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疥螨病的临床症状 猪疥螨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猪疥螨病是一种以皮肤炎症和严重瘙痒为主要特征的寄生虫,属于猪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且任何品种和年龄都能够感染。当饲养环境和管理条件较差,尤其是猪舍过于拥挤、潮湿、阴暗,非常容易感染和流行该病。病猪患处皮肤发生破损、出血,导致生长发育缓慢,症状严重时会形成僵猪,甚至发生死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疥螨病的临床症状猪疥螨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易感性。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缺乏营养而体型瘦弱,或者患有其他疾病而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以及幼龄猪非常容易感染发病。随着猪年龄的增长,机体抗螨免疫性会不断增强(年龄免疫),再加上营养状况良好,且疥螨缓慢繁殖,会表现出轻微症状或者不出现发病。

传播途径。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或者被病猪污染的饲槽、木桩、墙壁等。猪可通过彼此接触而引起直接感染,也可由于接触病猪擦痒过的饲槽、木桩、墙壁等而引起间接感染。另外,也也能够经由猪圈内的老鼠以及散放的畜禽、猫、犬等,进出圈舍的工作人员也都能够传播病原。

流行特点。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通常在早春和秋冬季节,猪舍缺乏光照而过于潮湿,或者猪体绒毛密集,能够促使疥螨生长发育时发生;而在春末夏初时候,猪体发生换毛,且及时打开猪舍窗户,通风良好,加之经常到舍外活动,促使皮肤受到充足阳光,特别是夏季光照强度较大且室内外比较干燥的情况下,会抑制疥螨的发育,并可使其大量死亡,从而能够使症状减轻或者彻底康复。但要注意的是,在猪无法经受阳光照射的皱褶处也可能潜藏有少量的疥螨,即变成带虫猪,在进入秋季后,就会引起该病复发。

2、临床症状

一般先在病猪的头部发现疥螨,虫体还经常侵袭耳部、眼圈以及颊部等部位,之后逐渐扩散至躯干两侧、背部以及四肢内侧,特别是仔猪症状会非常严重。发病初期,由于疥螨在病猪的皮肤上吸附,会导致患部明显发红,从而引起严重的瘙痒,频繁在粗糙处如柱栏、墙角、饲槽、石头等持续摩擦或者蹭痒。经过数天,就会在患处皮肤上形成小结节,呈针尖大小,接着逐渐形成水疱或者脓疮。当其发生破溃后,会流出渗出液,并逐渐淤结形成一层痂皮,触感韧硬。另外,由于不断摩擦会导致患处被毛发生脱落,且皮肤变得粗糙肥厚或者形成皱褶。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皮肤出现龟裂,并伴有全身症状,如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机体日渐消瘦,停止发育,贫血,弓背等,甚至造成死亡。

3、鉴别诊断

猪坏死性皮炎。病猪先是在体表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呈米粒大小,频繁瘙痒,会继续发展成干痂的结节硬固肿胀。接着痂下组织会发生坏死溃烂,并快速蔓延,形成囊状坏死灶,病变处发生脱毛,皮肤明显变白,存在渗出液,而灶内组织会发生坏死和溶解,变成灰棕色或者灰黄色的创液,并散发恶臭味,最终发生破溃而流出。创口边缘不整齐,且创底凹凸不平。病猪往往会在皮肤上出现4~5处这种坏死灶,多时能够达到十几处,甚至布满全身。个别病猪的病变能够深达肌肉筋腱、韧带以及骨骼,引发胸部穿孔和腹部穿孔;有时肢端发生腐脱;耳部及尾巴发生干性坏死;最后逐渐从边缘发生剥离脱落。以上病灶往往是在病猪的颈部、体侧以及臀部出现,母猪还能够导致乳头及乳房皮肤发生坏死,甚至出现乳腺坏死。

猪蛔虫病。发病初期,病猪表现出咳嗽,精神不振,呼吸加速,体温升高达到40℃,食欲减退,出现异嗜,经常磨牙,贫血,机体消瘦,有时会发生黄疸。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渴欲增强,流涎,呕吐,并发生腹泻。感染虫体数量多时会引起阵发性痉挛性疝痛。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可取1份敌百虫和4份液体石蜡,混合均匀后在病猪患处涂擦,或者取适量敌百虫配制成1.0%的水溶液,涂抹或者喷洒在患处。也可在患处喷洒溴氰菊酯,经过10天进行第二次喷洒,能够有效减轻症状。也可皮下注射适量的1%伊维菌素,经过7天再注射1次。也可取1份硫磺和10份棉籽油,混合均匀后在病猪患处涂擦。每次用药前,要先将患处周围3~4cm的绒毛剪去,剥去结痂,再使用温热肥皂水进行彻底清洗,接着使用2%来苏儿进行1次清洗,待晾干后才能够在患处涂药。

定期虫检、驱虫。猪场每年要确保进行2次全场预防性驱虫,一般在幼猪断奶后即可进行驱虫。一般来说,公猪每年至少要进行2~3次驱虫,要求分别在每年6月份和12月份进行1次驱虫;后备母猪和繁殖母猪在配种前进行1次驱虫;断奶仔猪在转群后2周进行1次驱虫,然后在4月龄再进行1次重复驱虫。驱虫可选择使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驱虫一般适宜选择在夏季进行,此时猪体表绒毛发生脱落,再加上气候干燥,光照充足,大部分疥螨已经死亡,只有少量会潜伏在耳壳、腹股沟、尾根等处,这时加强驱虫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疑似发病的猪场,要阶段性的对猪群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和统计,坚持每月进行1次尿检,如果发现疑似病猪或者病猪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

猪疥螨病的主要危害
1、猪疥螨病,俗称猪疥癣、癞,是由猪疥螨虫寄生在皮肤内而引起的猪最常见的外寄生虫性皮肤病,对猪的危害极大。
2、在中国养猪场几乎100%都有猪疥螨感染,由于处于持续性的剧痒应激状态,导致种猪消瘦,商品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严重降低,猪光吃不长,逐渐消瘦,甚至死亡。
3、由于呈现一种慢性、消耗性的过程,没有造成明显的大量猪死亡,所以对其引起的损失往往容易忽视,从而使大多数猪场蒙受巨大损失,影响猪场效益。
疾病症状
幼猪多发。病初从眼周、颊部和耳根开始,以后蔓延到背部、体侧和股内侧。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瘙痒,不安,消瘦,病猪到处摩擦或以肢蹄搔擦患部,甚至将患部擦破出血,以致患部脱毛、结痂,皮肤肥厚,形成皱褶和龟裂,发育不良。
猪疥螨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皮肤过敏反应型和皮肤角化过渡型。
皮肤过敏反应型,最为常见,又最容易被忽视,主要容易感染主体常见于乳猪和保育猪;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以春夏交季、秋冬交季较为增多,主要临床症状如下:
1、乳猪、保育猪多容易感染,作为疥螨感染的指征,瘙痒比发现螨虫更可靠。过度挠搔及擦痒使猪皮肤变红;组织液渗出,干涸后形成黑色痂皮。
2、乳猪、保育猪疥螨病感染初期,从头部、眼周、颊部和耳根开始,后蔓延到背部、后肢内侧。
3、猪感染螨虫后,螨虫在猪皮肤内打隧道并产卵、吸吮淋巴液、分泌毒素;3周后皮肤出现病变,常起自头部,特别是耳朵、眼、鼻周围出现小痂皮(黑色),随后蔓延至整个体表、尾部和四肢,出现红斑、丘疹、黑色痂皮,并引起迟发型和速发型过敏反应,造成强烈痒感。由于发痒,影响病猪的正常采食和休息,并使消化、吸收机能降低;
4、病猪常在墙壁、猪栏、圈槽等处摩擦病变部位,造成局部脱毛。寒冷季节因脱毛裸露皮肤,体温大量散发,体内蓄积脂肪被大量消耗,导致消瘦,有时继发感染严重时,引起死亡。
5、猪疥螨感染严重时,造成出血,结缔组织增生和皮肤增厚,造成猪皮肤的损坏,容易引起金色葡萄球菌综合感染,造成猪发生湿疹性渗出性皮炎,患部迅速向周围扩展到全身,并具有高度传染性,最终造成猪体质严重下降,衰竭而死亡。
皮肤角化过度型,有时称为猪慢性疥螨病,主要常见于经产母猪、种公猪和成年猪。常见临床症状如下:
1、随着猪感染疥螨病程的发展和过敏反应的消退(一般是几个月后),出现皮肤过度角质化和结缔组织增生,可见猪皮肤变厚,形成大的皮肤皱褶、龟裂、脱毛,被毛粗糙多屑,常见于成年猪耳廓内侧、颈部周围、四肢下部,尤其是踝关节处形成灰色、松动的厚痂,经常用蹄子搔痒或在墙壁、栏栅上摩擦皮肤,造成脱毛和皮肤损坏开裂、出血。
2、经产母猪及种公猪皮肤过度角化的耳部,是猪场内螨虫的主要传染源,仔猪常常在吃奶时受到母猪感染。
经产母猪身体、耳部皮肤过度角化肥猪皮肤瘙痒,在墙壁上摩擦皮肤肥猪皮肤瘙痒,用后蹄搔痒。
总之,剧痒、脱毛、结痂、皮肤皱褶或龟裂和金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后形成湿疹性渗出性皮炎、患部逐渐向周围扩展和具有高度传染性为该病特征。
临床诊断
在患部与健康部交界处采集病料,选择患病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刀刃与皮肤表面垂直刮取皮屑,痂皮,直到稍微出血。症状不明显时,可检查耳内侧皮肤刮取物中有无虫体。将刮到的病料装入试管内,加入10%苛性钠(或苛性钾)溶液,煮沸,待毛、痂皮等固体物大部分被溶解后,静置20分钟,由管底吸取沉渣,滴在载玻片上,用低倍显微镜检查,有时能发现疥螨的幼虫、若虫和虫卵。疥螨幼虫为3对肢,若虫为4对肢。疥螨卵呈椭圆形,黄色,较大(155微米×84微米),卵壳很薄,初产卵未完全发育、后期卵透过卵壳可见到已发育的幼虫,由于患猪常啃咬患部,有时在用水洗沉淀法做粪便检查时,可发现疥螨虫卵。
病症区别
1、临床病状区别:猪肤癣病临床呈典型的圆形或不正圆形的皮损,常发于胸腹部、颈部、内股部等,偶见发于耳朵。无痒觉,精神食欲无明显改变;猪疥螨病的皮损不规则,首先由头部、眼和耳朵周围开始发病,渐次向背腹、四肢蔓延,甚至染遍全身。由于疥螨虫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致使奇痒。病猪精神、食欲、生长发育都受到很大影响;猪湿疹,皮炎多发于耳根、下腹部、四肢内侧等处。初红肿发炎,后发生扁平丘疹,有的形成水疱或脓疱,形成麸糠样黑痂。奇痒,病猪精神、食欲、生长发育都受很大影响。
2、病原体区别:取患猪受害的皮肤、被毛、痂、鳞屑病料镜检:猪肤癣病的病原体为皮肤真菌的大、小(型)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猪疥螨的病原体为寄生于皮肤组织的疥螨虫。湿疹、皮炎的病原因素则较为复杂,如生理机能障碍、维生素缺乏、化学药品的刺激和某些中毒性因素都能引起湿疹与皮炎。

预防指南
1、每年在春夏、秋冬交季过程中,对猪场全场进行至少2次以上的体内、体外的彻底驱虫工作,每次驱虫时间必须是连续5-7天。
2、加强防控与净化相结合,重视杀灭环境中的螨虫:因为螨病是一种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外寄生虫病,患病公猪通过交配传给母猪,患病母猪又将其传给哺乳仔猪,转群后断奶仔猪之间又互相接触传染。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永无休止。所以需要加强防控与净化相结合,对全场猪群同时杀虫。但在驱虫过程中,大家往往忽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环境驱虫以及猪使用驱虫药后7~10d内对环境的杀虫与净化,才能达到彻底杀灭螨虫的效果。原因如下:
①在给猪体内、体表驱虫的过程中,螨虫感觉到有药物时,有部分反应敏感的螨虫就快速掉到地上,爬到墙壁上、屋面上和猪场外面的杂草上,此外,被病猪搔痒脱落在地上、墙壁上的疥螨虫体、虫卵和受污染的栏、用具、周围环境等也是重要传染源。如果不对这些环境同时进行杀虫,过几天螨虫就由爬回猪体上。
②环境中的疥螨虫和虫卵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传染源。很多杀螨药能将猪体的寄生虫杀灭,而不能杀灭虫卵或幼虫,原猪体上的虫卵3-5天后又孵化成幼虫,成长为具有致病作用的成虫又回到猪体上和环境中,只有此时再对环境进行一次净化,才能达到较好的驱虫效果。
③另外,疥螨病在多数猪场得不到很好控制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对该病的隐性感染和流行病学缺乏了解,饲养人员又常把过敏性螨病所致瘙痒这一主要症状,当作一种正常现象而不以为然,既忽视治疗,又忽视防控和环境净化,所以难以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本不应该发生的损失!
所以必须重视螨虫的杀灭工作!加强对环境的杀虫,可用1:300的杀灭菊酯溶液或2%液体敌百虫稀释溶液,彻底消毒猪舍、地面、墙壁、屋面、周围环境、栏舍周围杂草和用具,以彻底消灭散落的虫体。同时注意对粪便和排泄物等采用堆积高温发酵杀灭虫体。杀灭环境中的螨虫,这也是预防猪疥螨最有效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为防止猪圈、用具上的疥螨虫感染健康猪,在治疗病猪的同时,应彻底清除粪便,堆积发酵。对墙壁地面食槽、水槽等所有可能接触猪的地方全面消毒,并定期坚持进行,保持猪圈干燥。
治疗方法
一旦确诊猪已经感染疥螨,可以选用以下的几种方法对已经发生疥螨的病猪进行治疗处理:
1、药浴或喷洒疗法。20%杀灭菊酯(速灭杀丁)乳油,300倍稀释,或2%敌百虫稀释液或双甲脒稀释液,全身药浴或喷雾治疗。务必全身都喷到;连续喷7-10天。并用该药液喷洒圈舍地面、猪栏及附近地面、墙壁,以消灭散落的虫体。药浴或喷雾治疗后,再在猪耳廓内侧涂擦自配软膏(杀灭菊酯与凡士林,1:100比例配制)。因为药物无杀灭虫卵作用,根据疥螨的生活史,在第1次用药后7~10天,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第2次治疗,以消灭孵化出的螨虫;伊维菌素、双甲脒、螨净也可以。
2、饲料中添加“金维伊”(0.2%伊维菌素预混剂)或“鼎丰”(0.2%伊维菌素预混剂+5%芬苯达唑预混剂合剂)。具体添加说明如下:
①“金伊维”每吨饲料添加本品:肥育猪1-1.5公斤、种公猪和怀孕母猪4-5公斤、怀孕后期90天至哺乳结束的母猪3公斤,彻底混合均匀后,连用7天。
②“鼎丰”每吨饲料添加该品:肥育猪1公斤,连续使用7天,或0.5公斤,连续使用14天。种公猪和怀孕母猪4-5公斤、怀孕后期90天至哺乳结束的母猪3公斤,彻底混合均匀后,连用7天。
3、皮下注射杀螨制剂。可以选用1%伊维菌素注射液,或1%多拉菌素注射液,每10kg体重0.3mL皮下注射。驱螨虫在皮下注射杀螨剂应注意事项:
①妊娠母猪配种后30—90,分娩前20~25天皮下注射1次,种公猪必须每年至少注射2次,或全场一年2次全面注射(种公、母猪春秋各1次)。
②后备母猪转入种猪舍或配种前10~15天注射1次。
③仔猪:断奶后进入肥育舍前注射1次。
④生长肥育猪:转栏前注射1次。
⑤外购的商品猪或种猪,当日注射1次。注射用药见效快、效果好,但操作有一定难度,有注射应激。
4、对疥螨和金色葡萄球菌综合感染猪治疗:按照上述1+2的方法同时治疗外,还要同时配合用利巴韦林、青霉素类的药物粉剂,与2%的水剂敌百虫混合均匀后,进行全身外表患处的涂抹,每天涂抹1-2次,连续使用5-7天。

扩展阅读

如何应对猪疥螨病、猪疥螨病、蛔虫病?


春季是寄生虫疾病的高发期,因此每个养殖场对驱虫工作一定要重视起来。猪只感染寄生虫后对生长发育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还容易引发一些其他疾病,危害养殖效益。今天小编就从疥螨病、弓形虫病、蛔虫病,这三种常见的猪寄生虫病来告诉大家应该如何应对猪寄生虫。

猪疥螨病的应对方案:

疥螨病不止在猪的身上会发生,在其他动物的身上也会出现。当疥螨虫在猪的皮肤上寄生的时候,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猪的皮肤出现发炎的症状。而且这种病会使得猪感觉体表瘙痒,如此一来猪就会用患处摩擦猪舍墙壁地面等,从而造成外部损伤,甚至是发生进一步的感染。

针对这种寄生虫病,我们建议首先调制一盆肥皂水,对猪身体上患病的部位进行彻底的冲洗。然后用稀释好的溴氰菊酯溶液喷淋给猪消毒。用药的话,建议同伊维菌素拌料或者是注射,一般连续使用一个星期左右即可治愈。

疥螨病、弓形虫病、蛔虫病,这三种常见的猪寄生虫病该如何应对?

弓形虫病的应对方案:

猪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这种寄生虫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寄生虫病。好在弓形虫病对于磺胺类的药物非常敏感,所以只要用药得当也是可以治愈的。

对于患弓形虫病的猪来说,可以使用复方新诺明拌料治疗,复方新诺明是磺胺甲恶唑和甲氧苄啶的复方制剂,对于治疗猪弓形虫病效果显着。一般来说,每200斤饲料添加60克药物,连续给猪使用一周左右,即可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磺胺嘧啶配合二甲氧苄氨嘧啶使用,也是治疗猪弓形虫病的有效方法。

猪蛔虫病的应对方案: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一种线虫病,这种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发病范围非常广,全世界各地的各类猪场都有出现过猪蛔虫病的案例。

针对这种猪寄生虫病,重点在于预防,猪倌巴巴建议可在猪的饲料中添加左旋咪唑定期做预防性驱虫。如果猪已经患病,那么可以根据不同猪的体重用丙硫苯咪唑来驱虫,一般来说100公斤的肥猪需要100毫克左右的丙硫苯咪唑进行驱虫。用时可将药物与饲料均匀混合,让猪自有采食即可。

以上就是疥螨病、弓形虫病、蛔虫病,这三种常见的猪寄生虫病的应对措施,寄生虫病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要是有病猪出现要及时隔离治疗,加强舍内的清扫、消毒工作,做好预防措施。

猪衣原体病的临床症状 猪衣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猪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亲衣原体的某些菌株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各国均有该疾病发生。临床可分为:流产型、关节炎型、支气管肺炎型和肠炎型,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和产弱仔,新生仔猪肺炎、肠炎、胸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种公猪睾丸炎等。治疗以隔离病猪,深埋感染猪以及抗生素对症治疗。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衣原体病的临床症状猪衣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1、诊断要点

由于该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多种多样,缺少特有的症征,应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确诊有赖于在病料涂片中发现衣原体包涵体及分离出病原。

2、流行病学

病猪、康复猪及隐性感染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这些猪可长期带菌,通过眼、鼻分泌物和粪便排毒,患病公猪的精液带菌可持续2-20个月。定居于猪场的鼠类和野鸟可能携带病原而成为该病的自然疫源地。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受到感染,也可通过胎盘及交配传染,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猪衣原体病一般呈地方流行性发生,有常驻性和持久性,一旦猪场卫生条件差,及一些不良应激因素刺激,会导致猪抵抗力下降,有潜伏感染的猪场即暴发该病。

3、临床症状

病猪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少数感染后,经过3-15天的潜伏期可出现症状。母猪典型症状是流产、早产、死胎及产出无活力的弱仔。大多数母猪于预产期前几周发生无先兆流产。即使正产,产下的仔猪也体重轻,生命力弱,多数于在1-2天内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该病的几率高达40%-90%,二胎以上的经产母猪流产率低些。如果以精液带菌的公猪配种,大批经产母猪也会发生流产。公猪多表现为睾丸炎、附睾炎、尿道炎、龟头包皮炎、交配时从尿道排出带血的分泌物,精液品质及精子活力下降,有的发生慢性肺炎。仔猪,尤其是2-4月龄的仔猪,可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病型。肺炎型:呈现慢性支气管肺炎经过,体温升高,热型不定,精神沉郁,干咳,呼吸困难,从鼻腔流出清鼻涕,体质虚弱,生长发育迟缓。个别仔猪还有短暂性的神经症状,出现兴奋,尖叫,突然倒地,四肢做游泳状划动,但很快恢复如常。此病型死亡率为20%-60%。

角膜结膜炎型:仔猪有怕光,流泪,结膜高度潮红,角膜混浊,食欲差,精神状态不佳等情况,如果做结膜刮片,可以发现包涵体。

多关节炎和多浆膜炎型:多关节炎呈良性经过,表现为关节肿痛,不同程度的跛行,极少引起死亡。并发多浆膜炎时,则病情较重,表现委顿,拒食,伏卧,发热以及体腔的渗出性炎症所致的各种临床综合征,病死率较高。

肠道感染型:此类型也是最常见型,病猪有胃肠炎症状,表现腹泻、脱水及全身中毒情况。如合并大肠杆菌或厌气性梭菌混合感染,则仔猪的病死率甚高。

4、病理解剖

母猪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偶见有1.0-1.5cm大小的坏死灶。胎衣呈暗红色,表面覆有水样物质,黏膜面有坏死、水肿。公猪睾丸变硬,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输精管有出血性炎症。肺炎型仔猪,见肺水肿,表面有出血斑点,切面有大量渗出液,纵隔淋巴结水肿,有的呈间质性肺炎病变。如有继发感染,则出现卡他性化脓支气管肺炎及坏死病灶。

5、实验室检查

采取流产胎儿或死亡仔猪的肺、肝、脾及炎性渗出物,放于含链霉素(25mg/mL)或庆大霉素(10-20mg/mL)的培养基内,立即送检。有条件时,可将新鲜病料涂片或取结膜刮片,经姬姆萨或斯坦帕染色后,显微镜检查,若发现呈紫红色或鲜红色的衣原体的包涵体,即可初步诊断。送检的病料,一般先进行鸡胚卵黄囊内接种或小鼠腹腔内接种,待其死亡后,再取病料涂片,染色镜检细胞内的衣原体,对隐性感染动物的调查或康复动物的回顾性诊断,常用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来检测血液中的特异性抗体。猪场内许多猪的血清抗体滴度在1:8-1:16时,证明猪场的猪存在衣原体感染。个别猪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即有诊断意义。

6、防治措施

治疗。采用强力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均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最常用的是土霉素,每吨饲料拌入400g,连用21天。也可肌肉注射强力霉素,按体重1-3mgjkg,每天1次,连续5天。或者肌肉注射四环素,按体重10mgjkg,每天1次,连续7天。

预防。发病或衣原体呈阳性的猪场,应立即向上级机关报告,并请专业人员前来确诊处置。隔离病猪,对用具、饲料、圈舍进行彻底消毒。对流产胎儿、胎衣、排泄物、污染的垫草应深埋或焚毁,污染场地应以常用的消毒药液彻底消毒。对同群猪进行药物预防,或用衣原体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注射。母猪在配种前后1-2个月,注射2次,间隔10-20天。公猪和仔猪每年以同样的间隔时间注射疫苗2次。

猪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
不同品种及年龄的猪群都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幼龄仔猪最易感。病猪和隐生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几乎所有的鸟粪都可能携带衣原体。绵羊、牛和啮齿动物携带病原菌都可能成为猪感染衣原体的疫源。通过粪便、尿、乳汁、胎衣、羊水等污染水源和饲料,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由飞沫和污染的尘埃经呼吸道感染,交配也能传播本病;蝇、蜱可起到传播媒介的作用。
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常呈地方流行性。猪场可因引入病猪后暴发该病,康复猪可长期带菌。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一些诱发因素有关。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则几天,长则可达数周乃至数月。依据临诊表现,可分为流产型、肺炎型、关节炎型和肠炎型等。
怀孕母猪感染后引起早产、死胎、流产、胎衣不下、不孕症及产下弱仔或木乃伊胎。初产母猪发病率高,一般可达40%~90%,早产多发生在临产前几周(妊娠100~104天)发生,妊娠中期(50~80天)的母猪也可发生流产。母猪流产前一般无任何表现,体温正常,也有的表现出体温升高(39.5~41.5℃)。产出仔猪部分或全部死亡,活仔多体弱、初生重小、拱奶无力,多数在出生后数小时至1~2日死亡,死亡率有时高达70%。公猪生殖系统感染,可出现睾丸炎、附睾炎、尿道炎等生殖道疾病,有时伴有慢性肺炎。
仔猪还会表现出肠炎、多发性关节炎、结膜炎,断奶前后常患支气管炎、胸膜炎和心包炎。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咳嗽、喘气、腹泻、跛生、关节肿大,有的可出现神经症状。
病理变化
鹦鹉热亲衣原体引起猪的疾病种类较多,除单一感染外,常与其他疾病发生并发感染,因而病理变化也较为复杂。
1.流产型:母猪子宫内膜出血、水肿,并伴有1~1.5厘米的坏死灶,流产胎儿和死亡的新生仔猪的头、胸及肩胛等部位皮下结缔组织水肿,心脏和肺脏常有浆膜下点状出血,肺常有卡他性炎症。患病公猪睾丸颜色和硬度发生变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5~2倍,输精管有出血性炎症,尿道上皮脱落、坏死。
2.关节炎型:关节肿大,关节周围充血和水肿,关节腔内充满纤维素性渗出液,用针刺时流出灰黄色浑浊液体,混杂有灰黄色絮片。
3.支气管肺炎型:表现为肺水肿,表面有大量的小出血点和出血斑,肺门周围有分散的小黑红色斑,尖叶和心叶呈灰色,坚实僵硬,肺泡膨胀不全,并有大量渗出液,中性粒细胞淋漫性浸润。纵隔淋巴结水肿,细支气管有大量的出血点,有时可见坏死区。
4.肠炎型:多见于流产胎儿和新生仔猪,胃肠道有急性局灶性卡他性炎症及回肠的出血性变化。肠黏膜发炎而潮红,小肠和结膜浆膜面有灰白色浆液性纤维素性覆盖物,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脾脏有出血点,轻度肿大。肝质脆,表面有灰白色斑点。
鉴别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诊特点和病理变化等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1.细菌学诊断
可采取病死猪的肝脏、脾脏、肺脏、排泄物、关节液、流产胎儿等病料。取病变组织涂片,采用姬姆萨染色或荧光抗体染色,能见到肝、脾、肺上有稀疏的衣原体。膀胱和胎盘涂片有时可见到大量衣原体及包涵体。病料经无菌处理后可接种鸡胚或小鼠,剖检可观察到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2.血清学试验
血清学试验有补体结合反应、血凝抑制试验(HI)、团集补体吸收试验、毛细血管凝集试验,琼脂凝胶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免疫荧光及免疫酶试验等。补体结合反应是国内最常用的经典方法。近年来,免疫酶联染色法、Dot-ELISA、衣原体单克隆抗体、核酸杂交与核酸探针技术等也日益受到重视。
3.鉴别诊断
该病应与一些引起繁殖障碍的疫病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性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感染、猪伪狂犬病、猪流感、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以及其他病原和霉菌毒素所致的流产和繁殖障碍进行区别,还应注意与因饲养管理不良和营养缺乏引起的非传染性繁殖障碍进行鉴别。
发生关节炎时,应与猪丹毒丝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感染进行区别。
防治措施
(一)治疗
1.猪群发病时,应及时隔离病猪,分开饲养,清除流产死胎、胎盘及其他病料,进行深埋或火化。对猪舍和产房用石炭酸、福尔马林喷雾消毒消灭病原。
2.药物治疗:四环素为首选药物,也可用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氧氟沙星等。对新生仔猪,可肌肉注射1%土霉素,每千克体重1毫升,每日1次,连用5天。仔猪断奶或患病时,注射含5%葡萄糖的5%土霉素溶液,每千克体重1毫升,连用5天。
在饲料中添加15%金霉素,每吨饲料3公斤,有利于控制其他细菌性继发感染。此外,公母猪配种前1~2周及母猪产前2~3周按0.02%~0.04%的比例将四环素类抗生素混于饲料中,可提高受胎率,增加活仔数及降低新生仔猪的病死率。
(二)预防
1.引进种猪时要严格检疫和监测,阳性种猪场应限制及禁止输出种猪。
2.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3.避免健康猪与病猪、带菌猪及其他易感染的哺乳动物接触。
4.用猪衣原体灭活疫苗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初产母猪配种前免疫接种2次,间隔1个月。经产母猪配种前免疫接种1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6815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