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肥做得好,预防青苔早,蟹农少点操心没烦恼


一、基本情况
常州儒林地区蟹苗、虾苗放苗早,早期肥水工作提上日程,但由于大多是多年不清淤的老塘口,肥水很困难。我们建议更多的是以“提肥”这个方式进行塘口藻相的培育。上黄邵女士有16亩蟹塘,蟹苗虾苗年初就放下去了,老塘里的草活力旺盛,导致水体藻相较少,水体透明度非常高,塘口水深平均60公分都能看见底,邵女士希望能把水肥起来。
二、处理方案
考虑到邵女士的是多年未清淤的老塘口,便推荐好润肥水好搭档“硅藻源”和“藻精灵”配合使用,2月14日上午10点,在经过2个小时浸泡激活后,邵女士在塘内使用了4包“硅藻源”和12瓶“藻精灵”。
三、处理结果
2月18日去邵女士塘口回访提肥情况,发现水色呈淡褐色,透明度大大降低,光泽度也很好,好润技术员带水回店镜检后发现大量小环藻,邵女士表示这次提肥效果非常好,会定期追肥。
图为:处理前塘口水色
图为:处理后塘口水色
四、案例分析
苏南地区塘口大都是多年不清淤的老塘口,而且放虾蟹苗量大、时间早,早期肥水至关重要,但是肥水不是大量往水体中补充氨基酸等有机肥就可以的,最重要是离不开好的藻种,而老塘口淤泥厚,肥力是不缺的,缺的是有益藻相,而且是能把淤泥中肥力提取出来的藻相,因此“提肥”这个领航水产业内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相关知识

早茬蟹苗养殖


养殖环境
利用塑料大棚高密度培育早茬蟹苗,不但能克服早茬蟹苗在低水温、昼夜温差大、及大风雨等恶劣环境条件下,适应能力差,变态蜕皮慢,死亡率高的弊端,从而缩短了培育期,提高了蟹苗的成活率;而且利用大棚实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值;同时,因其占地少,成本低,操作方便,很适合农村庭院养殖经营。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塑料大棚的建造:

1.选址。塑料大棚应选择在背风向阳,底质为硬泥或泥沙质,面积为400~600平方米,水深在1米左右的长条形小池上建造。同时要求有良好的水源、电源条件,进排水方便,有条件的还可在大棚旁修建一个面积为200~300平方米左右的蓄水池,以方便进水,减少换水时的温差。

2.建造。购得长度为8~10米的毛竹,剖成4开,削成竹片后,根据池的实际宽度将两根竹片尾端交叉相连,制成圆拱形棚架,每隔1米左右将棚架插入池的两侧,然后用2~3捧小竹梢横向固定棚架,每只棚架下部加2~3根竖桩支撑。棚架搭好后,将整幅塑料薄膜盖在棚架上,用绳或旧网片将薄膜绷紧系牢,棚架边缘的薄膜用土压实,同时在向阳处留一小门以方便投饵观察。在大棚四周挖好排水沟。简易塑料大棚便建造完成。

养殖管理
大棚使用前的准备:

1.清塘。大棚使用前15天左右,排干池水,进行药物清塘。一般用0.10~0.12公斤/平方米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清塘后7天纳入新水,进水时,进入口要用80~120目的筛绢过滤。

2.植入水草。适量的水草既能给蟹苗一个攀越的空间,又能给蜕皮的蟹苗一个隐蔽的场所,同时也净化改善水质。在大棚使用前要植入水花生等水草,要求水草面积占整个池面积的1/3~1/2。

3.配备增氧设备。由于大棚较密封,加之棚架较矮,又实行高密度养殖,因此极易出现缺氧。大棚内应布以1-2根直径为0.002米的尼龙气管,每隔1~1.5米装配一只充气石,接上气泵进行充气增氧,一般一个600平方米的大棚配上一台0.75~1.1千瓦的气泵即可。

早茬蟹苗的高密度培育:

1.蟹苗的放养。对于,3月底前出池的早茬蟹苗,购回后应将蟹苗连同苗箱移入大棚,然后依次醮水后依次移至干处,5分钟后再醮水一次,然后均匀地将蟹苗分散放养。放养时要做到轻、匀、快,切忌蟹苗打堆抱团、相互残杀。一般说来,淡化好的大眼幼体为每公斤16万只左右,放养密度为无增氧条件的300~500只/平方米,有增氧条件的可放至1000~1200只/平方米。

2.饲养管理。蟹苗的食性较杂,小杂鱼、鱼粉、猪血、豆浆、豆饼等都是良好的饵料,蟹苗下塘后,先用鱼糜浆、豆浆、猪血等全池泼洒,每天投饵4~6次,日投饵量占苗重的50%左右。蜕皮变态至1期幼蟹后,每天改喂早晚两次,将饵料加工成糊状改喂于水草上,日投饵量控制在苗重的15%~20%。平时要保持一定的饵料密度,蜕皮期间适当增加投饵量。

3.水质管理。蟹苗对水质要求较高,要求水质清新透明,透明度达0.25~0.30米,溶氧量不低于5毫克/升。因此,除半夜、清晨和中午正常开启气泵充气增氧外,每隔2~3天要换水一次,换水时先排水0.3~0.4米,排水口扎有40目的筛绢防止逃苗,然后进水。每次蜕皮后应加大换水量。换水应尽量安排在大棚内外温差相对较小的晴天的下午进行。

4.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每隔5~7天用土霉素或呋哺唑酮拌饵投喂;每隔10天,每平方米用0.015公斤生石灰水全池泼洒。平时做到饵料新鲜,并注意及时清除残饵。随手关门,防止老鼠、蛙类等混入大棚。发现螯虾及时用速灭杀丁拌少量洗衣粉泼洒杀死。

揭膜起捕:经过40~50天的大棚培育,蟹苗已由大眼幼体长成Ⅳ、Ⅴ期幼蟹。规格已达2000~3000只/公斤左右,其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已大大增强,同时棚外水温也明显升高,可以起捕移至棚外进行大水面放养了。起捕前先逐步揭开大棚薄膜,让其逐步适应棚外环境,然后采用灯光引诱、流水刺激等方法起捕。一般讲来,利用塑料大棚高密度培育的蟹苗,无论是生长速度还是成活率都明显高于非大棚培育的蟹苗。

蟹塘水清草好,为何河蟹就是没规格、没产量???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老朋友——饶小坤,今年兴化地区整体效益不错,但是呢!还是有少数塘口出现了一些问题,今天借这个机会针对朋友所反映的一个问题——塘口全年水清草好,又没出现大批量损耗,为啥没规格没产量?对!就是这个情况,抽空来跟大家聊聊!
首先大家需要根据自己塘口每年的产量规格来计算塘口的蟹苗存活率,这个数据很重要,是判别你当年拿的苗好与坏的一个关键数据!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一个塘口60亩,开春放苗120xx这批蟹苗存活率了,螃蟹统评2母3公,就按正常公母比例对半来算,平均一个螃蟹2.5两,那么,塘口150斤一亩产量,螃蟹一亩存活了600只,这个时候存活率就可以算出来就是50%。(当然,如果这种情况下,卖蟹发现公蟹比母蟹还多,打个比方也就一个螃蟹评2.7两,那么这个塘口一亩存活的螃蟹为555.6只,也就存活率更低!)
存活率可以反映很多东西,蟹苗的质量,塘口管理是否到位等等!
这里面再深入分析,当塘口水清草好的情况下,出现整体规格不大,产量不高的现象,个人觉得只要塘口构造设计上不出大问题,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三个方面:蟹苗质量、塘口溶氧、塘口毒素残留!
1、蟹苗质量
并不是说这一批苗质量都不行,可能别人也拿这家苗养的还可以,而你就是没养出来,这个如何解释?还跟苗质量有关系么?
答案是肯定的!
有一个很现实的例子,一个朋友他本身自己培苗,他把苗塘基本的苗都卖给别人了,苗不够了,只能给自己塘口留了一些苗塘尾期苗,全年养下来,基本水清草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蓝藻都没有,本以为会很不错,但是,到卖螃蟹发现塘口从一开始拿螃蟹一直卖到结束,只有一天母蟹数量比公蟹多,螃蟹大的也有5公,评也就是2.5母3.5公的水平,产量也只有150斤一亩,奈何母蟹太少,公蟹太多,没有达到预期!
其他拿他家蟹苗的人养的都还可以,就他自己这里不行,这就是尾期苗的危害,其实也是苗质量问题!当然,如果拿一家苗的几家都没养好,那更不用提了,肯定苗有问题!
2、塘口溶氧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并不是水清草好的塘口就不存在缺氧问题,这是同样存在的,而且更为致命!因为在你心里会有一种错觉,你总觉得我塘口有满塘水草怎么可能缺氧呢?其实,特定时间点,反倒更容易缺氧,比如:长期阴雨天,水草过密,塘口溶氧甚至会低于没草塘口!高温闷热天,气压低,水草过密,水体缺乏流动性,同样还存在缺氧问题!这也就是为何特定的时间点需要开始割草、拉草,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持水体流动性等等!
所以,水清草好有些时候就是一塘死水,水草出水面,更需要额外引起重视!
3、塘口毒素残留
对于这一点,其实,我很早之前就写过一篇文章《关于兴化地区养殖模式中最不确定因素的一点思考?》,文中就提到一个问题:目前兴化地区传统菊酯敌百虫类清塘模式,加上环沟暂养的养殖模式,这点不同于湖北地区的暂养塘模式,这两点加在一块,结合兴化地区这近几年的养殖存活率来看,菊酯敌百虫类清塘药物的毒素残留对蟹苗下塘之后,换句话讲也就是前两壳,甚至前三壳的存活率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本身清塘方案就是饮鸩止渴!不可避免会出现蟹苗前三壳期间在环沟都损掉一部分,后期,滩面上水之后,水清草好,没出任何问题,前期螃蟹就损失了,后面没产量也非常正常!
所以,毒药清塘的观念不改变,很多人还是不会明白为何螃蟹养不起来,甚至怎么亏的都不知道!
水清草好
结语:
其实呢!还有一个影响因素是营养,但是,这个影响因素相比于其他三个因素,我觉得可以排在后面一些,因为正常塘口都有放一些螺蛳,还有很少有养螃蟹的朋友不舍得喂的,正常都舍得喂料,只是说它吃不吃的掉的问题,所以这个我并不强调。
好了,说完了,以上都为俺的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多讨论多交流,我们才能更接近真相!
公众账号:养蟹者说

双带普提鱼


[学名]: Bodianus bilunulatus
[资源名称]: 双带普提鱼
[外文名]: tarry hogfish、saddleback hogfish、crescent wrasse、crescentbanded wrasse、crescentbanded hogfish、red pigfish
[别名]: 普提鱼
 
[形态特征]:
 
背鳍XII-10;臀鳍III-12;胸鳍16;腹鳍I-5;尾鳍14。侧线鳞32。 体延长,侧扁,体长为体高的3.2倍,为头长2.9倍;体背腹缘皆钝圆,弓状弯曲均较小;尾柄侧扁,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头中大,头长为吻长3.7倍,为眼径5.5倍。吻较长,前端略呈圆锥状。眼中大,侧上位。眼间隔宽,圆凸,其宽为眼径1.5倍。鼻孔2,小圆孔状,相距近,前鼻孔具瓣膜,距眼前缘较距吻端为近。口大,倾斜,口裂后端达瞳孔下方。上唇发达,口闭时前端外露,上颌两侧内缘具皮褶。两颌前端各具大犬牙4个,在口角处各具向前犬牙一个;上下颌两侧牙一行,较小,圆锥状,排列整齐;下颌牙较上颌稍大,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前鳃盖骨边缘平滑。鳃盖骨无棘。左右鳃盖膜相连,与峡部分离。鳃耙7+10。 体被大而薄圆鳞。背鳍前具小鳞约14行;头部只颊部与鳃盖部被细鳞,前鳃盖骨边缘及其余部分皆裸露。侧綫完全,位高,与背缘平行,无急骤曲折。背鳍与臀鳍基底皆具发达的鳍鞘。 背鳍一个,鳍棘部与鳍条部连接完全;背鳍起点于胸鳍基后上方,背鳍鳍棘细而短,鳍膜厚,突出于各鳍棘之上,各鳍棘间形成深缺刻,背鳍鳍条部基底短,仅为鳍棘部长1/3。臀鳍与背鳍鳍条部相对,以第三鳍棘为最长。胸鳍宽短,后缘圆形。腹鳍位于胸鳍基底下方,末端达肛门。尾鳍截形。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台湾省东部、南部及各离岛均有分布。分布于非洲东岸,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夏威夷,中国东海,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栖息在珊瑚礁或岩礁区,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

浅谈蟹塘青苔和泥皮问题



一、青苔是什么
1.青苔是丝状绿藻(双星藻、转板藻和水绵)的总称,可分为水绵藻、水网藻、刚毛藻三大类型。开始时在浅水底处萌发生长,随着温度的回升快速生长并逐渐蔓延开来。
水绵藻
水网藻
刚毛藻
2、前期青苔产生的原因
⑴、池塘冬季未排干存有积水,清塘不彻底导致青苔的孢子大量存于池底等到开春气温回升时大量萌发。
⑵、养殖前期由于气温偏低等原因导致蟹塘的水没有肥起来水体透明度过高。
⑶、栽种水草,投放螺丝时水草和螺丝所携带的青苔。
3、青苔的危害
⑴、青苔大量繁殖后消耗了养殖水体中的无机盐类,使池水中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遭到破坏,水质变得清瘦。
⑵、养殖前期蟹苗太过弱小青苔大量繁殖易导致河蟹被缠绕进食困难最终被缠绕致死。
⑶、青苔死亡分解后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引起水质发黑、发臭,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偏低导致河蟹中毒死亡。
⑷青苔大量繁殖与水草争夺水中营养易或者将水草包裹导致水草生长缓慢。
4、如何防治和处理青苔
⑴、彻底清整池塘。养殖结束后清除过多的池底淤泥,以清除池底大部分青苔孢子,同时抽干池水,对池底进行冻晒。
⑵、培肥水质。(纳米黑金+绿爽)一组6-8亩在放苗前开始培肥水质培养水中优质藻类并形成优势种群的同时提升水体透明度,抑制青苔生长。
⑶、栽种水草、投放螺蛳时注意清除水草或螺丝上所携带的青苔。
二、泥皮
1、泥皮是什么?
蟹塘泥皮是养殖中的残饵粪便及死亡动植物腐烂而集聚的有机质,蟹塘进水后,由于水体较清瘦透明度过高阳光直射底部这些肥沃的有机质上开始着生底栖藻类和丝青苔,从而形成了泥皮。
2、蟹塘泥皮的危害?
⑴、易造成蟹塘前期水难肥——水体中藻类营养大多被底栖藻类和青苔吸收。
⑵、易黏附到水草上,导致水草挂脏,阻碍水草光合作用,草萎缩不长。
3、如何处理蟹塘泥皮?
⑴、清塘时,使用生石灰氧化碱化蟹塘有机物,改善蟹塘底泥。
⑵、连续晴天时使用纳米黑金+绿爽培肥水质促使泥皮上浮,泥皮上浮后在下风口,用水泵抽掉。

蟹疾病预防措施


自然水域中生长的河蟹很少得病,在人工养殖下的河蟹由于养殖密度大,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活动范围缩小,水质相对比自然水域要差,因此得病机会相对增加。应树立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思想。

1.消毒池塘、稻田等在放养前必须彻底进行清塘消毒,杀死各种寄生虫和敌害,病原体。另外,进行各种操作的器具,如运苗箱、捞海、水草、毛巾等都要进行消毒,身体受伤的蟹苗种也要进行药浴处理。常用消毒药及用法如下:

(1)生石灰。用于清塘和平时预防疾病。清塘时,分带水清塘和干池清塘两种,前者每667m水深1m泼洒生石灰150kg;后者排干池水,仅剩10-15cm水位,每667m用75kg兑水泼洒。1周后注水施肥。日常养殖期间,每隔巧d左右,每667m 水深lm用25kg对水泼洒,用以预防各种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2)漂白粉。也用于清塘和平时预防疾病。带水清塘每 667m水深lm用50kg。用法:将漂白粉倒入木桶中,加水混合成糨糊状,再加水稀释泼洒。干池清塘,每667m水深10-15 cm用15kg,1周后即可放苗。预防疾病时,每667m水深1m 施用666 g,以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疾病。

(3)福尔马林。一种防腐剂,对杀灭池中病毒、细菌和原生 动物有很好效果。在干塘情况下,每667m用工业福尔马林10 kg.全池泼洒,对聚缩虫有杀灭作用,施药以后10 d方能注水 (4)孔雀石绿。采用全池泼洒,浓度为0.1-0.4 ml/L,对 杀灭浮游动物如挠足类有明显效果。一般在放养前10 d用药。 孔雀石绿也可用于药浴,预防水霉、黑鳃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药浴的浓度为2 mg/L。

(5)敌百虫。对原生动物门中的各种寄生虫有特效。其一般 治疗浓度为0.7 mg/1.,消毒浓度为1 .5-2 mg/ l,消毒后15 d才 能注水放养。

(6)鱼藤精。含25%鱼藤酮,用于清池,药物用量少,药 性消失快,换水后无残余毒性清塘的有效浓度为2 mg/Lo用 法是将鱼藤精加池水10-15倍,装入喷雾器中全池喷洒。

(7)铜、铁合剂。为硫酸铜、硫酸亚铁5:2的混合物。铜、 铁合剂在水产养殖中使用非常广泛,其杀虫药效强而持久,尤其 对甲壳类动物。在使用铜、铁合剂时,一定要准确称量,计算浓 度,否则易引起药物中毒。其防治浓度为0.7 mg/L。

泥鳅水肿病致死率很高,有不同原因导致水肿,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泥鳅水肿病其实并不能准确地定性为某一种鱼类疾病,它只是泥鳅体内其他病变引起身体肿大的一种外部明显症状。泥鳅水肿病多发生在养殖中后期,一般为个别性发病情况,大批量发病的情况比较少见。但由于泥鳅水肿病主要是由鱼体其他机能病变引起的外部症状,当发现水肿症状的时候已经是发生该病变的中晚期,此时的病鱼已经不进食或少进食,很难做到有效的内服药物治疗。泥鳅水肿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是主要手段。

1、肝胆综合症引起的水肿

肝胆综合症是一定因素的长期积累引起的泥鳅肝胆、肾脏负担过重诱发的病变。如长期投喂高蛋白、高脂肪的饲料,水体长时间富营养化造成鱼体血液中氨含量过高等因素。泥鳅肝胆综合症发病中后期的外部症状表现就是身体水肿,内部肝胆肾脏膨胀、溃烂、变色。

针对肝胆综合症引起的水肿,应从预防和治疗泥鳅肝胆病变着手。如,在养殖中后期适当降低饲料的蛋白和脂肪系数,定期内服中草药、维生素、多糖等解毒、护肝保胆、增强免疫力类的药物。

2、细菌性感染引起的水肿

细菌性感染引起的水肿与细菌性肠炎的发病原理相似,主要由气单胞菌感染引起泥鳅的肾功能衰退、代谢机能失衡所造成的水肿。病鱼主要表现为身体水肿,体色发淡,粘液增多,肛门红肿,体内有积液,肠道无食等。

治疗泥鳅细菌性感染引起的水肿与治疗细菌性肠炎的方法类似,通常采用内服加外消的方式杀灭致病源。

3、便秘引起的水肿

泥鳅便秘会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堵塞排泄孔,阻止代谢产物的排泄,从而引起身体水肿。泥鳅便秘外部症状同样为体色发淡,身体肿大,但解剖病鱼会发现体内无积液,肠道末端有黑色排泄物,呈颗粒状,质硬。当水温下降至20℃以下,鱼的新陈代谢功能减弱,消化功能下降,体内生物酶活性降低。但此时泥鳅的食欲并未有太大变化,为了单一的追求生长速度,人为暴力投喂饲料或者投喂不利于消化吸收的饲料就会引起泥鳅便秘。

预防和治疗便秘性水肿,实际上就是预防和治疗泥鳅便秘。在水温下降前应逐步减少饲料的投喂量,延长泥鳅进食时间,避免泥鳅过度进食,同时应采用有益菌拌料起到软化饲料、增大或改善肠道菌群比例的作用。一般早期只要发现泥鳅便秘症状,及时采取停料(减少投喂)3-5天,该病可以自行痊愈。


早胜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早胜牛集中分布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早胜塬,以及相邻的和盛塬、正宁县的宫河塬、西峰区的董志塬和镇原县的屯字塬等。以早胜塬的早胜、中村、良平和平子4个乡镇为中心产区。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形南低北高,海拔高度885-2082m。年平均气温7~10℃,无霜期140~180天,年降水量480~660mm。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早胜牛属秦川牛的一个类群,是早胜一带群众陆续从陕西关中地区引入的秦川牛经长期选育,形成的一个地方群体。据有关史料记载,从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四年(490)开始,当地群众选育形成了体格较大的早胜牛。从清同治年间起,当地群众习称所养的牛为东牛。1959年西北农业展览会活畜馆首次将两头产于早胜塬的东牛作为早胜牛进行介绍。1986年版《中国牛品种志》中将该牛定为秦川牛中的一个类群。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6年中心产区早胜牛存栏约2.36万头,主要分布在庆阳市的早胜、中村、平子、良平等乡镇(表1)。中心产区存栏早胜牛比1980年增加4.8倍;其中存栏适龄母牛1万余头(/),占产区内存栏早胜牛总数的45.7%,比1980年增加7.6倍。由于长期选育的结果,早胜牛的体尺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所调查的6月龄和18月龄早胜牛公、母牛主要体尺指标均比1980年有增长(表2)。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

早胜牛体型外貌与秦川牛相似,被毛以红色和紫色为主,其次为红黄和黄色。

2.体重和体尺

2007年10月对6月龄、18月龄和成年早胜牛进行了体重和体尺测量,结果见表3、表4。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

对短期肥育的18月龄公牛和24月龄母牛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5和表6。

2.役用性能

特定土壤条件下日耕耙工作量,大型犍牛犁地可以单套,日耕地0.3-0.4hm2;母牛双套,日耕地0.27hm2。

3.繁殖性能

早胜牛母牛1~1.5岁时开始发情,2岁以后开始配种。发情周期一般16~22天,平均20天,个体间和季节间有差异。发情持续期8~40h、平均18h,温暖季节为24~36h,寒冷季节往往只有数小时或10h以上。基本常年发情,但1月份发情率最低,为4.0%;6~8月份发情率最高,为35.7%。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早胜牛保护区和保种场,处于农户自繁自养状态。早胜牛在庆阳市分布范围较广,在该市的养牛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五、品种评价

早胜牛具有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的特性,毛色棕红发亮,卧时四蹄不露,肉质好。缺点是后躯发育较差,尖斜尻较多,飞节多内靠。

扣蟹池水体过肥的解决方法



在扣蟹养殖过程中,由于蟹池大量投喂,残剩饲料以及河蟹的排泄物经过分解,加上池底土壤原有肥力对池水的缓慢释放,使池水过肥。有些河蟹养殖户见蟹池水质变肥,就急忙换水,以防不测,常出现一些应激反应,启东市王鲍镇示范户杨卫东养殖扣蟹10多亩,全年不换水,但扣蟹产量高、不发病。
目前许多扣蟹养殖户在生产上普遍采用进排水的方法来调节蟹池的肥度,这不是最佳办法,因为过多的进排水,一是浪费电力,增加成本;二是流失水体中的有效成分,使池中肥力不足,降低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量,影响河蟹的生长;三是水位不定,河蟹洞穴变化频繁,部分河蟹迁移水面以上不吃食、不蜕壳,形成“懒蟹”;四是进排水稍有疏忽易造成扣蟹逃逸,从而影响扣蟹的产量。
但是水质过肥后采取怎样的方法来调节控制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栽植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如大、小叶浮萍,可吸收水体中的肥力,控制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同时可为扣蟹提供栖息、蜕壳、隐蔽的场所,又可提供植物性饲料,促进扣蟹生长,减少养殖成本。水生植物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80%左右。(2)使用生物菌改良水质,使用生物菌可增加水体溶解氧,一般每隔7~10天使用1次,用量0.5公斤/亩。

蟹种性早熟原因及预防


目前在蟹种培育过程中,普遍存在蟹种出池规格偏大,性成熟比例过多的问题,从而给蟹种越冬带来困难,造成第二年开春大批蟹种死亡。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对蟹种性早熟的原因及须防措施介绍如下。
一、原因
1、投喂饵料过精,特别是动物性饵料过多,再加上培育池中天然饵料比较丰富,使生性贪食的河蟹一方面加快了生长,形成了一部分在规格蟹种,另一方面促进了性早熟。
2、有效积温增加,促使性腺发育加快。特别是池塘、稻田培育蟹种时,由于水体较小,水位浅,水温回升比湖泊、河道、草荡等大水面来得快。再加上培育蟹种一般在夏秋高温季节,水温一直较高,从而加速了蟹种的生长和性腺发育。
3、天然蟹苗要到6月上旬才发苗,而人繁苗一般3月初即可出苗、生长期比天然苗延长2个半月到3个月,再加上塑料大棚的强化培育,使蟹种出池规格偏大.性早熟比例多。
4、蟹苗或v期幼蟹放养密度过稀。
二、性成熟特征
1、雌蟹腹部已成团脐为性成熟;雄蟹交接器变成坚硬骨质化的管状体,蟹足绒毛稠密较长,颜色较深为性成熟。
2、性成熟的蟹种背部凹凸不平。
3、打开蟹种的头脑甲,如在肝区上看到2条紫色条状物,且有卵粒,或有2条白色块状物即精巢,则表明性腺已成熟。
三、预防措施
1、因水制宜,控制投饵,特别要控制动物性饵料投喂量。
2、适当增加培育池的水深,高温季节多换水,最好用河道、湖泊内的水,以降低水温。
3、培育池中移裁覆盖率为50%的水草,减少阳光直射,降低蟹种生长的有效积温。
4、尽可能选用5月份的人繁苗进行蟹种培育,3-4月份的人繁苗可用来当年养成。
5、适当增加蟹苗放养密度,一般可比正常培育蟹种的放养量增加1/3。

河蟹养殖户如何预防前期青苔滋生



青苔,属于苔藓类植物,其本质是藻类,通常为大型藻类,以刚毛藻、水绵藻、水网藻为代表、喜欢生长在低洼潮湿、光照充足的地方,前期河蟹塘水位浅,在四周浅滩和板田上最容易滋生青苔。
前期蟹塘青苔过多会导致水肥不起来,水质过瘦,直接影响水草生长和螃蟹蜕壳,前期水位比较浅、光照充足,温度不高,很容易滋生青苔,因此建议广大养殖户在青苔滋生前就要开始预防,等其完全爆发蔓延开后就很难再控制,治理成本也很高。
青苔的前期预防方法:
1)彻底清塘。将池水排干彻底清塘,最好先晒塘,将青苔孢子彻底去除,不留祸患,有条件的可翻整池塘,清除过多淤泥。
2)及时肥水。在青苔大量滋生前将水色肥起来,维持水体透明度,不可过高或过低。建议用膏肥专家(5亩/桶)+藻乐肥(3亩/袋)肥水,快速培养有益藻类,形成优势种群,抑制青苔生长。
3)适量施有机肥。使用一定的有机肥肥水,能增加水中浮游动物数量,抑制丝状藻类的生长繁殖。
4)螺蛳分批投放。一次性投放过多螺蛳会导致水瘦,透明度过高,滋生青苔,建议分两次放,3月一次,6月一次,每次不宜超过400斤。
小贴士:出现少量青苔滋生后,建议立刻全池泼洒全能(3亩袋)+膏肥专家(5亩/桶),降低水体透明度,肥活水质,抑制青苔蔓延。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8329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