长发育、产生毒素,引起发病。也可经胃肠粘膜的损伤部位而感染。
发生主要是细菌经伤口侵入身体的结果,如脐带伤、去势伤、断尾伤、去角伤及其他外伤等,均可以引起发病。母羊多发生于产死胎和胎衣不下的情况下,有时是由于难产助产中消毒不严格,以致在阴唇结有厚痂的情况下发生本病。也可以经胃肠黏膜的损伤感染。病菌侵入伤口以后,在局部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危害神经系统。由于本菌为专性厌氧菌,故被土壤、粪便或腐败组织所封闭的伤口,最容易感染和发病。
症状
病初症状不明显,常表现卧下后不能起立,或者站立时不能卧下,逐渐发展为四肢强直,运步困难。由于咬肌的强直收缩,牙关紧闭,流涎吐沫,饮食困难。在病程中,常并发急性肠卡他,引起剧烈的腹泻。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5~20天,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延长。四肢僵硬,头向后仰,初发病时,仅步行稍不自然,不易引起饲养员的特别注意。病势发展时,则双耳直硬,牙关紧闭,不能吃东西,口腔内黏液多。颈部及背部强硬,头偏于一侧或向后弯曲;四肢伸直,腹部蜷缩,好像木制的假羊,如果扶起行走,严重者无法迈步,一经放手,即突然摔倒。突然的音响可引起骨骼肌发生痉挛而使病羊倒地。症状轻微时,脉搏和体温无大变化。严重时,体温可以增高,脉搏细而快,心脏跳动剧烈。病的后期,常因急性胃肠炎而发生腹泻。死亡率很高。
2、实验室诊断必要时可从创伤感染部位取材,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结合动物实验进行诊断。
防治
(1)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本病的有效生物制剂。羔羊的预防,则以母羊妊娠后期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较为适宜。
(2)创伤处理:对感染创伤进行有效的防腐消毒处理:彻底排除脓汁、异物、坏死组织及痂皮等,并用消毒药物(3%过氧氢、2%高锰酸钾或5—10%碘酊)消毒创面,并结合青链霉素,在创伤周围注射,以清除破伤风毒素来源。
(3)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早期应用抗破伤风血清(破伤风抗毒素)。可一次用足量(20—80万单位),也可将总用量分3次注射,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均可;也可一半静脉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在体内可保留2周。
(4)加强护理。将病羊放于黑暗安静的地方,避免能够引起肌肉痉挛的一切刺激。给予柔软易消化且容易咽下的饲料(如稀粥),经常在旁边放上清水。多铺垫草,每日翻身5~6次,以防发生褥疮。
(5)为了消灭细菌,防止破伤风毒素继续进入体内,必须彻底清除伤口的脓液及坏死组织,并用1%高锰酸钾、1%硝酸银、3%双氧水或5%~10%碘酒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病的早期同时应用青霉素与磺胺类药物。
(6)为了中和毒素,可先注射40%乌洛托品5~10毫升,再肌肉或静脉注射大量破伤风抗毒素,每次5万~10万单位,每日一次,连用2~4次。亦可将抗毒素混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注射。
(7)为了缓解痉挛,可皮下注射25%或肌肉注射40%的硫酸镁溶液,每天一次,每次5~10毫升,分点注射。或者按每千克体重2毫克肌肉注射氯丙嗪。
(8)对于牙关紧闭的羊,可将3%普鲁卡因5毫升和0.1%肾上腺素0.2~0.5毫升混合,注入咬肌。
中草药方
可采用散风活血解表剂,如千金散、防风散或乌蛇散,根据病情加减。可用中药天南星、荆蔓子、防风各8克,僵蚕、红花、全蝎各6克,甘草1克,羌活、薄荷各5克,麻黄、桂枝各3克,水煎两次用胃管送服。
预防措施
(1)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本病的有效生物制剂。羔羊的预防,以母羊妊娠后期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较为适宜。
(2)创伤处理。羊身上任何部分发生创伤时,均应用碘酒或2%的红汞严格消毒,并应避免泥土及粪便侵入伤口。对一切手术伤口,包括剪毛伤、断尾伤及去角伤等,均应特别注意消毒。对感染创伤进行有效的防腐消毒处理。彻底排除脓汁、异物、坏死组织及痂皮等,并用消毒药物(3%过氧化氢、2%高锰酸钾或5%~10%碘酊)消毒创面,并结合青链霉素,在创伤周围注射,以清除破伤风毒素来源。
(3)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早期应用抗破伤风血清(破伤风抗毒素)。可一次用足量(20万~80万单位),也可将总用量分2~3次注射,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均可;也可一半静脉注射,一半肌肉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在体内可保留2周。

小尾寒羊破伤风的综合防治措施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创伤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破伤风又称“锁口风”“强直症”,其特征为患畜骨骼肌神经兴奋性增高,持续发生痉挛而表现出强硬状态。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也常有发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小尾寒羊破伤风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预防
平时要注意饲养管理和羊舍卫生,防止动物受伤,一旦发生外伤,尤其是严重创伤时,应及时进行伤口消毒和外科处理,或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断脐、断尾、阉割及外科手术时要严格消毒,并在手术前后注射青霉素或破伤风抗毒素,以防止该病的发生。在本病的多发流行地区,每年要定期注射破伤风疫苗。在羔羊出生和手术后用破伤风抗毒素5万~1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
2.积极治疗
发现患病羊,要及时对病羊加强护理,首先要将患病动物安置在光线较暗的安静处并饲喂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和洁净充足的饮水。然后要对伤口的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同时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可以选用3%双氧水、1%高锰酸钾或者5%~10%碘酊。在伤口周围要注射青链霉素和破伤风抗毒素。需要注意的是,首次注射时剂量要加倍,同时还可以配合使用镇静解痉的药物注射治疗。
3.防止对人的感染
由于人也可以被破伤风梭菌所感染,因此与动物接触频繁的养殖人员伤口较深时,一定要正确处理伤口,以防厌氧微环境的形成,这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一般情况下,可以注射类毒素进行主动免疫预防,或者注射抗毒素和抗生素进行特异性治疗。

病原及流行特点
破伤风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病原为破伤风梭菌。该菌又称强直梭菌,分类上属芽孢杆菌属,为细长的杆菌,多单个存在,能形成芽孢。芽孢位于菌体的一端,似鼓槌状,周鞭毛,能运动,无荚膜。幼龄培养物革兰氏染色阳性,培养48小时后常呈阴性反应。
本菌为厌氧菌,一般消毒药均能在短时间内杀死。但其芽孢具有很大的抵抗力,煮沸10—90分钟才能杀死。在土壤表层能存活数年。对1%碘酊、10%漂白粉、3%双氧水等敏感。破伤风梭菌繁殖体的抵抗力与一般非芽孢菌相似,但芽孢抵抗力甚强,耐热,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十年;10%碘酊、10%漂白粉液及30%过氧化氢能很快将其杀死。本菌对青霉素敏感,磺胺药次之,链霉素无效。
本病通常由伤口污染含有破伤风梭菌芽孢的物质引起。当伤口小而深,创伤内发生坏死或创口被泥土、粪便、痂皮封盖或创内组织损伤严重、出血、有异物,或在需氧菌混合感染的情况下,破伤风梭菌才能生长发育、产生毒素,引起发病。也可经胃肠粘膜的损伤部位而感染。
发生主要是细菌经伤口侵入身体的结果,如脐带伤、去势伤、断尾伤、去角伤及其他外伤等,均可以引起发病。母羊多发生于产死胎和胎衣不下的情况下,有时是由于难产助产中消毒不严格,以致在阴唇结有厚痂的情况下发生本病。也可以经胃肠黏膜的损伤感染。病菌侵入伤口以后,在局部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危害神经系统。由于本菌为专性厌氧菌,故被土壤、粪便或腐败组织所封闭的伤口,最容易感染和发病。
症状
病初症状不明显,常表现卧下后不能起立,或者站立时不能卧下,逐渐发展为四肢强直,运步困难。由于咬肌的强直收缩,牙关紧闭,流涎吐沫,饮食困难。在病程中,常并发急性肠卡他,引起剧烈的腹泻。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5~20天,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延长。四肢僵硬,头向后仰,初发病时,仅步行稍不自然,不易引起饲养员的特别注意。病势发展时,则双耳直硬,牙关紧闭,不能吃东西,口腔内黏液多。颈部及背部强硬,头偏于一侧或向后弯曲;四肢伸直,腹部蜷缩,好像木制的假羊,如果扶起行走,严重者无法迈步,一经放手,即突然摔倒。突然的音响可引起骨骼肌发生痉挛而使病羊倒地。症状轻微时,脉搏和体温无大变化。严重时,体温可以增高,脉搏细而快,心脏跳动剧烈。病的后期,常因急性胃肠炎而发生腹泻。死亡率很高。
2、实验室诊断必要时可从创伤感染部位取材,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结合动物实验进行诊断。
防治
(1)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本病的有效生物制剂。羔羊的预防,则以母羊妊娠后期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较为适宜。
(2)创伤处理:对感染创伤进行有效的防腐消毒处理:彻底排除脓汁、异物、坏死组织及痂皮等,并用消毒药物(3%过氧氢、2%高锰酸钾或5—10%碘酊)消毒创面,并结合青链霉素,在创伤周围注射,以清除破伤风毒素来源。
(3)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早期应用抗破伤风血清(破伤风抗毒素)。可一次用足量(20—80万单位),也可将总用量分3次注射,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均可;也可一半静脉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在体内可保留2周。
(4)加强护理。将病羊放于黑暗安静的地方,避免能够引起肌肉痉挛的一切刺激。给予柔软易消化且容易咽下的饲料(如稀粥),经常在旁边放上清水。多铺垫草,每日翻身5~6次,以防发生褥疮。
(5)为了消灭细菌,防止破伤风毒素继续进入体内,必须彻底清除伤口的脓液及坏死组织,并用1%高锰酸钾、1%硝酸银、3%双氧水或5%~10%碘酒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病的早期同时应用青霉素与磺胺类药物。
(6)为了中和毒素,可先注射40%乌洛托品5~10毫升,再肌肉或静脉注射大量破伤风抗毒素,每次5万~10万单位,每日一次,连用2~4次。亦可将抗毒素混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注射。
(7)为了缓解痉挛,可皮下注射25%或肌肉注射40%的硫酸镁溶液,每天一次,每次5~10毫升,分点注射。或者按每千克体重2毫克肌肉注射氯丙嗪。
(8)对于牙关紧闭的羊,可将3%普鲁卡因5毫升和0.1%肾上腺素0.2~0.5毫升混合,注入咬肌。

猪破伤风的诊断和预防


1病原

破伤风梭菌又称强直梭菌,是芽孢杆菌科梭菌属的成员。为长4~8μm,直径0.3~0.5μm的细长杆菌,有鞭毛,能运动,接触空气或有氧气存在时则运动迅速停止。无论在体内或体外都可形成芽孢,芽孢靠近菌体末端,明显宽于菌体横径,形或鼓槌状的特殊形态。无荚膜,易被苯胺染料着色,幼龄培养物呈革兰氏阳性,陈旧培养物则呈阴性反应。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菌,故在厌氧条件下生长良好。发育最适温度为36~38℃,最适pH值为7.2~7.4。在肝片肉汤中呈均匀浑浊的生长,肝片或肉片软化变成玫瑰色,产气,培养物发出焦角质的气味。在血液葡萄糖琼脂平板上呈露珠状,光滑透明或小蜘蛛样的菌落,菌落周围形成溶血环。破伤风梭菌不分解糖类,不还原硝酸盐,可液化明胶,产生吲哚。破伤风梭菌在体内或培养基内均能产生溶解于水的外毒素(包括破伤风痉挛毒素、溶血素及非痉挛毒素)。外毒素的毒性很强,仅次于肉毒梭菌毒素。破伤风梭菌对青霉素、四环素敏感,磺胺素次之,其他抗生素多不敏感。

2.流行特点

各种家畜均有易感染,其中单蹄动物最易感,猪、羊、牛次之,犬、猫仅在例外情况下发病。试验动物中以豚鼠最易感,其次为小鼠,家兔有抵抗力。人对破伤风易感性也很高。破伤风梭菌主要存在于土壤、健康动物和人的粪便中。因此,引起破伤风的主要传染源是土壤和粪便。动物感染最常见于各种创伤,如断脐、阉割或断尾。在临床上不少病例常查不到伤口所在,这可能是因潜伏期中创伤已经愈合,或可能经子宫、消化道黏膜感染。该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但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夏、秋雨水较多季节,发病较多。在易感动物中,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均可发生,但幼龄动物较老龄者更为易感。该病是一种由创伤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因此,不能由病畜直接传染给无创伤的健畜,故常呈现零星散发。应注意,在成批仔猪断脐、阉割、断尾时,如消毒不严格则可造成群发感染而同时发病。

3临床症状

潜伏期不定,其长短与猪的年龄、健康状况、创伤的性质、部位、入侵病菌的数量和病菌繁殖的条件紧密相关。最短的为1~3天(多见于幼畜),最长的可达40天以上。

该病的特征性症状是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及应激性增高,肌肉痉挛通常从头部开始,然后波及全身,只有少数病例,从受伤处附近肌肉开始,但也很快传至头部肌肉痉挛。猪常由于断脐、阉割而感染,一般是从头部肌肉开始痉挛,瞬膜外露、牙关紧闭、流涎、叫声尖哑、吞咽困难。应激性增高,如有声响或有人走近时肌肉痉挛加剧。四肢僵硬,全身性肌肉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重症者卧地不能立起,呼吸浅快,心跳过速。病程长短不一,通常1~2周。如应激性不高,肌肉强直不剧烈,口松,涎少,尚能进食和饮水者,则多可治愈;反之,则病死率极高。

4诊断

4.1临床诊断

根据病猪的特殊临床症状并有创伤史,即可作出诊断,一般无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对取慢性经过的轻症病例或病初症状不明显时,应注意与脑炎、狂犬病相鉴别。如根据临床症状的确无法作出诊断时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4.2实验室诊断

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病原体的形态学检查、细菌的培养鉴定、生化试验和毒素检查等。这里仅就简单而适用的形态学检查和毒素检查介绍如下。病料采集:采取创伤感染处的组织材料及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猪血清。试验方法:①形态学检查:取创伤感染处的组织材料制作触印片或涂片数张,以革兰氏染色。若发现几乎全呈单个存在,两端钝圆,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细长杆菌或似鼓锤状的芽孢,即可作出诊断。②毒素检查:取小鼠4只分为两组,一组每只小鼠静脉注射病猪血清0.2mL作试验;另一组每只小鼠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mL作空白对照。如果空白对照组小鼠健活,试验组小鼠出现强直,即可作出确切诊断。

5预防

该病的预防重在消毒工作。在断脐带、断牙、去势和进行外科手术时,必须做好局部和器械的消毒;保持猪舍、运动场内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清除锐利物品以避免外伤;发现猪体外伤,应立即以5%碘酒消毒。除了消毒工作,还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在多发地区,可用破伤风类毒素进行免疫注射,间隔4周进行2次皮下接种,免疫期可达1年以上;如果第二年再注射1次,免疫期可达4年以上。

犬破伤风的症状 犬破伤风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破伤风是指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伤口,并在伤口内生长繁殖分泌毒素,造成机能紊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系统应激性增高,全身肌肉持续性痉挛收缩的特征。病犬临床上主要表现出急性发病,呼吸加速,前肢和背部肌肉出现强直痉挛,头颈后仰呈现角弓反张,无法稳定站立。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犬破伤风的症状犬破伤风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1、发病特点

破伤风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如在于土壤、腐败的淤泥、尘土及其他物质中都含有该菌。该菌非常容易经由伤口侵入体内,当伤口小且深,并有血凝块、痂皮或者杂物等覆盖在伤口表面而形成厌氧环境,就会促使细菌在这种环境中大量繁殖,分泌破伤风毒素,也就是痉挛毒素。该毒素对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可结合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苷脂,导致脊髓抑制性突触封闭,阻碍抑制性突触末端释放的抑制性冲动传递介质,造成上下神经元之间的正常抑制性冲动无法传递,从而表现ILIJ强直症状,即神经兴奋性明显增高,且骨骼肌痉挛。易感动物感染该病后没有明显不同,且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往往呈零星或者个别形式散发。

该病具有长短不同的潜伏期,通常为7~14天,最短只有1天,最长时能够达到几个月。潜伏长短通常与病犬年龄、机体抵抗力以及创伤部位、性质、感染程度相关。健康犬无法直接从病犬感染该病,往往需要经由伤口感染,但有时临床上也有病犬没有找到伤口,这可能是由于伤口在该病潜伏期内已经完全愈合,或者经由损伤的消化道黏膜发生感染。

2、临床症状

病犬精神状态较好,步态灵活,但对外界刺激反应比较迟钝,双耳直立且靠向内侧,两耳尖间的距离一般在3~4cm,口角一侧附着少量口腔分泌物;依旧能够采食和饮水,但采食、咀嚼速度缓慢,难以吞咽,饮水时也无法顺利进行;双眼无神,瞳孔缩小,眼结膜潮红,轻度黄染,对光反射反应微弱,基本不能够看清4m之外的物体;体温一般为38.7℃,呼吸达到80次/min,脉搏达到150次/min。

3、诊断

根据病犬的主要症状,如牙关紧闭、肌肉僵硬、痉挛等,以此作为诊断基础,配合进行实验室检查。取一块病犬伤口深处组织,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同时接种在血平板上置于37℃进行36h厌氧培养。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菌,菌体细长,具有周鞭毛,但没有荚膜,有些形成圆形芽孢,一般位于菌体顶端,导致整个菌体如同鼓槌状。血平板上会长出扁平的灰白色菌落,呈半透明状,边缘不齐。从而表明是由于感染破伤风梭菌导致的破伤风。

4、防控措施

常规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施治,以镇静解痉、中和毒素、消除病菌以及抗菌消炎为治疗原则。查找病犬伤口,扩创后使用30%双氧水进行冲洗,接着使用2%~5%碘酊对伤口局部处理,然后向创口内撒布适量的青霉素粉或碘仿磺胺粉,确保伤口暴露,禁止包扎,否则会形成有利于病菌生存繁殖的无氧环境;镇静解痉,可按体重使用5mg/kg氯丙嗪;中和毒素,可肌内或者静注射3万~5万IU破伤风抗血清,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抗菌消炎,可按体重注射5万IU/kg青霉素,每天2~3剂,连续使用3~7天。

紧急救治。在临床上进行紧急救治能够获得最佳治疗时间,促使治愈率提高。发现犬形成外伤后,要在3~10min内实施整个紧急救治。病犬先处理伤口,然后紧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用于中和病菌产生的毒素,并配合使用大剂抗毒素来确保疗效良好,通常采取肌肉注射由1~2g青霉素、2mL氨基比林、2mL鱼腥草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病犬创口在头部周围,可在创口附近1.5~2cm处分别选取3个点注射1mL普鲁卡凶油剂青霉素,然后使用碘酊对创口消毒。

中药治疗。发病初期,病犬使用乌蛇全虫散治疗,即取乌蛇、生黄芪、防风、金银花各45g,栀子、荆芥各25g,白菊花、麻根、蝉蜕、全蝎、酒当归各30g,20g羌活,24g天南星,地龙、桂枝、甘草各15g,加水煎煮后冉添加250mL白酒或者黄酒,混合均匀后灌服。如果伤口在头部,可添加薄荷、白芷;如果大量口涎,可减去麻根、黄芪,添加半夏、干姜、白芍;如果四肢严重强硬,可添加茯苓、木瓜、独活、羌活、红花;如果背腰严重强直,可添加血竭、酒川断、炒僵蚕;如果排尿不利,可添加车前子;如果妊娠母犬患病,可减去乌蛇、蝉蜕、全虫,同时减少车前子、大黄、荆芥、天南星的用量,冉添加陈皮、砂仁、酒黄芩、阿胶、白术。发病中期,病犬使用千金散加减治疗,即取8g蔓荆子,僵蚕、蝉蜕、全蝎、桑螵蛸、细辛、藿香、天麻、川芎、升麻、木瓜、血竭、独活、羌活、酒川断、红花各5g,天南星、何首乌、沙参、旋覆花、阿胶各10g,加水煎煮,待药液温度适宜后灌服,每天服用3次。发病后期,病犬使用加减天麻散治疗,即取天麻、黄芪、玄参、当归、党参、银花各30g,10g全虫,蝉蜕、胆南星、乌蛇各12g,25g连翘,3条蜈蚣,加水煎煮后灌服。


本病潜伏期为5-10天,长的可达几周。受伤的部位离头部越近,发病越快,并且症状也重。
犬和其它动物相比,对破伤风毒素的抵抗力较强。临床上多见局部性肌肉强直性收缩。但部分病例可见有全身性强直痉挛,牙关紧闭怕光、怕声音、怕惊吓,稍有刺激患犬即可表现兴奋、肌肉强直、形如木马、口角后吊、两耳直立且*拢、瞬膜外露、手触患犬全身肌肉僵硬。由于呼吸肌痉挛收缩可见有呼吸困难。咬肌收缩使患犬咀嚼吞咽困难。
破伤风的病程差异很大,严重病例有的在2-3天内死亡。有的缓慢发生并不严重。大多在出现症状后3-10天死亡。康复期可能持续很长时间,有时4-6周后仍可观察到运动不灵活及肌肉僵硬的症状。
大多数病例预后不良,因进食困难,造成营养不良、衰竭死亡。但局部强直的患犬预后良好。

本病根据临床症状及有破伤后出现肌肉强直性收缩和体温正常大多可以确诊。

消除病原、中和毒素、镇静解痉,抗菌消炎的对症治疗方法。
(1)找出伤口扩创,用双氧水(30%)冲洗伤口,然后用2-5%碘酊局部处理伤口,创口内撒布碘仿磺胺粉。伤口暴露、忌包扎。
(2)肌内或静注射破伤风抗血清3-5万单位/次,1次/日,连用三日。
(3)抗菌消炎,青霉素5万单位/千克体重,2-3次/日。连续注射一周。
(4)镇静解痉,氯丙嗪5毫克/千克体重

肉牛破伤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


牛破伤风又名“强直症”,是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破伤风梭菌是一种厌氧菌.与破伤风有关的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新生犊牛的脐带感染、去角伤、阉割伤、橡皮带去势伤、鼻环伤、橡皮带断尾、蹄底脓肿、耳号伤、慢性窦感染和身体任何部位深的坏死伤、难产继发的外阴或阴道的坏死性损伤及新近产犊母牛严重的子宫炎。破伤风对各种动物都是难以诊断的一种疾病,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破伤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破伤风杆菌往往单个存在,菌体呈细长状,生有鞭毛,能够自行运动,没有荚膜,但菌体一端往往会形成圆形芽孢,类似鼓槌。该菌属于厌氧菌,呈革兰氏阳性,但要注意老龄菌呈革兰氏阴性。该菌的繁殖体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经过5min煮沸就会被死亡,大多数消毒药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但病菌形成芽孢后就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能够在土壤中能生存长达数十年,经过90min煮沸或者20min高压灭菌才能够被杀死。

发病特点。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春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不仅牛能够感染该病,其他家畜和家禽也能够感染。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牛都能发生该病,其中以小于3岁的牛比较容易发生。该菌在土壤和草食家畜的粪便中广泛存在,因此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污染有病菌的土壤。该病主要经由损伤皮肤感染,一般呈零星散发。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走动缓慢,四肢不能够灵活抬举,头颈、耳以及背部不灵活,咀嚼、吞咽缓慢,甚至口唇紧闭。随着病程的进展,头部肌群出现痉挛性收缩,呼吸困难,往往张口呼吸,接着牙关紧闭;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困难,大量流涎,如果口内存在残食就会发酵产生臭味,舌的边缘通常存在齿压痕或者出现咬伤;两耳耸立,且因颈部肌群发生痉挛而导致头颈僵硬伸直或者角弓反张,并由于停止暖气和反刍,导致腹肌紧缩,抑制瘤胃蠕动,往往伴有瘤胃臌气。在背部肌肉出现强直时,会形成凹背、弓腰或者朝向一侧弯曲。在四肢肌群发生强直时,会导致关节较难屈曲,外观类似木马,行走摇晃,步态不稳,特别是在后退或者转弯时感到非常困难。病牛烦躁不安,对触摸、声音、光线等外来刺激往往会比较敏感,并表现出惊恐,容易出现全身性痉挛症状。

3、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适量血液制成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大量革兰氏阳性菌,且菌体呈典型的“鼓槌状”。

动物试验。采取病料后制成乳剂,在健康无病的小鼠尾根处注射,2-3天之后就会表现出该病的特有症状。另外,也可采取病牛0.5mL全血,在健康小鼠臀部注射,18h之后就会表现出该病的典型症状。

4、防治措施

免疫接种。对于可能感染或者容易发生破伤风的某些地区,肉牛要适时免疫接种破伤风类毒素,一般第1年要进行2次免疫,两次间隔2-4周,之后每年进行1次。

定期消毒。破伤风梭菌属于厌氧菌,往往在动物粪便或者土壤中分布。因此,牛舍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及时将粪便和旧墙土清理干净,定期进行消毒,可每周使用来苏儿液、石灰水对牛舍内外进行1次彻底消毒。

创伤处理。病牛要转移到干燥清洁、光线较暗的舍内。如果病牛感染创中含有脓汁、异物以及坏死组织等,要先采取扩创术,清理干净后使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者3%双氧水冲洗,再使用5%-10%碘酊进行严格消毒,并配合撒布适量的碘仿硼酸合剂,还要在创伤首位注射适量的青霉素、链霉素,避免发生感染,并抑制病菌继续产生毒素。

西药疗法。治疗原则是抑制病牛患处的病菌增殖,中和毒素,避免发生酸中毒。病牛可静脉注射大剂量药物,即由20万-80万IU破伤风抗毒素、800万-1200万IU青霉素、500-1000mL5%碳酸氢钠、1500-3000mL复方氯化钠组成的混合药液,注意控制注射速度缓慢,症状严重时可3-5天之后再注射1次。

中医治疗。发病初期,病牛可内服追风散合蚱蝉地肤散加减,即取30g蝉蜕、25g白芷、15g乌头、25g川芎、30g白术、100g地肤子、30g防风,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再添加60mL白酒,混合均匀后一次性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4剂就能够痊愈。发病中期,病牛可内服千金散合花蛇朱砂饮加减,即取30g乌蛇、40g升麻、30g防风、25g全蝎、25g旋覆花、25g川芎、45g僵蚕、10g细辛、50g天麻、35g阿胶、25g沙参、25g独活、25g天南星、2g朱砂、25g藿香,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再添加60mL白酒,混合均匀后一次性灌服,每天l剂,连续使用4-5剂就能够痊愈。发病后期,病牛可内服润肺散合二珍散加减,即取25g血余炭、30g大黄、25g荆芥、25g生姜、35g何首乌、25g栀子、25g半夏、45g滑石、25g黄芩、25g连翘、15g薄荷、40g当归、25g白芍、30g防风、25g川芎、25g甘草、0.3g麝香、5条蜈蚣,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再添加60mL白酒,混合均匀后一次性灌服,每天1剂,直到症状有所减轻,要减去半夏和麝香。

1、病原破伤风梭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菌,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荚膜,形成芽孢,位于菌体顶端、形似鼓槌。动物体内或人工培养基内均能产生毒性极强的外毒素,即痉挛毒素、溶血毒素和非痉挛性毒素三种。前者为引起动物发生破伤风征候群的特异的嗜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具有溶解红细胞使局部组织坏死作用,非痉挛性毒素可麻痹神经末梢,但毒素的耐热性很差,65℃5min即可破坏。芽孢的抵抗力极强,煮沸需1~3h,3%福尔马林24h,5%石炭酸15h,10%碘酊l0min,105kPa高压15-20min才能杀死。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在干燥的条件下经十多年仍有生活力。
2、流行病学病原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腐臭的淤泥中也存在大量的致病菌,都可成为破伤风的传染源。常见的传播途径为创伤伤口,如,手术、断尾、去势,各种外伤等都容易被感染。子宫或损伤的消化道粘膜也可以感染破伤风杆菌。不分年龄、种别、品种的牛都有被感染的可能,尤其以幼龄牛易感。该病感染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多呈现散发性。饲养环境恶劣、牛舍潮湿、饲槽及土壤污染严重等等,都可导致此病的发生。
3、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l~2周,个别病例在受伤后数天即可出现症状。急性经过的病例多在7~10d内死亡。慢性者临床症状轻微,通常可以治愈,但恢复期较长,有时可延长到l~1.5个月。

牛多发生于分娩、断角、去势之后,病牛体温正常,但由于头部肌群痉挛性收缩,呈现张口困难,重的牙关紧闭,采食、咀嚼障碍,咽下困难,流涎,口内含有残食时则发酵有臭味,舌的边缘往往有齿压痕或咬伤。两耳耸立,由于颈部肌群痉挛而使头颈伸直僵硬或角弓反张。因反刍和嗳气停止,腹肌紧缩,阻碍瘤胃蠕动,常发生瘤胃臌气。背部肌肉强直时,表现凹背或弓腰或弯向一侧。尾肌痉挛时则尾根高举,偏向一侧。四肢肌群强直时,则关节屈曲困难,步态显著障碍,尤以转弯或后退更感困难。病牛不安,对外来刺激(声响、触动等)常表现敏感、惊恐,易出现全身性痉挛症状.

4、病理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脊髓或脊髓膜常有充血,灰质有点状出血。心肌呈脂肪变性。四肢和躯干肌肉间结缔组织呈浆液性浸润,杂有小出血。对体表和脏器进行详尽检查时,可见有创伤或创伤后形成的瘢痕。
5、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实验室化验可对本病做出诊断。
类症鉴别
本病常与急性肌肉风湿症、马钱子中毒以及脑炎、狂犬病等类似疾病相鉴别。
(1)破伤风与急性肌肉风湿症的鉴别。急性肌肉风湿症有体温升高现象(体温微升1℃),无牙关紧闭、瞬膜外露等症状,患部肌肉有痛感和结节性肿胀,用水杨酸制剂治疗效好。
(2)破伤风与马钱子中毒的鉴别。马钱子中毒肌肉强直,兴奋性高,与破伤风很相似。但马钱子中毒时肌肉痉挛发生迅速,无痉挛期肌肉完全松弛,病的转化表现为急死或速愈,并有中毒史。而且用水合氯醛可以治疗。
(3)破伤风与脑炎、狂犬病等的鉴别。脑炎、狂犬病等疾病时,一般无牙关紧闭,意识混乱甚至昏迷,病的后期有麻痹现象,而破伤风时病畜神志清楚,有饮食欲望,通常有创伤的病史。必要时可通过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试验进行鉴别。

6、防治措施
预防本病首先要防止牛发生外伤,如有外伤应及时处理,对牛阉割或进行外科手术时,应严格消毒,以防污染,最好注射预防量抗破伤风血清。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本病的有效生物制剂,发病较多的地区,每年定期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牛皮下注射lml,注射后1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第二年再注射lml,免疫力可持续4年。
治疗本病,应采取综合措施,即加强护理、创伤处理和药物治疗三个方面。
1.加强护理应将病畜置于光线较暗、通风良好、清洁干燥的畜舍中。务使病畜保持安静,避免音响、光线刺激,以减少痉挛发生的次数。给予充足饮水和易消化的饲料。牙关紧闭不能采食时,可用胃管给予小米粥等半流动性食物。对恢复期的病畜如口腔已经张开时,饲料要少给勤添,防止过食;背腰及四肢强拘症状已有减轻的病畜,应每天牵遛,以促使早期恢复肌肉机能。
2.创伤处理必须对感染创伤进行有效防腐消毒处理,彻底排除脓汁、异物、坏死组织及痂皮等,并用消毒液(3%过氧化氢,2%高锰酸钾或5%碘酊)消毒创面,以清除生产破伤风毒素的源泉。
3.药物治疗由于破伤风外毒素对机体致病作用强烈,因此中和毒素是治疗的关键。同时注意消除病原,阻止毒素继续产生,配合解痉镇静药物,缓解因毒素而引起的强直性痉挛和反射兴奋性增高,主要应用下列药物。
(1)抗破伤风血清(破伤风抗毒素)根据病情,确定用量,首次用量要足,病情严重的,可重复注射一次或数次。牛80万~120万IU静脉注射。
(2)20%乌洛托品牛l00ml,静脉注射,每天1次。
(3)25%硫酸镁液l00ml,静脉注射。
(4)氯丙嗪牛300~500mg,深部肌肉注射,或用水合氯醛25~30g,混于500ml淀粉浆内,直肠灌注。(50青霉素2000万IU,肌肉注射,连用3~5d。以上药品,可根据病情反复应用。当病畜出现酸中毒时,可加用5%碳酸氢钠500ml,静脉注射。牙关紧闭,开口困难时,可用3%普鲁卡因l0ml和0.1%肾上腺素1ml混合,注入咬肌。并配用强心药。病畜不能采食时,静脉注射25%~30%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每日2次。

猪不孕不育的病因分析 猪不孕不育的防治措施


公猪不育、母猪不孕统称为猪不孕不育,母猪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母猪过肥或过瘦、母猪产后不发情等,可导致母猪不孕;公猪长期营养不良、感染某些不育疾病、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或畸形等问题,可导致公猪不育。下面就一起看看:猪不孕不育的病因分析猪不孕不育的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母猪不孕。母猪使用品质较差的种公猪精液进行配种,即射精量少、含有较多的畸形精子、精液密度低、精子活力差、精子存活时间短等,都容易导致不孕。母猪饲喂能量水平过高的日粮,导致机体积聚过多体脂,会造成性欲减弱,无法发情,不能够进行配种,即使成功配种,通常也会发生难产;饲喂能量水平较低的饲料,会导致卵巢静止,无法出现发情。在配制母猪日粮时,由于没有严格管理而使用污染有霉菌的原料,当其采食后往往会导致乳腺增大,阴户肿胀,子宫内膜增生,从而使其不孕。当母猪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A以及微量元素锰等时,都会导致繁殖机能发生紊乱,使其发情异常,或者隐性发情,有时甚至停止发情,从而引起不孕。病理因素导致母猪不孕,其中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炎,母猪往往是由于子宫黏膜感染细菌而发生黏液性或者化脓性炎症,导致其发情异常或者能够正常发情但较难受孕,即使成功受孕也容易发生流产。另外,当母猪发生卵巢囊肿,由于体内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比例失调导致一侧或者两侧卵泡明显增大,积聚大量的泡液,并引起黄体囊肿,从而使其无法发情;发生持久黄体,即由于感染病毒、细菌,胎儿长时间在子宫内停留,无法正常产出,使黄体无法溶解,并持续分泌产生孕酮,造成机体无法发情、无法妊娠,或者胎儿干尸化、死亡;持续发情.即由于垂体分泌较少的促黄体索,或者分泌过多的促卵泡素导致促卵泡素与促黄体素之间的平衡被破坏,无法正常排卵,从而引起不孕。

公猪不育。公猪缺乏营养,饲喂量过少,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搭配比例不合理,造成其体况过瘦或者过肥,都能够使其发生营养缺失性不育。当公猪感染某些疾病,如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类疾病、热射病、日射病等,都会导致其性欲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从而对配种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公猪生殖器官先天发育不良或者畸形、精液品质较差以及患有睾丸炎等,也会对配种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如果公猪患有肌肉疼痛症、关节炎、腐蹄病等,会造成机体无法良好的骑跨,从而对配种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2、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对于母猪不孕,如果无法发情可选择服用多胎促孕素(主要成分是益母草、阳起石、淫羊藿等)进行治疗,每头每天用量为50g,连续使用3天;或者服用催情产仔多(主要成分是当归、阳起石(酒淬)、淫羊藿等),每头每天用量为2包,连续使用2天;也可在第1-2天每次喂服50粒乙烯雌酚,每天2次,第3天喂服催情产仔多,第4天喂服多胎促孕素,能够有效催情,有效率能够达到85%左右。母猪采取以上治疗后,在第1次发情时不进行配种,而要在第2次发情时才能够进行配种,具有较好的受孕率。如果母猪由于患有子宫内膜炎而引起不孕,可对子宫使用0.2%呋喃西林进行冲洗,然后将少量的青霉素溶液投入到子宫内,接着取30g阳起石、10g红花、15g淫羊藿、20g益母草、15g炙香苻、15g当归、10g乌贼骨,研成粉末后喂服,通常用量2次就能够康复。另外,也可取20g益母草、8g枸杞子、15g熟地、10g补肾脂、10g菟丝子、15g白芍、10g阳起石、15g当归、15g香附子,加水煎煮后取药液3次,混合均匀后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每天1剂.连续使用2~3剂。如果在母猪发情输配前的2-5天用药,治疗效果更好。对于公猪不育,可肌肉注射苯乙酸睾酮进行治疗,首次用量为20-20mg,间隔1天再进行1次加强注射,能够有效防控。病猪也可选择肌肉注射孕马血清进行治疗,每次用量为10~15ml_,但要注意不推荐重复注射,这是由于重复注射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过敏。另外,最好配合使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维生素E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病猪也可采取中药治疗,可取10g淫羊藿,15g五味子,熟附子、补骨脂各9g,菟丝子、钟乳石各30g,混合后加水煎煮,取药液再添加60g红糖、90g黄酒,混合均匀后喂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1星期,能够见效;也可取15g车前草,25g阳起石,20g党参,20g菟丝子,20g续断,20g杜仲,20g肉苁蓉.20g甘草,25g淫羊藿,15g金银花,15g黄花,加水煎煮后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每天l剂,连续使用3剂。

加强疾病防疫。对于后备母猪或者母猪配种前,通常要进行细小病毒病免疫,尤其是后备母猪要经过3星期再进行1次重复免疫。对于母猪,在断奶前后要进行猪蓝耳病疫苗免疫。为预防非典型猪瘟,后备母猪或者母猪配种前lo~30天要进行免疫。对于容易发生钩端螺旋体病的地区,母猪可在配种前使用钩端螺旋体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如果是定型病原体,则要选择使用多价苗进行接种。对于鹦鹉热衣原体病,重点是防止该病传人,对于出现地方性流行的地区.要从仔猪到种猪都使用衣原体疫苗免疫接种;对于容易流行该病的老疫区,要注意对种猪加强的普查普治,并适时接种疫苗。

猪中暑的病因分析 猪中暑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生猪养殖业在我国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猪肉作为我国人们日常饮食需求的一部分,是人们不可或缺的肉类食物。在养殖的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生猪健康状况,己达到最佳的养殖收益。而夏季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生猪极易因环境变化而产生中暑现象,因此,在夏季尽可能的做好生猪养殖过程当中的防暑控暑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中暑的病因分析猪中暑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发病机理

猪体自身代谢时会产生热量,正常也需要散热。散热主要通过蒸发、传导、辐射以及对流来实现,但当外界环境温度达到31℃以上时,通常会经由蒸发和对流进行散热。但是,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空气湿度的影响。例如,当外界环境湿度达到55%以上时,就会阻碍猪体散热,增强其对热的敏感度。此时如果环境温度达到31℃,就会导致猪体温急剧升高。当外界环境湿度达到65%以上、温度35℃时,猪体温就会快速升高达到濒死临近值即41℃。由于猪体温急剧升高,环境闷热,促使机体代谢加速,并在体内积聚大量没有完全氧化的代谢物,非常容易导致机体发生中毒。例如,猪发生中暑后,促使流经肺循环的血量明显增加,加快呼吸,引起肺水肿、充血,导致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往往会由于心力衰竭而发生死亡。

2、病因分析

正常情况下,猪适宜在15-24℃温度下生长、育肥。气候炎热的夏季,猪圈只建有比较简陋的防暑降温设施,或者猪在进行长途运输时没有加强防暑降温,或者在日光下照射,容易引起日射病。或者在气候炎热、湿度较大的季节,运输车(船)、猪舍较小,且非常拥挤,形成温度高、湿度大、通风较差的小环境,影响机体散热,导致体内积聚过多的热量,并大量排汗,容易引起热射病。另外,体质虚弱、体况过肥的猪以及老龄和幼龄猪,往往心肺功能较差,夏季机体代谢容易发生紊乱。此外,猪体表皮肤卫生较差,大量排汗,缺乏饮水,摄取食盐不足,从北方向南方引种等,都可能诱使猪发生中暑。

3、临床症状

猪急性发病时,会在2-3h内发生死亡。发病初期,病猪表现出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速,四肢乏力,行走不稳;眼结膜发生充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但能够饮水,往往出现呕吐。症状严重时,病猪体温能够升高超过42℃。发病后期,病猪陷入昏迷,只能够卧地不起,四肢不停乱划,且由于心肺功能衰竭而发生死亡。临死前,病猪心音衰弱,心律不齐,静脉萎缩,呼吸浅且弱,肺部存在哕音。另外,由于发生脑充血,少数会在初期表现出短暂性的兴奋,在地面上不断挣扎。

4、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该病主要以防暑降温,加强护理,纠正酸碱不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以及维持心肺机能为治疗原则。病猪要立即转移到通风阴凉处,加速体温下降。先对病猪使用冷水进行冲洗,然后在头部放置冰袋,接着使用冰盐水进行灌肠。将病猪的尾尖或者耳尖用针刺破或者用剪刀剪破进行放血,具体放血量要根据病猪症状轻重和体型大小确定,通常成年猪适宜控制在100-200mL。放血之后,病猪可立即灌服10-30mL十滴水。另外,病猪在采取降温治疗之前或者之后,可按体重静脉注射1-2mgjkg地塞米松。如果病猪心功能不全,可注射适量的强心剂,如10-20mL10%安钠咖,并根据症状静脉注射1000-2000mL0.1%氯化钠溶液。也可取20g韭菜、15g生姜,将其捣碎,然后在病猪鼻孔内滴入汁液,或者在其口、鼻部喷洒适量的酸醋或者酒,能够快速促使机体呼吸恢复正常,同时配合静脉注射200-500mL5%葡萄糖盐水、10-20mL维生素C,并肌肉注射10-20mL安乃近。

中药治疗。病猪症状较轻时,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暑,可使用“清暑香薷汤”加减,即取25g香薷,陈皮、青蒿、知母、佩兰叶、霍香、炙杏仁各30g,90g滑石(布包先煎),加水煎煮后灌服。也可取玉竹、地骨皮各20g,30g青蒿,马齿苋、蒲公英各40g,加水煎煮后取药液一次性灌服。也可取芦根、荷叶、桑叶、茅根各50g,加水煎煮后取药液分成2次灌服。病猪症状严重时,初期适宜以清热解暑开窍、镇静为治疗原则,可使用“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减,即取300g生石膏(先煎),25-30g庄甘草,黄芩、青蒿、玄参、生地、竹叶、知母母、金银花各30-45g,1kg西瓜皮,加水煎煮后灌服。也可取30g桅子,茯神、黄芩、天竹黄、生地、天门冬各25g,3g朱砂,加水煎煮后灌服。

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在气候炎热的季节注意防暑降温。例如,猪舍可建设双坡式屋顶(即设置吊顶),并在两侧山墙上设置通风口,但注意气候寒冷的冬季要将其堵严,并在猪舍窗口安装垂直或者水平遮阳板等;如果猪舍采取自然通风,要设置屋顶通风管、地窗等,其中管内可安装翻板调节阀,而地窗做成保温窗;猪舍向阳面可种植适量的乔木,利用其树干高、树冠大的特点能够在窗口和屋顶处形成树荫,或者搭建棚架后种植攀缘植物。

猪中暑的病源
中暑是日射病和热射病的总称,是猪在外界光或热作用下或机体散热不良时引起的机体急性体温过高的疾病。日射病是指猪受到日光照射,引起大脑中枢神经发生急性病变,导致中枢神经机能严重障碍的现象。热射病为猪在炎热季节及潮湿闷热的环境中,产热增多,散热减少,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现象。在炎热的夏季,日光照射过于强烈、且湿度较高,猪受日光照射时间长、或猪圈狭小且不通风,饲养密度过大;长途运输时运输车厢狭小,过分拥挤,通风不良,加之气温高、湿度大,引起猪心力衰竭等发生中暑。
特征
本病发病急剧,病猪可在2~3h内死亡。病初呼吸迫促,心跳加快,体温升高,四肢乏力,走路摇摆;眼结膜充血,精神沉郁,食欲缺乏,有饮欲,常出现呕吐。严重时体温升高到42℃以上。最后昏迷,卧地不起,四肢乱划,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脑及脑膜充血、水肿、广泛性出血,脑组织水肿,肺充血、水肿,胸膜、心包膜以及肠系膜都有淤血斑和浆液性炎症。日射病时可见到紫外线所致的组织蛋白变性、皮肤新生上皮的分解。
诊断鉴别
主要根据临诊症状和病史做出诊断。
防治措施
治宜立即移至阴凉处,用冷水浇头和灌肠,并结合清热解暑疗法。

(1)10%樟脑磺酸钠注射液4-6ml用法: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
(2)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500ml用法:耳静脉放血100-300ml后一次静脉注射,4-6h后重复一次。
鱼腥草100g野菊花100g淡竹叶100g陈皮25g用法:煎水1000ml,一次灌服。
生石膏25g鲜芦根70g藿香10g佩兰10g青蒿10g薄荷10g鲜荷叶70g用法:水煎灌服,每日一剂。
针炙穴位:山根、天门、血印、耳尖、尾尖、鼻梁、涌泉、滴水、蹄头。针法:血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08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