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进入冬季后,气温急剧下降,这对蛋鸡的生产性能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一些养殖户为了保证鸡舍温度而容易忽视鸡舍空气质量,从而引起疫病高发,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笔者对蛋鸡冬季饲养管理进行了调查和总结,认为蛋鸡冬季饲养管理应抓好4项关键技术。
1合理营养
能量是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进入冬季后,蛋鸡对能量的需求会更高,它既要满足产蛋需求和维持鸡的正常生理需要,又要增加鸡只抵御寒冷所需的能量,因此,冬季必须保证鸡只能量的有效供给。首先要保证饲料中玉米的质量,选择颗粒饱满、无霉变、含水量较低(12%~14)的玉米饲喂蛋鸡;其次,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供给。凡使用浓缩饲料的,应将玉米用量提高2~3个百分点,保持浓缩料配比不变,同时降低麸皮用量2~3个百分点;第三,在产蛋高峰期,适当增加浓缩料2~3个百分点,同时降低麸皮2~3个百分点,以满足粗蛋白需求;第四,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和多种维生素,以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第五,适当增加维生素C和益生素的供给,降低冷应激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合理光照
2.1补充光照时间
蛋鸡在产蛋高峰期的最佳光照时间为14.5~15.5h/d,在冬季须人工补光5~6h/d。一般在早晨6:30~7:00和晚上5:30~10:00进行人工补光。。
2.2光照强度
关照强度以3W1m2为宜。
2.3灯光布置
补光灯宜选用普通照明灯泡,以功率25W为宜,()产蛋后期可用40W灯泡。灯泡架设高度应距地面2m左右,间距为2m。
2.4补光的注意事项
2.4.1光照强度不能太强或太弱
光照强度太强会引起钙、磷代谢紊乱,导致蛋色变浅和产蛋率下降。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开产和产蛋高峰期严禁使用40W以上的灯泡,否则会造成产蛋高峰期缩短、蛋变小和畸形蛋增多。光照强度太弱则会导致蛋鸡由于视线不清而减少采食量,造成营养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光线太弱还会影响卵泡的形成和发育,导致产蛋量下降。
2.4.2光照时间不能太长
蛋壳的形成一般在凌晨1:00~4:00之间,如果蛋鸡在这个时段内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出现产软壳蛋或者产蛋率严重下降的现象。
3合理保温通风
3.1保温
蛋鸡的最佳产蛋温度为13~26℃,最低临界温度为5℃,成年鸡的最低耐受温度是-5℃。温度在13~-5℃之间,随着温度下降,蛋鸡的生产性能也随之下降,因此,必须保证鸡舍温度不低于5℃。养殖户应在鸡舍内悬挂3~5个温度计,及时对温度做出正确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保温问题。
3.2通风
通风是降低鸡舍温度和净化空气的关键措施。鸡舍通风不良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传支病毒)在空气中聚积,从而直接威胁鸡群健康;另一方面,通风不良会使鸡舍湿度升高,鸡粪发酵产生的大量氨气和硫化氢气体易引起鸡只轻微中毒,刺激鸡上呼吸道黏膜发生炎症,病原微生物可从损伤黏膜侵入体内而引起发病。由此可见,通风是蛋鸡冬季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风和保温是一对难解的矛盾,要保证蛋鸡的生产性能,就必须解决好这对矛盾。对此,通常可采用定时通风法,每天进行3次通风,第一次在上午10:00,第二次在中午12:00,第三次在下午5:00,每次通风0.5h,然后关闭门窗,使鸡舍温度迅速回升。这样既可提高鸡舍的空气质量,又不会使鸡舍温度下降太低。在通风时,一定要形成空气对流,否则达不到通风效果。
4合理运动
运动是防止蛋鸡过肥和难产发生综合征、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有效措施。在冬季,每10d内连续2d采用2次间歇光照法来加强鸡只运动,一般在晚上6:00~10:00之间进行,采用开灯30min关灯30min开灯60min关灯30min开灯120min关灯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在料槽中添加足够的饲料,利用明暗光照间歇,使鸡只啄料加速,从而提高鸡只的活动量,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作者简介:
徐雅梅(1968-),女,陕西彬县人,大专,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相关知识

蛋鸡散养初期的饲养方法 蛋鸡散养的饲养管理技术


散养蛋鸡因其主要采食野外昆虫、草籽、树籽、纯粮,所产鸡蛋口感好、纯绿色、无污染、无公害,属于安全放心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所以蛋鸡散养在各地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但是因在散养的初期,蛋鸡会经历养殖环境的改变、营养来源的改变等而产生多重应激反应,使蛋鸡的免疫力下降,易患多种疾病,因此要加强蛋鸡散养初期的饲养管理工作,做好散养的准备,以使蛋鸡安全的渡过散养初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散养初期的饲养方法蛋鸡散养的饲养管理技术。

1、散养前的训练工作

蛋鸡在散前要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工作,目的是让其适应散养后的生活,以减少应激反应。避免因多重应激而引起疾病发生。

适应温度的训练。育雏阶段对温度的要求较高,而散养模式下的温度为舍外温度,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要根据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育雏后期就要逐渐降低育雏舍的温度,降低舍内与外界环境的温差,让雏鸡逐渐适应外界的气候条件,同时还要训练鸡群耐低温的能力。

雏鸡进入散养模式后以自由觅食为主,因此在育雏后期要训练其采食的习性和胃肠功能,可在育雏后期的饲料中加入青菜、青草、蚯蚓、蝇蛆等,让鸡的采食习性和胃肠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训练时添加青绿饲料要由少到多逐渐的进行,防止一次性添加过量引起雏鸡腹泻。

活动量的训练。蛋鸡在散养后活动量会大幅度的增加,如果没有一个过渡而突然的增加,雏鸡会因活动量过大而导致过度疲劳,还会诱发多种疾病。因此,在散养前要对雏鸡进行活动量的训练工作,可通过加大饮食用具的间距来逐步扩大雏鸡的活动范围。

2、科学分群和转群

分群工作是蛋鸡散养管理的基础,在分群时同一个育雏舍的鸡最好分到同一个散养鸡舍,这样可提高蛋鸡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生产性能及成活率。在分群时要确定适宜的散养密度。蛋鸡的散养密度是一个动态的指标,最佳密度的确定要根据地点、季节、蛋本身情况来确定,通常要根据散养地的植被情况来确定,当植物品种和数量丰富时可适当的增加散养的密度。一般不宜超过12只/m2。另外,还要根据蛋鸡的体重、采食量来定,体重小、采食量不大的密度可大一些。早春和初冬季节植被少,密度要小一些,夏秋季节植被丰富,密度可大一些。

鸡群散养要进行转群的工作,转群时要选择在晴天的夜里进行,在弱光照下将鸡运到散养鸡舍,让其在散养舍过夜,第二天天亮后不能马上开门放鸡,要让鸡群间相互熟悉,并且熟悉新的环境。在舍外的Sm处,放上原舍的食具,并添加育雏后期的饲料,再放鸡,这样饲喂5天后,以后则要逐渐调整饲料的配方和饲喂量,逐渐让蛋鸡完全的自由觅食和饮水。注意在散养前10天为了缓解应激,可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另外,在散养初期为了防止个别蛋鸡走失,可暂时设置上围栏,并且要根据蛋鸡的生长不断扩大围栏的面积。

3、做好调教工作

调教的目的是让鸡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直到产生习惯性的行为,这样便于管理。雏鸡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育雏期就要开始调教的工作,并在散养的过程中进行强化,以让其形成条件反射。调教的主要内容包括饲喂、饮水、出牧、回舍、上栖木以及紧急避险等。在调教饲喂时要让鸡有一定的饥饿感,在给料前给予一定的信号,以不引起鸡群惊恐但又可传得很远为宜,实际养殖中一般选择吹哨。要一边喂料一边发出信号,尽量让鸡看到抛料的动作,以形成吃觉和视觉的双重信号,通常3-5天即可调教成功。择木而栖是鸡的天性,但有时会因栖木少而使有的鸡抢到不到位置在地面过夜,长期下去易诱发疾病,因此要训练每只鸡有固定的栖位,在散养的前几天夜里要注意巡查鸡舍,将卧地的鸡上栖木,连续几天后鸡就会自寻栖位了。

4、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散养初期的补饲工作。散养虽然要求蛋鸡自由觅食,但是在初期鸡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才可完全的自主觅食,因此为了保证蛋鸡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就要适当的进行补饲。补饲量要求为鸡营养需求总量的50%以上。具体的补饲量要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散养地的虫草情况以及天气情况来调整。

加强散养初期的管理工作。在散养过程中要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如遇极端天气,如暴雨、冰雹、寒冷天气等,最好不放鸡出舍,并且还要调教鸡群在暴风雨来之前能及时回舍。避免因极端条件而导致死亡率上升。还要防止兽害的侵害。其中老鼠是散养初期危害最为严重的动物,所以要在散养地设置鼠夹、鼠药等。另外,还要注意如果选择在果园或者农田里养鸡时还要避免因农药中毒而引发大量死亡。在散养初期还要做好巡视的工作,注意清点鸡群的数量,避免鸡在野外夜宿,防止被其他动物伤害。加强日常的观察工作,通过观察掌握鸡群的动态变化,以便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问题。晚上在关灯,鸡群体息后要细听鸡的呼吸声,如果发现声音异常则说明患有呼吸道疾病,要及时的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山场散养蛋鸡的鸡蛋价格一般比纯舍饲养鸡场的鸡蛋价格高1/3,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期间甚至高出一倍还多。易县山场面积广阔,近几年来,山场散养蛋鸡已成为易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根据对山场散养蛋鸡的实践经验,就如何掌握山场散养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作以下简要介绍:
一、散养鸡山场鸡舍选址技术
1.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环境安静;
2.土质应透水性好,以沙质土壤为佳;
3.水源充足,保证四季供水,水质无污染;
4.电力、通讯、交通较为便利,鸡舍与主要交通干线的距离不少于500米。
二、散养鸡的养殖规模
养殖户可根据自己实际拥有的山场面积、家庭经济状况及劳动力的多少来确定。对于经济状况较好、有一两个劳动力的家庭,饲养规模以500~1000只、每亩山场饲养60~80只为宜,这样既能保证蛋鸡自由活动,采食,又能有效防止山场植被因鸡的过度采食而被破坏;同时能保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便于日常的饲养管理。但对于有大面积山场,有闲置劳动力,经济状况非常好的家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养殖规模,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散养蛋鸡技术
三、散养鸡的养殖品种选择技术
以选择优质粉壳蛋鸡品种为主,如B4、海兰、雅康、罗曼粉等。这种优质蛋鸡在同等山场散养条件下具有产蛋多、整齐度高、易管理的特性,相对于饲养本地土种柴鸡而言,鸡蛋品质更好、经济效益更显著。
四、散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散养鸡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0~6周龄)
由于雏鸡具有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胃容积小,消化力弱,抗病力与合群性差等特点。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1.进鸡前的卫生消毒工作。在进鸡前7天,要把鸡舍内外彻底打扫干净,地面用1%~2%的火碱水浸泡2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鸡笼、育雏室一同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4小时,然后,把门窗全部打开,经过5~7天,有害残留气体排净后再升温进鸡(注意:洗净、晾干的饲槽、饮水器要提前放进育雏室,与育雏室同时进行熏蒸消毒)。
2.鸡舍温度。第一周以33~35℃为宜,以后每两天降1℃,每周降2~3℃,五周后降到22~25℃。育雏室在进鸡前24小时要先进行预热(炎热季节除外),以便室内提前达到雏鸡所需温度。
散养蛋鸡技术
3.光照。光照对雏鸡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光照时间,二是光照强度。
①光照时间。育雏前3天光照时间23~24小时,以后每周减3小时,直至自然光照。
②光照强度。育雏第一周用40瓦灯泡,灯间距3米,距地面2米;从第二周以后改用25瓦灯泡,光照强度3瓦/平方米。
4.饲养密度。1~10日龄,60~50只/平方米;11~20日龄,40~30只/平方米;31~40日龄,30~20只/平方米;41~60日龄,20~15只/平方米;60~90日龄,10~8只/平方米。
5.饮水和饲喂。雏鸡先饮水后饲喂。
①饮水。经长途运输的雏鸡进入育雏室后,稍加休息即可饮水、一般水温以18~22℃为最好。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可饮5%的葡萄糖水;育雏鸡前两周在饮水中加入抗生素(如蒽诺沙星,氟哌酸等),连饮5天以防鸡白痢的发生。
②饲喂。一般在饮水2~3小时后进行,饲喂时间以出壳后24~36小时为宜,最长不超过48小时。最好采用营养丰富、易于啄食和消化的雏鸡全价颗粒料,如用粉状料,喂前要将饲料拌湿,也可在前3天喂拌湿的小米,以后再改成全价料。饲喂时,前3天用料盘或白纸,面积越大越好,以后改成喂料器。最初3天两小时喂一次,少量勤添,随着鸡日龄的增加,每天饲喂次数减少到4~6次。在3日龄,应注意及时将不会吃喝的弱雏挑出,并逐只教会饮水与采食,以提高成活率。
6.防疫。7~8日龄,28日龄,鸡新城疫Ⅱ系或Ⅳ系滴鼻、点眼;14日龄,28日龄,鸡法氏囊弱毒苗饮水免疫;34日龄,鸡法氏囊中等毒力苗饮水免疫。每次免疫后,在饲料或饮水中可适当添加电解多维,以减少鸡群的应激反应。
散养蛋鸡技术
(二)散养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7~20周龄)
1.放养与补饲。育成期间,可将鸡在山场内放养。放养应有人员看守,以防鹰、蛇等动物对鸡的伤害。根据鸡群自由采食程度即嗉囊大小,分别于中午、傍晚适当进行补饲。补饲可用育成鸡料,也可用玉米、谷子、小麦等原粮(为提高消化率,最好将原粮进行粉碎后再喂);补饲时第一次用一种声音(加哨音、打鼓、敲锣)召集鸡回来,以后使这一声音固定下来,使散养鸡逐渐熟悉并形成条件反射,一旦该种声音响起,放养到山场各处的鸡就会不顾一切向补饲点集合,这样非常便于管理。
2.光照。整个育成期宜采取逐渐缩短光照时间,但对于山场散养鸡可完全采用自然光照,天亮放鸡,天黑关鸡。
3.饮水。如山场内有小水沟、山泉,且水量充足,可不考虑饮水问题;否则,应在补饲的同时给鸡饮水。
4.防疫。50日龄,用传支H52疫苗滴鼻或点眼;60日龄,用鸡痘疫苗在鸡翅的三角区进行刺种;70日龄,用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滴鼻或点眼;120日龄,用新减二联苗肌肉注射。
(三)散养鸡蛋期的饲养管理技术(21~72周龄)
鸡养到140日龄以后,就开始陆续产蛋,是山场养鸡见效益的关键期。
1.光照。从21周龄开始补充光照时间,直至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而后始终固定光照时间为16小时,光照强度以4瓦/平方米为宜,灯距地面不超过2米。
散养蛋鸡技术
2.补饲。在补饲料中适量添加豆粕、花生饼、鱼粉和贝壳粉等,饲料配方为:豆粕10%、花生饼7%、鱼粉4%、玉米60%、麸皮13%、贝壳粉5.65%、食盐0.35%。
3.饮水。同育雏期。
4.准备产蛋窝。产蛋期要在补饲点或鸡舍内搭建长30厘米、宽25厘米、深30厘米的产蛋窝,以每3只鸡搭建1个产蛋窝为宜,在产蛋窝里放置适量干燥的干草或麦秸,以减少鸡蛋破损。要训练散养鸡在固定地点产蛋。实践中也有狗领捡蛋法:狗从小用鸡蛋喂养,长大后对鸡蛋有特殊的嗅觉,据此,饲养员可牵着狗捡鸡蛋。此法仅可作为山场散养蛋鸡捡蛋的一种补充。

笼养蛋鸡的高产养殖技术 笼养蛋鸡的日常的饲养管理


笼养蛋鸡的优点较多,节约面积和饲料,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日常的管理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减少疫病的传播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投资较高、产蛋量相对较少,并且易发生产蛋疲劳症。为了实现笼养蛋鸡的高产的目的要加强饲养管理技术。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笼养蛋鸡的高产养殖技术笼养蛋鸡的日常的饲养管理。

1、笼养蛋鸡的优缺点

优点。笼养蛋鸡模式要比平养蛋鸡的饲养数量多3~5倍,充分的利用的场地面积,提高了饲养密度和工作效率,笼养蛋鸡运用多层鸡笼技术,可充分的利用空间,并可便于管理,采用此种方法养殖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不必设专门的饲养人员,可在上下班前将饲料添足即可,其他时间则可用于拣蛋、清粪等工作。使用此种方法可以节约饲料,减少饲料的浪费,因蛋鸡在笼内采食、运动和休息,在喂料时采用较为合理的添料和喂水的方法,不易造成饲料抛撒浪费的现象,每只的耗料量要比散养蛋鸡少25g左右,可节约饲料20%左右,对于规模化的蛋鸡养殖来说可显著的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便于疾病的防控工作,笼养蛋鸡在笼内生活,粪便通过缝隙落入地面,避免了蛋鸡与粪便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另外,由于蛋鸡的位置固定,当个别蛋鸡发病时,便于准确定位,将病鸡挑出隔离饲养和治疗,同时可以减少其他健康鸡感染的机会,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笼养蛋鸡的产蛋率较为稳定,因其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变化影响较小。在舍内饲养,养殖环境较为稳定,减少了不良环境的干扰,从而使产蛋率较为稳定,并且所产的蛋的表面清洁,粪污较少。

缺点。虽然笼养蛋鸡存在较多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在这种养殖模式下的产蛋量比平养蛋鸡相对要少一些。因养殖需要大量的鸡笼,增加了养殖成本,生产投资较大。笼养条件下,蛋鸡的运动受阻,运动量不足等其地因素,蛋鸡的外观和骨骼的发育较差,还会影响到蛋的质量,种蛋的合理率偏低,并且笼养蛋鸡全年产蛋易发生产蛋疲劳症而影响蛋鸡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

2、笼养蛋鸡的高产养殖技术

科学饲喂。饲喂时要根据实际的养殖情况科学合理的配制日粮。笼养蛋鸡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以及产蛋的各个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量不同,因此所提供的饲料的营养成分和配比也不同。在供料时要注意既要满足笼养鸡的生长发育,也要满足产蛋的需求。在饲喂时要注意不可饲喂过量造成营养过剩,引起饲料浪费,也不可营养不足影响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在配制饲料时要注意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量和比例。另外,在饲料的性状上应选择饲喂颗粒饲料,饲喂时要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在饲喂过程中要控制好笼养蛋鸡的体重,调整鸡群的均匀度,因此在育成期要实行限制饲喂,使蛋鸡的生长发育速度、体重和跖骨长度符合该品种的标准。因鸡没有牙齿,需要采食坚硬的食物代替牙齿磨碎食物,而笼养蛋鸡无法采食到砂粒,因此需要人工提供适量的砂粒以助消化,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还可以补充矿物质,饲喂时可每2周喂1次,喂量为日粮的1%~2%。

3、加强日常的管理

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给雏鸡进行正确断喙,防止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还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对鸡群的生长发育,提高整齐度和成活率都有帮助。断喙工作一般选择在夜间进行,可有效的减少应激。

笼养蛋鸡并不是全程都在笼中养殖,有一个从地面向笼上转变的过程,在转群上笼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如果过早,蛋鸡骨骼的发育还不完全,体质还不够强健,会影响到产蛋率;如果上笼时间过晚,则蛋鸡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即开始产蛋,易发生应激反应,影响到产蛋率,还易导致蛋的破损率升高。因此要掌握适宜的上笼时间,一般以开产前3~4周上笼为佳。

光照时间和强度对蛋鸡的产蛋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合理的控制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一般在育成期每天要保持光照时间为8h,在开产初期光照时间保持在10~12h,产蛋高峰期则要保持在16~17h,可通过自然光照加上人工补光的方法进行,光照强度以2~3W/m2为宜。

给蛋鸡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笼养蛋鸡的特点是饲养密度大,而鸡的新陈代谢较为旺盛,体温也较高,呼吸量大,会导致相对湿度过高,有害气体的浓度过大,易引发蛋鸡发生多种疾病。因此,要加强日常的环境控制工作,及时的清理粪便,搞好舍内的环境卫生,加强通风换气的工作,以降低温度、相对湿度,同时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即使在冬季也不可忽略通风的重要性,但是要注意维持好通风与保温的关系。因我国北方地区的温差较大,要做好冬季的防寒和夏季的防暑工作,给蛋鸡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做好环境卫生的清理工作和定期的消毒工作。根据本地制定的免疫程序严格的免疫接种。做好日常的观察工作,以便于及时的发现发病鸡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治疗无效或者失去治疗价值的蛋鸡则要及时的淘汰。

笼养蛋鸡的日常的饲养管理
目前,农户养鸡采用立体笼养的越来越多。笼养蛋鸡有很多好处,既扩大了空间利用率,又减少鸡患病。同时,便于使用自动捡蛋机,节约人力,减轻了劳动强度。
一、选购鸡笼
全阶梯式三层蛋鸡笼适宜农户采用,每笼可装3-4只鸡。这种三层笼,鸡粪可直接落地,不需再安装承粪板和接粪装置,很适合规模养鸡使用。鸡笼市场有售,购买回来后即可安装使用。
二、适时上笼
育成鸡应从17-18周龄时转入产蛋笼中饲养,使其在开产前有足够的时间熟悉新环境,尽快从迁移应激中恢复过来。育成鸡上笼前,应将病、弱和有啄癖、脱肛、跛脚鸡挑出,进行单笼饲养或淘汰。
三、饲养
笼养蛋鸡一般饲喂从市场上购买的全价配合饲料或浓缩料,以干粉料的形式供给,料中必须添加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开产前1-2周时,就应由育成鸡日粮改为产蛋鸡日粮,日粮供给方式为自由采食,一直维持到产蛋高峰。为了减少饲料的浪费,每次添料不要超过饲槽深度的1/3。另外,笼养蛋鸡应定期补喂砂砾,每100只鸡,每周补喂250-350克砂砾。砂砾必须是不溶性砂,以花岗岩碎砾为好,大小以能吃进为度。每次砂砾的喂量应在1天内喂完。若日粮中已添加颗粒状贝壳,砂砾可以不喂或少喂。不要无限量的喂砂砾,否则会引起硬嗉症。笼养蛋鸡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越来越快,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农民朋友们快速致富的一种选择。特别是禽类养殖,它相对来说成本较低,资金周转快,而且大部分农民都有家禽养殖的经验,可为什么我国农业发展远远比不上其他发达国家呢?那是因为我国养殖户虽然繁多,但大多是小规模养殖,而且大多都是缺乏专业知识,无科学养殖技术的支持,下面谈谈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刚开产的母鸡虽然性已成熟,开始产蛋,但机体还没有发育完全,18周龄体重仍在继续增长,到40周龄时生长发育基本停止,体重增长极少,40周龄后体重增加多为脂肪积蓄。
产蛋鸡富于神经质,对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产蛋期间饲料配方突然变化、饲喂设备改换、环境温度、通风、光照、密度的改变,饲养人员和日常管理程序等的变换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对蛋鸡产生不良影响。
产蛋规律:产蛋母鸡在第一个产蛋周期体重、蛋重和产蛋量均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依据这些变化特点,可分为3个时期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
2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
2.1做好转群工作
在转群的前3~5d,将产蛋鸡舍准备好并消毒完毕,并在转群前做好后备母鸡的免疫和修啄工作。关于转群时机,由于近年来选育的结果,鸡的开产日龄提前,转群最好能在16周龄请进行,但注意此时体重必须达到标准。
2.2适时更换产蛋料
当鸡群在17~1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马上更换产蛋料能增加体内钙的贮备和让小母鸡在产前体内贮备充足营养和体力。实践证明,根据体重和性发育,较早些时间更换产蛋料对将来产蛋有利,过晚使用钙料会出现瘫痪、产软壳蛋的现象。
2.3开产
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在这段时间内小母鸡的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青春期的体重仍需不断增长,大致要增重400~500g,蛋重逐渐增大,产蛋率迅速上升,消耗母鸡的大部分体力,因此,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外界对鸡的进一步干扰,减轻各种应激,为鸡群提供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并保证满足鸡的营养需要。
2.4光照管理
产蛋期的光照管理应与育成阶段光照具有连贯性。饲养于开放式鸡舍,如转群处于自然光照逐渐增长的季节,且鸡群在育成期完全采用自然光照,转群时光照时数已达10h或10h以上,转入蛋鸡舍时不必补以人工照明,待到自然光照开始变短的时候再加入人工照明予以补充,人工光照补助的进度是每周增加半小时,最多一小时,亦有每周只增加15min的,当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助光照共计16h,则不必再增加人工光照。
3产蛋期的日常管理
饲喂次数和次数每天饲喂2次,为了保持旺盛的食欲,每天12~14点必须有一定的空槽时间,以防止饲料长期在料槽存放,使鸡产生厌食和挑食的恶习。每次投料时应边投边匀,使投入的料均匀分布于料槽里,投入后约30min左右要匀1次料,并经常检查见到料不均匀的地方就要随手匀开。每次喂料时添加量不要超过槽深的1/3。
产蛋期蛋鸡的饮水量与体重、环境温度有关,饮水量随舍温和产蛋率的升高而增多。产蛋期蛋鸡不能断水。各种原因引起的饮水不足都会使饲料采食量显著降低,从而影响产蛋性能,甚至影响健康状况,因此必须重视饮水的管理用深层地下水供做饮用水最为理想。为减少蛋的破损及污染,要及时拣蛋,每天拣蛋3~4次,拣蛋次数越多越好。
注意观察鸡群加强管理:喂料时和喂完料后是观察鸡只精神健康状况的最好时机,发现采食不好的鸡时,要进一步仔细观察它的神态,冠髯颜色和被毛状况等,挑出来隔离饲养治疗或淘汰下笼。
饲养人员每天还应注意观察鸡只排粪情况,从中了解鸡的健康情况。例如黄曲霉毒素,食盐过量,副伤寒等疾病排水样粪便;急性新城疫、禽霍乱等疾病排绿色或黄绿色粪便等。
4产蛋高峰期管理
减少应激,尽可能维持鸡舍环境的稳定,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干扰。根据鸡群情况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投药或每隔1个月投3~5d的广谱抗菌药。
补充营养注意在营养上满足鸡的需要,给予优质的蛋鸡高峰料(根据季节变化和鸡群采食量、蛋重、体重以及产蛋率的变化,调整好饲料的营养水平)。产蛋高峰期必须喂给足够的饲料营养,产蛋高峰料的饲喂必须无限制地从产蛋开始到42周龄让鸡自由采食,要使高峰期维持时间长就要满足高峰期的营养需要,能量摄入量是影响产蛋量的最重要营养因素,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反应只有在能量摄入受到限制时才表现显著。对蛋重来说,蛋白质中蛋氨酸摄入量是关键,最近资料也有报道,日粮中的含硫氨基酸对产蛋率极为影响,产蛋高峰是有阶段性,产蛋量就少,促高峰的关键是促营养。
5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当鸡群产蛋率由高峰降至80%以下时,就转入了产蛋后期的管理阶段。鸡群产蛋性能逐渐下降,蛋壳逐渐变薄,破损率逐渐增加。鸡群产蛋所需的营养逐渐减少,多余的营养有可能变成脂肪使鸡变肥。此时应进行营养调整,调整饲料能量的营养水平,降低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但在调整日粮营养时要注意,当产蛋率刚下降时不要急于降低日粮营养水平,而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排除非正常因素引起的产蛋率下降,鸡群异常时不调整日粮,在正常情况下,产蛋后期,鸡群产蛋率每周应下降0.5%~0.6%,降低日粮营养水平应在鸡群产蛋率持续低于80%的3~4周以后开始,而且要注意逐渐过渡换料,增加日粮中的钙。
6蛋鸡的用药禁忌
蛋鸡在产蛋期间,用药一定要小心,如果管理或用药不当,轻则会影响其产蛋量,重则将会影响到其终身的产蛋量,更严重的还会造成绝产甚至死亡。
接种疫苗,母鸡产蛋期间应停止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苗注射,以免引起产蛋量下降和产软壳蛋。
用抗球虫类药。这类药包括球痢灵、氯苯胍、盐霉素、可爱丹等,有抑制产蛋作用,而且有残留,会为害食用者健康。

蛋鸡夏季饲养管理要点


1供足清洁、清凉的饮水,炎热时供足清洁、清凉饮水可以吸收鸡只体内一部分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目的,所以应保持水槽中有新鲜清凉的饮水。
2保证鸡舍内空气新鲜。高温时,鸡主要靠呼吸散热,加上由于粪便稀,湿度大,鸡舍内显得潮湿闷热,对蛋鸡非常不利。应加大通风量,必要时在每日清粪后向粪池内撒些石灰。减少高湿影响。以确保舍内空气新鲜、凉爽。
3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夏季可适当延长早晚的光照时间,以增加蛋鸡采食,但不能超过16个小时。产蛋后期可适当延长到17个小时。
4调整饲喂方法。每天应在早晚凉爽时多给料,勤添料,刺激鸡的食欲,让其多采食,但要注意避免料槽积存湿料,以免发霉变质。
5调整日粮营养水平。高温会造成鸡的采食减少(),摄入营养不足,在采取措施刺激多采食的基础上,还要提高日粮营养水平以弥补摄入营养不足。①可在日粮中加2%~3%的蛋白油脂。保持日粮平衡。适当添加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和赖氨酸。②可采用强效速补磷酸氢钙、优质骨粉或钙粒等增加维生素、矿物质供给。
6补充抗热应激营养素和电解质,高温会造成鸡体内钠、钾、碳酸根等离子排出,引起电解质失衡,可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螯合激活素、超强速补等。天气过于炎热时,按每1000千克饲料添加60克维生素C,可减少热应激的影响。
7洒清水或使用水帘降温,可每日带鸡消毒,即达到消毒的目的。又可以起到洒水降温的作用。此外。可在鸡舍外搭建水帘遮蔽降温。有条件时。可给鸡舍安装排气扇输送凉风,快速降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66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