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例突发杀藻后河蟹死亡之我见


近期朋友圈,河蟹养殖群多见杀蓝藻后第二天河蟹大批死亡的案例,养殖户在出现这情况后首先想到是杀蓝药毒死了河蟹,在此刻我有话要说:
首先,出现除藻死蟹的池塘有几个共同特点:
1、池塘蓝藻占有比例特别高,也就是满池都是,下风处厚厚的,用勺子弄一勺可能全是蓝藻。
2、池塘己杀过好几遍,每次都处理不了,换了几家药厂了。
3、养殖户选择的蓝藻药几乎都是价格比较便宜的,有的是用抗生素。
4、用药前几天池塘几乎天天缺氧,实在没法才杀蓝藻的。
其次,我想说,杀蓝藻药厂家市场上有几十上百家吧,但真正专业生产的有几家?我不说生产厂家心知肚明,十元左右每亩的蓝藻药是生产不出来的,正常到养殖户手上的亩成本在2O元左右,否则除了抗生素还是抗生素,因为生产成本在哪罢放着。
再者,蓝藻药本身无毒副作用,当初蓝藻药发现是马来西亚对虾池中用来治疗对虾鳃病的,无意当中发现对蓝藻有杀灭作用后才引用过来的。
另外我还想说一点,任何藻类死亡会产生藻毒素,多了才能引起危害,我们测试过,杀藻后藻毒素在第四天才会高峰,哪时你才应该注意。
最后我告诉大家:
1、蓝藻药是安全的。
2、杀蓝藻可分二次进行,头一次没杀完可在三天后选择下风密集处在补杀一次,也可在下风处先杀一下,第二天再全池杀。
3、这一点我想跟经销商说一下,当你卖药时,多询问养殖户一下,问清楚这几天是否缺氧,缺氧的情况下不应全池杀,跟养殖户讲清楚,讲明白。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

相关知识

如何减少河蟹进网箱后的死亡率?



喜欢春天,是因为春天能播种希望,喜欢秋天,是因为秋天能收获希望。几次北风过后,跑塘的路上积累了厚厚的一层落叶,满地金黄,一叶落而知秋,不知不觉,秋天是真的来了。在塘口上,也发现许多塘口的水开始混浊,螃蟹时不时的爬上围网,上蹿下跳,养殖的朋友笑着说“又到一年蟹脚痒”。我喜欢笑,也喜欢看别人笑,做了水产技术员之后,尤其喜欢养殖朋友的笑,他笑了,说明养殖有效益了,付出的无数的汗水有了有数的回报,侧面来说,我所服务也有所成效,能有什么东西比得上别人的认可和信任呢?但是我骨子里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看到螃蟹开始陆续成熟,我就开始问养殖朋友,去年的产量怎么样?因为泗洪有囤螃蟹的习惯,然后进网箱之后死亡率怎么样?囤螃蟹的效益有没有不囤之前高?走访了许多户之后,我发现一般囤螃蟹或多或少的都会引起一些死亡,我认真细致的询问他们进网箱之前都做了哪些工作,导致螃蟹进网箱之后死亡的原因是什么。一番走访,发现许多养殖朋友都没有真正做过什么准备工作,就是直接下地笼逮了往网箱里面放,这样的方式,螃蟹不死才怪了,于是,我向他们提了一些小建议,现在把它总结起来,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第一,注重补体质
这问题也许提得有点晚,但是还得提,因为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一个身强体壮的人与一个弱不禁风的人比抵抗力,谁强谁弱不言而喻,所以体质是关键的。那么增强螃蟹的体质有哪些好的方法呢?首先是用优质的配合饲料或者鲜鱼投喂,因为其营养成分全面;其次可以在常规饲料里添加增强体质的药物,比如“黄金多糖”“生命元”,同时也可以外泼;最后是投喂的规律性,坚持“四定”原则。补体质应该在五壳之后就进行,除了正常投喂,拌药投喂的时间在十天到十五天左右。
第二,做好消毒工作
正常情况下,在五壳结束后整塘消毒一次就行,但这是不够的,应在进网箱前后再消毒一次。消毒能杀灭水体中有害致病菌,从病原入手处理,简单粗暴效果佳。我不完全赞同用化学成分的杀菌药物对水体进行消毒会破坏水体菌相平衡,因为有研究表明,聚维酮碘就对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微乎其微,而按常规量使用,其浓度根本达不到抑菌效果的浓度,而从大局着手,用化学消毒剂消毒的好处也大于坏处。在五壳后,建议用聚维酮碘消毒,其作用效果好,短时间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且药性温和无残留。目前市面上生产聚维酮碘的厂家很多,但其有效含量、保存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水世纪“超碘”和“金碘”,使用进口原料,保证浓度含量,在实际使用中药效奇佳。
第三,注意网箱的排列方向
说到这一点,可能有些人会忽略,觉得横着扎竖着扎都一样,横竖那回事儿,其实不然。网箱的排列方向,跟当地的风向是有关系的,这一点建议养殖朋友多观察记录,刮哪个方向的风多,就顺着那个方向扎,这有利于溶氧的提高,高溶氧对螃蟹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注意纤毛虫
到养殖后期,一些不经常改底,或者水质变浓变坏的塘口,螃蟹体表开始挂脏,出现黑底板或者全身毛绒绒的一层泥垢,镜检发现这“泥垢”是由一些藻类活体和有机质构成,在这种条件下,一般容易滋生纤毛虫。这在螃蟹进网箱前可以使用“纤纤净”或“亮壳宝”杀灭纤毛虫,一来减少螃蟹死亡,二来“白底”螃蟹卖相好。
第五,尽量减轻人为损伤和机械伤害
虽然螃蟹横行霸道,外壳坚硬,抗打抗摔,但在捕捞过程中,还是应尽量爱护,减少机械损伤,保持步足和螯足的完整。同时在捕捞时尽量一次打好规格,避免二次损伤。

河蟹养殖常见病步足无力大量死亡一例



安徽省当涂县湖阳乡赵村李老板养殖河蟹,面积11亩,回型塘,四周开沟,中间为坂田。沟面积4亩,水深1.4米;坂田面积7亩,水深0.8米;放苗500只/亩,规格70~90只/500g。沿沟四周种植轮叶黑藻、伊乐藻;坂田上种植轮叶黑藻、扁担草。进入8月以来一直高温(水温28℃以上),8月13日之前(第四次壳已蜕完)河蟹基本无伤亡,前四次壳未发现异常河蟹,水质指标经数次检测无异常,曾加少量新鲜水。
 8月13日,发现死蟹3只,拿到利洋水产药店药店检测,体表无损伤,肝脏,鳃丝均完好,肠道无料。
 8月14日,死亡6只,症状同13日,放抓虾地笼未抓到河蟹。
 8月15日,死亡11只,症状同13日。发现河蟹第五次蜕壳。
 
 8月16日,死亡18只,症状同13日。
 8月17日,死亡21只,早上在坂田上轮叶黑藻上发现两只公蟹,口吐白沫,步足无力,但并无抱脚现象。
 8月18日,死亡33只。
 8月19日,死亡36只,停料,放抓虾地笼未抓到河蟹。8月20xx河蟹多发一种“抱脚”症状的病,死亡量较大。河蟹死亡之前大都表现为步足无力,步足抱于胸前,平放无法正常翻身,步足肌肉萎缩,检查内脏一开始并无明显症状,此症状河蟹一般发现于七月底,第四次蜕壳之后,尤其在装草虾的地笼中首先发现无力的河蟹,随后河蟹死亡迅速增多,不易控制。
2、此池塘去年发生“抱脚”症状,发病较早,7月底地笼抓到无力河蟹,随后死亡不断增加,回捕率不到一成,伤亡惨重。今年死亡河蟹有步足无力,但无步足抱于胸前,无步足肌肉萎缩,并且地笼中抓不到无力河蟹,检查内脏一开始并无明显症状,死亡高峰期伴随肝脏发白,鳃丝发黑,从死亡规律来看,怀疑为病毒感染为主,体质、耐低氧能力下降,并且在水温23℃以上病原致病力强,但具体病因有待证实。
3、经调查有塘在出现“抱脚”病以后,第二年又出现,且死亡量较大。此池塘因去年发过“抓脚”症状,今年发病是否和去年有关,无从查证。据塘主讲,去年清塘用强氯精100斤,后用生石灰1吨,剂量大于其他塘,湖阳地区大多先晒塘半个月左右,后进水只用生石灰100/亩左右清塘。今年8月初此塘周围有一塘水草被河蟹夹光,后水质恶化严重,河蟹死亡也比较大,并且经常排水进水。恰巧本塘在8月13日之前进过水,也不排除是加水后感染所致,但周围其他塘在8月高温期也多次加水,并无此症状发生。
4、高温期河蟹发病较多,在改善环境,提高水体稳定性,加强河蟹营养,提高河蟹自身抗应激和耐低氧的同时,减少发病的外部诱因也很重要。诱因包括,大量加水、杀虫消毒、大量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等。(利洋水产药店湖阳店耿加振提供2010.10.11)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0135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