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蛋鸡饲养技术

一、防寒保温

1.封闭鸡舍四壁和房顶上除换气窗以外的所有空洞和缝隙,修好门,堵塞北窗,南窗安装玻璃或塑料薄膜。夜晚在门口和南窗口挂上草帘或棉毯。

2.在房顶下加一个夹层或设置天花板,阻断冷空气直接进入舍内。

3.在房顶下距地面2米左右的高处设置保温棚,并在顶棚上铺上珍珠岩或塑料布。

4.在鸡舍内悬挂电热毯,安装电热板、红外线保温灯补温。

5.在鸡舍内安置火炕和安装暖气管。

6.出粪口要安装插板,防止冷风进入鸡舍。

7.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地面散养每平方米为6~8只,三层笼养每平方米18~24只。

8.在鸡舍周围设置防寒设施,以防寒风侵袭。

9.舍内温度过低时,整个鸡舍可盖上尼龙薄膜或双塑料布,但应注意适当留些通风孔,以免蛋鸡缺氧窒息而死。

二、调整日粮,增加营养

寒冷季节气温低,蛋鸡的热能消耗大,为保持高产稳产,要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增加动物性原料的比例,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增加玉米、谷物等能量饲料的比例。全面满足蛋鸡对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要。在特别寒冷天气,为了弥补常用饲料配比的能量不足,在日粮中可酌情添加1%的油脂,这样既能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又能有效帮助鸡体抵抗寒冷,增加蛋重。

三、人工补充光照

蛋鸡产蛋高峰期间每天需16小时的光照、寒冷季节昼短夜长,自然光照时间及强度均不足,应人工补充光照。补充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达到3瓦为宜,将带有灯罩的60瓦以内的灯泡悬吊距地面2米的高处,灯与灯之间的距离约3米,若有多排灯泡,要交错分布,以便使舍内各处光线照射均匀。每天早晚两次开灯,第一次早晨5点开灯至天亮关灯,第二次天黑时开灯至21点关灯。若遇阴天,白天也要开灯-注意人工补充光照要有规律性,要按时开灯,准时关灯,并持之以恒。切不可忽早忽晚、忽长忽短、时断时续,以免引起产蛋减少或换羽现象。开灯前,要备好饲料和饮水,以便开灯后鸡采食、饮用。有条件的养鸡户可采用鸡舍光照控制仪来控制鸡舍光照。

四、保持舍内干燥、空气新鲜

寒冷季节由于鸡舍封闭严密,饲养密度高,鸡呼吸量大,排泄物多,空气潮湿,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增高,易使鸡发生呼吸道疾病,导致产蛋量下降。因此,寒冷季节必须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保持舍内干燥、空气新鲜可采取以下措施:

1.笼养鸡应勤清除粪便。

2.经常检查饮水器、水槽是否漏水。喂水时水槽不要过满,加强对供水设备的维护,有助于降低湿度和废气量。

3.寒冷季节在中午较暖和时打开门窗、换气窗或塑料薄膜通风换气。晴天一般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进行通风,连续开窗数次,每次10~30分钟。必要时,可利用换气扇进行通风。

4.鸡舍最好采取纵向通风。

5.在舍内放置石灰吸潮,每周每平方米地面撒400克过磷酸钙消除舍内的氨气。

6.用艾叶、大青叶、苍术、大蒜秸秆各等份,用量适中,放入舍内熏蒸,除去舍内异味,每10天熏蒸一次。

五、防应激

各种应激都会造成鸡产蛋量下降或停产,甚至造成死亡。

1.防冷应激。鸡舍温度低时,要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增加喂量,一般在寒潮前1~2天,每只鸡每天增加饲料10~20克,气温每降低3℃,应给鸡多喂5克饲料,另外,可在气温骤降的前一天,给鸡饲喂防冷应激的药物,其配方及用法为:葡萄糖20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钠3.5克,加水1000毫升溶解后加温,每天分两次喂给,每只每次50毫升,连用3~5天。

2.防免疫应激。接种疫苗前.检查鸡群是否健康,不健康或鸡体较弱的鸡群应慎用疫苗:在接种疫苗前2天和后2天,让鸡服用抗应激药物,以提高鸡的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若使用疫苗后鸡出现呼吸道症状或拉稀现象.用环丙沙星溶液,给鸡连用3~5天。

3.防惊群。①保持鸡舍内外及周围环境的安静。②饲养员保持相对稳定,固定工作服和工作程序,动作轻缓。严禁闲杂人员进入鸡舍。③严防犬、猫、鼠等动物进鸡舍。④饲料加工、装卸应远离鸡舍。⑤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粉1毫克,维生素正粉,可预防、减轻应激发生。

六、搞好消毒

寒冷季节蛋鸡容易发生呼吸道病、新城疫等疾病。因此,做好消毒工作尤为重要。要定期搞好鸡舍内外、水槽、料槽、用具等的消毒。消毒剂要选用广谱、高效、无毒、无副作用且粘附性大的药物,如百毒杀等。要选择三种以上不同剂型的消毒液交叉轮换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七、疾病预防

1.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疫程序,定期进行防疫。

2.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泰乐菌素或恩诺杀星,防治鸡的支原体病。

3.每隔四周左右在饲料中加入广谱抗菌药物,如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连用3~5天,增强鸡体抗病能力。

4.预防寄生虫病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左旋咪唑、阿维菌素等药物。同时,还要细心观察鸡群,及早发现、隔离、诊断、治疗病鸡,妥善处理病死鸡。

相关阅读

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进入冬季后,气温急剧下降,这对蛋鸡的生产性能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一些养殖户为了保证鸡舍温度而容易忽视鸡舍空气质量,从而引起疫病高发,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笔者对蛋鸡冬季饲养管理进行了调查和总结,认为蛋鸡冬季饲养管理应抓好4项关键技术。
1合理营养
能量是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进入冬季后,蛋鸡对能量的需求会更高,它既要满足产蛋需求和维持鸡的正常生理需要,又要增加鸡只抵御寒冷所需的能量,因此,冬季必须保证鸡只能量的有效供给。首先要保证饲料中玉米的质量,选择颗粒饱满、无霉变、含水量较低(12%~14)的玉米饲喂蛋鸡;其次,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供给。凡使用浓缩饲料的,应将玉米用量提高2~3个百分点,保持浓缩料配比不变,同时降低麸皮用量2~3个百分点;第三,在产蛋高峰期,适当增加浓缩料2~3个百分点,同时降低麸皮2~3个百分点,以满足粗蛋白需求;第四,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和多种维生素,以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第五,适当增加维生素C和益生素的供给,降低冷应激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合理光照
2.1补充光照时间
蛋鸡在产蛋高峰期的最佳光照时间为14.5~15.5h/d,在冬季须人工补光5~6h/d。一般在早晨6:30~7:00和晚上5:30~10:00进行人工补光。。
2.2光照强度
关照强度以3W1m2为宜。
2.3灯光布置
补光灯宜选用普通照明灯泡,以功率25W为宜,()产蛋后期可用40W灯泡。灯泡架设高度应距地面2m左右,间距为2m。
2.4补光的注意事项
2.4.1光照强度不能太强或太弱
光照强度太强会引起钙、磷代谢紊乱,导致蛋色变浅和产蛋率下降。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开产和产蛋高峰期严禁使用40W以上的灯泡,否则会造成产蛋高峰期缩短、蛋变小和畸形蛋增多。光照强度太弱则会导致蛋鸡由于视线不清而减少采食量,造成营养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光线太弱还会影响卵泡的形成和发育,导致产蛋量下降。
2.4.2光照时间不能太长
蛋壳的形成一般在凌晨1:00~4:00之间,如果蛋鸡在这个时段内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出现产软壳蛋或者产蛋率严重下降的现象。
3合理保温通风
3.1保温
蛋鸡的最佳产蛋温度为13~26℃,最低临界温度为5℃,成年鸡的最低耐受温度是-5℃。温度在13~-5℃之间,随着温度下降,蛋鸡的生产性能也随之下降,因此,必须保证鸡舍温度不低于5℃。养殖户应在鸡舍内悬挂3~5个温度计,及时对温度做出正确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保温问题。
3.2通风
通风是降低鸡舍温度和净化空气的关键措施。鸡舍通风不良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传支病毒)在空气中聚积,从而直接威胁鸡群健康;另一方面,通风不良会使鸡舍湿度升高,鸡粪发酵产生的大量氨气和硫化氢气体易引起鸡只轻微中毒,刺激鸡上呼吸道黏膜发生炎症,病原微生物可从损伤黏膜侵入体内而引起发病。由此可见,通风是蛋鸡冬季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风和保温是一对难解的矛盾,要保证蛋鸡的生产性能,就必须解决好这对矛盾。对此,通常可采用定时通风法,每天进行3次通风,第一次在上午10:00,第二次在中午12:00,第三次在下午5:00,每次通风0.5h,然后关闭门窗,使鸡舍温度迅速回升。这样既可提高鸡舍的空气质量,又不会使鸡舍温度下降太低。在通风时,一定要形成空气对流,否则达不到通风效果。
4合理运动
运动是防止蛋鸡过肥和难产发生综合征、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有效措施。在冬季,每10d内连续2d采用2次间歇光照法来加强鸡只运动,一般在晚上6:00~10:00之间进行,采用开灯30min关灯30min开灯60min关灯30min开灯120min关灯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在料槽中添加足够的饲料,利用明暗光照间歇,使鸡只啄料加速,从而提高鸡只的活动量,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作者简介:
徐雅梅(1968-),女,陕西彬县人,大专,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冬季肉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冬天是肉鸡饲养最难的季节,因为冬季通风和保温矛盾,由于饲养密度大,过于封闭保温,导致舍内二氧化碳过多,新鲜空气缺少,使鸡舍内的气候环境很差,从而诱发多种疾病,如大肠杆菌病、呼吸道病、腹水症等。因此冬季饲养肉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1.降低饲养密度。在密闭的鸡舍内,由于鸡群的呼吸致使舍内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增高。在采取取暖措施的鸡舍内,湿度大,温度高,鸡体免疫力下降,患病率增加。由于饲养密集,病原通过空气传染的机会增大,鸡患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禽霍乱等病的机会就会增加。若降低饲养密度,鸡只减少,需氧量减少,呼出的二氧化碳减少,使空气的污染指数降低,从而减少发病率。
2.加强鸡舍通风。饲养员进入鸡舍感到刺鼻、刺眼或有轻度呼吸困难时,必须升高舍温,并缓慢通风,避免通风量过大,导致鸡舍温度局部或整个鸡舍降温太快;应避免冷风直接吹向鸡体,防止鸡患感冒。外界大气温度太低时,鸡舍通风可通过一个温暖的空房间预温后,再通入鸡舍或者将加热的空气通过风管或长布袋通向鸡舍。一般情况下,应在晴天、无风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开窗换气,这样通风不易使温度下降太大,又有利于节约燃料。但任何时候,有刺鼻、刺眼气体或呼吸感到困难时就必须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减少鸡疾病的发生。
3.控制鸡舍温度。温度是肉仔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首要条件,与肉鸡的体温调节、活动、采食、饮水、饲料的消化吸收、抗病能力等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生长阶段最适温度不同,正常情况下,育雏温度为33~35℃,以后每周气温变化可下降2~3℃,直至18~21℃为止。育雏时一定要掌握好温度标准,不可过高过低;要均衡平稳,生长前期高后期低,逐渐降低,绝不可忽高忽低,变化太大。供温控制的基本原则前期比后期高,夜间比白天稍高,弱雏比强雏要高,()大风降温、雨雪天比正常晴天高,冬春育雏比夏秋育雏要高,免疫前后及鸡雏有病期间比平常要高等等。
4.控制鸡舍湿度。肉鸡舍最适宜的湿度为60%~70%,舍内湿度太低,肉鸡表现呆滞、羽毛凌乱、皮肤干燥、喙和爪色泽暗淡,且易造成鸡体脱水,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如果舍内湿度过高,会使鸡体散发的热量增加,使鸡更加寒冷,生产中可采取在热源上坐水盆,增加湿度,也可用加湿器加湿;采取加强通风和在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舍内湿度。在33℃干表温度下,湿表温度应为28~29℃,即干湿表温度差4~5℃,这样可保证鸡舍65%~70%的相对湿度。
5.做好卫生消毒。鸡舍内要每天打扫,及时清除粪便和垫料,防止粪尿在舍内储存过久产生大量氨气,造成氨中毒。肉鸡出栏后要对鸡舍彻底消毒,进鸡前空舍10天。鸡舍周围环境每周消毒1次,舍内每周1~2次带鸡喷雾消毒,定期对料槽饮水器等用具消毒。
总之,合理安排鸡的日常生活,加强饲养管理,坚决不使用霉变饲料,提高鸡体的抵抗力;在保证鸡舍温度的同时,利用阳光充足的时间适当通风,增加舍内新鲜空气;注意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工作,减小饲养密度,对保证鸡体健康大有好处。
鲁新颖

略阳乌鸡冬季饲养管理技术


1. 防寒保暖鸡是恒温动物,略阳乌鸡正常体温为40~42℃,刚出壳的雏鸡体温为39℃,约到3周龄时才能达到成年鸡的正常体温。各个生长时期略阳乌鸡对温度的需求不同,差别较大。通常情况下略阳乌鸡各阶段最佳适宜温度分别是:育雏期(0~6周龄)时,0~3日龄为38~36℃,以后每周降低2~3℃,到6周龄时应逐渐降低为21~18℃;6周龄以后的育成鸡最佳适宜温度为21~16℃。低于5℃时,产蛋量明显下降;低于-2℃时,可冻死幼鸡,成年鸡抗病力降低;低于-9℃时,产蛋停止。防寒保暖要做到以鸡感到安逸、舒适、不冷为标准,具体措施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关好门窗,封堵好鸡舍缝隙,并悬挂封堵性能好的保温专用加厚棉布门帘和窗帘;在鸡舍内设置顶棚,在顶棚上钉上塑料布,在鸡舍外侧用塑料布或帆布遮盖严实,还应在出粪口安装插板并及时封堵好插板缝隙;减少鸡在户外放养时间,每日放养时要根据天气情况尽量做到迟放早关,下雨、下雪、天气特冷或有寒流侵袭时不在户外放养;采用带烟囱的火炉或煤炉供温,并要防止煤气中毒。条件好的养殖户可在鸡舍内安装暖气管或空调设备供温;加厚垫料。采用保温性能好的优质松软垫料,如切小的干麦草、干稻草等,并适当加厚垫料。2. 通风换气冬季许多养殖户为了给鸡保温,一般爱采用高密度饲养、用煤炉加温和长时间关闭门窗的办法,从而直接导致鸡舍内空气流通不畅,空气质量差,空气中尘埃、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增加,易诱发呼吸道疾病,甚至可发生中毒死亡的严重后果。因此,必须要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一定要做到保温不忘通风。应定时打开门窗,让鸡舍内空气流动,及时补充氧气,排出有害气体,达到通风换气、净化空气的目的。饲养员应根据鸡舍结构、通风设备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通风与保温的效果,特别是晚上和下雨下雪天气更应注意做好通风换气工作。通风的效果以人进入鸡舍感到舒服,不闷气、不刺眼、不呛鼻、无过大异味为宜,同时要防止贼风、穿堂风侵袭,以免引起鸡感冒。3. 控制湿度鸡舍内的湿度要通过湿度计来掌握,一般雏鸡最佳的适宜湿度为55%~65%,成年鸡为60%~70%。如果湿度过低舍内灰尘、羽屑飞扬,刺激鸡呼吸道粘膜,鸡易患呼吸道疾病;湿度过高,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生存和寄生虫卵的发育,鸡易患各种疾病。增加湿度的方法有3种,一是在室内悬挂湿布帘或湿麻袋;二是在室内放装有水的水桶、水盆或在火炉上放装有水的水壶,其水分蒸发可使空气湿润;三是直接在室内地面上洒水。降低湿度、防潮湿的方法有5种,一是及时维修供水设备,防止因水管、饮水器等供水设备漏水而造成湿度加大或室内积水;二是喂水时对水槽或饮水器加水不宜过多过满;三是不能向鸡舍地面上直接泼水;四是及时更换湿度大的垫料;五是及时排除鸡舍内的积水。4. 补充光照冬季日照时间短,自然光照每天少于12小时。因此,应根据略阳乌鸡各个生长时期的生长需要补充光照。雏鸡0~3周龄适宜24~23小时光照,4~6周龄每天适宜18~16小时光照。每10平方米的育雏室用1个45瓦的灯泡悬挂于离地面2米高的位置,每日傍晚18点开灯,次日早晨8点关灯,光照强度应增加到10~15勒克斯。产蛋母鸡每天需要16小时光照,一般1平方米鸡舍面积需要3瓦的白炽灯光源,灯离地面高2米,灯与灯之间距离3米左右。每日早晨6~8点,晚上16~20点开灯和关灯,光照强度为5~10勒克斯。人工补充光照应有规律,要准时开灯和关灯,电源要稳定,切忌忽长忽短、忽明忽暗。5. 调整日粮冬季气温低,鸡的体热消耗大,必须及时调整日粮,以满足抗寒、抗病和产蛋的营养需要。配制冬季日粮时,首先要增加能量水平,提高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适当降低蛋白质饲料的含量,特别要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应满足其需要。其次,要做到定时定量饲喂,每日饲喂3~4次,应喂热料,喂10℃以上温水,不能饲喂冰冻饲料和饮水。日粮中食盐不可过量,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另外,每日傍晚应喂颗粒料,每隔3~5天适当添喂一些碎辣椒和大蒜水,既能健胃,又能增强鸡的抗寒能力。适宜略阳乌鸡冬季日粮的最佳配方是:玉米64%、麸皮3%、豆饼17.2%、槐叶粉或杜仲叶粉2%、鱼粉2.5%、骨粉2%、血粉4.5%、贝壳粉4.8%。6. 卫生与疫病防治

在卫生方面,一是要及时清除鸡舍内的鸡粪和潮湿垫料,并在鸡舍内铺撒生石灰粉吸氨除臭,保持鸡舍清洁、干燥、卫生;二是要搞好消毒工作。要定期对鸡舍内外、水槽、料槽等所有用具进行带鸡消毒,并且要面面俱到、不留死角。一般一周消毒一次,消毒剂要选择广谱、高效、无毒、无副作用且粘附性能好的药物,如新洁尔灭、过氧乙酸等,应选择三种以上不同剂型的消毒液交叉轮换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三是要杜绝非饲养人员进入鸡舍,尤其是其他养殖户、饲料及兽药推销员和鸡贩子。另外,饲养员自身也要讲究卫生,应定期对自己的衣裤、鞋袜、口罩、帽子等衣物进行彻底消毒。在疫病防治方面,一是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因病设防的原则。根据本地区鸡传染病发病情况和养殖户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防疫程序,选用相关疫苗,按程序定期免疫。笔者建议重点要做好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鸡白痢、鸡痘等常见传染病的防疫工作;二是要做好驱虫工作。重点要做好球虫病、蛔虫病、绦虫病等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三是发生鸡病时要及时找兽医诊治,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对病死鸡要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传播或发生重大疫情。

冬季肉牛怎么养?冬季肉牛的饲养技术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的温度特点决定了在这一季节饲养肉牛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为肉牛在冬季用于维持的热量相对较多,这就使肉牛处于饲料的消耗状态,饲料的利用率降低,进而影响了肉牛的出栏。另外,冬季料草的营养水平远不如其他季节,肉牛的营养条件一般较差,肉牛经过一个冬天的饲养可掉膘25%~30%,因此,做好冬季的防护工作以及加强肉牛的饲养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1、保持牛舍内环境的舒适

温度。

牛舍内的环境温度对肉牛有着重要的影响,舍内的最适宜温度一般为7~15℃,当牛舍内的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肉牛会消耗体内的能量以来维持体温,这样就会导致肉牛消瘦,饲料的利用率会降低。因此,要保证舍内的适宜温度。在入冬前要做好牛舍的防护工作,首先要检查舍内有无漏风的地方,并对除了换气孔以外所有漏风的地方进行修补,以避免贼风的入侵。为了保证牛舍内的温度,可以用塑料薄膜封住迎风口的窗户,或者安装上玻璃。适当的提高饲养密度或者在舍内垫上厚垫料,可以使舍内的温度提高约5℃以上。

湿度。

冬季牛舍内的湿度不能过高,最适的相对湿度为60%~70%,可以保证肉牛的正常生产以及增重。如果湿度过高,超过了最适相对湿度的70%,加上冬季舍内的温度较低,则会导致肉牛产生冷应激,使肉牛的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因此,要保证舍内合适的湿度,及时清理牛粪及牛尿,防止牛躺卧在冰冷的粪尿上,舍内的垫草要及时更换。

通风换气。

冬季牛舍封闭严密,肉牛的呼吸以及排泄等原因会使舍内的湿度过大,氨气、硫化氢以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肉牛的生长发育,因此,要定时对牛舍进行通风换气,以排除舍内的有害气体,保证舍内空气的新鲜度。可以在舍内安装换气扇,进行强制通风,或者利用中午温度较高的时段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但是要注意避免冷风直接吹向牛体,更要防止贼风侵入。

保持舍内的卫生。要及时清理舍内的粪便,打扫舍内卫生,垫草要及时更换,每天在喂完牛后扫净剩料,及时打扫料槽。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处理,一般用1%的氢氧化钠溶液对舍内的地面和墙壁进行喷雾消毒,门口用生石灰消毒,当氨气味过浓时可用过氧乙酸。

2、保证饲料的质量和营养

在入冬前要贮备足够过冬用的料草,贮存的过程中要防止雨雪淋湿,确保料草不发生霉变。如果出现饲料发霉、变质的现象,则坚决不能饲喂肉牛,因为霉变饲料会转变为有毒物质,肉牛食用后会发生中毒现象,严重时还会引发肉牛死亡。青贮饲料以全株的玉米为最好,这样可以保证营养不流失,保存的时间也相对较长,适口性较好,当青贮料的pH值一般为5.0左右,如果发酵过程中生成的乙酸和乳酸过高,会使酸度过高,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因此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尿素以中和饲料的酸度,还可以提高青贮料的蛋白质含量。冬季的寒冷气温会使肉牛体内的散热较快,这需要更多的营养来维持体温,所以必须合理搭配日粮的营养水平以保证肉牛正常的增膘长肉。

3、选择合适的饲养方法

饲喂肉牛时要注意精粗料的合理搭配,一般先喂粗料,再喂精料,喂料时要遵循少喂勤添的原则,每次的采食时间以1~1.5h为最佳,不要让牛吃的过饱,使牛在每次饲喂时都保持旺盛的食欲,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禁止饲喂发生霉变或者冰冻的饲料。在饲喂肉牛时,可以在草料中添加食盐,以提高肉牛的食欲,增加采食量。饲喂次数为每天3次,一般早上6点、中午12点、下午6点各喂1次。肉牛的代谢靠水来调节,所以在饲喂充足草料的同时也要提供充足的饮水,如果饮水不足,不但会影响肉牛的采食量,还会影响肉牛对饲料的利用以及消化,使牛的皮肤干燥、被毛不顺、精神不佳。值得注意的是,冬季要注意饮用水的温度,温度最好为25℃左右,要保证水的清洁卫生。一般不宜让牛空腹饮水,在肉牛采食后1h饮水,要防止暴饮。

4、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首先要在过冬前抓好秋膘,以保证肉牛能够顺利过冬,秋天的温度适宜,肉牛的食欲良好,另外料草的质量和营养价值高,利用这一优势可以让肉牛吃的好,吸收足够的养料以积蓄一些油脂来抵御严寒。在冬季饲喂肉牛时,要注意定时定量,避免无规律饲喂,否则会造成肉牛消化系统发生紊乱,肉牛会因饥饿或暴饮暴食而引发一些疾病。虽然冬季舍外的气温寒冷,但是也要保证肉牛有充足的光照,可以选择在晴朗的天气将牛群赶到运动场接受自然的光照,提高肉牛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还可以增强肉牛的体质以及母牛的繁殖机能。做好牛群的日常管理工作,经常的刷拭牛体,促进血液循环,以保证牛只的健康,在运动时,要避免运动过度,定期的对牛群进行抽样称重,做到及时出栏。

作者简介:詹晓霞(1969-),女,辽宁辽阳人,本科,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兽药、饲料、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詹晓霞

(辽宁省北镇市畜产品安全监察所,辽宁北镇12130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6827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