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不能不知道的河蟹补钙关键点


时间已经进入8月,河蟹第五壳已经迫在眉睫,如何有效提高第五壳翻倍率是每一位蟹农经常思考的问题。
一、要想有效提高五壳翻倍率,必先了解其翻壳特性
由上表格可以看出:随着螃蟹的生长,其下一次蜕壳时间会越拉越长,对营养需求积累会越来越多。
营养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螃蟹的翻倍率。养殖户同样考虑到了这点,通过调节投喂饲料蛋白,来满足螃蟹各个阶段的营养需求。
然而却忽视河蟹对钙的需求,对一般人来讲,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这并不代表其神秘,可以通过试剂反应测出水中的总钙含量。
通过试剂检测以及数据分析发现:
兴化地区90%的养殖户池塘,钙含量从一壳开始时的60至70逐渐降至五壳前的25至30。(这好似喝茶,池底土壤好似茶叶,第一杯茶很浓,第二杯也不错,但随着泡的次数增加茶味越来越淡直至好似一杯白开水。)这对甲壳动物中的虾类非常明显,钙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成活率。
(7月28号相比于4月17号钙含量明显降低)
补钙并不是你用了几次钙就可以简单了事,或者只是简单的以为每次在河蟹蜕壳时补两次钙就好。
这样就会导致这样一个现象:
两个塘差不多的管理方式,相同的苗种,相似的水环境及同样的补钙次数,最后产量及规格却不同。
下面是笔者在服务塘口时碰到的一位刘老板如是说:我每次放苗后哪怕和我邻居吴老板同样的养法,甚至是同一家苗,但是为什么产量总没有他高,而且年年如此。
通过简单的水质检测:
通过表格不难发现,钙的缺失是影响吴老板和刘老板产量的重要因素。
二、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
对于现在钙含量不足的,要及时补充到足量,这样即将到来的五壳翻倍率才有保证。
三、选择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五壳前用什么钙,笔者的推荐是补钙素!
1、性价比高;
2、在水中完全溶解无沉淀;
3、虾蟹蜕壳期,可促进蜕壳降低蜕壳应激;

相关阅读

很多河蟹养殖户可能都不知道的关于螺蛳认知误区



一、了解螺蛳
螺蛳在河蟹养殖中有很大的作用,在前期不仅净化水质,而且可以为河蟹提供优良的饵料,从而弥补人工饲料营养成分的不足,而且螺蛳性寒,在高温期可以帮助河蟹驱热,从而提高河蟹耐高温的能力,减少河蟹死亡。养殖户对螺蛳的重视逐渐加大,再加上河蟹养殖面积扩大和水质污染,螺蛳量在减少,需求量却在增加。
今年兴化地区螺蛳价格一路偏高,价格从1600元/吨到2300元/吨,高峰期甚至达到无螺可买的地步,如何让螺蛳成本降低是养殖户面临的重要问题,想让螺蛳发挥最大必须了解螺蛳的生物学。
螺蛳为卵胎生,一年受精一次,七到八次产卵,一次产卵在20xx即可交配繁殖,自然条件下雌雄比例是9:1。在四月份开始交配,七八九月份为产卵高峰期。主要以水体中的藻类和有机质,包括一些动物下脚料为食。
现在养殖户为了防止后期螺蛳价格高,螺蛳质量不过关,一次性将螺蛳放完,有养殖户亩均放600斤,更有甚者亩均1100斤,最后塘口的情况只能是水质一清到底,青苔,泥皮滋生。
水质一清到底,青苔,泥皮滋生。
草被螺蛳抢食
塘口无藻类缺氧趴边
上述情况不仅造成水体难肥,水体不稳定、缓冲力减小,河蟹盗洞影响生长,容易形成老头蟹。盲目的放螺蛳只会适得其反,最后自食恶果。
二、螺蛳现状
1、现在随着螺蛳价格偏高,里面掺杂淤泥、小木枝、河蚌、钉螺等等。河蟹不喜食水体中的河蚌,河蚌慢慢死亡,败坏水质,最好挑选一些河蚌偏少的螺蛳。钉螺是许多水产病菌的中间寄主,容易引起细菌性疾病,在挑选螺蛳时要注意。
2、螺蛳价格偏高,故里面死螺偏多,有的养殖户的活螺蛳达不到五成。不仅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而且死螺里面全是淤泥,容易败坏水质。故在螺蛳下去之后采用底安泰给螺蛳净身,放螺五天左右用碘消毒一次,防止清塘无效。
3、养殖户对螺蛳认知度不高,打样方法不得当,对自己塘口情况不了解,给以后养殖埋下隐患。比如在早期温度低的时候采取容器打样,由于温度在几度左右螺蛳还在处于冬眠状态,用水浸泡高密度螺蛳很容易让那些活力差的螺蛳缺氧死亡,给打样造成误差。最好是在塘口浅水处放两至三处,铺一层螺蛳打样。
4、浮螺对水质要求较高,近几年养殖环境变差,螺蛳里的浮螺量减少,浮螺壳薄,肉嫩河蟹喜食,到后期养殖户用浮螺量来判断河蟹的养殖情况。
三、养殖认知误区
1、许多养殖户认为河蟹在后期才吃螺蛳,其实不对的,在前中期河蟹就进行偷吃螺蛳,清明左右温度上升,螺蛳开始大量活动,河蟹用蟹钳夹住螺蛳偷食。到后期河蟹规格变大,蟹钳有力可以直接把螺蛳尾部夹碎进行吃食。
2、小螺蛳不繁殖,其实螺蛳在生长第二年就可以进行交配繁殖,所以完全可以养螺繁殖。
3、螺蛳不要喂,认为蟹料剩下的就可以被螺蛳吃了,其实不是的,蟹料价格高这样无疑加大养殖户的成本,而且残饵量少,螺蛳还是处于半饥饿状态。加上螺蛳是公母比1:9,想要螺蛳繁殖好,公螺的营养是要跟上的。而且螺蛳是一次交配七次产卵,故清明节左右交配期尤其重要,故在水温达到15℃时,每吨螺蛳喂菜籽饼5-10斤。为防止氨氮高,在喂食前用EM养水王浸泡菜籽饼2-3天。然后捣至呈糊状拂下去,每隔7-14天喂一次。
4、螺蛳越多越好,这是典型的以点盖全,有养殖户把螺蛳放到每亩1000斤,水体不仅长不起来而且透明见底,河蟹打洞,青苔滋生,水体不稳定。我们建议养殖户分两次,第一次放300斤/亩,第二次在上大水10天后放400斤/亩。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分三次投放。
5、螺蛳多水体肥不起来,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只要通过合理的手段,水体是可以肥起来的。

大多数养殖户不知道的秘密:甲鱼应激反应过大可致命



一.应激反应发生的机理:
应激反应是动物特有的机体本能反应,当身体遭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时,引发动物强烈紧张,刺激动物大量分泌肾上腺素。而持续的应激状态,过量分泌的肾上腺素,作用于机体的各个内脏器官,使内脏的血管收缩产生缺血效应,持续作用下就有可能导致组织器官的病变。如作用于胃,就会导至胃溃疡甚至是胃穿孔出血;作用于心血管,就会产生心律紊乱、恶性高血压等。长时间持续的肾上腺分泌,还会发生断崖效应:一是肾上腺分泌功能的衰竭;二或是各内脏器官持续的缺血效应,时间过久让内脏器官衰竭。
二.引发应激反应发生的因素:
甲鱼是很胆小的家伙,对外来刺激与环境的改变,都可能会引起龟的极大反应,从而引发应激反应。常见的引发原因有:
1.剧烈的外伤:如摔伤、同类咬伤,身体对损伤做出了强烈的的反应,诱发应激反应。
2.强烈刺激的治疗行为:注射、强行灌食灌药、应用刺激作用强烈的药物。
3.强烈的外界刺激:如打雷、附近然有持续的高分贝的噪音。或运输过程中的颠簸、饥渴等。
4.新环境的不适应:特别是新环境有较多的威胁因素,如密度过大;而食物、水质等因素的改变,也会引起一些较神经质的甲鱼出现应激反应。
5、水质恶化,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偏高或者换水量过大、昼夜温差大等。
三.如何预防应激反应的发生:
应激反应最大的危害就是,甲鱼会在短时间内暴毙。正常来说,一只甲鱼患病,在不去干扰其情况下,其可以坚持半月甚至数月才死亡,甚至会自行恢复。但如果因为不当的治疗措施或干预,可能一两天就挂了。那如可预防甲鱼的应激反应的发生呢?就是要顺应甲鱼的慢节奏,一切对甲鱼的行为,都要能慢就慢能缓就缓,让甲鱼能安然接受缓慢的改变。这就需要针对引发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了。
1、放甲鱼前应将水质调好。在甲鱼苗放前2个小时泼洒抗应激的产品拜激灵+速补1001—2g/立方水体。
2.治疗措施要温和:尽量不要采用注射、强行灌食的方法,很多龟在注射或灌食后次日就挂了——别以为是病死的,那是龟本来就病得紧张兮兮了,再打个针灌个药,就给应激死了。用药药物上,也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网上流传对腐皮直接用高猛酸钾干粉撒患处,这不亚于对你披肤割几刀后再撒盐。
3.甲鱼场要安静:选址时不要选在有噪音的场地。
4.甲鱼如何运输:运甲鱼路上的行车,更应该平稳驾驶,另外还要注意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的平稳过渡,能不开空调最好就不要开空调。
四.应激反应发生的表现与治疗
临床上应激反应的首要受累器官多以胃为主,所以胃溃疡与胃出血也就成了应激反应快速致死的基本病理特征。当然除非龟已经有了高血压,给惊吓一下就立即爆血管挂了也可能。但以胃溃疡为病变的占应激反应的大多数。表现症状有:甲鱼突然精神很差,眼神呆滞,趴着一动不动,四肢头颈无力伸出(缩进壳内会增加胃的压力而更痛苦),如果出现胃出血,嘴角还会渗出暗红色血液(因为血经过胃酸的作用),然后基本在48小时内挂掉。
甲鱼一旦出现应激反应,可以说能抢救回的机率非常低微,因为多半已经出现了胃溃疡穿孔,除非你会做手术来个胃切除。所以应激反应的治疗,只能是预防式用药治疗,原则是根据应激反应发生的因素与甲鱼的表现,判断甲鱼可能出现应激反应的概率较大,这时就要积极地、抢时间地实施抗应激反应治疗。主要措施就是增加甲鱼自身的体质,减少甲鱼受应激的影响。饲料中定期添加德国拜耳的拜激灵可有效提高甲鱼的抗病能力,减少甲鱼的应激反应,促进甲鱼的生长。放苗前泼洒拜激灵+速补100可减少甲鱼的爬边和促进甲鱼上料台进食的速度,促进甲鱼吃料。

河蟹养殖营养方案的五个关键点



1.保肝
肝脏是河蟹重要的代谢器官,起到排毒解毒、造血载氧、分泌消化酶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的功能,随着河蟹的脱壳生长,肝脏的负荷变大,易发生病变,导致体质、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细菌性疾病。所以平常预防时要定时内服“平肝宝+营养快线+酵母细胞壁多糖”或“肝利康+营养快线+酵母细胞壁多糖”。
2.助消化
河蟹是怕热不怕冷的变温动物,其体温常接近于养殖水温20~25℃,这个温度低于河蟹体内消化酶的适宜温35~40℃,所以内源酶不足;且河蟹胃大、消化道短,故贪吃最易消化不良。平时预防肠炎病害时要定时内服“消食健胃宝+营养快线+格力安”
3.补钙
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能力强。河蟹在蜕壳时,要把外壳上的钙离子吸收到体内(所以脱壳期的蟹壳看起来变黄等),等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时才能顺利脱壳。蜕壳后的“软蟹”要充分吸收水分,特别是水体的钙、磷等来促进它外壳的硬化。所以脱壳前一个礼拜要定时内服“AD钙+营养快线”补充能力和营养,增强活力。脱壳高峰期外泼”核糖核酸钙+解毒应激灵”促进硬壳、恢复。
4.促长,增膘
俗话说“七八月长壳、九十月长膘”。夏季高温季节河蟹活动频繁,食欲大增,是河蟹生长的关键时期,河蟹喂料“两头精中间粗”。后期投喂精饲料,长肥促膘,要喂足料。但是河蟹本身胃大肠短、贪吃,对高蛋白的饲料消化能力较差。夏季高温饵料又易变质。所以后期喂料要定时加促进脂肪,蛋白吸收的产品“脂壮宝”。
5.AD钙,营养粘合剂
一般养殖户喜欢直接投喂干饲料,但是干料投喂。始终会有少量的粉末,且适口性差,粉末散在水里既污染水质也浪费饲料,甚至会沉入塘底,败坏底质、水质,且干料易吸水,特别是水质较差的塘。河蟹摄食有可能带有细菌、病毒或是亚硝酸盐高等饵料后而引发的疾病。所以喂料时加少量干净清水拌料后再投喂,减少风险。最好在饲料中适当配合环保营养型粘合剂,将饲料包裹后投喂,既能起到诱食作用,还能增强营养消化,更能避免底部淤泥渗水污染饲料。AD钙为新一代乳化钙,不但富含高活性离子钙,维生素A、D等营养成分,补钙快、吸收率高、固壳迅速。还具有较好的粘性,且可以和水任意比例相溶,保持粘性的同时不会对水质和底质造成二次污染。也许是目前最好的粘合产品。

河蟹蜕壳补钙抗应激



(葛老师说蟹)各位朋友早上好,今天是3月22日,农历二月十六,离中秋节还有175天。今天天气多云转阴,明天天气多云,后天天气多云。
天气开始回暖,也接近河蟹蜕第一次壳,河蟹第一次蜕壳很重要,决定河蟹的回捕率,开始有少量河蟹蜕壳。
1.河蟹蜕壳期间不要大量加水,如果需要加水,在打水过后用葡萄糖离子钙和应激宁增强体质。
2.河蟹将要蜕壳,建议各位老板现在肥水,即可以增加水体肥度,又能增加溶氧,还可以抑制青苔。建议各位老板可以用氨基酸肥水膏和黑土精肥水,肥水时间久。
3.发现河蟹蜕壳的池塘,在有少量河蟹蜕壳的时候补钙一次,发现大量蜕壳再补一次。建议各位老板第一次用葡萄糖离子钙和应激宁,第二次用高钙。
4.河蟹在蜕壳期间加强内服,增强体质。
5.河蟹在蜕壳期间严禁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比如杀虫等。
河蟹池塘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小事,及时发现,及时总结。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收获就多一点点

河蟹池塘早春管理技术要抓住留个关键点



进入3月份以后,温度开始逐渐回升。当温度达到10℃以上,螃蟹就开始摄食。随着温度的逐渐上升,螃蟹摄食逐渐恢复,水草也开始快速生长,这个时候也是青苔快速大量的滋生时期,而此时螃蟹也面临着第一次蜕壳期(第一次生死考验期),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早春池塘管理非常重要。下面主要从六个方面介绍早春河蟹池塘管理要点:
一、水草种植
1、伊乐藻
年前种植的伊乐藻如果没有生根发枝就要补种,这个时候可以加大每棵种植株数,但种植密度不要太大;建议分行种植,保持行间距5~6米,以利于通风透光和水体流动;全池水草覆盖率不超过80%;
2、轮叶黑藻
(1)选择晴天播种,塘底湿润无水,草种6-8斤/亩;(2)草种行宽3-5m,行距3-5m,南北走向;(3)草籽生根发芽(3-5天)后开始加水5-250px,后面视生长情况逐渐加水,保持草头在水面以下。
如果池塘水比较多,可以池塘消毒后带水种植。草籽用量6-8斤/亩,拌入一定量的泥土,搅拌均匀后布点种植,每棵草籽不宜过大,保持行间距在3-5米。
二、螺蛳放养
如果年前没有放养螺蛳,可以选择在开春以后补放一定量螺蛳,螺蛳放养有以下几个原则:
(1)螺蛳以当地产最好,肉质饱满,活力好;
(2)控制放养密度,前期亩放20xx2~3次,累积亩放养量在600-800斤左右;
三、饲料投喂
蟹苗下塘以后饲料投喂相对比较少,并且经过一个冬天不怎么摄食,苗种体质比较差;开春以后,随着温度上升,摄食量逐渐增加,一方面要恢复体质,另一方面要为第一次蜕壳准备营养,如果这个时候营养不充足,条件跟不上,那么第一次蜕壳很有可能出现蜕壳不遂等问题,影响苗种成活率。
(1)天气晴好或温度较高时,一定要坚持投喂,投饵率在2-3%之间;
(2)早期要投喂高蛋白饵料,尽量投喂蛋白含量高的河蟹膨化料(30%蛋白含量以上),利于消化和吸收,快速增强河蟹体质,为其第一次顺利蜕壳做好营养准备;
(3)在饲料中添加免疫抗应激成分(如海联科VC50)和微量元素,预防蜕壳不遂和软壳,提高蜕壳期间的成活率和膨胀系数以确保河蟹规格。
四、蜕壳期管理
3月中下旬扣蟹第一次蜕壳,那些病残弱蟹在第一次蜕壳期就会被淘汰掉,所以第一次蜕壳期河蟹损失最高。但第一次蜕壳期间管理得当,同样也可以提高蟹苗成活率。
(1)蜕壳前投喂高蛋白饲料,增强体质与营养;
(2)蜕壳期补充钙离子(如海联科硬壳宝),促进蟹苗的硬壳与防治蜕壳不遂;
(3)蜕壳期禁止使用刺激性药物或者耗氧产品;
五、青苔预防
早春时期河蟹池塘水瘦、水浅、光照强、温度适宜,为青苔的快速大量生长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如果任凭青苔生长不去制止,后果就是整个池塘都会被青苔布满,水草无法生长,河蟹无法生存。
预防青苔的最有效方法是早肥水,在青苔大量生长之前就把水肥起来。青苔的生长得到抑制之后,可以省去大量杀青苔的药物,同时减少药物对蟹苗的刺激影响。可能也有客户采用早期肥水的方式控制青苔,但是感觉水没有肥起来,反而将青苔肥起来了,那是因为早期肥水要选择肥效快的产品。建议晴天使用海联科3300+3302(3300一桶8-10亩;33022斤/亩),可以帮您解决低温肥水、控制青苔的问题!
六、水体杀菌消毒,疾病预防
3、4月份气温逐渐回升,水体中的各种有害菌和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就像人容易在春季患流感一样,河蟹也很容易感染细菌性疾病造成大量死亡。使用海联科聚维酮碘溶液杀灭水体中的病菌,防止河蟹感染细菌性疾病,保证河蟹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河蟹养殖户种植“轮叶黑藻”关键四点总结



越来越多的养蟹户选择“轮叶黑藻”即“节节草”作为主种水草,但养殖中各种各样的水草问题难倒了不少人,下面我把自己这几年来总结的一些“轮叶黑藻”的技术要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养殖行业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的。“轮叶黑藻”也不例外,如果养殖期晴天多,连续阴雨天少,尤其梅雨时间短,“轮叶黑藻”成功机率高的多,相反阴雨天多节节草就难养的多。
天气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但是如果能把“轮叶黑藻”种植的一些关键点把握住,就能大大的提高保草成功率。按照时间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3-4月份,老生常谈的“青苔”问题。
正值节节草冒芽生长期,是绝对不能让“油苔”粘附在草上的。
处理的思路:发现青苔苗头,就要立即处理掉,千万不要拖。
万万个养殖户多年吃亏的地方,至于为什么要早处理,处理晚的害处如果你还不明白,那就不要养了,至于处理的办法大家比我多。
这里涉及到节节草塘“肥水”的问题。思路是:少量多次,持续保持一定肥水即可。原因:肥水是来防青苔长草,少量肥水是节节草怕水过浓(易生吃草虫),所以用粪肥、无机肥菜饼等的养殖户朋友吃草虫子爆发的几率更高。控制成本很重要,但前提是不能额外增加养殖风险。
二、4、5、6月份的草虫问题,节节草二大疑难杂症之一。
几乎每个种植“轮叶黑藻”养殖户都会遇到的问题。常见的有三种虫:摇蚊幼虫,蜻蜓幼虫,卷叶虫(7-8月份)。虫害严重的塘口水草一周就会被啃光光,有的养殖户一个养殖周期能杀3-5次。但比较尴尬的是草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刚出的新型杀虫药去年好用的不得了,今年就没用了。不少塘口连敌百虫都杀不死吃虫草了。这种恶性循环造成虫药越用越大,越来越毒,虫子越来越难杀。
预防虫害的方法:
(1)投放足量的青虾苗(30斤/亩),因草虫是青虾的天然饵料,足量的青虾能有效抑制虫害的发生。但草虫爆发性强,生长快。不少有青虾的塘口依然还得杀虫。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放养青虾能减少杀虫次数。
(2)直接不放青虾,提前杀虫(加大药量),杀虫时间在清明之后防一次。套苗之前防一次。
预防和处理的思路:
1、坚决不能使水过浓,水浓的塘口吃草虫繁殖更快。
2、早发现,选好药,早杀虫
3、放虾要么多放要么不放,常用草叶肥和根肥(尤其草虫爆发期)
三、轮叶黑藻营养问题。
节节草的生长相比于其他水草对营养的需求更多更高,显得“娇嫩”。这里所说的营养:一是池塘淤泥本身所含的各种供水草生长的营养物质,二是外源添加的常量元素(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和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硼、钼、氯),简单一点就是大家经常使用的一些根肥,叶面肥等产品。
节节草每年4-7月份因缺少某些营养元素造成生长缓慢,茎脆易断,叶片发黄,透明,叶片钙化,不扎根,黑根烂根等问题尤其突出。如果这类问题出在4月底5月初,更是直接影响到套苗时间。或是套苗后水草出现这类问题,草直接被蟹苗爬光,造成养殖中期就无草的现象。
采取那些管理动作,才能有效防止水草因缺乏营养而保不住呢?
1、部分塘口要打底肥。即年前或开年后种草芽孢时使用一次无机肥(化肥,复合肥)或者发酵好的有机肥。无机肥的用量一般在5-10斤/亩。
什么样的塘口可以打底肥:硬土和沙土土质的塘口或新开塘口。
淤泥厚重的塘口是坚决反对打底肥的,不然底肥更易造成水浓,有害藻类裸藻大量滋生,草更不容易长起来。
2、减少硫酸铜,杀青苔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次数。我们知道前期使用这些东西一般不会伤及草芽,但有毒的铜离子和杀青苔所含的有毒物质会持续停留在淤泥中,温度升高后毒性加大,就会严重阻碍水草吸收营养的能力。因此不得已而杀青苔的,一定要及时用“新润康”做好解毒工作。
“杀青苔药物中毒的水草症状”
3、定期外源添加营养。这几年下来多个种植节节草养殖户的成功经验,在高精度轮叶黑藻养殖模式下,从4月份开始坚持定期补充“根肥”和“叶面肥”,保住水草的机率大大提高。原则是少量多次(降低成本),15天补充一次(持续补充所需营养)。
如草冒芽后4月份开始及时定期15天使用根肥“根得力”,定期使用叶面肥“生命源”等
四、节节草“换根期”的管理
什么是“换根期”——定义:每年精养“轮叶黑藻”的塘口绝大多数会在5-7月份经历1-2次水草断根后上浮,然后再下沉重新扎根的情况。
“换根期”是整个节节草流程中最脆弱最关键的阶段。每年多少个养殖户在这段时间失去了过夏天的水草。
为什么节节草会有“换根期”?分内在和外在因素。
1、轮叶黑藻本身的生物学习性决定的。节节草属于“假根尖”植物,只有须状不定根,这不同于伊乐草。而且每年从5月开始就进入花果期,持续到10月。因此相比于伊乐草,节节草根须短,抓地力不牢,进入5月份开花结果后,和所有植物一样自然新陈代谢变老,根部极易断掉,上浮的茎节会重新冒出新根,在合适的情况下下沉生根。
2、5-7月份雨水多,梅雨期光照少,持续阴雨天多。这对光照需求高的轮叶黑藻来说并不适合,因此更容易出问题。
3、草密度过猛,造成底部水不流动,加上草长势过高,遮光严重。根部严重缺氧烂根也会上浮。
4、滥用有毒药物造成,如刺激性较大的底改,杀青苔药物,硫酸铜等等及前期残留的清塘毒素高温从底部挥发出来,都会造成烂根上浮的情况。
5、投料不足,蟹苗密度过高,螺丝投放量太少。造成螃蟹割草吃草上浮严重。个人建议苗子投放量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螺丝投放在800斤/亩左右。
首先绝大多数精养塘口避免不了节节草“换根”。“换根期”采取哪些管理,才能保证轮叶黑藻正常换根呢?
1、在5-6月份勤打头割草,尽可能不让其出水面。割草的方式不像伊乐草那样齐根或大部分割掉,每次割掉10-15cm即可,如果每次割的太多,如遇到阴雨天气就不容易再冒上来,风险变高。
2、保持水质的清爽,最起码要看到底。因节节草断根上浮后净水能力下降,因此通过换新鲜外源水或使用调水改良剂维持水的透明度,这很关键。如果水浓,就是上浮后已经长出新根的茎节也不会下沉,即使下沉了也保不住。
3、梅玉期暴雨,台风后,一定要及时排水。过高的水位会直接把草闷掉,20xx6月份那场大雨就是最好的例子。
4、密切关注节节草开花的情况。就像油菜开花后一样,草会变老,各种能力下降,开花后做好上面3点就不怎么出问题。
5、已经上浮的水草,记住一定要打稀薄,把漂浮过密的拉掉。不然草密度高浮力大,即使长出根了,也不易下沉。
6、处于“换根期”的轮叶黑藻及时使用长根肥“根得力”连用2-3次,隔5-7天。促进水草快速出根出芽,在平时水草管理中,定期15天使用一次“根得力”,能有效起到固定粗茎的效果,水草“换根期”风险更小。
总结:这两年不少精养塘口转为“轮叶黑藻”模式,并且很多取得了成功。但每年的气候不同,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一样,去年草好的塘今年就不一定。多学,多问,多看,多管。造就一个个与时俱进的新兴养殖户,才是以后整个养殖业未来的出路。养蟹不容易,做好每一步,且行且珍惜!!!

河蟹养殖中脱壳期的技术管理应抓住几个关键点



一、对河蟹脱壳的认知
河蟹脱壳受体内渗透压的刺激,当体内渗透压升高到一定水平后机会刺激脱壳激素分泌,旧壳的钙离子回收,并生成新的壳。脱壳十几或几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但要经过12或24小时的硬化。河蟹的脱壳的下限温度为15℃,上限温度为30℃,最适为18~25℃。另河蟹脱壳需要一种物质甲壳素,河蟹与其他甲壳动物一样,转化胆固醇的能力很差,甲壳素需要从食物中获取。
河蟹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同时脱壳期间需要营养积累充足,溶解氧高和水质清新,不然会引发大量的伤亡,为此脱壳期的管理对河蟹养殖而言至关重要。
二、河蟹生殖蜕壳前后管理工作要点
1、蜕壳前要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数量及比重,饵料要求优质、新鲜、充足,满足其生长需求的同时也避免蜕壳期残食软壳蟹。
2、蜕壳来临前,要及时泼洒或在饵料中添加“离子钙”和“低聚糖863”或“泼洒VC”,可以增加池塘中钙离子浓度,增强河蟹体质,有利于河蟹蜕壳同步化。
3、蜕壳期内,应保持水位、水质稳定。大量蜕壳时,不宜肥水;避免进行换水工作;禁止使用消毒剂、杀虫剂。
4、蜕壳期如遇到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应及时使用VC、免疫多糖及VE类的药物增强蜕壳期河蟹体质,减小应激反应造成的危害。
5、蜕壳后,由于其体质较弱,活力不强,不能进行换水和消毒工作。需要减少投喂量,并在饵料中添加含有离子钙和VC的药物。
6、巡塘发现大量硬壳蟹活动后,可以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加大投饵量,强化营养补充,做好上市前的育肥工作。
三、脱壳不遂症的防治措施
症状:在池水四周或水草上常可以发现患此病的河蟹,病蟹甲壳后缘与腹部交界处有较大裂缝,有的不能脱壳,有的脱壳后不久死亡。
病因:河蟹脱壳时生化生理变化比较复杂,因此影响河蟹脱壳的因素很多。水质恶化、营养缺乏或失调、蟹体弱或受伤较重、其他疾病都会导致脱壳不遂。
处理方法:改善营养,补充矿物质,促进营养均衡是防治此病的根本方法。
1、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2、平时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或营养快线及生物活性钙补,补充矿物质和脱壳激素。
3、全池泼洒钙加加,提高水体矿物质的含量。平时每15天需使用至少一次钙加加。
4、在脱壳高峰期前使用1-2次底生氧,改善底层养殖环境,增加底层溶解氧,减少底层有害物质含量。
四、软壳蟹及死亡的原因及应对
1、软壳病:
症状:河蟹脱壳后,长时间甲壳不变硬(超过33个小时),用手捏,通体柔软。病蟹不食不动,易受敌害侵袭。
病因:投喂饲料营养不均衡,缺钙等所引起。
防治方法:脱壳前期使用“生物活性钙补”,高峰期使用“钙加加”。
2、脱壳期死亡的防治措施
病因:水质可能有问题,水体中或含有有毒、有害的物质;或水体的溶解氧可能不足,软壳蟹对溶解氧的要求是正常生长状态的2-3倍;体质太差,免疫低下;脱壳期不当使用药物等都可能引起脱壳期的死亡。
分析死亡原因后,若是水质及溶氧问题应当及时换水,解毒,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与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数值水平;体质原因应在水体中泼洒VC及免疫增强剂,补充磷、钙含量,促进河蟹快速钙化。因操作不当同水质处理方案。发现死亡后,要捞出死蟹,建议使用“菌克27”+“低聚糖863”泼洒,防止后继细菌滋生引发更多的疾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0134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